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措施

时间:2019-05-13 12:4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措施》。

第一篇: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措施

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一、目前中小学生的道德现状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长期以来,中学阶段教育在应试教育指导下了,在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家长心目中,“好学生”“好孩子”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在学习生活中,多注重智育教育,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多注重成绩单分数,忽视了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多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而导致许多中学生道德缺失,存在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缺乏基本爱心,集体主义淡漠,责任感不强,没有正视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协作精神差等不良表现,有的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美好前程毁于一旦。常言道: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1]。中学生道德缺失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全面分析新时期中学生道德现状,了解问题形成因素,寻求适合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对中学生道德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1、中小学生道德现状及表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他们有着乐观向上的生存观、市场经济的头脑、法制观念以及民主意识等特点,勇于抛弃旧意识、旧观念,渴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他们勤奋好学,争取成才,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和美丑,这些都是中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良好表现。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部分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

(1)基本道德情感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表现出来,令一些中学生产生了对诚信意识的背离,撒谎、作弊、违纪等现象在部分学生中相当普遍。一些学生不愿刻苦学习,却又想表现自己,于是用弄虚作假的手段骗取成绩欺骗老师和家长,以获取名利,不守诚信的现象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能确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评判标准,从而缺失正义,对于不平、不公之事不是据理力争,而是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社会责任意识弱。

(2)日常行为规范缺失

当前,在校的中学生绝大部分社会公德意识是比较好的,认为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但在社会公德的实践中却令人担忧,乱划课桌、粗言秽语、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知而不行,有的知而不完全行,有的知却要求他人行,这是典型的知行偏离。还有部分学生虚荣心强、攀比成风,分强调自身的物质基础,穿名牌、用名牌、赶新潮、赶时髦、比阔气,甚至为了显阔,不惜欺骗家长和老师来达到自己炫富的目的。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2]。

(3)自我中心过于突出

当代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久而久之,将这种“家中我为王”的观念,带进了学校,带进了社会。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强调个人意志,以至于宁可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处事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性格特征,率性而为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不考虑事情所造成的后果。学习上不思进步,生活上追求享乐,浑浑噩噩度日,缺乏做人常识,心理放荡反逆,无视校规校纪,甚至以顶撞老师、捣乱课堂逞能,这一小部分学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2.中小学生道德缺失影响因素

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为自身、社会、学校、家庭四个方面,其中客观原因是由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部分不当和三者没有有效协调造成的,同时加上自身年龄阶段的特点和个人局限,致使道德行为规范缺失。

(1)自身客观条件限制

中学生某些自身的因素是思想道德消极的主观原因,由于中学生掌握的道德知识不是很系统、不是很精深,加上他们半成熟、半幼稚性的心理,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较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容易把冒险当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把无聊当有趣,在诱惑面前往往把握不住自己。有较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同时由于阅历少,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书报杂志、电影电视中的不健康情节盲目模仿,对低级趣味津津乐道,不分是非,盲目模仿,对青少年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道德结构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有些学生往往缺乏坚强的道德意志,不能用正确的认识战胜不合理的欲望而发生不良行为,发现一些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经批评教育后认识到是不正确的,但不久又会出现同样错误。(2)社会不良氛围影响 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种经济形式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与多种经济形式相对应的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种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3],使得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甚至矫枉过正,从“无条件”服从集体趋向有条件服从,甚至趋向于尽量巧妙地保护个人利益。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4];不讲信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给中学生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离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使一些青少年产生信任危机和价值观混乱。一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着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网络开放,对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又是一伤害源[5]。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场所较少,许多学生只有到网吧、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等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不少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越陷越深,甚至有人因此走上歧途。因此社会大环境大气候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消极的问题不容忽视。

(3)学校道德教育偏差

①重智育轻德育

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对这一代中学生成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应试教育仍导致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升学率依然是衡量学校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对思想道德教育大都是流于形式,使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了学校正向功能的发挥。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影响,有的老师对道德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烦恼厌恶情绪,甚至采取过火的批评和体罚等错误手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也有一些素质低、缺乏责任心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原则,不分是非,同样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淡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加上学校和教师拼命抓教学质量,对思想上的困惑、感情上的挫折则视而不见,使思想上消极倾向得不到及时正确引导,导致学生思想上的问题越堆越多。

②道德教育不到位

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学校往往重视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伟人、名人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忽视当代的、现实的、身边的、普通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在教育方法上,把道德教育简单地理解成知识的教育,于是道德教育就成了教师在封闭的校园内解释道德条目,学生在封闭的课堂上背诵、默写道德条目,教育要解决的似乎仅限于学生知道不知道,而无法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道德实践趋向形式主义,现在学校虽然认识到道德实践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学校也只是将道德实践理解成一两次“作秀式”的活动[6],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深入开展。

(4)家庭教育误导缺位

家庭教育松弛和误导,妨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父母、长辈行为不检,言传身教差。少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有的家长作风不正,违法乱纪,吃喝嫖赌,行为放纵;个别家长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有的购买、观看黄色录像、登录黄色网页等。这都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面引导不够。一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不健全的家庭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令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部分父母忙于工作商务,对孩子不闻不问,缺乏情感的交流,疏于管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有着缺陷、不良的家庭教育必然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三、推广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如:是非、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思想造成极大影响。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实效。这已成为时代的疾声呼唤。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爱国卫家、忠烈刚直、勤俭节约、克已奉公、孝敬长辈、和谐相处等思想品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虽历尽岁月的淘洗越发闪出熠熠的光辉。

1、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才培养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传统?一般说来,传统是已经过去了的事物,是长期以来积淀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理中,并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影响和作用的一种现象。传统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在整个人类的各种传统中,文化传统对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文化传统是对人类在今天以前所创造的精神现象的一个总称,它的内容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包括从一定价值导向出发的哲学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伦理的、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各种思想观念的综合。文化传统虽然有着多方面的内容,但它又有着自己的核心。文化传统的核心,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一追求,是贯彻于一切思想的一根主线,即向往美好贬斥丑恶,对人类幸福的渴求和对高尚道德品质的向往。因此,我们在研究传统文化时,要着重研究它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因为在人类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值得我们借鉴、吸收和弘扬的因素和内容,对人类社会继往开来,保持可持续性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崇尚伦理,自强不息。

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贯穿始终。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是大多数思想家所一贯追求的。在人和人的相处中,一个人既要有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创造精神,又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爱人如己的博大胸怀。只有“与天地合其德”,才算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所谓自强不息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奋发图强、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中国古人所崇尚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和夸父追日的故事就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无数仁人志士和英雄豪杰前赴后继,英勇不屈,以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的领土,维护国家的尊严,是同这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密不可分。

3、强调理智和智慧的重要性,强调真理的追求和辨证的思考。

中国先秦的儒、墨、道、法几个最著名的学派,都十分重视理智和智慧,强调人们对真理认识的重要性,以老子和庄子为首的道家学派尤其重视辨证思考。在老庄看来,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切事物都是能够相互转化的,一切事物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绝对中有相对,在相对中又有绝对,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力求从整体的相对独立和相互联系上来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大学》上说:“古之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这段话比较全面完整系统的表达了儒家对人生的根本意义和目的的看法,认为人应当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完善社会,同时又要在完善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永无止境。

4、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全人类文化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瑰宝之一。中国人历来喜欢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以前的帝舜时代,这一传统历久不衰,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诗经》以其鞭挞社会丑恶、向往美好生活的特有的睿智,审视着人与人之间不同情况下的思想感情;《楚辞》,尤其是其中的《离骚》等名篇,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表现了关心人民、热爱祖国、追求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此后还先后出现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请小说等几个文学艺术的发展高潮,创造了绚丽多彩、辉煌灿烂、具有永久魅力的文学艺术,并以其独特的方式,熏陶和孕育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质和民族精神。

5、传统文化与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审美、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1世纪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必然发生激烈竞争的时代,如果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就可能遭到淘汰。竞争是多方面的,有经济上的竞争、科技上的竞争、管理上的竞争、人才上的竞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人才的竞争中,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的加以宏扬。

6、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不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将来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我国,在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人的道德素质下降的问题,这是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结果。市场经济解放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促进了财富的增加,但同时又使人的利己心和贪婪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因而引起了对传统道德的剧烈冲突,出现了世界性的道德水准的下降。因此,在道德建设中,宏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抑制人的利己心和贪欲的膨胀做到克己利人,是一个殛待解决的问题。要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是绝对不能脱离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的。任何文化都具有继承性,同时也有创新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是一切民族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民族道德建设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要用合乎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优良的道德规范来教育人,从娃娃开始,不断地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

四、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程面向社会各界、企事业团队和广大青少年各层次的传统文化教育项目,核心课程主要分为一下六个等级:

一级(启蒙班)

主要针对年龄段为:3岁至6岁

学习科目:《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少儿唐诗•上》。

选修体验:《少儿书法•上》、唐诗吟诵、《笠翁对韵》、《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少儿武术•上》

教学目的:通过辅导教师的讲解,家长参与互动,趣味学习,快乐体验,关注少儿身心健康,注重人格塑造,达到帮助学员“立言”。

二级(小学士班)

主要针对年龄段为:6岁至11岁

学习科目:《大学》、《中庸》、《孟子》、《孝经》、《少儿唐诗•下》、《诗经•节选》、《说文•上》

选修体验:《少儿书法•上》、《国画基础•上》、《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上》、《少儿武术•中》、《六艺•上》、传统文化夏令营、传统文化冬令营。

教学目的:通过辅导教师的讲解,家长参与互动,趣味学习,快乐体验,注重少儿心理健康,注重人格和品德教育,达到帮助学员“立品”。

三级(小硕士班)

主要针对的年龄段:11岁至15岁

学习科目:《道德经》、《论语》、《韩非子》、《唐诗》、《列子》、《墨子》、《楚辞》、《尚书•上》、《说文•中》等

选修体验:《少儿书法•中》、《国画基础•中》、《少儿武术•下》、《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中》、《六艺•中》、传统文化夏令营、传统文化冬令营。

教学目的:通过辅导教师的讲解,家长参与互动,趣味学习,快乐体验,关注青少年人格与人文素质教育,达到帮助学员“立文”。

第二篇: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要避免复古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要避免复古

2017年04月26日 14:13:36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张博

在“国学热”轰轰烈烈的今天,如何为体制内外五花八门的少儿“国学班”、“读经班”把脉?面对中小学生传播传统文化,与面向成年人有何不同?校园里的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处理与英文课、圣诞节、迪士尼动画等弥漫在孩子们生活中的西方文化的关系?澎湃新闻就此专访了“国学教育与研究”项目负责人、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何俊。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何俊。

澎湃新闻:当前无论是体制内的学校,还是社会自发的校外课堂、兴趣班,都有五花八门的少儿“国学班”、“读经班”。在您看来,当前针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何俊:您讲的现象都是显相,也是事实。原因是很复杂的,但大而言之,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几乎是以反传统、打倒“孔家店”为前提的。经过一百年,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主流的儒学的正面价值在当代中国几成为绝响,散落飘流于民间的传统文化可谓五花八门。随着中国的复兴,文化开始自觉与自信。但长期断裂后的文化复兴,很自然地起于最表层的东西。从我们的观察看,现在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最基本的问题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

澎湃新闻:有观点认为,现在流行的各类以逐利为先的“读经班”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很重要的原因是义务教育、体制内学校缺少相关的教学内容,无法回应时代需求,所以家长饥不择食。对此您怎么看?

何俊:这是必然的。我刚才已经说,传统文化经过长时段的废弃与污化,实际上出现了断裂。今天家长们的需求,虽然也有跟风的影响,但深思一下,当下传统文化教育市场的兴起,必然不是空穴来风。目前的体制内传统文化教育欠缺,所以我们愿意做这样的尝试,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澎湃新闻:您希望这一项目达到的最理想的效果是怎样的?经过这一“创新模式”培养出来的理想学生是什么样的?

何俊:一切都在尝试中、过程中,很难说最理想的效果。从短时段讲,我们希望能为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种可参考的模式。从长时段讲,当然期待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能够蔚然成风。

我要强调的是,我们推进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避免给人以复古的味道。如果简单地讲,我们希望理想的学生是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国内中小学的英文课设置,以及每逢圣诞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校园里会有很多庆祝活动?还有遍布孩子们生活中的迪士尼动画、好莱坞电影,等等?在全球化的今天,他们的语言、消费乃至审美习惯,都已经难以拒绝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你们的项目是如何看待并处理教育领域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 何俊:坦率地讲,我对这些东西既不感到奇怪,也不抱任何负面看法。因为从根本上讲,中国仍处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而现代化自始就充满了西化的性质或特征,至今很大程度上依旧如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西学乃至西方文化的主导或流行,而在于它们不再以对传统的全盘否定为前提。经过一个世纪的曲折前行,我们终于能够重新对传统抱以同情,甚至自觉与自信。

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决不是要用传统文化取代现代文明,或者与西方文化相对抗,而是希望帮助学生更真切地体认传统,汲取智慧,在世界眼光中、在现代场域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在我看来,不必刻意去处理去取舍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相反,越是开放,越是理解,越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历史也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化是这样演生过来的。

澎湃新闻:作为高校的国学院院长,您为什么会关心中小学层面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传播传统文化,和在高校层面有何不同的意义、方法、目标?

何俊:关心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是志业所致,另一方面也是因缘促成。

我的工作是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儒学。阐明与传播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使传统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精神资源,无疑是我的工作目标,而中小学是非常重要的路径,关注与实践是很自然的。

不过具体到实际的参与,却需要因缘际会了。大约十年前,我还在浙江大学任教,萧山二中吴金炉校长邀我去讲传统文化。吴校长是历史方面的高级教师,对传统文化有情怀,萧山二中的乡土文化教育也弄得很有特色,由此我们开始了合作。2010年底我调到杭州师范大学后,成立了国学院,师范大学与中小学有天然的关系,合作就更加便利与广泛了。但我们考虑到精力与尝试性,又在杭州与宁波分别选了拱宸桥小学与镇安小学进行合作,因为这两所小学当时的校长王崧舟与顾秋红都是对传统文化深具情怀与修养的著名语文教师。

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文化不同于知识,虽然两者关系密切。文化需要习以养成,从小开始才足以实现,才能够融入日常生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毫无疑问,小学生与中学生、大学生,分处不同年龄段,心智发育程度不同,因此,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在内容与方法上应有很大不同。究竟不同处在哪里,正是我们在探索与尝试的。但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情怀,体会中国文化中的智慧与品格,成为他们未来人生的积极的精神资源。

澎湃新闻:作为项目负责人,您认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本位创新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何俊:顾名思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本位。这其实是孔子行教的最基本方法,《论语》第一句就讲“学而时习之”,学与习是交互并行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知识,但更是文化,文化的认同与涵摄,必须将外在的知识内化成自我的习性。这个內化的过程唯一的途径是实践。当然,这个实践是广义的,我们的探索便是力求将传统文化嵌入到从课堂到校园、从家庭到社区的不同环节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日用化。

澎湃新闻:文化教育最关键的是教材与教师。你们的教材是如何制定的?

何俊:的确如此,无论如何设想,最终需落实在教材上,尽管对“教材”的理解可以宽泛一些。

我们在教材上主要从两个方面探索:一个是在现有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在语文课、思想品德课上;另一方面是自编教材,这又可以分成两块,一是传统文化的一般内容,二是学校所在地的乡土文化。这样的路径反映出我们希望把传统文化教育,与现有的教学相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另搞一套;同时强调与乡土文化相结合,以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亲切感。

澎湃新闻:国学涵盖内容广泛,对授课者要求很高,但另一方面又很难量化考核。你们如何确保教师的能力与资质?

何俊:师资真的是很大问题。现在大学的专业设置已完全西学化了,如果严格按照传统知识系统的要求,坦率地讲,就是高校也存在着师资的问题。也正因为此,学界才有设立“国学”学科的呼吁。从眼前考虑,我们只能与合作学校的相关老师加强交流,辅以培训。这并不是说我们高校老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一定比中小学老师好,但一般来讲,毕竟高校老师从事专门研究,理解上会深广一些。但尽管如此,如何教中小学生仍然是个挑战,需要我们整个团队充分交流与合作。

澎湃新闻:这一课题被评为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是成果的一方面。在更直接的层面,即参与课题实践的学生们,有何与众不同的表现?

何俊:正如刚刚讲到,传统文化教育讲习以养成,由笃行而至内化。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甚至是终身的,但从学生渐渐变化的日常中还是能探得些端倪。阅读记诵经典,终归还是为了和自己的人生发生化学反应,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能不自觉地将它们“用出来”,也就能证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路子是对的。

我知道有位学生经历了丧母之痛后,会用庄子对生死的态度来宽解自己。

我还听老师们说过许多细微而生动的例子。小学四年级有一课《心之四端》,文中孟子有这样一句话:“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读到这句话,学生们觉得又好玩又有道理,上课时读得别有兴致,课后教室里也时常会听到这句话。有位同学时常忘记带作业,组长催他上交时,他还会笑嘻嘻地对组长说“我忘记带了”。学了这课之后,几个同学又听见他这么说,就送他一句:“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这位同学听了很难为情,第二天把作业带来交给组长并说:“以后不许再说我„非人‟了。”另一次,有位同学生病了,在教室里吐得一塌糊涂,一股难闻的臭味在教室里弥漫,几个同学露出嫌恶的表情,这位之前忘带作业的同学说了一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你们都感觉不到他很难受吗?”说得大家很羞愧,然后纷纷帮助生病的同学清理起来。

类似案例,在一线老师们那里,可以说举不胜举。

澎湃新闻:河北知名的衡水中学最近在浙江开设分校,引发热议。您作为浙江教育界的专家,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何俊:您讲的衡水中学事件,我还真的不知道,孤陋寡闻啊,很不好意思。

我身为浙江人,又一直在浙江高校工作,总体感觉是:浙江的基础教育是好的,高等教育比较弱。浙江从南宋起,就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后,浙江也始终走在前列,以此看,浙江的教育还是需要努力的。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从理想的层面讲,人皆可以为尧舜。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使每个人充实而光辉。但落在现实的层面,总是需要对人有个评估,这就免不了考试。应试教育也就应运而兴。作为一个教师,应正视这个现实,在充满张力的境遇中寻找某种平衡。这其实也正是儒家的理想,追求“时中”,追求动态中的恰好。

第三篇:五人制足球在中小学推广的意义

摘 要:随着我国对足球运动的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进行,足球运动改革近期成为我国社会、学校的热词,各省市为了发展校园足球运动都出台了相应政策。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在中小学推广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意义,进而提高校园足球运动文化。

关键词:五人制足球运动;校园足球;推广

前言

2015.3.16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把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方案》中重点提到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主要内容包括:1.发挥足球育人功能。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2.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3.扩充师资队伍。通过培训和招录等多种方式,提高校园足球师资队伍的水平。

综合以上所述,足球运动进入校园已经是势在必得。但是五人制足球运动在中小学推广的可行性与推广的意义,目前的研究相对还是比较少。因此本文在国家对足球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在中小学推广五人制足球的意义。

1.五人制足球的特点

1.1 设施场地简单。五人制足球的基本规则和技战术方面是在传统的十一人制足球的规则和技战术上的继承和创新,形成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五人制足球的标准场地相对于传统十一人制比赛场要小的,五人制足球场地长25~42米、宽15~25米所需球门也比较简单可以用外物代替。五人制比赛用球也与传统十一人制比赛用球不同,五人制足球比赛用的是4号足球,相对十一人制比赛用球要重、弹性低、减速快、易于控制;同时五人制足球活动不受四季影响,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1.2 进球多、趣味性强。五人制足球竞赛规则规定:“开球可以直接进球得分,由于比赛场地相对比较小,有效射门区域相对就比较大[1]。所以射门的机会就增多,进球的机会也就增多。这样使得比赛更加具有观赏性,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观众的观看比赛的趣味性,培养参与者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1.3 运动负荷适宜。因为五人制足球比赛场地相对小,比赛的时间也短(20分钟一个半场,全场40分钟),并且中场还有休息。五人制足球比赛规则规定在比赛途中可以换人而且换人次数不限制,并且被换队员还可以再次上场比赛。因此相对传统十一人足球比赛,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运动负荷适宜。并且五人制足球比赛规则对一些足球比赛动作还做出了要求,如不允许冲撞和铲球等因此还减少了比赛中运动损伤的发生。

1.4 团队协作要求高、整体性强。五人制足球比赛中一个守门员四个场上队员七个替补队员,由于场上比赛队员的人数较少,因此每一个参赛队员接触球的机会就比较多。场地小的限制导致防守就相对密集,因此五人制足球比赛相对于十一人制足球比赛就更需要队员之间的配合、对队员之间的协作要求比较高。

2.五人制足球在中小学推广的优势

2.1易于开展,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五人制足球相对于传统的十一人制足球运动而言,场地要求小、比赛时间短、规则简明,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开展足球运动因为学校教学场地不足、教学时间不够等问题。因此五人制足球更适合在校园推广,进而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由于五人制足球比赛场地相对小,因此在开展五人制足球教学任务时可以把学校已有的场地分成几块场地进行教学,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

2.2 有利于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中国足球要发展,首先必须把学校足球运动充分调动起来。实践证明在学校开展十一人制足球运动,往往因为场地、学生参与不积极、学校师资队伍不完整等原因导致很难开展,更甚至于不去开展足球运动。然而五人制足球自身特点更适合在学校足球的推广,如场地小、比赛时间短、趣味性强、便于推广普及等。因此我们应该在中小学大力推广和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以推广五人制足球在校园的发展来我国中小学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进而提高足球的普及[2]。

2.3 运动负荷适宜、安全性高,适合青少年生理特征。开展学校足球运动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因为在开展中小学校足球运动时必须要考虑符合青少年生理特征。五人制足球相对传统十一人制足球比赛时间短、换人没有限制,虽然五人制足球的攻防转换比较快,但是五人制足球比赛可以随时换人而且可以重复上场,因此通过频繁的换人可以保证队员的精力充沛、缓解疲劳,所以在从运动负荷方面考虑是适合青少年的。在五人制足球规则中还规定动作,因此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学校开展五人制足球的有利条件

3.1 响应国家政策,跟随时代脚步。在2015.3.16国务院颁布了《方案》之后,各省市结合实际情况相应颁布各省市的学校足球发展改革方案。因此如何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成为各省市政绩的一个考核标准,学校为了发展校园足球运动分别积极开展和推广足球运动。由于五人制足球运动的独特特点,场地小、时间短、易于开展等,所以五人制足球又一次的进入学校。因此在中小学推广五人制足球运动不仅是发展学校足球运动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完成国家“三步走”重要战略的途径之一。

3.2 符合我国学校体育设施的现状。我国目前由于人口总数、地域差异、人口分布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所以我国各地区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教学投资的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多数地区的许多学校体育设施落后、体育器材场地不足,这一现状在短时间是无法改变的。尤其是中小学场地不足、器材设施落后,这是导致许多学校不能开展传统十一人制足球的主要原因。然而五人制足球对场地要求小、设施简单、易于组织等特点,正适合当前我国多数地区的中小学目前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现状。因此相比于开展传统十一人制足球运动,五人制足球更适合在中小学开展。

3.3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伟大的脚步,中国体育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之一。30多年过去了,在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两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进步,从以往的只注重技能教学―注重体质发展―现在的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步一步的改革是不断进步的象征。这也为开展校园五人制足球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基础。

4.在校园开展五人制足球的制约因素

4.1 校园足球基层管理者、教练员、裁判员的专业性不强,是限制在校园开展五人制足球的主要因素。由于区域、人口等因素差异,导致不同地区一定存在着这样的差距。

4.2 校内开展五人制足球比赛活动严重不足,对五人制足球的推广普及严重影响了在中小学校园开展足球运动的进程。

4.3 校园足球的课余训练科学化不高与足球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完整,导致了校园足球运动水平无法提高。

5.建议

5.1 针对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匮乏、管理者的专业性不强,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专业培训或招录专业足球毕业生。充分发挥当地体育专业院校足球专项教师。

5.2 多开展校内五人制足球比赛活动,以五人制足球课程特色作为“校本特色”建设。面向中小学生,传播五人制足球知识与技能。

5.3 提高五人制足球课余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即提高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完善校园五人制足球比赛活动的评价体系,提高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篇:在鞍山市农村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

在鞍山市农村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

作者:汪庆参、魏恩选

指导教师:张玉阁

摘要:中华民族地域广阔,历经五千年的漫长发展,形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东方文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淡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同中国传统文化相伴相生的。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德育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农村中小学校园里蓬勃发展。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如何在农村中小学普及并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切实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这已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传统文化

教育实践

在政治、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之一。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需要。然而在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环境下,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传统文化教育更无从谈起,致使农村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淡漠。由于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必将使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情怀,思想道德,社会意识等方面下降,最终将导致综合素质的下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生,因此在农村中小学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为此作者对鞍山市周边3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义务支教,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发现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1.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角色。而农村中小学生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继承者,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将影响到未来中国文化的方向和公民的道德素质水平。通过支教发现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目前学校还是追求成绩和升学率,也缺乏相关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课程。以上原因致使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成为一句空谈。

2.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潜在问题

2.1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淡漠

当代的农村中小学生是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同成长的,享受到了农村改革带来的充裕的物质条件和多元的文化取向。现代化在他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教育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推进自然科学教育,让学生产生了自然科学重要,人文社科不重要的思想。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以儒家思想为背景的人文社会科学,当代社会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样农村中小学也是以为农村培养技术人才为中心,但是却忽视了个人的文化修养的培养与塑造。2.2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进步的灵魂,同样对于一个民族品格风貌的塑造和凝聚力的增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精神是蕴含在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积淀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厚重而又深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热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襟怀等就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和整理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培养当代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然而由于目前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落后,致使农村严重缺乏博物馆,文化圣地,英雄纪念碑等民族精神所需的优秀教育资源。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的缺失将使广大农村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渐渐的淡漠 2.3传统文化教育与个人价值

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更加强化了人们的独立思想和经济意识,但是这也致使金钱和社会地位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等级低位和个人价值的标尺。市场经济在追求经济利益和高度自由的同时也导致人们易产生金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种思想将严重的影响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为此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积淀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育,让个人心中装有的是民族和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倡导“天下为公”,“兼济天下”的奉献精神和价值思想,然而这样的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引发的个人主义是相对立的。为此在农村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中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热爱祖国,民族至上的思想,使当代青少年能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念。2.4传统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承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可谓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在农村中小学我们仅以文学经典,文化艺术,历史事件为例进行了调查发现近九成以上的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是很感兴趣的。然而传统文化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却异常缓慢,究其根本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传统文化的缓慢发展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二是传统文化与当前的流行音乐,网络休闲等时尚元素相比较不能够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三是随着社会多元化的推进,个各区域文化互相融合,互相冲击,也使得广大青少年产生了对于多元文化的需求。当代农村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无法满足广大青少年的兴趣需要将会导致传统文化在农村教育中的渐渐的落寞,然而占多数的农村中小学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继承者,他们身上的历史使命要求他们需要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3、在农村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探索 民族传统文化之火是不会熄灭的,通过教育的手段一代代传承,在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上,我们要充分挖掘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契合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新的民族文化教育形式。为此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在学校开设传统文化通识课程

在中小学只是开设《思想品德》课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无法满足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需要的。为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指出“普及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和传统文化技艺。在国民教育中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为了积极响应教育改革,也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可以编辑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并将其列入教学大纲,正式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农村中小学生能够有条件的正确而又全面地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3.2打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

广大的中小学生在校接受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在学校塑造起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有着积极作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指出“普及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和传统文化技艺。在国民教育中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发挥文化馆(站、中心)等文化机构的组织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歌咏、读书、书法、朗诵、科普知识等各种文化活动。”因此要充分利用民俗和节日传统,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作为传统文化为载体弘扬民族精神,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在庆祝节日的愉快氛围中了解历史,认识到身边的传统文化,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3.3创新传统文化教授形式

正常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这就使深奥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加令中小学生理解,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基础和学习兴趣,以新时代的视野审视新时期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例如“百家讲坛”推出的系列传统文化讲座就是新时期传统文化创新讲授的典范。以普通人的视角去讲授深奥的传统文化。同时在中小学中也可以开展向辩论赛一类的竞技性比赛,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使学生在各类的比赛活动中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3.4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提高教育质量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城乡联动在具有优质教育环境的城市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大量优秀教师,还可以加大力度推动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提高师资力量。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学校周围的一些展览馆,名人故居,或名胜古迹等场所开展教育,综合各种社会资源丰富学生视野,全面立体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结束语: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也是需要进行改革,积极发展现代教育将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绽放新的光彩。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Z].2006-09.

[2] 何静,何怀仁.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3] 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五篇:留学生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目的和意义论文

摘要:留学生是高校教学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传统的体育文化教育,将助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让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快速的推广,获得国际上的认可,提升国家的声誉和国际地位。

关键词: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留学生;高校

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高速发展,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日益凸显,在国际的交往当中也有了更高的话语权,令国外的许多国家所向往。近几十年间,特别是在我国在国际奥运会上,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吸引了国外的留学生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学习祖国的璀璨文化知识和涵养品德。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教育更是受到了留学生们的青睐。中国传统的体育是指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传承发展下来,益于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体育锻炼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个时期、不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体育文化传统知识。传统的体育文化教育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蕴含着古代文人义士的思想精华,更值得人们去学习和领会。

一、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目的在我国的教学课程当中,留学生的课程教育是国家教学课程当中的重要一部分,是传播国家的文化传统、人文素养、扩大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尽快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上扩大认知和认同。因此,在大力倡导留学教育发展的时代,对留学生进行体育传统教育也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我国具有5000年的传承文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包含着人生的哲理。例如太极拳,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运动。易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但是,太极拳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刚柔相济,相互融合。从其动作的要领、姿势和展示的形态以及其打法和发挥的威力,都是值得去学习和反思。更值得留学生去认真的思考和体会。从中能够体会到我国体育的传统文化内涵,逐步建立起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好的将国家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其都认同中国。令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更好的发扬出去,传播出去。

2.提升国家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留学生教育是项国际化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民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知识层面和生活方式的融合教育。留学生在各高校的学习过程当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当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本质习惯,能够增进对当地国家的认同感和接受其传统的文化内涵,从而将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将国家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机遇,让世界了解和认同中国。当今,是大力倡导和发展留学的时代,是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时代,我国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旋律,奏响时代的凯歌,利用这一机遇扩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3.推动国际化教学发展的步伐。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国际化的发展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留学生教育将是推动时代融合重要桥梁。留学生既能够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够了解国外的传统文化知识,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融合。这也将是我国进入国际化轨道的重要纽带,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关键要素。留学生教育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准,适应国际化潮流的方向,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和提高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意义

21世纪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融合发展,高校的教育也呈现出融合之势,留学生的队伍不断壮大,对留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提升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声誉。我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在历史中不断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特色的体育精神,例如中国的功夫,在国际上也占据着一席之地,深受外国友人的推崇。但是,他们都是在膜拜功夫的暴力,对暴力的崇拜或是种可以宣泄的工具,不能够理解其内涵。因此,要通过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转变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误解,转变思维,充分诠释中国传统体育的内涵,树立体育大国形象,提升国家的体育文化声誉。

2.便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随着留学生群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已成为社会上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是国家文化交流、传承的重要媒介。例如中国的武术这类项目,学校要对留学生专门开设武术课程,提升他们对武术的内在认可。将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到世界,在各地得以推广,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国家地位的提升。3.促进对国家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讲究身心和谐统一的关系。对留学生的教育要从本质上进行教育,让其深受文化的熏陶,思想随着学习发生转变,摒弃本国的思维束缚,对国家传统的体育文化形成认同感。

三、结语

预测未来几十年内来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只增不减,留学生队伍必将随之不断地壮大,对留学生进行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的方法,对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提升国家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推动国际化教学发展的步伐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留学生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军.论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体育社会科学,2014年9月.[2]石鸿儒.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04期.[3]饶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2015.

下载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中小学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农村中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甘河滩镇坡家学校 殷全寿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势在必行(精选五篇)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势在必行内江市东兴区新店乡中心学校2012年10月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势在必行(一)传统文化教育在新店中心校1.新店中心校的历史背景 学校创建于1951年,办学历......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推荐阅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 周道全 摘要: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令人忧虑。由于语文学科富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又是传承传统文化最......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教 学 论 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大......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肃州区泉湖学区四坝小学 毛桂琴 邮编 735000 电话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

    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范文

    在古诗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曲靖市麒麟区麒麟小学吕奉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

    浅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浅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一、在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