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调查报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的发展前景
实习调查报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
纸的发展前景
调查题目: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报纸的发展前景
调查时间:7月15日
调查对象:报社里的记者、编辑
调查目的:为了看看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业该如何发展,怎么样才能与社会融合,更受读者欢迎,以至于不会衰亡。
调查内容:
新媒体新闻的快速崛起给传统的报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时效性的冲击。新媒体在时效性上是具有非常优势的。手机报、网络新闻等都具备随时随地传播新闻的及时性,信息的更新与传播的速度极快。
而报纸,即使后备团队力量再强大,也无法摆脱时空的限制。第二、成本冲击。新媒体新闻的制作,不需要排版印刷,更不受版面限制。甚至有些新媒体如博客,任何人都可以在博客发布信息。新媒体的成本几乎为零,而且往往所承载的信息含量是巨大的。第三、地域性冲击。新媒体的传播是打破地域的局限性的。由于建立在电波光波等高技术之上,新媒体新闻传播可以达到全国性甚至是全球性的。如你可以身在北京,过互联网寻找广东本地的新闻资讯,然而你却无法订阅广东的广州日报。第四、技术上的领先。新媒体在技术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表达形式,新颖时尚的阅读方式,方便快捷的客户终端,综合了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的优点。新媒体在技术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表达形式,新颖时尚的阅读方式,方便快捷的客户终端,综合了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的优点。报纸媒介是传统传播媒介中历史最悠久,是最具有原始意义的传播媒介。在如今,阅读报纸已经形成普通市民的汲取社会世界新近变动信息的主要之一,成为一种广大群众的惯性的阅读习惯和消遣方式。而新媒体往往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感,21世纪生活的紧张的节奏感。深度报道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崛起的。所谓的深度报道,意味着捕捉与截取事物变动状况的瞬间将其嵌入事物发展的总体模式,通过背景前景等因素,运用客观的解释分析手法,着力于时间空间的延伸和扩展,显示事物发展的因果链条。新媒体新闻的报道更多的追求的是时效性,所以在新闻内容本身的加工和挖掘并不充分,报道散落杂乱,浅尝辄止。相比之下,报纸新闻则擅长于深入到新闻背景环境里挖掘事实真相,综合分析,并且加以追踪报道,关注新闻变动最新动态。这样子便保证了读者的二次消费,形成了固定的消费群体,而且充分的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这是报纸新闻一个显著的优势。新媒体新闻的报道更多的追求的是时效性,所以在新闻内容本身的加工和挖掘并不充分,报道散落杂乱,浅尝辄止。相比之下,报纸新闻则擅长于深入到新闻背景环境里挖掘事实真相,综合分析,并且加以追踪报道,关注新闻变动最新动态。这样子便保证了读者的二次消费,形成了固定的消费群体,而且充分的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这是报纸新闻一个显著的优势。报社拥有常年累积的丰富的经验,有最专业的工作团队和系统合理的工作分工,在新闻采集、筛选、编辑、加工、排版方面的丰富经验财富都是新兴媒体所不能拥有的。国家对于媒介产业一直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传统的纸质新闻媒体大都直接或者间接隶属于国家机关,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这保证了传统的纸质新闻媒体在许多新闻报道中的权威性。而如网络媒体之类的新媒体,在消息新闻发布上并没有严的限制或把关,任何人都有可能在网上发布消息,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很低,权威性远远不及报纸。媒体的更新并不是一个替代的过程,而是一个层层叠加的过程。所以,新兴媒体新闻的迅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报纸新闻的衰落。报纸新闻必须抓住纸质媒体的特质和优势,通过改革和创新,在与新媒体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并驾齐驱在时效性这一方面上,报纸固然无法与新媒体比拼,但是这并不代表报纸的新闻就可以失去时效性。报纸新闻应争取在第一时间拿到第一手资料,并且争取以最快的时间及时将新闻发布。不能最快,但求更快。真实报道必须取代虚伪或隐瞒报道。那些为了迎合受众的假新闻或故意隐瞒虚报数字的伪新闻是不可取的。报纸是人民和政党的喉舌,是党和人民连接的纽带。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和报道的准确性。两者更直接关联到报纸的权威性。深度报道任重道远深度报道是社会现实的深层次折射一则普通的新闻快讯,表面平静的信息底下可能是暗涌耸动,但通常大多数读者群体是无法意识到的。这就需要新闻采集者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刨根究底的决心,以及敬业的责任心。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不只是陈述事实,而是在客观的详细的报道的基础上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探究所以报纸新闻必须做的就是通过深度报道引导读者思考。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融入新闻主体的背景分析、环境分析;除了在事件本身追踪报道之外,增加相知识拓展和链接;适当加入专家的解说或分析引导;为读者提供充足的新闻资料。纸质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感受。相对于新媒体的转瞬即逝性和新颖时尚的阅读方式,还是传统的纸质媒介更能带给读者深层的思考。在网络信息时代,网上看报将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纸质报纸、网络报纸都是重要的报纸形态。美国尼尔森网络评估公司调查显示,浏览美国报纸网站的网民几乎比一年前增加了三分之一。XX年上半年,浏览美国报纸网站的网民平均每月超过5550万人。而XX年同期这一数字约为4240万人。调查表明,在美国的网民中,上报纸网站的网民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些报纸网站成为报业集团收入的重要之一。传统报业要认清报业形态改变的各种可能,充分把握报纸机构作为新闻传媒信息的源头地位,积极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报纸新闻内容、纸质报纸、网络报纸和电子版销售的完美融合。
所以,来的新旧媒体市场大战中,报纸的深度报道必不可少。突破传统,大胆创新。纸新闻媒体除了要改革自身之外,更要大胆创新,吸取新媒体的优势以补充自身的劣势。一方面,寻求在传播方式和形式上的突破,在新闻版块的创新。另一方面,通过和新媒体的联盟,为新媒体提供新闻信息,开拓新的市场。通过跟新媒体的合作得到劣势上的互补。综上所述,报纸新闻与新媒体新闻并不存在绝对的利益冲突,新媒体的发展也必将带动进媒体的发展和完善。报纸新闻应该在拓展优势,取长补短的努力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寻求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为社会服务的准确的道路。
调查体会:
未来我国报业应该这样发展:竞争和整合中建立新秩序
目前,中国报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从混乱转向规范的整合期,这是中国报业从单一垄断进入规范竞争形态的新阶段。经过一段时间市场力量和行政手段的整合,加上报业退出机制的建立,中国报业竞争一定会走上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正常轨道。报业要走出困境,就要看清目前基本的传媒形势,准确把握好前进方向,在报业面临过度竞争的情势下,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好自己的功能和优势。最主要的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优势特长。报纸的核心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到目前为止,报纸仍是传媒行业里最主要、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内容制造者和提供商;其次,它具有长期形成的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和秉持社会责任感的传统。在国际报业舞台上真正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都是公信力强、权威性高、内容取胜的大报。因此,报业要把做好内容和增强社会公信力放在首位,把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作为竞争的重点,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报纸的传播功能和优势特长,把内容做好做精。要办好看的报纸,办有特色的报纸,写有观点的,发挥出报纸最大的传播效能。现在,每天报纸上的新闻很多,但耐看的寥寥无几,大多内容平淡,报道肤浅,评论表面化,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更有甚者,有的报纸导向错误、格调低下,有的报纸为了吸引眼球,热衷于报道“杀人放火”的新闻,或炒作明星八卦,或自甘堕落为“狗仔队”,以挖人家的隐私为乐,有的甚至制造假新闻。放弃报纸应有的品格,放弃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报业面临的最大危机。
2.提高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塑造与报纸公信力相称的品牌形象
我国报纸进入市场、直面竞争的时间并不长,但竞争的对手却很多很强,同业间的竞争,不同媒体间的竞争,使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环节。对报业来讲,既要有优质的新闻产品,还必须有现代的管理制度、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良好的服务体系。我国报业目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比如日本,无论是在东京、大阪这类大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北海道,甚至在极小的村落,早上报纸准时送达已成习惯。我们目前还达不到这样的服务水准。人家的诀窍在于,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的配送体系,服务标准非常规范,而且,社区连锁店承担了发行报纸的职责。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讲诚信,守规范,变无序、恶性竞争为有序、良性竞争报业竞争。
实际上是市场竞争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行业标准和竞争规范。在国外发达国家,之所以较少存在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是因为对于明显违背了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规则的不正当竞争,政府自然会干涉,行业协会也会出来协调。对于目前中国报业出现的发行和广告经营方面的无序和恶性竞争,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定和遵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各报社要严格自律,政府也应该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规范市场,加强监管,维护报业竞争秩序,把无序竞争变成有序竞争,使中国报业能够有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公平竞争。如果任由个别报纸继续去搞恶性竞争,受损害的将是中国报业的整体形象,摧毁的将是中国报业整体的公信力。
总之,唱衰报业的论调,从某种意义上讲给报业敲响了警钟,让报业必须正视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我们相信,中国报业今天正处在它发展历史上一个关键的新阶段。面对不断加剧的竞争,面对新媒体的崛起,面对行业自身的种种问题,能不能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将决定报业的前途。从现在到未来的报业竞争中,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应该真正成为基本的法则。只有通过公平规范的竞争,让一些缺乏竞争力的报纸退出市场,那些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品牌大报,才能够壮大实力,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中国报业才能把握住目前从混乱向规范整合的历史机遇,走上科学、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二篇:报纸编辑如何运用新媒体
报纸编辑如何运用新媒体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媒体方式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从此,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获取方式与时间上都在发生着巨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报纸媒体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其信息传播的方式与时间性等方面都受到了制约,所以在新媒体时代,报纸媒体如何生存与发展是各家报纸面临的重要课题,进而对报纸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报纸编辑需要善于借力新媒体实现报纸创新,通过多媒体操作实现报网互动,需要通过多媒体操作进行多种新闻素材的整合,通过多媒体操作整合报纸优势资源。关键词:报纸编辑;新媒体;互联网
自 2004 年始,受新媒体冲击,全球报业广告呈现下跌之势。当年,欧洲和北美的报纸广告开始下跌,中国报业广告增长也首次下降。新媒体的发展壮大而带来的信息技术的革命使传统媒介开始步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具有无所不在的渗透力,网络、QQ、BBS、MSN、博客、微博、3G、手机报纸、移动视频等,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报纸受到了巨大冲击,报纸的生存环境也开始发生巨变。现在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因特网或手机获取信息。一系列的数据显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变革使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传统报业媒体的读者在以几何数字流失。许多报业人士对传统报业媒体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前景充满忧虑。就连报纸传媒大亨默多克也不得不将他所执掌的各个报纸的负责人召集一起,商讨报业今后的生存之道。
一、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挑战
报纸编辑是报纸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和工作,传统的报纸编辑工作包含策划、编辑稿件和组版三部分。编辑策划是指报纸的整体设计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编辑稿件是指编辑对稿件进行分析与选择、修改和标题制作;组版是指根据编辑的稿件配置报纸版面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型传播技术及平台的迅猛发展,使受众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时间、手段和新闻信息源都发生了巨变,传统报业遭受了巨大冲击。在新时期、新阶段,怎样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创新传播手段增强竞争力,已成为各个报业编辑研究和探索。
我们知道,传统的报纸编辑工作模式是,编辑充当信息的加工、传播的角色,记者是信息的采集者和发送者。但信息技术的革命颠覆了这种传统方式,以新兴媒体代表的互联网改变了受众获得信息的方式和习惯。
1、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便捷的多终端的阅读方式,使他们钟情于互联网;
2、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不再大众化,而是趋于个性和自身需要,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系统的,全面的,而且可以随时储存、管理、查询的信息;
3、受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他们不但接受信息,而且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传播环境的改变让众多报纸编辑感到悲观,其中一些报纸编辑转行成为网络编辑,报纸编辑的生存正经受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二、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新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编辑策划被提升到空前重要的位置。有人说:报纸从以前记者打天下,转变为如今编辑打天下。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具有新的责任与作用。
过去,报纸等媒体的竞争主要在于时效性上的竞争和独家性上的竞争,在这个环境下,记者担当了更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以空前的速度传播,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传播技术的革新、传播受时空的局限性的大大缩小,使报纸在信息传播中抢抓实效性的优势丧失殆尽。信息技术革命也是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开放,抢抓独家新闻的难度大大增加。现在媒体的竞争已经不是独家新闻和第一传播的竞争,而是独家观点、独家深度、独家内容的竞争,这就使报纸编辑包装新闻、策划新闻的作用突显出来。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更多地担当起提升报纸竞争力的责任。报纸编辑要通过策划指导记者的采写,通过编辑凸显独家深度和视角,确保报纸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
三、报纸编辑运用新媒体的途径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不仅是把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络、平板电脑和手机上,而是应聚合多种信息元素、综合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与新媒介技术的平台搭建,向受众提供最现场化、最易理解、最易获取的新媒体化产品。
1、整合信息资源,深度挖掘新闻
新媒体时代媒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眼球的争夺,对受众的争夺。而这种竞争决胜的关键就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给受众提供的产品是有个性的、有特色的,不可替代的。随着独家新闻的意义逐渐转向“人有我新、人有我深”,报纸在专题报道、深度报道方面逐渐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报纸编辑要加大深度报道的策划与编排,把党和政府的重要举措同群众关心的问题结合,创新编排方式,多层面、多角度发掘新闻的深层意义,使报纸体现编辑创新,体现独到之处,体现新闻内涵。
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报纸媒体已经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发展状态,而是从报纸提供信息的卖方市场转为了读者选择信息的买方市场,所以报纸编辑要转变思路,要站在受众的角度,研究受众的心理,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利用各种方式为读者呈现出高质量的新闻。这就需要报纸编辑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功能,用独特的视角,善于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提高报纸新闻的质量。
互联网普及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记者信息来源的丰富性,新闻报道的权利为媒体及其记者所垄断。博客、播客、微博,MSN、QQ及网络BBS的出现,使人人都是记者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必须应时而变,不能满足于仅靠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已有的热线电话获取信息来源。
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打通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网络,既可以延续传统媒体的风格和品牌,又可以吸引青年读者的注意,实现新闻内容的多次传播。因此,围绕着互联网进行创新、融合、转型,成为很多传统媒体高举的大旗。
在新闻媒体众多的境况下,报纸编辑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独特的新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网络上每天都有海量的新闻报道,所以报纸编辑可以在这个信息世界挖掘出具有价值的新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网络新闻存在这不确定性与零散性,所以报纸编辑要具有较强的甄别能力,能够辨别出信息的真假,然后将零碎的信息进行整理,最终完成出色的新闻报道。
在编辑的组稿过程中,尤其是整合大的稿件的时候,互联网就显现出极大的优势。一个新闻往往在几个网站都有相关的内容,为了能更好地把新闻做活做透,编辑可以把与要做的主题的相关内容都下载下来,选择不同网站的内容精华,重新编排,并加入自己的观点,从而把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完完全全地呈现给广大的读者。
2、创新编排手段,丰富编辑方式
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和新媒体的冲击影响,当前报纸版面编辑手段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源的趋同,各家报纸所获得的信息都大同小异,一条新闻即使可读性再强,也可能由于淹没在信息汪洋中,而从读者的眼皮底下溜走。在这种情况下,编辑的读者意识也要与时俱进,在强化报纸易读性上下功夫。可读性是从新闻内容的角度来衡量的,偏重了内容而忽略了外在形式对读者的吸引力。而易读性是指文本易于阅读和理解,它不但追求内容的详尽、厚重和多角度呈现,而且追求一种良好的信息呈现方式,使读者更容易找到信息,更准确地理解信息。
报纸作为一种视觉媒介,其易读性必须体现在版面上,报纸编辑要尽可能降低读者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提高报纸承载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直接成本,是强化读者对报纸忠诚度的关键所在。从版面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版面编排要简洁明快,疏朗大气,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新闻本体。同时适当运用版面留白艺术,给读者提供一个视觉暂留的空间,让读者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阅读。
现代报纸版面设计不是新闻加艺术的关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化和装饰版面,而是建立在视觉承载、阅读规律、市场营销之上,对信息传达、视觉承载、阅读过程、整体形象、文化品位的完整设计。一个报纸版面,如果不能在尽短的时间内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那版面的编排就不能算是成功。不管是图片的处理、图片说明的制作,还是题目内容的拟定、标题形式的处理,都应该符合快速抓住读者眼球的原则要求。大量图表、漫画、三维图画在报纸版面上的应用就说明了这一点。报纸编辑要在文字精致化、图片优质化、文稿多样化上下功夫,使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能真正反映本报的办报宗旨,又能满足受众需求,有审美性,有特色性,真正提高。第一眼效应很好地为内容服务,增强报纸的竞争力。
2012年《纽约时报》在媒体界引起不小影响的特稿《雪崩》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这组报道16位滑雪者在美国卡斯卡德山遭遇雪崩惨剧的特稿,并非简单将文字、图片、视频拼凑在一起的报网融合,而是充分融汇了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和交互式图形等新媒体形式,通过流畅的连接和叙事,将事故发生的背景、过程、后续处理及每个当事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传统的报纸还出了5叠报道,并很快推出了以文字为主的电子书。之后在周末版《纽约时报》还推出了特别报道。这组报道既创新了新闻报道的形式,用现代化的技术引起了年轻读者的关注,也为报纸赢得了声誉和读者,成为报纸编辑利用新媒体强化报道的范例。
在编排模式上,报纸编辑要注重借鉴、吸纳新兴媒体的特点,不断丰富自己的编辑方式。当下报纸中运用比较普遍的新闻链接就是报纸对网络媒体的一种借鉴和内化,开辟了报纸内容解读的新形式。其在交代背景、解释关键词、类同事件的横向对比、同一新闻事件的纵向挖掘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传统报纸写作上的线性思维和解读上的时空观念。风靡一时的导读与索引版也充分借鉴了网络新闻的首页形式,带来报纸阅读的一场革命。
3、注重报网互动,实现报纸创新
新媒体时代,网络因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容纳了海量的信息,冲击着报纸媒体。但正因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及其信息获取的开放性特点,也给报纸编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报纸编辑要学会巧借新媒体,把网络等新媒体作为自己的资料库和提供新闻线索的平台。事实证明,从网络上淘拣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热点,已经成为当前报纸编辑借用新媒体的最常用手段。然而,需要报纸编辑特别注意的是,正是由于网络等新媒体信息发布的开放性特点,网络等新媒体上充斥的信息良莠不齐,不乏虚假信息和有悖于国家政策导向的信息。报纸编辑在选择网络信息时更要加强政治敏感性,去伪存真、沙中淘金,并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对所选择的信息进行仔细甄别、验证,严格把关,避免报纸成为传播谬论、歪曲事实、传达错误舆论导向的新闻源。
新媒体时代,报网互动成为报纸媒体借力新媒体最常用的手段。通过报网互动,报纸编辑更能彰显出自身的创新之处。报网互动中,报纸编辑把网络上的热点和关注通过传统的报纸所体现,报纸报道的新闻刊载到网络上引发热议,将网络的受众视线引向报纸,让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吸引更多的受众。报纸编辑通过对报、网信息资源的整合编排中践行编辑创新。在报网互动中,网络可以作为报纸的媒介外延,让读者在网上实现延伸阅读,以弥补报纸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这就要求报纸编辑要善于借力网络,在互动中创新编辑工作,这也是新时代报纸编辑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报网互动中,报纸编辑要关注网络热点,对网络上网友热议和关注的新闻事件或新闻话题进行追踪关注,通过合理、有选择的编排,使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见诸报端。在报网互动中,报纸编辑还要善于吸取、链接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要素,创新报纸的编辑。比如增强编读互动,简化版面编排,大胆运用大幅图片,编排导读版,增加报纸的视觉冲击力。运用二维码技术,将网络上的视频链接到报纸版面,读者通过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便能收看到视频信息,使读者耳目一新。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任务,报纸编辑要善于转换角色,以市场为导向,在角色的转换中丰富编辑的内涵,这也是一项创新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子文.报网互动下的编辑观念更新及资源整合[J].中国报业杂志,2008年2月28日 [2]张莺.浅谈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的角色转型[J].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8月11日 [3]曹柯等.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J].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10月26日
[4]王小华.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编辑能力分析[J].新闻天地,2011(5):154-155.
第三篇: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湖北大学 肖笛
科技的进步诞生了新媒体,人们把从前看报纸的时间拿来刷微博,看电视的时间改成了看网络电视。新媒体具有的多样性、实效性深深吸引着受众,它不受地理限制,将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传播给受众,它交互性强,一个问题可以引发全民讨论,人们可根据喜好选择想看的栏目资讯。当人们把实现转移向新媒体时,传统媒体必然受到冲击。报刊、广播电视这样单一的传播渠道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由于受众流失,广告也大大减少,传统媒体面临巨大考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迎来了新一轮变革。
一.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变革
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从业者抱着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威胁论,事物有新旧交替,认为传统媒体已死,不再有未来,一种是乐观派,认为传播注重的是内容,而传统媒体拥有精干的队伍从事新闻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应该扬长避短。简单来说,威胁论是从渠道角度出发,传统媒体渠道单一,而渠道正是新媒体的优势,这就有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变革。而新媒体由于成军晚,缺乏过硬的技术,制造的内容粗糙,不具备权威性,使得传统媒体得以发挥特长。
其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直都在相互影响,相互取经。传统媒体在冲击下向新媒体转变,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湖南广电集团,在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制作一流的情况下,向下发展芒果TV、金鹰网、芒果粉丝圈等,逐步构建全媒体网络生态模式。以互联网思维经营媒体,《我是歌手》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节目全程由经理人控制生产流程、制造原理、观众反应,从单纯的节目制作,发展成粉丝效应商业链,这些是在经理人的推动下完成的。《我是歌手》还引起了一个现象,让许多不看电视的人重新回归银幕,大家守在电视前看直播,人们同步用手机在微信上讨论,带动社交网络进行图文直播。这说明了好的内容在媒介传播中的重要性,值得许多传统媒体思考学习。
然而,受新媒体打击最大的当属报业集团。网络的渗透,新媒体信息的迅速传播,使得报纸失去时效性。人们一打开手机就能受到最新的实时资讯,对比之下,刊登前一天新闻的报纸成了“旧闻”。在严重的市场冲击下,报纸开始了革新,其中最成功的当属南方报业集团,旗下有南方周末报系、南方都市报系、21世纪报系,主打深度报道,开辟独到的评论视角。抓住网络时讯不能进行深度评判的弱点,站在更高的地方审视事实新闻。南方报系还进行了内部办公结构的整改,借鉴西方媒体,采用集约型采编形式,核心的11人负责最终内容的把握,其他人曾网状散开,例如,负责体育新闻的团队,从外采到内编呈一条流水线,整理过后送往内容中心,由11人决定是否发布以及内容的调整。这种模式加快新闻生产的速度,生产的新闻有分量有深度。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南方报系采取资源整合方式,开辟南方报刊网站、手机应用、电子杂志业务,实行跨媒介多元化跨位置发展战略。在互联网时代找回受众,把产品定位在学生、各行业精英,对准受众精确投放广告,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在另一边,培养互联网读者,依靠南方报系老牌影响力,将互联网潜在消费人群转变成显性,维持报业更长远的发展。
新媒体具有信息发布和更新的及时性、群言性、开放性;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选择性以及内容的权威性、公信力和信息的原创性等方面的优势。两者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
二.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的途径
建立自身的网络体系,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媒体应该结合新媒体技术,开辟出一个全新的、系统的跨媒体经营方式和营销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这里的网络体系,不是简单的指建立网站,和官方社交软件,对于企业内部的制度,我们也要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借鉴先进理念,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革。扩宽渠道的同时,加强媒介影响力。传统媒体在开辟新媒介道路的同时,发挥传统媒体的采编实力,整合报业、广播、电视等资源,提升自我优势,实现利益最大化。当品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后,才能使传统媒体的生命得以延续、生长。
最后,还是要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源源不断向前的根本力,对于媒介而言,内容制作上更要新颖大胆,角度要更独特,赋予时代的意义。例如,这几年大热的《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出发记录着中国人的点点滴滴,两套纪录片切入点都能打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舌尖》从策划到播出都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依托于传统媒体强有力的采编背景。与其他美食节目不同,对国内,弥补了国人对饮食文化的不了解,也对准国外游子的思乡之愁,更重要的是,给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打开了窗口。舌尖的成功也证明了传统媒体在内容上的优势,其素材丰富,内容制作精良,也得到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表明想要吸引受众的眼球,必须是眼前一亮的东西,在制作内容时有匠人思想,把细节做到完美,在选题时要蕴含深意,引发观众思考。
与此同时,运用新媒体技术,扩充市场占有率,吸引受众目光。媒介自始至终都是传播文化,输出信息的渠道,今天最流行的,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或许是微博、微信,但过个十年,出现了更新颖的媒介,微博、微信和电视、报纸一样,又被划分成“传统媒体”,时代在变,科技在进步,人们的观念在更新,但不变的是,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局面,都会需要媒介来提供信息,需要媒介来弥补精神上的缺失。
第四篇:地方报纸媒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我这次在《今日泰兴》报社实习,同时对报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地方报纸媒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今日泰兴》报是泰兴市委机关报,创办于2007年元月,现在是周五报,发行量达3万份。近几年来,该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重大决策,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加强新闻报道的整体策划和重点安排,把准宣传基调,做到内宣、外宣、创优一起抓,报纸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张。今年1-7月份,共编辑出版报纸131期,编发稿件3500多篇、图片500多幅,宣传质量稳步提高。现将有关情况调查如下:
一、坚持质量兴报,新闻宣传在创新中提高
1、坚持“四性”抓内宣。一是注重策划的超前性。加强策划是提升新闻宣传质量的前提。《今日泰兴》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今年来先后围绕工业经济开门红、“双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主动介入,超前策划,派出骨干记者组织重点稿件,并安排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刊登。先后推出了《我与返乡农民工掏心窝》、《解读靖江发展动力》、《津豫行》等5个有代表性的栏目。特别是在推出《解读靖江发展动力》一组系列报道期间,他们提前一周时间,与《靖江日报》取得联系,全面掌握了解靖江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从系列报道的标题到每篇报道的主题等都作了认真筹划,通过深入采访,刊发了一组6篇系列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较好地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媒体功能。二是注重栏目的常态性。他们充分发挥专题栏目宣传效果好、社会影响高的优势,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二季度,他们在11个常设栏目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解读靖江发展动力》、《津豫行》、《大力推进城市改造建设》、《鲜红的党旗》4个新栏目,调查报告《地方报纸媒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当前,又相继开设了《贯彻市委全体扩大会议专题报道》、《“全面达小康、推进新跨越”新闻行动》、《小康在我身边》、《小康指标解读》等4个新栏目。三是注重言论的引领性。他们充分发挥评论的旗帜引领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及时刊发、配发评论。先后围绕学习实践活动刊发了《震撼后,寻求泰兴跨越发展》、《学赶靖江,重在务实》、《弯道超越,应对危机的最佳选择》、《精神状态也是竞争力》等评论,观点新颖、论证充分、引导有力,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四是注重专版的特长性。到七月份,他们共编发民生、新农村、教育、法制、生活等专版110多期,丰富了宣传内容、贴近了生产生活,受到了广泛好评。
2、完善“三制”促外宣。一是选题申报机制。该报要求每一位记者提前一周,按照各自分工条现,将外宣选题向采访部主任申报,并经汇总报分管总编。二是选题预审机制。分管总编将申报选题进行有侧重地筛选后,通过召开编前会、周前会,组织相关记者对报道的形式、内容进行预审和策划。三是考核激励机制。他们在内部积极营造外宣光荣的氛围,完善出台了激励考核办法,设立了外宣特别奖,促使记者出好稿、出优稿、出重头稿,并积极向上级报纸发稿,借助外宣用稿来提高记者采写水平。同时,每月统计通报记者的外宣情况,鼓励记者在外宣上比学赶帮超。今年来,他们已在《泰州日报》以上媒体用稿163篇,其中在《农民日报》用稿1篇,《新华日报》用稿29篇,在中央级新闻网站用稿16条,超额完成了局交全年外宣任务。
3、重在平时抓创优。他们在着力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新闻采写水平、提高稿件质量的同时,在编排出版每一期报纸的过程中,都要求每一个记者编辑认真编采每一篇稿件、用心拟写每一个标题,力求精益求精。在新近评出的2008年省县市新闻中心好新闻评比中,他们报送的15篇新闻作品有11篇获奖,其中一等奖2篇,另外好标题和好版面分列全省第一名。最近,他们拿出近万元对以上获奖的作品进行了奖励。
二、坚持从严治报,管理制度在创新中完善
报纸创办以来,他们一直坚持从严办报的理念,通过外出参观学习,积极借鉴兄弟县市办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管理考核办法和制度,如《报业新闻中心考核管理办法》、《采编人员稿酬制考核管理办法》、《责任编辑管理规定》、《校对工作程序》、《出版管理流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记者实行稿酬制考核,做到岗位绩效工资挂钩,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考核奖惩兑现,保证了制度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同时,在相关制度实施过程中,他们还适时对制度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完善。今年,他们又对稿酬制考核办法作了进一步优化和补充,在财力不算宽裕的情况下,挤出资金对一线记者和新闻编辑予以每人每月400元的绩效考核奖励,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第五篇:三、网络新媒体冲击党员价值观念
三、网络新媒体冲击党员价值观念
网络是一种互动式的弱控制媒体,其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开放的传播渠道、复合式的传播形态,突破了党的掌控范围,对党员教育管理提出新挑战。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渗透,使人们摆脱了地理限制,聚集在一个共同的非物理化的空间,出现了以信息文化改变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屣价值观念的新型网络虚拟社会。在这个虚拟社会中,不同民族、国籍、信仰与文化背景的人都自由穿梭于其中。以自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传达信息,交流情感,讨论问题,参与政治等等。这种虚拟社会状况及其传播特点,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党员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提出新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党员理想信念在网络中受到冲击。网络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政治文化环境,五花八门的意识形态信息充斥网络,网络的无边界性已经使传统抵御信念风险的“门槛”出现缺口,BBC、VOA、欧洲自由之声等传统媒体已经通过网络登堂入室,各色极端组织、宗教团体等对人的价值、国家存在等不同宣传造成网络社会中政治价值的多元化,拜金主义、物质利己主义等膨胀需求使意志薄弱的党员大都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力。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的党员撇开主流宣传网站,搜索网上激进的别样看法,而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
党员集体主义意识与“人机交往”的矛盾。网络交往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为符号的交往,它很大程度上是匿名的,相互交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切都比现实世界自由,虚无缥缈感很强。这种自由更为年轻人所向往,于是“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受此影响,党员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习惯于“人机交往”,而不喜欢面对面的组织生活。由于网络的自主性、个人性和虚拟性,长期沉迷其中的人就变成了计算机的一个零部件,从而忽视了自己作为党组织一员的身份。有的党员会用抽象间接的符号系统来替代血肉丰满的现实人生,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逐渐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这些人回到现实后集体主义意识就必然会淡化。
党员道德判断受到网络生活影响。网络使人摆脱了现实社会中的思想制约和社会规则,身处缺乏约束机制的虚拟氛围中,人往往意识不到键盘上的简单操作可能造成的现实危害,人的道德感被虚拟化或虚无化,加之网络中又缺乏必要而健全的规范机制,人性中的弱点就会被放大,不良的行为就有了比现实生活中更宽松的环境。当前一些网络“人肉搜索”被无节制滥用,网上宣泄、谩骂乃至诽谤的“漫天飞舞”,都使得网络中道德的问题处于既不受传统规则制约,又无新的规则可依的真空状态,这样长期的网络生活,必然会影响党员的道德价值判断。
党员法纪观念遭遇新的考验。网络虚拟社会就其电子物理空间而言,它是一个有序的社会:但对于软环境而言,它也是一个无序的社会。网络组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却没有为其同步立法,现实社会中对人类行为起规范、监督、控制作用的机制,对网民的约束力明显减弱。对于有的党员来说,由于他们人生价值观本身就不太成熟,因此容易受到网络中某些消极、负面东西的影响和浸染。加之网络社会是一个缺少法纪严格规范且难以实现规范制约的社会,网络是一个没有中心权威的世界,所有人都拥有网络的一部分,没有谁是最终的主导者,更没有人对网络具有占有关系,在网络中营造出一个法纪难以约束的天地,这样必然会对某些党员的法纪观念带来负面影响。
在传统的传媒形式下,党拥有一套成功引导舆论和掌控媒体的方法,有一套利用传媒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然而,网络同以往媒体传播功能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传播是一种互动式的“弱控制”媒体,其多元化的传播主体、开放的传播渠道、复合式的传播形态,“把关人”的角色弱化了,它大大突破了党的掌控范围,如何掌控网络、利用网络对党员进行教育应成为当前党建领域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