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历史周练三测试卷(A卷)总结
高一历史周练三测试卷(A卷)命题:刘东斗
审稿:高一历史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记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千耦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3.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依据是
A.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
C.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雇佣关系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4.中华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外患重重,但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弱到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通过观察下列两幅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你得到的答案是
A.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B.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C.辛亥革命的有力推动
D.北洋军阀政府的鼎力援助
5.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洋布的大量输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洋务运动的影响
6.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7.从“工商食官”到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的丧失,这段历史应在
A.商周到宋元 B.西周到明朝 C.秦朝到清朝 D.汉朝到元朝
8.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 A.《长安城的落日》 B.《宋代东京的辉煌》 C.《汴河两岸》 D.《坊墙倒塌以后》
9.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0.某位同学在阅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面两个(清初)至图二(清中叶)代表清朝 与某国贸易关系的转变。图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11.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C.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12.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B.清政府废止“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发展 C.中国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瓦解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13.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4.观察两组数据。第一组:鸦片战争之后短短的几年,据估计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增加了4倍多。第二组:1855年以前时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英镑左右徘徊,l853年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中国开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逐年保持较快增长 B.中国开口通商后,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大
图,图一中某国指
C.因为以前的贸易额很小,英国输华商品在鸦片战争后头几年成倍增长 D.两组数据所能得出的结论是相互矛盾,可能其中一组数据有错误
15.人士大夫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阶层,也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士大夫阶层作出的反应有
①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②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③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 ④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康有为说“中国人才衰弱之由,皆缘中西两学不能会通之故”、故“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然而,“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成通才”。这表明他实质上要求 A.改革我国社会风尚 B.要向西方学习C.发展近代教育 D.承认西学比中学先进
17.洋务派关于教育改革的主张及其实践,在开创风气,激励后进,促进科学技术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等方面是不可低估的。顽固派广立钧的一段话正好反映了这种情况。他说:“闻同治年间,朝士懵于洋务,偶有谈效法外洋之便者,群相訾笑”,可是到了光绪十五年,“几于人习其说”了。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洋务运动是一种先进的思潮,是顺应历史潮流的
B.客观上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改变封建落后面貌,摆脱殖民压迫的愿望 C.这场改革与守旧的斗争,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 D.洋务派在和顽固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18. 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西式教育的先河 D.迈出了师夷长技第一步
19. “论者不察,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此说甚谬,夫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查西洋各国,数十年来,讲求轮船之制,互相师法,制作日新,独中国狃(拘泥,狃音扭)于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根据材料判断作者应是 A.慈禧太后 B C.康有为 D.孙中山
20.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的观点,即“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实际变革中,带来“转石效应”的思想主张是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中体西用 D.民主科学
21.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 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22. 1877年9月李鸿章批准了开平矿务设局招商章程十二条。章程规定:拟集资八十万两,分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该局虽为官督商办,但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一切照买卖常规办理,所有各厂司事由商股中选充;每年所得利是官利一分,后提办事者花红二成,其余八成按股均分;厂内督匠人等,均凭才干酌给薪水;股份二万两者,准派一人到局;司产之煤,照市价先昕招商局机器局取用,其余或在津售,或由招运别处销售等等。材料显示 A.开平矿务局属于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B.清政府放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 C.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严重依赖封建势力 D.开平矿务局具有明显资本主义特征
23.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兹录於下:“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讲究以彻其原,法既明而用将在我。一则权宜之策,一则久远之谋。”请问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何而言 A.法指轮船、枪炮,久远之谋指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法指典章、规则,久远之谋指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法指国际公法,久远之谋指设立总理事务衙门,推展外交 D.法指知识、学问,久远之谋指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24.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区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可能最适合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B.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 C.远古传说时期的中国 D.秦朝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25.有史学家曾评论道“曾国藩是封建传统的忠实捍卫者。然而恰恰从他身上开始了传统的裂口。”下列可为此说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首派幼童赴美留学 B.筹建轮船招商局 C.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D.开设发昌机器厂
26.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人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27.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28.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梓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29.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建国后修建的宝成铁路,结束了四川不通火车的历史,加强了四川与全国
其他地区的联系,这一铁路修筑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十年“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30.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31.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
GDP
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32.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33.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3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3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
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哪一事件 A.百日维新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36.(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董仲舒)又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中国的农业虽然发生了细枝末节的变化,某些部分的规模或质量方面有了改变,但它的技术与组织,1911年与1870年相去不远.(甚至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基本上仍保持不变。)这段时期的主要变化是:人口有了缓慢的、但是可以觉察到的增长,但耕地没有相应的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每人平均田地面积的缩小,特别是华北更是如此;种植作物类型有了变化,这部分是人与地之比日趋不利所致,部分是对国外市场新出现的机会的反应:作为农民手工业的纺织业出现了绝对的和相对的衰落,……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
照搬了苏联模式的中国,有多种统计口径下的多种数据,最保守的估计认为:自人民公社化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伟大的转折,二十年间,中国农业为中国工业化所提供的积累高达7千亿元人民币。参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和人民币实际币值以及中国的农业状况,此贡献不可谓不惊人,——庞绍棠《“三农”问题渊源考》 回答:
(l)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处境艰难的主要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现代中国“三农”问题产生并日益严重的新因素主要有哪些?并据此分析近、现代“三农”问题的基本特点。(12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要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有哪些?(6分)
高一历史周练三测试卷(A卷)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36:
(1)
(2)
(3)
高一历史周练三测试卷(A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
CDDBB
6-10 ABDCA
11-15
BACBB
16-20 BDABC
21-25 CDDBA
26-30
DADBC
31-35
DCADB 36.(30分)
(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少地或无地(2分);赋役、田租繁重,农民所受封建剥削、压迫沉重(4分);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低(3分);自然灾害和战乱频繁。(3分)
(共12分)(2)新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使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洋务企业、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建国后国家政策向城市和工业倾斜,人为地扩大了城乡、工农之间的差别。(每点2分,共6分)基本特点:在工业化背景下存在重视城市、轻视农村,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倾向。(4分)
(共12分)(3)依据材料、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如: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大力发展生产力,走农业集约化的道路;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加大对“三农”的扶持,等等。(共6分,答到3点即给满分)
第二篇:高一元旦历史测试卷
高一历史阶段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观察下图,表述正确的是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①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一直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
为“中下品”,被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图一 汉朝 图二 元朝
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4.某机构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入选该机构的大
臣,虽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他们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该机构是 A.军机处
B.内阁
C.中书省 D.枢密院 5.“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材料所指的制度应该是
A.汉代内外朝制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军机处 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消极影响是
A.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B.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C.压制了进步思想的出现
D.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7.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8.2009年二三月间,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鼠首、兔首铜像在法国一家拍卖行被拍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鼠首、兔首铜像被盗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9.20世纪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华北事变 D.淞沪会战
10.细菌战是日军侵华战争的重要形式,残害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军民。下列与此直接有关的是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发动七七事变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组建七三一部队
11.右图反映了一位著名将领在他曾经指挥的战役所在地的留影,这场战役是
A.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D.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12.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天京变乱”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14.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15.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 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16.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若干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17.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是1900—1936年各报社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18.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A.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B.中国共产党“二大”召开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19.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A.参加北伐战争
B.拒绝张杨兵谏 C.组织淞沪会战 D.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
20.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B.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C.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D.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21.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22.下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23.下列有关雅典公民亚哥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
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十将军委员会 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 ③他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④领取了一份参政津贴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5.“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C. 德意志帝国 D。意大利王国
2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7.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28.“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29.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是更不胜负担。这段材料()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结局
30.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 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号: 座位号:
二. 材料题(共40分)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一 材料二: 《金田起义百年纪念》纪念邮票之二
材料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封面
材料五:中共一大会议会址 材料六: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请回答:
(1)上述三组图片材料中,一二、三四、五六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阶级所进行的民主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9分)
(2)材料三四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发生的第一次巨变,它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可是,有人却说它失败了,为什么?(3分)
(3)材料五六反映了中共探索出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结果如何?(4分)
32.(24分)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2分)试评价这一观点。(4分)
材料二(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4分)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4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的重要事件。(4分)
(4)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3分)
高一历史阶段测试卷
参考答案
1-5:DBCAC 6-10:DABAD 11-15:BCDCD 16-20:CBCAD 21-25:DDBAC
26-30:BCCAD
31、(16分)
(1)图一二:农民阶级(1分)领导太平天国运动(1分),承担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1分)
图三四:资产阶级(1分)领导辛亥革命(1分),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
图五六:无产阶级(1分)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1分),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分)
(2)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夺(1分)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1分),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分)
(3)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2分)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分)
32﹙24分﹚.(1)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2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4分)(2)援助:提供军事援助;提高中国的政治地位;提供贷款援助;(3分)原因:日本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帮助中国抗战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任答两点即可给分,4分)(3)特点:较为公开透明;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4分)举例: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4分)(4)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3分)
第三篇:初三历史周测试卷
初三历史周测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经过9个多月的争论和酝酿,今年3月29日英国政府宣布启动脱离欧盟的程序,英国“脱欧”将由此迈出标志性一步.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B.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各种文明的共存与融合 C.经济全球化正在重新校正
D.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 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A.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技术
B.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
C.电磁学理论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D.揭开知识经济时代的序幕
4.《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戴上神行马甲,能日行八百里,《封神演义》出现了千里眼、顺风耳,表达了古人超越自我的渴望。这些渴望今天都已实现,其中实现最晚的是()。A.筋斗云
B.神行马甲
C.千里眼
D.顺风耳 5.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面貌。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电气时代”的到来 B.发电机、电动机问世——工业社会的开始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铁路时代”的开启 D.计算机网络技术诞生——信息社会的到来
6.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凭借“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继续主宰世界
B.美国已经不能凭军事力量解决问题 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亚非拉国家已经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8.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这充分反映了()。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②国际社会互联、共荣、共存 ③和平发展仍是世界主流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重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他的主张是()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D.顺其自然,无为而冶
11.在下图所示的两部史学名著中,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都有可能查阅到的是()。
A.黄帝
B.汉高祖
C.隋炀帝
D.唐太宗
12.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13.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圆钉)、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沦丧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1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5.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6.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17.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 “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18.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B.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19.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之一。右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A.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发展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D.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0.右图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21.二战后欧洲逐步走向联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
②20世纪90年代欧盟成立
③2002年欧元在全欧洲使用
④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美国本土生产的香蕉虽然仅占世界总产量的0.02%,但其水果跨国公司却控制了世界66%的香蕉供应。20世纪90年代,欧盟委员会给予欧洲生产商的香蕉优惠政策,使美国公司的香蕉进入欧洲面临关税、配额和销售的障碍。对欧盟的这种做法理解正确的是()①欧盟要保护成员国利益
②欧盟成员国之间步调一致,互相帮助 ③欧盟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
④欧盟不愿与美国进行经济交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蓝瘦”“香菇”是2016年很火的网络流行语,意思是“难受”“想哭”,1919年,有一国际会议的召开让中国人民很“蓝瘦”“香菇”,它是()A.巴黎会议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24.为纪念西安事变80周年,历史纪录片《西安事变》于2016年12月26日起登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该片是国内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还原、再现与解读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下面不能作为研究“西安事变”的第一手史料的是()A.蒋介石的日记
B.史学家对“西安事变”的研究成果 C.当时的新闻报道
D.“西安事变”的遗迹遗物
25.“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A.原子弹
B.飞机
C.杂交水稻
D.核潜艇 初三历史周测三答题卷
班别: 姓名: 考号: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5分)26.综合探究: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经济体,两国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20世纪初】
材料一:参加对中国出兵的有英、俄、法、美、日、德、奥等国……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向一个落后国家发动战争,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0世纪40年代】
材料二: 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科德尔·赫尔回忆录》 【20世纪50年代】
材料三:美国占据台湾和干涉中国解放沿海岛屿,造成了远东的紧张局势。这是中美之间的国际问题。中国人民行使主权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人民日报》
【20世纪70、80年代】 材料四
【21世纪初】
材料五: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致辞
(1)材料一中,英、美等国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美国通过这场战争在军事上获得了什么特权?(2分)
答:(1)镇压义和团运动。(1分)
允许美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美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分)
(2)材料二中,哪一文件的签署推动中、美两国“联合作战”?美国承认中国为“主要大国”是基于中国对世界作出什么贡献?写出“战后组织”的名称。(3分)
答:(2)《联合国家宣言》。(1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1分)联合国。(1分)
(3)据材料三,可以得到哪些关于中美关系的信息?(不得照抄原文,2分)
答:美国占据台湾和干涉中国解放沿海岛屿,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每答出一点给1分
(4)为什么尼克松称其访华七天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材料四体现出1979年之后中美两国间的交往有新的发展,出现这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和周恩来之间的握手被称之为历史性的握手,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2分)
(5)材料五中,当今世界,推动中美两国走向合作的因素有哪些?中美合作有何意义?(3分)
答: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国与国之间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等。(1分)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2分)
27.近代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欧洲曾是世界中心,英国曾是世界霸主.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关系却是剪不断理还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一个普通的炮兵上尉到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从统治法国到征服几乎整个欧洲大陆.拿破仑凭借着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段,屹立于法国和欧洲政治舞台20多年.1815年6月,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拿破仑被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打败,被流放到大西洋的一个荒岛上.他回顾过去,仍不无得意的说:“我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选自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某时期欧洲形势图
材料三: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在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欧共体成员国越来越多,成员国之间,频繁协调,逐步取消关税,对有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援助;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严重后果.一选自北师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 英国虽然加入了欧盟,却与之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由于各种利益分歧明显,2016年6月英国开始“脱离欧盟”的全体公民投票表决,并获得通过;2017年2月,英国议会批准“脱欧”法案;2017年3月,英国首相特雷莎• 梅致函欧盟,正式开启英国“脱欧”程序(如图示意图).--摘编自凤凰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为什么能够屹立于法国和欧洲政治舞台20多年?(3分)答:原因:杰出军事才能;
高超政治手段;
《民法典》的影响.(2)指出材料二图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4分)
答:名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或者同盟国、协约国);后果: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一体化产生的影响.(3分)答: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发展;
提高了欧共体的国际地位
(冲击了两极格局;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4)依据四材料,指出英国处理和欧洲大陆关系的根本出发点.(2分)
答: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初三历史周测三答案
1-5 CBBCD
6-10 BCCAC
11-15 BBDBB 16-20 DBBCA
21-25 DBABC 26.(1)镇压义和团运动。(1分)允许美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美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分)
(2)《联合国家宣言》。(1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1分)联合国。(1分)
(3)美国占据台湾和干涉中国解放沿海岛屿,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每答出一点给1分,共2分)
(4)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和周恩来之间的握手被称之为历史性的握手,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2分)
(5)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国与国之间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等。(1分)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27.(1)原因:杰出军事才能;高超政治手段;《民法典》的影响.(2)名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或者同盟国、协约国);后果: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影响: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欧共体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等).(4)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
第四篇: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六十次周练试题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边界问题 ④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行使主权
②“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③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④“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的构想被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4.下列有关澳门回归的史实,正确的有()①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是澳门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
②结束了葡萄牙长达400多年的占领
③香港问题的解决,为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澳门特区可以和台湾地区一样拥有高度自治权和军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6.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有关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大业 B.都适用于“一国两制” C.都要与外国政府谈判 D.都牵涉到外国势力 7.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话:“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这表达了()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海峡两岸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C.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教学课件
8.台湾商界表示,“三通”为台湾渡过金融危机增强了巨大信心。那么“三通”能够实现开启的原因是()①两岸人民的要求和热切盼望
②两岸经济文化等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国共两党政策的灵活性和务实性的结果 ④台湾接受了“一国两制”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说:“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国民党主席连战说:“我们是一家人。”这表明“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因此我们“共同的大事”是()①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
②两岸和解
③中国人要重新振奋起来
④反对“台独”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可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台湾地区完全自治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多次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教学课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一国两制”有何体现?
(2)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一种什么原则?(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案:
1. D 2. C 3. D 4. D 5. C 6. C 7. A 8. B 9. D 10. D
教学课件
第五篇:高中语文周练卷(四)
周练
(四)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恬淡
忝列
添油加醋
舐犊情深
....B.绸缪
纰缪
抛头露面
碌碌无为
....C.枚举
抄没
栉风沐雨
暮鼓晨钟
....D.媒妁
朔风
硕果仅存
繁星闪烁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曼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B.在他们笔下,可以感受到,人性与兽欲、正义与邪恶、文明与愚昧、民主与专制,无时无刻不在我们民族的所有生存领域残酷地博杀着。
C.可自从调进了一个很有权势的行政机关以后,原来那股子温良恭俭让荡然无存,一股子冲天豪情油然沛然,无论到哪儿都是一股子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D.想想上一个假日经济的火爆的场面,看看这一个假日经济的冷淡经营,这强烈的反差怎不让商家暗然神伤?让消费者摇头愧叹?
3、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南山佛教文化苑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依山傍海,园林设计匠心独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含禅理,环境________清静,风景独秀,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养性的好去处。
②国际油价的每一次上涨,都对中国形成了巨大的生产成本压力。然而,对给中国造成的损失并未得到世界普遍理解,相反,“中国大量进口造成国际油价高涨”的论断不胫而走。更需注意的是,面对充满投机与陷阱的国际油市,中国还可能面对来自西方国家与国际炒家的“石油 ________”。
③既重视学生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又重视抓高考成绩,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去年我市的高中教学工作有着________表现。
A.幽雅 敲诈 不俗
B.优雅 讹诈 不俗
C.幽雅 讹诈 不菲
D.优雅 敲诈 不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总令我无比伤感,尤其是这回相濡以沫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B.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C.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表示,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
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立方建筑技术
膜结构建筑是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至今已成为大跨度空间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集建筑学、结构力学、精细化工、材料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建造出具有标志性的空间结构形式,它不仅体现出结构的力量美,还充分表现出建筑师的设想,享受大自然浪漫空间。在2008年的奥运会建筑设计上,膜结构应用就得到完美的体现。
“水立方”是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建筑外围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节能ETFE(四氟乙烯)膜材料。国家体育馆工程承包总经理谭晓春透露,这种材料的寿命为20多年,但实际会比这个长,人可以踩在上面行走,感觉特别棒。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家企业能够完成这个膜结构。
“水立方”整体建筑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气枕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堪称世界之最。除了地面之外,外表都采用了膜结构。安装成功的气枕将通过事先安装在钢架上的充气管线充气变成“气泡”,整个充气过程由电脑智能监控,并根据当时的气压、光照等条件使“气泡”保持最佳状态。
这种像“泡泡装”一样的膜材料有自洁功能,使膜的表面基本上不沾灰尘。即使沾上灰尘,自然降水也足以使之清洁如新。此外,膜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人们在上面“玩蹦床”都没问题,“正常的放上一辆汽车都不会压坏”。如果万一出现外膜破裂,根据应急预案,可在8个小时内把破损的外膜修好或换新。“水立方”晶莹剔透的外衣上面还点缀着无数白色的亮点,被称为镀点,它们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起到隔热散光的效果。
此外,“水立方”占地7.8公顷,却没有使用一根钢筋,一块混凝土。其墙身和顶棚都是用细钢管连接而成的,有1.2万个节点。只有2.4毫米厚的膜结构气枕像皮肤一样包住了整个建筑,气枕最大的一个约9平方米,最小的一个不足1平方米。跟玻璃相比,它可以透进更多的阳光和空气,从而让泳池保持恒温,能节电30%。
6、对“膜结构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膜结构建筑所用的材料都是先进环保的ETFT膜材料。B.膜结构建筑是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受到建筑界的欢迎。
C.膜结构建筑能更好地体现建筑师的设想,享受大自然浪漫空间。D,膜结构建筑在水立方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7、下列不能展现水立方独特魅力的一项是()
A.“水立方”整体建筑由3000多个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气枕组成,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
B.水立方所用的“泡泡装”一样的膜材料具有强大的自洁功能。
C.水立方”晶莹剔透的外衣上面还点缀着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起到隔热散光的效果。
D.水立方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主体建筑之一。
8、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膜结构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将会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B.由于水立方所有膜材料的寿命有限,所以20年后水立方将不复存在。C.膜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压性,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外膜破裂情况。D.水立方所用的膜结构气枕具有比玻璃更好的透光性和透气性。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11、阅读给下面材料,给这段材料加一个恰当的标题,提取原文要点,概括全文。
生活出给我们的习题,常常让我们头疼,因为一时找不到满意答案。其实,方程式都在那里,只要你学得好,用得活,没有什么解不开的题。
那天看到一则故事: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但每天差不多的同一时候都会下山到同一条小溪中去挑水,久之,成为好友,不觉已是多年。一天,右山和尚下山挑水没碰到左山和尚,心想:他大概病了,没有理会。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是,决定上左山看个究竟。上得山来,左山和尚正在庙里扫地劳作,安然无事。右山和尚不禁发问: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挑水了,我以为你病了,难道你不喝水了吗?左山和尚不语,拉他来到后院的一口井旁,说,这么多年,每天我做完功课挑完水都会挖上一会儿井,现在,井挖成了,水有了,我不必再下山挑水了,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看到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庆幸,好在知道的不晚,开始向左山和尚学习,每天抽出时间,哪怕一点点,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挖什么“井”,怎么挖,为什么挖,全凭你自己的定力。学一门技艺、添一种爱好、养成一种习惯,为未来做一份“绸缪”,都可以是你那口“井”。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原文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超过六十个字)
周练
(四)答案
1、A。【A依次读tian2,tian3,tian1,shi4。B绸缪mou2,纰缪 miu4,其余读lu4。C枚读mei2,抄没mo4,其余读mu4。D全读shuo4。】
2、C。【A.“曼延”应为“蔓延”,“消蚀” 应为“销蚀”;B.“博杀”应为“搏杀”;D.“暗然”应为“黯然”,“愧叹”应为“喟叹”。】
3、A.【幽雅:幽静而雅致。优雅:优美而高雅。敲诈:凭借某种把柄或权势威逼勒索,只用于物质上获取。讹诈:以某种借口敲诈勒索或威胁恫吓。不俗:不一般。不菲:不薄或不便宜。】
4、B。【解析:“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东西,“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5、A。【解析】B“这是由于„„所决定的”杂糅。C 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政策”。D“文章主旨„„描写出来”搭配不当。
6、A
7、D
8、B
9、【答案】(1)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答案】(2)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10、【答案】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参考译文】自古能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只是有超凡的才能,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从前大禹治水,凿开龙门堤口,引导河水流入大海。开始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也有洪水泛滥的巨大隐患;只是大禹能够清楚事情会如何进展,洪水发生后不畏惧,慢慢地寻找处理办法,所以最后获得了成功。
11、标题:挖口自己的“井”
要点:学习左山和尚持之以恒,从小立志靠自己及早学一门技艺、添一种爱好、养成一种习惯,为未来做一份“绸缪”。(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