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媒体时代职务犯罪预防文化创新探究
全媒体时代职务犯罪预防文化创新探究
杨尚岷1
【摘要】预防文化是近年来检察机关基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所提出的新概念,其对弘扬廉政文化、法制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将从创新预防文化载体、建立长效预防文化机制、拓展预防文化空间三个方面对当前检察机关在预防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进行总结和分析,对预防文化的创新进行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预防文化 职务犯罪 新媒体
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原秘书长亨克·马夸特·舒尔茨曾说:“中国检察机关正在探索培育的预防文化,全世界要给予关注。”我国检察机关根据多年预防工作实践,从职务犯罪预防职能的角度出发提出预防文化的概念,力图通过文化的力量增强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力度和社会效果,预防文化是我国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继廉政文化、法制文化后又一新形态。
预防文化以“关心您,保护您,帮助您”为社会承诺和人文理念,以“做人正、为官正”为主题,扶正、补正、修正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预防文化应包括:防范职务犯罪的意识,防控职务犯罪的能力,依法公正履职的理念等;从外延的角度出发,预防文化还表现为通过文化功效倡导廉政文化,宣传自律教育,潜移默化的对人们的意识、理念、行为等进行影响和感召。2
一、创新预防文化传播方式,探索预防文化新载体
在全媒体时代下,预防文化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依托新媒体的力量,做到文化内容丰富,推广形式灵活,预防载体新颖,增强预防的生动性和说服力。预防载体作为预防工作组织形式,是与预 12 杨尚岷(1988—),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检察院,科员,联系方式:***,邮箱:ysmfirm@sina.com.魏震,张丽娟.加强预防文化建设重在提升软实力[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6):129-131
防内容相适应的统一体。实践证明,预防载体的选择对预防工作的开展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各级人民检察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智力资源,构筑了预防工作的创新型载体。
(一)善用网络资源,开通预防职务犯罪网站
当前,从“躲猫猫事件”到抽“天价烟”的房管局长,从“表歌”到“房姐”,从纪许光网络实名举报雷政富,到罗昌平举报刘铁男,网络媒体已经成为预防职务犯罪的新阵地。检察机关适时开通职务犯罪预防网站,发布最新的预防工作动向,通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情况,开通网上举报系统,使其作为开展预防工作的宣传平台、工作平台和信息平台。这一做法使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是检察机关推广预防文化核心价值的有效方式。检察机关在利用网络平台推广预防文化时,应抓住要义,做到“短平快”,“短”即展示内容“言简意赅,精准到位”,“平”即展示内容“平易近人,贴近群众”,“快”即展示内容 “更新及时,保证最新”。2014年10月,陕西太白县人民检察院开通职务犯罪预防网站,网站设立24种反腐倡廉宣教形式,群众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这一创新有效的解决了以往预防教育活动受场地、人数、时间、内容限制的问题,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同时北京、天津、四川、广东等地检察机关也积极开设预防职务犯罪网站,宣传预防文化,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群众反馈。
预防文化的功效在于耳濡目染中影响,潜移默化中转变,文化建设要紧跟时代潮流,善用外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今社会,网络与人之间只有一尺之距离,抓住网络的机遇,推广预防文化,即能卓有成效,又可锦上添花,否则只能固步自封,将其影响力限于一时一地,难以发挥其内在的价值和社会功能。
(二)借力新媒体,开发预防职务犯罪“掌上基地”
当前,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由传统的纸媒变为电视广播,再到现今的网络媒体,新媒体时代已经开启。与传
统媒体比较,移动终端、数字杂志等新媒体呈现出受众广、传播快、个性强、内容新等特点,具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优势。这一转变,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检察机关面对新形势,借力新媒体,开发预防职务犯罪“掌上基地”。广州荔湾区检察院从移动终端入手,开发预防职务犯罪软件,将高新技术与职务预防相结合。通过对收集的预防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析,以手机平台为媒介,预防软件为载体,时时向领导干部及普通群众传输预防知识,寓教于乐,效果明显。32014年3月,江苏海安县人民检察院开通“三微一报”平台,即微信、微博、微电影、手机报。海安县人民检察院通过“三微一报”平台宣传预防文化,发布预防信息,接受群众咨询,提供预防建议,宣传廉政政策,配置专人随时关注微信微博,收集民声民意,并对网友各种“声音”在第一时间准确答复,这一举措在群众中获得良好的效果,使群众乐于与检察机关进行交流,在互相交流中传播预防文化。与微信、微博相比,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兴宣传手段,更有力量。微电影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将真实案例展示给干部和群众,效果直观,作用明显,感受深刻,使预防文化以更生动、鲜活的方式入脑、入耳、入心。贵州安顺市人民检察院拍摄微电影《途》、南京浦口区人民检察院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交锋》、烟台莱山区人民检察院与莱山区公安局联合拍摄微电影《一路清风》等,放映后均引起强烈的反响,其中微电影《途》在全国检察机关首届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微电影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相对于广播宣传,报纸刊登,“掌上预防基地”更新快,传播广;相对于预防教育基地,“掌上预防基地”占地少,易维护;相对于教育宣讲,“掌上预防基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开手机就能够掌握职务犯罪预防的最新资讯,真正实现将预防知识送到领导和群众手中,将预防文化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胡笳.借力新媒体打造阳光预防模式[N].检察日报,2013-6-26
二、创新预防调查形式,建立预防文化长效机制
预防文化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预防文化建设既要看到有形的,见效快的形式,更要注重潜移默化的长效机制,确保预防文化朝着纵向健康发展。然而,腐败文化根深蒂固是预防文化必须面对的现实,创新职务犯罪预防调查形式,对职务犯罪“知己知彼”,才能铲除腐败,为检察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检察机关应当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创新预防调查方式,因地制宜才能药到病除。
(一)开展个、类案调查,把控职务犯罪趋势
个案调查,是指预防职务犯罪部门一方面与侦查人员、涉案人员交谈,了解涉案人员的作案动机、犯罪心理和堕落轨迹,及发案情况、犯罪手段等,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发案单位的理解与支持,通过深入发案单位,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分析发案单位在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而共同商讨防范对策,对症下药制发个案检察建议,引导发案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整改。4
类案调查是指对职务犯罪案件涉案人员性别、年龄、职业等分类开展的调查活动。实践中更常见的是职务犯罪预防部门针对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交通能源等重点行业和部门开展系统调查活动。类案调查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注意开展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又对某些行业或类别的基础统计数据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分析,找出职务犯罪案件易发的重点环节和部位,挖掘行业管理制度的漏洞与缺陷。实践证明,类案检察建议具有指导行业推进系统预防的实际效果。与个案相比,类案调查的重点是部门行业的系统调查,同类或相似案件更能体现行业性制度缺陷。个案的发生或许存在偶然性或个人因素,而类案或相似案件的频发或突增背后必然隐藏着制度缺陷或一些行业的“潜规则”。类案调查就是要通过认真分析这些案件背后的共同原因,将系统存储器在的共性、苗头性问题归纳起来,并提出综合性防范建议,有效地将 4 周恺.职务犯罪预防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03
个案预防延伸为系统行业预防,最终实现社会化大预防。
(二)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研究所
预防职务犯罪研究所是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预防职务犯罪对策,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指导各单位廉政预防和风险防控工作,通过分析辖区内典型职务犯罪案例,研究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课题,进而形成调研成果,草拟响应的措施和对策,推广预防职务犯罪经验等。通过对职务犯罪科学系统的研究,从根本对本地职务犯罪特点、成因、趋势、解决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达到真正的预防作用,建立预防文化的长效机制。四川内江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内江师范学院,设立预防职务犯罪研究所,以推行预防文化为目的,以职务犯罪为研究对象,以现行体制下预防对策为研究方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预防职务犯罪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与国家检察官学院职务犯罪研究所合作,建立全国规模最大的职务犯罪案例库,并制作预防职务犯罪长期研究计划,各自发挥优势,努力实现“检学共长”。同时,四川乐山市人民检察院、山东沂水县人民检察院等也在辖区内设立预防职务犯罪研究所,利用检察机关的检务资源与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对职务犯罪的成因,分类,程度等因素进行研究,提升了职务犯罪预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全面性。
预防职务犯罪研究所,旨在为检察机关查办、预防职务犯罪提供理论性、政策性参考,使职务犯罪预防从只关注预防社会热点问题,逐渐向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方向转变,更加关注预防工作所取得的社会效果,加速实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5
高铭瑄,陈璐.当代我国职务犯罪预防的惩治与预防[J].法学杂志,2011(2):1-8.三、创新预防文化形式,拓展预防文化发展空间
预防文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公民,各单位的共同参与,相关部门有效整合资源,互通有无,共同推动预防文化的发展。因此,建立预防文化的共享机制是应有之义。检察机关如何整合资源,做好检察环节的预防工作,更好的为区域发展服务是一个大课题。各地区检察院积极探索,建立预防共享机制,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发展推进,拓展预防文化的发展空间。
(一)侦防一体,促进打防实效
侦防一体是指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与侦查部门通过组织协调,配合协作,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的有机整体,旨在将职务犯罪预防调查作为职务犯罪初查的特殊形式和深化查办案件效果的重要手段。6检察机关通过建立预防、自侦部门信息交流制度、适时适度介入制度、案件研析等制度,使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新突破。在震惊全国的衡阳破坏选举案侦破过程中,湖南省检察院预防部门抽调娄底、株洲等5个市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力量,提前介入侦查环节了解案情,同步开展预防,并于2014年底,形成了衡阳破坏选举案的调查分析报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示范作用。职务犯罪侦防一体化,使预防部门能够接触到案件的第一手资料,深入挖掘涉案人员的蜕变轨迹和心理变化,有利于避免因侦防脱节导致的形式大于内容,泛泛而谈的状况,7有利于能够使预防工作由表及里推向,纵向深入,有利于使预防对策、预防宣教等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升检察机关反腐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童建明.不断深化侦防一体化工作模式[N].检察日报,2013-3-20 于欣.法律监督视角下的职务犯罪侦查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1.03
(二)检企协作,增强预防实效
当前,检察机关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检企协作”工作模式。通过检企协作,充分调动企业的纪检监察力量,内外协作,互相配合,形成合力,预防职务犯罪;通过检企协作,深入企业,对单位重点环节认真梳理,查明原因,及时排除潜在的隐患,并为企业制定相应的预测预警、风险防控等制度;通过检企协作,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进入单位,对单位重点项目成立廉政督查室和预防职务犯罪示范点,进行廉政宣誓,前移反腐阵地等方式,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落实到具体,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实处。这一做法在实际预防工作中,应用广泛,效果明显。贵州市人民检察院探索检企协作新模式,开办“两长论坛”,即贵州市44家企业董事长与全市检察机关检察长针对企业内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及重点预防项目进行深入研讨交流,进而由检察机关出台相关服务企业发展意见,从打击、保护、监督、预防的角度,着眼创新、创造廉洁的经济环境。“检企协作”旨在强化企业内部意识,严防职务犯罪,为检企之间互相协作交流架起了便捷的桥梁,使检企双方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能够保持一致,在文化上互相包容、在发展上互相进步,共同探索和完善职务犯罪专业化预防机制,为推动辖区内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三)开展专项预防,增强预防实效
专项预防,指检察机关主要针对当地国家投资的重点工程、重大事项提前进行专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检察机关通过对重点环节全程跟踪预防,保证干部不倒下,资金不流失,推进国家投资重点项目建设。首先,重点环节,重点监督。检察机关可以派员对重大工程的招标、投标,物资采购、验收、工程款支付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保证流程操作规范,公正,防止在重点环节出现职务犯罪情况。其次,检察机关可以召开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等方式,对近期职务犯罪情况进行通报,对未来的工作方向进行说明,对相关制
度进行研究讨论;8同时,由检察机关牵头,汇同纪检、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廉”活动。根据“联廉”协议,交流党风廉政建设,商讨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消除工程中的腐败隐患,多方联手做好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当前我国大多省份检察机关均秉承“预防犯罪出生产力”这一论断,积极开展专项预防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吉林市人民检察院,围绕科技创新开展法律服务预防工作;湖北、黑龙江在非公经济领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山东、甘肃在重大企业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安徽在涉农资金使用管理领域开展预防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创新预防模式,打造品牌预防文化
预防文化在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参与之外,更要注重提高预防文化的品位和质量。预防文化必须着重挖掘和提炼传统预防文化,将民间特色艺术资源融合与其中,创造出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预防文化作品,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通过文化引领,打造区域特色预防文化。通过将地方特色、民间艺术融入到预防文化之中,不仅可以使群众更加容易接受预防文化,也使预防文化避免照本宣科,更加鲜活生动,更有“人情味”。江西金溪县检察院在象山公园打造“预防文化一条街”,一排排图文并茂的廉政书画作品和寓意深刻的格言警句,典型风范、廉政典故伫立在街道两侧,蕴意深刻、让人耳目一新,使预防观念、预防意识、预防要求逐步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实现效应最大化。山东省沂南县人民检察院在具有“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之称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展览室,展室约140平方米,分跟着共产党走、人民子弟兵将帅、沂蒙母亲王换于、拥军妈妈胡玉萍四大展纪念馆馆,参观浏览的人络绎不绝。
李涛.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新时期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建构新思维[D].吉林:吉林大学,2011.04
第二篇:创新机制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创新机制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蓝山县人民检察院紧扣预防职务犯罪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教育监督活动,推进全县预防职务犯罪,摸索出了方位全范围广效果好的新工作机制。
一是以法治宣传为载体。蓝山县检察院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法治宣传,先后开展社区宣传周活动、反腐倡廉图片展、预防职务犯罪法律知识宣讲、送法下乡等一系列活动,发放预防职务犯罪宣传资料5000多份,接受法律咨询200余次,宣传对象达数千人。
二是以警示教育为依托。在各工作区制作图文并茂的警示教育展板,开展多媒体警示教育辅导,与县委党校共建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在县城广场区建立主题为“发展县域经济,预防职务犯罪”的公益广告宣传牌。
三是以预防联络处为基础。与各单位和系统建立联络机构,积累预防文化底蕴;与工商、税务、国土等系统联合进行法制宣传一条街活动;召开有关个案预防联络员联席研究会议;参与监督税务系统向税务人述职述廉活动
第三篇:新时代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创新
新时代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的创新
建平县人民检察院阎志国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更甚,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党中央关于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发生的一项新的工作举措。要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引进机制,创新发展,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延着健康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
首先,创新预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创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方式方法首先要不断解放思想,冲破自我,善于吸收各方面的文化、精神和技术成果,在载体、手段、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努力实现创新。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的领域,努力探索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新路子。要着力研讨和解决预防工作面临的打击与预防的结合点问题。有的院领导认为职务犯罪预防是一种表面文章,实际效果不大,不像查办贪污贿赂案件,立竿见影。同时,目前衡量检察机关工作业绩,主要还是看办案这个“硬指标”,预防工作仅仅是一种“软任务”,没有被摆上重要-1-
位置。这种片面思想,直接影响到对预防工作的整体部署。把重点骨干力量布置到办案上面,而临时找几个人来搞预防,使预防工作应付差事,流于口头,流于形式。随着预防部门的单设,个别地方出现了打防脱节,打击不管预防,甚至认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专职预防部门的事,与其他业务部门无关的倾向。我认为,打击职务犯罪工作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检察工作对职务行为执法的两个互相依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惩处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手段,但打击本身不是目的。打击的目的在于发挥法律的警戒、威慑作用,惩一警百,预防贪污贿赂的发生,防止腐败现象的蔓延。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击是手段,预防才是目的。没有打击的预防,是软弱无力的预防;没有预防的打击是漫无目的的打击。只打不防,就会出现打不胜打的情况;只防不打,则会出现防不胜防的情况。要做到打击的同时抓预防,预防的同时抓打击。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中,正确处理好打击和预防的关系,摸索打防结合、打防一体化,办案预防一岗双责的做法和体验,使检察机关的专门预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始终保持充沛的活力。
其次,领导高度重视,预防措施到位。预防职务犯罪作为对职务犯罪的事先防备,是一项广泛性的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
育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要终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层层负责制。将预防职务犯罪任务目标量化分解到每一个干警。对预防工作开展情况与个人的总评动态检查考评机制联系起来。及时解决预防工作中的问题,适时总结推广职务犯罪预防的好经验,新方法。预防工作由案件联络和预防调查、预防宣传和预防咨询、检察建议四部分组成,对检察院的反贪、渎职、监所、控申、批捕、起诉、民行等相关科室承担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分工,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融入到具体检察业务工作各个环节,形成了以预防科为主,结合自己的检察业务职能搞预防的整体预防工作体系。另外还要建立机构形成社会化大预防网络,坚持“依靠党委,结合职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服务大局”的预防工作原则,加大预防网络建设,启动各系统的预防机构,全方位开展预防工作。通过具体的预防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工作,以行业预防为支干,以检察机关为纽带,形成纵横交织的预防网络,使点的力量和线上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变零打碎敲式的预防为整体推进式的预防。
再次,充分运用检察工作建议。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检察建议,是指检察机关结合法律监督职能向发案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以及党政机关提出的完善体制、改进机制、健全制度、加强管理,以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性意见。检察
建议是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开展预防工作的基础手段,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方式之一,属于非诉讼形式的检察活动。检察建议效力和权威性决定着检察建议的作用和效果,关系并影响建议单位与受建议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因此而产生的法律关系。一些单位、部门,如监察机关、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有关单位甚至个人,都可以提出关于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议,内容、形式不同,效力和效果也就不同。比较而言,检察建议具有最大的优势和权威性。笔者认为,检察建议的权威性不是靠行政命令,也不是靠口头争取,而是源于法律监督职能,源于检察机关长期的预防工作实践积淀下来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为检察建议的优越地位、价值和权威性提供了保障,这是其他任何机关和部门所无法或者说很难达到的。
第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作风。预防工作是检察机关对外的一个窗口,对预防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综合业务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说预防工作代表着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的形象。随着预防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建立一支高标准的队伍势在必行。设置专门预防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开展预防工作,但必须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在人员配备上,墓前存在人员少、专业单
一、法律专门人才少等现状,懂的有关部门和领域专业知识方面的人才更是微平其微,造成开展预防工作浮于表
面,缺乏针对性,从而严重制约了预防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纵深发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与时俱进,就必须下大力气提高预防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全面提升预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预防机构中除了有法律方面的人才以外,还应配备金融证券、工商、建筑、会计等方面的专家,来共同参与预防工作。当然,限于编制,专家也可以采用临时聘请的方式,类似于检察机关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机动灵活地开展预防工作。此外,预防部门本身也应该挖掘潜力,加强教育培训,积极投身“争创学习型检察院、争当学习型检察官”活动中去,采取各种形势提高预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最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发展者的理论和发展者的事物,自觉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思想方法、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做为检察机关一个新的工作亮点,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优势的预防职务犯罪网络格局,不断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法治意识,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第四篇:企业创新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模式汇报材料
**地区国有(专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论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我市第二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精神,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
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紧扣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务犯罪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创新预防工作模式,构建新的预防工作平台,力求推动预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创新预防工作机制,共建预防工作平台
经过近半年的组织协调和调查研究,2005年5月31日,在**区人民检察院发起下,**省电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省苏州市烟草专卖局、**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分公司、苏州市盐务管理局、苏州邮政局六家国有(专营)企业在苏州冠云大酒店,隆重举行了**地区国有(专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论坛成立大会。大会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友好协商,讨论通过了《论坛章程》,确定论坛为平等互助、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协调和研讨机构,下设成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三大组织机构,由秘书处负责执行论坛日常工作,秘书处设在**区检察院预防科,并由专人负责日常事务。
论坛致力于建立健全各成员单位职务犯罪防范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国有(专营)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职能,通过论坛相互配合、相互协助,共同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有效遏止和减少国有(专营)企业从业人员职务犯罪的发生,促进国有(专营)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为建设“法治苏州”,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两个率先”作贡献。
同时,预防论坛在各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下,服务和服从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预防中的职能作用,加强和国有(专营)企业的合作,共同打造一个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全新工作阵地和工作平台,从而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不断地创新发展,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地区国有(专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论坛,为检察机关和六家国有(专营)企业之间提供了相互探讨、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六家国有(专营)企业以论坛为载体,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贯穿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影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部门的监督,建立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以防止国有资产有流失,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在做好各国有(专营)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工作的同时,着重对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提供帮助和指导,以推进国有(专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创新开展。
二、加强理论研究,强化制度建设,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为达到检企互动、联手预防、共谋发展的工作目标,变应付式的“被动预防”为各企业“主动预防”,充分发挥预防论坛的载体作用,成员单位之间共同交流探索,不断创新和丰富国有(专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形式。
面对当前各类职务犯罪现象对国有企业经济安全所造成的极大威胁,论坛将2005年年会的主题确定为:“职务犯罪预防与国有企业经济安全”。各成员单位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一致认为:加强国有企业员工的法制教育,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意识,防止员工渎职和失职行为的发生;加强国有企业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从源头上堵塞腐败漏洞;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力争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检察机关在做好预防和控制职务犯罪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对侵犯国有资产犯罪的打击力度,通过打防并举,保护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遏制和减少国有(专营)企业中职务犯罪的发生。在论坛第一届年会上,苏州市**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戴树森作的《携手构建预防平台,合力共筑反腐防线》、**省电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利作的《四措并举强化内部监控》、**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方剑华作的《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全力服务经济发展》、**省苏州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书记、局长、经理沈昌炘作的《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纪委书记黄丛伟作的《大力预防职务犯罪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苏州市盐务管理局副局长张天真作的《预防犯罪重在严格规章与宣传教育》、**省苏州邮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潘裕宁作的《构建惩防体系,净化企业环境》等七篇报告,2005年10月19日在**经济报《法苑专刊》上刊登后,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引进强烈的社会反响。该报主编夏立顺在编者按中这样表述:“**地区国有(专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论坛”首开探索垄断性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的先河,这种检企互动。联手共防的创新方式,无疑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启示,将推动国
有企业的预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检企互动,相互交流,丰富预防工作形式
按照论坛年会确定的工作任务,从2005年6月下旬开始,**区检察院在论坛六个国有(专营)企业内举办大型职务犯罪预防图片巡回展览。此次展览共展出100余块宣传展板,内容包括了国内有重大影响有各种职务犯罪案例80多件,大量的领导讲话、警示名言及配图。各成员单位对展览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不少单位主动要求延长展览时间,以便让更多的干部职工接受生动的廉政教育,至今已有一万二千多名干部职工参观了图片展览,各单位的一把手领导都亲临现场带头观看展览。2005年7月份,**区检察院组织论坛成员单位的干部职工600余人到苏州监狱接受警示,有9位正在服刑的囚犯现身说法,详细述说自己从人民的公仆演变为罪犯的转化过程,囚犯们声泪俱下的诉说,使台下的听众们无不为之动容,参加警示教育的各成员单位都表示从这些惨痛的案件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从自己的思想深处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堤坝。**区检察院戴树森检察长和院里其他领导也多次来到有关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为企业干部职工宣讲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知识,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2005年11月1日,经过近一个月的初赛选拔,由苏州电信、供电、移动、烟草、盐业、邮政和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区检察院共同主办的“金秋杯”苏州**地区国有(专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知识竞赛决赛顺利举行。各参赛企业对这种“以赛代训、以赛促训”的形式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欢迎,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对职务犯罪预防知识进行了系统而又详细的学习,层层选拔,如供电公司组织200余人参加笔试,根据笔试成绩组成22支分赛队参加模拟竞赛,最终确定三人参加决赛。据统计,论坛成员单位中共有2000余人参与了此次知识竞赛,将活动的目的宗旨完全融入和落实到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去。经过激烈的角逐,苏州供电、电信、烟草分获一、二、三名。苏州电视台详细报道了竞赛过程,使我们这次活动的影响面进一步扩大。
为使各成员单位及时掌握论坛工作进展和工作要求,了解各单位预防动态,及时学习和借鉴工作经验和方法,我们十分注重论坛秘书处的工作,强化其职能,定期召开秘书处成员会议,积极做好论坛的日常事务工作,编印了《预防论坛》期刊,《预防论坛》期刊创刊号已印发给各单位,受到大家一致欢迎和好评,今后我们将定期编印期刊,为论坛提供一个良好的书面工作平台。
四、围绕大局,因地制宜,开拓预防工作未来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其实质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确立正确的法治和道德观念,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预防职务犯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
**地区国有(专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论坛是检察机关和国有(专营)企业间系统预防和社会化大预防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力举措,必将进一步推动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化建设和各国有(专营)企业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省人民检察院将我们预防论坛的工作经验刊登在省院《指导专刊》第9期上,要求在全省检察机关推广学习。**省电信公司2005年被省电信公司授予“**电信四五普法先进集体”、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2005年被**省电力公司党委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省苏州市邮政局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苏州市盐务管理局被省盐业集团授予2005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
上述成绩和荣誉的获得,与论坛成员单位在过去一年中,相互帮助、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以及论坛秘书处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和服务于全党中心工作大局,并根据各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要求,及时确定和调整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通过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筑起思想防线,树立“不想犯”的意识,通过加强管理健全防范制度,建立“不能犯”的机制,通过加强监督,编织监控网络,形成“不愿犯”的格局,惩治于既然,防范于未然。同时坚持全员参与,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全面、深入地开展预防工作,让大家知道职务犯罪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人人参与、不留死角和盲点。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针对重点部门和岗位,针对案件易发及多发部位和环节,针对苗头性和倾向性等问题,深入研究,大胆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和措施。
第五篇: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现象
新媒体时代下的“屌丝”文化现象分析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新媒体因具有容量大、载体新、时效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平台和物质技术环境,上网聊天、博客、微博、博客、微信、交互网络电视等新兴的媒介手段在以新的方式传播信息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网络文化。青年群体是网络常客,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最大,复杂的网络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意识,甚至影响着他们的信仰。从中映射出来的文化现象也体现了现在社会一部分人的思想与精神状态。其中以网络语言的传播体现的尤为突出。网络语言,特别的网络流行语折射出中国网民三大社会心态:社会焦虑、社会抗争 社会分层
首先第一个心态就是社会焦虑,反映出当前网民不可承受的压力之重,背后隐藏着是一种结构性的系统性的社会压力下的一种茫然和焦虑,以及这样的一种群体性焦虑背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冷幽默。第二种是社会抗争心态,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很强,传播性很广,成为网民表达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平台,而网络流行语也成为网民宣泄和表达对社会公平缺失不满情绪的一种重要手段。第三种社会心态就是社会分层,我们可以看到垂直流动的趋势慢慢停滞,让人们感到阶层固化难以逾越,但是通过这样一种戏谑和自嘲的姿态体现出来一种解构和重构,反映出深层的社会问题:如难以逾越的社会分层,狭窄的上升通道,以及不可忽略的贫富差距等等。其中“屌丝”一词就是从网络兴起的,这一词现在对于人们来说几乎无人不晓,甚至以经发展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文化现象。“屌丝”文化的形成,是新媒体 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的一个缩影,其形成的机理与互联网的特点密不可分,同时“屌丝”文化又是当代青少年青春情结的再现,体现深层的社会原因与群体心理 机制的形成。
“屌丝”一词在网络上走红仅仅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而现在,“屌丝”已不仅仅是网络流行语,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屌丝”文化如此快捷地生成与流行,不能简单地以“一种青少年流行文化”以蔽之。
一、“屌丝”与“屌丝”文化现象的由来
“屌丝”,原来为粗语,但现今却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语和文化现象。网络上有关“屌丝”的文章很多,但基本上运用的定义还是百度中的加上“屌丝”一词形成在内的较为公认的定义:“屌丝是对李毅吧粉丝的称呼,亦为‘苦B青年’的自称,又称‘吊丝’,发音与英文duce相似,duce在英文中译作‘领袖,首领’。百度李毅吧吧友本着自嘲的精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自嘲,虽是自嘲,亦可用于称呼别人。屌丝二字蕴含着无奈与自嘲的意味”。“屌丝”开始指的是一群特定的青年人,他们多为“年轻男性,他们出身卑微,他们称自己的工作为‘搬砖’,他们爱网游、爱贴吧、爱‘女神’也爱幻想,却缺乏行动力,想做而不敢做;他们内心虚荣,却又不屑‘高富 帅’而故作清高;他们自卑、自贱却也自以为是;
他们是善良的,他们也是懦弱的。这群青年人处于 既不甘于自己的现状但又无力改变的状态;既有种种生活憧憬,但又有必须面对的生活现实。正是从聚焦这样一群无奋斗基础、有未来希冀、缺失奋斗动力的青年人开始,逐渐让“屌丝”成为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广为流行与应用的概念。而今有关“屌丝”的网站,诸如屌丝吧、屌丝小站、屌丝视频、屌丝语录等等在网上比比皆是,“屌丝”已经变成了当下在网络上、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的一种时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屌丝”文化的形成,是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的一个缩影,其形成 的机理与互联网的特点密不可分
1.复制性与再造性的结合 网络流行的特点就是被不断复制,而复制往往具有再造性的功能,其过程是从简单的复制到创造性复制的转化,出现一种让人想不到的非线性结果。“屌丝”一词就是这样经过不断的复制与再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行文化现象。从对李毅吧粉丝的称呼,到现在流行所说的“屌丝”,其意义已经大相径庭,而且“屌丝”也不是原来所特指的那一群出身卑微、内心充满纠结而无奈面对现实的年轻人。现今的“屌丝”也有男女之分,人员情况较为复杂。现实中青少年所说的“屌丝”的含义也已各不相同,有的以自嘲的方式以“屌丝”自居,将自己与“高富帅”、“白富美”做一区分;有人则用来贬责他人;有人以玩笑用之„„“屌丝”的含义就是这样在网络中不断被复制、在现实中不断被应用,而在复制与应用的过程中被年轻人不断演绎与创造,现在已经成为包含丰富内涵的概念,以至于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涵盖之。看似简单的一个词以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势头变成一种文化现象,也只有在新媒体时代才会出现。这种文化现象的快捷与普及,远远超过以往人们所接触到的流行文化,它没有给人们留下适应的时间,往往让成人社会的很多人感到震惊甚至费解。但是对上网是生活方式有机组成部分的年轻人来讲,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网络复制的简单性,在复制过程中的再造性,都可以在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而不管是青少年有意识的行为还是无意识的行为,都构成新媒体时代流行形成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更多的青少年由原来的被动受众与旁观者变成了流行文化的直接参与者与行动者,而网络流行文化的行动者愈众,则其现实的影响力与冲击力愈强,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就愈直接与显在。
2.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网络流行与现实流行的密不可分性,是新媒体时代流行文化的突出特点。“屌丝”文化就是网络流行与现实流传的有机结合体。新媒体时代,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主体(只要有条件能够上网),而青少年更是网络的主力军,当代青少年上网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95亿人,其中74%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手机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2009年中国新增青 少年网民2800万”。
上网工具直接影响新媒体时代流行文化的流行方式与覆盖的范围。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发微博、留言等等,没有过去必须也只能通过电脑上网的种种限制。上网工具的这种便利性、快捷性与网络虚拟性特点的结合,使当代青少年现实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当代青少年现实的表达往往表现为在网络虚拟平台与现实有机结合的立体式表达方式,甚至网络上的表达往往比现实更直接贴近青少年个体的内在需要与观念,更具有反映青少年内在需求、观点 与情绪的即时性特点,因为这种表达具有相对自由性,而这种相对自由性是因网络的隐蔽性与便捷化特点所决定,青少年个体可以不用过多考虑现实中他人的观点与感受(网络本身就具有观点多元性的特征,不同的观点都能有一定的共鸣存在)。因此,在网络中,不同的青少年个体完全可以从自我的角度来随时表达内在的感受与观点,表现自己即时的情绪状态与心情。网络这一载体也就成为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更现实、更直接地表现自我、释放内在心理能量的平台。“屌丝”之所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只是一种“恶搞”的简单变异,正是因为不同的青少年个体将“屌丝”一词纳入到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解构与重新建构的结果。即不同青少年个体所理解的“屌丝”与所运用的“屌丝”,往往会根据其客观情景与内在感受进行了再造,赋予了“屌丝”特别的意蕴,如此叠加才逐渐形成现在的“屌丝”文化现象。
三、透过“屌丝”文化的形成,可以发现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当代青少年 青春情结的再现 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会参与到流行文化之中,但之所以被称为流行文化,就一定是涵盖了一定的范围、具有一定的规模,在较为广泛的青少年群体中流行。而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因为载体的便捷与普及,使青少年的参与度与流行文化的覆盖面比传统青少年流行文化更高、更为广泛。透过“屌丝”文化,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与过去传统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中一样的表象特征,即情绪的外泄与自我的张扬,时尚的追求与内在的娱乐。这些表征并不像过去人们所通常理解与认为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往往重形式而轻内容那么简单,实际上,任何一种青少年流行文化传达的都是一种青春的声音与呼唤,一种人生特定阶段的沉思与矛盾,一种青年人所特有的认知与情绪。如果我们不能对青少年流行文化做出这样的解读,就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把握这种文化现象。因为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认知、思维等多方面发展的过渡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其生理的快速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成人感的增强与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相对不平衡,就会表现出只有青春期青少年才会有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以自我为中心的外在张扬方式吸引他人的关注和昭示自身的成熟,沉醉于自我思维中抽象构建的理想完美状态。这是个体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的划分)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屌丝”文化现象中就表现出这样一种青春期情结的特点。有些青少年不会在乎“屌丝”一词是否好听或贴切,主要是因为“屌丝”的流行。流行往往代表时尚,而时尚则表明自己与时代潮流同步,就有备受关注与入流的可能,就不会被人遗忘、被称为“老土”或被同辈群体所排斥,这种自我认同的强烈愿望使其更加愿意投入到流行与时尚之中。同时,有些青少年更不会过于在乎其它成人的观点与看法,只要是青少年群体中有同行者,他们就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更主要表现在同辈群体之中,特立独行方能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才能真正“炫”出自己所理解的精彩与鲜活。有时越是其他成人认为不好或不认可的事情,可能越会引起这些青少年的兴趣与关注,这种兴趣与关注可能是出于一种青春期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也可能是青春逆反的直接表现,即以逆反的行为与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自主、个性与成熟。当个体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他们已经能够将现实的事物纳入到自己的主观世界中去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与理解的方式进行抽象的建构,往往不会考虑其现实的适应性,会出现与现实相去甚远的理想化结果,但这种形而上学地在主观世界以自我为中心地构建现实世界,不是他们特有的偏好,更不是他们有意识的行为,而是其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过程与阶段。这种理想“乌托邦”的建构需要在现实面前去不断地被修正、解构、从而现实化,这也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由之路。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样的成长过程,理解青春情结出现的原因,就不会出现对青少年“不知天高地厚”、“眼高手低”等的指责与非难,不会对青少年流行文化感到诧异与不解,就能很好地理解与看待青少年流行文化,就能够认识到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展现自我成长、表达自己内在感受与想法、记录成长轨迹的自然现象。
四、解读“屌丝”文化,可以看到 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深层社会原因与群体心理机制的形成 新媒体时代不仅人们交流沟通的媒介产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也产生了巨大变 化。我们所处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开放性的、国际化的。信息的网络化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带来了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客观现实,这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现实的。如果说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是新媒体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那么也可以说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是社会现实所构成的社会原因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直接映现与投射,它有着其生成的群体心理机制。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在我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现实与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体。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出现两个突出的现象:一是带来了市场的繁荣与竞争的激烈;二是带来了人们财富拥有的两极分化,即贫富差距的加大。“屌丝”式的自嘲,就是来源于财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以及现实择偶的流行审美标准。“高富帅”、“白富美”的优势自然不言而喻,男性的富有、高大、帅气,女性的白皙、富有与美丽,都是一些先赋的而不是自致的条件与基础,而这些往往使激烈的现实竞争缺乏公平的基础,有如生长在高山的青草与深谷的大树比较高度,相对的高度与绝对的高度都是如此不同,没有客观准确标准的比较往往会带来比较的迷茫与失落,会带来不知道哪个更高的困惑。在这种缺乏客观、公平基础的现实面前,在巨大的贫富落差之下,“屌丝”式的自嘲应该还是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与理性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分化,不同的社会阶层其拥有的资源与发展基础明显不同,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在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加剧的现实面前,往往人们的相对剥夺感会明显增强,人们不得不启用自我防御机制来保持内在的心理平衡,以此我们不难理解“屌丝”的那种复杂心情的表达,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既有对“高富帅”与“白富美”的羡慕嫉妒,也有对之不屑一顾的蔑视与恨。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价值时,往往会使财富与金钱的份量加重。表现在青年人择偶的过程中,注重经济条件与外表长相的那种择偶标准(尽管不具有普遍性)对青年人往往产生最直接的冲击,“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看似是个人的一种人生选择,但却是社会上注重物质财富的择偶标准在部分青年个体身上的投射,会使现实中衡量成功与择偶的理想标准出现种种偏差。这种现实的偏差会强化人们的相对剥夺感与面对现实的无权感。许多青少年面对的现实是:即使自己竭尽全力去终身奋斗,其财富的积累与“高富帅”、“白富美”现在所拥有的基础与条件还是相去甚远,于是就有可能在青少年群体中由此而引发出一种群体无权感或无力感。“屌丝”流行文化从不同程度上也反映了这样的群体无权感与无力感,实质上,这种无权感与无力感不仅仅是对贫富差距现实的一种本能反应,对自己不利处境的一种无奈表达,而且也是对自我能力的怀疑、不自信、不能自我接纳的一种表现,更可能是一种错误的归因所致,即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父辈没有给自己提供优厚的条件与基础。当然,同样的社会现实也引发出了青少年群体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己是“屌丝”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更不是自己的错,而是自己必须正视面对的现实,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外在力量与先天条件,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与奋斗,这样的青少年往往都有着高远的追求与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一种不服输的坚韧与执着,有一种与其“空悲切”不如行动的理性选择。他们往往能够正视自身的不足,能够做到自我接纳,不会怨天尤人,不会顾影自怜,更不会自怨自艾,这比过去传统的那种“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自我告白要来得深沉与成熟。
五、结语与探讨 同样的社会现实,在不同的青少年群体与个体身上表现不同;同样的“屌丝”文化,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与个体身上的表现也如此不同,这就是新媒体时代多元价值观念与多样人生标准与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媒体时代流行文化复杂性的具体表现。“屌丝”作为一种青少年流行文化,有着形成流行文化所特定的群体心理机制,我们很难对之进行简单地归类与总结,因为其涵盖着丰富的内涵与隐喻。但是需要肯定的是,从“屌丝”文化中,青少年个体往往会从中体会到、找寻到自己与一定同辈群体心理上的契合与共鸣,行动上的一致与统一。因此,在面对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流行文化时,我们更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了解、理解、顺应与发展。通过了解青少年流行文化,来理解与解读青少年流行文化所传达的青少年群体的深层需求,顺应青少年群体的这种独特表达方式,以发展的视角去更好地回应青少年群体的需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