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常开:全媒体之路初探
黄常开:全媒体之路初探
摘要: 数百年来,传媒业不断发展和转型的过程,是在适应当时各种环境和需求之下,对于组织结构、技术模式、商业模式等的一种调整,这是一个传媒机构逐渐培育身体机能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可以说,转型对于南都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是一种伴随性的成长方式。
黄常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南都全媒体集群总裁 数百年来,传媒业不断发展和转型的过程,是在适应当时各种环境和需求之下,对于组织结构、技术模式、商业模式等的一种调整,这是一个传媒机构逐渐培育身体机能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可以说,转型对于南都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是一种伴随性的成长方式。在2009年之前,种子落在广州的南方都市报这棵榕树,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不断伸出了它的气根,落在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等地,扎根土地,吸取养分,慢慢长粗长大,最后成为支撑整株大树的树干,借着这样的方式,“扩张”成一片同气连枝的林子,涵养一方水土,引领着中国报业的发展。
从 2009年开始,南都发出了“南都,无处不在”的口号,并正式对内对外宣示提出构建“南都全媒体集群”,从此步入全媒体发展探索的阶段,开荒拓土、引水垒山,重构南都生态,进而涵养四方水土,在平衡中不断自我进化式成长。
一、整体思路:先立后破
是“先立后破”还是“先破后立”?所谓“先破后立”,先打破旧有的固定模式,后创造出新的模式。而“先立后破”,是对转型有全盘的考虑和阶段性的推进步骤,采取“优势资源整合弱势资源,专业资源整合分散资源,先进模式整合落后模式”的原则来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推动内部转型的做法,也就是:不是人为的将新旧截然分开,而是以新融旧、共生发展、复合发展,以新的动作、模式、阶段性成果,逼着旧模式不得不做出改变,从而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形成内部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改造、主动参与到转型中来的氛围。
(一)南都转型,属于产业转型三网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一个大的产业背景和技术背景,IT业与电信业等产业力量全面向传媒业渗透,更高层次的融合在电信、IT界与传媒业等相关行业的各类机构大汇流的基础上出现。因此,真正的媒介融合,不再是之前的局限在媒介范围内来搞融合,要站在电信产业、传媒产业、互联网产业三者融合之上来探讨和实践南都全媒体集群,这样的话,确保了南都在更高的格局上来布局自身的转型,起点高,目标远大,同时在融合中可选择、可折腾、可合作的空间豁然开朗。
(二)南都转型,属于整体转型1.全盘考虑,重点突破。以南都品牌为驱动力、核心轴、核能源,以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为目标,同步推进三大支撑战略,以及十大配套动作,这为转型指明了方向、拟定了实现路径,从而避免了误打误撞、胡乱试错,进而提升了转型成功的可能性。
2.重构内部运行机制。不是对传统媒体的修修补补,也不是仅仅在传统媒体之外搞一些新媒体项目、搞一些亮点工程、放一放烟花看起来很热闹,而是不回避内部核心问题,依托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建设和研发,实现从报业主导的分散型生产系统迁移到满足全媒体生产运营需求的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平台,同时推进内部组织流程人才考核等方面的全面再造、内部利益格局内部优势资源的分解重组、新资源的聚合、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通过对外合作新项目、新业务、新平台、新内容的拓展来推动内部的逐步变革以适应外部的变化,从而构建起全媒体生产关系,提升全媒体运营能力。
二、关键:南都品牌 +信息集成中心 +网上数字业务平台
(一)南都品牌,是全媒体集群的核心轴、核动力、核能源南都实现整体转型,没有一个强大的媒体品牌,在价值观层面、在与用户沟通层面、在与客户沟通层面、在与社会大众沟通层面,提供源源不断的向心力、聚合力、市场力、开放力,转型是难上加难,其中付出的时间成本难以承受。南都,曾经是现在也是南方都市报的简称;但现在已不只是指南方都市报,它更是全媒体集群的代称。
南都,已经是品牌很强大影响力知名度很高的一个媒体,在中国整个社会转型中,南都作为一张都市类报纸、作为一张城市日报、作为一张政经主流大报的标杆,已经在平面媒体领域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怎样确保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南都这个品牌作为媒体的价值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发扬光大,依然在实现着对中国社会转型、完善推动的力量?而不是因为报纸的衰微和其他平台的发展,像国外的百年老报那样黯然关门,那么必须以这个为基础,再往外延伸。
正如南都全媒体集群方略的核心思路,“围绕品牌媒体(南都),以其市场占有量为基础、品牌认同度为起点、价值观传播为核心、资源吸附力为枢纽,聚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态、渠道与力量,实现复合传播与立体覆盖,并最终打造从市场到品牌的更为纵深立体的、复合运营的传媒集群”,简单表述,就是:用品牌驱动南都全媒体集群。
(二)信息集成中心,是全媒体生产运营能力的核心要件 重要性:信息集成中心,超越报业主导的生产系统,承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营,承载线索、素材、生产加工、传播、营销、运营在内的南都全媒体事业的完整运营模式;全媒体组织流程、考核等再造都可以看着信息集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信息集成中心的逐步逐期建设成型,全媒体组织流程、考核等再造配套动作实施就失去了依托、支撑。目标:将以出报为核心目标的生产流程,改造成以数字化产品生产为主要目标、保持并提升报业出版效率的生产流程;将以城市投递发行为主的报业传播方式,转变为以互联网、移动媒体、广电、户外以及平面媒体相融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以报纸广告销售为主的盈利模式,升级为资本运营、品牌运营、技术运营、全媒体广告运营相结合的全面运营能力。构成:集成系统与中控台互为支撑、不可分离。集成系统是中控台运作的软件平台、功能支撑体系,是作为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内在部分,中控台的功能首先在集成系统中以模块的方式嵌入,没有集成系统的支撑,中控台仅仅是一个物理层面上的办公环境而无法起到统筹调度的作用;中控台是集成系统的指挥平台、功能实现体系,是集成系统的外在显示、视觉化、功能化。没有中控台,集成系统的所有功能就无法对现实的信息生产传播营销经营形成支撑、就无法发挥出相应的功能组合效力而呈现出功能涣散、一盘散沙的状态。
集成系统,分为三期。第一期新闻生产集成,已经于 2012年 9月上线,所有的南方都市报采编人员的都依托这个系统来开展工作。有了这个系统,南都新闻报道的格局从原始的、低效的、粗放的、各自为战的小作坊式生产模式,升级为敏捷的、精细的、大规模的、协同式的集群式生产模式。第二期完成全媒体信息经营集成,在第一期所建立的平台上完成全媒体产品的品牌推广、订单生产、客户管理等经营流程集成,建立全媒体信息经营人员的绩效考评模式,以及全媒体信息经营流程监控模式。第三期完成全媒体信息智能分析集成,充分挖掘平台中央数据库的信息价值,建立从点到面到层的立体统计分析模型,建立全媒体营运状况跟踪、预警机制,提供全媒体运营决策依据。
在 2013年启动建设国内第一个全媒体工作的指挥平台,也就是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中央控制台,在物理空间上实现一种切实的转型。中控台,相较于国外超媒体编辑台的独特性,由于受限于现有办公场所,不能实现各媒体网站记者编辑在一个开放式的空间中集中办公,而是专注于强化中控台本身在南都全媒体集群信息生产营销经营业务开展中统筹调度的功能,通过环绕圆环区即指挥区的六大功能区(信息区、集成区、指挥区、发布区、监控区、观测区)的设置、各功能区专员的安排,细化、强化中控台的功能。
(三)网站,是各类型数字业务的枢纽型支撑平台新媒体是一个无疆界的组织,三网融合的基础是放在互联网上,无论是下一代广电、下一代电信,最终都是下一代互联网。在坚守南都媒体属性、新闻观和价值观前提下,为了实现在可控可管中求新发展求新市场,对互联网市场的谋求是重中之重。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兼具商业属性与媒体属性的网站,这将是我们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实现的重中之重,也是南都全媒体集群这项事业、这盘生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支撑点,也是南都全媒体集群新闻、资讯信息服务、行业应用服务等数字业务的一个枢纽型的依附平台。
三、成效:雏形初具
南都全媒体集群,不是一纸空文、不是一座空中楼阁,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个Logo的推出,而是有步步推进的动作、而是不断有实际成果出来。毕竟,南都要来就来真的。目前的南都全媒体集群,已经构建起由覆盖大珠三角区域以及全国重点城市的城市日报群、周报周刊、手机、手持阅读器终端、广播电视、户外LED联播网、各类型网站、自动售报机等构成的这样一张巨型的、立体的、跨越不同时空的信息终端网络集群,形成了三大系列全媒体矩阵和多元化的全媒体业务产品线,各组成部分是有机互动而不是拼凑而成、是运营一体化并各自具备相应的盈利能力。
一是形成了以南方都市报为旗舰的传统报刊媒体矩阵,包括:综合类日报——广州总部的大珠三角城市日报群《南方都市报》、昆明的《云南信息报》、合肥的《江淮晨报》、清远的《清远日报》、泰国的《星暹日报》;行业类周报周刊——《南都周刊》、《南都娱乐周刊》、《风尚周报》、中国公益第一刊《中国财富》、《金融观察》、地铁杂志《南都 METRO》、空港杂志《南都AIRPORT》、社区报《鹏城通》,并且保持持续增长和盈利的状况,抢占信息源,不断巩固和加强南都全媒体集群在传统报刊行业品牌龙头的地位,这为南都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南方都市报从 2009年开始跃升为全国平面媒体广告收入第一,并保持至今。需要说明的是,平面媒体仅靠单一传播渠道收入甚至会急剧下降,报纸广告产品的销售更多取决于全媒体品牌实力、全媒体产 品群的多元化规模带给广告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小,南方都市报广告收入增长的势头,绝不仅仅来自于南方都市报这张报纸本身,而恰恰来自于南都全媒体集群复合传播、复合运营的效果,不断增加的南方都市报广告收入额指标恰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南都全媒体集群运营的综合指标。认为南方都市报这块牌子竖在那里广告就滚滚而来的想法是不求实际的。
《云南信息报》,在 2007年云南出版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前,已经每年连续亏损 2000多万元、排名市场最后一位,合作 2年后一举实现扭亏为盈,接近2个亿、利润超过 3000万,市场地位跃升并稳固在第二的位置。《南都周刊》,以都市进程引领者的定位,作为中国唯一一份以城市为关注对象的新闻类杂志,已经成为城市高端人群的唯一高端读物。《南都娱乐周刊》,在平面娱乐杂志领域一枝独秀,是中国最具娱乐精神的原创新闻周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娱乐新闻周刊。
二是以南都安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方都市报经营公司、南都全媒体品牌 /汽车 /旅游时尚事业中心等作为跨行业业务主体,进行品牌跨界延伸,开发新闻生产、传播链条的上下游资源的行业运营价值,实现从单一版面销售模式、劳动密集型模式升级为整合复合式、智力型销售模式,不断升级现有广告业务模式,不断探索广告收入之外的汽车、旅游时尚、娱乐、体育、文化艺术、公益等行业运营收入模式。其中,南都安迪公司,作为南都增值业务运营机构,2012年总营收超过8000万;南都全媒体汽车事业中心,作为汽车行业服务的集成商,2012年总营收接近了 3亿元,这个数字位列全国同行业前三的位置。南都娱乐周刊,定位为娱乐营销系统方案供应商,成立娱乐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娱乐营销传播研究中心,推出四项产品或者服务:娱乐营销咨询服务、影视营销、明星公益慈善及各种商业活动、定制音乐会。
三是以南都网为旗舰,通过合作、自建、兼并等方式,在传统报刊媒体之外,构建以南都网为枢纽的联通网络、广电、无线、移动、户外的文字、音视频融合的数字业务主平台,构建以南都网为枢纽的公益、汽车、旅游、时尚、地产等行业性的数字业务平台,以大粤网为主构建广东城市生活数字业务平台,以凯迪网为主构建舆情数字业务平台。其中,南都网,定位为:南都全媒体集群数字业务的主平台,也就是官网、移动终端、无线业务、数字出版等数字业务主平台。同时,南都网也是目前集团内市场化属性最强的网站:从 2010年开始实现盈利至今,一举打破平面媒体所办网站不能赚钱的宿命,更主要的是通过市场化运营探索出了适合南都全媒体集群发展的运营方向及路径,2012年总收入接近8000万,比 2011年增长 40%.同时,成功申办《互联网视听服务许可证》,除时政新闻类不能独立报道外,其他内容都可以自产、自播,彻底解决南都音视频内容在南都网上播出的合法性问题,为南都发展多媒体业务扫清了障碍。大粤网,定位为:广东城市生活网络平台,以珠三角为核心覆盖全广东,面向城市主流消费人群,致力于传播本地资讯和文化。通过 QQ客户端的定向传播手段,以本地化的新闻、资讯和生活娱乐产品,为广东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2011年8月上线至今,核心指标均排名广东区域网站第一名,2011年当年实现盈利,2012年营收 6000多万,利润率高达40%.凯迪网,作为南都在网络上的又一个言论平台,同时积极探索网络言论价值产品化、产品商品化,提供以数据产品为核心的增值信息服务,最终打造高附加值的舆情产品销售,在 2011年开始推出“猫眼云情报”舆情系统。
南都官方微博群,采取一级+二级官微的矩阵结构,其中@南方都市报,目前新浪微博粉丝接近500万、滕讯微博粉丝接近400万,频频获奖,如: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灵思营销联合发布《2011-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白皮书》,综合影响力在全国所有媒体微博中排第一,在人民网 2012年 9月发布的《媒体微博影响力周榜》列居第二,在 2012年 11月新浪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报纸官微名列第一;而且 2013年以来广告收入已经超过400多万元。另外,@南都周刊新浪微博影响力位居媒体类前十名、近360万粉丝。依托于上述报刊媒体、行业业务平台、数字业务平台,南都全媒体集群形成了包括媒体、行业营销、移动应用、音视频、活动等五大产品线、69个子产品构成的全媒体产品矩阵。当然,南都的产品,是基于南方都市报报纸、却又拥有了远超过南方都市报报纸的体验:更新,更精致,更互联网,更具从新闻到资讯、从阅读到使用与体验、从内容到广告到营销的延展性。
南都的产品,不再是单一的编辑思路的产物,而是集价值观、技术、用户需求、内容、资讯、渠道终端特性于一体,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以平台为根本。转型,很持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培育新能力、不断有阵痛、不断有收获的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转型,很艰难。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不断地调动能量,依据环境、对手、资源的变化调整状态,随时改变策略、妥善应对。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完全没有成功先例经验可以借鉴的开创性事业。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与国外的新闻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转型,会继续。我们只能往前走,没有原地踏步的理由,更没有后退的借口;我们必须往前走,往前走才有更好的未来,往前走才有更广阔的一条生路。
第二篇:县级广电媒体全媒体时代的生存之路
县级广电媒体如何面对全媒体时代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当代的新闻媒体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受众习惯点击鼠标纵览天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利润被新型媒体抢先分羹。在新闻产业的链条上,新的产业方式、产业格局、产业环节正在猛烈冲击传统的思维。县级广电媒体在应对同类媒体激烈竞争的同时,又增添了新的对手。完善自身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及互动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打造全媒体采编队伍,给海量信息注入媒体的灵魂,以创新求发展,成为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一、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契机,加速完善自身平台整合新媒体以移动化、便捷化、方便化和流动性强的优点向全球覆盖,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色彩,也促使传统媒体发生变革。县级广电媒体加速完善自身平台整合,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克服自身的不足,实现转型升级,借助新媒体流动的信息能力,为自身的发展找到新的立足点;网络媒体则可借广电媒体在内容上的优势来拓展节目内容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各电视台都陆续推出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电子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营,网络电视台操作模式日渐成熟。经过充分调研和认证,吴江市文广新局决定依托吴江电视台、吴江电台的传统媒体资源,强力打造一个新型的全媒体门户平台。经过8个多月的筹备,2011年7月1日,“吴江在线”门户网站正式投入运营,它实现了电视、广播、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的全覆盖,在本地网站中首家引入了微博、播客、SNS社交平台、在线直播等网络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宣传工作开辟了新形式。
以前,一个新闻事件电台、电视台有好几个栏目的记者都去采访,网络新闻媒体库建设以后,我们把所有新闻稿件都放入共享库,每个部门、栏目都可以使用,实现新闻资源信息
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这个基础上把资料细化,各种各样的节目、场景、声音,只要节目需要随时都可以找到。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它可以迅速地链接出相关的信息。县级广电媒体拥有大量的本土节目资源,这些节目通常在一次播出之后就被放进资料库,失去了再次传播的机会。电台、电视台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这一新的媒介渠道,利用网络新技术,对资源进行集中处理,把所有的历史资料和新闻进行在线包装,根据关键词配以各式各样的画面、资料,进行多种形态的节目开发,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使节目的信息价值达到最大化传播。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媒介渠道的呈现上落伍了。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建设,突出核心资源,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优势,资源由多个载体共享,为核心内容打造不同的载体模式,发挥集约效应,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科学运营的目的,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1]
二、给海量信息快速注入媒体的灵魂,占领舆论的制高点
网络媒体信息传播海量快速,但由于其信息发布的随意性,表现形式大多只是信息的堆积,其可信度受到质疑,难以满足网民的需求,他们更希望看到新闻事件的背景、逻辑以及媒体的观点。传统媒体赢得受众的信任,关键在于信息发布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给海量信息快速注入媒体的灵魂,是广电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差异化竞争手段之一。
县市级广电媒体可以把网络媒体提供的大量资讯,作为收集新闻线索的渠道之一。尤其是一些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网络媒体以其即时性和互动性,成为记者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县市级广电记者不能只盯着手头对口联系的单位,而对沸沸扬扬的“网事”不闻不问,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接纳并使用网络媒体,学会并善于从中发现新闻线索。[2]记者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博客、微博等,更敏锐地捕捉当前的新闻热点,随时与朋友分享最新的信息,让自己置身于流动的信息源之中,提升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2010年4月,一位网友骑一辆自行车从吴江盛泽出发,沿着318国道单骑走拉萨。一路上他每天坚持记日记、写诗歌、拍照片,还把撰写的几万字日记、即兴创作的几十首诗歌和照片上传到了吴江东太湖论坛上,成了网友们热议的“潮人”。我从网上看到这个信息后,了解到这位网友名叫曾仲明,今年60岁,是吴江市黎里人。我与曾仲明取得联系后,进行了专题采访,以《六旬老人单骑走拉萨》为题采写了一档广播社教节目。节目穿插曾仲明日记配音和采访录音,向听众介绍了曾仲明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靠一辆自行车爬过了十几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穿越了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历时两个月,最终于2010年6月7日19点45分到达圣地拉萨,完成了“千里走单骑”的壮举;颂扬了曾仲明老人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另外,记者也要看到网络信息大多是杂乱的,片面的,充满不确定性。在从网络媒体获取新闻线索后,记者必须求证、追踪、深度挖掘,把网友报料放在一个宽而厚的背景中,赋予新闻的本质,撇去浅薄、跟风,再付诸报道,以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巩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新闻的生命在事实,评论的力量在理性。当前,30%的网络热点事件发生在地市县。县市级广电媒体应及时介入,承担起化解、引导、梳理网络舆情的责任,在独家报道、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强化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闻背景、新闻分析、新闻解读和新闻追踪,在热点引导中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广电记者不能简单地炒网络新闻的“冷饭”,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受众释疑解惑,阐述自己独到的观点。近年来,吴江电台、电视台分别聘请了一批特约评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伴随式的深度解读,有效提高了报道的可性度和权威性,帮助受众深刻思考事实和结论。
三、以创新求发展,通过节目生产模式的创新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
目前,不少县级广电媒体只是改变了传播模式,并没有改变盈利模式,因此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容产业和差异化的竞争。
在全媒体互动平台的支撑下,县级广电媒体可以对自己固有的视频、音频内容进行加工,实时化、娱乐化、互动化、俱乐部化,按照产业的方式去运作,根据不同的终端,不同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节目的定制生产实验,研究制作面向多种媒体的发布形式和播出形式,实现节目资源的增值。如把整点新闻、交通疏导信息、商业信息、停车场信息等打包分派,接受定制,形成新的盈利模式,最终实现从广告收入为主向终端收费、多元化收费的转换,成为适应全媒体播出需求的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获得发展内容产业的机遇。
广电媒体还可以输入网络媒体的大量内容,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和手段,开发出更为精彩的节目内容。2008年,吴江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开设了《播客总动员》直播节目。2011年,《969随身听》节目中设置了《一网搜天下》板块,借助网络平台,每天为受众搜索全球网络信息,包括来自网站的独家信息,凤凰论坛上的公众声音,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的热帖,博客思想主页,网络热点话题。节目还建立了QQ群,让受众借助网络加入到节目话题的讨论中来,再将受众的网上回应反馈到节目中,使广播通过网络更大范围地和受众实现良性互动,大大拓宽了广播的传播渠道,增强了广播的影响力。
读网节目、播客节目较好地实现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了对网络信息的深加工和二次传播,是对传统广电节目的一种补充和丰富。网络信息浩如烟海,网民的评论也是千奇百怪,如何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恰当的网民评论,对于这类节目的制作者们是一个考验。读网节目、播客节目主持人除了要有独具个性的风格魅力外,更需要有很高的整合能力和解读水平。[3]
四、打造全媒体采编队伍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传播技术快速变革,传播格局空前变化,受众个性高度多样,价值理念日趋多元的时代。全媒体时代对采编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全媒体记者成为新传播生态下的大势所需。
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的新闻传媒人才。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黏度大大增强,信息传递模式将成为立体的多媒体,编辑、记者对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资源实现实时共享和互动。记者采访的文字、图片、录像、音频等通过平台制作上传发稿,编辑同时完成对文稿、图片、音视频、FLASH等内容的剪辑加工后,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内容间创建关联关系,并在网络上进行实时发布,广播电视同时进行全面报道或深度分析以及前瞻预测。
全媒体记者不仅要为受众真实客观公正地提供信息,还要做受众信息的“保姆”,如在内容制作上便于受众理解消化信息,通过论坛等加强与受众的互动,通过种种方式将信息服务延伸化,帮助受众释疑解惑,提炼观点,等等。
媒体融合型记者不但要有很强的写稿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思考大格局,对自己报道范围内的情况非常熟悉。面对海量信息,内容竞争往往是策划力的较量,不管是重大突发性事件、日常工作报道,还是深度报道、典型报道,都要事先做功课,从新闻发生的厚度,寻找新闻的角度,以独家、独特见长,采用与众不同的表达。
面对全媒体时代,县级广电媒体一方面要乘国家发展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之风,创建自己的全媒体品牌;另一方面,要把强势的原创性、权威性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方式有机结合,加强网台的联合、协同运营,才能达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1+1>2”的效果。
第三篇:全媒体背景
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有人把信息化归纳为“四化”和“四性”。信息时代的前途是文化信息时代,当文化业产业达到总产出的一半时,信息业也就以文化性为其特色,此时即为宣布进入文化业时代;同时指出,因特网要前进、变革,前途仍然是信息交流的工具,电子科学正在为走进文化业时代做出巨大的、决定性的贡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纷纷放松行业管制,产业融合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而媒介融合又是产业融合的突出表现形式。人们对“媒介”的理解是一个渐进过程。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媒介”的外延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图书、报纸到后来的广播、电影、电视。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介由于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又被称为“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数字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原有运作模式,电台上网、电视上网、手机报、数字出版已成为目前众多传媒企业的经营方向。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未来社会是必然数字化生存,媒介融合将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一、数字时代的媒介融合
近几年,不断有西方学者对“媒介融合”做出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他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屏、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这一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渐衍生出来的。今天,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自己的同行,而是网络和新媒体。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有远见的传统媒体纷纷踏上了改革之路,从媒介融合甚至产业融合的高度规划传媒集团的未来。所有的改革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拥抱新技术、新媒体,通过媒介融合开辟新路,实现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转型和发展。
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下,媒介融合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传媒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即广播电视出版和电信、网络等产业出现了相互交叉;二是传媒产业向其他传统产业渗透,即传媒把其他产业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传媒产品和服务,把内容、包装、传送和终端紧密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看,这两个层面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前者是媒介融合的初级阶段,后者是媒介融合的高级阶段。
1.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全媒体”经营。
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催生了网络电视、手机报、IPTV、播客、维基百科等新的媒介形式,拓宽了传媒渠道,改变了媒介产业链;另一方面也逐渐消解了媒体边界,内容、网络、渠道的互相融合使传媒产业内呈现出以“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大变革中,报纸、出版、广电等传媒集团纷纷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把新媒体纳入自身的经营格局,由此促进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但是,全媒体经营仅仅是传媒集团媒介融合经营的初级阶段。
2.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大传媒”经营。
媒介融合所引发的融合浪潮将促使我国传媒集团经营在经过“全媒体”经营的转型之后,跨越更多的行业界限,积极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聚合其他产业,共同创造新的传媒经济模式,即所谓“大传媒”经营。“大传媒”经营的形成是传媒集团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适应产业融合浪潮的必然结果。
从外部条件看,社会的媒介化特征日益凸显。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全媒体”能非常方便地同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满足受众日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强化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从这次意义看,卡兹等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未来的媒介将会越来越与人融为一体,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行为方式将越来越多地具有媒介特征,最终成为“媒介化个体”。
从内在条件看,传媒企业在内容方面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内容为王”一直是传媒业奉行的理念,传媒企业拥有内容数据库优势,如果再加上全媒体经营,就可以无限延伸产业链、获取利润。如一部电影流行后,其中的各种元素,如演员、道具,甚至某种生活方式都可以成为传媒业吸引广告商的筹码。在数字时代,盗版变得极其容易,制作者与其投资于对抗和剿灭盗版,不如新开财源,譬如“植入式电影”。从《变形金刚》到《非诚勿扰》再到《家有喜事2009》,广告商的影子无处不在。因为受众面够广,植入式电影不仅不追究盗版的责任,而且有些期盼盗版。
二、媒介融合目的是创造利润
媒介融合并非只是想打造一个看上去很庞大的传媒帝国,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利润率。按照经济学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媒介融合会大大降低媒介信息生产成本。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新媒体不得不坚持让用户享用免费的信息产品。那么,媒介融合形势下的传媒产业赢利模式如何创新?是否还是靠广告支撑全部的商业运作呢?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罗伯森•斯蒂文曾对赢利模式有过生动具体的解读,“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赢利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赢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赖以赢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赢利是目的,模式是结构,这里有双重结构,商务结构是指企业外部所选择的交易对象、内容、规模、方式、渠道、环境、对手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益;业务结构是指满足商务结构需要的企业内部包括科研、采购、生产、储运、营销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两者的关系是,效率的目的是体现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虽然各种产业中都存在大量不同的赢利模式,但是成功的企业赢利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一个系统,即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涵盖利润源、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杠杠和利润屏障等5个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利润源是企业的客户群体,利润点反映的是企业的产出,而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表现为企业投入,利润杠杠是撬动资源为我所用,利润屏障是保护资源不为他人动用。几乎所以企业的赢利模式都包含上述赢利模式中某一个或两个要素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好的利润点要针对明晰的客户需求偏好,为构成利润源的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价值。确定利润点以获取利润源,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使产品或服务变成利润。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设计
我国传统的传媒企业赢利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很少从用户和企业赢利的角度考虑。它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对集中有限资源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做出过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赢利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传媒业发展。在数字时代,更需要从价值创造这一核心出发,重新设计我国传媒企业的赢利模式。
设计企业赢利模式包含三个要点:第一,价值发现——决定企业赢利的来源;第二,价值匹配——决定企业赢利水平的高低;第三,价值管理——决定企业赢利能力的稳定性。好的赢利模式设计可以让资本在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利润区流动,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媒产业不同于制造产业,企业赢利能力的真正来源不是采、编、播等具体可见的单位作业,而是来源于选题策划、品牌塑造等维持性作业,这体现了传媒企业不易模仿的综合能力。所以,从价值发现角度看,优质内容资源是传媒企业利润和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即所谓的“内容为王”;从价值匹配角度看,传媒企业内部的业务结构是否与外部商务结构同构决定了赢利水平的高低;从价值管理角度看,有效的资本运营能为传媒企业持续赢利提供保障。
1.优质内容是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企业赢利的来源。
价值发现是企业赢利模式设计的首要关键,对我国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进行重新设计首先要找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数字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带来了信息量和传播渠道的急剧增加,而有价值的内容相对于渠道而言却成为了稀缺资源,这种稀缺资源恰恰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的利润源。
从用户需求看,传媒的收益建立在受众对内容需求强度的基础上,越是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内容,受众越是愿意支付较高价格。传媒市场受众有三个层次的需求:规模化需求、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在传媒业发展历程中,随着渠道的拓展,前两个层次的需求已逐步得到满足。但是,由于以前缺乏大规模定制的渠道,个性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为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比如数字电视、3G平台、RSS就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的信息平台。一旦大规模定制成为现实,传媒业发展的瓶颈就是用什么内容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从企业运作流程看,优质内容是传媒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运用流程分析法对传媒业运作流程进行分析,在“全媒体”经营中,出版有编、印、发等业务流程,广播电视是采、编、播三环节一体化;“大传媒”出现后,传媒价值链将由内容采集、制作、传送、分销和终端呈现五环节构成。可见,无论哪种流程都是基于内容,都要以优质内容资源为运作起点。
从产业角度看,无论是“全媒体经营”还是“大传媒产业”,都需要优质内容资源。新媒体之所以能茁壮成长,就是因为有传统媒体供给的内容养料。人们之所以热衷于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不是因为检索技术本身,而是因为检索获得的内容。
可见,传媒业的最大优势还是其内容资源,无论将产业链伸向网络销售终端还是电信通讯,都需要依靠内容生产与服务实现赢利。
2.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产生赢利点
找到了利润源,却不能保证企业一定会在市场上赢利,更不可能一定会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最大化赢利模式会受到“约束条件”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市场发育程度和竞争水平、具体传媒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等等。所以,传媒企业需要寻找赢利点,将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
基于“内容为王”这一传媒企业核心价值发现,传媒企业主要有三个赢利点,分别是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品牌的延伸、企业文化的增值。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可以从这三点出发整体设计企业赢利的价值匹配模式。
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更多是基于技术进步。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传媒产业的飞跃都始于技术领域。正如印刷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的大众化普及,如今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也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传媒业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在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具有即时通信、电子邮件、视频、搜索引擎等众多功能,这些都可以成为新媒体赢利点。因此,研发媒介技术就是创新媒介赢利模式。
品牌延伸是利用也已形成的良好品牌形象迅速进入受众的选择范围,缩短受众对产品的认知和接受时间,提高品牌权益,实现经济利益。在这点上,信息服务行业的很多企业成功案例能给我们启发,如腾讯公司。腾讯最先抢占了中国网络即时通讯市场,QQ注册用户数量已经有几十亿,腾讯由此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品牌。腾讯每横向拓展一个新的赢利阵地,不需要太多创新和市场投入,仅凭品牌的垄断性优势就能获得丰厚回报,尤其是“迷你首页”由于和QQ捆绑弹出,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和网络广告利润率。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推动传媒品牌的延续与发展。全球专业信息服务和出版领域最大的跨国企业汤姆森集团(The Thomson Corporation)正是依靠敏锐的企业发展观,根据外部商务机构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业务构成,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赢利能力。该集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由静态内容、动态内容、迅捷工具以及定制解决方案四大类构成。最初是前两者在总体业务中占据主要位置,但是,进入数字时代后,该集团从大局出发,将集团经营理念与当前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相结合,定位于“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调整业务模式,优先发展利润率高的定制解决方案类服务,再是迅捷工具类产品和动态内容类产品,最后才是静态内容类产品。从集团近几年的利润增长率看,该理念有效促进了企业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的同构。
3.资本运营增强企业可持续赢利能力
新的赢利点的产生只是给赢利提供了可能,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利润,还需要整合赢利点,将他们纳入统一的战略规划,以实现成本最低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传媒企业的价值管理主要是经营者运用各种手段整合新的利润点,创造新模式,使各利润点良性互动,同时,为保护企业在媒介市场的最佳位置和利润流而设置利润屏障。价值管理是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增长为目标。国内外无数成功企业的价值管理实践证明,企业要想迅速做强做大,必须借助于资本运营。
从目前实际运作情况看,传媒资本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债务性融资、子公司上市、引入战略投资等运营方式。虽然资本运营能有效拓展赢利空间,但是我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进展缓慢。因为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问题并不独立存在,我国传媒企业不仅担负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还担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责任,所以,它有一个市场准入壁垒的难点。这也是跨地域、全媒体经营难以广泛实现的原因。因此,如何根据传媒企业的属性,创造出一种既经得起国家政策的检验又能顺利实施资本运营的模式,是我国传媒业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使资本良好流动并实现增值,传媒企业必须依次解决四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是否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二是哪些资产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三是怎样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四是如何推进传媒企业的兼并重组。2007年辽宁出版传媒A股上市,这说明第一个问题已得到解决。第二个问题目前正在试点。政策允许的做法是内容生产部门保留事业体制,经营性资产改制上市,但是,这种上市方式不仅会降低经营性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会产生内容管理与公司制运作之间的矛盾。第三个层面的问题也正处于探索中,其本质是如何建立政府、传媒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三方共赢的法人治理结构。第四个层面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方式是行政撮合,总署也在2009年上半年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另一种是市场方式,不过这必须破除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经营的隐性限制。
第四篇:《瑞丽》十年媒体整合之路
《瑞丽》十年媒体整合之路
1995年9月第一本《瑞丽》杂志问世以来,短短十年时间,《瑞丽》杂志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期刊业的著名品牌,取得了一系列骄人业绩:目前的《瑞丽》已经拥有发行量稳居前两位时尚类杂志《瑞丽服饰美容》和《瑞丽伊人风尚》、中国最大的女性门户网站——瑞丽女性网、中国发行总量最大、品种最丰富的系列时尚刊书——瑞丽BOOK、中国最大的时尚读者数据库以及中国最大的模特资源储备库。进入2005年,瑞丽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第一季度,《瑞丽》广告经营额同比劲增46%,遥遥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和主要竞争对手,《瑞丽》已迅速跻身中国最具广告价值的媒体之列,其发展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成功源于方法、源于策略。《瑞丽》十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管理团队对市场的认识和思考,受益于管理团队对机会的把握和策略跟进。从印刷出版到进军网络媒体,从经营媒体到经营品牌,《瑞丽》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纵观《瑞丽》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有一条很清晰的脉络贯彻始终,那就是媒体互动、资源整合的经营策略。
从单一产品到产品集群:基于内容的媒体整合
中国期刊市场的成熟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理念的变化而逐步实现的。十年前,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入中国。在国际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独立意识的女性群体逐步形成,她们追求美丽,注重生活质量,开始寻求其个性化需要的满足,其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受到其他职业女性和众多大学女生的关注和追求。如何通过提升仪表妆容,打造一个全新的自己,以适应现代社会新的竞争环境?是当时城市知识女性非常关心的热门话题,她们需要实实在在的指导。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瑞丽服饰美容》应运而生,并在市场上大获成功。《服饰美容》开创了中国“时尚、实用”期刊模式的先河,其东方风格、女性视角、实用导向的办刊风格,迅速吸引了大批忠实读者。《瑞丽》在创办初期起到的一个很明显的作用,就是使得一大批年轻女性迅速地从外表上成为时代女性。随后几年,在巩固和强化《服饰美容》市场地位的同时,编辑部也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做一本成功的女性杂志?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杂志社最终确定了杂志的品牌理念:伴随女性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同时,《瑞丽》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明确提出“按年龄和生活状态细分目标读者”的期刊定位原则。在这一理念和期刊定位的指导下,1999-2001年,《瑞丽可爱先锋》、《瑞丽伊人风尚》和《瑞丽家居设计》先后面世。至此,《瑞丽》期刊群初步形成,具备了媒体资源互动、整合的条件。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传媒集团,以细分的市场需求为指导,进行核心资源重组,从经营单一产品到经营产品群,已经成为共同的选择。这种发展模式,有助于对媒体资源的重组利用,有助于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也有助于媒体品牌的成长。实际上,《瑞丽》杂志引起最大注意的不是旗下的某一本杂志,而是四刊之间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时尚女性期刊群,覆盖了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状态的时尚女性人群。从《瑞丽》的实践经验来看,这一指导思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99-2001年,《瑞丽》以每年一本新刊的速度抢占细分读者市场,并在经营中整合旗下各刊资源,在内容、市场推广和发行渠道等方面形成互动效应,初步构筑起市场价值高、独特性强的媒体经营平台。
自杂志社成立以来,《瑞丽》就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深入的业务联系,并与多家国际期刊品牌形成长期稳定的版权资源合作关系,实现资源的稳步积累和延伸发展的良性循环。多年来,《瑞丽》杂志社积累了丰富优质的原创内容资源——近十万张原创图片、百万余文字的内容资源库,其规模和独有性在业内首屈一指。此外,《瑞丽》杂志社还拥有庞大的模特资源数据库和读者资源数据库,为资源的创造性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资源整合、媒体互动一直是《瑞丽》的经营战略和指导思想。作为一种尝试,依托主办单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优势,《瑞丽》率先制定了书刊互动发展策略,并于2000年推出瑞丽BOOK。瑞丽BOOK密切关注杂志内容的市场反馈,洞察市场先机,在第一时间实现杂志内容的二次销售。瑞丽BOOK集图书的严谨、系统和期刊绚丽的色彩、灵活的版式和消费主义风格于一体,帮助读者系统回顾美丽生活设计,为读者对瑞丽品牌的全面温习。瑞丽BOOK创办至今,已出版10个系列、50余品种,累计印数达400多万册。在发行上,瑞丽BOOK沿袭完全市场化的期刊经营运作模式,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与《瑞丽》系列杂志共同构筑起一道独特的品牌风景线。
从刊网一面到刊网联动:打造立体化媒体传播平台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传统媒体也进入一个与数字化信息技术产业弥合的时期。2000年,信息化突入传媒领域,引发关于“第四媒体”对传统媒体影响的研讨热潮,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迅速“触网”。在这种新的机遇和新的市场环境下,2001年3月,瑞丽网站正式开通。
瑞丽网站创建之初,基本上是作为《瑞丽》杂志的电子版呈现的,其基本任务就是将《瑞丽》书刊的内容网络化,通过不同的媒体表现形式,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就功能定位来说,初期的瑞丽网站还停留在“刊网一面”的企业网站阶段。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逐渐表现出其相比传统媒体的优越性,比如互动性、即时性、海量信息等等,都是传统媒体所缺乏的。《瑞丽》的管理团队敏锐认识到网络媒体的发展前景,决定加大投入,致力于瑞丽品牌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2002年,瑞丽网站正式启用新名称“瑞丽女性网”,从一家企业网站正式转型为商业网站,此后,经过多次升级、改版,瑞丽女性网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国内领先的女性垂直门户网站。
近几年来,门户网站得到爆发性成长,竞争也愈加激烈,相形之下,国内多数媒体网站的建设却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停滞不前。其原因,一方面有文化产业体制制约的因素,另外一方面也在于媒体的经营者没有充分理解网络媒体的特性。事实上,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网站也已经意识到,媒体网站要依托于平面媒体,但在内容上又必须超越平面媒体。许多媒体网站最大的不足是没有真正体现网络互动、海量的特性,无法形成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瑞丽》杂志社将网站纳入了自己的战略发展规划,开始致力于打造一个服务于中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群的在线媒体和增值资讯提供商。瑞丽女性网已不仅仅是《瑞丽》杂志品牌向网络新媒体的延伸,而且也是《瑞丽》品牌旗下一个独立的媒体。瑞丽女性网秉承《瑞丽》“伴随女性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这一品牌理念,以服务女性用户为核心,倡导女性网络化生存,通过整合信息服务、功能服务和商务服务,为女性营造美丽生活空间。
目前,瑞丽女性网日均页面浏览量已超过600万,并拥有100万的注册用户,网站流量全球最高排名为600名(数据来源:www.xiexiebang.com)。作为《瑞丽》品牌延伸的全新媒体,瑞丽女性网还是以图片为特色的时尚资讯制造商和提供商,建设有最大的时尚女性社区,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6000多人,是近年来迅速成长的时尚女性最为集中的巨型论坛。2005年4月份,瑞丽女性网再次改版升级,内容频道由原来的九个拓展到二十个,栏目更是增加到200余个,几乎涵盖了女性关注的所有领域,实现了内容的创新与延伸,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国内领先的女性垂直门户网站的地位。瑞丽女性网发展至今,并没有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地面宣传推广,仅仅凭借《瑞丽》系列杂志的强大媒体攻势、品牌依托、资源支持和广大读者的热心捧场,就迅速取得女性垂直门户网站的领先地位。这是《瑞丽》资源整合、媒体互动策略的集中体现。《瑞丽》杂志社“刊网联动”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品牌推广的联动。《瑞丽》目前的做法有三种模式:一是杂志在封面及内页开辟展示瑞丽女性网品牌形象的专用位置,瑞丽女性网则根据网络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在网站显著位置推广《瑞丽》及其子刊品牌;二是栏目名称实现品牌联动,网站和杂志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冠以统一的栏目名称,以塑造栏目品牌、扩大品牌影响;三是杂志和网站品牌活动的联动,比如网站“瑞丽之星”评选的优胜者可直接进入“瑞丽封面女孩大赛”活动的复赛。通过以上品牌联动模式,一方面,杂志给网站带来了瑞丽品牌的忠实追随者,带动了网站流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网站也通过推广杂志品牌、刺激阅读的方式来促进杂志的发行。从市场效果来看,《瑞丽》杂志和网站的用户都得到大幅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
二是媒体内容的联动。期刊出版的劣势在于受到出版周期的制约,杂志中出现的话题讨论、读者调查,信息反馈速度往往很慢,而这恰恰是网络媒体的优势,网上的反馈更为直接、更为快捷,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同时,网络论坛上的话题内容也可以成为杂志的选题之一。网络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大量以杂志内容为基础、但又远比杂志内容丰富多彩的资讯,作为杂志内容的一种延续和补充。电子杂志(E-magazine)《瑞丽JM》(“瑞丽姐妹”)是瑞丽女性网设计的一项全新的网络内容应用服务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众多网民的喜爱。《瑞丽JM》借助《瑞丽》杂志社丰富的内容库资源和深入广泛的版权合作资源,不但拥有《瑞丽》杂志的精彩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加入了多媒体声光效果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平面媒体无法提供的视听享受。
三是客户服务的联动。《瑞丽》创刊以来,一直把服务读者和客户作为最高宗旨,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为《瑞丽》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读者和客户提供更周到、更便捷、更完善的服务方案提供了可能。《瑞丽》杂志社成立了专为读者提供咨询和增值服务的部门,不仅享有杂志的专用宣传页面,而且还在瑞丽女性网上开辟了专门的“瑞丽俱乐部”频道,为读者提供即时沟通、互动的平台,客户服务人员除了每天接听读者咨询热线、处理读者来信和电子邮件之外,还每天收集来自瑞丽女性网BBS论坛上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瑞丽》杂志各刊编辑部,促进办刊质量的提升;对于广告客户,《瑞丽》杂志社则整合旗下各类媒体,进行有效联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菜单式服务和多媒体整合营销服务,使客户获得最佳的广告效果和最大化回报。除了网络广告之外,瑞丽女性网还通过线上品牌专区、软宣、调查、投票等方式,帮助客户寻找目标群体,实现商业价值。商家主题线下活动作为瑞丽女性网的常规性市场活动,是《瑞丽》为广告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瑞丽》杂志社客户服务联动的典型案例。它依托瑞丽品牌及瑞丽女性网的强大号召力,组织网站用户参加各种线下活动,在活动中以各种形式宣传商家的产品,在活动之后通过瑞丽女性网、《瑞丽》系列杂志及其它媒体发布活动报道,最大化地扩大活动宣传影响,协助客户树立品牌形象。
在资源整合、媒体互动策略的指引下,目前,瑞丽女性网已发展成为网络媒体广告、无线增值业务为核心产品线,以电子商务、行业应用和远程教育为辅助产品的多元化商业模式。目前,无线增值市场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侵犯版权、质量低劣等现象,相形之下,《瑞丽》拥有庞大忠实的用户群和品牌追随者,拥有丰富优质的原创内容资源以及健康积极的经营理念,就成为市场上有力的竞争利器。目前,《瑞丽》已采取多种服务模式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WAP和MMS产品,与此同时,自主开发的无线技术平台正在搭建之中,不久以后,手机就将成为《瑞丽》品牌延伸的另一种媒体形式,成为《瑞丽》媒体互动、品牌立体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从经营媒体到经营品牌:构建多形式的品牌传播网
经过十年的发展,《瑞丽》杂志社已形成以期刊群为主,以图书和网站等延伸产品为辅的业务布局,同时,向品牌包装、模特经纪等多项相关领域拓展,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纵观国内时尚类期刊的发展之路,应该说,《瑞丽》走过的道路在市场上独树一帜。《瑞丽》的成功,不以子刊数量取胜,不以产业来细分市场,一切经营都围绕着品牌建设这一核心,一切内容都围绕满足读者的真正需要,正因为如此,《瑞丽》品牌的周围才聚集了中国最为庞大最为忠实的时尚女性群体,才改变了中国时尚类期刊市场的格局。
随着国家媒体政策环境的开放、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期刊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面对《瑞丽》多年积淀形成的强大品牌影响力,我们意识到,原有那种苦心经营媒体的思路已经无法在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必须转换思维方法,从经营媒体转为经营品牌。以品牌为核心的媒体整合营销策略已是市场大势所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2004年底,《瑞丽》杂志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制度和经营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因应市场要求,对原有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重点是实行出版人制度,实现杂志社编辑、广告、市场的一体化运作,从2005年一季度的运营结果来看,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第二,加强品牌延伸经营,加强与相关产业的结合。2004年,为充分发挥《瑞丽》长期积累的丰富模特资源优势,《瑞丽》正式成立模特经纪公司,致力于帮助有潜力的模特定制可持续发展计划,全程策划包装支持其向演艺界发展。此外,《瑞丽》将继续立足自身核心价值,寻找市场和机遇,在珠宝、美容化妆等女性时尚产业领域拓展相关业务。《瑞丽》这种针对相关行业的开发和品牌延伸,不是一种盲目的多元化观念驱动下的无序扩张,而是基于自身产业价值链的有机建构。
第三,就是加大资源整合、媒体互动的力度,致力于构建立体化的、多形式的品牌传播网。
应该说,对媒介市场趋势的洞察和对相关产业市场机会的把握,是《瑞丽》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不同的时期,《瑞丽》的发展思路和策略具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媒体市场“跑马圈地”的阶段已基本完成,时尚期刊业的市场进入和提升市场份额的规模化成本越来越大。基于这一认识,《瑞丽》杂志社从2002年以前的追求子刊数量转而注重提升子刊质量,注重媒介相关产业的延伸经营。与其它刊社以产业细分市场的发展思路不同,经过反复论证,《瑞丽》最终确立了以品牌为核心的“同心圆”扩张模式。这一经营策略的转变,迅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2003年,《瑞丽》正式确立了在中国女性时尚期刊市场的领先地位,改变了时尚类期刊市场的原有格局。目前,《瑞丽》已初步建立起包括杂志、网络、手机、图书、音像、数据库和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平台。其中,品牌性活动作为《瑞丽》杂志社近年来着力实践的一项经营工程,更是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市场活动作为《瑞丽》的一个品牌来演绎、来经营,最初发端于2001年首届瑞丽封面女孩大赛。此项赛事由《瑞丽》杂志社和中国期刊协会共同主办,其主旨是启动中国本土平面模特的培养工程,推进中国平面模特队伍的国际化、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瑞丽》封面女孩大赛是品牌精神和专业风尚的完美结合,贯穿整个赛事的文化内涵、专业取向和艺术氛围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通过举办封面女孩大赛,推动和吸引业内更多企业来关注平面模特事业,为《瑞丽》和更多媒体发现、选拨更加优秀的平面模特专业人才。大赛的获奖者或入围的选手中许多人成为《瑞丽》的签约模特,或者因此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如今,平面模特大赛已成为《瑞丽》的一个标志性品牌活动,同时,由于其独特的定位和《瑞丽》本身作为强势时尚期刊的优势,迅速在国内各类模特赛事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平面模特的大型专业评选盛事,其传播价值日益受到客户的认可,广告赞助商也从无到有,从曼秀雷敦到宝洁,活动的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目前,第3届瑞丽封面女孩大赛活动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瑞丽》封面女孩大赛将努力建立中国平面模特评选的方式和行业标准,拓展《瑞丽》自身的市场空间,获得最大的价值回报。
从媒体的商业模式来看,除了常见的广告、内容销售和资本运营之外,活动营销也逐渐被媒体的经营者所重视,这四个方面共同构筑了媒体跨行业经营的产业价值链,而贯穿产业价值链的主线和核心,就是媒体的品牌。市场活动营销作为品牌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品牌塑造和提升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同时,活动本身也可以打造成为品牌,从而与媒体自身品牌形成互动,互为辉映。基于品牌制胜的经营策略,2004年开始,《瑞丽》杂志社开始整合各刊的市场活动,并使之系统化,通过各刊的品牌性活动,塑造各刊的立体形象。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瑞丽》各杂志的立体互动版本相继推出:面向都市白领女性的《瑞丽伊人风尚》立体版“美丽研究室”;紧扣服饰搭配特点的《瑞丽服饰美容》立体版“瑞丽秀”,以及强调个性妆容、个性品位的《瑞丽时尚先锋》立体版“时尚先锋,潮流领show”。这些活动紧密围绕自身杂志的定位和读者的特点,定期策划活动,通过杂志、读者与客户之间的亲密互动,真正将杂志的形象树立起来。目前,这些品牌性活动已成为《瑞丽》品牌传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瑞丽伊人风尚》的“美丽研究室”,每次活动都能引起读者和高端客户的极大关注。
“美丽研究室”创办于2004年2月,是作为《瑞丽伊人风尚》的立体版呈现的,她开创了国内平面媒体立体发展的先河。“美丽研究室”是《瑞丽伊人风尚》对女性深层次关注和全方位呵护的创造性体现,它定期邀请权威的服饰、美容、健康和职业设计专家,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为都市OL—Office Lady提供高品质的时尚资讯,推介实用的美丽秘笈,研究并展示鲜活的OL文化和心灵语言,打造外表优雅、内心平和、生活愉悦的美丽女性。至今为止,“美丽研究室”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相继推出“似水美丽,辉映流年”、“情迷倩影,魔力之夜”、“午后红茶”、“闪亮情人节”等十余次高品质沙龙活动,吸引了Clinique倩碧、LA MER、娇韵诗等世界著名品牌共同参与,在期刊界和时尚界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
《瑞丽》活动品牌的塑造和提升,同样离不开《瑞丽》旗下各种资源的大力支持。从活动前期的预告发布,到活动的现场报道,再到活动的后续曝光;从前期的读者招募,到现场互动,再到活动反馈,《瑞丽》读者数据库(DM或EDM)、杂志、网站、手机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平台提供了一个有机的、联动的支持系统。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活动的成功。
回顾《瑞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杂志的系列化策略,还是网站的创办和无线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等等,我们的经营战略基本上都是围绕自身的内容资源展开的,“内容为王”已经成为《瑞丽》的核心价值,它是《瑞丽》整个产业链的基石。多年以来,《瑞丽》一直致力于原创力的提升和更广泛的版权合作,并在经营中努力实践“一次内容,八次销售”的指导思想,通过自营媒体和合作媒体,把内容资源转换成适合杂志、网站、图书、手机、广播、电视、报纸、音像等媒介形式的时尚资讯产品,同时,通过资源整合和媒体互动的方式,最大范围的传播《瑞丽》“设计美丽,设计生活”的品牌理念。目前,《瑞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品牌形象也有了质的提升,作为影响和带动中国女性审美取向和着装潮流的时尚媒体,《瑞丽》杂志社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具实用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综合性立体化媒体传播集团。
(本文选自《2004-2005年中国传媒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7
月份出版。
赵济清,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社长、北京《瑞丽》杂志社社长,现任北京博达新大陆广告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徐鸿烜,北京《瑞丽》杂志社、北京博达新大陆广告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第五篇:全媒体突破典型宣传
观念“突围”带动行动“突破”
依托“全媒体”阵地做大做强典型宣传
近年来,衡阳市公安局紧紧结合衡阳地域特点和地方特色文化,着力在打造衡阳公安典型宣传品牌工程,塑造精品文化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典型带动、宣传拉动、品牌牵动、社会联动”的宣传长效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公安特色的“树典型,创新风”的宣传之路,2010年衡阳市公安局被授予“衡阳市典型宣传先进单位”。新形势下,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对典型宣传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性使信息流在受众与多形态的媒体终端之间构成互动的信息网络体系,给典型宣传的形式提供了新的平台。如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有效带动典型宣传工作,我认为首先要观念“突围”才能带动行动“突破”,下面,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增强“渗透力”为重点,创新发展,让典型“叫得响”。以互联网、手机电视、手机短信、数字报刊、数字广播、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为主的新媒体出现以后,有46%的人减少了读报的时间,30%的网民减少了观看电视的时间。因此,要及时将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进行转载和融合,对传统媒体的先进典型信息进行“二次传播”,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同频共振,拓展“全媒体”宣传机制,共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一是坚持新闻宣传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典型宣传工作要在扩大渗透力、影响力和覆盖面上下功夫,必须整合资源,实现新闻媒体、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典型宣传活动过程中的互动。在新闻宣传过程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展群众性的典型评选活动。通过群众投票、媒体宣传展示、举办表彰活动等环节,扩大典型宣传的覆盖面,扩大群众参与度,实现先进典型与群众的互动、典型学习与典型宣传的互动,增强典型宣传效应。在社会宣传中,对重大典型的宣传,坚持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等,让群众直接参与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创新典型宣传的氛围,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进一步增强典型宣传的渗透力。
二是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吸收与引导新闻网站参与典型宣传,拓展典型宣传的渠道,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并进的典型宣传新格局,扩大典型宣传的渗透力、影响力。
三是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对重大典型的宣传,要坚持对外和对内宣传相结合、相促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打总体战、立体战,形成强大合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宣传的内容、形式、角度、方法上,充分发挥个性,使典型宣传既能形成声势,又能增强影响力、渗透力。在采取“打战役”的方式开展典型宣传的同时,要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抓好对重大典型的经常性地宣传报道,使推出的典型深深植根于群众心中。
二、以增强“感召力”为重点,整合资源,让典型“站得高”。做大做强正面宣传,不能单打一,要打好“合作牌”,整合各类资源,按照“大宣传,大循环”的要求,形成合力、扩大覆盖,提高整体宣传效果。
一是整合内容资源。整合内容资源,凸现报道主题很重要。典型宣传可以统一时间,统一栏目,统一推出,成为一段时间有声有势、有血有肉的主题宣传。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信息资源丰富,但媒体独家资源越来越稀缺,因此要善于从共享的正面宣传资源中做整合,做出独家视点。
二是整合载体资源。要与中央、省级及区域媒体合作,发挥大媒体典型宣传优势;要与兄弟市州新闻媒体的合作,发挥城际之间接近性强、链式传播的优势;要与县(市)、区媒体合作,发挥县级媒体向基层农村、地域特色明显、扩散传播的优势,做到资源共享,空间共拓,做大宣传,扩大影响。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在党和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中蕴藏着大量的宣传报道资源和组织优势。对这些资源要充分利用,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三、以增强“影响力”为重点,持久引导,让典型“树得牢”。要想使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生命力更强、影响力更大,除了精心挖掘其事迹材料外,还需要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辅助和支撑。
一是要拓宽宣传方式。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典型宣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传播网络速度快、覆盖广、受众多、效果好的优势,开展重大典型宣传,放大宣传效应。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加大网络宣传力度,吸收与引导新闻网站参与典型宣传,拓展典型宣传的渠道,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并进的典型宣传新格局,扩大典型宣传的渗透力、影响力。
三是要创新宣传手法。在社会宣传中,对重大典型的宣传,不能满足于发消息、登通讯、写评论这“老三样”的表现方式,还要多准备几种套路,多些表现手法和报道形式。坚持把常规方式与新颖手段相结合,新闻宣传和文艺宣传相结合,提高典型宣传的感染力,增强典型宣传的吸引力。任长霞、宋鱼水、牛玉儒、宋文博的宣传之所以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是因为媒体紧紧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一主题找准了定位,并深入挖掘,在宣传的手法上不断创新的结果。我们要坚持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等,让干部群众直接参与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创新典型宣传的氛围,充分运 4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进一步增强典型宣传的渗透力。
三是建立反馈机制。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媒体开展问卷调查、舆论调查,快速汇集分析社会各界对典型宣传的真实反映,以群众的评判来检验典型宣传的效果,并以此作为调整和改进典型宣传的重要依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典型以及典型宣传的渗透力、感召力、影响力,是典型站得高、叫得响、树得牢的关键。我相信,只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开创全方位、立体化的“全媒体”宣传新机制,就能唱响时代主旋律、主导社会舆论、引领良好风尚,不断推出更多的能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典型,达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进一步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