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工作顺利结束(报道)
*****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工作顺利结束
本报讯(通讯员***)5月9-10日,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及*****老师们的悉心帮助下,****公司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首次内部审核工作。
自****年**月体系建立至今,分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摸索阶段,本次内审是证实体系运行方向是否正确的重要工作,意义非凡,****公司领导对此也极为重视,为保证内审效果,****部也全程参与此次内审工作。四组咨询老师分别带内审员以集中审核的方式对分公司的基础设施、规章制度、日常能源工作等几方面进行细致的审查。
经过各个内审小组深入生产现场的检查及询问,共发现分公司目前存在24项运行问题,通过对问题项的分析,内审小组经过研究讨论并书面提出了10个不符合项。
目前,分公司相关部门已经认真分析并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24个问题项,并要求其他部门对问题项进行举一反三的自查工作,针对10项不符合,已责令涉及到的部门在一个月内形成闭环。
通过内审工作的开展,使全体员工的能源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使各部门的能源管理水平提升了层次,也使分公司明确了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日后迎接外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能源管理体系内审汇总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情况汇报
一、内审时间为3月4日
二、内审人员分为三个组,共6人。
A组:张辉、曲晓慧
负责审查:营销中心、人力资源部、财务、技术部 B组:蔡健飞、常爱粉
负责审查:资产管理部、安全环保部、动力部 C组:刘俊良、岳耀邦
负责审查:碳五车间、油品车间、品管部、工程保障部、综合管 理部
三、审查最终结果
A组:人力资源部:资料较全面
财务部: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所需的资金情况未能提供
技术部:缺少能源管理方案考核表
营销中心:缺少煤的进货资料
B组:资产管理部:纸板资料齐全,部门职责和能源方针不明确。
安全环保部:为提供出碳
五、油品的应急预案。
动力部:
1、能源消耗结构表中,能源所占用的比例填写 错误
2、水、电、气的抄表记录缺少6-9月份和14年 1-2月份
3、未提供出《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C组:碳五车间:
1、能源方针不熟悉
2、法律法规未能识别出本部门的法律法规
3、能源结构表和用能过程明细表
4、水、电、气缺少抄表记录
5、能源管理方案未能提供
油品车间:部门说有应急演练,但未能拿出
品管部:部门表格编号有误:HY(应为YH)
工程保障部:
1、未找到管理手册
2、目标分解报告不详细
3、采购计划不全面(要求为2013年6-2014年2月份)
综合管理部:资料准备较充分
四、审查总结:
通过一天的审查,从结果来看,各部门能够理解能源管理体系,但大多部门不能说出管理方针,不要求全部背出,能说出大概意思即可。
审查的重点部门是技术部、碳五车间、动力部,其中技术部是组织部门,资料较多。碳五车间和动力部是体系引入的重点部门,通过引入能源管理体系,组织、系统的对一次、二次能源进行统筹管理,才能体现出体系的价值所在。
希望各个部门重视体系,整理好资料为外审做好准备,确保一次通过。
第三篇: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俗语与定义
能源:电、燃料、蒸汽、热力、压缩空气以及其他类似介质。PDCA管理模式:即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持续改进模式。策划:实施能源评审,明确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从而确保组织依据其能源方针改进能源绩效。实施: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检查: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照能源方针和目标评估确定实现的能源绩效,并报告结果,改进: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控中心:能源管控中心是采用自动化、信息化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也就是在现代化的监控技术和信息技术支撑下,对能源系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
主要能源使用:在能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例或在能源绩效改进方面有较大潜力的能源使用。
边界:组织确定的物理界限、场所界限或次级组织界限。能源基准:用作比较能源的定量参考依据。
能源效率:输出的能源、产品、服务或绩效,与输入的能源之比或其他数量关系。如:转换效率,能源需求/能源实际使用,输出/输入,理论运行的能源量/实际运行的能源量。能源管理体系: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能源绩效参数:由组织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能源方针:最高管理者发布有关能源绩效的宗旨和方向。能源评审:基于数据和其他信息,确定组织的能源绩效水平,识别改进机会的工作。
能源管理团队:负责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活动并实现能源绩效持续改进的人员。
相关方:与组织能源绩效有关的或可受到组织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组建宿舍用能管理团体 制定宿舍用能计划 制定宿舍能源管理手册 统计宿舍用能设备
制作宿舍水电表台帐(学习能源管理软件)分析宿舍用能数据
能源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相应技术和能力的人担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是否具有其他方面的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应包括: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B.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理活动; C.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绩效; D.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绩效;
E.确保策划有效的能源管理活动,以落实能源方针;
F.在组织内部明确规定和传达能源管理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
G.制定能够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和运行的准则的方法; H.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认识。宿舍节能措施有哪些 人走灯灭
饮水机在离开宿舍时关闭开关 电脑不长时间待机 多做室外活动,少打游戏 合理开关灯
水龙头随手关,具有节约意识,用电设施损坏时及时报修等
第四篇:能源管理体系
1.宝钢能源数据和能源指标的统计范围包含38种能源介质,其中一次能源________种,二次能源________种。
5;33
2.能源的单位最基本的换算式是1Kg标准煤=________。
7000Kcal
3.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节约的持续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需求。
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方针、目标、指标变更的重大决策
4.在进行新的产品和(或)过程设计中,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改进能源管理绩效,并在实施前得到有效的评审和(或)确认。
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能源的合理利用
5.目前,我国工业系统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水平___ 40% _____左右。
6.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标准要求的文件和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能源管理体系主要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关联关系。
组织为确保能源管理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7.关键能效因子是指结合公司节能任务、生产经营相关形势和上实绩表现,_____________各种能效因子。
预期有较大改进空间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必须进行改进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节能要求确定后无需改进的预期有较大改进空间、每年判定一次并进行改进的 8.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中规定的能源审计主要涉及__________等内容,属于________________的范筹。
用能情况评估、能源因素识别和评价; 管理审计
9.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制定应急预案。
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消耗
10._____________是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化的因子,但对厂部或机组而言通常为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指标。
综合能耗
能效因子
11.组织应确定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的设备、设施,并对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有效控制。
采购、使用和处置
12.能耗源识别和控制的“五个步骤”分别是,第一明确范围,成立辨识小组;第二是_____________;第三是_____________;第四是制订重要能耗源控制措施;第五是检查和持续改进。
辨识能耗源,明确控制措施;分析节能潜力,确定重要能耗源
13.宝钢四级能源指标分别是_____________。
一级为吨钢综合能耗、二级为工序能耗、三级为各工序能源介质单耗、四级为各主要耗能设备单耗
14.能源管理具有全员、全流程、全方位的特征,包括________。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
从产品设计、采购、制造、运输到销售等所有环节;满足企业外部要求和降低能源成本
15.宝钢能源管理体系“三流一态”不包含____信息流_________。
16.在自然界中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称之为一次能源,如____原煤____、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地热等。
17.能源方针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发布的能源管理的宗旨和方向,包括: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特点,与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遵守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持续改进的承诺;形成文件,使全体员工能充分理解并实施
18.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中定义能源因素是指在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影响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
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
19.___________________是公司每月最重要的能源统计月报。
《能源供需月报》、《能源月报表》
20.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便判定能源管理体系:__________;确认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绩效;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是否符合组织的需要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和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3.为了保持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寻找改进的机会,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进行管理____评审____,通过对能源管理体系系统、全面地评价,提出新的要求和方向,从而实现持续改进。
7.能耗源是指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_____________。能耗源要尽可能体现_____________。
产生能源消耗的最基本的用能设备(工艺)或用能过程; 可单独控制性
9.能源管理基准是组织针对自身能源管理情况,确定作为比较基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平,由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的,符合实际的控制或工作水平。
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 根据设备、工艺、操作水平、原料、技术和管理
11.能源管理具有全员、全流程、全方位的特征,包括________。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
从产品设计、采购、制造、运输到销售等所有环节;满足企业外部要求和降低能源成本
14.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评价的内容是: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对照基准、标杆进行管理绩效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特性的变化情况,对法律法规、标准等的执行情况
18.能源管理体系(MSE)是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组织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____________,因此,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部分; 需要融入组织的整个管理当中
19.宝钢能源管理体系中,能效因子是指在公司_____________方面对公司___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且该因素能够通过施加影响得到控制。
能源流、制造流、价值流、设备状态;能源利用效率或能源成本
1.能耗源识别与控制是以用能点、设备、产线为主,体现“谁用能、谁管理”的原则,其识别与控制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
所有的用能点,包括生产、生活、辅助用能
2.关键能效因子是指结合公司节能任务、生产经营相关形势和上实绩表现,_____________各种能效因子。
预期有较大改进空间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必须进行改进的4.以下计算式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
企业综合能耗=所有产品综合能耗之和
3.《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是一套用于规范组织能源管理,旨在________的管理标准。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在进行新的产品和(或)过程设计中,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改进能源管理绩效,并在实施前得到有效的评审和(或)确认。
标记为待复查
能源的合理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________________、与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与反馈、________________、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客观变化、改进的建议。
标记为待复查
内部审核结果; 组织的管理承诺和能源管理绩效
内部审核结果;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和保持情况
能源报表; 节能效果
第五篇: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工作总结
2014年能源管理体系工作总结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指导下,严格要求自身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力求满足体系的要求。根据管理评审计划的要求,现将公司2014年建立至今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能源管理体系职责工作情况
(一)、能源目标指标系统管理和考核
根据行业标准的规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我们通过对实际值与目标值的不断优化计算,最终确定了各车间部门的目标指标,然后各车间部门对目标指标进行了分解,直到班组个人,并执行能源管理考核制度。
(二)、法律法规标准收集、及分发应用
自2014年3月份试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工作以来,我们一直在搜集能源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行合规性评价工作,包括一些技能技术补贴信息的收集工作也一直进行。
(三)、宣传与节能意识的提升
体系运行前期我们对车间部门主管及体系员进行了几场能源管理知识的培训,运行后各车间部门都会阶段性的对员工进行节能知识与节能意识的培训工作。并在厂区悬挂节能条幅,营造良好的节能氛围,在车间内张贴节能标识提高员工的能能意识。
(四)、文件及记录控制
对文件及记录的控制我们严格遵守能源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目前,文件及记录控制工作进行的井井有条。
二、内部审核情况
为了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宣贯,监测能源目标的状况,保证体系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促进能源管理的持续改进。设备能源部在2014年4月进行了一次内审。从内审结果来看,各车间部门都存在一些共通的问题,各部门存在一些不符合项。
1、文件的符合性:公司已经按照《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要求编制了要素齐全的对的管理手册,针对公司的主干流程编写了程序文件,公司编制的管理体系文件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2、体系运行的充分性:公司在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设备维护保养较好,保证了设备运转正常。
3、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通过运行,公司的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得到了实施。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基本得到实施,公司管理体系运行基本是有效的。
4、存在的问题
1)个别部门运行记录不完善,对这些部门要进行个别辅导,消灭死角。
2)技术文件的严谨性有待于加强;
3)个别部门领导重视不够,体系运行还没有达到常态化; 4)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够。
5)员工对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能源法律、法规及要求不熟悉。6)相关职能部门应加能源日常检查及考核力度。
通过对上述几项工作的总结,我们认为,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基本有效。但是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内部审核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理解不到位、工作不细致的地方,需要我们今后重点关注,着重执行。
上述工作计划在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本达到实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