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拟导游》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导游》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拟导游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数:64(实验学时:64)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河南旅游基础、导游业务 开课单位: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模拟导游实训是《模拟导游》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本实验属于专业基础实验,其目的是将导游学科中的理论知识点分解为可操作的实训项目,从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带团工作的各项技能技巧,并能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具备导游工作岗位必备的组织、协调、应变及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二.实训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导游语言技能实训
实训目的及要求
1.了解导游语言技巧;
2.掌握导游语言特点及基本原则。实训内容:
1.普通话的语音语调; 2.普通话的语音节奏; 3.导游交际语言技巧。实训要点:
1.语调抑扬的训练、语流畅达的训练、语句长短的训练、语速快慢的训练; 2.导游语言针对性训练、导游寒暄语运用训练、导游劝说语言技能训练、导游答问语言技能训练、导游安慰语言技能训练。总学时:8学时
第二章 导游带团技能实训
实训目的及要求:
1.了解导游带团技能的概念 2.掌握导游员的基本带团技能 实训内容
1.树立良好的导游形象; 2.导游常用工具的使用; 3.欢迎辞、欢送辞的组织和表达; 4.导游岗位协调; 5.导游心理服务技能。实训要点:
1.导游人员姿态训练;
2.持导游旗训练、使用话筒训练、清点人数姿态训练; 3.常用称谓语的训练、欢迎辞的训练、欢送辞的训练。总学时:12学时
第三章 导游讲解艺术实训
实训要求:
1.了解导游人员审美技巧; 2.掌握导游讲解基本技巧和方法。实训内容:
1.导游基本讲解技能; 2.导游审美引导技能实训; 3.导游综合讲解技能。实训要点:
1.导游讲解方法的分类及使用技巧; 2.导游词的创作及运用技巧。总学时:24学时
第四章 导游服务综合实训
教学要求:
1.了解导游服务过程;
2.掌握导游讲解的基本技巧和导游服务的程序; 教学内容:
1.校园模拟导游; 2.导游服务见习。实训要点:
1.导游服务基本规程;
2.导游服务中各个接待环节的衔接。总学时:8学时
三、考核方法及要求
课堂出勤率:10%;作业考核:20%;课堂练习:50%;实践操作:20%。
四、指导教材及参考资料
指导教材:
窦志萍主编,《模拟导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参考资料:
1.王玉宝主编,《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年版
2.《模拟导游》,毛福禄、周晓梅、陈爱国,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五、大纲说明
需要特殊表述的大纲中未尽事宜。
执笔人:陈晓亚 审核人:史亚奇 审批人:刘抗
第二篇:模拟导游课程教案
课程编号
编制人
制定日期
修订日期
审定组(人)
审定日期
王娅
2013年8月
2013年9月
《模拟导游》课程教案 学分: 学时:48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是一门针对中文导游服务专业而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运用导游业务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对导游模拟的基本知识、室内情景演练、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模拟三个模块的学习、掌握及模拟演练,达到提高学生导游带团的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总目标
1、能力目标:
①能够独立完成导游词的编写任务,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游客。②合理运用导游讲解技巧,有针对性得进行讲解。③能独立并较为完善的完成导游服务准备工作。
④能够熟练切独立做好下列准备工作:接团准备行前准备送团准备。⑤能够认真的分析并较为完善的处理游客提出的特殊要求以及突发事件。⑥能够熟练填写日程表、结算表。
2、知识目标:
①掌握导游的服务程序与规范,具备全陪、地陪、领队、景区(点)导游的服务程序与规范 ②掌握丰富的史地文化知识。熟练掌握导游讲解过程中涉及到的历史、地理、宗教、民族、风情特产、建筑园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③熟悉政策法规知识。牢记国家现行方针政策,把握有关政策法规,明确旅游者权利及业务。④具备丰厚的语言知识。具有扎实的汉语功底,具备一定的地方方言和外语知识。
⑤熟悉旅行生活常识。具备全面的旅行生活常识,如交通、通讯、急救等知识,掌握丰富的生活常识,如卫生防疫、选购商品等常识。⑥了解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知识。具备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基本知识,包括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居民文化传统、风俗禁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⑦了解心理学、美学知识。了解游客心里规律,具备一定的个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常识,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审美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
根据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和从事航空公司各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我院实际,本课程的重点是第一章和第四章。教学难点是各个各主要空港城市的介绍。
学习本课程的另一个最大的难点是:要学好本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演讲技巧及普通话水平。实践环节和内容总体设计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实践环节:将全班同学分为5-8人的教学小组,每个组根据情境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然后根据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进程计划表(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课内总学时:64 序号
内容
模块名称
学时
接团的知识准备
模块一: 导游服务程序
练迎接与入住
参观游览过程中的导游服务
送站服务及后续工作
导游讲解服务及技能
模块二: 导游讲解技能
导游词、导游语言与导游训练
导游词的编写
自然景观 导游
模块三: 景观导游
典型地貌景观导游
水体景观导游
其它自然景观导游
民俗风情导游
人文景观 导游
古建筑导游
寺庙宫观导游
博物馆与主题公园导游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编号
能力训练 项目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结果
能力训练项目
能力训练二级项目
导 游 讲 解 技 能
⑴导游讲解服务及技能 ⑵导游语言与导游训练
1、能达到想说、敢说、能说的目的
2、能克服学生怯场的心理障碍
3、灵活使用导游讲解方法
4、能够熟练运用导游语言进行讲解
1、讲解服务的基本原则
2、不同服务阶段的讲解程序及要求
3、提高导游讲解技能的途径
4、导游语言的基本特点
5、导游语言的运用
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朗诵诗歌等形式,教师点评、学生提出宝贵意见。演讲者吸取经验
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让学生达到想说、敢说、能说的目的 掌握导游讲解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导游语言
导 游 服 务 程 序
⑶接团的知识准备
1、能独立对游客旅游行为进行分析
2、能独立做好接团的准备工作
1、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及游客的旅游行为
2、导游人员的基本工作职责
3、旅游团队导游服务集体各组成人员导游服务的基本程序
教师课堂讲授与模拟教学相结合 角色扮演教学
较为完善的做好接团的准备工作 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⑷迎接 与 入住
1、会填写接待日程表
2、能够熟练的进行迎接工作
3、能够熟练运用欢迎辞进行
4、导游服务
能够独立完成游客入住酒店,并能较完善的处理特殊情况
5、能熟练与其他导游人员熟练的商定日程
1、迎接工作的具体程序
2、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
3、各类交通票据的基本情况
4、订房、订餐的基本程序
5、欢迎词得基本内容
6、游客入住酒店的基本程序及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法
7、其他导游人员商定日程得原则和技巧
实际操作填写接待日程表
教师设定案例,学生根据案例内容执行完整的迎接过程演练
熟练填写日程表、进行迎接工作
较为完善的进行游客入住酒店的相关事项 熟练的与其他导游人员商定日程 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⑸参观 游览 过程 中的 导游 服务
1、能熟练操作参观游览中的每一个环节
2、能处理突发事件
1、参观游览阶段的服务程序
2、在购物活动、社交活动、文娱活动、自由活动和市容游览时导游服务的基本程序
实训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地陪为例)
教师设定不同的参观游览内容,学生根据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能够独立完成出发前、前往景点途中、抵达景点后、参观中、返程中的导游服务及游览中的购物、社交、文娱、自由活动和市容游览
⑹送站服务及后续工作
1、能够独立填写及使用旅行社旅游团费用结算表
2、能够独立完成离店、送行导游服务
3、能够较完善的处理送团后的后续工作
1、送行前的业务工作程序和内容
2、送行的具体程序 后续工作的内容及基本程序
采取实训模拟教学法。
整堂课得设计为一次完整得送行服务过程
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地陪、全陪、领队、行李员、游客等)分小组进行演示性教学,其余小组观察挑错
能够
能够独立填写及使用旅行社旅游团费用结算表 能够独立完成离店、送行导游服务 能够较完善的处理送团后的后续工作 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景 观 导 游
⑺导游词的编写
能够独立完成导游词的收集与编写
1、导游词的性质和特点
2、导游词创作的原则
讲授 独立练习小组讨论 个人展示
游词编写 成果展示 教师计分
⑻典型地貌景观导游
能够熟练地掌握典型地貌景观导游的特点并能进行典型地貌景观导游
1、地貌景观的基本常识
2、山岳景观得造景功能及美学观赏特征
3、掌握其他地貌景观(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风沙地貌等)常识
学生讨论(如何欣赏和如何成功地导游山岳景观)景点实习
独立进行典型地貌景观导游 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⑼水体景观导游
能够熟练掌握水体景观的特点并对水体景观进行导游
1、水体景观造景功能及特点
2、水体景观的导游要领 3水体景观的美学特征
借助影像资料,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总结如何欣赏及如何成功地导游各类水体景观 组织学生进行部分河段或湖泊模拟导游实训
熟练对水体景观进行导游 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⑽其它自然景观导游
1、能够熟练掌握生物景观的特点并能进行独立的导游
2、熟练掌握气象、气候景观的特点并进行气象、气候景观导游
1、生物景观的基本情况
2、植物景观的构景功能和讲解要求
3、熟悉动物的观赏功能
4、气候气象景观的基本知识
直观教学法把课堂搬到当地的动物园或者植物园
借助声像资料引导学生观赏各类奇观,训练学生导游讲解能力
能够进行其他自然景观的导游 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⑾民俗风情导游
能熟练的进行民俗风情导游
1、民俗风情的分类、基本特点
2、熟悉民俗风情导游讲解要求
3、民俗风情导游讲解的方法与技巧
4、民俗风情类景区(点)相关的民俗知识
由教师讲授,采用课堂演示模拟或实景观摩模拟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模拟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⑿古建筑导游
能熟练对古建筑进行导游
1、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常识
2、中国古建筑的导游要求及途径
3、中国古建筑导游中不可忽略的几个问题
4、中国古典园林导游的基本要求
模拟教学 实地讲解
能独立对古建筑进行导游 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⒀寺庙宫观导游
能够熟练掌握寺庙宫观的导游方法并能独立对寺庙宫观进行导游
1、相关的佛教常识及佛教寺院导游
2、相关的道教常识,宫观导游知识
课堂教学与实景教学相结合 模拟教学实地讲解
能独立对寺庙宫观进行导游 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⒁博物馆与主题公园导游
能对博物馆与主题公园进行较为完善的导游
1、博物馆导游的基本常识
2、主题公园导游的基本常识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请讲解员示范讲解。
能对博物馆与主题公园进行导游成果展示教师计分
六、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具体教学要求如下:
1、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很强的交叉学课,开设本课程以前,应当先开设导游哦基础知识、导游业务、导游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
2、在教学方法上,要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为目的,采用“教、学、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带团技巧以及讲解景点的时候,基本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准备,自己上台讲解。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各景区的了解,更锻炼了学生当的讲解能力。
七、教学条件
1、为保证学生能更好掌握各景区的特色,应对导游证考试,本课程要求适当增讲四川比较容易考到的著名景点的基本知识。
2、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求尽可能使用导游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以便情景再现以及展示图片与当地景观。
八、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 60 %。其中课内实训占总成绩的2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课堂问答)占总成绩的20 %。
对作业的批改,可以采课堂点评,或者每两章集中全批全改的方式进行,但对发现的主要的和倾向性的问题,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评讲。总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①课堂到课、讨论发言情况(5%)②个人书面、实践操作作业(20%)③课后小组讨论作业(5%)④小组项目作业(20%)
这些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一并记入考核成绩中。考试成绩主要是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50%。
九、教材、资料 教材名称: 《模拟导游》,窦志萍岳怀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模拟导游实训》周彩屏编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模拟导游》马树生许萍,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系王娅 2013年8月
第三篇:关于模拟导游课程的论文
旅游业竞争的核心说到底是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竞争,导游服务的质量决定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导游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又决定了导游服务的质量。因此,各个国家旅游行业对导游人员的培养都很重视,认为导游人员不仅是一种社会职业,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形象代表。但是要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技能,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导游人员需要提高的能力又表现在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方面。因此,《模拟导游》就成了导游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一、《模拟导游》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较重理论而轻实践操作
基本上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都开设《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景点讲解、旅游团队的组织协调和处理旅游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可在实际《模拟导游》的教学过程中,就会习惯性的和其他课程一样。采用的是传统理论课程的讲授教学法,主要以教师的讲课为主,只能做到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模拟导游》课程重实际操作的特征,也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带团工作过程中不是手足无措,就是操作死板僵化。比如景区讲解时缺乏针对性、千篇一律,处理问题时简单粗暴,发生旅游故障时手忙脚乱等等。
(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导游员不仅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代表和旅行社企业的服务和品牌形象,还是整个旅游活动接待工作的具体实现人员,是整个旅游服务的核心和枢纽。这就要求导游必须掌握广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模拟导游》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不够重视。普遍存在就一门课而上好一门课。不重视相关课程之间的配合衔接。比如不能很恰当的把《旅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心理学》《旅游公共关系》等课程内容综合运用在实践教学之中,导致学生在导游实际中出现一些简单低级的问题,如:只重视游客的普遍心理需求,忽略游客的个性,服务缺乏针对性;面对游客时,沟通和交流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在导游讲解时,只会背诵书上的导游词,很少涉及景区景点的背景知识,只能满足游客“是什么”而不能满足游客“为什么”的深层次需求;在服务中服务意识较差,更谈不上个性化服务,甚至以为导游工作就是免费游玩或者挣钱的途径也谈不上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多数院校的《模拟导游》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一般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小鸡被动的学。教学手段还停留老师先讲,其次播放景区示范讲解,最后学生模拟练习讲解层面,为了模拟而模拟,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四)课程效果评价手段单一
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模拟导游》课程效果手段单一且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流于形式,主要是学期末对固定景点的讲解,有些学校倡导的“平时模拟表现+期末景点讲解”的考核方式,由于课时难以保证和学校对课程的统一考核要求,这样的考核也只是形式。
(五)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多数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但都是从这个校门出又进那个校门,没有旅游行业的从业经验,教师的知识结构以理论为主,而这些理论早已和日新月异的旅游现实严重脱节,教师很少能将导游人员实践中活生生、具体的问题和案例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解剖式”的学习。必然导致学生所学不能以致用,面对实际问题手足无措。
二、对《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从对教学的支持方面——学校的角度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的第一主动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教师一定要具有丰富的旅游和导游从业经验,熟练掌握全陪导游人员和地陪导游人员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的国家标准,并掌握熟练的导游服务技能,因此,学校要建设一支名副其实的、动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要让只有证而没有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定期深入一些大型旅行社真正参与旅游团队的接待,给学生传递最真实、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必须聘请业内高级或者优秀导游进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或者定期进行主题性的讲座。
2.扩展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基本上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模拟导游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模拟导游讲解训练;模拟导游服务的操作流程,如地陪导游人员的接站、入店、游览讲解和送站服务的模拟等。实验室设施在建设之初还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若更新不及时,要么硬件损坏不能用,要么软件过时不能完成实验项目的模拟,达不到实景模拟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及时更新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
3.定期组织和参与导游技能比赛。一是可以定期组织学校的导游技能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引导形成氛围,以赛促学促教。二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相对固定的导游队伍,服务学校各项活动。例如每年开学组织新生家长参观学校等类似考验学生组织协调和讲解能力的活动。三是积极组队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的导游比赛,以学促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自信和学校的影响力。
(二)从教学参与主体
1.教的主体——教师。(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可以用旅游活动中的热点事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具体实训项目的设定应该有一定差异。一般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学生都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在历史文化知识上占优势,理科生在自然科学知识上占优势,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第三,情感交流。一般到了大学,除了教师上课、学生听课,教师和学生基本上再无交集,这样也导致师生之间没有对课程、专业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之间情感淡漠。根据课程体系,可以让师生形成相对固定的团队,不仅在课程教学上教学相长,而且进一步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排忧解难,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优势。(2)教学方法应多样化:通常的教学法有: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模拟法、综合模拟法、现场授课法、实践练习法。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集中讲授《模拟导游》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次,选择合适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应用;第三,把《模拟导游》课程内容项目化,可以按照导游接团流程来设置具体的项目:接团准备、迎接旅游团、入住酒店、核对商定行程安排、参观游览服务、其他服务、送团服务、处理后续问题;也可以按照游览景点性质分为自然景观(山地景观、水体景观、动植物景观)讲解和人文(古代建筑景观、宗教景观、园林景观)景观来设置讲解项目;第四,根据课程进度,进行项目模拟、综合模拟,再到景区景点进行实践练习。总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掌握知识、练习技巧、参与实践、丰富经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3)教学手段常用常新: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教学项目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拘一格是不够的,教学手段也要常用常新。教师可以结合现在大学生的特点,制作课件、小的视频、情景再现模拟等,通过看、听、做三位一体,不仅可以轻松掌握知识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加教学活动的形象性、活跃课堂气氛。
2.从学的主体——学生的角度。(1)端正学生课程学习态度,明确目标:第一,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动力。大多数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学分、毕业证,这就决定了学习是被动的,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2)加强相关课程知识学习: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模拟导游》也是一样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导游实务理论的学习,从所社会需要导游人员的从业素质着手,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熟悉《旅游法》《旅行社条理》《导游人员管理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导游服务程序,提高导游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的“大杂家”。(3)主动参与实践:导游这个职业大家都在强调实践经验。可积累经验的唯一途径就是勇于实践,多多参与实践。不仅要积极参加校内校外各种实践活动,而且应该积极考取导游人员资格证,换取导游证,找旅行社和景区,利用自己闲暇时间进行讲解和带团实践。此外,每年国家省市各级旅游局、旅游协会以各大院校联盟都举行很多层次的导游技能比赛,学校可以根据课程、专业需要组织一支相对固定参赛队伍,积极参与各种比赛,以赛促学、以赛带学,形成良好的学风。
第四篇:模拟卷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literature, means of observation, behavioral approach,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seeking of local and oversea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asic pattern strategies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eking
《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3000、0933001 课程名称:写作(1)、写作(2)总学时数:40+40=80学时
实验学时:15+15=30学时(另见“实验大纲”)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必修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传授写作理论(含传统与现代),指导写作实践,培养专业素质和学科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能熟练运用写作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分析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从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写作活动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讲授写作学的基本理论 “写作四体”、“写作过程”和“写作技法”;讲授并训练写作的基本文体“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理论写作”和“应用写作”四大类型。
学生应了解写作的特性,熟悉文体的基本特征,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能写出文风端正、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
4.教学重点、难点
上学期,即《写作》(1)着重讲解写作“四体理论”,即写作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写作过程”理论,涉及到思维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相关知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
下学期,即《写作》(2)着重介绍各大类型文体的特征以及写法,着重训练各大类文体中的基础文体。社会评论和文学评论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应用文的实用性操作也是教学的难点。
5.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当堂实验操作法、课后自我练习法等综合运用。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训练为主,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以课后阅读和写作实践为辅。讲评和理论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8年6月版
主要参考书:
①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②张佐邦主编.《现代写作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版
③刘孟宇,诸孝正主编.《写作大要》(第三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 ④姚承嵘著.《写作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⑥张德实主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⑦尹德刚,周胜著.《当代新闻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 ⑧康贻祥编著.《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⑨江少川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⑩江少川,张泽萱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训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7.其他
(1)关于本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严格按照《合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规程(试行)》编写,以“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为本大纲的教学体系,并注意运用“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成果”;我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为非师范类学生,因此,国家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写作教程》中的“写作教学论”等章节未被纳入。在具体使用中应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写作新现象、新规律以及写作学的新理论,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以适应新世纪写作技能的需要。
(2)本课程为“考查”科目,总课时为96,周学时为3。考核方式为“N+2模式”:
3≤N≤5,占50%;1为课堂笔记,占10%;1为期末考查占40%。
二、正文部分
上编 写作基础原理(40学时)
绪 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写作课的任务、目的、意义。掌握写作的特性和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的含义
知识要点:写作的含义,“写作学”与“现代写作学” 第二节 写作的特性
知识要点:写作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第三节 写作课的任务、目的
知识要点: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法,学会阅读分析,写出正确文章。第四节 写作的意义
知识要点:写作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是开发社会智力的钥匙。第五节 学习的方法
知识要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实验教学(2学时)
实验内容:讨论“写作的意义”等。
四、本章学时数:4学时
第一章 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
一、教学要求
了解写作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写作客体的构成。
掌握写作主体的观察、感受、思维、想象等基本技能,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主体及其基本素养
知识要点:主体和写作主体,写作主体的主导作用。写作主体的思想意识,生活积累,知识修养,写作技巧。
第二节 写作主体的基本能力
知识要点: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的积累与锤炼。第三节 客体与写作客体的构成
知识要点:客体与写作客体;对象化的自然景观,群体化的社会生活,个体化的生存状态,外在化的精神产品。
第四节 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关系
知识要点:对照关系,同型关系,双向建构关系,思维中介作用。
三、实验教学(3学时)
实验内容: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四、本章学时数:10学时
第二章 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
一、教学要求
了解写作载体的四要素(材料、主题、结构、语言);不同文体的语言特征;写作受体的解读需求、原则和方法。
掌握提炼主题的方法、结构的基本形态,学会分析写作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载体及四要素
知识要点: 写作载体;材料的分类以及选材的原则;主题的要求以及提炼主题的方法,主题与标题;结构的基本形式,结构的基本单位,结构的基本要求,结构的常见形态;语言的要求。
第二节 写作受体及解读需求、原则和方法
知识要点:“接受美学”观;解读需求之满足求知欲、获取有价信息、再度创造。解读原则之分类原则、整体原则、精思原则;解读方法之笔读法,声读法,比较法,圆识法等。
第三节 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的关系 知识要点:理解与超越。
三、实验教学(3学时)
实验内容:材料分类;提炼主题;分析结构;语言积累等。
四、本章学时数:8学时
第三章 写作过程
一、教学要求 了解写作的过程。
掌握“相似建构性”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写作过程论
知识要点:“准备阶段—→写作阶段—→修改阶段”,写作阶段论;“物—→意,意—→文”,两级飞跃论;“感知←→运思←→行文”,写作过程论。
第二节 感知(动五官)
知识要点:感知,感知的特性,感知的方法。第三节 运思(动脑)
知识要点:运思,“物——我”化一的心理过程;运思的特性;运思的方法(写作思维学)第四节 行文(动笔)
知识要点:行文,行文的特性,行文的方法(相似建构理论),行文的过程。
三、实验教学(3学时)实验内容:感知,运思,行文。
四、本章学时数:8学时
第四章 写作技法
一、教学要求
了解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的差异。
掌握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写作中的辨证技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表达方式
知识要点:叙述的要素、要求及方式;描写的分类、要求及表现;抒情的方法与要求;议论的要素与方法;说明的分类与方法。
第二节 传统技法
知识要点:聚焦,立骨,设悬,那碾。第三节 现代技法
知识要点:意识流,蒙太奇,黑色幽默,变形。第四节 辨正技法
知识要点:开合法,虚实法,抑扬法,张驰法,断续法。
三、实验教学(4学时)
实验内容: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四、本章学时数:10学时
下编 文体写作(40学时)
第一章 文体分类概述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体的基本分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常见分类
知识要点:四分法,体裁法,语体法,表达法,内容法,两分法。第二节 学科分类
知识要点: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文学写作学。第三节 课程教学体系分类
知识要点: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应用文体。
三、实验教学(1学时)
四、本章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 新闻文体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新闻写作的定义和分类以及新闻文体之间的异同。掌握消息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闻概述
知识要点:定义,新闻的要素,新闻的分类。第二节 消息
知识要点:定义,特点,分类,结构及写法。第三节 通讯和报告文学 略讲,以自学为主。
三、实验教学(3学时)
实验内容:拟写新闻标题,撰写新闻稿件。
四、本章学时数:8学时
第三章 文学文体
一、教学要求
了解文学文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能运用文学文体的相关理论分析欣赏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作品。
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写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散文
知识要点: 散文的含义及其历史演变;散文的特点;散文的分类;散文的写作技巧。第二节 小说
知识要点:定义,特点,小说的分类,小说的写作技巧 第三节 诗歌、戏剧、影视文学 略讲,以自学为主。
三、实验教学(3学时)
实验内容:散文写作;短篇小说写作。
四、本章学时数:8学时
第四章 理论文体
一、教学要求
了解社会评论的基本特征,能区分新闻文体和社会评论的异同。掌握文学评论的写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评论
知识要点:“社论”和“短论”的类别、特征和写法。第二节 文学评论
知识要点:含义,类型,写法。第三节 学术论文
略讲,以自学为主(留待高年级“论文写作”选修课讲解)。
三、实验教学(4学时)
实验内容:社会评论、文学评论的写作。
四、本章学时数:10学时
第五章 应用文体
一、教学要求
了解公文和其他应用文的特点和格式,经济合同的主要格式和条款。掌握报告、计划和总结的写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公文
知识要点:行政公文的含义与作用,分类和格式;报告的写法。第二节 机关事务文书
知识要点:计划、总结的含义及写法。第三节 经济文书
知识要点:经济合同的含义、分类、格式和主要条款。
三、实验教学(3学时)
实验内容:公文格式,报告、计划,总结的写作。
四、本章学时数:8学时
第六章 电脑写作
一、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 掌握电脑写作方法。
一、教学内容 不分小节讲授。
知识要点:信息时代;电脑文本的特点;电脑写作的特点。
三、实验教学(1学时)实验内容:电脑写作。
五、本章学时数:2学时
总结、训练:2学时
教研室:人文素质教研室 执笔人:王玉琴 系主任审核签名:
2009级汉本《写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33000、0933001 课程名称:写作(1)、写作(2)实验学时:15+15=30学时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和任务
《写作》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必修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本大纲为该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分两学期,即写作(1)、写作(2)进行。它对理解和巩固写作理论,指导写作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着重指导学生理解和消化写作理论,使之能通过写作理论分析、归纳写作现象、运用写作理论鉴赏文章的优劣,并将所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对汉语语言和文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科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能熟练运用写作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分析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从而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写作活动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着重实验理论教学和文体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上学期,即《写作》(1),实验内容为:写作主体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的引导和训练;载体的四要素训练;学生在感知、运思、行文过程中的作用、能力是训练;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以及辨证技巧的分析、训练等。
下学期,即《写作》(2),实验内容为:训练“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应用文体”四大类型中各类基础的文体如散文、社会评论、文学评论、公文和事务文书等。
学生应了解写作的特性,熟悉文体的基本特征,在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能写出文风端正、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符合文体需要的文章和材料。
4.教学重点、难点
上学期,即《写作》(1)实验重点是训练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表达的基本方式;实验难点是“写作过程”中感知、运思、行文三阶段的交叉、包容和整体性的体会的训练,因为该实验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并加以综合运用。
下学期,即《写作》(2)实验重点是各类文体中的基础文体的写作。其中,评论类文章的写作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持,而学生处于大一学习阶段,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相对滞后,因此,对学生写作来说是难点;另外,应用文体有很强的实用性,实验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环境作保证,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讲授时可适当结合学院网站公布的文本进行分析引导。
5.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课堂提问法、当堂实验操作法、课后自我练习法等综合运用。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训练为主,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以课后阅读和写作实践为辅。讲评和理论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2008年6月版
主要参考书:
①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版 ②张佐邦主编.《现代写作学》.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版
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应用写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
④尹德刚,周胜著.《当代新闻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版 ⑤康贻祥编著.《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北京:金城出版社。2004年1月版
⑥江少川,张泽萱主编.《新编大学实用写作训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7.其他
(1)关于本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为《写作》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在实施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写作新现象、新规律以及写作学的新理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以适应新世纪写作技能的需要。
(2)本实验课程总课时32学时,上学期16学时,下学期16学时。考核方式为“N+2”中之“N”的部分,实验分数占课程考核总分数的30%。
二、正文部分
上编
写作基础原理
绪 论
一、实验要求
掌握写作的特性和学习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写作的特性和写作的意义。
三、实验方式
以提问的方式,讨论写作的特性和写作的意义; 课外布置“寝室卧谈会”将讨论延伸。
四、实验学时:2学时
第一章 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
一、实验要求
掌握写作主体的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基本技能。
二、实验内容
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的积累与锤炼。
三、实验方式
1、范文解析。
2、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图片、文字、声音、声像等形式为材料,展开训练,并要
求写作“观察笔记”等类型的文章,计实验分。
四、实验学时:3学时
第二章 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
一、实验要求
掌握写作载体的四要素即材料、主题、结构、语言的相关技能。学会分析写作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提炼主题的方法,能正确结构文章,语言运用恰当。
二、实验内容
材料分类;提炼主题;分析结构;语言积累等。
三、实验方式
1、范文解析。
2、引导学生运用写作受体解读的方法,即笔读法、声读法、比较法、圆识法等分析写作材料的性质和用途,领悟提炼主题的方法,体会正确结构文章的技巧,探索语言运用的规律。同时要求大量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3、布置课堂作业或课外作业并讲评,计实验分。
四、实验学时:3学时
第三章 写作过程
一、实验要求
掌握“相似建构性”理论。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感知、运思、行文的特性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感知,运思,行文。
三、实验方式
1、范文解析。
2、课堂或课外练习。
3、课堂讲评习作。
三、实验学时:3学时
第四章 写作技法
一、实验要求
掌握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学会运用写作中的辨证技法。
二、实验内容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三、实验方式
1、范文解析。
2、课堂或课外写作。
3、拟写相应的片断或文章,计实验分。
4、课堂讲评习作。
四、实验学时:4学时
下编 文体写作
第一章
文体分类概述
一、实验要求 了解文体的分类。
二、实验内容
文体概念和分类的意义。
三、实验方式
讨论:文体作用及特征等。
四、实验学时:1学时
第二章 新闻文体
一、实验要求 掌握消息的写作。
二、实验内容
拟写新闻标题,撰写新闻稿件。
三、实验方式
1、范文解析。
2、课堂写作。
3、课后新闻标题大搜集与评比(以寝室为单位)。
4、写作消息一篇,计实验分。
5、课堂讲评习作。
四、实验学时:3学时
第三章 文学文体
一、实验要求
分析欣赏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作品。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写法。
二、实验内容
散文写作。课外观赏戏剧、影视作品,课外自练短篇小说的写作。
三、实验方式
1、范文解析和课堂讨论。
3、写作散文一篇,计实验分。
4、课堂讲评习作。
四、实验学时:3学时 第四章 理论文体
一、实验要求
了解社会评论的基本特征,能区分新闻文体和社会评论的异同。掌握文学评论的写法,为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
二、实验内容
社会评论、文学评论的写作。
广泛阅读相关评论文章,并主动从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选择可供评论写作的对象进行写作自我训练。
三、实验方式
1、范文解析。
2、课外作业。
3、写作文学评论一篇,计实验分。
4、课堂讲评习作。
四、实验学时:4学时
第五章 应用文体
一、实验要求
了解应用文的特点和格式,掌握报告、计划和总结的写法。
二、实验内容
公文格式,报告的写作;计划,总结的写作。
三、实验方式
1、范文解析。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练习计划和总结的写作。
5、课堂讲评报告、计划和总结的写作情况等。
四、实验学时:3学时
第六章 电脑写作
一、实验要求
了解信息时代的特点,掌握电脑写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电脑写作。
三、实验方式
交电子邮件作业,过电脑写作操作关。暂不计实验分(作参考)。
四、实验学时:1学时
教研室:人文素质教研室 执笔人:王玉琴 系主任审核签名:
第五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课程教学大纲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课程教学大纲
课内学时数: 96
实验学时数: 24
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高职高专专科电子类专业
一、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继《电路》课程后,电气类、自控类和电子类等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是电子技术基础的一个部分,其任务是让学生获得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学会查阅手册和正确选择使用电子元器件,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模拟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 了解线性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掌握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
• 掌握共射、共集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及基本运算放大器等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熟悉功率放大器、振荡器、整流器、稳压器及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某些功能电路等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
• 熟悉放大器中的负反馈,掌握负反馈的基本方式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 掌握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能确定静态工作点
• 掌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能求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 熟悉对某些功能电路的近似估算。
• 熟悉一般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源、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等的正确使用方法。
• 掌握基本的电子测试技能,了解常用器件和电路的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初步具有检测故障的知识。
• 进一步提高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 具有查阅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手册的初步能力。
• 初步掌握阅读和分析电子电路原理图的一般规律。
2、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 72 学时,实验 24 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章数
内 容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基础 负反馈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6 信号发生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直流稳压电源 电力电子电路
合 计
二、教学内容
§ 1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应用电路
§ 1.1 半导体二极管
§ 1.1.1 PN 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 1.1.2 半导体二极管的构成与类型
§ 1.1.3 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 1.1.4 半导体二极管的使用常识
§ 1.2 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模型
理论课时
实验课时 2 6 10 2 8 2 10 2 8 2 6 4 8 2 6 2 72
小计 16 12 10 12 10 10 10 8 96
§ 1.3 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应用
§ 1.3.1 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 1.3.2 硅高压整流堆简介
§ 1.3.3 限幅电路
§ 1.4 特殊二极管
§ 1.4.1 稳压管
§ 1.4.2 变容二极管
§ 1.4.3 光电器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和 PN 结的形成。
• 理解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掌握它们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 掌握二极管在电路中的运用。
§ 2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 2.1 双极型三极管 § 2.1.1 BJT 的结构
§ 2.1.2 BJT 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
§ 2.1.3 BJT 的特性曲线
§ 2.1.4 BJT 的使用常识
§ 2.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 2.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各元件作用
§ 2.2.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 2.2.3 用图解法分析动态工作情况
§ 2.2.4 BJT 的三个工作区域及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 2.2.5 用小信号模型法分析动态工作情况
§ 2.3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放大电路 —— 射极偏置电路
§ 2.3.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 2.3.2 射极偏置电路
§ 2.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 2.4.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 2.4.2 共基极放大电路
§ 2.5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 2.5.1 绝缘栅场效应管
§ 2.5.2 结型场效应管
§ 2.5.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 2.5.4 其他类型场效应管
§ 2.5.5 FET 的偏置电路及静态分析
§ 2.5.6 FET 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 2.6 三极管及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和开关电路的应用举例
§ 2.7 特殊三极管
§ 2.7.1 光电三极管
§ 2.7.2 光电耦合器
§ 2.8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 2.8.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 2.8.2 频率特性的定性分析及其指标 § 2.8.3 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 波特图
§ 2.8.4.BJT 的频率参数
§ 2.8.5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 2.8.6 共射一共基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其频率特性
【本 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理解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参数的分析方法。
• 能识别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及其特性。
§ 3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基础
§ 3.1 差分放大电路
§ 3.1.1 双端输入的基本差分放大电路
§ 3.1.2 单端输入的差分放大电路
§ 3.2 恒流源
§ 3.2.1 差分放大电路中恒流源的作用 § 3.2.2 集成运放中的恒流源
§ 3.3 集成运算放大器
§ 3.3.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 3.3.2 集成运放一些特殊参数含义
§ 3.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及其基本运算电路
§ 3.4.1 理想集成运放及其传输特性
§ 3.4.2 基本运算电路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了解典型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特点,掌握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 掌握几种基础运算电路的结构形式。
• 能画出运放电路的输出电压。
§ 4 负反馈放大电路
§ 4.1 反馈的基本概念 § 4.1.1 反馈的概念
§ 4.1.2 反馈的极性与类型
§ 4.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增益分析方法
§ 4.2.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 4.2.2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
§ 4.2.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 4.2.4 四种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一
§ 4.2.5 负反馈放大电路应用举例——音调控制电路
§ 4.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问题
§ 4.3.1 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和原因
§ 4.3.2 消除自激振荡的常用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
• 理解反馈、反馈深度的概念。
• 掌握负反馈放大增益的一般表达式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会计算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 5 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 5.1 有源滤波电路
§ 5.1.1 基本概念
§ 5.1.2 一阶低通滤波电路(LPF)
§ 5.1.3 一阶高通滤波电路(HPF)
§ 5.1.4 带通滤波电路和带阻滤波电路
§ 5.2 精密仪用放大电路
§ 5.2.1 精密差分测量放大电路
§ 5.2.2 集成精密测量放大器
§ 5.3 高精度整流电路
§ 5.4 集成隔离放大器
§ 5.5 集成运放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典型有源滤器的组成和特点。
• 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分析方法。
• 知道测量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特点与用途,高精度半波整流电路的特点,集成隔离放大器的用途。
• 会计算一阶低通滤波电路的截止频率或电阻、电容值,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
§ 6 信号发生电路
§ 6.1 正弦波振荡电路
§ 6.1.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 6.1.2 RC 正弦波振荡电路
§ 6.1.3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
§ 6.1.4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 6.2 非正弦信号发生电路
§ 6.2.1 电压比较器
§ 6.2.2 方波发生电路
§ 6.2.3 8038 集成函数波形发生器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知道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RC 串并联及 LC 并联谐振网络的选频性特点及电路的基本构成。
• 会计算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RC 串并联正弦波振荡放大电路中对阻值要求、单值和迟滞比较器的阈值电压、方波发生器的振荡频率。
• 会画出电压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及输出与输入波形关系。
§ 7 功率放大电路
§ 7.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
§ 7.2 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7.2.1 双电源基本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及其工作原理
§ 7.2.2 乙类双电源功率放大电路功率参数分析计算
§ 7.3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7.3.1 实用的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7.3.2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TL)
§ 7.4 集成功率放大器
§ 7.5 功率放大电路应用举例 § 7.6 功率管的散热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类型及特点。
• 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和转换效率的分析方法。
•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 会判别复合管的管型。
§ 8 直流稳压电源
§ 8.1 概述
§ 8.2 稳压管稳压电路
§ 8.3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路
§ 8.4 稳压电路的质量指标
§ 8.5 集成三端式稳压器
§ 8.5.1 概述
§ 8.5.2 三端式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 § 8.5.3 三端式可调集成稳压器
§ 8.6 开关型稳压电源
§ 8.6.1 开关型稳压电源的特点和类型
§ 8.6.2 他激式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
§ 8.6.3 SW3524 ――集成单片脉宽调制式开关稳压电源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 了解典型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
• 理解线性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 会画出三端式固定输出集成稳压器单电压输出电路。
§ 9 电力电子电路
§ 9.1 概述
§ 9.2 晶闸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9.2.1 晶闸管的符号和外形 § 9.2.2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 9.2.3 晶闸管的主要参数及型号
§ 9.3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及触发电路
§ 9.3.1 电阻性负载的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
§ 9.3.2 触发电路
§ 9.3.3 晶闸管、单结晶体管电路应用举例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 知道晶闸管导通及其关断条件、控制角与导通含义及之间关系、可控整流基本原理、单结晶体管构成的触发电路基本原理及同步含义。
• 会计算电阻性负载的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直流平均电压和电流对晶闸管和整流二极管参数要求、单结晶管触发电路控制角及移相范围。
三、实验内容
实验
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
二、测试晶体二极管与晶体三极管 实验
三、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实验
四、差分放大器设计与性能测试
实验
五、基础运算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实验
六、反馈对放大电路参数的影响
实验
七、OTL 低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测试
实验
八、串联型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性能测试。
实验
九、集成稳压器性能测试,整流滤波电路测试。
主要参考书
• 寇戈等编: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电子工业出版社
• 陈大钦等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康华光等编:《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童诗白等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