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备考命题解读之化学篇 从考试说明看命题特点

时间:2019-05-13 18:5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高考备考命题解读之化学篇 从考试说明看命题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高考备考命题解读之化学篇 从考试说明看命题特点》。

第一篇:2018高考备考命题解读之化学篇 从考试说明看命题特点

2018高考备考命题解读之化学篇 从考试说明看

命题特点

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网站获悉,为指导和规范山东省2018年高考命题工作,便于广大师生了解考试要求,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以教育部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和《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依据,组织编写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齐鲁网邀请到重点中学各科名师就2018高考各学科《考试说明》做了详细解读。

明确方向 科学备考

----2018高考理综化学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建议

一、从考试说明看新课标理综卷的化学部分命题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考查,考点稳定,难度适中

对比15年考试说明,只有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基本实验操作、电解原理等考点,15年新课标Ⅰ卷真题并没有涉及。这说明选择题相对固定,高频考点稳定,个别经典题型像NA可能轮空。

2、重逻辑分析能力,重化学学科素养

把更多的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命题趋于基础问题形式上的创新与复杂化。考生需要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且有可能会针对惯性思维产生认知冲突。这类题型具有较强开放性,整体能力要求大大提升,体现了考纲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3、不回避同一内容,不回避以往考题

新课标全国卷有些题目可能轮回考查,以往考题和练习题为母题的再创造的痕迹明显。这就要求提高我们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精讲精练,少做做透,务必确保对每个点都要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平时一定要多做全真模拟训练、多做深刻的反思总结调整。整体来看,多数还是情境模式,但难度有所加大,需要重新界定考纲的审视标准和视角,且不确定因素增加,命题相对任性,没有绝对“界限”。

二、复习备考建议

(一)从考查内容看,重视以下部分:

1.学科特点及研究方法和程序(研究物质性质、物质的制备、化工生产反应适宜外界条件的选择思路以及某些实际问题如:离子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的解决都应该具有相应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

2.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3.化学理论(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平衡)

4.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书写)

5.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基本操作、实验方案)

(二)从阅卷经验看,着重训练以下几点:

1、仔细审题,充分领会题目意图

2、规范答题,杜绝一切低级错误

2、整合信息,分析、综合、突破的能力

3、不断增加思考的深广度,抓住主要矛盾

4、结合考纲、考试说明,利用好高考题

(三)把握新形势,注重学科关联和学科体验:

从考试说明看,高考命题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相结合,与实验相结合,与工业流程相结合,注重回扣课本,重视课本中的“科学探究”、“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等栏目及课后习题和课本图片。要求考生全面把握题境,重典型考题换角度重新整合,重视化学学科与社会生产生活、资源环保环境、能源、安全等的关联。

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山东理综考试使用全国卷,山东卷和全国卷命题的指导思想、依据的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基本保持一致,考题中所涉及的重要考点基本一致。化学试题结构均为“7+3+1”,总分均为100分,近几年山东卷的出题风格已逐步向全国卷靠拢,尤其是近几年的选择题上更是相像,这也为山东顺利使用全国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全国卷命题时更多的从实际出发,设问上在纵向挖掘比较深,也就是常说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具体来说:

Ⅰ卷选择题山东卷每题是5分,全国卷是6分,选择题中全国卷对必考有机、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等方面考查比较到位,如有机选择题对同分异构、有机物结构的键线式、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考查;元素周期律考查中多涉及简单的推断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甚至和反应原理结合起来考查:化学实验方面多涉及实验的设计和判断等。另外全国卷经常涉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考查。

Ⅱ卷共58分,其中必做题43分,通常包括化学实验、工艺流程题、化学反应原理等共计43分,选考题全国卷是15分。全国卷中,一般试题的阅读量较大,而且许多题在设问上设置空比较多,学生书面书写量明显增多。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简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量都有所增加,难度比山东卷明显加大。化学学科2018年的《大纲》和《说明》与前两年完全相同。这一信息说明今年化学学科的命题会遵循前两年化学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向,无论试题形式还是试题内容都不会有太大改变,建议在在最后几个月的第二、第三轮复习中,要在认真研读今年大纲的基础上,着重研究2018年、2018年两年的化学全国试题,找到这两年化学试题的特点,发现两年试题的共同点、差异和变化。教师要从中找到二、三轮复习的知识切入点和方法技巧,多参考全国各地高考复习统考模拟试题,引领学生做好复习。

第二篇: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高考时政命题特点分析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也就是说,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政治科教材的很多内容又都涉及时事政治,并且需要与时俱进。而时事政治又往往反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高考政治试题结合时事政治是理所当然和合情合理的。所以,我们平时的政治课教学,我们应对高考的政治课复习,都必须紧密联系时事政治。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都需要把政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理解,结合起来研究,结合起来训练。

一、高考时事政治的命题特点

1.时事政治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

既是时事政治的重点,又是教材的重点问题,往往是高考时事政治命题的重点。如2008年的简答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

现在的高考试题无论是政治单科试题中还是综合试题中,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重大时事。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学知识与时政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分析思考,不仅仅是热点复习时候的事情,应该是经常性的工作。比如,中国举办奥运会,圆了百年梦想,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这是一个可以从多方面考查的热点问题。政治常识方面,本次奥运是有史以来参加国家和地区数目最多的奥运会,不但可分析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两大主题”的观点,还可透视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一理论知识。经济常识方面,举办奥运可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生活与哲学方面,可分析出“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原理,还可分析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文化生活方面,举办奥运会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事政治。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

因此,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很多重大时事,我们都必须认真关注。如: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我国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中共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的

召开、全国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全球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峰会、两岸三通问题等。

3.注重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各个时事热点不是孤立的,不能就事论事地理解和把握,有些热点问题共同反映了同一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些时政热点进行归类、整合,从而以一个典型的热点来统帅众多的热点,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都体现着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着人民根本利益,并能统帅很多时政热点,对其学习,不但要明确其内容本身,而且要知其背景、原因、意义和影响。

4.不忽视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本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如,科学发展观、社会和谐问题、“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绿色GDP、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都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复习时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的时事背景。

5、时政热点试题可以是“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也可以是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考察的主观性试题。

6、时政热点问题既可以直接切入也可以间接切入。

直接切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和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

间接切入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不易察觉,一般较为综合和间接地反映命题人的意图。由于政治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对重大时事问题直接命题外,命题人常常会间接选取较为深层次的出题点,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1、夯实学科基础,提高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考察时政热点问题,也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必须时

刻不忘基础知识,千万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去搞热点。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要融会贯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同时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知识体系。我们在体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为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调动知识,是指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是考生根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对已储备知识的选择和提取。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的重组、迁移能力。只有夯实学科基础,特别是熟练掌握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内在联系,才能准确、灵活地调动和运用知识。

2.关注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高考命题所运用到的信息,往往很多都是时政热点信息。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题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我们对热点问题的分析,主要是要引导学生提高调动运用知识,判断、阐述、探究、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老师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热点问题都做系统全面的分析,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提供材料信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讨论,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查找材料信息,再进行探究、讨论。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既要从一般意义上对热点进行分析,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又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热点问题并不需要我们去死记硬背,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通过热点专题复习,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

我们平时在进行热点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热点问题的复习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掌握分析热点问题的方法。

对于热点问题,我们分析思考的一般程序是:

(1)认真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要弄清材料共有几层意思,读懂每层的大意;要把审材料和审设问结合起来,从每层材料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要综合归纳出各个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思想;要弄清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特别注意标题、首尾句,还要注意标点。要抓住设

问中的关键词、中心词、限定词;要弄清题目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要弄清题目设问的具体要求,包括答题的方面、角度、范围等。

(2)确定论据,进行构思

要根据材料的中心观点、论点,回忆教材及时政中与此相联系的理论知识,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确定答题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要在动笔前先在头脑中进行构思,明确答题的要点、层次,以确保条理清晰。

(3)真组织答案

要把基本理论准确表述出来;要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理论;对材料的分析要把握本质;要注意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们要把时政热点复习当成一个手段,通过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综合性解读,来达到提升能力、巩固知识的目的。

3.加强分析综合,提高解答时政热点问题的能力。

时政性选择题一般是直接以时政内容为切入点,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或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考生在解答时,要全面、认真地审题,弄清楚题意和题干的规定性,弄清每个选项本身是否正确,将其确定后再与题干相联系,区别共性和个性、可能与必然,选择与题干相吻合的选项即可。

时政类主观题一般要求结合材料组织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先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课本知识点,要开拓思路,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评价这一时政材料。有些时政题还会借助图表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解答这类考题要先审读图表材料,包括审标题、图表和注释,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规定了材料论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对我们审题和答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考生回答题目所问的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所有的图表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审图表的关键在于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考生在审图表题时,往往会忽视注解,这对正确地读懂图表十分不利,注释是图表类论述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图表信

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只有把标题、图表、注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地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轻松地回答问题。

论述题值得注意的是:①“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的”,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不同。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所给材料如果只体现单一角度道理,回答时把道理说出来就行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多角度的复杂材料问“体现了什么道理”,通常要求在回答所体现的有关道理时也要结合对应的材料作简要说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体现的有关道理与相应材料结合起来回答,而不能离开材料简单罗列道理。②“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与“几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这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截然不同。前者要求对几则材料进行共同概括,而后者则要求必须就每一则材料分别加以说明;③“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与“结合材料(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这两种问题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大多数时政类论述题都是“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但也有极少数题目答案隐含在材料之中。真正熟练灵活地掌握时政题的答题技巧,还应该多练习、多总结、把握规律,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要做好政治主观性试题,特别是时政热点问题,必须做到“一扣三结合”:必须紧扣题目要求,必须结合教材,必须结合材料,必须结合时政。

4.正确掌握方向,精选好的复习资料。

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热点是十分广泛的,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目前,时事复习资料也品类繁多,搞得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精心筛选,严格把关,挑选一种比较理想的资料,作为复习参考。选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选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种书的质量一般能得到保证。(2)资料不宜太厚。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时政背景材料的了解上,关键是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

(3)资料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高三政治考前复习仍然要“回归书本,紧扣考点”,因此,所选用的复习资料也要体现这一要求,并且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点拨要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

(4)政治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的要求是“内国内外重大时事”,这就要求我们买复习资料不宜过早。

第三篇:从上海高考手册看命题新动向

从上海高考手册看命题新动向

日期:2011-03-18 作者:蒋敏然;华国清;文卫星;王白云;国艳萍;祁玉平来源:文汇报

为什么考?考什么?怎样考?被看作上海高考大纲的《考试手册》做出了清晰解释,高三老师认为,从中可以看到各个知识点的考查要求,更能窥探出今年高考命题的新动向,尤其值得在最后的复习阶段重新审视。

物理思维能力问题占比最大

祁玉平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考纲变化

变化1:新考纲保留了原有的前4个能力考查目标,删去了“5.科学探究能力”考察目标,但将其中的一条子目标“能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纳入了“4.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范围,并改为“能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或给出的现象进行探究”,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高考对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侧重点有所调整,要求有所降低。

变化2:增加了“物理学科各部分考试行为目标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的比例”。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约占25%;物理思维能力约占35%;物理实验能力约占20%;综合应用能力约占20%。从中可以看出思维能力问题所占比例最大,所以要重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变化3:增加了课程标准中拓展Ⅱ部分的动量、动量守恒定律B;用DIS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学生实验)B;人造地球卫星C,并以填空题型选做的方式出现。可见这些内容是必考的。

复习策略

1、重视基础和教材演示实验

《手册》规定:在试题中基础部分约占70%,因此首先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归纳。建议以“A级”、“B级”及“实验”三条线展开有序复习。如将《手册》中所有的“A级(知道)”要求进行一个全面的识记,这是在考试中是最容易得分的。这点很多学生往往不够重视,将精力花在了难题的解答上,造成让掉进口袋里的分数流失了。对于“B级(理解)”的考查要求,一一进行梳理和复习,尤其是对一些核心的知识,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还应该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历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本身的理解。这一级别的考查内容在试卷中占到50%-60%。

具体要求考查的学生实验一共是21个,其中“B级”17个,“C级”4个,高考对实验的考察在全卷中约占20%左右。对于实验的复习,建议按照知识章节,从实验的目的、原理、现象、步骤、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等方面进行,特别是要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还应从这些实验中感悟方法,实现能力的迁移,能对一些新情景下的物理实验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另外还要仔细阅读《教材》,重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图片资料,2009年16题对电动势的考察、2010年27题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都是源于教材中的图片。

2、正视新增考点

虽然新增的《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内容所涉及的试题可以相当难,但《考试手册》的考查要求仅达到B级,所以知道动量的概念,理解它的矢量性,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能解决一直线上相互作用物体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问题即可,不必担忧试。

题难度。对《人造地球卫星》的考察要求是C级(掌握),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建议两方面都进行一定的复习。

3、关注“说明”部分

《手册》对一些知识点的考查以“说明”的方式加了限制,如“牛顿定律的应用”仅要求解决单个物体的问题,不要求讨论摩擦力做动力的问题;对“安培力的计算”仅要求限于电流与磁感应强度垂直的简单情况。这样的说明共有21条,按照这些说明去复习,可以提高针对性,不做无用功。

化学架构知识网格体系

国艳萍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综合不同的知识点

中学化学知识及其在高考中大约所占的比例主要是: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30%)、元素及其化合物(20%)、有机化学(15%)化学实验(20%)、化学计算(15%)五大块。清晰每一块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并使块与块之间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知识网络可以是“点→线→面”。比如有机复习中,甲烷是一个点,烷烃是线,烃类化合物是面。在这里“点”是复习的重点。可将“点”展开为“结构→性质→合成→用途”。同时有机复习中紧抓“官能团”由它的结构来推断性质,掌握具有相同“官能团”的一类物质的性质。

复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时,以元素周期表为核心,发散辐射开来,与重要的元素化合物性质、电离理论、化合价等联系起来。避免孤立地、片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研读化学教材

化学试题大部分取材于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理论,试题的知识点不超过教材要求的范围。

不要把化学教材当成可有可无的摆设。现在你若能自己去全面研读一下化学教材,并适当的做些读书笔记,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收获。

化学知识在教材中以不同的介绍方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化学史话”系统地再现了化学发展史;“拓展视野”展现了当今科技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以及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对这一部分若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减小对新问题情景的陌生度;“思考与讨论”帮助同学们辩析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思考与练习”是同学们认识新知时的简单的操练;“资料库”里有同学们需要的一些实验数据、化学常识性知识等;“探究与实践”中大部分展现的是化学实验内容;“思考与复习”是每一节后的练习题,基础兼具新意。

例如:化学中的一些颜色变化问题,一直是同学学习的难点,在中学化学教材中都有它的出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2页,乙炔燃烧,“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第30页;很多学生弄不清物质的稳定性与化合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84页有明确阐述。

语文“读”出考纲背后的知识系统

王白云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有些学生常常拿到卷子就做,做错了就改,改完了再做,做完了还错——一个不研究考试大纲,想到什么做什么的学生,往往容易错过提升自己成绩的时机。

《考试手册》指出,上海语文高考分为“识记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表达应用”四个板块。

《考试手册》要求考生“识记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我们就打开课本,把其中涉及到的著名作家作品做一个列举,同时围绕“著名的作家作品”名录,把与他们相关的常识整理一下,记忆下来。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这项要求虽然《手册》罗列在“识记与理解”这个大栏目下,但是,“理解”并不要求“记忆”,所以如果写不出修辞手法的名称,应该并不影响得分。这是因为《手册》在“考试目标”部分已经明确规定,上海的语文高考以“测量考生能力”为立意。假如我们把“知识”分为“概念”、“识别”、“理解作用”这三个层次,上海高考侧重于对“理解作用”加以考查。

在“鉴赏与评价”部分,《手册》要求考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

风格”。“文学作品”,通常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据我所知,“戏剧”就没有什么学生关注过。但是课本涉及戏剧,考纲里也没有排除戏剧,高考中出现戏剧理属正常,没有出现实在是我们侥幸。还有最常见的“小说”,近几年高考卷中《幸福的篮子》、《灯笼红》都是小说,但是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原因,我们同学阅读小说的能力十分欠缺,在“推想力”方面捉襟见肘。所以,对照《手册》,长篇小说姑且搁置一边,短篇小说的阅读应该突击做一点突破。

《考试手册》在“表达应用”部分,强调考生应该能“准确把握题意”。我们不妨对自己审题立意的水平做一个评估,看看哪些题型、哪些情形自己还难以应对?

与往年的《考试手册》相比,今年的《考试手册》除了有一些措辞上的调整之外,最重要的改变有三处:

1.第一次将“试题难易的比例”规定为“1:2:7”,这应该意味着低难度题将保持往年的份额,但是有15分左右的题目将富有挑战。

2.强调考生不仅要能够运用“现代汉语基本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内容”,还要能够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3.第一次将“试卷测量目标的比例”具体细分为“识记与理解约16%、分析与综合约28%、鉴赏与评价约为10%”,结合《考试手册》关于“试题难易的比例”的规定,今年试卷的难度,有可能集中在“鉴赏与评价”部分。

总之,只有当考生能够从中“读”出考纲背后隐含的语文知识系统、“读”出自己的已知和未知、已有和待有的时候,《考试手册》才算是“读”全了、“读”懂了、“读”透了。

数学新增内容可能命制解答题

文卫星上海市七宝中学

2011年数学考试说明在样题中新增几个题目,主要是二期课改新增内容,有些样题虽然在2010年的考试说明中没有,但实际上已经考了,2011年考试说明补上了这些内容。主要表现在:行列式、算法(主要是读懂框图)、球,文科的三视图、线形规划,理科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等内容。

题型变化新趋势

自2009年以来,新增内容一直都在考,但都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大都是容易题,经过2009年、2010年的适应期,这些新增内容可以引起命题方式的变化,即以这些内容为载体命制分值较高、难度相对较大的解答题。

比如,算法中的框图可以命制递推数列或函数问题。本质是考查数列或函数知识,但条件不是以传统的方式呈现,而是要从框图中发现,先搞清已知和求证(解)内容,再解答;理科的概率、统计与数学期望问题是命制解答题的好素材,外省市早已这样做了,上海是迟早的事;文科的三视图也可以命制解答题,即通过三视图画出直观图,在此基础上考查线面关系、表面积、体积等知识点。由于上海二期课改教材立体几何中线。

面关系的理论证明要求大大降低,求角与距离问题,理科用空间向量来解决,文科此类要求则要低许多。以多面体和旋转体作为载体的方式考查立体几何较为可行,应多加注意。复习注意事项

1.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复习中的作用。有些是因为解题方法繁而致使运算出错,这就要求选择合理的解法;审题失误最不为同学重视,但每次考查总有这样的事发生(尤其是试题中括号内的附加限制条件);有些智力较好的同学,解答题常会出现过程不完整,或漏掉关键步骤,或最后结果不能综合起来等原因被扣分。

2.根据各自情况有所侧重。对重点中学的优秀同学要多做些能力题,中等同学或普通中学的大多数同学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兼顾能力题,基础一般的同学对压轴题的最后一小

题可以放弃(但第(1)小题还可以做)。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提高总分。

有些同学对数学部分分支知识有所欠缺,要在这段时间,把一些疑难问题集中起来,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3.敢于在解题中寻找解题思路。进入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有一些综合题不是都能一下想到完整的思路,解题要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需要根据条件进行推演(有时是把条件用数学式子表达出来),看能得到一些什么中间结论,这些结论与最终结论还有多少差距,必要时对中间结论和最终结论进行等价转化。即使不能最终把问题完整解答出来,但有部分合理,仍然可以得到相应分数。

4.重视开放性问题。可能因为开放性试题阅卷很难像封闭性试题那样客观、公正,使得命题难度加大,但在最后阶段还要多做些这方面的训练。

历史非选择题按质评分

华国清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盘点有否漏缺

今年“考试内容”的变化是,基础型课程的考查内容,由去年占比70%增加至80%;拓展型课程的考查内容,由去年占比30%减少至20%。今年基础型课程考试内容中,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增加较多。如,在“古代罗马法体系”主题中,增加了“公民法”、“万民法”“古罗马的法制精神”等内容。拓展型课程的考查内容中,删除了“先进思想理论与现代中国”等内容。时近高考,考生有必要对照“考试内容”上的主题目录和知识要点,检查自己所复习的历史内容有否缺失疏漏。对缺漏的内容,应及时补缺。考试中,如果在一些大的“主题”和“要点”内容上有漏缺,一般是难得高分的。

分析“样题”信息

高考历史《考试手册》所附的“样题”,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通过“样题”分析,可以了解上海高考历史试题的题型样式、难易程度、答题要求和风格特色等众多试题信息。

上海历史高考特色鲜明:在题型上,选择题多半新创问题情景,要求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选择题,重视专题内容,关注时事热点。关注时事热点方面,去年尤其突出。“样题”第16“世博”题和第18“曹操墓”题,都是去年上海紧扣时事热点的试题。平日里多看报纸,多了解新闻,解答此类题目就有如神助了。“样题”第17“德意志民族”题和第19“美国史”题都是考专题史。复习中梳理线索、理清脉络、整合相关史实,就十分重要。在试题的取材方面,上海高考历史卷注重画文并茂:地图、漫画、数据表格、统计图、照片、文件印影件等都被精选入题。历史试题取材的丰富多彩,也需要考生掌握多方面的解题技能。在试题的评分上,“样题”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考生同样应当重视。

近两年来,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对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与以往有大不同:以往采用的是“采点评分”的方式,即由阅卷老师在考生的答卷上采寻符合题目的答案,即使考生答得颠三倒四,也可给分。现在采用的是“按质评分”,这种评分将试题答案分成两等,一等答案以“核心知识”作答,即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可给高分;二等答案以“边缘知识”作答,即不太切合题目要求的答案,仅给少量分数;若以其他知识作答,则一律不给分。“按质评分”同时还要看回答是否有条理,是否符合逻辑,注重回答问题的思维层次和精确程度。比较“采点评分”和“按质评分”的区别,犹如“打靶”,“采点评分”,只看“中靶率”;而“按质评分”,注重的是“精确率”。

政治莫以为考试内容减少了

蒋敏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近三年政治高考有许多新的尝试,先是2007年大量引进人文、美学、艺术以及科学内容

作为背景资料,力图提升考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至2010年,哲学辨析题、政治学论述题的答题要求在2008、2009年基础上又有提高,哲学所占份额从2008年的10%跃升到26%。

稳中有变,去芜求清

这次修改“考试内容”,表面上似乎去掉了一些内容,如“公有制的实现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及其客观性”、“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等。而实质上所有这些内容均包含在相关的大提纲中,如“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属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归依于“提高素质,承担使命”。去掉这些重复出现的原理或观点,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提高复习的完整性,但考生切莫以为高考内容减少了。

三个级别测量考点明确

政治高考学习水平分为A、B、C三级。A级:了解、再认和再现、正确辨认观点和原理。B级:理解、领悟本课程知识的内涵及其实质,知道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C级:应用本课程的知识,正确分析、评价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本次考纲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考点主要为A、B级;不定项选择题主要考B、C级;简答题第一题为时政题,主要考A级,其余三题考A、B、C三级,部分题目考点既有A也有B,或者既有B又有C,有交叉。

答题要求规范灵活有序

继承去年的评分模式,答题可以根据考试内容采用部分评分法和整体性等级评分法。采用部分评分法主要针对考点为由各个方面组成的原理和观点的简答题。(2009年高考上海卷)“为了支持与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国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推出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第三小题:经济常识告诉我们,“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的社会职业”。请参照就业概念,谈谈什么是“创业”。(2分)运用哲学常识回答,何谓“理想”及其与“创业”的联系。(4分)两个分题都采用部分评分法。第一题中应包含“自主创业”和“依法经营”等要素,每个要素1分,共2分。第二题包合“客观可能性”和“未来愿望”等要素,两个要素同时答到才能给分。

整体等级评分往往与如何做好某件工作有关。答题需要完整、具体表示考生的意见。如:“林先生从超市购买了一罐进口奶粉,回家后食用时发现有异味。请选择一种维权方式,帮助林先生设计解决此事的简要方案。(3分)”。方案要有针对性、步骤完整、方法妥当,方可得到3分。

分析说明题则强调:依据分析说明能力的若干行为目标以及分析性评价的要求采用分析性评分方法。一般分为三——四个评分项:将图表或数据转换成文字信息或说明图表之间的联系;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说明其中的现象;对图表中的内容做出合理推断;总体归纳评价。

第四篇:从2014年高考语文、数学命题看改革趋势

从2014年高考语文、数学命题看改革趋势

基础·实践·素质·创新

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记者吴晶 刘奕湛)7日高考首日,语文、数学两科考试顺利举行。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部署,语文、数学两大主科将是高考改革的“重头戏”。而今年全国18张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和亮点,也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的改革走向。

针对此,记者来到教育部考试中心,邀请语文和数学学科的相关命题专家从今年的题型、立意和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分析。

打牢基础:强调核心素质

专家:作为两大基础性学科,语文和数学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考查学生核心素质。语文着重考查审美修养和人文精神,而数学则是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语文题例】全国卷阅读题《爱国科学家邓叔群》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回答“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以及“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等问题。

专家:命题凸显对试题内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解读,贯彻了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数学题例】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B城市;乙说:我没去过C城市;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由此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哪里?

专家点评:考生要从文字叙述中抽取有用信息,利用其中的逻辑关系,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最终作出正确判断,这是引导学生培养理性思维、敢做科学决策的改革方向。

贴近现实:注重应用能力

专家:“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语文、数学都要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语文题例】全国卷阅读题《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梳理中国历代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和管理经验,引导考生关注我国当前社会热点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专家:这种命题让那些陷身于题海战术的考生无计可施,使那些能深入观察现实、思辨能力强的高素质考生在考试中获益。

【数学题例】全国卷提出“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为0.6,如果知道今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明天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多少?”

专家:这种命题体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巨大作用和应用价值,同时有利于考生更深领会统计与概率的应用价值。

图文转换:助推素质教育

专家:两大学科拓宽了试题材料的来源,体现对“信息的获取与加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事实的判断与推理、结果的阐释与交流等能力”的考查。

【语文题例】全国及多地试卷出现大量的读图题和图文转换题。如:四川卷读图题要求根据《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广东、辽宁等省市试题中涉及统计数据、照片、漫画、流程图等读图、读表题。

专家:图文转换题既考查了对图表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又传达了中国优秀的汉字文化,展示出了语言、文化综合型试题的设计模式。此外,这种考查是对以往考试方式的有力补充,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阅读多种形式的信息,并运用语言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数学题例】江苏卷以古桥保护为题,考查考生的建模能力;全国卷试题涉及购买设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参加公益活动等内容。

专家:这些命题有利于破除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让考生深深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日常学习中就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创新:体现选拔功能

专家:两大学科都加强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要求,引导考生以新颖独创的思维方式思考、解决问题,突破程式化的界限和束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

【语文题例】全国卷作文题“‘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山羊过独木桥”是某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以往的比赛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通过人数较多的一组获胜。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专家:材料极具开放性,解读的重点也不固定,可从“传统”“规则”“公平”“诚信”“荣誉”“共赢”“利益”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为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供非常广阔的思考平台。

【数学题例】最后的大题采取“分步设问,梯次递进”的方式,设置两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较容易,后面的问题则对考生能力要求逐步提高。

专家:第一问为后面几问搭建台阶,入手容易深入难,后几问可为能力强的考生提供发挥空间,有利于合理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为高水平大学选拔新生提供有效依据。

第五篇:2018年高考命题导向!从2017年高考试题分析看!

www.xiexiebang.com生涯规划 自主招生 志愿填报 升学规划

2017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在2017年的高考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例如:语文加大了古诗词的考察、古典名著的考察、数学及其他科目也增加了相关的内容。全国考纲是对全国都有引导意义,各省市又是如何贯彻传统文化的呢?对2018年的高考又有何借鉴意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017年高考试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文化味道浓厚。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姜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出发,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无论是服务选才,还是引导教学,高考都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7年高考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覆盖各个学科。具体来说,试题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

姜钢:2017年高考试题精心萃取思想精华,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展现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体悟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语文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全国卷名篇默写中,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www.xiexiebang.com生涯规划 自主招生 志愿填报 升学规划

房宫赋》呈现出了自我超越、自省好学、乐观进取、推己及人、洁身自好、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借以强调中国选拔人才历来德行为先的传统,试题要求考生赏析诗中“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也表达出对他们“如春蚕食叶而不断成长”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

数学科试题加强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渗透,强调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传统特色。全国Ⅱ卷第3题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引入,阐明试题的数学史背景,激发考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全国Ⅰ卷第2题以我国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为原型,设计几何概型以及几何概率计算问题,可以使考生了解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7年高考是如何利用考试这一特殊方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考试育人效果的? 姜钢:2017年高考命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架起试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学生有兴趣、感受深、易接受,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契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整体提升了考试的育人效果。

语文注重“以文载道”,如文言文试题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浙江卷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两段对话,测试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品评古人平等善诱、好学勤勉、谦虚恭顺等良好品质;山东卷谢贞聪敏好学、孝敬父母、忠诚正直;江苏卷汪中专心学术、正直友善、笃于亲情;上海卷李大亮宽厚仁爱、智勇双全、忠于职守;天津卷王充恭顺仁爱、好学深思、廉洁清高。

历史学科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古今对照,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文综全国Ⅲ卷第40题,通过17世纪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考生概括荷兰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和台湾的收复在促进国家统一方面的意义。通过作答,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和文化认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www.xiexiebang.com生涯规划 自主招生 志愿填报 升学规划爱国主义。

地理试题立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使传统文化具体化。文综全国Ⅲ卷1—3题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剪纸为载体,通过人文景观去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最终落脚到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

2017年高考试题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产生哪些影响? 姜钢:2017年高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命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培养文化探究和创新意识,培育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高考为国选人育人的重大使命。

全国II卷作文“中华名句用用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材料,突出了语文学科育人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该作文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等六句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并列齐观,包含自强奋发、家国之爱、豁达自信、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社会与家国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试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二三名句,引导考生在亲身使用中感受名句的魅力和活力,体悟转化发展传统的可能性。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历史学科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如全国II卷第41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出长时段国家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www.xiexiebang.com生涯规划 自主招生 志愿填报 升学规划

英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国I卷写作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给外国朋友写封邮件告知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全国II卷写作要求考生给外教写封邮件邀请他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外语、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也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下载2018高考备考命题解读之化学篇 从考试说明看命题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高考备考命题解读之化学篇 从考试说明看命题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