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媒体下的电视媒体发展分析
全媒体下的电视媒体发展分析
摘要
电视媒体是中国覆盖最广泛的媒体,电视可谓最有观众的媒介了,据调查我国电视机数量世界第一,在网络化时代,随着各种新媒体的产生,电视媒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以内容建设单脚跳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网络电视台应运而生,它是传统电视网络化和网络电视化的必然结果,它将对传统电视形态和网络形态的格局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并加速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交互融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电视媒体绝对是主流媒体之一,它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现在电视媒体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改变自身传统的传播模式,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必将有一番新的作为。
关键词:传媒现状;网络电视;全媒体;营销策略
一、我国传媒行业和电视媒体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
近些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来看,除报纸发行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约为5440亿元,较2007年增长13.1%。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预计增长16%,达到6300亿元。
从传媒产业的分类看,传媒产业涵盖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以及广告等多个行业,其中报刊、电视、广播与新媒体是目前四种主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介。
(二)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
2009 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传媒行业逐渐进入质变阶段。《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开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融资渠道,培育大型传媒集团,落实财税和金融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
从细分行业来说,出版、有线电视网络等传统媒体,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出版行业的转企改制、有线网络的省网整合都限定在2010 年底前完成。政策导向与行业自身发展都迫切需要传统媒体打破区域垄断、跨地区、跨媒体整合资源,培育有竞争优势的大型媒体集团。另一方面,以网络游戏、动漫娱乐、影视制作为代表的新媒体生机勃勃。这些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媒体产业都受惠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增长前景。
(三)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
我国电视媒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从政治化走向平民化,从新闻报道转为新闻解读与深度分析。进行差异化的电视媒体定位成为新的趋势,如浙江卫视和广东卫视的“财富”定位、安徽卫视的“电视剧”定位、江苏卫视的“情感”定位、广西卫视的“女性”定位、湖南卫视的“娱乐”定位、东方卫视的“体育”定位等等,同时符合各地方特色的活动营销逐渐被我国各级电视媒体所重视和应用。
在网络化时代,随着各种新媒体的产生,电视媒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以内容建设单脚跳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网络电视台应运而生,它是传统电视网络化和网络电视化的必然结果,它将对传统电视形态和网络形态的格局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并加速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交互融合。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电视媒体绝对是主流媒体之一,它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现在电视媒体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了解并整合网络的优势,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改变自身传统的传播模式,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必将有一番新的作为。
二、全媒体的概述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体形式日渐多样,视频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鲜的用户体验,也带来了更多的方便,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看电视、看报纸、玩微博等等,不再局限于时间、空间的限制。
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促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传统媒体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竞争的同时,媒体之间也不再独立的存在,而是相互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一个全媒体的时代。所谓的全媒体,就是指媒体机构及运营商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
简单说,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图、文、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三、经营策略分析
三网融合的发展,为全媒体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都在为三网融合做着积极的准备,融合以后互联网拥有制作视频的牌照,广电网有了通信的资质,电信网涉足视频和互联网领域,这种情况下,视频的制作不再是电视媒体的特权,互联网和电信网也可以参与其中,在传播的渠道上,互联网对于视频传播已经占有先发优势,电视媒体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与之竞争,值得思考。作为电视媒体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准备,应对挑战。
(一)实施全媒体战略
电视媒体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今后竞争的态势,全媒体战略有助于解决电视媒体未来的发展问题。
1.全媒体的实施
“台网互动”模式是目前电视媒体全媒体战略实施过程中最普遍的做法。电视媒体依托自己特有的资源开办网络电视台,实行资源共享,创新了图文并茂、音视频同步多点互动直播报道新模式,开拓了接触受众新渠道的同时又增加了广告收入。
2.节目内容建设
电视媒体立足的根本是视频节目,要保持电视媒体的竞争优势就要丰富节目的内容,在节目内容上深挖掘,出精品。第一,两个平台的建设,即“节目内容平台”和“互动参与平台”。节目内容平台的建设增加了节目的数量,同时也使节目内容具有了多样性,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互动平台的建设能够使观众和主持人(媒体)有及时的交流,能够使媒体最快地了解观众的想法,改进自己的节目,解决以往电视媒体互动性不足的缺点。第二,节目的定制化。网络视频与传统的电视节目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节目的定制化,即可以点播和回看,这一点互联网是占有明显的优势,电视媒体的节目通过三网融合也可以实现定制化的收看,弥补这一不足。第三,提高节目质量。互联网与电信网都有了制作节目的牌照,电视媒体为了确保优势地位,节目内容方面就要给予足够重视,丰富内容,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富有竞争力,抓住受众的眼球,减少观众的流失。
3.为多种形式终端提供内容
传统的电视节目受到接收终端的限制,只能通过电视机来收看电视节目,如今,由于各种媒体的竞争加剧,了解新闻和收看电视节目的渠道不再局限于电视机,如通过网路等媒体、手机等同样可以收看到视频内容,这就导致受众对电视节目的依赖的程度明显减弱,为了保持电视媒体的竞争力,电视媒体应该主动做出改变,在渠道上尽可能的贴近受众,在内容上也要制作出适合各种渠道播放的视频内容。
(二)拓展盈利模式
1.广告
广告作为电视媒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的电视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观众数量被大量的分流,观众的视线在哪里广告就投放在哪里,企业在投放广告时有了更多选择,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额度明显减少,为了保持广告收入的持续性可以做如下调整。
(1)巩固传统的广告形式
传统的广告受众不喜欢原因很多,如广告粗制滥造,缺乏审美,影响收看节目的连续性等等,为了吸引观众有限的注意力,获得观众的好感,应该加强广告的审核,提高广告的创意和制作水平,给观众美的享受,让观众不再逃避。
(2)开发定制式的广告形式
由于三网融合的技术逐渐成熟,IP电视和手机移动电视使用人数的增加,一种新的广告形式会逐渐普及。IP电视和移动手机都是固定对应着一个或是几个特定的观众,他们每天的收看习
惯和收看的内容都能够准确的通过电子手段反馈到视频播出机构,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每个IP或手机相对应特定受众的偏好,企业的广告根据观众近期的需要或者偏好来有针对性的投放,广告的效果会更加有效。这种形式的广告能够吸引企业加大对电视媒体广告投放额度,保持电视媒体广告收入稳定持续的增长。
2.零售
电视媒体拥有制作视频节目的资源,通过自制的电视节目可以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也可以把电视节目出售给其他视频播出机构,增加自己的收入。在视频网站收看电视剧是观众很喜欢的形式,不受时间的限制,没有插播广告的影响,收看很流畅,但是视频网站很少自己制作电视剧,只能通过购买版权来播放,电视媒体把自己的视频节目做好也同样能够增加收益,湖南卫视自制电视剧的出售就是很好的案例。另外,节目衍生品的出售也是对零售收入很好的补充,《财富故事会》的火热播出之后受到很多创业者的追捧,他们借此又推出了《财富故事会》的书籍出售。
3.付费频道
付费频道的节目个性化强,观众数量有限,但是由于付费频道的节目质量高,特定的观众对于此节目还是有持续的关注度,加之终端形式的多样化,付费频道的节目还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4.购物平台
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消费值已经习惯了在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相对于网络购物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看到实物的演示和使用的效果,对于消费者还是有吸引力的,完整的物流体系,都是电视购物发展的有利条件,电视购物平台的搭建能够使电视媒体的收入有新的来源,不仅仅停留在节目和广告投放,更多的参与到经营当中。
(三)构建品牌体系
要用经营企业的思路来经营电视媒体,电视媒体的品牌建设需要尽快完善。电视媒体数量众多,竞争异常的激烈,一般家庭有线电视的免费频道在50个左右,网络的入户到家使观众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观众的自主权与决定权电视媒体是无法控制的,我们要想留住观众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让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去主动地寻找我们。
1.找定位
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比照竞争对手定位,同时要结合观众的喜好,确定自己的定位。例如,海南卫视的定位是旅游卫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物质基础来支撑自己的想法,每天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在钢筋水泥的写字楼里难免会有一种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经常有出去旅游的冲动,回到家看看旅游的资讯,看看不曾到过的地方也是一种心灵的放松。旅游卫视正是瞄准这部分人群,定位准确,与观众的需求吻合,而且节目质量也很高,积累了一大批喜欢旅游的观众,形成了很好口碑。
2.树品牌
树立电视台的品牌,形成品牌忠诚。品牌的树立能够培养观众的忠诚度,形成收视习惯。在国内,最早树立品牌的应属湖南卫视芒果台,《超级女声》《快乐大本营》的支撑使湖南台奠定了娱乐江湖的霸主地位。湖南卫视2011的广告收入在30亿以上,这就是品牌带来的直接效果。树立品牌的方法简单归纳为以下两种,第一,打造特色栏目,带动整个电视台的发展。相亲类的节目《非诚勿扰》的火热播出,让江苏卫视一跃成为省级卫视的领跑者之一。第二,直接打造电视台的品牌。中央电视台利用其特定不可复制的资源,打造出国家级的媒体平台,借助这个平台,频道的专业化细分,带动每个频道的发展。央视品牌形象是正面、积极、权威的,观众对他有一种天生的信任,这是一般的省市电视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四、思考
全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与网路媒体在同一平台上竞争,电视媒体要想留住观众其本质就是要提高用户的粘性,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时有一个很好的用户体验,对观看的节目产生兴趣,进而对电视台产生信任感,最终形成收看习惯。
参考文献:《影视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第二篇:电视媒体策划
第一章 电视媒体策划概述 第一节 策划的定义
一、策划的定义
•策划:借助一定的信息素材,为达到特定的目的、目标而进行设计、筹划,为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提供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电视策划:对于电视的某一种行为,借助特定电视媒体信息、素材,为实现电视行为的某种目的、目标而提供的创意、思路、方法与对策。
•电视策划的意义:为电视提供了新观念,给实践以指导;避免大的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提供了成功的保障。
第二节 电视策划人的从业素质
电视策划人:作为策划的行为主体,从大的方面讲,可以是一个媒体、频道、节目总体设计人员,他们能使所在单位或部门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综合能力:懂社会、懂环境、懂节目、懂受众、懂制作、懂市场、懂沟通、懂传播及其技巧。
一、相当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政策把握能力
二、由丰富的社会经验带来的决策能力
三、勇于创新、善于发现、细致严谨
四、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修养
五、懂专业
1、懂电视
2、懂策划方式与技巧 第三节 策划人的人际环境
一、策划与领导
二、策划人员与创作人员
三、策划人与受众
四、策划人与投资者 第二章 电视媒体策划的原则 第一节 策划原则的确立依据
一、策划要针对受众
媒介所提供的是一种产品或服务,它所从事的是以满足受众需求为目的的活动。
1、确立受众地位
电视策划在保证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要从以“媒体为中心”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方向转变,即要从以生产为核心向以消费为核心转变,将受众的需求,特别是潜在的需求作为“传播什么、如何传播”的起点。
2、锁定目标受众 电视节目受众的细分化
3、争取黄金时段 在一天之内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最高的时间段。
4、引导受众
二、策划要针对市场
1、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通过调查分析和策划活动提炼、凸现品牌形象,并力求最终将此形象根植于顾客心中,在市场上为产品赢得一席之地。
2、品牌的打造与延伸
品牌节目:是指那些具有稳定的收视群体并能吸引稳定的广告投放、占据一个能够维持节目生产良性发展的市场份额的节目。
品牌延伸:是指品牌拥有者利用原有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开发同名或类似名的系列产品的行销策略。
三、策划要针对电视传播的特性
1、电视的视听综合性
2、传播信息的适时性
3、传播对象的大众性
4、传播过程的直线性
5、收视状态的随意性 第二节 策划的原则
一、创新性
1、树立实事求是的创新观念
2、创新的基本途径技术、理念和内容。
二、专业化
三、整体性
四、重大性
五、娱乐化
六、可行性
1、政策分析
2、经济分析
3、竞争对手分析
4、操作能力分析 第三章 电视栏目的策划 策划与电视节目
电视策划的产品:电视节目 电视策划的目标: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的传播特点:直观的 直接的 直播的 直白的 连续的 群体的 公众的 私人的 策划与电视栏目
栏目化:就是以星期为单位,把电视台的时间按计划分割给各个节目,而这些节目就按这即定的播出时间和长度,有规律的播出。
节目的编排上:栏目化大大减轻了编排工作的劳动强度
节目的创制上 :栏目化使节目部门的工作有章可循 栏目化方便了观众的收视 第一节 栏目化及制片人制片人制 栏目有两层意义:
第一层:是电视节目被分门别类、定时定点地制作和播出,其从策划到制作都由制片人负责,与“制片人制”紧密结合;
第二层:所有定时定点播出的节目都叫栏目。
一、栏目化的意义
1、有利于观众收看
2、有利于管理
3、催生了新的运作机制
4、使主持人的作用凸显
二、栏目化带来的问题
使节目的创制人员变得不爱创新,使得电视台的应变能力降低。
三、栏目制片人
管理模式:制片人和监制两级管理
1、制片人的素质
◇能够准确把握电视市场行情,掌控栏目发展方向
◇精通节目创作规律,掌握电视节目制作各环节的基本知识
◇懂得如何组织、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高超的识才能力和用才艺术 ◇具有突出的执行政策的能力和丰富的相关法规知识 ◇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是电视营销方面的专家 ◇服从台与频道的整体利益
2、合理运用制片人制
第二节 电视栏目的设计
一、栏目的特色
栏目特色:栏目各构成要素区别于其他栏目的表达方式。
1、符合频道特色
2、根据市场环境设计特色
3、界定目标受众群
4、与主持人特色的融合
二、栏目的编排
1、内容要有“实”
2、形式与内容相吻合(1)栏目的结构形式
通栏型:指一期栏目讲述一个内容,即使中间有主持人串联,其上下文也有逻辑关系,杂志型:指一期栏目由若干个板块构成,板块之间各自独立成篇,可以没有逻辑关系,(2)栏目的表达形式(3)栏目的播出形式 3.与播出时段相对应 第三节 策划主持人
一、主持人与栏目的关系
二、主持人的分类
1、非主持人类节目
指可以没有主持人的节目或主持人并不起决定性作用的节目。
2、主持人类节目
指主持人在当中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节目在策划中充分考虑主持人的能力与个性,甚至为个性极强的主持人量身定做内容形式的节目。(1)新闻政教类
指以主持新闻类节目为主的主持人,内容包括政治、社教、经济、法制、军事等题材严肃、形式相对严谨的节目,主持人以相对严肃的面孔出现。(2)生活服务类
以服务类为主的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节目的主持人,如一般性的生活、服务、经济、社会活动或群众性娱乐活动节目的主持人,还包括一些日常体育转播节目的主持人。(3)娱乐类
主要是指包含文艺节目在内的、形式活泼、题材浪漫的节目的主持人,如综艺晚会、文艺栏目或艺术性较强的专题片、少儿节目等等节目的主持人,他们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修饰性或扮演性较强。
三、策划对主持人的把握
1、具有正确把握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一定的现场组织、调度能力
3、具有外向而热情的性格,勇于表达,善于表达
4、具有充分的“合作意识”
5、与节目相符合的个性和知识结构
6、演播条件
四、主持人形象塑造
1、栏目内的形象:表情、语言、体态、化妆与服饰
2、栏目外的形象:观众认同 →保持形象、行为的连续性 →以塑造和强化栏目品牌 第四章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策划 第一节 信息类新闻节目
信息类新闻节目:指的是迅速、广泛、简要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的节目形式,其内容以消息为主,辅以连续报道、新闻点评等节目样式。多样化的特征:
地域:国内要闻、地方新闻、国际新闻等; 性质:政治新闻、社会新闻、文体新闻等。
形式:简讯、述评、现场报道、滚动字幕新闻等。
一、选题:重要性 新奇性 贴近性 公正性 时效性 栏目选题的策划和单个新闻的区别: 栏目:突出的是节目整体的传播效果。单个新闻:体现自身的独特性。
二、小记者大编辑
1、客观、公正的角度与观点
2、编排 将所有本不相干的信息进行有机串联,使之最终成为一个节目整体。(1)体现重要性(2)体现节奏
三、节目风格
1、新闻报道的形式
2、播出时段
3、播报者
第二节 评论类新闻节目
评论类新闻节目:就新闻事实发表评论、见解的节目类型,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报道某个事实,还包括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分析提示,阐明对事实的见解、态度,借以影响、引导舆论。
一、选题
◇弘扬提倡的:主要是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重在正面表述; ◇解疑答惑的:对一些新鲜事物或国家新的政策法规的阐述; ◇批评监督的:针对一些社会丑陋现象的批评和监督;
◇社会警示性的:对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节目形式
单个主持人结合采访播报的电视评论显得形式灵活、短小精悍,具有较强的倾向性;由主持人和专家进行的新闻访谈则有较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多人座谈这种形式突出的是广泛的参与性,每个参与者都是不同观点、阶层、利益、角度的代表,很有贴近性。
三、评论员
1、节目主持人
兼播报员和评论员的双重职责。除了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主持功底,更要求其具有解读新闻事件的专业眼光。
2、各领域的专家学者 国外:专职评论员
国内: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四、思辨色彩
1、用事实说话,图文并茂
2、述评结合,分析全面 第三节 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
深度报道类新闻节目是对重大事件、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包括背景介绍、分析解释、归纳预测的报道与评论。
一、选题
选题遵循的原则:
1、热点
2、难点、疑点
3、故事性
二、调查方式
挖掘深度的方向不是唯一的,但无论节目制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向来寻求节目所要达到的目标深度,都必须首先寻求支撑这个深度的事实与证据。所谓深度就是对事实的占有,作为记者,你获得事实越多,你离深度越近。
三、表现手法
节目组成元素:记者的采访、现场取证、主持人演播室的评论、专家点评、现实场景的记录等。结构:逻辑清晰 多线索的结构方式 悬念的设置
第四节 杂志类新闻节目
杂志类新闻节目指借助杂志的编辑方式组合起的新闻节目:消息、访谈、深度报道等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新闻,通过一定的方式融合在节目中,各板块或段落各具特色但又和谐一致。
一、内容的策划
“电视民生新闻”
理论界对目前在各地方电视台争相做出的以民众生活为主体的新型电视新闻节目的概括,是指以广义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内容上关注普通老百姓生存状态与心灵空间的节目类型。
二、报道形式的策划 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重视主持人的内涵与评述能力,塑造其权威、可信的形象。第五节 社教类新闻节目
一、社教类节目概述
社教类节目是以社会教育为宗旨的各类节目的总称,它承担了国家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科学技术、先进文化等方面的传播职能。
社教类节目的类别(内容属性):社会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
二、社教类节目策划要点
1、润物细无声
吸引受众的首要因素:
知识的新颖或实用,内容相对严肃、权威。
2、针对性
3、可看性
(1)内容的深入浅出(2)节目形态的多元化
4、权威性
媒体本身在观众中的可信度。
节目权威性的树立在很大程度上由节目自身的内容所决定。第五章 文体娱乐类节目的策划 第一节 游戏类节目的策划
一、游戏类节目概述
游戏类节目指以游戏作为节目主体,可以结合其他如文艺节目、体育、各类知识等内容,通过屏幕内外多种互动手段实现广泛参与的娱乐类电视节目。
益智游戏节目 综艺游戏节目 竞技游戏节目
二、游戏类节目策划要点
1、竞赛与悬念
2、常变常新 两种途径:
创造出新的节目;
在一档节目中不断引进新元素,淘汰旧元素。
3、参与 :互动
4、主持人
优秀的游戏类节目主持人:
反应要快;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个性。
5、奖励 :实物形式、非实物形式
6、视听愉悦
7、选手 第二节 电视赛季节目的策划 赛季:非一次性同类项目的比赛 赛季节目的策划
一、竞赛本身的策划
1、确定竞赛内容与规模
2、制定规则
二、电视赛季节目的可视性策划(如何让竞赛在电视中顺畅地展现,即把竞赛转化为节目。)
1、项目与规则 项目 可看性
规则 制定不宜太复杂
2、评委与选手
评委是竞赛标尺的落实者 选手是竞赛最核心的要素
3、主持人
4、观众与节目的互动
5、节目营销
第三节 真人秀节目的策划
一、真人秀节目概述
真人秀节目也被称作“真实电视”,它是用纪实的手法表现节目参与者在特定条件下的状态,以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真人秀节目是一种记录以普通人为主体的参与者在游戏规则制约下,在人为设定的场景和一个较长的周期内,完成某一目标或展现生活状态的真实过程的电视娱乐节目,往往最终获胜的选手会获得极高的奖励。真人秀节目的规则
→ 可看性服务
→ 真实性和实用性(不顾及)
→ 游戏娱乐性
◆引导和表现参与者最真实的状态和人性特征。
二、真人秀节目策划要点
真人秀节目最根本的特征:在于虚拟规则中人性的真实展现。真人秀节目在策划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国情
◆电视内容上有差异。
◆艺术传统上,中学求善,西学求真。
我国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内容设计尽管也有奖励,但更多以体验为主。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定位:当个体体验扩大为群体体验时,节目就可以通过对参与者心理状况的深入挖掘和表现,形成与受众广泛的互动。
2、规则
◆制定具有“双刃剑”效应的规则
◆把奖励看作娱乐的源泉,就能解决一些受众或管理者对奖励额度的顾忌。
◆规则还一定要能制造悬念:不确定性真人秀的悬念可以有阶段性悬念和终极悬念。◆最终结果应该是规则的必然性与发展的偶然性共同催生的结果。◆节目在选手的选拔上比其他节目更加注重设计。
3、设计的纪录 “等来的真实”
◆细节的策划和捕捉
4、互动
5、场景
6、以“人”为本
从策划角度看,善与恶的交锋是人性的最佳看点。
◆人与环境的冲突不仅指选手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也指他们在进行社会活动时相互发生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是指节目参与者之间的冲突。
◆人物自身观念的冲突大部分是缘于价值观难以找到平衡点。不仅要表现选手之所为,还要让观众知其所思。第四节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策划
一、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概述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是一种以一定主题构架文艺内容或形式的形态。从内容方面分类: 电视文艺人物专题
电视音乐艺术节目(电视音乐艺术片、音乐电视等)电视舞蹈艺术节目
电视文学艺术节目(电视散文、电视小说、电视评书、电视诗等)、电视风情风光艺术节目 电视文化文献艺术节目
二、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策划要点
1、电视与多种艺术元素的兼容
业内外往往把无法定义的节目形态称为专题。电视艺术的整体特征:兼容性
一部电视文艺专题中,往往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绘画、摄影等艺术美的综合体现,并成为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的重要审美特征。传统艺术在电视文艺专题节目中的综合运用还能达到带给观众多重艺术享受的效果。
2、对“电视化”的把握
诸多传统艺术形态的电视化是有限的
◆所策划的艺术对象是否适合电视化的处理方式 ◆在创作中将不适合电视表达的部分进行重新构思 电视文艺专题节目策划的立足点: 如何用电视的思维构架文艺
如何更好地实现文艺的¡°电视化¡±
3、时空的拓展
时空的拓展不仅可以丰富节目的可看性,更可以明确或提升节目的意义。客观时空(写实场景)
主要是基于对现实生活情境的营造,指每一个局部、细节都要努力寻找生活依据,从而令观众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体现在创作中往往是实景拍摄。主观时空(超现实时空、写意场景)创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各种电视艺术手段对现实生活场景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它可以充分表现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和创造力。电视文艺专题的画面形象策划: 追求可视性(画面好看)
一方面追求画面的形色美,即所谓“赏心悦目”;
一方面追求在美的基础上寻求视觉效果的“奇”,即有引人注目的内容。画面的许多奇特效果策划还往往在于拍摄时借助各种特殊手段。
对《我爱记歌词》节目策划分析
《我爱记歌词》是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歌唱类综艺节目,每周五晚间九点二十一分播出,由主持人朱丹和华少主持。
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是全国首推门槛最低的互动音乐节目,这档节目由美国《合唱小蜜蜂》演变而来。节目分为“歌词大接龙”、“歌词大填空”、“今天谁领唱”、“冠军决定战”、“爱心大冲刺”等四个环节。以卡拉OK歌词记忆方式,选取各年代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进行比赛。它对参赛选手没有职业、年龄、性别的限制,激发唱歌爱好者的热情参与。每期节目都有不同的方式去挑选选手上台挑战,有接唱成功的,有表现热情的等等。
该节目的主持华少和朱丹是浙江卫视的一哥一姐,在节目没有明星评委的前提下,华少、朱丹妙语连珠,带动挑战者、领唱队伍与观众的互动,引导观众与台上的选手大合唱,营造现场欢快、轻松的气氛。
《我爱记歌词》用“领唱、歌曲、氛围、预告”这几方面进行包装,领唱是由节目激烈比赛而后选定的,领唱不仅有实力,也有一定的粉丝群,为节目的收视率提供了保证。节目挑选的歌曲都立足于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和时下的流行歌曲,力求让观众有更多的共鸣。
每期节目的挑战者都是主持人在台下的唱歌爱好者随机挑选“接唱成功者”上台比赛,从节目开始就点燃观众的激情,而挑战者与主持人、领唱队伍的火花也随即点燃。在节目中,现场的乐队演奏、歌曲伴舞等给观众造成视觉冲击,也为气氛的营造提供了辅助作用。
这个节目在节目预告方面存在悬念不足、不便宣传的劣势,所以节目通过精心剪辑,在节目内容、主持群、挑战者方面制造看点,通过悬念、挑战者的幕后花絮来制造悬念。节目由oppo ulike手机、韩伊化妆品、正大赞助,虽然赞助商少,但是节目在最后一个环节通过“选歌填词”的方式,让选手互选歌曲,记忆歌词去赢得公益金,通过累积公益金的方式把娱乐同慈善结合起来,以慈善来包装节目,这让节目在公众心目中有了慈善的印象,把节目包装得相当成功。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第三篇:周一见电视媒体成功分析
随着“周一见“轻松登顶微博话题榜,文章出轨之事发酵时间已经超过一天。刨除对渣男行为额的愤慨及对马司令的怜悯之心,该事件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完美的新闻报道,还原整个事的流程,从开始《南都》总编发声,到微博大V的各类爆料;从腾讯视频的偷拍流出到新闻资讯端的整合视角;每个人可以轻松快捷的获取该事件前前后后的各种信息。虽然你有权选择相信与否,但从你打开这条新闻的那一刻起,这条新闻就已经获得初步成功。
再从文章出轨这个报道来看,也是非常好玩的,由于不同媒体的特点属性不同,使得每一方都想用自己最不擅长的方式做新闻。他们的角度不同,却互相补充,最后形成了一个多纬度视角的报道。
微博作为事件主要爆料地与主讨论战场,是事件进行深酵的最好场所。时事传播的最新消息;不同观点的激烈交锋,衍生出来的搞笑段子等等这些都会使得微博作为大型社会事件讨论区扛把子的地位更加突出,但是这不是说《南都》做的不好,其实这正是《南都》的精明之处。在这个所谓的互联网与传统之间的大战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我们却看出了专业互联网媒体对于深度内容探究的苍白无力。正如我们无法否认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但是也不能期待他会完全颠覆一个业已存在多年的体系。《南都》选择从微博爆料来带动杂志可预期大卖告诉我们,更多的融合才是最好的选择。
《南都娱乐周刊》对于自身快速反应能力的欠缺的正视,促使转向微博这样的互联网寻求突破,或许将微博中的碎片化观点整理会是一个新的思路,转而成为一个大大卖点。《南都娱乐周刊》也明白这是一个全新的纪元,传统的市场上缺乏互动是不足以吸引挑剔的观众,还用比网络更好的娱乐场所么?不如先给大家一个平台,让大家完全自由,自主的发表意见,然后进行观点整合岂不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南都》在整件事的营销上也是做足了准备,事件的内容早已不是简单的绯闻炒作,而是包含出轨,小三,艳遇,结婚,怀孕等等总之一切可以八的话题。在一天之中,搭文章的顺风车就包括了:“马司令你要挺住,迟帅大仇已报”,“冯绍峰删微博被疑婚变”,“白百合彭于晏动真情与陈羽凡离婚”“汪峰周一诸事不宜,千万不要发新闻”。有这么多的铺垫,不管周一是不是雨神萧敬腾的大生还是止不住泪水的天公哭泣,都阻挡不了人们撑着雨伞到报亭买上一份《南方娱乐周刊》的脚步。
第四篇: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总书记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传统媒体怎样与新媒体嫁接,一直是各种传媒论坛的主题。我想首先说明对“新媒体”的理解,我一直觉得——只要思维是新的、理念是新的、操作模式是新的,大家都是“新媒体”。在这一轮的融合浪潮中,电视媒体如何勇立潮头,“核、聚、变”是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核
“核”的要点是内核与内容。在和新媒体的竞合过程中,内容制作一直是电视媒体的竞争利器。今年以来,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电视优质资源在新媒体呈现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品牌节目和热播电视剧在电视上的高收视,会在新媒体平台上更加立体的、爆发式的呈现。日前有报道显示,今年,视频网站在自制节目和自制剧上的投入,大约是去年的10倍以上,一些网站单档综艺节目的投入,甚至超过了千万元,一批网络自制节目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二是,一批网站的自制剧自制节目逆向输出到了电视平台。新媒体从一个内容的购买者发展成为了内容的提供者,这样的案例在前些年是比较少见的,但如今已不是个案,尽管最终效果还有待收视的检验,但这种逆转的趋势值得业内关注。
以上两大趋势充分说明,融媒体时代,无论对电视媒体还是新媒体而言,很多变革都围绕内容展开,谁掌握内容制作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竞争中的先机。作为电视媒体,该如何掌握内容生产的主动权呢?关键要打好三张牌。
第一张牌,抓核心,打造好具有本土特色的新闻社教类节目。整合《泸州新闻联播》、《泸州现在时》、《社教630》等在泸州有影响力的栏目。
第二张牌,铸品牌,开放节目平台
品牌节目,是电视台的门面,也是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竞争中掌握内容主动权的关键。打造品牌节目,一要理顺机制,配置好内部资源。在进行人、财、物的系统配置中,关键要通过机制创新,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二要开放平台,利用好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和部分优秀节目制作公司的合作,从点状节目合作上升到大型节目、品牌活动、艺人培养和整合推广的体系化合作,双方深度介入内容制播全产业链,开启新的发展模式。
第三张牌,促融合,台网深度联动
电视和新媒体的台网联动,浅层次的是推广资源互换和买卖层面;更深度的联动,应该是相互整合资源,共同打造新内容。
关键词二,聚
“聚”的要点是渠道和终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观众的收视习惯和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尼尔森最新的监测数据,国内有超过50%的观众,使用过电脑或手机看电视。而来自谷歌的一项调查结果则更为惊人,美国77%的观众选择多种渠道收看电视。很显然,跨屏体验已成为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收视常态。面对这样的趋势,电视媒体必须聚力于终端创新,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屏幕终端要做好和技术、内容、平台的三大结合。
第一、视听高清化——终端创新要和技术相结合
相比PC屏和手机屏,电视屏的一大优势在于其观赏和视听体验。传媒大亨默多克判断电视媒体优于新媒体,原因是人们更愿意躺在沙发看电视,而不是坐在椅子上盯着电脑屏幕。因此,未来电视的发展,还要致力于终端的技术创新。一方面是电视设备的技术升级,比如3D电视机、高清电视机等等;另一方面是电视媒体的技术升级,比如演播摄录设备等等。
第二、一云多屏化——终端创新要和内容相结合
背靠自身内容优势,电视媒体要主动发展新媒体终端,参与竞争。首先,要有前瞻意识,提前落子布局。在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和I P T V等平台进行全面布局。
第三、电视社交化——终端创新要和平台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用户对于媒体的互动和社交需求日增,作为电视媒体,一要多方开发线上线下的互动方式。让习惯使用新媒体的受众群,通过互动增加与电视平台的黏性。同时,通过网络积聚节目的人气,反过来促进电视的收视率。二是创新终端,让受众变“看电视”为“用电视”。使电视可以实现点播、回放和评论的功能,甚至还有可能把触角全面伸向购物、游戏和电子商务等“全业务”方向。
关键词三,变
“变”的要点是机制和体系。融媒体时代,媒体共生互融,电视如果希望延续强势地位,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我变革,而且是全方位的变革:包括业务流程的再造,产业链条的重组,营销机制的整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方向
一、全媒体运营
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仅仅是平台的替代,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思维转换。因此,在布局新媒体的过程中,要用全媒体的思维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第一,传播渠道全媒体搭建。形成了以网络电视台为核心,向新媒体覆盖的传播网络。第二,制播流程全媒体介入。从“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点对面单向传播”的传统制播流程逐渐转向“多媒体采集、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全新制播模式。第三,广告营销全媒体组合。全媒体时代,电视台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段位和冠名,更应该向广告客户提供全媒体的营销组合,即整合多频道、跨媒体的传播平台,使其投入在产业价值链上获得呈几何倍数的放大。
方向
二、全过程互动
从资源整合、制作播出、节目编排到推广营销、品牌等打造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互动模式。一是电视内部资源的互动。二是电视和新媒体的互动。在电视剧和节目营销中,充分利用全媒体组合,进行立体、互动的矩阵推广,引发了较强的规模效应。
方向
三、全产业整合
向上游延伸,打造优质内容,向下游拓展,聚力终端发展,全台的产业整合发展有三大重点。第一,做强核心主业。节目、栏目、大型活动、影视剧仍是当前的核心主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第二,延伸关联产业。逐步摆脱单一靠广告收入的经营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第三,善借社会资本。面向市场,吸纳社会资本,是广电媒体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多媒体的竞合发展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是互为机遇而存在的,并且,这一过程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新”与“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谁能顺势而为,主动而为,创新而为,谁才能抢占未来传播格局的制高点。
置身于更大的时代、更广阔的背景下,只要我们能够以内容为核,全渠道聚力,因趋势而变,电视媒体的核聚变就一定会发生,并且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注:有关数据和内容来自《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
温海 2014.09.15
第五篇:全媒体背景
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有人把信息化归纳为“四化”和“四性”。信息时代的前途是文化信息时代,当文化业产业达到总产出的一半时,信息业也就以文化性为其特色,此时即为宣布进入文化业时代;同时指出,因特网要前进、变革,前途仍然是信息交流的工具,电子科学正在为走进文化业时代做出巨大的、决定性的贡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纷纷放松行业管制,产业融合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而媒介融合又是产业融合的突出表现形式。人们对“媒介”的理解是一个渐进过程。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媒介”的外延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图书、报纸到后来的广播、电影、电视。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介由于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又被称为“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数字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原有运作模式,电台上网、电视上网、手机报、数字出版已成为目前众多传媒企业的经营方向。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未来社会是必然数字化生存,媒介融合将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一、数字时代的媒介融合
近几年,不断有西方学者对“媒介融合”做出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他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屏、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这一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渐衍生出来的。今天,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自己的同行,而是网络和新媒体。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有远见的传统媒体纷纷踏上了改革之路,从媒介融合甚至产业融合的高度规划传媒集团的未来。所有的改革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拥抱新技术、新媒体,通过媒介融合开辟新路,实现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转型和发展。
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下,媒介融合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传媒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即广播电视出版和电信、网络等产业出现了相互交叉;二是传媒产业向其他传统产业渗透,即传媒把其他产业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传媒产品和服务,把内容、包装、传送和终端紧密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看,这两个层面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前者是媒介融合的初级阶段,后者是媒介融合的高级阶段。
1.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全媒体”经营。
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催生了网络电视、手机报、IPTV、播客、维基百科等新的媒介形式,拓宽了传媒渠道,改变了媒介产业链;另一方面也逐渐消解了媒体边界,内容、网络、渠道的互相融合使传媒产业内呈现出以“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大变革中,报纸、出版、广电等传媒集团纷纷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把新媒体纳入自身的经营格局,由此促进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但是,全媒体经营仅仅是传媒集团媒介融合经营的初级阶段。
2.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大传媒”经营。
媒介融合所引发的融合浪潮将促使我国传媒集团经营在经过“全媒体”经营的转型之后,跨越更多的行业界限,积极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聚合其他产业,共同创造新的传媒经济模式,即所谓“大传媒”经营。“大传媒”经营的形成是传媒集团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适应产业融合浪潮的必然结果。
从外部条件看,社会的媒介化特征日益凸显。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全媒体”能非常方便地同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满足受众日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强化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从这次意义看,卡兹等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未来的媒介将会越来越与人融为一体,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行为方式将越来越多地具有媒介特征,最终成为“媒介化个体”。
从内在条件看,传媒企业在内容方面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内容为王”一直是传媒业奉行的理念,传媒企业拥有内容数据库优势,如果再加上全媒体经营,就可以无限延伸产业链、获取利润。如一部电影流行后,其中的各种元素,如演员、道具,甚至某种生活方式都可以成为传媒业吸引广告商的筹码。在数字时代,盗版变得极其容易,制作者与其投资于对抗和剿灭盗版,不如新开财源,譬如“植入式电影”。从《变形金刚》到《非诚勿扰》再到《家有喜事2009》,广告商的影子无处不在。因为受众面够广,植入式电影不仅不追究盗版的责任,而且有些期盼盗版。
二、媒介融合目的是创造利润
媒介融合并非只是想打造一个看上去很庞大的传媒帝国,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利润率。按照经济学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媒介融合会大大降低媒介信息生产成本。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新媒体不得不坚持让用户享用免费的信息产品。那么,媒介融合形势下的传媒产业赢利模式如何创新?是否还是靠广告支撑全部的商业运作呢?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罗伯森•斯蒂文曾对赢利模式有过生动具体的解读,“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赢利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赢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赖以赢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赢利是目的,模式是结构,这里有双重结构,商务结构是指企业外部所选择的交易对象、内容、规模、方式、渠道、环境、对手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益;业务结构是指满足商务结构需要的企业内部包括科研、采购、生产、储运、营销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两者的关系是,效率的目的是体现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虽然各种产业中都存在大量不同的赢利模式,但是成功的企业赢利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一个系统,即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涵盖利润源、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杠杠和利润屏障等5个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利润源是企业的客户群体,利润点反映的是企业的产出,而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表现为企业投入,利润杠杠是撬动资源为我所用,利润屏障是保护资源不为他人动用。几乎所以企业的赢利模式都包含上述赢利模式中某一个或两个要素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好的利润点要针对明晰的客户需求偏好,为构成利润源的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价值。确定利润点以获取利润源,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使产品或服务变成利润。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设计
我国传统的传媒企业赢利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很少从用户和企业赢利的角度考虑。它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对集中有限资源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做出过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赢利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传媒业发展。在数字时代,更需要从价值创造这一核心出发,重新设计我国传媒企业的赢利模式。
设计企业赢利模式包含三个要点:第一,价值发现——决定企业赢利的来源;第二,价值匹配——决定企业赢利水平的高低;第三,价值管理——决定企业赢利能力的稳定性。好的赢利模式设计可以让资本在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利润区流动,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媒产业不同于制造产业,企业赢利能力的真正来源不是采、编、播等具体可见的单位作业,而是来源于选题策划、品牌塑造等维持性作业,这体现了传媒企业不易模仿的综合能力。所以,从价值发现角度看,优质内容资源是传媒企业利润和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即所谓的“内容为王”;从价值匹配角度看,传媒企业内部的业务结构是否与外部商务结构同构决定了赢利水平的高低;从价值管理角度看,有效的资本运营能为传媒企业持续赢利提供保障。
1.优质内容是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企业赢利的来源。
价值发现是企业赢利模式设计的首要关键,对我国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进行重新设计首先要找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数字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带来了信息量和传播渠道的急剧增加,而有价值的内容相对于渠道而言却成为了稀缺资源,这种稀缺资源恰恰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的利润源。
从用户需求看,传媒的收益建立在受众对内容需求强度的基础上,越是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内容,受众越是愿意支付较高价格。传媒市场受众有三个层次的需求:规模化需求、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在传媒业发展历程中,随着渠道的拓展,前两个层次的需求已逐步得到满足。但是,由于以前缺乏大规模定制的渠道,个性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为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比如数字电视、3G平台、RSS就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的信息平台。一旦大规模定制成为现实,传媒业发展的瓶颈就是用什么内容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从企业运作流程看,优质内容是传媒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运用流程分析法对传媒业运作流程进行分析,在“全媒体”经营中,出版有编、印、发等业务流程,广播电视是采、编、播三环节一体化;“大传媒”出现后,传媒价值链将由内容采集、制作、传送、分销和终端呈现五环节构成。可见,无论哪种流程都是基于内容,都要以优质内容资源为运作起点。
从产业角度看,无论是“全媒体经营”还是“大传媒产业”,都需要优质内容资源。新媒体之所以能茁壮成长,就是因为有传统媒体供给的内容养料。人们之所以热衷于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不是因为检索技术本身,而是因为检索获得的内容。
可见,传媒业的最大优势还是其内容资源,无论将产业链伸向网络销售终端还是电信通讯,都需要依靠内容生产与服务实现赢利。
2.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产生赢利点
找到了利润源,却不能保证企业一定会在市场上赢利,更不可能一定会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最大化赢利模式会受到“约束条件”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市场发育程度和竞争水平、具体传媒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等等。所以,传媒企业需要寻找赢利点,将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
基于“内容为王”这一传媒企业核心价值发现,传媒企业主要有三个赢利点,分别是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品牌的延伸、企业文化的增值。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可以从这三点出发整体设计企业赢利的价值匹配模式。
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更多是基于技术进步。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传媒产业的飞跃都始于技术领域。正如印刷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的大众化普及,如今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也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传媒业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在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具有即时通信、电子邮件、视频、搜索引擎等众多功能,这些都可以成为新媒体赢利点。因此,研发媒介技术就是创新媒介赢利模式。
品牌延伸是利用也已形成的良好品牌形象迅速进入受众的选择范围,缩短受众对产品的认知和接受时间,提高品牌权益,实现经济利益。在这点上,信息服务行业的很多企业成功案例能给我们启发,如腾讯公司。腾讯最先抢占了中国网络即时通讯市场,QQ注册用户数量已经有几十亿,腾讯由此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品牌。腾讯每横向拓展一个新的赢利阵地,不需要太多创新和市场投入,仅凭品牌的垄断性优势就能获得丰厚回报,尤其是“迷你首页”由于和QQ捆绑弹出,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和网络广告利润率。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推动传媒品牌的延续与发展。全球专业信息服务和出版领域最大的跨国企业汤姆森集团(The Thomson Corporation)正是依靠敏锐的企业发展观,根据外部商务机构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业务构成,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赢利能力。该集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由静态内容、动态内容、迅捷工具以及定制解决方案四大类构成。最初是前两者在总体业务中占据主要位置,但是,进入数字时代后,该集团从大局出发,将集团经营理念与当前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相结合,定位于“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调整业务模式,优先发展利润率高的定制解决方案类服务,再是迅捷工具类产品和动态内容类产品,最后才是静态内容类产品。从集团近几年的利润增长率看,该理念有效促进了企业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的同构。
3.资本运营增强企业可持续赢利能力
新的赢利点的产生只是给赢利提供了可能,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利润,还需要整合赢利点,将他们纳入统一的战略规划,以实现成本最低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传媒企业的价值管理主要是经营者运用各种手段整合新的利润点,创造新模式,使各利润点良性互动,同时,为保护企业在媒介市场的最佳位置和利润流而设置利润屏障。价值管理是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增长为目标。国内外无数成功企业的价值管理实践证明,企业要想迅速做强做大,必须借助于资本运营。
从目前实际运作情况看,传媒资本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债务性融资、子公司上市、引入战略投资等运营方式。虽然资本运营能有效拓展赢利空间,但是我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进展缓慢。因为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问题并不独立存在,我国传媒企业不仅担负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还担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责任,所以,它有一个市场准入壁垒的难点。这也是跨地域、全媒体经营难以广泛实现的原因。因此,如何根据传媒企业的属性,创造出一种既经得起国家政策的检验又能顺利实施资本运营的模式,是我国传媒业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使资本良好流动并实现增值,传媒企业必须依次解决四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是否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二是哪些资产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三是怎样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四是如何推进传媒企业的兼并重组。2007年辽宁出版传媒A股上市,这说明第一个问题已得到解决。第二个问题目前正在试点。政策允许的做法是内容生产部门保留事业体制,经营性资产改制上市,但是,这种上市方式不仅会降低经营性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会产生内容管理与公司制运作之间的矛盾。第三个层面的问题也正处于探索中,其本质是如何建立政府、传媒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三方共赢的法人治理结构。第四个层面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方式是行政撮合,总署也在2009年上半年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另一种是市场方式,不过这必须破除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经营的隐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