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汉回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18:2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汉回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汉回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2011年汉回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汉回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

工作总结

汉回村自确定为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来,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是汉回村见成效之年,为做好汉回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区、镇、村多方调研讨论,确定了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按照汉回村规划整体思路,2010年-2011年为旅游景区的发展起步期,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特色招商和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为打造汉回3A级旅游景区做好准备。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不断强化各项工作措施 区委、区政府十分关注汉回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从组织领导入手,围绕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取得突破为总体目标,切实把城乡一体化各项工作的任务落到实处。一是抓组织到位。区成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张迎春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凌勤杰区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周虔部长为点长,李光华副区长为常务副组长,捞刀河镇党委、政府专题召开会议,研究探讨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相关工作。以书记蹇敦波为政委、镇长李智为组长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落实。二是抓规划到位。结合汉回村村庄规划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汉回村2011年项目建设规划,高处着手,对汉回村修建性详规进行修编,充分做好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抓责任到位。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年度目标任务明确,建设重点明确,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到村、到部门、到人,努力构建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二、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圆满完成各项接待任务 2010年,汉回村列为长沙市城乡一体化示范点以来,经过二年的建设,已初显成效,各级领导特别关心汉回村的建设,今年我们圆满完成市委书记陈润儿带队的市四大家、市退休老干部、开福区党代会全体人员等多次大型接待任务,从没有任何接待工作经验到形成一套完善的接待机制。在区委、区政府指导下,我们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项接待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也为汉回村取得了较好口碑。

三、主动汇报,高位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与资金支持 今年,加大了与省、市、区等部门的对接协调,一方面省委统战部率省直各相关部门莅临汉回村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市委统战部率市直各部门到汉回村现场办公,争取了政策、资金、手续办理、项目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加快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

三、突出特色,发掘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010年成功引进4个土地流转项目后,区、镇、村三级加大推进力度,明确专人跟进,及时处理矛盾,确保施工环境,坚持不懈,积极协调,强力推进项目,努力把汉回村打造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民族宗教特色、农业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一是汉回农耕文化园。该项目由长沙三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800万元,占地面积880亩,项目于2010年启动,其中第一期400亩内98%的土地已成功流转,道路、内湖已基本成形,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年底可完工。二是文中农业蔬菜基地。该项目计划用地1000亩,主要内容是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打造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亮点,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现在汉回村史家氹组已流转整理土地200亩,建成了一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基地已于2011年10月建成验收。三是诺贝尔素质教育基地。租赁流转集约1100亩山地、田土,预计投资1.6亿元,主要以创建“4A级农业文化科技教育旅游景区”为目标,建成后,和汉回村、沙坪村的旅游资源紧密融合,预计年接待25万人次。中心区整理完成200亩土地,结合秋冬农业生产,已进行了播种。四是葡萄基地。由湖南新富豪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 “葡萄”主题文化观光休闲采摘基地,总面积为300亩,在区、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葡萄种植园已经建成生产。

四、强化基础,狠抓成效,有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为扎实推进汉回村建设,区、镇、村三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汉回村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汉回村2011年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任务安排表,以项目建设夯实城乡一体化建设基础。

乌溪桥改造及河段清淤项目,该项目投资400万,由区交通局牵头组织办理相关手续,正在施工建设,12月30前可完工;农村招呼站建设,该项目投资5.5万元,已于11月1日完成;汉沙公路交通标牌和安保设施项目,该项目投资60万元,由交通局牵头,正在建设之中,今年可完工;三环线至新改乌溪桥渠道清淤护砌工程,该项目投资30万元,共计880米,正在施工建设,12月10日前可完工;村组道路建设,今年计划修建村级道路共计5.5公里,需建设的村组线路已确定为铁炉寺周边及李公屋组,并已完成放线工作,12月20前完工;村容村貌整治,主要是对100户民居进行改水改厕,目前已全部完成;民居改造工程,以汉沙公路两厢与回民大道两厢为主,投资100万元,计划改造40户,已完成25户;11月30日前可完成;三环线涵洞通道改造,该项目投资26万元,已于10月28日完成;汉沙公路两厢绿化工程,该项目投资100万,已完成招投标,正在施工建设,12月25可完工;电力增容项目,由区建设局负责协调,确定汉回村4处地点需进行电力增容,总容量增加1500千伏安,目前正在建设之中,12月20前可完成。

五、强化培训,讲求实效,扎实开展村民培训工作。利用远程教育,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质,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广泛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同时出动宣传车60辆次全面宣传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和相关知识,全面提高村民群众的思想素质。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深入实施。开设农民就业培训班、回民语言及风俗习惯恢复培训等课程,累计培训人数375人。通过培训班,加强村民就业技能,增加失地后的村民再次就业的机会,让村民熟悉回民语言及风俗习惯,为汉回打造成旅游景点储备人才。

六、积极谋划,展望未来,初步敲定明年工作计划 按照汉回村规划整体思路,2012年-2014年为旅游区品质提升和品质打造期亿,2012年工作重点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和宣传,加大村民培训教育力度,在汉回村提质的同时,为打造沙坪、汉回4A级旅游景区做好准备。一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继续推进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安排村组道路建设、汉沙公路延至罗汉庄、兴联东路延伸至汉回村、核心区污水处理站、公共设施配套等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完善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基础,为汉回村旅游景区提升品质。二是推进产业项目建设。2011年汉回农耕文化园、文中农业蔬菜基地、“葡萄”主题文化观光休闲采摘基地三个产业项目已基本建成,2012年将积极推进项诺贝尔素质教育基地尽快建成,并完善四个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服务和支持四个项目建设,带动促使其投产。三是大力开展招商和宣传。继续开展特色产业园子招商,对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制定招商手册,发布招商信息,积极筹备汉回村开村相关工作,打响汉回村品牌。四是加大村民教育培训,加大村民教育培训,开展旅游接待、导游等专业技能培训,为汉回景区储备人才。

推进城乡一体化,任重而道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愿望尚有许多不足和急待解决的困难,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完善、去努力,我们将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速度,使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开福区城乡一体化汉回建设指挥部

2011年11月16日

第二篇:庙坪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简介

金洞乡庙坪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

简 介

金洞乡庙坪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地处城郊结合部,分为原住户区、新建区、移民区等三个区块,共有住户255户1084人。在先后完成了移民区、新建区的建设任务后。今年,我们结合“美丽两当、红色福地”建设,重点实施了以“美丽乡村”为主要内容的原住户区风貌改造工程。在建设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回归农村、彰显特色”的原则,现已全面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其主要做法是:

一、整体推进抓规划。在庙坪城乡一体化建设初期,我们就按照“高起点规划、分实施”的原则,在资源配置、建设发展、空间布局上,进行了城乡规划一体化,并将庙坪村纳入了城区总体规划范畴。

二、改善基础抓建设。我们把一事一议项目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起来,对庙坪村原住户区基础设施、环境等进行了改造,共完成巷道硬化3条1850平方米,粉刷墙体57户6840平方米,铺设鹅卵石道牙120米、竹制篱笆墙320米,衬砌石片墙150米,修建广场1处,完成危房拆除重建8座,新修大门、围墙17户,完成绿化版块4处480平方米,安装石雕、石桌等4套。

三、强化组织抓保障。结合风貌改造,维修了村级组织活动室,粉刷了墙体,新修了大门,加固了围墙,并按照仿古要求改造了外观风貌。全面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党员承诺制和发展党员“公推选优”制度。在惠农资金兑现、农村低保评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坚持“四议两公开”和“3+5”工作法,充分调动了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树立新风抓管理。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深入开展了新农村、新农民、新风尚、新形象“四新”竞赛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和《村内环境卫生划段包干制度》,成了环境卫生评议小组,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清洁、较清洁、不清洁评比工作,不断树立新风尚。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建设

我区作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地区,经过近几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农村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逐步得到推进。从调研情况看,我区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成效体现为:一是初步规划了多个农民安置小区;二是制定和完善了农村社保政策;三是实施了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四是推进了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两个涉农街道的9个行政村全部增挂了社区居委会牌子,219个村民小组中,有48个村民小组已完成撤组转居工作。通过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收到较好效果,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但对照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区农村社区建设的步子还不够快,力度还不够大,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对农村社区的定位,即如何结合实际划分社区,尚未有明确的布局规划;二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多,组织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工作机构还不健全,尚未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三是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仍然较差,目前主要靠村级经济解决农村社区的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等等。笔者认为,农村社区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渠道。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基层延伸,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农村社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势在必行。而要使农村的社区建设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顺应农民群众的客观需求,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编制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城市建设有规划,新农村建设有规划,农村社区建设也必须注重科学规划,它既关系到社区范围的划定,也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健康地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作出切合实际的社区设置规划。制定规划的过程,既是对本区域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调查论证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了解实情,掌握民意,为农村社区工作的扎实开展打下基础。当前,民政部门应当负责做好本地区社区建设的工作规划,协调和解决好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问题。涉农街道要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撤村转居工作,认真研究处理好撤村转居涉及农民利益的相关配套政策问题,使撤村转居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推进村民自治。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是村民自治深化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产物。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农村社区的生命就在于社区居民的自治精神。要使自治精神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落到实处,就必须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村民自治与推进社区服务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村民自治的关系,既巩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保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好农村社区作为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使每个农民居民具体的民主权利和实际利益都得到尊重。当前,对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加快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志愿者队伍等,为社区自治提供平台。

第三,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与保障功能。要借鉴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理念,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保障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功能。当前,要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选择试点,加快形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各类专项服务网络,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教育、技术、信息服务网络、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等,基本满足村民发展经济、办事议事、健康娱乐、求医求助等需求,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周到的服务。对已建成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要发挥好龙头作用,带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努力提升农村社区服务的水平。

第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农村社区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当代农村居民追求新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组织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一是要成立区级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全区上下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度,使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社区群众和社区单位的自觉行动。三是加快建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把农村社区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挖掘社区潜力,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村社区服务和公益事业,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物质和资金保障。四是民政部门要发挥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作用,主动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形成由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农村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第五,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一定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围绕“小区做强区”、“小区变靓区”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打造农村社区文化品牌,形成地区特色。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社区工作模式,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新机制,探索新途径,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建设材料

创新理念统筹发展

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汈东农场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融入主城区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努力探索和构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新规划、新形象,为城北新区的建设夯实基础。

一、创新理念,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新思路

汈东农场作为紧邻城区的乡镇之一,有着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近年来,农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的支柱优势日趋明显,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承接主城区北扩的战略意义凸显。特别是2012年,市政府将农场纳入了60平方公里、50万常住人口的主城区规划,汈东农场具备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市委市政府“城区北扩” 的战略背景下,场党委明确提出要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全场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农场向工场转变,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全面建设富裕绿色平安和谐新汈东。明确了建设的重点是沿一级公路和武荆高速汉川连接线构建五大功能区,即三产业集中区,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商居区,欧亚达家居产业园区和农家生产生活体验区。成立了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迁村腾地工作专班,明确了责任和分工,并推行日督查、周汇报、月小结等工作制度,使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人人身上有压力、肩上有担子,形成了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绩效考核严格健全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新规划

去年以来,我场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设计,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一方面按照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尽量与新区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加快汈东农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获上级批复。另一方面结合汉川市总体规划,拟投资50万元,聘请省内外著名设计院修编新区规划,做好与主城区的规划对接的对接工作。目前,规划修编工作正在论证阶段,初稿基本确定,待专家评审后即可报批。

三、迁村腾地,建管并重,提升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形象

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优惠政策,积极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按照“滚动发展、自求平衡,市场运作,借力发展”的思路,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迁村腾地等工作。

1、实施迁村腾地工程,促进人口向商住区集中。汈东农场共有10个行政村、1万多常住人口,我们计划通过“迁村腾地”的,将全场居民集中撤并安臵到连接线以东,孔沟主渠以南新规划的现代商住区中。利用腾出的建设用地,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

集中发展产业。与城市规划区不同,我们的社区建设没有上级政府的大量资金支持,主要依靠“招商引资,自求平衡”。为解决拆迁、安臵、建设中的资金难题,我们按照“全面宣传,重点推介,单个招商,逐一突破”的思路,大力宣传汈东农场在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历史机遇、发展前景、独特区位优势和发展规划,充分彰显场党委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信心和决心,成功探索出了“农场规划、招商,村委会服务、配合,投资商投资、建设”的三方合作、约定股份、利润分成的建设新模式,以此带动试点村的迁村腾地工作全面推进。目前,孔沟村已经作为全场迁村腾地的试点村先行搬迁安臵,已完成了孔沟村的登记摸底评估等工作,6月底实施整体搬迁。

2、加大城建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场区形象。一是重拳打击“两违”行为。为了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农场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执法队,实行全天候监管。截至目前,共拆除辖区内违法建筑120处,计1808m2。收回土地420亩,全场实现了零建设、零圈地。另外,根据土地卫片执法要求拆围2170米、复耕728亩、复绿89亩;二是认真做好汈东农场规划修编,实行规划先导、合理布局、管理有章;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先后投入127.4万元完成了场部街道4000株樟树、60座垃圾池以及2000米长下水道的建设改造。

3、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争创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快新农村省级示范村建设步伐。先后投资400余万元用于长兴铺村的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彻底改观、村风民俗逐渐好转、财务管理民主有序、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和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充分发挥了新农村建设引领示范作用。今年,长兴铺村聘请设计院专家规划了“宜居生态村庄”,拟投资200多万元兴建“1+8”便民服务大楼。

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尽快把汈东农场打造成武汉市的后花园、汉川的精致名片。

第五篇: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文化旅游课题研究(改)

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文化旅游

课题研究专题报告

汉回村指挥部办公室

一、汉回村基本情况

捞刀河镇汉回村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主要居住民族有汉族和回族。据历史考证,回族定居汉回村有两百多年历史,具体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目前,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共428户,1328人。其中回族,508人,占38.3%。全村总面积4242.24亩,其中水田1080亩,旱土260亩,水面280亩,山林1880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农林业和养殖业,年人均收入7000多元,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内交通较为便利,城市三环线穿村而过,镇级公路经村而行。村内有长沙市人大培训基地、省武警森林防火总队、人民银行金库、银宏小区和占地70亩的回民墓地。

二、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汉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市、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将汉回村列入民族团结和谐示范点,市委、市政府将汉回村确定为长沙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

1、汉回村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民族宗教文化底蕴浓厚。据历史考证,回族定居 汉回村有两百多年历史,具体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村内还有佛教、伊斯兰教活动场所,建有铁炉寺、清真寺。

2、区位优势明显。汉回村坐落在开福区东郊,距长沙市繁华商业经济中心之一的伍家岭仅十分钟车程;北三环穿村而过,离全省最大的航运码头——霞凝新港和新火车北站仅10.3公里,距黄花国际机场只有25分钟车程。

3、景观环境优美。汉回村风光秀丽、环境宜人,保持了原生态的农村风貌。现有小溪从村庄东部绵延流过,平坦耕地与起伏丘陵相间,山水田间,村落自然形态富有特色。

今年开福区政府提出将汉回村作为一个复合型旅游景区来打造,激活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构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旅游景区。在挖掘汉回民俗文化“资源之光”的基础上,突出将生态山水、汉回民俗文化融入时尚休闲,以提升汉回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和产品形象,并提出将汉回村打造成文化产业最强、生态农业最优、休闲旅游最美、民俗环境最佳、民族和谐典范的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两型社会城乡一体化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

(二)、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1、规划整体思路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综合统筹,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实行的原则,保证近期建设的合理性与长远发展的完整性。提高村域环境质量,弘扬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与农 副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把汉回村打造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民族宗教特色、农业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2、规划定位

以汉回文化为依托,以民俗体验、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为主体,以宗教、美食为配套,满足市场多目标、多层次、多类型的民族宗教旅游需求。

3、规划实施步骤

为保障村庄建设和旅游开发的有序进行,依据村庄的总体布局,主要分为了近期、中期、远期建设计划。近期计划:2010年-2011年为旅游区的发展起步期。中期计划:2012年-2014年为旅游区品质提升和品质打造期。远期计划:2015年-2020年为旅游区品牌延伸及产业拓展期。

(三)、汉回村城乡一体化项目概况 1、2010年—2012年汉回村建设项目规划 根据汉回村具体情况和村庄规划,确定①是完善路网骨架。新修和硬化8条村组公路共计8.1KM,拉通沙坪和汉回之间的汉沙公路。公路双向通行,道路中间为景观渠,其汉回段从成功桥至乌溪桥长4.8公里。②是积极探索土地整理体制。对汉回村土地进行整体村庄规划,更加有效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③是水利建设。修缮六口骨干塘,修建一条从单咀至三环线860米新渠道和修建1860米的从成功(单咀)至乌溪环镇公路的路渠结合工程,有效地提高和改善汉回村的生活、生产条件。④是挖掘和展示民族文化。以七个单体 设计项目为主,清真寺的改造、回族风格的民居改造、培养民族服饰穿着、建好汉回民族团结门楼、回民墓地的装饰。挖掘清真饮食文化、回民农家乐、建设生态休闲基地、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业。

5、是公共配套建设。将村级卫生室建设成为示范卫生室、修建100入户垃圾池和1个垃圾中心站、做好100户的改水改厕,创造生态、文明、卫生的优美环境条件。

6、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采取土地流转和集约形式,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诺贝尔教育基地,对村内土地进行产业调整,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2013年—2015年汉回村建设项目规划 ①景观环境是汉回村形象的重点。

通过环境的塑造,可以使区域的品质得到大幅提升,给在这里居住、游憩的人们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空间。山体绿化,稻田景观,公共绿地广场,景观小品的设置,都能让环境得到很大的改进,移步异景,创造“乡村意向”景观。

塑造3大景观轴线:乌溪水景轴,南部与北部山体景观轴,中部田园风景轴。

塑造三大景观区:“回民风情”景观区,“生态农业”景观区,“铁炉寺”宗教文化景观区。

景观轴线与景观区相互交织,景观风貌多样,且有机统一。

②完善给排水工程。供水规划从中青路或绕镇路引一条 市政给水干管作为本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城市自来水管未铺设到位前,采用地下水为水源。

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给水管沿主要村庄道路布置。建筑聚集地段的给水管道上每80—120米范围内设置消火栓一个。

在规划排水系统时,贯彻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总体雨水由南、北向中间进入乌溪水系。

污水排入系统前,采用化粪池进行预处理。

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

③完善电力电信网络。

汉回村南边有中岭变电站(110/10KV,2X31.5MVA),近期10KV电源可引自此变电站;同时,在汉回村西边已规划了一个变电站,即外商城变电站(110/10KV,2X31.5MVA),远期10KV电源可引自该变电站,这样,随着汉回村的发展,用电是能够得到满足。

根据汉回村用地性质综合考虑,预测本规划区电话数量为800门,人均0.6部。为满足电话、数据、图象等信息传输,汉回村应采用综合通信宽带接入网。

为满足本汉回村内电信及邮政业务需要,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位置设置一个邮政代办点。结合村庄主要道路网络布置广播电视设施。

4、完善汉回村的基础配套。

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对汉回小学进行改造,提高小学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开设远程教育课程,提高农民文化和技术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以镇成校为平台,开展培训和推荐就业,举办各类培训,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推进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农民做好健康体检工作,建立健康档案。进一步深化计生优质服务和基层基础工作,农村科普宣传教育的到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科普活动站、宣传栏、宣传员、科普简报等四个一工作,群众科普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落实以低保制度为基础,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为辅,其他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推进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汉回村旅游文化产业

(一)、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立足于打造汉回村民俗文化旅游景区的需要,挖掘汉回村独特的民俗文化,突出强调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保存部分原始聚落模式,构建具有“乡村意象”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立足于汉回村多元宗教文化的兼容并蓄,发展宗教特色旅游线路;立足于汉回村现实生态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汉回民族团结进步 示范村;立足于生态农业体系的构建,做深做细生态农业,依靠生态农业有效转化为旅游经济;立足于打造汉回村特色旅游产品的需要,将生态农业与特色民俗饮食结合,以特色饮食拉动休闲旅游,打造“汉回美食村”概念,将汉回村建设成为长沙市近郊一个具有口碑效应的民俗特色美食乐园。

(二)、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及活动策划。

1、观光型旅游产品。

一是宗教文化观光旅游产品。在改扩建后的清真寺恢复礼拜,从宁夏或青海聘请专业人员主持礼拜、祭祀,打造长沙区域伊斯兰教徒礼拜、朝觐圣地;完善铁炉寺周边配套设施,营造浓郁的宗教氛围,以满足旅客宗教文化、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寄托精神、约束道德等精神的需要,同时可向市场推出宗教饮食等配套产品,突出养生功能,以吸引更广阔的中老年客源市场。将铁炉寺景点打造成为长沙北部宗教朝觐圣地之一。

二是民俗风情观光产品。通过30户回族风格的民居,打造回民一条街,将与清真寺和清真文化广场,营造出独特的回族文化风情。引进2-3家以上规模的特色餐馆,培育2-3家本地清真餐馆,利用村内有机农业基地,以“生态美食”为概念,打造“汉回生态美食村”品牌基点,开发以牛肉、葡萄等为主的回民特色饮食,开展“古尔班”节等民族特色节庆活动,让游客了解区域内民族发展融合的历史,体会独 特的民族风情。

2、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一是乡村度假产品。选择合适的民居进行修葺、美化,并对农户进行技能培训,使其达到农家乐接待标准,可结合汉回文化开展农家乐旅游,构建优美、生态的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乡村度假区。

二是乡村休闲体验产品。选择合适区域开展住农屋、学农活、吃农饭、与农民交朋友等农家乐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种植、培育、采摘等农业生产劳动,让游客体会到乡野乐趣,晚上进行当地农村的民风民俗表演,使游客充分感受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乐趣。

3、专题旅游产品

一是商务会议旅游产品。针对周边城市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将会务与休闲、观光、度假想结合,推出包价会务旅游产品;建立绿色会议中心,从会议用品到餐饮全部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会议接待中心必须提供配备现代会议接待所必备的硬软件和高标准的专业会务服务。

二是艺术创作专题旅游产品。针对青少年市场,开展写生专题度假游、写生夏令营等活动,举办各种写生培训班,学习结束发放结业证书。组织写生与摄影比赛。

三是美食购物旅游产品。规范市场,进一步丰富产品,依托旅游村的商业、饮食设施,推广生态大餐、汉回全席、乡村美食、山野土菜等系列美食活动,开发有机果蔬、清真牛肉、清真羊肉等特色产品。

四、汉回村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汉回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的建设,打造民族宗教特色、农业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促进城乡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产业调整协调发展,同时也能较大的提高村民的收入,使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而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五年后村民收入从产业发展上可每年获得每亩不低于1000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因汉回村独有的民族特色旅游价值,旅游经济效益更是不可估量,所以通过汉回村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对生态环境、社会和谐、经济繁荣、文明建设具有十分明显的提高。

下载2011年汉回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汉回城乡一体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惠州市旅游行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 城乡一体化是推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市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要重点建设的五大基地之一。我市旅游行业利......

    城乡一体化建设构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浅谈如何推进洞井镇城乡一体化建设 洞井镇位于长沙市南大门,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2009年末据统计人口约......

    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

    关于慈城镇城南片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及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

    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

    杂多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结合我县“十一五”规划,以及新农村建......

    城乡一体化建设汇报提纲

    科学打造新城镇率先实现一体化 万宝河镇是桃山区唯一的建制镇,下辖6个行政村,地处市中心外缘,城乡交错,工农混居,人多地少。全镇总人口26134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2365户、6423人。......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水阜乡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11月23日) 三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

    城乡一体化

    以生态城镇建设为抓手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进程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把***加强小城镇建设及环卫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向各位做一下简要汇报: 近年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城乡一体化

    【背景材料】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