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宁县卫生监督行风测评调研报告
东宁县卫生监督所 行风测评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牡丹江市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关于深入开展“行风测评”活动精神,按照县纠风办和卫生局统一安排,东宁县卫生监督所认真组织开展行风测评”活动,努力提高全所干部职工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通过建立机构、狠抓学习、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突出服务,全所的行风测评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完善组织和制度。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要求,我所领导高度重视纠风工作,专门成立了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由所长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职能科室科长具体负责。明确了专门的办事机构,为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为保证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结合群众意见和工作实际,修订完善本所的首问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的行政行为,逐步实现服务和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使民主评议工作贯彻始终,建立长效机制,做到让群众满意、自己满意。
二是制定方案,推动工作。我所根据工作实际,针对卫生监督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保证落实政风行风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把政风行风建设与监督所党建、行政管理和效能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三是全面部署,明确任务。我所党支部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围绕纠正服务意识不强、办公质量、效率不高,执法不严,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和现象,对政风行风工作进行了全面研究和部署,通过一系列工作,使我所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实现了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
三广开渠道,认真解决群众诉求。一是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受理群众诉求。随时解答和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同时,完善了投诉举报办理程序,实现了在局域网上实时处理投诉举报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一个完善、高效、快捷办理群众诉求的网络体系。二是维护群众利益,切实为民排忧解难。2011年,我所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部门的各类交办任务,做到案件办结率达到100%,案件按期结案率100%,投诉按期结案率100%。三是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我所始终把政风行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作为大事来抓,组成了由纪检书记牵头,稽查科配合的政风行风工作检查组,对管理相对人进行走访,针对是否存在对群众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久拖不决、刁难设卡问题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推诿扯皮,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也未发现以权谋私、索拿卡要及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随即发放调查问卷100份,了解我所卫生监督员的行风情况,并及时通报讲评,表扬先进,改进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卫生监督系统的整体形象。四走出请进,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一是借用社会力量,对政风行风进行监督。我们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代表作为卫生监督系统的政风行风监督员,主动倾听、征求他们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开门纳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工作场所显要位置设置举报箱、意见簿,在局域网上及时公开政风行风和有关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并接受群众举报投诉,深入企业和服务对象中进行走访、座谈、广泛交流听取意见等形式,真诚地向服务对象及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五、加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促进政风行风建设,干部素质是关键,根据我所工作特点和干部职工的现状,我所把加强干部的学习教育作为政风行风建设的基础,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建立学习制度,全所每周二、四晚集中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的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时事政治。二是参加各种教育培训班,通过学习,干部职工的素质明显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六、教育为主,提升政风行风水平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所党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我所深入贯彻落实县纠风办有关精神,在学习精神、领会要求、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贴近工作实际,采取有了措施,确保教育活动顺利实施。通过纪律作风教育活动的开展,全所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尽管我所在行风测评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党和政府的要求、离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仍有不少不足。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把政风行风建设持之以恒抓下去,确保卫生监督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真正树立卫生监督队伍的良好形象。
东宁县卫生监督所
2012年3月28日
第二篇: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调研报告例文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调研报告范文
? ?
卫生监督是国家卫生事务管理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人均 GDP2000――3000 美元的关键时期。为此,抓住时机紧跟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搞好卫生监督工作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1]。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场所也随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公共场所是指对公众开放,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其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群的身体健康,亟待我们解决。因此,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已经成为各级卫生监督部门积极探讨的问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1.1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与社会发展不匹配。《条例》于 1987 年颁布并于 1991 年颁布《实施细则》,为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公共场所如网吧、按摩院、足疗馆、减肥中心、公寓等等场所,未被列入《条例》规定的七类 28 种公共场所范围中。这个问题有待解决。例如《条例》第二条第一项中的饭馆、第七项中的候诊室分别是以餐饮卫生、传染病监督为主的公共场所,《条
例》监管内容少且简单,为避免与食品、传染病监督重复一直未发证[2]。
1.2 执法主体已不存在,执法机构也发生了变化。《条例》第十条规定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监督工作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监督工作。条例规定的执法主体卫生防疫站 2001 年机构改革时已不存在,原来的卫生防疫站一份为二,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但现行法规缺乏该规定条款。
1.3 政府经费投入有限,卫生监督技术含量低。由于监督监测仪器落后,种类不全,卫生设施的审查缺乏准确性、科学性,大大地削减了卫生监督工作的监管力度。
1.4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存在地区和场所差异。我国西部地区和小城市相对于大中城市及东部地方来说,经费、检测的设备和力量相对不足。缺乏技术支撑,直接导致管理滞后[3]。
1.5 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不够,处罚种类单一。《条例》及《细则》中规定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20 院至 2 万元,力度小,而且对违法行为须经警告后方可实施,起不到对经营者的教育作用 ?
1.6 实际工作中从事卫生监督工作的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再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甚至相对一部分人工作盲目,对工作的目的和卫生学的意义知之甚少。对策 ?
2.1 尽快修订出台有关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法律及实
施细则,确保有法可依。卫生场所的管理实际上是典型的综合监督。加快执法队伍自身素质的建设,加强卫生执法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政府应该加大对卫生监督监测的经费投入,提高卫生行政执法的工作效率。提高监测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执法监督的技术含量。根据不用问题选择不同的法规,恰当好处地运费公共场所的各项法规,更好地体现公共卫生监督的力度。
2.2 普及全民卫生法律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是卫生行政执法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在各地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环保城市的活动中,积极配合开展卫生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卫生意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媒体营造声势,促进社会对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的了解和关注,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2.3 明确公共场所行业内部交叉监督问题。如宾馆内设立美容美发店、游泳馆、等等、建议国家尽快明确具体的工作程序,避免一个公共场所出现多证现象,同时避免无人管理造成监管空白点。
2.4 加大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力度。避免突击性的检查。必须对美容美发、按摩院、茶馆等场所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加大力度。确保群众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上诉地方的用品用具卫生状况及其不好。
2.5 加强对人民健康有隐患的因素的监督。随着城乡建设的`步伐的迈进,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对生活质量
需求的不断提高,环境中存在的低浓度的长期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们已经把发病前机体的变化作为评定环境质量好坏的依据,对避免可能发生的污染隐患的重视,公共场所的预防性监测工作显示出了重要性。
2.6 丰富监管手段,改革监管思路。目前,公共场所的服务内容,经营方式多样化,数量大幅增加,原有的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必须结合风险管理的原则,对人群密集和安全卫生隐患较大的场所实行更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如远程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等管理模式。
2.7 与疾病控制中心协调配合,提高监管能力。卫生监督执法需要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监督质量,所有脸颊要保持和谐稳定,共同发展做好此项工作 ?
总之,国家要逐渐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卫生监督力度的同时,不断完善卫生设施,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努力,营造一个令大家满意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共场所。
?s(“content_relate”);【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调研报告范文】
第三篇:关于卫生监督体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卫生监督体制建设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监督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卫生监督是国家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经过新中国建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社会公共卫生与
健康相关产品、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各级卫生防疫、防治机构和其他卫生机构承担着大量的卫生监督工作,在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现行的卫生监督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目前尚存在卫生监督与有偿技术服务行为不分,卫生监督队伍分散,难以形成监管合力,行政效率低下等情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的确立,现行的卫生监督体制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改革。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卫生行业的整治力度,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建立.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卫生行政执法工作还不能适应卫生法制建设的需要,执法落后于立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加强和改善卫生执法工作,显得越来越迫切.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地通过改革,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卫生监督力量分散、执法力度不够、监督监测一体、重收费轻管理等问题,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也得到了较大改善。通过不断理顺和明确卫生监督的政策及任务,完善了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和机制,开展了综合执法,卫生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效果明显提高。但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化,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卫生监督体制建设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一些浅表性的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制建设,推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健康发展,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
一、卫生监督体制建设的现状
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卫办发[2000]第16号)和《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卫办发[2001]112号),各级卫生监督体制建设相继改革,成立了专门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的卫生监督机构。**县卫生监督机构于2002年12月**县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的关心下,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公开、综合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成立**县卫生监督大队,组建了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在公共卫生监督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卫生监督执法队伍逐渐成长壮大。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求的卫生监督体系,强化政府卫生监督职能,2008年3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逐渐完善了卫生监督执法监督体系,这标志着**县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并正式进入科学化、正规化管理轨道。承担着许多方面的卫生执法工作,不但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还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8部国家卫生法律、12部条例、34部部门规章,开展了对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医疗机构、消毒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化妆品卫生、母婴保健、医疗纠纷等综合卫生执法监督,年均监督6000多户(次)以上。由于卫生执法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不足,办公用房和执法工具缺乏,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卫生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差等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卫生执法的力度和效果。所以在新形势下卫生监督体制建设必须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丰富新办法、新措施,使卫生监督执法有效健康的发展。
二、卫生监督体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也逐步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一)缺乏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国家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中仅就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原则、机构名称、职责等问题进行了原则性说明,在经费、编制等关键问题上缺乏必要的硬性指标,使用了“积极与编制部门协商”、“可比照当地有关行政执法机关的预算定额由财政部门核定”、“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等模糊性语句,也没有争取人事部、财政部等部委联合行文。由于缺乏上述部门的认同,无法为基层单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改革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调度和统一的指挥。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选择条件成熟的地方或单位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实际上经验推广工作基本是以省为单位完成的,成功经验和宝贵教训没有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
息资源共享,也没有及时进行系统概括和理论提升用以指导全国的改革实践。省、市、区的改革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状态,同一个省内的各级改革进度不一模式各异,甚至出现了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革成为差额单位的现象。根据全国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会议公布的统计数字:自2000年《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下发部分省、市开展试点至2004年4月底,除港、澳、台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建立了省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与上下步调一致、迅速完成机构组建的药品监督等部门相比,显然有不小差距。
(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影响卫生执法水平和力度。卫生执法工作不仅要有娴熟的法律知识,而且需要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实际的操作经验。**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现有卫生监督人员编制10名,全县人口38.8万人,按照卫生监督人员配备要求每1万人口应配备1~2名卫生监督人员,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部令第39号)、《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卫监督发〔2005〕76号)、《云南省2007年卫生法制与监督工作要点》精神要求,现有配备的卫生监督人员远远达不到要求规定,并且在日常监督执法中必须2人以上。除掉主要领导、办公室、办证室、后勤人员外,在外日常监督人员只有5人左右,每位监督人员要同时承担许多方面的卫生执法工作,在卫生监督覆盖率、监督执法水平及监督质量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由于卫生执法人员不足严重影响卫生执法的力度和效果。
(三)经费投入不足、无固定办公业务用房等问题,制约着卫生监督的工作效能。卫生监督机构是政府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的行政执法机构,承担着政府管理社会卫生事务的公共职能。这几年,政府对卫生监督机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为全额拨款单位,除人头经费1500元/人年以外,基本无任何专项工作经费和办案经费,这几年一直都是靠卫生监督自身有限的业务收入来勉强维持工作运转。另外,**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无固定的办公业务用房和卫生监督执法工具缺乏,这几年一直借用县卫生局办公楼办公。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取证工具缺乏,如照相摄像器材、快速检测分析仪器、交通工具等,这些根本无法应对法制社会对卫生监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提高卫生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目前摆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全县公共卫生监督工作有效的开展。
(四)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执法缺乏法律依据,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能定位不清,卫生行政部门现在依然是办卫生。执法主体与执法队伍分离,执法主体与执法队伍分离严重影响执法效果。根据国家行政执法的指导思想,行政法规将逐步转移到行政单位执行。随着卫生法律法规的颁布,目前卫生监督人员基本上在卫生监督所(队),执法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而执行机构仍是事业单位的性质,这种执法主体与执法队伍的分离,既不符合国家行政执法的主体思想也不利于工作,使工作环节增多,权限不明,卫生监督工作难以形成活力。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进行卫生执法,违背了《行政许可法》的宗旨,给卫生执法工作带来了败诉的可能,阻碍了卫生执法工作的开展卫生监督机构的单位性质不明确,是独立的法人行政事业单位,而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只是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行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机构,而卫生行政部门与卫生监督机构仍然存在着执法主体与执法队伍分离的问题,给人以政事不分,“换汤不换药”之嫌。
(五)卫生执法力度依然不够。随着综合监督模式的推行,在传统的五大卫生基础上又增加了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等监管、执法任务,以现有的卫生监督人力资源,要面对如此庞大的监督覆盖面难免捉襟见肘疲于奔命。加之未能抓住改革的机遇实现垂直管理,较之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监督执法活动,更容易受到地方的影响和干扰,执法效果、社会影响与上述部门相比有不小差距。近年来,人民群众日益关注食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安全,而随着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卫生防疫站时期“重许可轻管理”的隐患逐渐显现,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不得不为旧体制的弊端还债,动辄被推上问责的风口浪尖,卫生监督员满腹委屈,广大群众却难以满意,卫生监督力度偏软的局面没有得到质的改观,难以遏制卫生监督职能被逐步分解剥离的不利局面。
(六)卫生监督强制性缺乏。虽然部分卫生法律授予卫生行政部门对无证经营者有取缔的权力,但具体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机构是否有强制执行权,是否可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既无具体规定又无明确的程序,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从而导致对违法经营行为打击不力。如打击非法行医中的取缔,取缔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是收药品器械还是查封场所,没有统一的规定,卫生执法人员难于操作,如食品卫生工作中的取缔,如何操作,收加工用具还是查封场所。所以,目前的卫生法律法规强制措施缺失,执法力度就弱,卫生监督执法形象难于树立,所以卫生监督执法被戏称为“秀才执法”,实际是因为卫生法律法规无可操作性的强制措施。
(七)农村卫生监督工作有待加强。目前,我县各乡镇没有卫生监督机构和专职卫生监督人员,**县卫生局委托各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协助卫生监督局卫生监督员开展日常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这些防保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且法律地位不明确,很难开展有效的卫生监督工作。
三、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制建设
(一)着力抓好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求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监管职能,维护正常的公共卫生和服务秩序,按照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希望县人大、县委、政府结合**县实际情况着力解决经费投入、解决人员编制和办公房屋基础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不断改善卫生监督的工作条件,着实抓好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和机构的建设,确保卫生监督执法落到实处。
(二)加强立法和法律的修改,确定卫生监督机构行政执法的执法主体地位,做到有法可依。卫生监督机构执法没有依据,是现在卫生监督机构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依法行政无法提,现在卫生监督机构没有一部法律法规赋予了卫生监督部门执法职责,而执行了几年的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执法权是授予了卫生防疫站的,而不是监督机构,应该加强立法的修法,使法律更有力地支持卫生监督工作,更好地保护大众健康。一部法律要有一个执法主体,卫生监督无法可执。
(三)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建立专一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卫生法律法规是卫生执法的根本和基础,只有建立健全卫生法律法规,及时对法律法规中不足处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消除相关卫生法律法规条款之间的矛盾与不足,才能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力度。建立具有执法主体、专业的卫生执法队伍,这既是搞好卫生监督工作的前提,也是广泛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基础,同时通过完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修订卫生标准,使卫生标准与卫生法律法规处罚依据相适应。从而更好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四)改善执法质量和执法形象。执法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着执法的效率和质量,要站在服务经济发展、建设法制社会的高度,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建设规范化执法队伍。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要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三是要加强科学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逐渐提高卫生执法队伍的政治、法律、业务素质。
(五)实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卫生执法效能。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以保证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卫生行政执法必须做到主体合法、依据合法、程序合法,使各种违法案件及时得到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及时得到纠正,公民、法人、组织依法主张的权利和申请事项得到答复和办理。实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必将增强卫生行政部门和人员严肃、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依法治国,提高卫生行政效能。
(六)采取联合执法以弥补卫生监督执法力量的不足。联合执法就是在一定区域内的多家执法部门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联合进行检查执法活动。它需要多家执法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统一行动,其作用是单一部门执法无法取代的。联合执法能弥补卫生执法力量的不足和各乡镇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偏弱的局面。例如**县在打击非法行医活动中,由县政府牵头,联合卫生、公安、药监、广电等部门联合执法,弥补了卫生监督力量的不足,而且执法效果明显,通过对非法行医的整治,采取“摘牌子”“关门子”“端摊子”的层层深入的打击方式,从原有的242家个体医疗机构到剩余符合条件的24家个体诊所,坚决取缔218家。可以明显看出联合执法的执法力度和效果非常明显,还能增强对违法经营者的威慑作用。另外,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应该积极探索像工商、税务等部门设立乡镇派出机构负责乡镇监督执法工作。
总之,卫生监督体制建设中所暴露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摆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要不断创新改革,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卫生法制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制宣传和监督力度,完善执法工作程序和制度,密切各部门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一些有碍卫生监督执法的问题,不断提高我国卫生执法水平,适应我国法制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预防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
第四篇:海兴县卫生监督所现状调研报告
海兴县卫生监督所现状调研报告
一、海兴概况
海兴县位于沧州市东部面积760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2个农场,197个行政村,人口22万。
二、监督所基本情况
海兴县卫生监督所原有职工23人,在编11人,借调5人,编外4人,临时3人。2010年10月9日机构整合,借调人员回原单位,到食药局7人(在编),监督所现有10人,在编3人,编外(财政不供养)4人,临时2人,借调1人。
三、监督情况
全县共有各类被监督单位730家,其中公共88家,医疗机构295家,学校(幼儿园)138所,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209家,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04人。
四、卫生监督工作条件落后
海兴县卫生监督所办公室4间,下乡用车是2002年的面包,基本无能正常使用。取证设备以照相机为主,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资金来源为创收为主(现在收费项目大部分以取消)。现在监督员队伍中无高级职称人才。
五、思考与建议
我国现行的卫生行政执法实行四级监督体系,乡镇村的公共卫生监管由县级卫生监管机构负责。从地理分布,人员数量和执法设备的配置,远远不能适应监督工作的需要。农
村一直是卫生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有的地区处于真空状态,不法分子、非法行医,游医在农村十分猖獗。同时,财政投入不足,取证工具和快速检测仪器的缺乏,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卫生监督事业的发展。
1、城乡联动、规范监管 一是对全县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进行摸底调查与建档,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和医疗机构执业管理台账。二是强化监管单位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告知管理相对人行政许可的依据程序要求和时限,公开办制度和纪律。三是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与打击力度,使在乡镇、农村的无证经营、无法行医和非法游医无藏身之处,并及时给予取缔,确保卫生监督全覆盖率100%,切实维护群众的健康。四是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单位的监管,定期对水质的监测。
2、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的行政执法队伍,是搞好卫生监督工作的基础。必须解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者不懂法等问题,努力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和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一方面有计划的送一批人员到外去进行专门培训,培养骨干力量,另一方面请专家来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提高监督员的监督水平。二是要完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及依法行政制度等。三是建立并完善
对监督人员的工作考核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累月经年懒。
3、尽快落实对卫生监督的办公、交通、取证等设备的装备。
第五篇:卫生监督所行风建设情况汇报
大丰市卫生监督所行风建设情况汇报
大丰市卫生监督所 2011年7月9日
我所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下发的卫生监督工作要点及任务目标,不断巩固“五小”行业整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创建成果,完善长效机制,加强行风建设,创建文明单位,树立卫生监督良好形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我所建立于2002年4月,是卫生行政部门行使卫生监督执法职能的执行机构,单位性质为依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全民事业单位,副科级建制。现核定编制43人,目前在编在岗37人,其中大学本科19人,大专14人,中专及以下4人;中共党员22人。我所设有办公室、法制科、许可审查科、卫生监督一科、卫生监督二科5个科室和三龙、白驹、大桥3个分所。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和上级卫生监督机构指导下,依法履行综合性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近年来,我所相继被江苏省卫生厅表彰为“全省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先进单位”,荣获“特别贡献奖”称号;被江苏省卫生监督所表彰为2008全省农村卫生监督工作先进单位;被江苏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评估办确认为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达标示范”;被江苏省卫生监督所评为江苏省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