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19-05-12 19:2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一篇: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刘敏来源:商业经济 2011年 第35期发布时间:2012年5月26日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侧重于城市化建设和城市商业的发展,农村商品流通经济的发展明显滞后,与城市相比反差强烈,这一现象已成为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缩影。本文从分析农村市场的现状入手,寻找稳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侧重于城市商业的发展,农村商品流通明显滞后,反差强烈,已成为我国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缩影。在这种背景下,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商务部牵头,会同财政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从2005年2月起在全国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希望将现代流通方式延伸到农村,堵住假冒伪劣商品,改造农村“一截土柜台,两间黑房子”的消费环境,缓解农民“买难”和“卖难”的状况。截止2009年底,我国已累计建设农家店41.6万家,配送中心1467个,基本覆盖85%的县、7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对于这一惠及几亿农民的工程,能否扎实推进,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笔者试图从分析农村市场的现状入手,寻找稳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对策。

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现状

目前,农村商品流通市场普遍存在着农产品商品化率低、农资供应不畅、生活消费低迷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中不利的现实因素。

(一)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购买力相对低下

据国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至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量实现了连续五年超过300元,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CPI(消费品价格指数)始终持增长趋势,特别是2007年达到4.8%,2008年达到5.9%,2009年虽然较上年下降0.7%,但受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受到很大冲击,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购买力还是相对低下。例如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的三分之一。剔除农村区域性发展差距、贫富差距和统计偏差等因素,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农民实际收入水平更低,即使粤、闽、浙、苏、鲁等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同样有不少偏远的农村贫困区域。农民的这种经济收入状况,决定了其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只能处在维持生存需求的范围内。

从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来看,农产品生产经营性收入比例普遍偏低,非农性收入比重日渐增大。由于农民收入结构中相当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农村本土之外,而这些外出务工农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也只是通过城市实现,使得农村居民实际购买力原本低下的状况更加突出。

农村居民经济收入偏低和收入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决定了农村实际购买力的低下的现实,这必然导致农村商品流通市场迟迟不能全面启动。

(二)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从这五年的农村日用品流通市场的整体情况看,得到了许多改善,但“农民买廉、商人贩假、监管缺位”的状况仍然非常普遍。

一是受购买力的限制,商品价格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首选要素,而对商品可能存在的潜在质量与安全问题则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有的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也同样购买。“只求价而不求质,只求有而不求好”成为农村居民的普遍消费心理。

二是随着统购统销的农村供销合作社体系解体,取而代之的是以农户个体兼营为主的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模式,整体呈现出“散、乱、差、小”的特点,即网点分布随意散乱而缺乏合理规划,经营环境差而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经营面积普遍偏小、品种单一,有的农家小卖店就是几百元钱的投入,甚至经营与生活不分,缺乏专门的经营人员和基本的商业常识,经营动机只是在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带经营以获得一些额外生活补贴,无税收、工资、租金等经营成本负担,经营的投机色彩较强。同时许多农村小卖店还存在经营困扰,即村民邻里间的信用赊欠问题,有的甚至连初始资本金都赊欠出去,归结原因,还是受制于农村居民的现实购买力。

三是不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农村商业网点的监管缺位,农户个体经营的流程就是从周边县镇集市以较低价格批发回商品,再出售给村民消费,从中赚取批零差价。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工商、税务、质监、卫生等主管部门均难以保证连续有效地依法监管,从而使得农村市场成了名副其实的假冒伪劣商品倾销地,这造成了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环境的不良损害,也对正规商业资本介入正规经营形成了一定的难度和障碍。

(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有些地区出现了“大跃进”现象

由于农村购买力低下,被称为“超市下乡”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带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为鼓励流通企业办农家店,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出台了扶持政策,财政部采取直补和贴息给试点企业补助;一些地区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列入政府工作规划,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指标,地方财政也拿出配套资金,有的甚至要求“各地政府把农村市场建设放在与GDP增长速度同等重要的地位”。

基于上述原因,一些地方出现了虚假浮夸的问题,使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变成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为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作为“钓鱼项目”,或为占领农村市场,结果都一味地追求试点企业和农家店的数量,甚至把经营实力不强、辐射性不大甚至资金短缺的企业,包袱沉重、经营困难的企业,瞒报有关资料的企业都列入了试点规划,出现了“大跃进”现象,致使一些农家店运作不规范,经营水平低,不开架售货,无统一标识,也未完全做到统一进货,坑农问题仍有发生,甚至有的商家还将店址选在了城区。这些问题无疑对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发育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稳健推进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既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素质,又受自然资源、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也就是说农民增收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

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既从当前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又从长远考虑根本改善农民增收的环境。

一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非农产业,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要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能力,促进农产品增值;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宽渠道;加强劳务输出,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解决好拖欠工资、劳动环境差等突出问题。

二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挖农业增收潜力。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为主、种植业以粮棉为主的格局,使农业经济走向良性循环。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长效渠道,既可以解放部分农业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的人均耕地等资源占有量,又可以提高非农产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形成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完善政府扶助、多元办学、面向市场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从增强致富本领中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和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另一方面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

(二)稳步发展农村连锁商业

根据我国农村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消费特点,应重点发展农村连锁经营,这样能够保证农村居民在其相应的购买力范围内放心消费,商家在法律的许可范围内合法经营,政府主管部门在法定的职责范围内有效监管,从而促进现行农村商品流通机制向互制互动、有序良性的循环机制转变,有效改善农村市场环境,扩大农村消费对国内需求的拉动作用。

在农村建设连锁商店,要引导企业参与,使其成为农村商品市场的主导力量。一是大中城市的有实力的连锁公司,如上海的华联、北京的物美、山东的银座等向农村延伸,到县、镇开店,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建立起城乡商品流通梯度消费模式,即在全国商品市场一体化的前提下,根据城乡不同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实行相应的商品供销配备机制,将城市供应日趋饱和的成熟消费商品通过市场机制引向农村市场,确保农村市场商品的物美价廉和消费安全。各类生活日用品和农用物资等工业品,通过农家店下乡进村,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买到质优价廉的生产生活用品。

二是中等城市或县城有实力的中小型连锁企业或由同业店铺联合创建的连锁店,充分利用地熟人熟的本地资源,开办适合农民需要的综合连锁店或便民连锁店。当地有一定基础的中小店铺经过诚信经营,可以争取成为著名连锁店的加盟店,享受到连锁店的品牌和先进管理等益处,还可以吸纳大批农民转入非农。同时,发挥加盟连锁店的地缘优势,进村收购农产品运进城,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材料,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连接,破解农产品卖难。

三是要营造宽松的消费环境,彻底解决农民税费、医疗和教育费用等问题,解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要扩大农村公共产品、公用设施的投资,增加电力、道路设

施的建设,改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立一个快速、便捷、低耗、高效的农村商品流通渠道。

(三)遏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的“大跃进”

对于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数量的情况,商务部成立了抽查小组,分别对安徽、山东、河北等8个重点省区的农家店及配送中心建设项目进行随机复查。

地方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大跃进”问题,不要大呼隆,要稳扎稳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致力于农村连锁商业的稳健发展,认真解决虚假浮夸的问题,指导企业正确对待国家补助,切不可贪多求快,千万不能搞拉网式推进。县、镇政府在制定建设新农村的规划时,务必把商业网规模作为重要构成部分。工商、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要掌握本地的店数、规模、行业结构、诚信经商、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实施科学的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检查验收,实施网上公示和农民现场调查,对弄虚作假的取消试点资格并通报批评,对验收不合格的取消优惠政策,对不开架售货、不明码标价的责令立即整改,对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商品的依法予以处罚并取消经营资格。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我国农村市场挖掘扩大内需潜能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作用,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四)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以拉动农村消费

全面推广家电下乡,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在农村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重视统一配送这一农村现代流通业的薄弱环节,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支持商贸、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新建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开展“农超对接”,建设从产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和快速检测系统。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综上所述,一个良好的农村市场的培育形成,在于农村居民具有与其消费需求相适应的购买力、商业资本规范的经营行为和政府连续有效的市场监管,即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和解决“农民放心消费、商人规范经营、政府监管有序”的三大关系问题,并在这三要素间形成一种动态的市场平衡,从而为广大农村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商品消费环境,使农村市场已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领域。

第二篇: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山区面积占四分之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民坐方便车、坐安全车、坐经济车、坐舒心车,纳入了地方人民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笔者根据区情,提出一些想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客运市场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提出新农村的建设,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明显。其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荣的任务是在农村,城市中除了下岗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外,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其二,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农村始终会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在那里生活。怎么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怎么把农村家园建设好,让他们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发展农村客运则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我区的客运现状

(一)通达状况,我区现有12个乡镇(街办),222个行政村(居委会),3400多平方公里,5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现有公路通车里程3688公里,班车营运线路58条,营运里程2250公里。这58条线路中有10条的终点为乡镇政府所在地,有46条线路终点到村,贯穿了157个村(居委会),占行政村总数的71%。还有65个行政村未有通客车,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

(二)运力状况,现有客运公司12家,客车378台,其中从事农村客运的客运车辆310台,5846座.日发班次758个,日发送客运量4万人次。

(三)站场建设状况,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夷陵客运站和太平溪港水陆客运站各一个),乡镇五级客运站现有2个(雾渡河、黄花),在建的2个(下堡坪、分乡),拟建的1个(邓村)。现有招呼站5个,拟建75个。现有候车棚27个,拟建50个。原有2个五级客运站(鸦雀岭、土门)因为种种原因闲置。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线路开不通。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通车数量少,有将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无法投放客运车辆,当地村民无车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难。原因很直接,就是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经营者开不起。一是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呈周期性变化,农民以自然村庄散居,又受季节影响,实载率低。加上高额的税费、油料和修理费用,使经营难于维系。曾有牛坪的杨柳池、梅子垭、下坪太阳山等数条线路开班以后又停下来。二是有的乡村线路开班以后,双排小货车、“面的”、摩托车等充斥其间,原本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客源被低票价的非法营运车辆所截走。雾渡河至樟村坪线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亲戚、货主的名誉等方式进行非法载客营运,长期以往,已开通的客运班车就自然而然地开不下去了。

(三)农民坐不起。乡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山区农民收入少,往往为节省五毛一块钱而改乘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黑车”,甚至绕“山间小道”步行赶集。

(四)乘客不敢坐。一是从事乡村的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行驶不安全;二是从事乡村线路的车辆大多技术状况差,有的车辆尽管通过了车辆技术检测,但长期行驶“山间小道”,维修保养跟不上,车况令人担忧;三是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现事故。四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较低,坑客、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乘客不敢坐。

(五)村民出行难。一是客运站场设施薄弱,候车条件差。全区等级客运站数量少,大多数乡镇无等级站,只有简易停车场,行政村基本没有停车场,沿线居民点也没有候车棚,村民只好在路边候车,见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顾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现有的客运班车,不适应村民随时出行和携带农副产品的需要。

(六)黑车打不死。乡村客运线路上的“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非法载客,有生意的时候就捞一把,没有生意或遇有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在家“休整”,灵活机动、随叫随走。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乡里乡亲的)百般抵赖,造成取证难,执行难,受到处罚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

四、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发展运输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区通车里程、通车质量和候车条件大大改善。但是

第三篇: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山区面积占四分之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民坐方便车、坐安全车、坐经济车、坐舒心车,纳入了地方人民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笔者根据区情,提出一些想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客运市场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提出新农村的建设,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明显。其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荣的任务是在农村,城市中除了下岗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外,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其二,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农村始终会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在那里生活。怎么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怎么把农村家园建设好,让他们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发展农村客运则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我区的客运现状

(一)通达状况,我区现有12个乡镇(街办),222个行政村(居委会),3400多平方公里,5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现有公路通车里程3688公里,班车营运线路58条,营运里程2250公里。这58条线路中有10条的终点为乡镇政府所在地,有46条线路终点到村,贯穿了157个村(居委会),占行政村总数的71%。还有65个行政村未有通客车,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

(二)运力状况,现有客运公司12家,客车378台,其中从事农村客运的客运车辆310台,5846座.日发班次758个,日发送客运量4万人次。

(三)站场建设状况,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夷陵客运站和太平溪港水陆客运站各一个),乡镇五级客运站现有2个(雾渡河、黄花),在建的2个(下堡坪、分乡),拟建的1个(邓村)。现有招呼站5个,拟建75个。现有候车棚27个,拟建50个。原有2个五级客运站(鸦雀岭、土门)因为种种原因闲置。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线路开不通。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通车数量少,有将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无法投放客运车辆,当地村民无车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难。原因很直接,就是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经营者开不起。一是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呈周期性变化,农民以自然村庄散居,又受季节影响,实载率低。加上高额的税费、油料和修理费用,使经营难于维系。曾有牛坪的杨柳池、梅子垭、下坪太阳山等数条线路开班以后又停下来。二是有的乡村线路开班以后,双排小货车、“面的”、摩托车等充斥其间,原本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客源被低票价的非法营运车辆所截走。雾渡河至樟村坪线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亲戚、货主的名誉等方式进行非法载客营运,长期以往,已开通的客运班车就自然而然地开不下去了。

(三)农民坐不起。乡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山区农民收入少,往往为节省五毛一块钱而改乘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黑车”,甚至绕“山间小道”步行赶集。

(四)乘客不敢坐。一是从事乡村的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行驶不安全;二是从事乡村线路的车辆大多技术状况差,有的车辆尽管通过了车辆技术检测,但长期行驶“山间小道”,维修保养跟不上,车况令人担忧;三是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现事故。四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较低,坑客、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乘客不敢坐。

(五)村民出行难。一是客运站场设施薄弱,候车条件差。全区等级客运站数量少,大多数乡镇无等级站,只有简易停车场,行政村基本没有停车场,沿线居民点也没有候车棚,村民只好在路边候车,见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顾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现有的客运班车,不适应村民随时出行和携带农副产品的需要。

(六)黑车打不死。乡村客运线路上的“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非法载客,有生意的时候就捞一把,没有生意或遇有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在家“休整”,灵活机动、随叫随走。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乡里乡亲的)百般抵赖,造成取证难,执行难,受到处罚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

四、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发展运输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区通车里程、通车质量和候车条件大大改善。但是

,与“车头向下、村口始发,四定一挂、程序简化,通村达户、平安到家”的“路站运”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地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一是要认真制定农村道路、客运站(场)、候车亭(棚)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二是要调动社会力量,加大资金的筹集力度。可以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投资体制,加快乡村公路和乡镇等级客运站、候车棚建设步伐,延伸农村公路里程,开辟新线路,拓展农村客运市场,逐步实现村村通班车、各个乡镇有车站、每条线路上有候车棚。

(二)加强客运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促进农村客运健康有序

农村客运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决定了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前途,对农村客运市场的管理切忌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针对我区的实际,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1、线路实行分级分工。

把区内农村客运线路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线路为城关至乡镇政府所在地,负责承运主干道上的旅客;二级线路为乡镇所在地至各村组,负责承运乡村线路上的乘客。

一级线路严格路牌制,依线营运,公车公营。实行“三定三统一”,即定线路、定班次、定票价,统一车型、统一进站、统一售票。按照区情,线路里程60公里以下的,可以采取不定班次,实行滚动发班。

二级线路严格片区制,按区域营运,实行“四制”管理,即一车一线制、一车多线制、一线多车制和循环线路制。按照实际情况,营运里程在25公里以上的,可实行一线一车或一线多车制;25~10公里的可实行一线一车制;10公里以下的实行一车多线制。

2、运力配置实行因地制宜

营运车辆的车型选配既要与公路等级相匹配,又要考虑车辆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农村客运的实际需求,确保安全。一级线路以19座以上高中级客车为主,普通客车为辅。二级线路以9座以下小客为主,客货两用车为辅。在运力分布上,要按照运行线路的运量适度控制,适应小客车通行的线路尽量投入小客车。

3、从业人员实行考核审查

从事乡村客运的驾驶员除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行车经验、取得《从业资格》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本线路上的村民,一方面他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当地的村民具有深厚的感情,容易化解一些矛盾纠纷,在不知不觉中会显现较好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他可以夜宿农村,“村口始发”,方便村民起早赶集、当天返回。再一方面,非法营运的车辆碍于情面,也不好去与老乡“分粥”。

二是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要有热爱乡村客运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有甘愿为当地父老乡亲服务的忠诚。

三是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人员审核上可以由本人申请、当地村民委员会推荐、运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考察确定。

4、营运管理推行大众参与

乡村客运线路点多面广,大多“山高皇帝远”,仅靠运管人员鞭长莫及。如果开通后而疏于管理,就会出现新的“乘车难”,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者共同参与管理不失为一个可以探索的新途径。

一是事后监督可委托班线终点地村民委员会,对乡村班线的运行情况实行报班制,经营者必须每天向当地村委会报告运行和经营情况,确保班车准时、准班、安全运行。

二是运管部门在农村客运班线上聘请线路管理信息员,将该线路上的驾驶员确定为各自线路上的信息员,他们的职责是及时报告各自线路上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监督和举报各自线路上的违法、违规行为,每月书面报告各自线路上的安全生产、道路状况和经营情况,随时报告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运管所客运管理员也应随时抽查各班线的运行情况,使其成为运管部门的“千里眼”。

三是发挥运政投诉中心的作用,完善举报热线机制,加大查处力度。

5、客运站管理实行社会化

一是客运站建设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按照规划面向社会招标,以加快客运站建设的步伐。

二是实行站运分离,最大限度地发挥客运站功能。一家公司既搞班线经营又从事客运站管理,就不可能做到公平排班、按规定结算运费、保证客运站内外的良好秩序。乡镇客运站的管理也不例外。本人觉得客运站管理应当向社会招标或由运管部门直接管理为宜。

(三)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力度,增强乡村客运市场发展活力

目前,农村客运市场很脆弱,一是客源不充足,运营收入低,二是折旧、税费相对较高,入不敷出,三是油料飙涨,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出台优惠政策迫在眉睫,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扶持:

1、准入实行核准制度。一级线路现已基本饱和,以新增、报废更新车辆为主。对二级线路的审批要打破现行“公司制、5台以上规模”的准入门槛,只要经营者申请的二级线路符合区域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拟投入的车辆符合客车技术标准、聘用的驾驶员经过了从业资格培训并经审核合格、道路状况具备通行条件的,一律简化程序给予许可。

2、税费实行减免政策。

由于通村客车运距短、客源少、票价低、成本高,特别是山区运行燃油消耗高,对于服务乡村的客运车辆,各级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或减免或优惠车辆的客运附加费、工商管理费、公安交警的年检费、税务部门的运输税、保险费等。

(四)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和驾驶员的个人素质是保证安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要保证农村的客运安全。一是要把好驾驶人员的准入关,没有从业资格的一律不得进入市场;二是要严把车辆技术关,参营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车辆技术检测,凡达不到技术标准的一律不得参营。三是要加强维修质量的管理,特别要严厉打击路边无证修理店,防止为图方便“病急乱投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培养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培养对策 摘要: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广大农村,植根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是把新信息、新思想、新的生活理念、新的生活方式引入农村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的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本文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基本情况、人才结构、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培养建议,这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 培养对策

1、基本情况

千阳县是一个山区小县,全县11个乡镇98个行政村521个村民小组1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奶畜、蚕桑、蔬菜、果品、服务业等,我们选择了35个代表村,占村总数 35.7 %。根据产业,组成6个调查小组,采取召开座谈会、村委会推荐、深入农户实际查看等方式开展调查。通过35个村调查,共有各类实用人才480人,占调查村总人口 1.37 %,在各类实用人才中,生产能手321人 ;经营能人66人;能工巧匠93人。

2、农村实用人才类型分析

2.1、按专业类别划分。

一是生产能手321人,占 66.88 %。其中:种植能手87人,占 18.13 %;养殖能手194 人,占40.42 % ;加工能手 40 人,占 8.33 %。二是经营能手66人,占 13.75 %。其中:企业经营人才34 人,占 7.08 % ;农村经纪人 10 人,占2.08 %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22 人,占4.58 %。三是能工巧匠 93 人,占19.38 %。其中:技能带动型人才88 人,占18.33 % ;文体艺术类人才5 人,占1.04 %。

2.2、按性别划分。

男性 388 人,占80.83 % ;女性 92人,占19.17 %。

2.3、按年龄划分。

40岁以下的148人,占30.83 % ;40岁以上的 332人,占69.17 %。

2.4、按文化程度划分。

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34人,占90.42% ;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 46 人,占9.58 %。

2.5、按培养渠道划分。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培训173人,占36.04%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77人,占16.04% ;职业学校培训36人,占7.5% ;代际或师承的22人,占4.58% ;自学成才的141人,占29.38% ;其他的31人,占6.46%。

3、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计调查资料分析显示,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3.1、实用人才比例偏低。

据推算,全县实用人才占农村总人数的1.20%;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与全省基本持平;由于农村实用人总体数量偏少,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民中所占的比例偏低,尽而其示范、影响、带动和辐射作用及范围较小。

3.2、行业结构失衡。

农业生产技能性人才最多,占66.88 %,而对于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村快速发展,提升农民素质的经营人才和能工巧匠,比例只占33.13%。

3.3、文化程度偏低。

在统计出来的480名实用人才中,具有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34 人,占90.42%,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 46 人,占9.58 %。农村实用人才整体文化素质低下,不仅影响了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而且还影响实用

人才示范作用的发挥,制约着现代农业的深度发展。

3.4、女性人才偏少。

调查表明,女性占总人口的近50%,而实用人才只有92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9.17%,女性潜在的创造力不但未能达到充分展现。女性农村实用人才的多少可以说体现一种社会文明程度,在目前大量农村男性进城务工,女性劳动力成为农村主力军的情况下,女性人才更能左右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3.5、年龄结构偏大。

全县40岁以上的实用人才总数为332人,占总数的69.17%,偏大的年龄构成,影响了实用人才作用的持续发挥,实用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后续乏人,也不利于对其进行的再培训,再提高。

3.6、人才管理缺位。

目前,农村实用人才处于“游兵散勇”状态,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进修、职称评定、考核与管理还没有完全纳入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日程上来。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年轻的农村实用人才都想离土离乡,另寻高就,到城市发展,一般都不甘心留在农村。

3.7、社会重视不够。

一方面各级政府没有对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给与充分重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组织、人员、经费保障不力。在人才开发上缺乏长远规划。另一方面,农民对待人才,特别是那些稀缺的技术人才,缺乏风险共担意识,有利则皆大欢喜,失败则要科技人员独担风险,缺乏培养本土实用人才的土壤。致使实用人才的积极性不断削弱。

4、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4.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人才问题已成为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谁拥有了优秀人才,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谁就能把握主动权。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把加

强农业和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围绕人才资源开发这根主线去开展工作。对人才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只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才是人才,要善于从农村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这就要求各级组织要看高一点,看远一点,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既要立足本土,激活现有人才,又要眼光向外,吸引外来人才,切实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及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既要培养有学历、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也要造就一批有技能、会实干的技能型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4.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人力资源中的先进分子,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带领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因此,各级组织动员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关心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一种尊重农村人才,爱护农村人才,帮助农村人才,向农村人才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介广泛宣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宣传实用人才在促进农业开发、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中的巨大作用。通过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人才对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让人才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爱护,从而使他们扎下根来,尽展其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再创佳绩。

4.3、加强管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农村实用人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是推动农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引路人。目前,由于对实用人才缺乏科学的管理,致使农村一些懂业务、有技术、会管理的能人、“土专家”自生自弃,专业技术进修无序,培训没经费,渠道不畅通,职称难评定,这些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

面影响。为此建议,①各级政府要成立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办公室,确定专人管理。②落实培训经费,畅通进修或培训的渠道,确立以省、市农业院校、县农广校为农业实用人才培训主体。③农业部门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评审和管理,与在职农技人员统一管理,一起考评,颁发证书,晋升职称。

4.4、加强培训,提高人才素质。

要建立一支来源于农村、成长于农村、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实用人才,需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是以农广校、农技校、农机校、专家大院为阵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办班培训指导或领办各类经济实体等,进行科技推广、普及农业知识。三是组织村干部和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四是选送青年农民、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五是加强农民培训阵地建设,加强各级农业广播学校、农机校、农技校、职教中心、劳务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的建设,改进办学条件,完善培训设施,培强师资队伍,提高培训水平,真正把各类农业职业培训学校建成农民学技术、学文化的第一课堂。六是落实国家各类职业教育奖补政策,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年学习掌握1—2门实用技术,鼓励城镇有志青壮年到农村创业,兴办经济组织,带动其他群众发展。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农业厅、《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手册》、2005年

[2]千阳县统计局、《统计年报》、2008年

作者简介1:何美鸽,女,汉族,1979年10月生,大学文化,助理农艺师,现在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千阳县分校工作。通作者简介2:张舂生,男,汉族,1961年1月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现任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千阳县分校校长。

第五篇:2016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

2016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客运市场发展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山区面积占四分之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民坐方便车、坐安全车、坐经济车、坐舒心车,纳入了地方人民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笔者根据区情,提出一些想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客运市场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提出新农村的建设,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明显。其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荣的任务是在农村,城市中除了下岗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外,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其二,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农村始终会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在那里生活。怎么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怎么把农村家园建设好,让他们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发展农村客运则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我区的客运现状

(一)通达状况,我区现有12个乡镇(街办),222个行政村(居委会),3400多平方公里,5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现有公路通车里程3688公里,班车营运线路58条,营运里程2250公里。这58条线路中有10条的终点为乡镇政府所在地,有46条线路终点到村,贯穿了157个村(居委会),占行政村总数的71%。还有65个行政村未有通客车,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

(二)运力状况,现有客运公司12家,客车378台,其中从事农村客运的客运车辆310台,5846座.日发班次758个,日发送客运量4万人次。

(三)站场建设状况,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夷陵客运站和太平溪港水陆客运站各一个),乡镇五级客运站现有2个(雾渡河、黄花),在建的2个(下堡坪、分乡),拟建的1个(邓村)。现有招呼站5个,拟建75个。现有候车棚27个,拟建50个。原有2个五级客运站(鸦雀岭、土门)因为种种原因闲置。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线路开不通。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通车数量少,有将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无法投放客运车辆,当地村民无车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难。原因很直接,就是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经营者开不起。一是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呈周期性变化,农民以自然村庄散居,又受季节影响,实载率低。加上高额的税费、油料和修理费用,使经营难于维系。曾有牛坪的杨柳池、梅子垭、下坪太阳山等数条线路开班以后又停下来。二是有的乡村线路开班以后,双排小货车、“面的”、摩托车等充斥其间,原本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客源被低票价的非法营运车辆所截走。雾渡河至樟村坪线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亲戚、货主的名誉等方式进行非法载客营运,长期以往,已开通的客运班车就自然而然地开不下去了。

(三)农民坐不起。乡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山区农民收入少,往往为节省五毛一块钱而改乘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黑车”,甚至绕“山间小道”步行赶集。

(四)乘客不敢坐。一是从事乡村的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行驶不安全;二是从事乡村线路的车辆大多技术状况差,有的车辆尽管通过了车辆技术检测,但长期行驶“山间小道”,维修保养跟不上,车况令人担忧;三是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现事故。四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较低,坑客、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乘客不敢坐。

(五)村民出行难。一是客运站场设施薄弱,候车条件差。全区等级客运站数量少,大多数乡镇无等级站,只有简易停车场,行政村基本没有停车场,沿线居民点也没有候车棚,村民只好在路边候车,见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顾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现有的客运班车,不适应村民随时出行和携带农副产品的需要。

(六)黑车打不死。乡村客运线路上的“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非法载客,有生意的时候就捞一把,没有生意或遇有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在家“休整”,灵活机动、随叫随走。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乡里乡亲的)百般抵赖,造成取证难,执行难,受到处罚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

四、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发展运输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区通车里程、通车质量和候车条件大大改善。但是,与“车头向下、村口始发,四定一挂、程序简化,通村达户、平安到家”的“路站运”一体化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当地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一是要认真制定农村道路、客运站(场)、候车亭(棚)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二是要调动社会力量,加大资金的筹集力度。可以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投资体制,加快乡村公路和乡镇等级客运站、候车棚建设步伐,延伸农村公路里程,开辟新线路,拓展农村客运市场,逐步实现村村通班车、各个乡镇有车站、每条线路上有候车棚。

(二)加强客运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促进农村客运健康有序 农村客运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决定了农村客运市场发展前途,对农村客运市场的管理切忌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针对我区的实际,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1、线路实行分级分工。

把区内农村客运线路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线路为城关至乡镇政府所在地,负责承运主干道上的旅客;二级线路为乡镇所在地至各村组,负责承运乡村线路上的乘客。一级线路严格路牌制,依线营运,公车公营。实行“三定三统一”,即定线路、定班次、定票价,统一车型、统一进站、统一售票。按照区情,线路里程60公里以下的,可以采取不定班次,实行滚动发班。

二级线路严格片区制,按区域营运,实行“四制”管理,即一车一线制、一车多线制、一线多车制和循环线路制。按照实际情况,营运里程在25公里以上的,可实行一线一车或一线多车制;25~10公里的可实行一线一车制;10公里以下的实行一车多线制。

2、运力配置实行因地制宜

营运车辆的车型选配既要与公路等级相匹配,又要考虑车辆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农村客运的实际需求,确保安全。一级线路以19座以上高中级客车为主,普通客车为辅。二级线路以9座以下小客为主,客货两用车为辅。在运力分布上,要按照运行线路的运量适度控制,适应小客车通行的线路尽量投入小客车。

3、从业人员实行考核审查

从事乡村客运的驾驶员除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行车经验、取得《从业资格》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本线路上的村民,一方面他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当地的村民具有深厚的感情,容易化解一些矛盾纠纷,在不知不觉中会显现较好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他可以夜宿农村,“村口始发”,方便村民起早赶集、当天返回。再一方面,非法营运的车辆碍于情面,也不好去与老乡“分粥”。

二是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要有热爱乡村客运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有甘愿为当地父老乡亲服务的忠诚。

三是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人员审核上可以由本人申请、当地村民委员会推荐、运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考察确定。

4、营运管理推行大众参与

乡村客运线路点多面广,大多“山高皇帝远”,仅靠运管人员鞭长莫及。如果开通后而疏于管理,就会出现新的“乘车难”,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经营者共同参与管理不失为一个可以探索的新途径。

一是事后监督可委托班线终点地村民委员会,对乡村班线的运行情况实行报班制,经营者必须每天向当地村委会报告运行和经营情况,确保班车准时、准班、安全运行。二是运管部门在农村客运班线上聘请线路管理信息员,将该线路上的驾驶员确定为各自线路上的信息员,他们的职责是及时报告各自线路上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监督和举报各自线路上的违法、违规行为,每月书面报告各自线路上的安全生产、道路状况和经营情况,随时报告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运管所客运管理员也应随时抽查各班线的运行情况,使其成为运管部门的“千里眼”。

三是发挥运政投诉中心的作用,完善举报热线机制,加大查处力度。

5、客运站管理实行社会化

一是客运站建设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按照规划面向社会招标,以加快客运站建设的步伐。

二是实行站运分离,最大限度地发挥客运站功能。一家公司既搞班线经营又从事客运站管理,就不可能做到公平排班、按规定结算运费、保证客运站内外的良好秩序。乡镇客运站的管理也不例外。本人觉得客运站管理应当向社会招标或由运管部门直接管理为宜。

(三)加大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力度,增强乡村客运市场发展活力

目前,农村客运市场很脆弱,一是客源不充足,运营收入低,二是折旧、税费相对较高,入不敷出,三是油料飙涨,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出台优惠政策迫在眉睫,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扶持:

1、准入实行核准制度。一级线路现已基本饱和,以新增、报废更新车辆为主。对二级线路的审批要打破现行“公司制、5台以上规模”的准入门槛,只要经营者申请的二级线路符合区域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拟投入的车辆符合客车技术标准、聘用的驾驶员经过了从业资格培训并经审核合格、道路状况具备通行条件的,一律简化程序给予许可。

2、税费实行减免政策。

由于通村客车运距短、客源少、票价低、成本高,特别是山区运行燃油消耗高,对于服务乡村的客运车辆,各级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或减免或优惠车辆的客运附加费、工商管理费、公安交警的年检费、税务部门的运输税、保险费等。

(四)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客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和驾驶员的个人素质是保证安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要保证农村的客运安全。一是要把好驾驶人员的准入关,没有从业资格的一律不得进入市场;二是要严把车辆技术关,参营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车辆技术检测,凡达不到技术标准的一律不得参营。三是要加强维修质量的管理,特别要严厉打击路边无证修理店,防止为图方便“病急乱投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下载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新农村建设中商品流通市场现状及发展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对策

    浅谈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对策 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措施;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提高......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的调研一 活动内容寒假期间,着重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建设问题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亲友,尤其近期翻盖新房的朋友,了解其在建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新农村文化现状及建议对策

    新农村文化现状及建设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满足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摘要 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探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现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提......

    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5篇

    高青县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近几年,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我县广大农民群众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机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改变生产、生活......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加工产品类型少、质量低等问题。本文研究了蓝莓鲜......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简析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简析案例1:中新网2月23日电(财经频道记者 马丽):2011年春节刚过,“用工荒”便再次席卷东部沿海地区。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城市劳务市场迎来了新一......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