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媒体冲击下全媒体管理模式的实践论文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民众获取、发布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诸如微信、微博、论坛等。信息传播渠道的日益扩张,也使得社会进入了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自媒体”时代,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舆论引导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有效强化舆论阵地建设,我区积极深化新闻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区新闻中心为实施主体,通过探索“全媒体”管理模式来应对“自媒体”的冲击。
一、“自媒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对于自媒体的定义,目前比较公认的是 2003 年 7 月,美国新闻协会媒体中心出版有关“自媒体”报告中的阐述:自媒体(WeMedia)是一个普通市民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从定义上便可看出,“自媒体”的发迹与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自媒体”具备着网络传播的各种特点和属性:
一是主体庞大。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猛,网民数量也呈现井喷之势。由于每个网民都有在网上表达话语的权利,因此在逻辑上,有多少网民就有多少“草根记者”,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普网工程”等一系列工作的推进,网民数量还在快速增长中,“自媒体”依然处于膨胀期。
二是门槛低浅。相比较传统媒体近乎严苛的审核准入机制,“自媒体”可以说是“零门槛”.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平民大众可以随时随地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媒体”,比如微博、博客等。网民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在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空间利用管理工具,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具有个性化的“媒体”,无需任何成本,也不要求有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这种“低门槛准入”也是“自媒体”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形式多元。与传统媒体一样,“自媒体”也有其信息的承载体,不过与传统媒体单一的发布渠道不同,“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博客、社区、论坛等,同时,像 QQ、MSN 等即时对话平台,也是“自媒体”的传播媒介。而随着网络社交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信息的发布获取渠道进一步拓展,比如当前最为炙手可热的“微博”,已经成为“草根记者”表达意见最主要的手段。
四是传播迅速。依托网络技术,传播者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各类讯息,其时效性要大大超过传统媒体。尤其是微博的出现更是将“自媒体”快速传播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网民甚至无需通过电脑,只要在手机上登陆微博,便可对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发布,而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新近发布的信息进行即时反馈,在短时间内使事件成为舆论的焦点。
五是内容丰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所能承载的信息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此前,传播者主要在论坛、博客等一些平台上发布文字和图片来播报资讯,而随着网络的提速以及后台容量的扩大,各种传播平台已经可以发布视频、音频等更加形象生动的信息内容,甚至网民可以利用电脑以及手机的视频功能,进行“现场直播”.二、“自媒体”发展的随意化倾向给主流舆论引导所造成的负能量
目前,我国的“自媒体”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这主要是基于公众对意见表达的一种心理渴求。在“自媒体”的影响下,传媒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时代,新闻资讯的内容更加丰富且时效性更强。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自媒体”的参与主体存在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由此引发的问题也是日益凸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发布趋于“随心所欲”,表达倾向渐渐从“有话要说”转变为“自说自话”,干扰了舆论环境,甚至使公众丧失了理性的判断,给社会的安全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一是加速不实言论传播。正如前文所言,“自媒体”具有“零准入门槛”的特点,其参与主体也没有专业技能的限制,因此,“自媒体”的专业素养要远远低于正规媒体,这也导致了其在信息的获取把握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基本是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来转载发布,不会对其真实性作过多的考证,成为谣言的“二传手”.除此之外“,自媒体”的传播完全体现的是个人意志,传播者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添加主观臆断成分,背离了新闻传播“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甚至一些发布者为了赚取关注度,以杜撰事实、断章取义的方法包装信息内容,以此博取公众眼球,严重扰乱了舆论环境。
二是形成网络民意暴力。“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话语发力点。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监管,过度自由的言论表达使得“自媒体”普遍存在话语权滥用的现象,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大量“民意暴力”行为的发生,严重违背了社会伦理,践踏了个人隐私,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三是滋生舆论操纵团队。随着“自媒体”扩张步伐的不断加快,部分群体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团队化操作,使“自媒体”从“散兵游勇”成为“专业团队”,其信息的发布和传播也更加注重“策划和包装”.相比较传统媒体,这种“自媒体”不再视“信息”为立业之本,更加看重用户的数量,“用户就是生产力”是其所秉持的运作理念。这些团队通过培植粉丝来大打舆论战,为各自的利益集团造势,并以此牟利,一般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商业领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舆论操纵手法,会对公众的判断造成严重的干扰,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对社会的安定团结构成极大的威胁。
三、以“全媒体”管理模式应对“自媒体”冲击的具体实践当前,微博之类的社交媒体
在某些问题上承担了太多“报道”的功能,既导致了假新闻的泛滥,也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严重干扰了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推进。为有效强化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我区结合现代传媒发展趋势,对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传媒资源进行整合,成立区新闻中心,探索县级媒体“全媒体”发展模式,致力形成大新闻管理体制,在新的形势下保障舆论引导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
(一)优化机制,着力提高舆论引导力度
1.实施全媒策划。当前传统媒体面临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策划力量的散状化分布,报纸归报纸策划、电视归电视策划,一旦“自媒体”发起阶段性的热点议题进行炒作,很难把力量集中起来进行引导。而实施全媒管理模式之后,区新闻中心很好地破解了这个问题,通过对宣传报道实行统筹策划,根据各媒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部署,使媒体之间密切配合开展“立体式”、“集团化”的宣传,不仅有效避免了媒体之间出现口径不一等问题,而且还可以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舆论声势,可以迅速在热点出现后将舆论引导工作落实到位。
2.实施全媒育才。随着各类通讯工具、网络社交平台在功能上日益丰富,每个民众都可以成为“全媒体记者”,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新闻人才培养还是局限于某一领域,就很难与“草根记者”在争取受众中占得先机。比如遇到突发事件,单一的文字记者因为无法操作摄像设备,就只能以文字报道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而“自媒体”可以通过手机、DV 等设备,图文并茂进行播报,其吸引力自然强于传统媒体。所以针对这一形势,区新1培育,在内部开展“全媒体”技巧培训,要求新闻工作者至少掌握两种采编技能,同时,与浙江传媒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办培训班,在理论上进一步巩固。通过这种“岗位上练、学校里学”的方式,目前,已有不少记者已掌握了平面媒体和广电媒体采编技术。
3.实施全媒管理。由于传统媒体具有严格的播出流程,因此在时效上无法与“自媒体”相比,这也迫使传统媒体必须要提高宣传质量,以质取胜,这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编审团队作为支撑。而区新闻中心在,传媒资源整合之后,便将富余的采编力量流入到编审部门,使这一环节的力量得到了大大的加强,而且这些编审人员均来自不同的新闻岗位,使得报道的把关具备了全媒视野,有利于生产出各具特色的新闻产品,为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二)发挥优势,着力增强舆论引导实效
1.集中力量深度报道。“自媒体”的兴起丰富了新闻资讯的内容,但是网上许多资讯缺乏深度的解读,或者是没有根据地乱解读,造成了舆论的干扰,这时,就需要传统主流媒体做好深度报道,消除杂音,弘扬社会主流旋律。但是在当前一些媒体单位中,采编人员实行的是分线制,从事时政主题宣传的人员可能还要兼顾其他领域的宣传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牵扯了采编人员的精力,尤其是在“计件式”考核的压力下,采编人员往往为了“跑量”,在报道上浅尝辄止,缺乏力度。为此,区新闻中心以资源整合为契机,专门打造一支队伍,专业从事重大主题类宣传报道,使党委政府的主张能准确传递到百姓群众中去,使群众深刻感受到党委政府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中做出的具体工作以及取得的显着成效,进一步凝聚人心。通过专业队伍的打造,今年以来,区新闻中心在“践行三思三创、实施六大战略”、“实现镇海经济新跨越”、“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等主题专栏中共播主题宣传报道达到5760 篇次,形成了强大的主流舆论声势。
2.加大民生热点关注。“自媒体”时代,新闻资讯的供应渠道不断拓宽,受众的选择面更加广泛,要巩固舆论阵地,传统媒体就要在内容上博得“票房”,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民生宣传报道上多做文章。正如前文所言,在“全媒体”管理模式作用下,区新闻中心的时政报道领域率先实现了一体化运作,这使得各媒体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民生宣传报道中,为深入有效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奠定了现实基础。根据这一有利条件,区新闻中心相继开展“五进四交四联系”、“母亲河纪行”等基层行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一线,挖掘鲜活报道,提高受众的认可度。
3.拓展网络舆论阵地。“自媒体”的主要传播阵地在于网络,而受限于单一的传播形态,许多媒体机构无法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回应,致使网络成为舆论引导的软肋。而在“全媒体”管理模式下,我区舆论引导覆盖面有效延伸至网络阵地,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资源的整合,也有效破解网络舆论引导中官方网媒势单力孤的窘境。利用现实资源优势,区新闻中心在全国成立首个以“问效”名义开办的网络平台---网络问效平台,为群众与政府之间加强对话互通搭建了桥梁。
(三)注重特色,着力丰富舆论引导形式
1.培育品牌栏目。在“自媒体”时代下,要强化舆论阵地建设,关键是要增强受众对媒体的认同,而提高认同的关键是在于媒体品牌的打造。为此,区新闻中心大力实施全媒品牌战略,在各媒体分别培育 1-2 个知名品牌栏目,切实提高镇海官方媒体的知名度。目前,镇海电台FM104.7 私家车音乐频道经过多年的运作,受众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宁波广播市场收听率最高的频率,有效传递了广播正能量;镇海电视台党员教育先锋频道通过改版,内容和功能上不断优化,电视远程教育的优势进一步显现,中组部电教中心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今日镇海》积极将文化服务延伸至新镇海人群体,推出《新镇海人专版》,为外来务工人员打造了精神家园,该专版被授予“十一五”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创新奖;镇海网络问效平台推出官方微博,在全国率先开展“微博问效”工作,进一步净化网络声音,传递百姓呼声,成为全市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微博之一。
2.开展特色活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明显的冲击,再加上长期以来,受众的信息需求与媒体的信息供给一直呈现不对称的现象,难免使部分群众对传统媒体存在着负面的看法,所以新形势下,传统媒体要巩固舆论阵地,就必须要在扩大社会影响上做筹谋。为此,根据不同媒体的功能定位和受众人群的特点,区新闻中心全媒齐动积极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扩大影响力。继2011 年承办首届网络文化节并获成功后,镇海新闻网今年又开展了“网络文化大篷车”、“网民走进机关部门企业”等活动,有力地唱响了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镇海电视台策划组织“文明礼仪电视大赛”、“职场文明礼仪电视大赛”、“家庭文明礼仪电视大赛”、“镇海青少年儿童广播电视艺术团选拔赛”等系列活动,为群众展现自我提供了舞台;《今日镇海》建立了一支外来务工人员通讯员队伍,邀请新镇海人担当专版特约记者,丰富了外来务工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镇海电台组织开展“广播进基层”活动,一方面组织开展听友会等活动,拉近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另一方面为社会群体开展文化节庆提供专业技术力量,进一步推广了公益媒体的形象。这些活动的推出,不仅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和谐文明良好氛围,更使官方媒体的美誉度显着提升。
3.建立舆情队伍。之所以“自媒体”在眼下强势崛起,除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众渴望改变信息传播中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要巩固舆论阵地,就要在调动受众积极性上做文章。为此,区新闻中心致力推进舆情队伍的建立,不断拉近新闻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实现开门办媒体。目前,《市民桥》等部分民生栏目均已建立了社情民意播报员队伍。此外,中心还组建了一支由 15 名社会阅评员构成的媒体评议队伍,广泛征求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批评和建议,切实提高群众在新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四、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挥“全媒体”优势,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的思考
作为县域“全媒体”的先行地区,我区已经在新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要继续巩固并扩大主流舆论阵地,依然需要在如何进一步发挥“全媒体”优势上做文章,使资源整合的成果得到最大化的体现,切实提升媒体的实力,打好“自媒体”时代的舆论攻坚战。
一是深化“全媒体”的机制优势,提高运转水平。在新时期要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关键是要做到与时俱进,切实深化新闻生产方式、运行方式的转变。要在现有媒体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全媒融合式”发展,不断建立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变“一次利用”为“多次发布”、“多次利用”,使一次信息采集以最低成本产生最大效益。要积极探索“新闻资源共享”向“新闻层级开发”转变,根据媒体的不同定位和不同需求,对信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离析与整合,形成不同定位、不同个性、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提高新闻产品的有效覆盖率。
二是深化“全媒体”的集约优势,增强应变能力。“自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要提高“新闻智慧”,不能被网络上的众声喧哗弄混了头脑。而增长“新闻智慧”的关键还是在于深入基层一线。因此,要利用“全媒体”整合后,基层报道力量得到增强这一现实条件,进一步强化新闻工作者自觉扎根基层的意识,采取建立基层驻点等方式,实现采编力量的常态化下放,有效拓宽采编人员的视野,增强对题材的分析和把握能力,以免被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迷失了报道的方向。除了要增长“媒体智慧”,还要打造“智慧媒体”,要充分发挥“全媒体”技术大平台的优势,应用新科技,占领新载体,不断推进现代传播技术的创新发展,充分运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拓展新闻宣传工作的渠道和空间,进一步扩大优质新闻作品的受众覆盖面,推动新闻工作取得更大的实效。
三是深化“全媒体”的资源优势,延伸阵地触角。“自媒体”虽紧紧追随传统媒体脚步,却并不是作为其“阴影”形式存在,相反,“自媒体”是传统媒体的一种有益补充,尤其是对已经将网络纳入了主流舆论阵地版图的“全媒体”来说,更要利用好这一现实优势,将舆论引导工作渗透到微博、空间等“自媒体”形态中,主动设置议题,策划微直播、微征文、微访谈等互动活动,深入阐释回应群众的关切,增进社会共识。同时,搭建新闻实时在线互动平台,使广大“草根记者”成为传统媒体的通讯员,在扩大新闻线索来源的同时使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由单向接受向双向沟通转变。
第二篇:自媒体运营
一、明确岗位职责(自媒体运营)
1、负责公司网站内容编辑与动态更新
2、负责公司微信、微博公众号和维护管理
二、自媒体运营是什么?
自媒体运营,主要负责企业自媒体项目的运营及自媒体的团队建设,要主持、负责企业自媒体如企业官网、微博、微信、APP等自媒体平台的策划、运营及推广,并及时跟踪评估自媒体营销方案的实施效果,维护客户关系,拓展自媒体合作伙伴。
所谓自媒体运营,即利用微信、微博、官网等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运营方式。
三、做自媒体所具备的素质
1、兴趣
做自媒体写的内容和主题,如果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和感兴趣的东西,是不会长久的坚持下去的。因为连自己都不感兴趣,读者就更不会感兴趣。
2、勤奋
要做到每天要坚持一到两小时去找要写的话题,还要花一些时间去整理相关数据,坚持每天更新公众账号文章。
3、积累
做自媒体,要有一定的积累。如果没有积累,写了几篇文章之后,就会觉得后继无力。这需要多年的工作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沉淀。
四、公司如何开展
1、选择自媒体平台(微信、微博、官网、今日头条)
如今以微信公众号为搭建主体的自媒体成为主流,微信属于社交软件,用户基数庞大,信息、数据流转迅捷。用户量和信息量的聚集地非微博莫属,如果运营得当将能引发连锁反应,所有的宣传媒介都将推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选择用户基数大并且比较活跃的平台(微信、微博)
2、选择主题(公司定位、读者定位)
根据公司的定位和读者的定位来选择我们所熟悉的领域,不能泛泛没有主题,这样才能形成高质量的粉丝,便于之后的商业化。除了旅游方面的讯息外,还可以适当增加社会区热点评论、地区性爆炸新闻、心灵鸡汤、情感美文类的文章,这样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够被快速转发和扩散。
3、确定输出内容,利用文章内容取胜
微信公众号在推送文章的时候需要注重13字原则,在推送时只能看到13个字符长度的标题,需要将标题做得足够吸引。
在编撰单图文文章的时候,摘要内容需要缜密构思,标题、摘要、正文三方面相结合决定了点击率。摘要只会显示36个字符,编撰要精髓。
初期内容铺垫必须是原创,在转载文章的时候加入自己的观点,并标注出处。内容形式不应局限于文字和图片,还可适当增加视频、音频等。
4、利用公司现有的媒介进行宣传引流
(1)先做一定内容的输出,以微信公众号为内容池,打通其它自媒体渠道,完成内容占位。(可以在公司官网、个人名片、公司的宣传手册上推广微信二维码、微信公众号)(2)加强与拥有大量粉丝的公众号合作,利用他们的平台进行推广,获得粉丝的增长量。(3)利用抽奖、帮助拆礼物、游戏奖品的手段增加用户并进行病毒式传播。(4)趣味测试、悬疑、笑话等信息内容来吸引用户关注并分享朋友圈(5)利用公司内部员工的微信、微博进行宣传推广
(6)搭建账号协同矩阵,以微信公众号(微博)微博沉淀用户,其它渠道如今日头条等平台为传播引流渠道。
5、加强互动,鼓励粉丝读者留言
加强与粉丝读者之间的互动,鼓励粉丝留言和提问,对留言和提问积极回复,让读者感受到是人与人的沟通而不是企业与用户的冰冷信息传递。
6、及时统计数据,做好分析和调整
耐心研究后台数据,分析对比,从中找出每篇文章与读者脉搏之间不合拍的地方,及时改进。(图文阅读数、分享转发数、粉丝的增长数和退订数等)
7、适时推送
根据用户的行为的确定,例如坐车、中午吃饭、晚上回家,睡觉前各种碎片时间点来推送。
时间设定:根据实际情况编撰单图文传递预览,设定早7:00-9:30一栏;午13:30-15:30一栏;晚19:30-21:00订阅号(服务号)发布;晚23:00-0:30一栏为佳。
第三篇:自媒体工作总结
自媒体工作总结
自媒体工作总结1
从六月开始我便开始了时长三个月的工作。
首先我觉得要从面试这一块儿说起,这一部分相对而言还是蛮重要的。我从老师开始说要工作后便开始搜索工作信息。首先思考的是自己要找的是什么岗位的工作,设计我是不太行的,所以不太愿意去通常的广告公司。我一直都比较喜欢新媒体,认为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很大,能玩转线上的广告也很厉害,所以决定工作去做新媒体运营。先在知乎看如何找工作的,下载了五八同城、boss直聘、工作僧等一系列APP,然后整体用下感觉BOSS直聘相对好用些,在面试前可以与人事做直接的沟通。其次我也学着如何做一份漂亮的简历,让聘人单位眼前一亮。自己去面试时也会带上一份,虽然后面发现很多公司会要求当场写简历,但有准备总归是好的。
我当时一共答应面试四家公司,但在第三家时当场就答应了会在他家工作。其实在面试也是对一家公司的初步探索。第一家公司是一家主要做房地产广告的公司,人事是个比我年长几岁的小姐姐,她问了我一些专业的问题,现在看我觉得自己当时的回答非常差劲,然后她说回去等通知。两天过去了没有等到通知,我便知道了自己没被聘上,于是又开始了找下一家。
第二次和第三次面试都是在同一天。第二次是一个集合性广告公司,人事跟我说我的工作内容就是在他们的公众号里插入商家的软文广告,但在对话中我觉得人事连各部门的职责都不是很清楚,不免对这个公司产生了些许怀疑。下午我接着去了第三家。面试时我已经基本摸清了招聘者会问些什么问题,也就新媒体这个媒介与他产生了一番热烈交流,发现跟公司的理念比较契合,日常工作也是经营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写策划案、做海报等与专业吻合的事情,于是双方爽快地对彼此应允了上班的请求。
去上班的第一个星期基本上都是在熟悉公司的产品,我们公司主要是做线上和线下课程,类似于网络公开课那种。公司的结构分为人事部、技术部、销售部和网络运营部。网络运营部有两个新媒体编辑、两个做动漫的、一个剪视频的`、一个做搜索引擎优化,分工比较合理有序。刚开始部门经理就让我们查资料、看文件,然后把每天的收获写下给他做总结。我在查看了我司所有的自媒体平台后还去看了同类型商家的制作,给经理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他还是对我挺满意的。我也终于得到了认可,于是晚上回去时仍会与他做一些工作经验上的交流,对于刚出的我而言,工作进度远远赶不上其他人,于是只能用下班后的时间弥补。
一、微信公众号的排版
虽然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了,但大多数公司都还是建立了自己的公众号发布资讯、福利。开始我是学会了公众号编辑器如秀米、135的使用,其次注重整个版面的美观性,大到封面图,小到字体字号都有讲究,一个注重细节的公众号才能有高质量高粉丝粘度。每天发两篇公众号的推文也成了我的日常工作之一。在发文后我很注重数据的收集,会隔几个小时就看一下文章的浏览量、转发量和吸粉数。渐渐地自己也摸索出了客户群喜欢看哪样的文章,哪种福利对他们有吸引力。
二、自媒体平台的扩充
以前在学校学的就是双微一抖,但出后才发现自媒体平台远远不止这些。更要根据产品性质不同要选择不同的平台。除开公众号外还有大鱼号、百家号、今日头条等。做线上课程的更有音视频平台,荔枝FM,千聊、抖音、火山小视频、快手每个平台的客户群也不同。抖音现在是最红的,每个商家都想去分一杯蛋糕,公司的领导也在每天强调做抖音引流,但我们做出的效果一直不是很好。
三、海报制作
跟学校课程很不同的是,公司的海报基本都是每天两张,而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所以根本不可能自己去慢慢摸索设计。他们的要求也不会很高,要我们去千库网、创可贴之类的网站找模板,改内容。这样的效率确实很高,我想大多数非商业性公司应该都是这样操作的。但我途中也挨过批评,因为套模板就敷衍,字体跟模板不是很配。经理把我教育了一番,我觉得他说的很对,即使是模板也要做到让人看着好看。
四、建立社群,做粉丝裂变
我觉得这是最有意思的一个环节。互联网营销和普通营销最大的区别就是裂变,它的传播不是一个挨着一个,而是成几何倍数增长。短短几个小时就能从几个人做到上百人。但我没有什么把握,公司之前也没做过这个项目,于是我在操作之前查了很多资料,比如如何冷启动,如何管理群,如何找到裂变的原始粉。这个项目最开始因为上层不同意被暂停了,但在八月又实现了操作,我们从三四个人做到了上百人,并且粉丝较为精准。中途也遇过问题,如粉丝中会混入其他商家造谣,这就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维护。还有每天投放点小福利,保持群的活跃程度。五、独自生活
因为学校距离上班的地方太远,做了一个月后我便决定搬出租房住。首先是找房子,我还是先用租房的APP,结果发现大多数都是中介,而工资微薄的我是无力也不愿承担如此高昂的中介费,于是到理想的小区楼下挨着看出租广告。最终选择了一个距离公司车程十分钟的小区。上班时间缩短后就有更多时间属于自己的了,我可以用这些时间看书、看视频学习。自己住后也学会了计划用钱,每分钱都之不易,柴米油盐酱醋看起不贵但是买起还是肉疼。每个月交水电费、煤气费、物管费,总之工作生活是真的让我提前感受了一番上班后精打细算的日子。六、关于抖音
把这个媒介单独拿出说的原因是它现在很重要。抖音和今日头条同属一个公司,它们都是属于信息流的推荐方式,这样减弱了KPL的话语权,让每个普通人都有爆红的机会。这无疑是将媒介的一个趋势,正好我工作期间公众微信号也改版了,虽然没明说但仍能看出是信息流。现代人们已经变得愈发没有耐心去阅读,短视频成了最简单的轻松方式,但如何在短视频中不留痕迹地植入广告,转化粉丝,这是我回到学校后要思考和学习的东西。七、与人交流
工作期间我十分喜欢与人交流,先是和同事,他们大多都是刚毕业或者毕业没几年的人,所以也没啥代沟,和他们聊起会提前预知到自己毕业后会出现哪些问题又该怎样解决。与其他部门的人交流,虽然我们的工作不同,但我对他们的工作也有极强的好奇心。毕竟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本质都是销售。从不同的工种中也能得到一些新的灵感。和人事部门的交流,了解人事部在招聘是会倾向于选择哪一类人,这对我将的面试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最重要的是要和领导交流,领导都会想要一些能有新想法的人,而不是只会循规蹈矩的二愣子。新媒体这一行,想法和行动力是最重要的。不要畏惧领导,刚开始工作时可以每晚都做下总结,加深领导的印象。在领导提问时要积极
自媒体工作总结2
光阴易逝,新媒人一年的奋斗在此刻即将画上句号;去匆匆,新媒人一年中走过的足迹即将在这个夏初时节停歇我们这代人的步伐;物转星移,新媒人一年中积累下的财富即将在这个时间节点传承给下一代新媒人。
回想一路走的日子,我们新媒体中心所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新媒人所挥洒的青春汗水,心生诸多感慨。犹记得,有个小伙伴竞选大会上说过的那三个词"舍不得、离不开、放不下",确实,这三个词作为这次工作总结报告的主题最好不过了。
一、舍不得
一年,第一届新媒人舍不得彼此。这一年我们从一开始只有微博微信两个工作小组的13个人发展到今天的五个部门31个人。中心的组织架构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建立和调整,秘书部、创作部、运作部、联络部、监察部,五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分工的摸索、人员的安排。当初的13个人挤在华青的办公室里进行投票、分配各部门人员,当初的部长例会上大家对于运作部、创作部的工作内容分工争执不下。在微信运作推送上确定主题、推送内容等问题一直是例会的主要讨论的问题,而且也是每次讨论每次改但是还是一直得不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很多时候大家都争的面红耳赤、即使受了委屈也更多的是回去后悄悄地抹着眼泪,然后继续坚强地挺了下。
就这样,最初的新媒人带领着10月底新加入进的小伙伴,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新媒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一路的摸爬滚打,从军训流水账、国庆、校庆、12。9活动、圣诞节、元旦、春节、雷锋月、挑战杯创意论坛等线上线下活动,到春、五月天、盛夏光年等每月主题活动,再到每月生日会、节日庆祝、圣诞节喊楼、煮汤圆、包寿司、部门出游、中心出游等中心内部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新媒体中心现在的部门分工明确、工作思路清晰高效、团队协作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集体凝聚力强。
此外,大家的辛苦付出所获得的成果从微博微信的数据变化上就可以看出。这一年,我们的微信粉丝量翻了一翻,阅读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微博粉丝量增长近20xx人,互动量也提升很多。数字变化的背后凝结了我们这一代新媒人这一年的心酸血泪。
二、离不开
一年,第一届新媒人一起参与新媒的`发展,新媒的今天离不开在座的每一位。中心组织架构建设,部门分工、人员确定等为新媒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石;中心团队建设,纳新、组织培训、开展中心内部活动等为新媒各项工作的成功开展、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坚实保障;团宣工作、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为新媒体的业务水平提高、专业化宣传能力提升、团委宣传工作改进、华园青年思想引领、青春正能量传播等方面提供原动力。
一年,新媒体中心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团委对华园青年的思想引领和传递青春正能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型线上线下活动共10余次,其中包括承办2次团省委宣传工作(国庆活动#大大你好#、一二九爱国纪念活动),承办校团委品牌活动宣传包括社会实践、科创、人才学校校友会等,组织校团委工作宣传活动包括青年联合会、后备团干招募、人才学校招募等,以及自发组织的活动包括"军训流水账"、"一句话证明你军训过""母校54周年,我想说"、"携手为艾益起""我们的129"、"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有梦不隐藏,小团收藏""团徽遇上红领巾"等微博话题活动,其中"母校54周年,我想说"一经推出立即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话题的阅读量超过19万,参与度互动性也相当高。在第十二届大挑福建省赛、第五届创意论坛宣传工作上的话题"挑战杯"、"创意论坛"的高阅读量、高参与度让我校团委工作获得全省、两岸高校师生的高度评价,中国台湾网、福建省学联等也对我们的活动、这支宣传队伍进行了相关专题报道和好评。
新媒的一路走,离不开第一届全体新媒人共同的努力,离不开大宣传每一位伙伴的相互扶持,更离不开校团委领导、老师和同仁们的支持。
三、放不下
一年过去了,我们即将放下身上的责任,但放不下心中对新媒的热爱、对新媒的牵挂。第一届的新媒人以乐观和激情开创了新媒体的历史,而历史的续写将由你们完成。我们也都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新媒体宣传工作内外环境依旧严峻,与其他高校团委新媒体宣传的差距依然存在。新一届的新媒体领导班子需要发挥出你们的聪明才智,继续带领新媒人探索新媒的发展道路,将青春正能量传递给华园青年师生。责任与使命即将从我们这里传承给你们,新媒人的乐观与激情也还在延续,新媒体中心的历史将由你们续写!
第一届新媒体中心的全体成员们,昨天的黯淡与辉煌已成过去,我们相信在新一届主席团的带领下华侨大学网络新媒体中心将更上一层楼,让我们一起为新媒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而祝福吧!
2延川电视台新媒体部20xx工作总结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兴媒体蔚然成风。延川手机台的筹建更是直接促成了我台新媒体部的成立。在新媒体成立几个月的时间里,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现将新媒体部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个目标,新媒体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明确、长远的目标即做大、做强延川手机台,提高延川电视台的关注度,做好本地文化旅游的宣传工作,打造一个完美的对外宣传平台。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新媒体部从无到有,台领导多方协调合作,全体同事致力于延川手机台的筹办、运营、维护等各项工作。
目前,延川手机台已创建六大频道,第一资讯,在第一时间发布本地新闻,扩宽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直播延川,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我台的直播,大幅提升我台节目的收视率;精彩点播,用户可以用手机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新闻、电影、美食,无所不有;阳光政务,为县城各单位量身打造的宣传平台,现有清风延川、平安延川、魅力广电等八大板块;文化旅游,用优美的照片,优雅的文字,对外宣传本地特色旅游,美食小吃;便民服务,提供路线导航、酒店预订、快递单号查询的信息查询平台,方便群众生活。
两大重点,新媒体部的一切工作围绕延川手机台的打造而展开。阳光政务和文化旅游又是延川手机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集全部室之力做好阳光政务和文化旅游两大板块是全年工作的重心所在。经多方协调合作,截止现在,已有八个单位通过延川手机台对外宣传,从而更进一步的提升延川手机台的点击率。在全县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大背景下,台领导高屋建瓴,将文化旅游频道的完善、充实,做为全年工作重心;通过整个部室的努力,文化旅游这一频道的点击率日趋上升。
然而,全年的工作中,我部室仍存在明显的短板,最为突出的就是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不过硬。总结过往,展望未,在台领导的关心下,全体同事的努力下,新媒体部将以新的姿态做好每一项工作,为营造魅力广电,添彩出力!
自媒体工作总结3
自媒体已经成为了现在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自媒体团队的规模、能力和影响力都对信息传播、品牌推广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对于一个专业的自媒体团队来说,工作总结是常规的一项工作,通过总结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可以提升团队的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本文就是对自媒体团队工作进行总结的结果。
一、团队目标
一个自媒体团队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每个团队都需要搞清楚的问题。通常来说,一个团队的目标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质量:这是自媒体团队最核心的目标之一,也是影响团队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每个媒体平台都有专属的内容类型,团队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平台进行专门的研发和创新;同时,团队要关注时事热点,及时调整和发布内容,保证内容的新鲜度和用户黏性。
2、用户体验:自媒体向来是作为内容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存在。因此,用户体验也是团队工作的重点之一。团队需要不断关注网民的需求,密切接触和互动用户,收集反馈数据,分析用户反映,维护和提高用户满意度。
3、传播效果:自媒体的影响力是通过传播效果得到体现的。传播效果好不好直观体现着团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团队要根据人群特性和推广平台的覆盖面,合理制定传播策略,提升用户关注度和曝光率,增加用户参与度。
二、工作内容
1、研发创新:团队需要关注新媒体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操作方式和推广策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媒体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内容生产:内容是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内容能够吸引大量的用户流量。团队需要关注当前的热点,广泛采集、策划创意的内容,制作具有创意性、文艺性、实用性的内容。
3、咨询服务:团队除了制作有价值的内容,还应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比如在“财经”领域,为用户们提供专家解读、独家分析、金融咨询等服务,提高设备的专业度和实用价值。
三、学习机会
对于一支自媒体团队来说,不断学习和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涉及到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和关系,一旦被发现出现错误或者误导,团队的形象和信誉度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团队成员要定期学习行业的最新动态及规则,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另外,每个人都要注重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自己的专长和领域内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
四、提高危机意识
媒体同权利和利益相关,也包涵了风险和挑战。因此,自媒体团队也应该提高自我危机意识。危机主要从自身、环境和用户三方面考虑,关注用户痛点和需求,反思和调整自身策略,尽快做出解释和回应,化危机为机会。
以上就是我对于自媒体团队工作总结的一些经验和看法。自媒体媒体的核心价值是信息的传递和用户的体验,而团队的表现也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做得更好。希望团队成员进一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更高水平的表现奠定基础。
第四篇:全媒体背景
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有人把信息化归纳为“四化”和“四性”。信息时代的前途是文化信息时代,当文化业产业达到总产出的一半时,信息业也就以文化性为其特色,此时即为宣布进入文化业时代;同时指出,因特网要前进、变革,前途仍然是信息交流的工具,电子科学正在为走进文化业时代做出巨大的、决定性的贡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纷纷放松行业管制,产业融合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而媒介融合又是产业融合的突出表现形式。人们对“媒介”的理解是一个渐进过程。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媒介”的外延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图书、报纸到后来的广播、电影、电视。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介由于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又被称为“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数字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原有运作模式,电台上网、电视上网、手机报、数字出版已成为目前众多传媒企业的经营方向。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未来社会是必然数字化生存,媒介融合将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一、数字时代的媒介融合
近几年,不断有西方学者对“媒介融合”做出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他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屏、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这一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渐衍生出来的。今天,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自己的同行,而是网络和新媒体。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有远见的传统媒体纷纷踏上了改革之路,从媒介融合甚至产业融合的高度规划传媒集团的未来。所有的改革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拥抱新技术、新媒体,通过媒介融合开辟新路,实现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转型和发展。
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下,媒介融合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传媒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即广播电视出版和电信、网络等产业出现了相互交叉;二是传媒产业向其他传统产业渗透,即传媒把其他产业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传媒产品和服务,把内容、包装、传送和终端紧密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看,这两个层面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前者是媒介融合的初级阶段,后者是媒介融合的高级阶段。
1.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全媒体”经营。
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催生了网络电视、手机报、IPTV、播客、维基百科等新的媒介形式,拓宽了传媒渠道,改变了媒介产业链;另一方面也逐渐消解了媒体边界,内容、网络、渠道的互相融合使传媒产业内呈现出以“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大变革中,报纸、出版、广电等传媒集团纷纷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把新媒体纳入自身的经营格局,由此促进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但是,全媒体经营仅仅是传媒集团媒介融合经营的初级阶段。
2.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大传媒”经营。
媒介融合所引发的融合浪潮将促使我国传媒集团经营在经过“全媒体”经营的转型之后,跨越更多的行业界限,积极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聚合其他产业,共同创造新的传媒经济模式,即所谓“大传媒”经营。“大传媒”经营的形成是传媒集团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适应产业融合浪潮的必然结果。
从外部条件看,社会的媒介化特征日益凸显。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全媒体”能非常方便地同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满足受众日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强化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从这次意义看,卡兹等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未来的媒介将会越来越与人融为一体,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行为方式将越来越多地具有媒介特征,最终成为“媒介化个体”。
从内在条件看,传媒企业在内容方面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内容为王”一直是传媒业奉行的理念,传媒企业拥有内容数据库优势,如果再加上全媒体经营,就可以无限延伸产业链、获取利润。如一部电影流行后,其中的各种元素,如演员、道具,甚至某种生活方式都可以成为传媒业吸引广告商的筹码。在数字时代,盗版变得极其容易,制作者与其投资于对抗和剿灭盗版,不如新开财源,譬如“植入式电影”。从《变形金刚》到《非诚勿扰》再到《家有喜事2009》,广告商的影子无处不在。因为受众面够广,植入式电影不仅不追究盗版的责任,而且有些期盼盗版。
二、媒介融合目的是创造利润
媒介融合并非只是想打造一个看上去很庞大的传媒帝国,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利润率。按照经济学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媒介融合会大大降低媒介信息生产成本。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新媒体不得不坚持让用户享用免费的信息产品。那么,媒介融合形势下的传媒产业赢利模式如何创新?是否还是靠广告支撑全部的商业运作呢?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罗伯森•斯蒂文曾对赢利模式有过生动具体的解读,“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赢利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赢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赖以赢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赢利是目的,模式是结构,这里有双重结构,商务结构是指企业外部所选择的交易对象、内容、规模、方式、渠道、环境、对手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益;业务结构是指满足商务结构需要的企业内部包括科研、采购、生产、储运、营销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两者的关系是,效率的目的是体现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虽然各种产业中都存在大量不同的赢利模式,但是成功的企业赢利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一个系统,即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涵盖利润源、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杠杠和利润屏障等5个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利润源是企业的客户群体,利润点反映的是企业的产出,而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表现为企业投入,利润杠杠是撬动资源为我所用,利润屏障是保护资源不为他人动用。几乎所以企业的赢利模式都包含上述赢利模式中某一个或两个要素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好的利润点要针对明晰的客户需求偏好,为构成利润源的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价值。确定利润点以获取利润源,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使产品或服务变成利润。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设计
我国传统的传媒企业赢利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很少从用户和企业赢利的角度考虑。它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对集中有限资源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做出过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赢利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传媒业发展。在数字时代,更需要从价值创造这一核心出发,重新设计我国传媒企业的赢利模式。
设计企业赢利模式包含三个要点:第一,价值发现——决定企业赢利的来源;第二,价值匹配——决定企业赢利水平的高低;第三,价值管理——决定企业赢利能力的稳定性。好的赢利模式设计可以让资本在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利润区流动,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媒产业不同于制造产业,企业赢利能力的真正来源不是采、编、播等具体可见的单位作业,而是来源于选题策划、品牌塑造等维持性作业,这体现了传媒企业不易模仿的综合能力。所以,从价值发现角度看,优质内容资源是传媒企业利润和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即所谓的“内容为王”;从价值匹配角度看,传媒企业内部的业务结构是否与外部商务结构同构决定了赢利水平的高低;从价值管理角度看,有效的资本运营能为传媒企业持续赢利提供保障。
1.优质内容是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企业赢利的来源。
价值发现是企业赢利模式设计的首要关键,对我国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进行重新设计首先要找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数字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带来了信息量和传播渠道的急剧增加,而有价值的内容相对于渠道而言却成为了稀缺资源,这种稀缺资源恰恰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的利润源。
从用户需求看,传媒的收益建立在受众对内容需求强度的基础上,越是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内容,受众越是愿意支付较高价格。传媒市场受众有三个层次的需求:规模化需求、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在传媒业发展历程中,随着渠道的拓展,前两个层次的需求已逐步得到满足。但是,由于以前缺乏大规模定制的渠道,个性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为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比如数字电视、3G平台、RSS就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的信息平台。一旦大规模定制成为现实,传媒业发展的瓶颈就是用什么内容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从企业运作流程看,优质内容是传媒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运用流程分析法对传媒业运作流程进行分析,在“全媒体”经营中,出版有编、印、发等业务流程,广播电视是采、编、播三环节一体化;“大传媒”出现后,传媒价值链将由内容采集、制作、传送、分销和终端呈现五环节构成。可见,无论哪种流程都是基于内容,都要以优质内容资源为运作起点。
从产业角度看,无论是“全媒体经营”还是“大传媒产业”,都需要优质内容资源。新媒体之所以能茁壮成长,就是因为有传统媒体供给的内容养料。人们之所以热衷于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不是因为检索技术本身,而是因为检索获得的内容。
可见,传媒业的最大优势还是其内容资源,无论将产业链伸向网络销售终端还是电信通讯,都需要依靠内容生产与服务实现赢利。
2.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产生赢利点
找到了利润源,却不能保证企业一定会在市场上赢利,更不可能一定会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最大化赢利模式会受到“约束条件”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市场发育程度和竞争水平、具体传媒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等等。所以,传媒企业需要寻找赢利点,将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
基于“内容为王”这一传媒企业核心价值发现,传媒企业主要有三个赢利点,分别是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品牌的延伸、企业文化的增值。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可以从这三点出发整体设计企业赢利的价值匹配模式。
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更多是基于技术进步。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传媒产业的飞跃都始于技术领域。正如印刷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的大众化普及,如今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也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传媒业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在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具有即时通信、电子邮件、视频、搜索引擎等众多功能,这些都可以成为新媒体赢利点。因此,研发媒介技术就是创新媒介赢利模式。
品牌延伸是利用也已形成的良好品牌形象迅速进入受众的选择范围,缩短受众对产品的认知和接受时间,提高品牌权益,实现经济利益。在这点上,信息服务行业的很多企业成功案例能给我们启发,如腾讯公司。腾讯最先抢占了中国网络即时通讯市场,QQ注册用户数量已经有几十亿,腾讯由此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品牌。腾讯每横向拓展一个新的赢利阵地,不需要太多创新和市场投入,仅凭品牌的垄断性优势就能获得丰厚回报,尤其是“迷你首页”由于和QQ捆绑弹出,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和网络广告利润率。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推动传媒品牌的延续与发展。全球专业信息服务和出版领域最大的跨国企业汤姆森集团(The Thomson Corporation)正是依靠敏锐的企业发展观,根据外部商务机构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业务构成,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赢利能力。该集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由静态内容、动态内容、迅捷工具以及定制解决方案四大类构成。最初是前两者在总体业务中占据主要位置,但是,进入数字时代后,该集团从大局出发,将集团经营理念与当前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相结合,定位于“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调整业务模式,优先发展利润率高的定制解决方案类服务,再是迅捷工具类产品和动态内容类产品,最后才是静态内容类产品。从集团近几年的利润增长率看,该理念有效促进了企业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的同构。
3.资本运营增强企业可持续赢利能力
新的赢利点的产生只是给赢利提供了可能,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利润,还需要整合赢利点,将他们纳入统一的战略规划,以实现成本最低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传媒企业的价值管理主要是经营者运用各种手段整合新的利润点,创造新模式,使各利润点良性互动,同时,为保护企业在媒介市场的最佳位置和利润流而设置利润屏障。价值管理是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增长为目标。国内外无数成功企业的价值管理实践证明,企业要想迅速做强做大,必须借助于资本运营。
从目前实际运作情况看,传媒资本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债务性融资、子公司上市、引入战略投资等运营方式。虽然资本运营能有效拓展赢利空间,但是我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进展缓慢。因为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问题并不独立存在,我国传媒企业不仅担负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还担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责任,所以,它有一个市场准入壁垒的难点。这也是跨地域、全媒体经营难以广泛实现的原因。因此,如何根据传媒企业的属性,创造出一种既经得起国家政策的检验又能顺利实施资本运营的模式,是我国传媒业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使资本良好流动并实现增值,传媒企业必须依次解决四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是否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二是哪些资产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三是怎样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四是如何推进传媒企业的兼并重组。2007年辽宁出版传媒A股上市,这说明第一个问题已得到解决。第二个问题目前正在试点。政策允许的做法是内容生产部门保留事业体制,经营性资产改制上市,但是,这种上市方式不仅会降低经营性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会产生内容管理与公司制运作之间的矛盾。第三个层面的问题也正处于探索中,其本质是如何建立政府、传媒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三方共赢的法人治理结构。第四个层面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方式是行政撮合,总署也在2009年上半年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另一种是市场方式,不过这必须破除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经营的隐性限制。
第五篇: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文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综合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保证,是提升学校层级和学校文化品位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博客、微信等网络社区迅速崛起,自媒体时代应运而生,高校校园文化经历了长期的沉淀,它在整合学校历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了崭新的发展态势。
一、自媒体的基本概念
“自媒体”一词最早由美国硅谷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在2002年底提出。次年,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撰写的WEMEDIA研究报告中指出:“自媒体为普通大众提供、分享他们真实想法、自身新闻的途径”。现阶段,自媒体包括博客、微博、空间、微信、BBS等,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即时性和海量性,它与其他媒体的不同点在于自媒体的传播方式不再是点对面进行传播,而是由普通大众主导,自主实现信息的交互传播。
二、自媒体新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新发展
(一)校园文化逐渐向虚拟文化空间拓展
现阶段,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校园现实空间,而是把校园文化延伸至网络虚拟空间。交互发展的自媒体载体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观念、道德理念、行为方式、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使得校园内部所营造的网络人文环境,乃至校园实体人文氛围得到充实发展。大学中具有虚拟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交流方式、生活形态以及由大学生参与评论、分享的校园文化,对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育“四有”新人,培养良好的学风、校风、校纪,提高师生员工凝聚力,树立大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盈校园人文气息和文化底蕴,促进校园文化稳步向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校园文化的自主能动性增强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任何社会组织都应该把人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如何激发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如何把存在于人个体中的知识显性化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任何组织人力资源开发无可回避的重要事情。团中央书记处陆昊通知在全国学联第二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式暨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第三期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学联章程指出,学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要在维护国家和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表达和维护同学的具体利益;要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媒体环境下,形成一股自主创立、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服务、自主监督的校园文化。高校大学生运用新媒介对社会各类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自发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突出个人特色,在自媒体环境下与人交友,共同进步。
(三)校园文化进入交互式的双向传播模式
自媒体是一个极大的新闻发布中心和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又可以随时对所接收到的各种信息做出评论和反馈。在搜索信息、发出教育、引导信息时,可以及时地获取大量的正能量信息,为有效地调整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引导方向提供了条件,从而激发高校大学生热爱国家、热爱社会、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理想道德情操,引导树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促进校园文化兼容并蓄发展。
三、结语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应在各大高校中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精心构建素质教育体系,不断与时俱进,紧握时代的脉搏,跟随时代发展的方向,以坚持服务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广大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形式,科学地规划校园文化互动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