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PS总结
按照省运管局《关于做好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和州运管局的文件精神,我局迅速动员部署,组织开展了对重点运营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使用情况的专项整治。通过这次整治,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部署。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重点运营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使用情况的专项整治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牵头召开局工作会议,第一时间将重点运营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使用情况的专项整治工作有关要求传达到全局,周密部署各项工作。
二、明确任务,组织督查。一是明确督查任务。11月20日,召开工作会议,学习传达省运管局《关于做好重点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和州运管局的文件精神,提出“明确责任、落实措施、重点整治”三方面要求,结合实际做好本县的检查整治工作。二是组织人员专项检查。11月22日,对本辖区运输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从检查情况看,运输企业将该项工作落实到位,整体较好。
三、结合实际,开展检查。检查开展以来,结合我县实际组织检查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卫星定位装置,监控平台安装及建设情况;二是企业监控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三是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应用情况;四是车辆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四、检查结果。在对本辖区运输企业检查后,发现在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中只显示2辆客车,另9辆客运车辆无法显示。针对此问题,今年中旬州局信息中心与州移动公司对我辖区卫星定位系统平台巡查时已经发现,此次专项检查中任然存在问题。
四、下步打算。在这次专项检查工作基础上,我局将进一步落实责任,认真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实好防范措施,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抓好检查督促,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
第二篇:GPS实习总结
第一部分 GPS静态测量
1.GPS控制网的布设
(1)GPS网图形设计原则
①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作业时的卫星状况,预期达到的精度,成果的可靠性以及工作效率,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②GPS网一般应通过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例如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或者附合路线形式,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③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应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④在可能条件下,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GPS点进行联测;新布设的GPS网点应尽量与地面原有控制网点相联接,联接处的重合点数不应少于三个,且分布均匀,以便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原有网之间的转换参数。
⑤GPS网点,应利用已有水准点联测高程。C级网每隔3~6点联测一个高程点,D和E级网视具体情况确定联测点数。A和B级网的高程联测分别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C至E级网可采用等外水准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
(2)GPS网的密度设计
在GPS方案设计时,一般首先根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GPS网的密度和经济指标,再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并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各点间的连接方法,各点设站观测的次数、时间长短等布网观测方案。
各种不同的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对GPS点的分布要求也不同。对于一般城市和工程测量布设点的密度主要满足测图加密和工程测量的需要,平均边长一般在几公里以内。
(3)《规程》GPS控制网的选点
①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②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③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④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⑤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⑥交通应便于作业;
⑦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及其标石和觇标。
(4)埋石
鉴于所选待定点是临时性使用,可埋设简易标志即可,如木桩、水泥钉。
选点埋石后应提交GPS点点之记和GPS网的选点网图。GPS点点之记可参照导线点点之记。如表7所示。
2.制定观测计划
a. 确定测量模式;
b. 选定最佳观测时段;
c. 确定同步观测时段长度及起止时分;
d. 编制观测计划表,填写并下达作业调度命令;
e. 根据实际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观测计划和调度命令。静态外业观测
a.各级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
b.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它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对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c.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等;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等。
d.观测期间作业员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要防止人员或其它物体靠近、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e.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当必须使用时,无线电通讯工具应距天线10m以上。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外业观测记录
a.测站名的记录,测站名应符合实际点位;
b.时段号的记录,时段号应符合实际观测情况;
c.接收机号的记录,应如实反映所用接收机的型号;
d.起止时间的记录,起止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填写至时、分。当采用北京标准时BST时,应与UTC进行换算;
e.天线高的记录,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的互差应在限差之内,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精确至0.001m;
f.预测GPS数据文件格式,根据观测当天的日期、接收机号和时段号写出的数据文件应与数据传输出来的格式一致;
g.测量手簿必须使用铅笔在现场按作业顺序完成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不得连环涂改、转抄。如有读、记错误,可整齐划掉,将正确数据写在上面并注名原因。
h.严禁事后补记或追记,并按网装订成册,交内业验收。
1.RTK图根测量
1.1点校正
选用校园范围内均匀分布的三个以上,精度较高的埋石点进行点校正。点校正完成后要求进行检核。
a.点校正的方法
选取用于做点校正的三个以上控制点,要有其两套坐标,一套为WGS84坐标,一套为需要使用的当地坐标。WGS84坐标可以直接使用RTK进行野外测量,也可以直接输入。
(1)方法一:将控制点当地坐标输入任务内,使用接收机在固定模式下测量控制点的WGS84坐标。要求观测点坐标时间为3分种。
方法二:将控制点当地坐标输入任务内,将WGS84坐标输入任务内(前提是已知控制点的WGS84坐标)。到一个控制点上进行坐标重置。
b.注意事项有:
(1)点校正可以在测量前完成,也可以在测量过程中完成,也可以在测量过程结果后进行。
(2)点校正完成后如果测区位置没有改变,第二天进行工作无需重做点校正,只要到一个控制点上进行坐标重置即可。
(3)基准站重新开关机后,要检查点校正是否正确。
(4)每次作业开始与结束前,均应进行一个以上已知点的检核。
c.检核方法有:
(2)查看水平残差与垂直残差,一般不超过2cm。
(3)查看参数,例如缩放比例因子一般接近于1。
(4)测量一个已知控制点,将测量结果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一般相差不能超过
2cm。
点校正统一选H033、H051、H048。或是按照附录给的开封城建坐标给出的静态GPS点。
1.2 图根测量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4cm要求后取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1.3 内业数据处理
(1)将观测数据传输到台式电脑上。
(2)将观测数据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较差。可使用EXCEL进行计算。
要求:点位排列顺序按实习指导书中的给出顺序。
1.4 编写实习报告
图根测量部分包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校正使用的点名(号)、残差、转换参数;
(2)测量的埋石点是否完整,根据附录给出的点位进行比较,所有埋石点是否完好。(3)如有点位没有测量,原因是什么,例如埋石点已被破坏;点位被移动;埋石点
所处位置不适合进行RTK测量,可以离建筑物较近或是无法获取固定解等;观
测时被其它班级占用。最好列表说明。
(4)数据比较结果分析,是否有超过米级的,是否有超过cm级的,大部分差值都在什么范围内等等。可绘图说明。
(5)实习体会。
(6)上交原始DAT数据。
2.RTK测量
2.1 碎步点采集
碎步点采集要求测量100个点左右,范围可以由组成自己指定,但是要求测量的内容有建筑物(房屋)。如有困难自己解决。
2.2 轨迹测量
使用轨迹测量的方法测量如湖、跑道等外形规则的地物。并计算也地物的面积。结存在问题一定能够更加熟练,精通掌握这门技术。
这次实习有的不是很顺利,可是这却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比如在第一天,我们在第一次水准测量后很高兴,因为每一站都没有超限,但是我们拿回去计算它的闭合差的时候,我们万万没想到我们的闭合差为一百多毫米。这其中就是有很多就是因为不够认真产生的,这次实习后,我认识到我们做工程的一定要非常仔细,特别搞测绘的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不能有半点马虎,不得有半点差错。在工程上的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只有我们做到仔细仔细在仔细,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这次实习我还懂得了测绘人应该具备:热爱祖国、忠诚事业;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科学思维;改变自己瞻前顾后,傲慢自满,鲁莽轻率的不好习惯。更好的为测绘行业服务,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另外通过这次实习团队真正的力量,这次测量中,小组合作非常重要,每个人的行为都与团队工作直接相关,只有每个人配合小组做好各项任务,才能做到最后任务的完成。比如在测量中测量、记录、立尺等这些只有紧密的合作才能进行。
.体会:通过本次实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从而积累了许多经验。还有从技术,团队合作,专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从技术方面来说,这次实习给了一次我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原来并不熟练的知识逐渐被清晰的理解,许多原来没有重视的方面也得到了巩固,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这两周实习也给了我们不少教训:由于某个数据的读错、记错及算错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认真。还有一个组的团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他关系到整个组的进度。先前我们组由于配合不够默契,分工也不够合理,整体进度受到极大的影响,后来通过组内的交流,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实习进度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度和效果自然就提上来了。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以后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只有团结才能把事办好。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
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 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前都是在理论上学习,这次测量的实践很好的结合了以前的理论知识,让我在这次中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懂的了很多。
最后,感谢学校和老师能够给我们安排这次难能可贵的实习机会!
第三篇:GPS实习总结
G
P
S
实
习
总
结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第一部分GPS静态测量
1.GPS控制网的布设
(1)GPS网图形设计原则
①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作业时的卫星状况,预期达到的精度,成果的可靠性以及工作效率,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②GPS网一般应通过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例如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或者附合路线形式,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③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但应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④在可能条件下,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GPS点进行联测;新布设的GPS网点应尽量与地面原有控制网点相联接,联接处的重合点数不应少于三个,且分布均匀,以便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原有网之间的转换参数。
⑤GPS网点,应利用已有水准点联测高程。C级网每隔3~6点联测一个高程点,D和E级网视具体情况确定联测点数。A和B级网的高程联测分别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C至E级网可采用等外水准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
(2)GPS网的密度设计
在GPS方案设计时,一般首先根据测量任务书提出的GPS网的密度和经济指标,再结合规范(规程)规定并现场踏勘具体确定各点间的连接方法,各点设站观测的次数、时间长短等布网观测方案。
各种不同的任务要求和服务对象,对GPS点的分布要求也不同。对于一般城市和工程测量布设点的密度主要满足测图加密和工程测量的需要,平均边长一般在几公里以内。
(3)GPS控制网的选点
①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
②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③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等于15°
④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⑤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⑥交通应便于作业;
⑦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及其标石和觇标。
(4)埋石
鉴于所选待定点是临时性使用,可埋设简易标志即可,如木桩、水泥钉。
选点埋石后应提交GPS点点之记和GPS网的选点网图。
2.制定观测计划
1)确定测量模式;
2)选定最佳观测时段;
3)确定同步观测时段长度及起止时分;
4)编制观测计划表,填写并下达作业调度命令;
5)根据实际作业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观测计划和调度命令。3 静态外业观测
a.各级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
b.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它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对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c.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等;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等。
d.观测期间作业员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要防止人员或其它物体靠近、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e.在作业过程中,不应在天线附近使用无线电通讯。当必须使用时,无线电通讯工具应距天线10m以上。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外业观测记录
a.测站名的记录,测站名应符合实际点位;
b.时段号的记录,时段号应符合实际观测情况;
c.接收机号的记录,应如实反映所用接收机的型号;
d.起止时间的记录,起止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填写至时、分。当采用北京标准时BST时,应与UTC进行换算;
e.天线高的记录,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的互差应在限差之内,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精确至0.001m;
f.预测GPS数据文件格式,根据观测当天的日期、接收机号和时段号写出的数据文件应与数据传输出来的格式一致;
g.测量手簿必须使用铅笔在现场按作业顺序完成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不得连环涂改、转抄。如有读、记错误,可整齐划掉,将正确数据写在上面并注名原因。
h.严禁事后补记或追记,并按网装订成册,交内业验收。
第二部分RTK坐标放样
1.点校正
选用校园范围内均匀分布的两个以上,精度较高的埋石点进行点校正。点校正完成后要求进行检核。
a.点校正的方法
选取用于做点校正的两个以上控制点,要有其两套坐标,一套为WGS84坐标,一套为需要使用的崇州坐标。WGS84坐标可以直接使用RTK进行野外测量,也可以直接输入。
方法一:将控制点崇州坐标输入任务内,使用接收机在固定模式下测量控制点的WGS84坐标。要求观测点坐标时间为3分种。方法二:将控制点崇州坐标输入任务内,将WGS84坐标输入任务内(前提是已知控制点的WGS84坐标)。到一个控制点上进行坐标重置。
b.注意事项有:
(1)点校正可以在测量前完成,也可以在测量过程中完成,也可以在测量过程结果后进行。
(2)点校正完成后如果测区位置没有改变,第二天进行工作无需重做点校正,只要到一个控制点上进行坐标重置即可。
(3)基准站重新开关机后,要检查点校正是否正确。
(4)每次作业开始与结束前,均应进行一个以上已知点的检核。c.检核方法有:
(1)查看水平残差与垂直残差,一般不超过2cm。
(2)查看参数,例如缩放比例因子一般接近于1。
(3)测量一个已知控制点,将测量结果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一般相差不能超过2cm。.坐标放样
在手簿中输入放样点坐标,根据手簿指示方向移动,移动到所指位置,调整好气泡,标定点位,放样结束。最后实测该点坐标,与实际坐标比较,不能超过限差。
第三部分实习体会
这次实习我懂得了测绘人应该具备:热爱祖国、忠诚事业;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紧跟
时代、勇于创新的科学思维;改变自己瞻前顾后,傲慢自满,鲁莽轻率的不好习惯。更好的为测绘行业服务,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另外通过这次实习更加懂得了团队的真正力量,这次测量中,小组合作非常重要,每个人的行为都与团队工作直接相关,只有每个人配合小组做好各项任务,才能做到最后任务的完成。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 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前都是在理论上学习,这次测量的实践很好的结合了以前的理论知识,让我在这次中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懂的了很多。
最后,感谢学校和老师能够给我们安排这次难能可贵的实习机会!
第四篇:GPS总结
B 第一章GPS卫星定位测量基础
1.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 2.GNSS:全球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3.IGS:国际GPS服务机构(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
4.IERS: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5.GPS的定位实质:空间后方距离交会 6.GPS特点:①观测站之间不需要通视
②提供三维坐标
③定位精度高
④观测时间短
⑤操作简单
⑥全天候24小时工作 7.GPS定位至少需要4颗卫星
8.GPS系统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1).空间星座部分。GPS卫星星座组成,24颗卫星,其中3颗备用,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因为10-9s的时间误差将引起30cm的站星距离误差。
作用:①执行地面监控站的指令,接收和存储由地面监控站发来的导航信息。②向GPS用户播送导航电文,提供导航和定位信息。③通过高精度卫星钟向用户提供精密的时间标准。
(2).地面监控部分。包括主控站,地面天线站和监测站
a.主控站的作用:①根据各监测站提供的观测资料推算编制各颗卫星星历,星历钟差和大气层修正参数等,并把这些数据传送到注入站。
②提供全球定位系统的时间基准。
③启用备用卫星以取代失效的工作卫星。
b.地面天线站的作用: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将由主控站推算和编制的卫星星历,钟差,导航电文或其他控制指令注入到相应的卫星的存储系统,并监测注入信息的正确性。c.监测站主要任务:为主控站编算导航电文提供观测数据。(3)用户接收设备部分。
a.硬件包括接收机主机,天线和电源。其主要功能是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及观测量,并经简单的数据处理而实现实时导航和定位。b.软件的主要作用是对观测数据进行加工,以获得比较精密的定位结果。9.协议天球坐标系:经协商指定的某一特定时刻的平天球坐标系 10.协议天球坐标系与真天球坐标系间的关系:进行岁差和章动改正 11.协议地球坐标系:①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
②地心大地坐标系
12.常用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某一历元的平天球坐标系(岁差章动改正)观测瞬间的真天球坐标系(旋转春分点时角)观测瞬间的真地球坐标系(极移改正)平地球坐标系 13.春分点:太阳由南半天球向北半天球运动时所经过的天球黄道雨天求迟到的交点。14.岁差:平北天极以北黄极为中心,以黄赤交角为半径的一种顺时针圆周运动。15.章动:真北天极绕平北天极所做的顺时针椭圆运动。
16.GPST:为了保障导航和定位精度,全球定位系统建立了专门的时间系统,简称GPS时。17.UTC(协调世界时):采用的一种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折中的时间系统。
18.极移:地球自转轴受到地球内部质量不均匀影响而在地球内部运动,导致地极在地球表面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该现象称为地极移动,简称极移。19.WGS-84:WGS-84是修正NSWC9Z-2参考系的原点和尺度变化,并旋转其参考子午面与BIH定义的零度子午面一致而得到的一个新参考系,WGS-84坐标系的原点在地球质心,Z轴指向BIH1984.0定义的协定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零度子午 CTP赤道的交点,Y轴和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它是一个地固坐标系
20.与GPS测量有关的时间系统:世界时(①恒星时 ②太阳时(a.真太阳时 b.平太阳时)),原子时,力学时(①质心力学时 ②地球力学时)。
21.卫星运动的摄动力:卫星在运行中,除主要受地球的质心引力,还受各种摄动力的影响: ①fnc-----地球的非球性与非均质性引起的作用力,及地球的非质心引力。②fs-----太阳的引力 ③fm-----月球的引力
④fr------太阳的光辐射压力 ⑤fa-----大气阻力
⑥fp-----地球潮汐作用,包括海洋潮汐和地球固体潮汐所引起的作用力 22.人造卫星运动的六个轨道参数:
升交点赤经Ω
轨道倾角i
长半径a
偏心率e
近地点角距ω
卫星过近地点的时刻t0
第二章 GPS卫星信号及其测量原理
1.导航电文: 是利用GPS进行导航、定位的数据码,是由GPS卫星向用户播发的包含卫星星历,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改正,卫星工作状态信息及由C/A码捕获P码等信息的二进制代码, 也称数据码或D码,其基本单位为帧.2.导航电文的内容:① 遥测字TLM—Telemetry WORD ②交接字(HOW—Hand Over Word)
③数据块1:含有卫星钟改正参数及数据龄期、GPS星期数编号、电离层改正参数、和卫星工作状态等信息
④数据块2:包含在2、3两个子帧里,主要向用户提供有关计算卫星运行位置的信息。该数据一般称为卫星星历。(开普勒轨道6参数,轨道摄动9参数, 时间2参数)⑤数据块3(历书): 包含在4、5两个子帧中,主要向用户提供GPS卫星的概略星历及卫星的工作状态信息,称为卫星的历书。
3.GPS卫星所发射的信号包括:①载波信号(L1,L2,精度在1-2mm。a.L1载波的频率f1=1575.42MHZ,波长为19.03cm。bL2载波频率为1227.60MHz,波长为24.42cm.)在L1载波上,调制有C/A码、P码和数据码; L2载波上,只调制有P 码和数据码。②测距码信号(a.P码精度为0.29m b.C码精度为2.9m)③导航电文(D码)4.GPS采用了一种伪随机噪声码(Pseudo Random Noice——PRN): 是一组具有一定周期的取值为01的码序列。它的特点是:具有随机码的良好自相关性,又具有某种确定的编码规则,是周期性的,容易复制。
伪随机码是由一个“多极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装置产生的。移位寄存器由一组连接在一起的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只有0或1两种状态。
5.伪随机噪声吗(PRN)的作用:传递卫星信号,作为卫星识别码 ①传送导航电文
②用作测距信号
③识别不同卫星
6.码相关测距原理(是通过调整自相关函数的值实现,从而测定测距吗信号由卫星到达测站的传播时间实现的)原理:当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经过Δ t时间到达接收机时,接收机立刻产生出一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复制码序列,并在时延器的控制下不断调整τ 直到自相关系数为1为止,这时有Δ t= τ,信号传播时间Δ t一旦测定,只要乘以光速c,即可获得站星之间的距离,但由于其中包含卫星钟和接收机钟的不同步误差,因此称为伪距.7.广播星历(预报星历)(Broadcast Ephemeris): 是指相对于参考历元的外推星历, 是由GPS的地面监控部分所确定和提供的, 经GPS卫星以导航电文的形式向全球用户公开播发的一种预报星历.包括开普勒轨道6参数, 9轨道摄动参数和2个时间参数.(目前广播星历的精度一般为10m以内,卫星钟差优于7ns, 根据广播星历的定位精度一般为5-7米)
8.精密星历(Precise Ephemeris): 是指不含外推误差的实测星历,它是为满足大地测量地球动力学研究等精密应用领域的需要, 由地面跟踪站根据精密观测资料计算而得到的高精度的事后星历,又称后处理星历.(目前精密星历的精度优于5cm,卫星钟差优于0.3ns)
9.GPS卫星信号的调制:在无线电通信中,为有效地传播信息,一般将频率较低的信号加载到频率较高的载波上,此时频率较低的信号称为调制信号 10.GPS卫星信号调制的特点:①节省GPS卫星电能
②增强GPS抗干扰性
③实现保密信息传递
11.GPS卫星的解调: 从接收到的已调波中分离出, 测距码信号/导航电文和载波信号的技术称GPS信号的解调
12.载波相位测量的关键技术-重建载波: 将非连续的载波信号
恢复成连续的载波信号。共有四种方法:①码相关法
②平方法
③互相关(交叉相关)
④Z跟踪
13.周跳(跳周或失周, Cycle Slip):在接收机跟踪GPS信号过程中, 由于某种原因,如信号被遮挡/无线电干扰等原因造成卫星失锁, 使接收机计数器无法连续计数, 当GPS信号被重新跟踪后, 整周计数器由于失掉了某些量而变的不正确, 而不足一周的部分仍然是正确的,这种现象就周跳
14.整周模糊度(整周未知数, Integer Ambiguity):用户接收机在初次跟踪到GPS卫星时, 在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载波信号和接收机参考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中包含整周波长部分和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其中接收机只能测定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是不知道的, 这个整周波长就称整周模糊度或整周未知数.15.SA(Selective Availability):选择可用性政策: 通过使用在GPS工作卫星信号基准频率中引入人工高频抖动信号的δ 技术和人为降低广播星历精度的ε 技术, 而降低SPS用户的定位精度政策.16.AS政策(Anti-Spoofing)反电子诱骗技术: 对P码采用译密技术,使P码和机密的W码模二和生成Y码的技术.17.GPS信号接收机:能够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卫星信号的卫星信号接收设备。18.GPS通道:是GPS卫星经由天线进入接收机的路径,是软硬件的结合体,作用是跟踪处理和量测卫星信号,获取工作所需的数据和信息。19.GPS信号接收机的分类
(1)根据工作原理:①码相关型
②平方型
③混合型
(2)根据信号通道类型:①多通道
②序贯通道
③多路复用通道(3)根据测定测距码的类型:①C/A ②P码
(4)根据能否从信号中提取导航电文:①有码
②无码(5)根据接收信号的频率:①单频
②双频(6)根据用途:①导航型
②测量型
③授时型
20(1).单频接收机:只能接收L1载波信号。通常用于基线较短的精密定位和导航,一遍构成双差模型时有效地消除电离层的影响,应用单频接收机的基线长度一般不超过15Km。
(2)双频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L1和L2载波信号,这样应用双频技术即可有效地消除电离层的影响,又可提高定位精度,可以用于长达几千米的精密定位。
21.周跳的探测与修复:①屏幕扫描法
②高次差法
③多项式拟合法
④MW观测值法
⑤卫星间求差
⑥三差法
⑦根据平差后的残差探测周跳
22.实时解算模糊度的方法:(1)确定搜索区域
①坐标搜索法 ②模糊度搜索法
(2)
可采用的方法
①模糊度函数法
②最小二乘模糊度搜索法
③FARA法
④快速模糊搜索滤波法
⑤ LAMBDA法
23.整周模糊度的解算方法:(1)待估参数法
①取整法
②置信区间法
③模糊函数法
(2)快速定位法
①走走停停法
②快速静态定位法 ③已知
基线法
④交换天线法
第三章 GPS静态定位原理
1.定位方法分类
(1)定位模式:①绝对定位(单点定位)②相对定位
③差分定位
(2)定位时接收机天线的运动状态:①静态定位-天线相对于地固坐标系静止
②动态定位-天线相对于地固坐标系运动
(3)获得定位结果的时效:①事后定位
②实时定位(4)观测值类型:①伪距测量
②载波相位测量 2.静态定位(Static Positioning):在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天线(待定点)的位置相对于周围地面点而言,处于静止状态,确定这些待定点位置的定位方法称静态定位 3.动态定位(Dynamic Positioning):在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天线处于运动状态,待定点的位置随时间变换,确定这些运动着待定点的定位方法称动态定位 4.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就是利用GPS双频伪距和相位观测值及IGS等组织提供的精密卫星星历及精密卫星钟差来进行高精度单点定位方法。
5.多路径误差:在GPS测量中,被测站附近的物体所反射的信号被接收机天线所接收,与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叠加,干涉,从而引起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变化,产生所谓的多路径误差。
6.GPS的误差源及其改正措施
(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①卫星轨道误差(a.建立我国自己的卫星跟踪网独立定轨 b.轨道改进技术 c.相对定位)
②卫星钟差(a.模型改正---钟差改正多项式
b.动态相对定位)
③相对论效应(a.地面调低频率
b.钟的读数加一个改正数)
(2)与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①电离层延迟(a.经验模型改正 b.实测模型改正 c.观测值求差 d.双频改正)②对流层延迟(a.模型改正 b.作为附加带估参数求解 c.实测法 d.同步观测值求差)
③多路径效应(a.回避法----选择合适的站点
b.选择抗多路径效应设备 c.数据处理方法上的改进----加权法,参数法,滤波法,信号分析法)
(3)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①接收机钟差(a.模型改正 b.相对定位或差分定位 c.高精度外接频标)②观测误差
③天线相位中心偏差
(4)其他误差:固体潮,地球自转,引力延迟,地球潮汐改正等
7.影响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因素:①大气高度 ②地方时
③太阳活动情况 ④地理位置 8.影响对流层折射的因素:信号波长 9.色散介质与非色散介质:①色散介质: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所产生的折射效应也不同
②非色散介质:对不同频率的信号,所产生的折射效应相同。③对GPS信号来说,电离层是色散介质,对流层是非色散介质
10.相速和群速:①一个电磁波在空中传播的速度为相速
②不同频率的一组电磁波作为一个整体在电离层种的传播速度为群速。
11.测距码是以群速度在电离层中传播的,而载波相位是以相速度在电离层中传播的,电离层使群速度减慢,而使相速度加快,因此测距码改正和载波相位电离层改正符号相反,其中测距码的为﹢,而相位的为—
第四章 GPS动态定位原理
1.GPS动态定位 :在运动载体上安设GPS信号接收机,实时地测得GPS信号接收天线的所在位置,叫做GPS动态定位。2.差分GPS(DGPS):利用设置在坐标已知的点(基准站)上测定GPS测量定位误差,用以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其他GPS接收机(流动站)测量定位精度的方法。
3.差分GPS的基本原理: 利用基准站测定具有空间相关性的误差或其对测量定位结果的影响,供流动站改正其观测值或定位结果
4.差分定位分类:①位置差分
②距离差分
③载波相位差分
④相位平滑伪距差分 5.局域差分(LADGPS):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布设多个基准站,以构成基准站网,其中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监控站,位于该区域的用户根据基准站所提供的改正信息经平差计算后求的用户站定位改正系数的一种GPS定位系统。
6.广域差分(WADGPS):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中用相对较少的基准站组成差分GPS网,各基准站将求得的距离改正数发给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统一处理,将各种GPS观测误差源加以区分,然后再传给用户的一中系统。
7.差分定位的分类:
1、根据时效性(1)实时差分(2)事后差分
2、根据观测值类型(1)伪距差分(2)相位平滑伪距差分:载波多 普
勒计数平滑伪距
载波相位平滑伪距(3)载波相位差分
3、根据差分改正数
(1)位置差分(坐标差分)(2)距离差分(修正法)(3)观测值差分(求差法)
4、根据工作原理和差分模型
(1)局域差分(LADGPS – Local Area DGPS)-多基准站差分
(2)广域差分(WADGPS – Wide Area DGPS)
8.影响单点(绝对)定位精度的主要误差 ① 卫星轨道误差
②卫星钟差
③接收机钟差 ④电离层延迟 ⑤对流层延迟 ⑥ 多路径效应
⑦相对论效应等
9.RTK:是以载波相位为观测量的实时差分GPS定位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组合系统。其原理是用户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还实时接收由无线电传输设备发送过来的基准站接收机接收到的GPS信号及坐标,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解算并显示用户GPS接收机的三维位置及其精度 10.RTK原理:
1修正法:将基准站载波相位的修正量发送给用户站,用以对用户站测得的GPS载波相位进行误差改正实现对用户站的定位。
2求差法:真正的RTK,基准站将自身的坐标及其接收到的GPS载波相位信号发送给用户站,用户站将自身测得的GPS载波信号和同时接收到的基准站的载波信号求差进行定位。
11.RTK的构成: ①GPS接收设备(基准站接收机和用户接收机)数据链(基准站发射电台和发射天线,流动站接收设备和 接收天线)
②软件系统具备的功能为:1快速解算模糊度实时解算用户接收机 的三维位置 3实时坐标转换 4解算结果 质量分析与评价 5作业模 式的选择 6测量结果的显
示与绘图)
12.RTK的作业方式及精度:
1快速静态测量方式
要求接收机在每个测站上静止观测一段时间,定位精度为mm-1cm
2准动态测量:
要求流动站静止一段时间解算模糊度,然后在每个测站静止观测几个历元,定位精度在1-2cm
3实时动态测量:
一般先静止观测一段时间,解算模糊度,这个过程叫模糊度初始化,然后按预定采样间隔自动确定采样点的位置。目前定位精度为cm级 13.RTK的作业距离,一般在几km到20km
在城市里面距离较短,在开阔平地距离增加
第五章 控制网的设计与外业工作
1.GPS水准:所谓的GPS水准就是在小区域范围的GPS网中,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联测网中若干GPS点的正常高,这样就可以根据GPS点的大地高求的各公共点的高程异常,然后由公共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异常采用数值拟合计算方法,拟合出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即可求出高程异常值,并由此求出各GPS点的正常高。2.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 Obsveration Loop):由同一时段观测所得到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
3.独立观测环(Independent Obsveration Loop):由相对独立的基线构成的闭合环,也称为异步环
4.GPS控制网的构网方式
① 星形网 ② 点连式:a.观测作业方式: 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只通过一个公共点相连。
b.特点:作业效率高,图形扩展迅速;它的缺点是图形强度低,如果连接点发生问题,将影响到后面的同步图形。
任一个由m个点组成的网,由T台接收机观测,则完成该网至少要n个同步图形: n=1+INT[(m-T)/(T-1)] 网的必要观测基线数为m-1,而网中n个同步图形总共有n×(T-1)条独立基线 ③ 边连式a.观测作业方式:在观测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一条边(即两个公共点)相连。
b.特点: 具有较好的图形强度和较高的作业效率。
由m个点构成的网,用T台接收机采用边连式布网方法,则完场该测量任务至少同步图形个数n为:n=1+INT[(m-T)/(T-2)] 相应观测获得的总基线数为n×(T-1)×T/2 其中独立基线数为n×(T-1)
网的多余观测基线数为n×(T-1)-(m-1)
④ 网连式a.观测作业方式:在作业时,相邻的同步图形间有3个(含3个)以上的公共点相连。b.特点:所测设的GPS网具有很强的图形强度,但网连式观测作业方式的作业效率很低
⑤ 混连式a.观测作业方式: 在实际的GPS作业中,一般并不是单独采用上面所介绍的某一种观测作业模式,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灵活采用这几种方式作业。b.特点: 实际作业中最常用的作业方式,它实际上是点连式、边连式和网连式的一个结合体。
5.GPS控制网网形设计的一般原则:①GPS网中不应存在自由基线。②GPS网中的闭合条件中基线数不可过多。③GPS网应以“每个点至少独立设站观测两次”的原则布网 ④为了实现GPS网与地面网之间的坐标转换,GPS网至少应与地面网有两个重合点。⑤为了便于观测,GPS点应选择在交通便利,视野开阔,容易到达的地方。6.GPS基线向量网的布网形式 常用的布网形式:
跟踪站式 会战式
多基准站式(枢纽点式)同步图形扩展式 单基准站式
7.结合GPS实习,简述GPS数据处理过程
打开南方测绘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平差处理。
(1)坐标系统编辑。①椭球参数根据使用的坐标系统 ②中心经度根据测区的位置(2)新建项目。新建项目,选择米制模板,命名,改变坐标系统。
(3)导入数据。①导入所有的数据,根据天线高记录编辑点名、天线类型、量测方式
和天线高。②对于投影提示确认;显示网形;在视图中的点标记中选
择名称,设置点名称。
(4)处理基线。①设置基线解算的控制参数 ②可按照默认或修改:1°高度角限制 2°编辑因子 3°比率越大越好 4°参考变量和RMS越小越好 5°限
差在“基线处理形式”中设定 ③处理所有的GPS基线,并查看 ④打开时间线,根据卫星信号的连续性选择提出部分观测数据(周跳)
⑤打开基线处理报告,查看残差图,对于有比较大残差的卫星,到时
间线上去删除部分观测值 ⑥打开GPS闭合差报告,查看是否有失败的 记录,如果有则继续编辑基线。
(5)自由网平差。①选择基准,编辑平差样式,进行平差 ②平差结束后,查看平差报 告是否通过,若没通过,则修改加权策略,再进行平差,直到通过。
(6)约束平差/点位校正。①如果是北京54坐标系或者国家80坐标系,进行约束平差 ②如果是城建坐标系,进行点校正
(7)输出坐标。选择附加报告,输出成果。
8、
第五篇:GPS实习总结
GPS实习总结
GPS实习总结1
为期两周的GPS实习结束了,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于熟悉GPS的定位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能独立完成从选点到提交内业数据成果的所有技术要领。这次实训的场地覆盖黄河水院整个校区,实训内容有:测区勘探、实地选点、GPS控制网布设、星历预报、制定观测计划、GPS接收机检验、静态外业观测及记录、数据传输及处理。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按定位方式,GPS定位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定位)。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位观测量,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也正是如此,它根据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记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在GPS观测量中包含了卫星和接收机的钟差、大气传播延迟、多路径效应等误差,在定位计算时还要受到卫星广播星历误差的影响,在进行相对定位时大部分公共误差被抵消或削弱,因此定位精度将大大提高,双频接收机可以根据两个频率的观测量抵消大气中电离层误差的主要部分,在精度要求高,接收机间距离较远时(大气有明显差别),应选用双频接收机。
一、利用GPS观测有以下几个优越点。(1)全球全天候定位
GPS卫星的数目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GPS卫星,确保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的导航定位服务(除打雷闪电不宜观测外。(2)定位精度高
应用实践已经证明,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m,100-500km可达10-7m,1000km可达10-9m。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时解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与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定的边长比较,其边长较差最大为0.5mm,校差中误差为0.3mm;实时单点定位(用于导航):P码1~2m;C/A码5~10m。静态相对定位:50km之内误差为几mm+(1~2ppmxD);50km以上可达0.1~0.01ppm。实时伪距差分(RTD):精度达分米级。实时相位差分(RTK):精度达1~2cm。(3)观测时间短
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目前,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仅需15-20分钟;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采取实时动态定位模式时,每站观测仅需几秒钟。因而使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4)测站间无需通视
GPS测量只要求测站上空开阔,不要求测站之间互相通视,因此不再需要建造觇标。这一优点既可大大减少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一般造标费用约占总经费的30%~50%),同时也使选点工作变得非常灵活,也可省去经典测量中的传算点、过渡点的测量工作。(5)仪器操作简便
随着GPS接收机的不断改进,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已趋于“傻瓜化”。在观测中测量员只需安置仪器,连接电缆线,量取天线高,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结束测量时,仅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收机,便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
如果在一个测站上需作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还可以通过数据通讯方式,将所采集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实现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另外,现在的接收机体积也越来越小,相应的重量也越来越轻,极大地减轻了测量工作者的劳动强度。
(6)可提供全球统一的.三维地心坐标
GPS测量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平面位置和大地高程。目前GPS水准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另外,GPS定位是在全球统一的WGS-84坐标系统中计算的,因此全球不同地点的测量成果是相互关联的。
二、GPS静态定位观测:
在野外观测之前,最好提前1天做星历预报以选择卫星状况最好的时段观测,同时根据星况做好次日的外业时间安排,外业观测流程如下:
1)按实验要求,赶到实验场地,做好数据采集准备工作(安置GPS接收机天线、天线连接、电源连接)。
2)开机搜索天空GPS卫星信号,直到GPS接收机接收到四颗以上的卫星,而且PDOP值小于6。
3)进行数据采集前的GPS接收机参数设置(如:采样间隔5秒钟,高度截止角15°),每个小组的GPS接收机参数设置要一致。4)制作作业调度表,数据采集条件满足后每个小组约定同步采集起、止时间,数据采集开始。
5)做好观测期间的GPS数据记录工作(测站信息、观测者、天气情况),记录表格。
6)采集时间到,数据采集工作结束,收拾仪器进行下一个测量点的数据采集工作。7)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外业观测结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所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对GPS测绘过程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学会了好多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GPS静态,RTK动态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GPS实习总结2
相对于前段时间的控制测量实习,GPS实习还是轻松一些的,我想在实习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体会,也巩固了我们学习的课本知识,还学到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首先,老师带我们去看仪器,并且指导我们使用仪器的基本用法,仪器是国产的华测GPS静态机。其次在机房老师教我们怎么用两个GPS数据的内业处理软件,一个是Compass静态处理,是对内业的处理软件;一个是HcLoader,是对数据的上传导出软件。接下来我们开始了GPS的外业实训,由于人员对仪器的熟练程度和各组GPS点的限制,加上天气的变化,所以中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外业观测完了之后就是们的内业处理了,先用HcLoader把数据从GPS静态机里边导出来,接着再用Compass静态处理开始处理基线,一开始大家都不怎么会,老是犯错误,不是处理不出来就是超限,所以大家就开始了一个各自不同的学习过程,到最后有处理得好的,也有不好的。处理完基线后对软件的一些限差进行了简单的设置之后对基线进行了网平差,结果是出人意料的没有通过,不光高程没有通过,平面也没有通过,查找原因之后平面网通过了,但高程是怎么也过不去,思来想去在跟同学商量觉得是我们当初在量取静态机的高度时量的不准,不够精确。
通过这次GPS实习,我不仅对GPS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GPS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处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实习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从这些麻烦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测绘确实是需要很大的细心,不能马虎大意,做很多工作都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这次实习不仅是对动手能力的一种提升,更是对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巩固。虽然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也要求我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只知道怎么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做,当我们遇到类似的其他问题时,就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我觉得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只有把理论知识学好,才能更好的促进实践。所以我们要学好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理论知识学好了,动手能力也要努力培养,不能只会纸上谈兵,所以我们要多动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量,并在实践中促进巩固理论知识。只有理论是实践这两个环节都做好,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本次实习内容的安排大体上是不错的,老师们的指导和讲解也是尽心尽力;但感觉内业数据处理部分老师应该讲得更详细一点,这样更有助于同学对软件的熟悉与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其次,觉得老师应该在我们进行内业处理时应该多多进行指导,这样我们才能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能给学生更多的实习和锻炼的机会。
最后感谢老师对我们实习的辛勤指导,我们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