新农村建设中信访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4:4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中信访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中信访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中信访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信访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建设和谐新农村,做好群众信访工作是关键。能否妥善做好群众信访工作,理顺关系,稳定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事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事关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做好乡镇信访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要求,对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信访工作现状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利益关系逐步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日益更新,农村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凸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群众信访事件呈上升趋势。当前群众信访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性上访事件越来越多。新时期群众信访问题往往涉及的群众人数多、牵涉面广,单个的问题也往往引发群体性矛盾。一些群众也错误认为上访群体效应越大,越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压力,才能引起领导和部门的足够重视,反映的问题就能越快得到解决。

2、部分农村群众越级上访。上访群众中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片面认为,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越级上访,借助上级领导和机关的压力才有希望解决。错误认为级别越高权力越大的领导和机关,才能解决问题。因此直接到县、市、省等相关部门上访的多,到村、镇级反映问题的少,造成越

级上访现象严重。导致镇、村工作非常被动,不利于信访信息的正常畅通,不利于对信访事件的协调处理。

3、众多因素干扰依法息访。目前,我国法制体系建设尚不健全,农村人口的法律宣传普及受到条件限制,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人与人之间对法律的知晓度和利用率存在着较大差别,农村群众学法不够,守法、用法意识不强,因此,农村群众信访许多本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问题,一些上访群众宁访“人”不访“法”。个别机关和干部的非理性干扰也导致能够依法依规解决的信访问题成为特例特办,助长了少数群众信访的非理性和违法性。

4、部分上访群众因自己的上访要求在政策范围内未得到完全满足,便认为自己反映的问题没有引起领导重视,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层层上访,或是到党政机关,反复找党政领导,纠缠党政领导,要求解决问题。

5、极少数群众违法上访。农村群众上访,呈现逐次人数递增的趋势,相关部门和干部在接访的方法和态度上,在相关政策的把握和宣传上,稍微出现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上访群众情绪激化和行为失控。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上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心理,蛊惑上访人员采用打标语上街非法游行、围堵机关办公驻地领导、车辆或道路交通、干扰企业生产等违法手段向党委政府示威施压,甚至引发推搡、打骂工作人员乃至打砸抢烧等过激的违法行为。

二、乡镇信访工作的成因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之所以会存在许多影响经济社会稳

定发展的问题,与我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利益分配不均衡,使得利益冲突明显加剧;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各类社会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并不断形成新的矛盾和问题;深层次的问题不断产生,而且解决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具体分析,还有以下原因:

1、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成为群众上访的重要诱因。主要是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城市化、工业化日新月异时期,社会构成和社会矛盾异常复杂,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博弈在所难免,加上受当时政策影响而遗留至现在的各种历史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达不到上访人完全满意,从而使得通过信访渠道维权成了弱势群体费省效速的当然选择。

2、许多改革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政策不配套是突出原因。改革涉及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调整,难有万全之策。大力推进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等,是积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通过改革,多数人得到了实惠,也难免有人利益受损,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改革措施和工作上的缺陷逐步暴露出来,使得涉改矛盾纷繁复杂。这种日积月累的社会矛盾,在一定时期必然呈高发且难以化解之势。

3、当前信访体制的欠缺和不足。一是谁主管谁负责与

属地管理原则需进一步细化、完善,要正确、科学、合理鉴定责任和制定考核办法。二是接返、劝返办法与方法需提高水平、进一步加以规范,否则不仅增加了信访稳定成本,而且阻塞了正常的上访渠道,还给上访人员形成了政府怕上访的误导。三是信访交办程序需要更加完善。多头交办、重复交办、乱交办现象时有发生,法院终审、信访终结的案件继续交办屡见不鲜。

4、上访群众的误解与偏见特别是对违法上访惩处乏力无异于鼓励上访。那些重访、缠访、闹访之所以有禁无止,与对违法上访者惩处不力有很大的关系。一是缺失规范群众上访现场秩序的文件,没有及时将《信访条例》和《治安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结合信访实际具体化。二是对严重影响机关事业单位正常秩序的缠访行为没有制止的有力措施,对以各种理由阻塞公路交通、围堵党政办公地等恶性闹访案件打击不力等等,导致闹访者、缠访者气焰越来越嚣张,客观上为跃跃欲试的闹访人、缠访人壮了胆。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都可以得到逐步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既是信访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发挥信访工作积极作用的主战场。新的形势加剧了信访稳定工作的难度,也给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做好乡镇信访工作的对策

1、信访认识提高再提高。信访是民怨的释放通道、民情的反馈渠道、民音的传声筒,也是弱势群体维权最简便有

效的法宝。通过信访向党委、政府反映问题,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乡村干部要怀着爱心和追求真理的心去接待信访者。如果党委、政府不能解决群众的问题,不能消除群众的怨气,是否会把他们逼向另一面?其结果轻则恶意上访,重则投向“法轮功”或其他邪教组织。因此,广大乡村干部一定要从思想上对乡镇信访工作来重新定位、认识,要凭着“抓紧、抓好、抓了、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精神和劲头,扑下身子脚踏实际,全力以赴解决农村信访问题。

2、政策法律学习再学习。乡镇信访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处理信访问题一定要讲政策、讲法律。作为最基层的乡村干部,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多,特别是村一级干部也都是老百姓,所以在做好农村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依法按政策办事的意识,只要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完整地贯彻在基层,就能把农村暴露出的各种矛盾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因此,广大乡村干部就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知法律、懂政策、讲方法、求实效,特别是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土地管理、土地承包、计划生育、合作医疗、退耕还林等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一定要学深、学精、吃透,这样处理起工作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减少基层信访案件的发生。

3、责任追究严格再严格。乡镇信访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一把手负总责,上下齐抓共管,各方努力,人人

出力,这样才能明确各自责任。经验反复证明,凡是信访工作不力的地方,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但人的主观因素引起的信访是主要的。因此,建立好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很重要也很必要。

总之,基层是群众信访问题的发生地,也是大部分信访问题得以彻底解决的源头。要切实提高处理信访事项的效率,方便人民群众在当地尤其是在基层提出信访事项,并及时得到解决,就必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做好初信初访工作,不断加强对基层信访阵地建设和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信访问题一次性办结率,更好的把握工作主动权。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和探索

一、我县大学生村官现状

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州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实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作为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途径,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 “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

”在我县的实施。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39名村组大学生,实现了村村都有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9人、大专学历79人、中专学历21人;有128名任村委会主任助理,11名任党支部副书记,15名被确定为副科级后备干部。同时自治区选聘到村任职5名大学生在县委组织部进行为期1个月的跟班锻炼后于2月初全部到村任职(其中1人任村党支部副书记,4人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现已全身心地投入到当前农村各项工作中。

二、存在问题分析

大学生村官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乡镇和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人生价值。但是经仔细分析、深刻琢后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制度上的“完善”问题 部分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对选派大学生的管理、使用,奖励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2、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3、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调查发现,进村大学生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不对口、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造成不能够深入农村,对农业政策掌握不够,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4、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

5、心理上的“适应”问题 由于在外求学多年已习惯都市生活,因而在选择当村官后,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较差的生活条件,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存在依赖心理强,承受心理弱的问题,难以放下架子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

三、几点建议与探索

就目前发现的一些现实问题,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加强培训,让大学生村官从容上岗。大学生村官普遍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加强基础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集中理论培训。以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农村工作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培训帮助其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进行心理引导,拉近其与农村工作环境和群众的心理距离。二是现场观摩培训。通过现场观摩帮助大学生村官初步了解任职地区的基本概况、发展现状、发展方向等,激发他们投身当地建设的热情。观摩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经济相对薄弱的贫困村,通过视觉对比激发他们农村工作的热情,使他们能扎根农村,奉献基层,更好地肩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三是基地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和能人大户的创业项目资源,把新大学生村官带到这些项目点上,对其进行相关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增强他们指导群众创业、带领和带头致富的本领。四是驻村考察培训。集中或分批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区、州区域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开拓思路,让他们零距离接触先进村,激发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的信心。到党支部战斗力较强、“村支”两委班子团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进行跟班学习,学习这些村干部处理农村矛盾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缩短他们到村任职的适应期。

(二)规范管理,让大学生村官行为有束。大学生村干部大都是刚刚脱离学校步入社会的青年,年轻气盛,有时往往在工作要求上难以自我控制。因此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起一套适合新时期大学生村干部的管理机制,是保障他们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一是建设全程管理考核体系。在管理上采取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三结合”和县、乡镇、村“三级考核结合”的形式,要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大学生村官的德才表现,同时,把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大学生村官补贴发放、考核奖惩、激励辞退、续聘、招录、提拔的主要依据。二是建立综合性评判考核机制。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群众评判和组织认定相结合,全面客观评价大学生村官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对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纳入后备干部名单,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按规定予以解聘。三是推行实效督查考核。制订大学生村干部日常管理和实绩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由党员、群众进行监督,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书面公开岗位任职承诺事项、定期述职评议等措施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工作压力,挖掘工作潜力,增添干事动力,全方位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

各自潜能的发挥。

(三)多措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尽快成才。充分结合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和农村工作实际,有效采取结对帮带、定期走访、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开展帮带培养活动。实施定期走访制度和“3+1”帮带措施,即一名乡镇领导干部亲自帮带、一名包村干部具体帮带、一名村主要干部直接帮带,3名干部联合结对帮带一名大学生村官,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言传身教,使其能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方式、方法,逐步提高基层工作能力。二是开展能力递进培养活动。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培训内容,进行适岗培训。实行跟班锻炼,通过传、帮、带,促使大学生村官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能力素质。实行“压担子”锻炼,通过组织调整、公开选拔等方式,将优秀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书记、主任岗位上,促进其快速成长。三是开展谈心培养活动。开展帮扶人和大学生村干部谈心、乡镇领导干部进行集体谈心、大学生村干部之间相互谈心活动,通过谈心帮助大学生村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克服畏难情绪,对其苗头性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四)注重实践,让大学生村官有为有用。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三农”发展。引导推动大学生发挥自身作用,要扣紧服务“三农”这个核心。要着眼长远,立足实际,使他们充分发挥出知识优势,为“三农”发展服务。一是打牢实践锻炼。采取跟班学习、多岗锻炼、热点难点问题现场解答处理等方式来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实践能力。把大学生村官纳入乡村干部统一管理,让他们既清楚所在乡镇的工作大局,熟知村情实际,以便高效推进工作。二是强化阵地锻炼。把乡镇团委作为大学生村干部重要活动阵地,乡镇团委副书记由大学生村干部担任,主持团委日常工作。大学生村干部利用年纪轻、学识广、有激情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既团结和带领所驻乡镇青年为农村发展作贡献,又锻炼大学生村干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三是深化入村锻炼。大学生村干部联系贫困户,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其重振生活信心,让其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开展入户交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树立大学生村干部朴实为民的良好形象。大学生村干部要结合本村实际,挖掘致富信息,积极向本村有关农户进行宣传。

(五)政策激励,让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为使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要制定多项激励政策,真正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一是制定优惠政策。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实行大学学费返还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办理“五金一险”,解决住房补贴、生活安置费、交通费、通讯费等,办理人才档案等。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等工作,对成绩突出的按照规定予以重奖和重用;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入党、评优、事业单位招考、公选领导干部等方面优先考虑,让他们来的有奔头、干的有舞台、留的有希望、走的有收获。二是加强宣传报道。在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大学生村官栏目,及时宣传政策,让他们对到村任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树立全新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村官中树立各类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任职后的心路历程、成长经历、创业致富等典型事迹,激发他们扎根基层、奉献农村、服务农民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认同感,不断巩固和壮大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是强化人文管理。把人文关怀纳入到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之中。如对外省市籍的大学生村官适当安排一定的年假,传统节日由乡镇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与大学生村官共度节日,组织辩论赛、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大学生村官的业余生活等,在缓解他们的思乡情绪的同时,也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六)搭建平台,让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党委、政府要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发挥作用,激发他们干事业的热情、积极性,让他们放手承担工作,在政策上扶持,思想上帮教,工作上帮助,资金上倾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引导大学生村官采取自主创业、联合创业、招商创业、帮办创业等方式创办项目,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设立创业扶持资金,通过直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借款、融资担保、保险等方式,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利用自身优势在农村基层创业发展,组织专家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组织县内专家、创业能人、科技人员帮带有项目的大学生村官,通过成立协会或互助组织等形式,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

(七)健全机制,让大学生村官走得更远。既然要将大学生下村和社区工作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考虑,那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选拔、录用、培训、帮带、考核、保障、激励、进出、淘汰等制度和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在村和社区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长期的、稳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和社区真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和价值。

从最初的走在乡野里,迷茫而无奈,到此刻走进农民家,勤勉而情深,稚气褪净的脸上有着与农民一样的表情;从最初的打打文件、起草方案,到此刻中流砥柱、独当一面;从最初的经验不多、干起事来缩手缩脚,到此刻行动坚定、举手投足间挥放出活力和机敏;从最初的下手犹豫,总觉得与实际贴近不太容易,到此刻下到田间游刃有余,挽起袖子手到拈来,站到讲台为人师表。大学生村官们一步步完善自我,一次次超越自我,一定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弹奏出他们的最强音。

第三篇:做好信访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做好信访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各种矛盾纠纷近年来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如何做好基层信访工作,理清各种矛盾,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是我们每一个基层干部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毛坝河镇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信访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是要从群众路线的高度来把握信访工作。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法宝之一,也是我镇开展群众工作的法宝。首先,走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首要条件。信访工作早已不是坐在办公室等待群众来信来访,而是需要走到现场,走进群众,和群众面对面的开展工作。通过实地排查,接地气,掌握一手资料,深入了解群众的想法和诉求,才能引导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其次,群众路线是密切干群关系最有效的方式。曾几何时,“干”和“群”变成了“对立面”,惠农政策多了,老百姓反而不相信政府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干群的信息不对称。任何政策都有它的时限和范围,老百姓知其一不知其二,总认为自己吃亏了。这就要求我们要密切群众,了解群众的疑惑,让老百姓正确理解政策,不以讹传讹。最后,走群众路线可以变信访工作被动为主动。做好信访工作,不仅仅是被动的“事后处理”,而是要主动的“事前调处”;不仅仅是送上门的被动接访,而是要主动走家串户的下访。通过这样就可以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萌芽状态,同时还可以做好已经处置和化解之后的后续稳控工作,就能效地防止矛盾纠纷的爆发和激化。

二是要从群众路线的广度来看待信访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

发展和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开阔视野,从群众路线的广度关注更多的人和事,才能做好信访工作。一方面,我镇各部门齐抓共管,集中力量为人民服务,做好信访工作。新时期下,信访部门不仅要办理好信访业务,而且要协助领导指挥、协调、督促、整合各部门力量解决突出矛盾。信访工作从来就不是信访部门一家的事,信访部门的作用就是将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再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去进行处理。通过协调各部门和各单位齐抓共管,就杜绝了“踢皮球”等推诿扯皮的现象,就能是群众的信访诉求得到更加快捷、高效的解决。另一方面,要做好信访工作,不仅要关注信访群众,而且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避免顾此失彼。通过主动走到矛盾纠纷产生的地方,深入了解群众的思想和诉求,加强群众信息和矛盾纠纷发展动态的掌握,在矛盾纠纷尚未发生时就超前做好工作。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是要从群众路线的力度来统筹开展信访工作。信访问题多数比较复杂,有的牵扯了几个部门,有的则需要各级共同来化解,有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处理。我镇用群众路线来统筹信访工作,就能够整合所有面向群众的政策、部门和各种社会资源,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各种诉求。

总之,通过将信访工作与群众路线统筹起来,我镇的信访工作得到很大的加强和改进,“为民解难”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今后我镇不断通过信访工作来丰富群众路线的实践,不断总结群众路线经验,再指导我镇信访工作的实践。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我镇的信访

工作“连心桥”、“减压阀”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信访工作的路也越走越宽。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涵盖了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重要目标、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和政治保证等几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全省各部门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帮助基层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形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且初步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和实际需要的新的村镇规划体系,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从农村本身来看,还存在着许多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社会因素,它所带来和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不及时有效地解决,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干扰和影响。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1,农村快速发展的要求与公共事业举步维艰的矛盾。公共产品的供给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志。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当前我省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也逐渐显现。如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经久失修,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又如农村教育、卫生等问题因村级经济薄弱,很难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五保户、贫困户、伤残军人的几项开支来源无法保障。另外,有些地方像修路、架桥和植树造林以及学校维护等基础设施也由于没有经费而陷入停滞状态。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有效供给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如果不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必然会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新型农村政府体制要求与基层政权管理效能弱化的矛盾。全面取消农业税,客观上提出了按照现代国家建设的要求,在农村基层构建适合市场经济,特别是现代社会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即建立公共服务型的现代农村政府。这必然使现有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工作方式、乡镇发展方式和乡镇工作重心等都面临着转型的严峻挑战。转型以后,乡镇政府主要应承担四项职能:承担发展公益事业,控制人口增长的职能;承担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的若干职能;承担辖区内行政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承担有限的交通、通讯、教育、文体、社保等服务职能。但实际情况是,免税以后,尽管确定了今后乡镇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但以乡镇政府为中心的基层政府行为工作缺位、错位和越位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这种“迷失”现状对全省新农村建设极为不利。

3,基层管理职能的变化与乡镇干部职能转化滞后的矛盾。过去我们的乡村干部的工作方式是以管理为主,主要的精力用于收取农业税等等,而今农业税全部免征,乡村两级的行政管理职能明显发生变化,尤其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工作格局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作为直接面向农民的一级政府,其工作的职责和方式也要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即干部的主要精力应该投入到服务型方面去。过去乡镇对农民是管理,强调为民作主,现在强调以民为本,干部要为农民服务。过去干部对农民居高临下,现在强调相互平等。但现在一些乡镇干部的职能转换却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使乡镇干部树立丰富农民的工作理念已成当务之急。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矛盾。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社会保障的层次低、范围小,社会保障的基金基数小,使用的范围也比较有限、覆盖面窄的问题。第二,农村的社会保障主要以养老、医疗为重点,农村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功能还相对弱化,农村基层低保工作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第三,管理分散。如对现有农村的养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缺乏深入的了解,定点机构管理不严,报销机制不合理等等。第四,社会保障的立法滞后,使广大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极易形成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局面。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包括经济全面发展,又包括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既包

括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又包括公共事业不断进步等等。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应该从眼下问题着手解决:

1,积极稳步推进乡村新政建设。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为主的行政体制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机构保障。转变农村基层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府的服务性特征,要引导乡镇干部适应改革需要,逐步调整工作态度和方法,由“权利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根本上促进乡政府职能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化,使基层政权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到行政管理和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上来。要不断完善政府的绩效评估体制,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上级评估与百姓评估相结合。还要逐步发展农村的各类民间组织,如专业经济协会、志愿者服务组织和文化活动协会等,旨在通过这些组织帮助政府承担一部分职能,以减少政府开支,促进乡镇政府逐步提高工作效率。2,重构农村公益事业供给机制。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有效供给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努力实现多元化投资机制,辅之于市场化的手段,实现政府、民营组织、个人等多元合作的供给网络,广泛吸引企业和民营资本进入农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逐步拓宽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在提供农村公共物品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快农村政治体制创新步伐,切实实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建立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决策监督机制,增加农村公共资源使用的透明度。要鼓励各村级组织加强对外联系,积极争取友好单位的帮助与支持,进行公益事业建设。对范围较大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应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3,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改变农村有病怕就医的局面,需要雄厚的资金基础。根据现有的财力,在目前情况下,应该吸收国外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多元化救助模式,广泛采用民间和社会的力量,采取政府帮助、社会捐助、企业扶持等多种方法,加快解决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就医、上学等困难和问题。

总之,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尽管后农业税时代建设新农村面临重重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就能逐步扫除障碍,为建设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以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才培养为研究背景,对农业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总结和进一步的研究,并力争有所突破,以期推动新时期下农业院校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人才;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

一、甘肃省农村人才培养现状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有1 528个乡(镇)、17 825个村委会,农业人口达2 031.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9.5%。但是,目前甘肃省的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路子还不多,特别是农村人才资源匮乏、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市场的能力还比较低,缺乏就业和创业的本领,这与农民群众想发展致富、与农村现代化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还不适应,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规模培养农村人才,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提高村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直接服务于“三农”的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以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当前农村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

二、甘肃农业大学的支撑条件

甘肃农业大学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农业院校。近年来,学校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西部,服务“三农”,形成了以农为优势,农、工、文、理、经、管多学科发展的办学格局。特别是在生物技术、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农畜产品深加工、草产业的开发和草原生态的保护利用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甘肃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由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融农、工、文、管等诸专业为一体,以专科教育为基础、本科教育为主体、地方委托培养和技术培训为补充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条件都为甘肃农业大学开展农村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保障。

三、甘肃农业大学近年来对成人高等教育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甘肃农业大学作为甘肃省唯一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甘肃省“三农”问题的解决。从1996年起甘肃农业大学就同甘肃省靖远县、华亭县、平川区、会宁县、天祝县、安定区等六县区党校联合试办11期地方委托培养“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经过多年的试点,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6年甘肃农业大学正式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兰州、天水两地招生600余名,并陆续在全省其他地区推广。这是甘肃农业大学

在原有委托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兄弟省份、院校的经验,在甘肃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的一条新的培养模式。这种新的培养模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其通过对现有村组干部及立志务农的本村回乡青年的选拔,接受2-3年的成人高等教育,从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热爱农业事业、立志农村发

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干部后备人才。

通过几年的试点,甘肃农业大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时间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校县结合、就地办学、农闲学习、农忙实践” 的办学模式和以“种、养、加、管”为主的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按培养对象学习特点不同分成人高等教育全脱产大专班、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大专班和地方学历函授大专班三种模式进行。

(1)成人高等教育全脱产大专班:学员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入学,学制两年,脱产学习,学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发给国家承认的成人高等教育大专毕业证。

办学点原则上设在甘肃农业大学,也可根据需要,将办学点设在学员比较集中的地县。

(2)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大专班:学员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入学,学制三年,函授学习,学完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发给国家承认的成人高等教育大专毕业证。学员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在自学的基础上,由甘肃农业大学每年面授辅导两次。辅导点原则上设在学员比较集中的地县。

(3)地方学历函授大专班:学员由地方政府委托培养,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即可入学,学制二年,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发给地方承认的大专毕业证。学习方式同成人高等教育函授大专班。

以上三种培养模式的教学工作全部由甘肃农业大学承担。

四、甘肃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绩

实践证明,这些大学生村干部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已经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出了能人效应和带头效应,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几年来,受训干部利用所学知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及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涌现出了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养鸡村、养猪村、养牛村和年产6~7千万元的村镇企业。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受到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五、甘肃农业大学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一)发展目标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提出与落实,就是着力于培养一大批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人才。我们的目标是:使现任村长、村支部书记以及农村有志青年通过系统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成为有新思想、新观念、懂技术、会管理,充满活力的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领头人。使他们成为带领和帮助农民群众掌握农业科技、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村发展的有生力量,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发展农村经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帮助农民致富,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必将在全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在现有培养及管理模式上,将继续在面向“三农”,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同时加强非学历教育,增强成人继续教育功能。我们将本着边改革、边调整、边实践、再改革、再调整、再实践的逐步实施原则对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及管理模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1.培养层次结构的补充和完善

根据甘肃省农业及农村人才需求现状及甘肃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我们将进一步完善

和补充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层次,建立起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脱产教育和函授教育相结合、大学后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教育相结合、校内办学与校外办学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培养层次结构和办学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

2.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专业设置直接决定了培养人才的产业结构,在办好现有专业的同时,将结合所处服务区域的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对现有已开设专业进行合理整合、调整减少滞后专业,发展朝阳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增加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专业,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

3.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革

农业院校成人教育的任务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的专门人才,而不是造就专家学者,根据我省农业及农村人才需求现状及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同时,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将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课程体系在考虑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即要保持专业教学的相对系统性,又要突出农村实用型的专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实用性,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体现出“种、养、加、管”的教学特色。

调整和改革总体思路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在必须和够用的基础上适当加深,以利于为学生今后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奠定基础,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水平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其比例一般占到总课时数的20%;专业课设置在体现“种、养、加、管”的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强调针对性、实用性、适应性,以突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其比例一般占到总课时数的60%;其余20%的课程则是增设新兴学科、相邻学科的课程以及实践、实习课程,这些课程多以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实习参观、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出,一方面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使其知识结构趋于综合化,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保证其实践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能创业、懂经营、善管理、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

4.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

成人教育与自学考试教育要充分发挥为社会、经济服务与开发人的智力服务的基本功能,同时,实现成人知识更新与知识结构改善的终身教育,开发成人的创新潜能和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我们要摆脱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只有学制上的差别的观念,认识到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有其不少的特殊性。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大多来自基层工作岗位,来自生产第一线,他们学习目的明确,自理能力强,学习积极主动,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迫切要求提高学历以谋求事业发展,他们希望更新知识,充实技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带着实际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来的;同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对人才培养、培训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优功能进行选择,组成合理的成人教学方法结构。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成人心理发展特点与认知特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精选性与前后关联性,同时要突出前沿性知识、刚刚露头的新技术和国际接轨的有关知识等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专题式、模拟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中心由教转向学,以自学为主,面授辅导为辅;在教学手段上重视图像表达、学员参与演练和课程设计,为成人接受知识、机能提供科学而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考核方式上将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并重。从而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人才需要的预期目标,达到为“三

农”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帮学.成人教育办学模式与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M].宁夏大地出版社.2003.

[2]李水山.高等农业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黄尧.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姚远峰.试论成人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J].2000.3

下载新农村建设中信访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中信访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深化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深化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深化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王玉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

    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去年以来,XX区按照中央、省委“1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生态小康新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有效载体,特别是以XXX为重点着......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

    信访工作分析与思考

    信访工作分析与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利益格局的调整,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旧观念的对撞,公私利益的冲突引发一系列上访事件,进京访、集体访、重复访......

    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

    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 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