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3 18:5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元素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元素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元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素 元素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区 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分种类不计个数

微观概念,既分种类又分个数

适用范围

从宏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描述物质(或分子)的构成。常用来表示物质由哪些原子构成或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

联系

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元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元素符号

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元素周期表

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课题3 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图:

①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 ②+:表示原子核的电性 ③弧线:表示电子层

④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电子)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注意:氦原子与镁原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最外层已达相对稳定结构,镁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所氦元素与镁元素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二、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 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

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

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个某种离子;表示带n个单位某种电荷的离子。例如:Fe3+ :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铁离子

5、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例如:Fe3+ :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6、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7、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互转化

阳离子原子阴离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运动;有间隙

8、离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2个钠离子:2Na+

9、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和原子半径的比较方法类似,所以方法基本通用。常用方法个人总结如下:

(1)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例如K+和Na+,K和Na(2)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例如Na+和Al3+,Na和Al(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阳离子,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例如Cl->K+(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相比较:阳离子<原子<阴离子,例如Na+ < Na,Cl< Cl-小结:

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2 H2O SO3 HCl)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

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

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

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含义: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例如:H2O:A表示水这种物质;B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表示一个水分子;D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例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4H2O:表示4个水分子。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分子的个数。例如:3H2O:3表示3个水分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H2O: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化学式的书写:

⑴单质:A: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例如:氢气:H2、氧气:O2 B: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例如:铁:Fe;红磷:P 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例如:四氧化三铁: Fe3O4;氯化镁:2;硫酸钠:2SO4 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 含有酸根(NO3、SO4、CO3、PO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 含有氢氧根(OH)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

例如:Fe3O4:四氧化三铁;MgCl2:氯化镁;Al(NO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化合价

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若数字为 1时,不能省略。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2。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例如:MgCl2。:2表示在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

①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②离子个数的表示: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 ③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

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

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例:镁离子:Mg2+与+2价的镁元素:

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以Am Bn为例, 即(+a)×m+(-b)×n=0

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1)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2)原子团顺口溜:

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 附:常见原子团:

硝酸根:NO3

氢氧根:OH 碳酸根:CO3 硫酸根:SO4 磷酸根:PO4 铵根:NH4

7、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

K+ Ca2+ Na+ Mg2+ Zn2+ Al3+ Fe3+ Fe2+Ag+H+ NH4+ Cl- O2- S2- SO42- CO32- NO3- OH- PO43-等

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Am Bn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Mr(Am Bn)=Ar(A)×m+Ar(B)×n

2、各元素的质量比

A元素质量与B元素质量的比=[Ar(A)×m] :[Ar(B)×n] 3.元素质量分数

第二篇:植物元素总结

一、N(1)吸收形式:主要是无机态盐,即铵态盐和硝态盐,也可利用有机态盐,如尿素等。(2)存在状态:有机态氮(3)功能:

1.蛋白质、核酸和磷脂等的组成成分;

2.各种酶和很多辅酶(如NADH、HADPH、FMN、FADH2、TPP、CoA和THFA等)成分;

3.叶绿素的重要组分;

4.ATP的成分;

5.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含N化合物。

(4)缺乏症:缺植物N时,植株瘦弱,叶失绿而渐黄。症状通常从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

N过多,营养体徒长,抗病虫和抗倒伏能力降低。

(5)施肥:如果缺氮,施肥得过多,尤其在磷、钾供应不足是,会造成徒长、贪青、迟熟、易倒伏、感染病虫害,特别是一次用量过多会引起烧苗,所以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施肥。(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注意:在一般田间条件下,NO3-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因NH4+十分容易被消化细菌氧化为NO3-,只有在遇氮不良、PH较低的土壤中,由于消化作用受到抑制,NH4+才会积累而被植物吸收。

二、磷(1)吸收形式:正磷酸盐(HPO42-或H2PO4-(多))(2)存在形式:当磷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成为有机物,有一部分仍保持无机物形式。磷以磷酸根形式存在于糖磷酸、核酸、核苷酸、辅酶、磷脂、植酸等中。(3)功能:

1.磷脂和核酸的重要组成元素;

2.磷酸腺苷(AMP、ADP和ATP)等磷酸核苷的组分;

3.存在于多种辅酶(如NADH、NADPH、FMN、FAD、TPP和CoA等)中;

4.肌醇六磷酸的主要组成成分。肌醇六磷酸是种子中磷的贮备形态,它在种子形成时积累,有利于淀粉的生物合成; 5.在光合产物的运转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缺乏症:

缺P时:植物生长迟缓,表现为瘦弱,茎叶呈暗绿或灰绿色,病症常从基部老叶开始。

(5)施肥:磷酸钙沉积,形成小焦斑;妨碍水稻等对Si的吸收;易缺锌、缺钙。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三、钾

(1)吸收形式:K+(2)存在形式:K+(3)功能:

1.生物体内很多酶(60多种)的活化剂; 2.是细胞中构成渗透势的重要成分,引起根系主动吸水;

3.在保卫细胞中的进出造成保卫细胞的水势发生变化,从而调节气孔的开闭。

4.促进光合磷酸化作用。米切尔(P.Mitchell)的化学渗透学说; 5.促进韧皮部同化物的运输。

(4)缺乏症:缺K时老叶上先出现缺K症状,通常是老叶的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并在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主脉附近仍为绿色。(5)施肥: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四、硫

(1)吸收形式:SO42-

(2)存在形式:多为有机物,如半胱氨酸、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等。硫也是硫辛酸、辅酶A、硫氨素焦磷酸、谷胱甘肽、生物素、腺苷酰硫酸、谷胱甘肽、生物素、腺苷酰硫酸和腺苷三磷酸等的组成。(3)功能:

1、形成含S氨基酸

2、是CoA、VB1、VB7成分(4)缺乏症:

1、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叶色黄绿或发红

2、影响叶绿素合成3、植株矮小(5)施肥:(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五、钙

(1)吸收形式:Ca2+

(2)存在形式:Ca2+、难溶解、结合态

(3)功能:1.绝大部份Ca作为构成细胞壁的果胶质的成分; 2.直接参与染色体的结构并维持其稳定性;

3.作为桥梁作用将生物膜组分中磷脂的磷酸基团和膜蛋白的酸性基团结合成复合物,即稳定了膜的结构,又增强了膜的疏水性; 4.与钙调素(calmodulin,CaM。一类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具有调节细胞多种生理活动的钙依赖性小分子蛋白,也叫钙调蛋白)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第二信使)能活化细胞中的许多酶,对细胞的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缺乏症: 缺Ca时的病症主要表现在幼叶和根、茎的生长点。1)幼叶淡绿色,继而叶尖出现典型的钩状,随后坏死。2)生长点坏死

钙是难移动,不易被重复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幼茎幼叶上,如大白菜缺钙时心叶呈褐色“干心病”,蕃茄“脐腐病”。(5)施肥: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六、镁

(1)吸收形式:Mg2+(2)存在形式:(3)功能:

1、镁离子在光合和呼吸过程中,可以活化各种磷酸变位酶和磷酸激酶。

2、活化DNA和RNA的合成过程。

3、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之一。

(4)缺乏症:缺乏镁,叶绿素即不能合成,叶脉仍绿而叶脉之间变黄,有时呈红紫色。若缺镁严重,则形成褐斑坏死。老叶先开始缺镁,为可再利用元素。(5)施肥: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七、铁

(1)吸收形式:Fe2+、Fe3+

(2)存在形式:固定状态,不易移动(3)功能:

1、参与光合作用、生物固氮和呼吸作用中的细胞色素和非血红素铁蛋白的组成。

2、铁在这些代谢方面的氧化还原过程中都起着电子传递作用。(4)缺乏症:由于叶绿体的某些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合成需要铁,所以,缺铁时会出现叶片叶脉间缺绿。与缺镁症状相反,缺铁发生于嫩叶,因铁不易从老叶转移出来,缺铁过甚或过久时,叶脉也缺绿,全叶白化,华北果树的“黄叶病”就是植株缺铁所致。(5)施肥: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八、锰

(1)吸收形式:Mn2+(2)存在形式:Mn2+化合物

(3)功能:

1、细胞中许多酶(如脱氢酶、脱羧酶、激酶、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化剂,尤其是影响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

2、锰使光合中水裂解为氧。

(4)缺乏症:缺锰时,叶脉间缺绿,伴随小坏死点的产生。缺绿会在嫩叶或老叶出现,依植物种类和生长速率而定。

(5)施肥:高水平Mn对植物有毒害。在大豆叶片中,Mn浓度超过160mgl-1就发生毒害,老叶中出现褐色斑点(氧化锰沉淀)。Mn毒是由于IAA氧化酶活力高引起生长素缺乏,从而导致细胞壁扩展降低,新的负电部位形成减少,这样Ca向生长点的移动受阻。过量Mn也诱导缺Fe,曾发现菠萝和水稻等作物因此受害。Si可以抵消Mn毒。在水稻中Si可以抑制锰吸收,菜豆中硅使锰在叶中分布更均匀。(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九、硼

(1)吸收形式:BO33-(2)存在形式:

(3)功能:与植物的生殖有关有利于花粉形成,可促进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及受精过程的进行。能与游离状态的糖结合,使糖带有极性,与根系发育生长有关。嫩叶基部浅绿,从叶基部枯死,叶捻曲,根尖生长受抑制(4)缺乏症:缺硼首先表现为顶端生长异常缓慢,幼叶畸形、皱缩,茎叶变脆、呈暗蓝绿色,缺硼严重时,顶端生长点死亡,花和果实形成受到抑制,果实不能形成。在某些植物中,缺硼使花粉管生长受影响,产生无籽果实,但果实发育不良。缺B也使根发育受抑制,顶端坏死。(5)施肥: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十、锌

(1)吸收形式:Zn2+(2)存在形式:

(3)功能:是许多酶的组分与激活剂。

(4)缺乏症:缺锌时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合成受阻,最终使植株幼叶茎的生长受阻,产生所谓的小叶和丛叶症。叶脉间坏死斑点大并蔓延至叶脉,叶厚茎短。

(5)施肥:根的生长和叶的扩展受阻。高水平的锌也抑制P和Fe的吸收。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十一、铜

(1)吸收形式:Cu+、Cu2+(2)存在形式:(3)功能:铜是植物体内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铜起重要作用。它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还影响到作物对铁的利用。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铜,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铜还具有提高叶绿素稳定性的能力,避免叶绿素过早遭受破坏,有利于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4)缺乏症:嫩叶易萎蔫,叶色暗绿色或有坏死斑点。缺铜会使叶绿素减少,叶片出现失绿现象,幼叶的叶尖因缺绿而黄化,最后叶片千枯、脱落。

(5)施肥:Cu量太高是有毒的,因为Cu可以从一些重要的生理中心取代其它金属离子,特别是Fe,Cu毒症状是缺绿,类似缺Fe。Cu毒的最初反应是抑制根的生长,Cu毒还能伤害膜结构。高水平Ca可以减轻Cu毒。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与铁

十二、钼

(1)吸收形式:Mo4+—Mo6+(2)存在形式:

(3)功能:是硝酸还原酶的必需成分,也是固氮酶中钼铁蛋白的组分,钼在植物氮代谢重要作用。

(4)缺乏症:有坏死斑点并向幼叶发展,或叶扭曲。(5)施肥:经常施用石灰足以防止缺钼。(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十三、氯

(1)吸收形式:Cl-(2)存在形式:

(3)功能:植物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需要氯离子参加,放氧所必需的。氯离子是细胞液和植物细胞本身的渗透压的调节剂和阳离子的平衡者,气孔开闭,叶和根细胞的分裂也需要 Cl-。

(4)缺乏症:叶片萎蔫,失绿坏死,后变为褐色,根系生长受阻,变粗,根尖变为棒状。生产实践中很少缺Cl,因为大气和雨中所含的Cl足以满足作物需要。

(5)施肥:植株中Cl过量时产生毒害,叶尖或叶缘焦枯,叶早衰,褐变甚至脱落。甜菜、大麦、玉米、菠菜和番茄对高Cl有一定抗性,而烟草、菜豆、柑橘、莴苣和一些豆科植物易中毒,对这类作物应施用硫酸盐肥料,不用氯化物。油棕和椰子需要较多的Cl,施Cl后生长良好。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十四、镍

(1)吸收形式:Ni2+(2)存在形式:Ni2+(3)功能:对于植物氮代谢及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是必需的。Ni2+ 是脲酶的必需成分。脲酶催化尿素水解为CO2和NH4+。Ni2+还能提高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低浓度的Ni2+可以增强萌芽种子对氧气的吸收,加速呼吸,促进幼苗生长。

(4)缺乏症:缺Ni2+时植物体尿素会积累过多,叶尖坏死,植株产生毒害不能完成生活周期。

(5)施肥:Ni2+过多会中毒,表现为叶片失绿,继而在叶脉间出现褐色坏死。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十五、钠

(1)吸收形式:Na+(2)存在形式:

(3)功能: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与植物接触后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提高细胞活力。能加快生根速度,打破休眠,促进生长发育,防止落花落果,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量,提高作物的抗病、抗虫、抗旱、抗涝、抗寒、抗盐碱、抗倒伏等抗逆能力。(4)缺乏症:

(5)施肥:盐碱对植物可造成两种危害:一是毒害作用,当植物吸收进较多的钠离子或氯离子时,就会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例如,植物细胞里的钠离子浓度过高时,细胞膜上原有的钙离子就会被钠离子所取代,使细胞膜出现微小的漏洞,膜产生渗漏现象,导致细胞内的离子种类和浓度发生变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因盐分在细胞内的大量积累,还会引起原生质凝固,造成叶绿素破坏,光合作用率急剧下降。此外,还会使淀粉分解,造成保卫细胞中糖分增多、膨压增大,最终导致气孔扩张而大量失水。这些危害,都会造成植物死亡。二是提高了土壤的渗透压,给植物根的吸收作用造成了阻力,使植物吸水发生困难。结果植物体内出现严重缺水,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无法进行;同时,还会出现细胞脱水、植株萎蔫,最后导致植物死亡。(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十六、硅

(1)吸收形式:H4SiO4(2)存在形式:(3)功能:

1、提高作物的光合用用:硅提高水稻、大小麦、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的光合效率,其机理是淀积在表皮细胞中的硅使植株挺拔,叶片与茎杆夹角变小,改善了植株的受光势,提高了植株对光的截获与利用。

2、提高根系活性:硅提高根系的活性表现在硅可使水稻根系的白根数增加,提高水稻根系的ɑ,萘胺氧化力,增强水稻根的泌氧能力,提高根的脱氢酶活性,从而减轻厌氧条件下还原性有害、有毒物质如Fe2,、Mn2,、H2S等对根系的危害。

3、提高抗倒伏能力:由于淀积在表皮细胞壁中的硅形成角硅双层,茎杆的机械强度增加,使植株拔,可有效地防止水稻、大小麦等作物的倒伏现象,在恶劣气候如台风袭击等情况下这种作用尤其明显。

4、增强抗病能力:硅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已是不争的事实。硅对水稻的三大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胡麻叶斑病,小麦的锈病和赤霉病具有显著的抗性。硅肥可显著减轻水稻的螟虫、稻飞虱和大小麦的蚜虫危害,可提高黄瓜、冬瓜、甜瓜、西瓜等葫芦科物对真菌病害如霜霉病、腐霉病、白粉病的抵抗力,减轻番茄脐腐病的发病率。然而硅提高作物抗病性的机制尚未搞清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沉积在乳突体、表皮细胞壁或受真菌侵染部位的硅对植物起着天然的“机械或物理屏障”作用,硅的积累与寄主细胞的抗病或系统抗病。

5、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硅显著提高植物对生物胁迫(如上述的抗病性)和非生物胁迫(即环境胁迫,如铁、锰、铝等重金属毒害、盐害、干旱胁迫等)的抗(耐)性。

6、抑制作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率:淀积在表皮细胞壁中的硅所形成的角硅又层可抑制水分蒸腾作用,有利于作物经济用水。对于发展节水农业有重要意义。

7、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水稻、大小麦、玉米、甘蔗等禾本科作物,黄瓜、冬瓜、西瓜、甜瓜等胡芦科作物以及.番茄、大豆、草莓、棉花等作物对硅肥也有较明显的反应。甘蔗、甜菜、甜菜、甜瓜施用硅肥后可显著提高含糖量,番茄施用硅肥后可提高维生素C含量。增产的机理应该是综合性的效果(促进生长、提高高光合作用,促进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对养分的利用率。提高抗倒状、抗病性等)。

8、促进对养分的吸收,改善体内养分平衡:硅可以通过促进或抑制作物对某些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与运输从而改善作物体内的养分不平衡状况。

(4)缺乏症:1)根据茎杆

SiO2全量诊:成熟期水稻茎杆SiO2全量,10,,表明水稻缺硅。

2)根据形态诊断:缺硅水稻茎杆柔软,叶片下披,呈垂柳状,遇风易倒伏,病害如稻瘟病等真菌病害较为严重。甘蔗易得叶斑病。(5)施肥:南方酸性、微酸性土壤有效硅(PH4.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提取)含量,100,105mgSiO2/kg,表明土壤缺硅,水稻等作物施用硅肥有显著增产效应。土壤有效硅含量在100,130mgSiO2/kg,施用硅肥可能有效。北方石灰性土壤有效硅(PH4.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提取)含量,300mgSiO2/kg,施用硅肥仍然有显著效果。(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十七、钴(1)吸收形式:(2)存在形式:

(3)功能:钴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钴与种子中某些水解酶和作物体内某些酶的活化有关,钴能防止吲哚乙酸的破坏,与促进细胞生长有关,钴对有效能源ATP合成反应的某一阶段有促进作用,对花粉的发芽、生长和呼吸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豆科作物固氮所必须的元素,施用钴肥能促进生物固氮,显著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有机物积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籽粒饱满,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4)缺乏症:豆科植物的生长受到严重阻碍,出现与缺氮一样的失绿症状,甚至死亡。(5)施肥:

(6)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

第三篇:高一化学-氯元素-学案-练习-知识点【3in1】

氯元素学案

氯元素概述:

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元素的化合价从________到__________,一共有________个化合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必须防止泄漏。一旦储存液氯的钢瓶发生泄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下列各种措施不合理的是()A.将人群向高处疏散 B.将人群逆风向疏散

C.用浸有烧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D.向泄漏地点撒一些石灰

2.据实验证明: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原因可能是()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溶液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3.(双选)如图所示,从A处通入新制备的Cl2,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D瓶中装的是()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H2O

D.饱和NaCl溶液 4.(2013·济南高一检测)在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的是

()A.FeClB.FeCl2 C.Na2OD.Na2O

5.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 ①用含氯化氢146克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 ②用87克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A.②比①多

B.①比②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6.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正确的操作是()A.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 C.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7.(10分)(2013·昆明高一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曾在全球广泛传播,给人类健康、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使病毒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损失,在这里,消毒液功不可没。

(1)生产消毒液是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解析】(1)Cl2与NaOH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2)消毒液中含有NaCl、NaClO两种溶质,其中Na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Cl。(3)消毒液喷洒在空气中,NaClO会与空气中CO2发生反应2ClO+CO2+H2O====CClO+CO2+H2O====HC--

---

+2HClO(或

2HCl+O2+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但HClO不稳定,光照下会发生分解反应2HClO↑。

---答案:(1)Cl2+2OH====ClO+Cl+H2O(2)氯(Cl)(3)2ClO+H2O+CO2====C-+2HClO(或ClO+H2O+CO2====HC

+HClO)2HClO2HCl+O2↑

8.【解析】(1)实验室中常用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Cl2,其中MnO2放入圆底烧瓶中,浓盐酸放入分液漏斗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l2与KI发生反应Cl2+2KI====2KCl+I2,淀粉遇I2变蓝色。(3)干燥Cl2应用浓硫酸作干燥剂。(4)多余Cl2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

答案:(1)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MnO2+4HCl(浓)(2)溶液变蓝 Cl2+2KI====2KCl+I2(3)浓硫酸 干燥Cl2

(4)Cl2+2NaOH====NaCl+NaClO+H2O

MnCl2+Cl2↑+2H2O

第四篇: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2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3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第4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

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

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荧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如下图: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六、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八、放大镜:

1、放大镜是凸透镜;

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 像距(v)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f 放大镜

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注意: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注意: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

十三、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第五篇: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通常定义为:将地理位置不同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由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软件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系统。

1、通信子网包括传输线路、网络设备和网络控制中心等硬软件设施

2、资源子网包括接入网络的用户主机,以及面向应用的外设(如终端)、软件和可共享的数据(如公共数据库)等

3、计算机网络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4、根据网络的传输技术分类:分为点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

5、根据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6、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星型、环型、总线型、总线-星型、树型、网状型。

7、网络的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

8、数据通信是指在两点或多点之间以二进制形式进行信息传输与交换的过程。

9、OSI(协议)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0、TCP/IP协议分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11、局域网的组成:

1、服务器

2、工作站

3、网络接口设备

12、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总线、环形、星形三种

13、LAN中使用的传输方式有基带和宽带两种。

14、虚拟局域网:VLNA,无线局域网:WLAN15、端口:

FTP:定义了文件传输协议,使用21端口

Telnet:它是一种用于远程登陆的端口

SMTP:定义了简单邮件传送协议,服务器开放的是25号端口

POP3:它是和SMTP对应,POP3用于接收邮件,所用的是110端口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80号端口

DNS:用于域名解析服务,53号端口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使用161号端口

16、网络协议的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17、数据处理: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总和。

18、数据管理:指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它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

19、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和用户构成

下载元素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元素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总结知识点

    1、How is Amy feeling now? 艾米现在觉得怎么样?2、How are you feeling now?你现在觉得怎么样?I ’m feeling better now.我现在觉得好多了。3、You are 1 year 你比我年长1......

    元素定义

    元素定义: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这里,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 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例如氢有三种同......

    《元素》教案设计

    《元素》 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2.会写、会读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并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3.在讲清元素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物质的宏观......

    《元素》说课稿

    《元素》说课稿15篇 《元素》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属于高一课本第五章第二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对以往知识的规律性......

    元素教案

    课题2 元素 龙头中学汪秋娟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即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元素的概念,统......

    事例元素(大全)

    他以他自认为平凡的具体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他的任务;他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在平凡的岗位成就了自己伟大的一生。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宋文博,从小,他便立志当军人,高中毕......

    表演元素(范文大全)

    《表演基础课程》课程单元设计 教案首页 第3单元 7月10日上午 4学时 单元标题: 模块三:表演元素练习任务1:表演九大元素 课堂类别: 现场教学 教学地点:形体教室 教学目标: 1.知......

    初三化学方程式按元素归类总结

    初三化学方程式按元素归类总结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S+O2 点燃====SO2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