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9: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本站推荐]》。

第一篇: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本站推荐]

以民本为念 为民生护航

近年来,新余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民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惠民政策力度大、惠民项目建设多、惠民资金额度大。为确保党和政府的关爱真正惠及每一个普通群众,我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履行职责,以监督保民生,以服务维民利,以纠风取民信,有效保障了中央、省、市惠民政策在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几年来,我市未出现一起因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的重大社会事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网格式”监督检查保障民生

针对民生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我们把对惠民政策、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作为履行职责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行“上下左右”网格式检查,即:自上而下检查惠民资金流向,自下而上核实受惠对象,左右横向对照每一道程序,确保不留下一个死角、不遗漏一笔资金、不放过一个环节。三年来,经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检查的各种民生工程资金总额达21.7亿元。在监督的方式上,我市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一是专项检查项目化。凡是中央、省、市政策规定的、涉及面广或项目金额较大的,均由市纪委监察局立项进行执法监察,组织专门的工作组进行系统跟踪检查。通过查资金流向、查执行标准、查管理程序、查资金与项目台帐、查廉政合同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执行不走样。2009年以来,我市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支农惠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中开展各类专项监察达73项(次)。二是流程监督嵌入化。为使监督及时有效,我们在落实民生工作的过程与环节中,将公开、公示、评议等监督手段纳入实施程序之中,寓监督于管理。如,我市制定的《新余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中就明确规定:“凡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都向社会公布决策备选方案,征求意见”。在农村低保工作中,我们在对象确定的程序中嵌入了群众民主评议制度和低保对象公示制度,有效防止了“人情保”现象。三是群众监督制度化。民生工程的受益主体是群众,只有充分动员群众参与,监督才有足够的广泛性与针对性。为此,在农村,我们推行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五项监督制度》,使群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村级事务有了明确的监督途径;编制了“三务公开”目录,使村务、财务、基层党务实行了定时间、定内容公开,畅通了群众监督的渠道。我市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务公开工作分别在全国性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在城市,制定了《新余市行政听证办法》,规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进行听证,让群众监督;我市还通过在各媒体开设的行风热线、市长热线、行政投诉热线、发展环境监测点等渠道,形成了立体网络,每年接受群众对各种民生事业的监督5万余次(条),形成了对民生工程落实情况的强大监督。

二、以“阳光式”便民服务维护民利

在保障惠民政策落实、使群众共享社会公共福利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将人民群众享受政府提供的行政服务作为保障群众利益、维护民生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实行阳光透明服务,杜绝各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切实降低了群众的生活成本,维护了群众的正当利益。一是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全市34个乡镇全部建立了“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所有涉农部门及基层站所都进驻中心开展公共服务;依托便民服务 中心,在各村设立了民事帮办点。全市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基层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杜绝了“暗箱操作”,消除了“吃拿卡要” 等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去年,我市将农民建房收费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服务,剥离了原先搭车收取的建筑营业税、耕地占用税、耕地开垦费和防洪保安资金等费用,仅剥离建筑营业税一项,每年就能为建房农民减轻负担近300万元。二是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站。全市34个乡镇(办)全部建立了公共资源交易站,所有2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建设、农村集体土地、山林、水库、荒山等出让、租赁等及2000元以上的物资采购,都纳入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有效保障了农民集体财产安全和农民利益。2010年,全市各地共交易项目361个,交易总金额6077.01万元,增收节支373.86万元。三是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两集中、两到位”。将市、县(区)直部门的审批权利全部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面向群众服务,使行政审批权力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减少了群众办事的隐性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以“定向式”纠风治乱取信民意

市纪委监察局将每年一月份定为“民生调研月”,每名常委负责调研一个民生课题,在此基础上确定执法、效能和纠风等涉及民生工作的重点,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定向”解决阶段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把民生领域纪律作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一经发现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严肃查办。2009年以来,我市通过纠风、执法、行政投诉等工作 中发现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现象并立案查处案件79件,占全市所有案件的28.5%。在房地产开发违纪违法问题整治与闲置土地清理工作中,我市把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积极稳妥处理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40多个,解决了部分群众长期办证难的问题,办理房产证4805本,土地证3004本。通过纠风治乱,有效震慑了民生领域的违纪违法企图,促进了我市各民生工程顺利推进。(2011、3、6)

第二篇: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文章标题: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首先,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其次,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改善民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立足于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使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再次,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实施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受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海岛和库区的扶持力度等,都深得人心。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解决民生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突出重点与兼顾紧密结合,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保障全民的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和机制,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第三篇: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文章标题: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建设和谐天津,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强劲足音。对这项工作,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已作出全面部署。张立昌同志在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和谐天津建设。目前,全市上下正

在认真贯彻落实。

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就是群众生活幸福、心情舒畅。在这方面,天津的百姓最有发言权。回首天津十多年的发展之路,大量事实表明:天津能有今天的大好形势,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始终关注和改善民生、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是密不可分的。真心实意为老百姓着想,干大多数群众赞成的事,办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让群众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成为天津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干部群众心齐气顺的原因所在。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要从实事抓起,从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起,从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往往通过日常生活来感受社会和谐。群众生活涉及方方面面,解决民生问题也需要从多方面加以体现。因此,“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成为这些年来天津工作的指导原则。对这个原则,津城百姓耳熟能详且备感亲切。

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有了“三五八十”,有了世纪危改,有了稳定物价、解困和扶贫的“三件事”,有了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文化品位的“新三件事”。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不让一家一户过不去”,提出了“带着深厚的感情把群众的事情办好”,相继推出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财政贴息、技能培训、政府花钱买岗位等政策,努力把下岗失业人数控制到最低。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连小小的农村户厕问题也记挂在市领导的心头,因为“厕所看来是小事,但对百姓来讲是难事、大事”。于是,本市通过对农村10万户厕的改造,使50万农民告别了旱厕,大大改善了生活环境。

关注民生,既要关注百姓的物质生活,也要关注百姓的文化生活。多年来,本市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条腿走路,把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中小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了一批先进水平的医院和区县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文化体育设施,努力做到经济发展不欠社会进步的账,办成了许多百姓盼望已久的大事。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不只是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经济发展的魅力所在。

和谐并非没有矛盾,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正视差异并着力化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任务,建设和谐天津还要做大量工作。今年是本市加快推进“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全面完成第二步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天津就一定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同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第四篇: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

特约撰稿人 泉州外国语中学 余慧华

【热点聚焦】

1.2014年10月17日,总书记在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意味着养老金“双轨制”在制度上被终结。

3.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就百姓关切的难题一一部署,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扶贫到户籍制度改革,处处透着民生关怀,一一回应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4.“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养老金”“精准扶贫”“新增就业1000万人”„„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个个承载着全体人民“中国梦”的民生热词,展示出中国改革与发展诸多努力的方向,并将在下一步贯彻落实中惠及广大百姓。

5.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设问角度提示】

1.你的身边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答:(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地方上学难;(2)就业难,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3)看病难、看病贵;(4)房价高、买房难;(5)社会治安不好;等。

2.民生问题反映我国社会的什么国情和主要矛盾?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答:①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

答:(1)是实现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需要;(2)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3)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4)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等。

4.什么是公平?

答: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5.夏雨想:“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一些制度的正义性也是为少数人的利益制定的,我们不可能从中受益。” 请对夏雨的想法进行辨析。

答:(1)①“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的想法是正确的。②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③我们要 1 积极追求公平。(2)①“制度的正义性是为少数人的利益制定的,我们不可能从中受益”想法是错误的。②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和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利益制定的,而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制度的正常运行中受益。③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6.青少年怎样为民生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

答:(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并将理想的实现与艰苦奋斗相结合;(2)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3)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维护正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4)积极宣传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民政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下列体现我国政府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的举措有()

①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②2015年1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 ③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④2015年1月1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我国首次统一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右边漫画《精确滴灌》的做法()A.有利于实现社会的绝对公平B.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C.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3.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公平”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在这个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会议,之所以频频强调公平,是因为()

①祈盼公平、维护正义是人们的共同心愿 ②公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③公平总是相对的,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④维护公平能解决所有社会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我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①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④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5.右边漫画表明()A.我国城乡居民已实现了共同富裕 B.社会公平需要正义制度作为支撑 C.绝对公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D.要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

6.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这表明()

A.实现总体小康任重而道远 B.农村资源短缺、劳动力缺乏 C.我国将永远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7.右边漫画《有急有慢》 中机关和企业养老金并轨()A.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同时富裕 B.表明我国已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C.说明我国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D.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二、非选择题

8.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要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

(1)“要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哪些特征?

(2)党和政府注重公平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3)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不公平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我们应怎么做?)

9.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我们推动“双创”,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这有助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共同富裕。

材料二:如右图。

(1)右图反映了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存在什么问题?

(2)结合右图谈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我国应坚持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

(3)在“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4)看了漫画后,小阳同学认为:“调整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分配制度,实行平均分配。”请你对小阳的观点进行辨析。

10.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扶贫日”的批复指出,从2014年起,将每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总书记在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党和政府设立“扶贫日“表明了什么?

(2)设立“扶贫日”有何重要意义?

(3)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为扶贫开发做贡献?

11.材料一: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针对食品安全、农村电网改造、水利投入、公务接待立法、校车安全等各种民生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材料二: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1)“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如果你对当地的民生问题有好的建议,你会通过哪些渠道表达出来?

(3)请你就如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向当地政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热点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1.D 2.C 3.A 4.D 5.B 6.D 7.D

二、8.(1)公平正义、安定有序。(2)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3)①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到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②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正义的制度为人们公平合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4)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9.(1)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2)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3)①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4)①小阳的观点是错误的。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③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只会导致共同贫穷。

10.(1)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①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有利于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有利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3)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②积极宣传我国的扶贫开发政策;③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参与捐献活动。

11.(1)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就业问题也不例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当地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与式向有关部门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表达意见。(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等。

第五篇:经济社会发展注重民生保障调研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党的宗旨的要求。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前提,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反过来,民生的改善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又会对经济发展以有效推动。长阳县委、县政府深知这一发展要义,自以来,就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力推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重,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加大投入,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创造性地启动实施了社会领域“五大工程一项计划”,让全县人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贫困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消除贫困,必须有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长阳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一体两翼”工作,以扶贫到户为抓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力的促进了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减少绝对贫困人口3000人,全县绝对贫困人口降到5.27万人,使6000名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全县低收入人口减少到6.08万人,分别占农业总人口的14.76%和17.03%。争取扶贫资金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2%,争取中央、省直6个单位落实社会帮扶资金200万元,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增收达到100元。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一是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新修和改造村级公路1125公里,完成通村公路硬化1000多公里。黄陵洞特大桥建成通车,宜长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白氏坪至流溪段全线通车,县城至高速公路接线路正在加紧建设,“庄麻”、“资黄”公路硬化全面竣工,县内国家二级路改造全面完成,乡乡通油路的目标基本实现。二是“电力瓶颈”有效缓解。全面完成了城区电网改造,完成了110kv板桥铺、35kv王家棚变电站建设和35kv火烧坪、榔坪输变电改造工程,启动了110kv津变增容和长津输电线路改造等工程建设,城乡输配电网络进一步健全。三是信息通讯网络进一步健全。乡镇互联网业务全部开通,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网络实现了全境覆盖。四是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村能源、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有效保护了全县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73.6%。

(三)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全县上下始终把“普九”工作当作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着力解决“普九”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促进了全县“普九”成果的稳固提高。1999年6月,县“普九”工作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和又先后三次通过省政府组织的“普九”复查,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7—12周岁正常适龄儿童20419人,己入学2041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适龄女童入学率100%。小学无辍学现象。同时,以“普九”为契机,围绕“高中进城,初中进镇,联村办小学”的目标,依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统筹规划、稳步实施”的原则,大力调整学校布局,学校数量逐年减少,学校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全县中小学校总数已由的369所调减到99所,基本实现了布局调整规划目标,极大地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在调整布局的同时,为解决边远山区学生的入学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努力探索适合山区教育特点的办学新模式,积极创建农村寄宿保育制小学,共创建寄宿制高中4所、初中16所、小学69所;创建寄宿保育制小学55所,其中31所被宜昌市教育局授予“寄宿保育制示范学校”称号。

(四)人才培养不拘一格

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为载体,着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将能够带动一片、示范一方的致富能手和“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重点,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乡土实用人才培养、选拔、管理机制,采取与三峡大学联办、县内设点的方式,在宜昌市率先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同时,以“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载体,加大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并建立了文化人才奖扶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设立“高龄民间艺人生活补贴基金”,对年满70周岁、从艺40年以上的优秀民间老艺人发放了定额津贴。大力培育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采取“结对传授”和“分片传授”的形式,通过选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人才到高等艺术院校深造,定期将县外创作者“请进来”,组织开展“民间艺人师徒大赛”等活动,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土家民族文艺传承人。

截止底,全县人才总量达到13083人,占总人口的3.15%。其中党政管理人才1416人,少数民族984人,占69.49%;女性268人,占18.93%;本科以上学历有455人,占32.13%;35岁以下有303人,占21.40%。

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人才579人,其中少数民族420人,占72.53%;女性134人,占23.14%;专业技术人才4596人,其中少数民族3493人,占76.00%;女性1920人,占41.78%;本科以上学历1264人,占27.50%;35岁以下有1696人,占36.90%;具有高级职务279人,占6.07%;中级职务2731人,占59.42%;初级以下职务1586人,占34.5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名。另有集体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126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121人,农村实用人才1194名,民族民间文化人才2926名,有专兼职社会工作人才1125名。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在社会发展领域,重点实施了“五大工程一项计划”,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30.98万人,基金征缴率达到100%;截至底,共有94.3万人次受益,补助基金2814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被国家卫生部等八部委表彰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二是实施助学启智工程。自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助学启智工程以来,三年共筹措资金110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9万人次,确保了特困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三是实施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在全国县一级率先颁布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建立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数据库和生态保护区,出台了优秀民间艺人奖扶政策,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与传承,撒叶儿荷被纳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四是实施计划生育“民福”工程。全县每年有2万多人享受计划生育基本免费服务,有1800多人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有650个计生困难家庭被纳入农村特困救助对象,民福工程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中西部地区的“好典型”、“好样板”。五是实施城乡贫困救助工程。对城市低保户、农村重灾户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大力救助和帮扶,基本解决了城乡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难的问题。自城乡贫困救助工程实施以来,10811名农村特困对象得到了救助,5624名城镇居民享受了低保,18690人享受了贫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80%的五保对象得到集中供养,近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六是实施“科技富民计划”。培育了一批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带头人队伍,应用和转化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了一批区域优势品牌,增强了县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科技与经济的藕合度不断增强。几年来共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6个,引进新品种46个,开展各类技术培训9.6万人次,培养科技文化中心户793户,科技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2.8%,提高了11个百分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6.9%,提高了2个百分点。[②]

(六)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全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优良发展环境的决定》、《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长阳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园区的优惠政策》,建立了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执法行为管理制度、发展环境评议制度、投诉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等五项制度,开展了“以诚信为本、以信用立县”和“为谁发展、谁来发展”的宣传讨论,建立金融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进行各项改革,深入开展“信用长阳”创建活动,全县信用环境进一步好转,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诚实守信、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新型银企、银地关系逐步建立。

(七)执政能力日渐增强

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做到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学行政。始终坚持“执政为民”,把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全面推行首问负责、政务公开、绿色通道等制度,实行“五个一”的项目协调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构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在全县建立了方便、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务体系。截止目前,三级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受理服务事项件48.8万件,已办结48.6万件,办结率达到99%以上。规范招投标行为,净化交易市场,共组织招投标403次,节约增资1500多万元。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推行《关于加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八条规定》、《关于厉行节约、规范公务接待的八条规定》、《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的八条规定》、《关于加强全县资源管理的八条规定》、《关于严格国有资产处置程序的八条规定》和《关于加强县属国有企业管理的八条规定》等管理规定,完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约束、督查机制,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政府管理,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坚持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两手抓,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发展领域,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追求社会公平,在全国率先实施社会五大工程一项计划,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了改变农村“小病拖、大病磨、实在不行请巫婆”的现状,缩小农民在医疗待遇上与城镇居民的差别,作为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源地、首批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于率先启动并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农民的生存、生活质量开始得到提高,劳动力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民族贫困地区困难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于启动了“助学启智”工程,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的贫困学生救助长效机制。为了解决育龄群众享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难、农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开展难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难的问题,还实施了“民福”工程和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国家计生委专家在长阳检查后指出:“这是全国中西部地区的好范例、好样板。”每年筹资100多万元用于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在全国率先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库,重奖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巴土文化已经成为全国驰名的一个重要区域品牌。此外,还筹资1200万元实施了“城乡贫困群体救助工程”,对城镇低保户、城镇“三无”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农村重灾户、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特困优抚人员以及政府认为必须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群体进行大力救助和帮扶,基本解决了城乡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难的问题。

(二)追求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坚持激发活力与加强管理两手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活而有序,是活力与有序的统一。社会活力系统构成复杂,既包括人的要素的活力,也包括自然、环境的控制改善的活力以及机制的活力。[③]近年来,长阳县始终坚持把体制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企业改革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扎实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农村税费改革,县乡机构和行政机关人员大为精简,乡镇由16个减少为11个,行政村由435个减少到154个,村组干部减员5019人。同时,还推行了综合预算、政府采购、工资直达、税款直达等财税改革,深化了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养老、失业、医疗、城镇低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制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正在消除,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力竞相迸发。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活力,但这种活力是活而不乱,是有序中的活力,是保证有序的活力。在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加强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在加强政府管理上,一方面是建章立制。在对乡镇、政府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的基础上,长阳县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出台了五个“八条规定”。另一方面,注重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在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对事物进行理性思考,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和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例如,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方面,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探索并采取了“分头积极抓招商,统一动作签合同”的办法,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在加强社会管理上,突出“三抓”。一抓劳动就业。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二抓社会保障。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特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子女入学方面的困难。三抓社会稳定。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主动帮助解决问题,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三)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坚持提高国民素质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手抓,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优良的环境。

社会的和谐不仅来源于人类社会内部的协调发展,同时要有赖于社会的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首先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以农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口,着眼于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三建一创”(建道德规范、建道德档案、建道德理事会,创和谐民风)为主题的农村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建设与保护。在经济建设中,不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五小”企业、重点污染企业及开山炸石、毁林开荒等行为进行集中专项整治,优先对清江两岸和旅游景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拒绝虽有较好经济效益,但污染不达标的投资项目,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清江秀美的山水风光,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追求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坚持发展民主和健全法治两手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保障。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动摇,有力地提高了科学执政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充分发扬民主,科学决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了班子内部的工作分工、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办事情、作决策,都坚持是否有利于全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利于全县社会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大多数群众利益的原则。二是协调各方,充分调动各界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协调各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以求团结统一,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充分运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民族立法权,积极开展民族立法,先后制定了自治县计划生育条例、自治县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自治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补充规定等8部单行条例,修改了自治县自治条例和自治县乡村公路管理条例等3部自治法规。

(五)追求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坚持弘扬现代科学和培育人文精神两手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是大力弘扬现代科学。全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等十一个政策性文件,还组建了科技顾问团,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科技人才制度,将全县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领导干部的头上,极大地突出了科技工作的主体地位,有力的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在立足于自主研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各大院校合作,借力生智,涌现出了一批科技成果。通过大力推广生物工程新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农业高效栽培、生猪和山羊杂交、节能增效等先进实用技术,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对经济的渗透不断加强。[④]二是大力培育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维护和实现和谐的深层次的“软件”因素。在培育人文精神上,把重点放在培育人、环境及打造信用长阳上,提出“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按户发展环境”,把客商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我们服务质量的标准,造就了一支朝气蓬勃、纪律严明、奋发有为的公务员队伍。积极探索并建立社会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在全国旅游行业率先实行了信用等级评价授信制度,极大地促动了全社会信用意识的提高。

三、借鉴与启示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必须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以系统、综合、辩证和统筹的思想谋求发展,提高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改革和发展的本领。充分考虑经济工作各个方面的关联性,全面整合和科学利用各类优势资源,注重把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考虑,更加突出经济工作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坚持用“五个统筹”的思想指导发展,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辩证地认识县情,辩证地看待发展环境,辩证地看待机遇,辩证地看待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努力变劣势为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确保了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二)求真务实,用科学的决策指导发展。

贫困地区要发展,坐等政策是不行的,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向内使劲,寻求科学的发展之路。在立足基本县情,认真分析形势和当前经济社会中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一步研究细化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措施。各级领导干部突破了简单重复过去的思维定式,形成了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境界;全社会突破了小富即安、四平八稳的习惯影响,形成了求新求快、开拓进取的浓厚氛围。提出“以全面建设小康长阳为目标,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镇与乡村和谐发展,努力将长阳初步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殷实、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长阳”的奋斗目标;提出“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奋力推进绿色长阳、平安长阳、信用长阳、文化长阳、和谐长阳建设”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形势下,现在将奋斗目标提升为“建设生态长阳、平安长阳、信用长阳、文化长阳、富裕长阳”。这一执政理念的发展变化,充分反映县委、县政府在学习、运用、实践党的基本理论上的进步。

(三)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必须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这些年,长阳县既实现了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既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又推进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既对老行业、老企业进行了嫁接改造调整,又扶植培育了一大批新兴产业;既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又降低了资源消耗,有效保护了环境。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是基础,社会发展是目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又快又好,必须统筹兼顾、同步推进。

(四)协调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必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设和谐社会,要善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努力做到让绝大多数人受益。这些年来,他们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干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干群众长远受益的事,让老百姓有房住,让劳动者有事做,让孩子有学上,让患病者有医就,力争让所有应该得到社会关爱的人都得到救助。长阳的实践告诉我们,切实维护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

(五)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必须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近年来,政府把工作重点转到规范市场秩序、协调利益关系、主持公平正义、营造良好环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问题等方面上来,逐步提高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本领。长阳现象给了我们启示:实现我们的宏伟蓝图,关键在各级党委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关键也是如此。必须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高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下载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民生[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题一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

    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等。 专题一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 5.保障改善民生的意义 背景资料:城镇化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

    3-5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福建 周锦辉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4年7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宣布,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2014......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和保障工作

    X x简 报第11期 中共xx藏族乡委员会2012年2月29日xx乡干部学习省、县文件精神,加强干部 作风建设,促进民生改善和保障工作 今日,xx乡党委、政府组织干部职工集体学习《关于认真......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方面: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特色种植业、水生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水产业、特色农业旅游”五大产......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

    兴修水利 保障民生

    兴修水利 保障民生 ——莆田市东圳灌区水利冬春修纪实 寒潮涌动,气温低下,莆田市东圳灌区2011年度水利冬春修工作如火如荼全面展开。 莆田市东圳灌区共有干渠89km,支渠242km,分......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建设 主 要 内 容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二、民生的涵义及特性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四、历史方位五、应对思路一、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