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级广电媒体全媒体时代的生存之路
县级广电媒体如何面对全媒体时代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蚕食着传统媒体固有的领地,当代的新闻媒体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受众习惯点击鼠标纵览天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利润被新型媒体抢先分羹。在新闻产业的链条上,新的产业方式、产业格局、产业环节正在猛烈冲击传统的思维。县级广电媒体在应对同类媒体激烈竞争的同时,又增添了新的对手。完善自身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及互动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打造全媒体采编队伍,给海量信息注入媒体的灵魂,以创新求发展,成为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一、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契机,加速完善自身平台整合新媒体以移动化、便捷化、方便化和流动性强的优点向全球覆盖,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色彩,也促使传统媒体发生变革。县级广电媒体加速完善自身平台整合,与新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克服自身的不足,实现转型升级,借助新媒体流动的信息能力,为自身的发展找到新的立足点;网络媒体则可借广电媒体在内容上的优势来拓展节目内容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各电视台都陆续推出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电子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营,网络电视台操作模式日渐成熟。经过充分调研和认证,吴江市文广新局决定依托吴江电视台、吴江电台的传统媒体资源,强力打造一个新型的全媒体门户平台。经过8个多月的筹备,2011年7月1日,“吴江在线”门户网站正式投入运营,它实现了电视、广播、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的全覆盖,在本地网站中首家引入了微博、播客、SNS社交平台、在线直播等网络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宣传工作开辟了新形式。
以前,一个新闻事件电台、电视台有好几个栏目的记者都去采访,网络新闻媒体库建设以后,我们把所有新闻稿件都放入共享库,每个部门、栏目都可以使用,实现新闻资源信息
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这个基础上把资料细化,各种各样的节目、场景、声音,只要节目需要随时都可以找到。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时,它可以迅速地链接出相关的信息。县级广电媒体拥有大量的本土节目资源,这些节目通常在一次播出之后就被放进资料库,失去了再次传播的机会。电台、电视台可以借助网络媒体这一新的媒介渠道,利用网络新技术,对资源进行集中处理,把所有的历史资料和新闻进行在线包装,根据关键词配以各式各样的画面、资料,进行多种形态的节目开发,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使节目的信息价值达到最大化传播。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媒介渠道的呈现上落伍了。因此,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建设,突出核心资源,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优势,资源由多个载体共享,为核心内容打造不同的载体模式,发挥集约效应,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科学运营的目的,以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1]
二、给海量信息快速注入媒体的灵魂,占领舆论的制高点
网络媒体信息传播海量快速,但由于其信息发布的随意性,表现形式大多只是信息的堆积,其可信度受到质疑,难以满足网民的需求,他们更希望看到新闻事件的背景、逻辑以及媒体的观点。传统媒体赢得受众的信任,关键在于信息发布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给海量信息快速注入媒体的灵魂,是广电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差异化竞争手段之一。
县市级广电媒体可以把网络媒体提供的大量资讯,作为收集新闻线索的渠道之一。尤其是一些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网络媒体以其即时性和互动性,成为记者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县市级广电记者不能只盯着手头对口联系的单位,而对沸沸扬扬的“网事”不闻不问,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接纳并使用网络媒体,学会并善于从中发现新闻线索。[2]记者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博客、微博等,更敏锐地捕捉当前的新闻热点,随时与朋友分享最新的信息,让自己置身于流动的信息源之中,提升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2010年4月,一位网友骑一辆自行车从吴江盛泽出发,沿着318国道单骑走拉萨。一路上他每天坚持记日记、写诗歌、拍照片,还把撰写的几万字日记、即兴创作的几十首诗歌和照片上传到了吴江东太湖论坛上,成了网友们热议的“潮人”。我从网上看到这个信息后,了解到这位网友名叫曾仲明,今年60岁,是吴江市黎里人。我与曾仲明取得联系后,进行了专题采访,以《六旬老人单骑走拉萨》为题采写了一档广播社教节目。节目穿插曾仲明日记配音和采访录音,向听众介绍了曾仲明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靠一辆自行车爬过了十几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穿越了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历时两个月,最终于2010年6月7日19点45分到达圣地拉萨,完成了“千里走单骑”的壮举;颂扬了曾仲明老人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另外,记者也要看到网络信息大多是杂乱的,片面的,充满不确定性。在从网络媒体获取新闻线索后,记者必须求证、追踪、深度挖掘,把网友报料放在一个宽而厚的背景中,赋予新闻的本质,撇去浅薄、跟风,再付诸报道,以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巩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
新闻的生命在事实,评论的力量在理性。当前,30%的网络热点事件发生在地市县。县市级广电媒体应及时介入,承担起化解、引导、梳理网络舆情的责任,在独家报道、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强化对新闻事件的解读,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闻背景、新闻分析、新闻解读和新闻追踪,在热点引导中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广电记者不能简单地炒网络新闻的“冷饭”,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受众释疑解惑,阐述自己独到的观点。近年来,吴江电台、电视台分别聘请了一批特约评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伴随式的深度解读,有效提高了报道的可性度和权威性,帮助受众深刻思考事实和结论。
三、以创新求发展,通过节目生产模式的创新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
目前,不少县级广电媒体只是改变了传播模式,并没有改变盈利模式,因此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容产业和差异化的竞争。
在全媒体互动平台的支撑下,县级广电媒体可以对自己固有的视频、音频内容进行加工,实时化、娱乐化、互动化、俱乐部化,按照产业的方式去运作,根据不同的终端,不同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节目的定制生产实验,研究制作面向多种媒体的发布形式和播出形式,实现节目资源的增值。如把整点新闻、交通疏导信息、商业信息、停车场信息等打包分派,接受定制,形成新的盈利模式,最终实现从广告收入为主向终端收费、多元化收费的转换,成为适应全媒体播出需求的内容提供商和运营商,获得发展内容产业的机遇。
广电媒体还可以输入网络媒体的大量内容,借助网络新媒体的形式和手段,开发出更为精彩的节目内容。2008年,吴江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开设了《播客总动员》直播节目。2011年,《969随身听》节目中设置了《一网搜天下》板块,借助网络平台,每天为受众搜索全球网络信息,包括来自网站的独家信息,凤凰论坛上的公众声音,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的热帖,博客思想主页,网络热点话题。节目还建立了QQ群,让受众借助网络加入到节目话题的讨论中来,再将受众的网上回应反馈到节目中,使广播通过网络更大范围地和受众实现良性互动,大大拓宽了广播的传播渠道,增强了广播的影响力。
读网节目、播客节目较好地实现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了对网络信息的深加工和二次传播,是对传统广电节目的一种补充和丰富。网络信息浩如烟海,网民的评论也是千奇百怪,如何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恰当的网民评论,对于这类节目的制作者们是一个考验。读网节目、播客节目主持人除了要有独具个性的风格魅力外,更需要有很高的整合能力和解读水平。[3]
四、打造全媒体采编队伍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传播技术快速变革,传播格局空前变化,受众个性高度多样,价值理念日趋多元的时代。全媒体时代对采编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全媒体记者成为新传播生态下的大势所需。
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的新闻传媒人才。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黏度大大增强,信息传递模式将成为立体的多媒体,编辑、记者对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资源实现实时共享和互动。记者采访的文字、图片、录像、音频等通过平台制作上传发稿,编辑同时完成对文稿、图片、音视频、FLASH等内容的剪辑加工后,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内容间创建关联关系,并在网络上进行实时发布,广播电视同时进行全面报道或深度分析以及前瞻预测。
全媒体记者不仅要为受众真实客观公正地提供信息,还要做受众信息的“保姆”,如在内容制作上便于受众理解消化信息,通过论坛等加强与受众的互动,通过种种方式将信息服务延伸化,帮助受众释疑解惑,提炼观点,等等。
媒体融合型记者不但要有很强的写稿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思考大格局,对自己报道范围内的情况非常熟悉。面对海量信息,内容竞争往往是策划力的较量,不管是重大突发性事件、日常工作报道,还是深度报道、典型报道,都要事先做功课,从新闻发生的厚度,寻找新闻的角度,以独家、独特见长,采用与众不同的表达。
面对全媒体时代,县级广电媒体一方面要乘国家发展文化产业优惠政策之风,创建自己的全媒体品牌;另一方面,要把强势的原创性、权威性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方式有机结合,加强网台的联合、协同运营,才能达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1+1>2”的效果。
第二篇:黄常开:全媒体之路初探
黄常开:全媒体之路初探
摘要: 数百年来,传媒业不断发展和转型的过程,是在适应当时各种环境和需求之下,对于组织结构、技术模式、商业模式等的一种调整,这是一个传媒机构逐渐培育身体机能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可以说,转型对于南都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是一种伴随性的成长方式。
黄常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南都全媒体集群总裁 数百年来,传媒业不断发展和转型的过程,是在适应当时各种环境和需求之下,对于组织结构、技术模式、商业模式等的一种调整,这是一个传媒机构逐渐培育身体机能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可以说,转型对于南都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是一种伴随性的成长方式。在2009年之前,种子落在广州的南方都市报这棵榕树,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不断伸出了它的气根,落在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等地,扎根土地,吸取养分,慢慢长粗长大,最后成为支撑整株大树的树干,借着这样的方式,“扩张”成一片同气连枝的林子,涵养一方水土,引领着中国报业的发展。
从 2009年开始,南都发出了“南都,无处不在”的口号,并正式对内对外宣示提出构建“南都全媒体集群”,从此步入全媒体发展探索的阶段,开荒拓土、引水垒山,重构南都生态,进而涵养四方水土,在平衡中不断自我进化式成长。
一、整体思路:先立后破
是“先立后破”还是“先破后立”?所谓“先破后立”,先打破旧有的固定模式,后创造出新的模式。而“先立后破”,是对转型有全盘的考虑和阶段性的推进步骤,采取“优势资源整合弱势资源,专业资源整合分散资源,先进模式整合落后模式”的原则来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推动内部转型的做法,也就是:不是人为的将新旧截然分开,而是以新融旧、共生发展、复合发展,以新的动作、模式、阶段性成果,逼着旧模式不得不做出改变,从而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形成内部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改造、主动参与到转型中来的氛围。
(一)南都转型,属于产业转型三网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一个大的产业背景和技术背景,IT业与电信业等产业力量全面向传媒业渗透,更高层次的融合在电信、IT界与传媒业等相关行业的各类机构大汇流的基础上出现。因此,真正的媒介融合,不再是之前的局限在媒介范围内来搞融合,要站在电信产业、传媒产业、互联网产业三者融合之上来探讨和实践南都全媒体集群,这样的话,确保了南都在更高的格局上来布局自身的转型,起点高,目标远大,同时在融合中可选择、可折腾、可合作的空间豁然开朗。
(二)南都转型,属于整体转型1.全盘考虑,重点突破。以南都品牌为驱动力、核心轴、核能源,以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为目标,同步推进三大支撑战略,以及十大配套动作,这为转型指明了方向、拟定了实现路径,从而避免了误打误撞、胡乱试错,进而提升了转型成功的可能性。
2.重构内部运行机制。不是对传统媒体的修修补补,也不是仅仅在传统媒体之外搞一些新媒体项目、搞一些亮点工程、放一放烟花看起来很热闹,而是不回避内部核心问题,依托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建设和研发,实现从报业主导的分散型生产系统迁移到满足全媒体生产运营需求的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平台,同时推进内部组织流程人才考核等方面的全面再造、内部利益格局内部优势资源的分解重组、新资源的聚合、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通过对外合作新项目、新业务、新平台、新内容的拓展来推动内部的逐步变革以适应外部的变化,从而构建起全媒体生产关系,提升全媒体运营能力。
二、关键:南都品牌 +信息集成中心 +网上数字业务平台
(一)南都品牌,是全媒体集群的核心轴、核动力、核能源南都实现整体转型,没有一个强大的媒体品牌,在价值观层面、在与用户沟通层面、在与客户沟通层面、在与社会大众沟通层面,提供源源不断的向心力、聚合力、市场力、开放力,转型是难上加难,其中付出的时间成本难以承受。南都,曾经是现在也是南方都市报的简称;但现在已不只是指南方都市报,它更是全媒体集群的代称。
南都,已经是品牌很强大影响力知名度很高的一个媒体,在中国整个社会转型中,南都作为一张都市类报纸、作为一张城市日报、作为一张政经主流大报的标杆,已经在平面媒体领域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怎样确保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南都这个品牌作为媒体的价值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发扬光大,依然在实现着对中国社会转型、完善推动的力量?而不是因为报纸的衰微和其他平台的发展,像国外的百年老报那样黯然关门,那么必须以这个为基础,再往外延伸。
正如南都全媒体集群方略的核心思路,“围绕品牌媒体(南都),以其市场占有量为基础、品牌认同度为起点、价值观传播为核心、资源吸附力为枢纽,聚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态、渠道与力量,实现复合传播与立体覆盖,并最终打造从市场到品牌的更为纵深立体的、复合运营的传媒集群”,简单表述,就是:用品牌驱动南都全媒体集群。
(二)信息集成中心,是全媒体生产运营能力的核心要件 重要性:信息集成中心,超越报业主导的生产系统,承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营,承载线索、素材、生产加工、传播、营销、运营在内的南都全媒体事业的完整运营模式;全媒体组织流程、考核等再造都可以看着信息集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信息集成中心的逐步逐期建设成型,全媒体组织流程、考核等再造配套动作实施就失去了依托、支撑。目标:将以出报为核心目标的生产流程,改造成以数字化产品生产为主要目标、保持并提升报业出版效率的生产流程;将以城市投递发行为主的报业传播方式,转变为以互联网、移动媒体、广电、户外以及平面媒体相融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以报纸广告销售为主的盈利模式,升级为资本运营、品牌运营、技术运营、全媒体广告运营相结合的全面运营能力。构成:集成系统与中控台互为支撑、不可分离。集成系统是中控台运作的软件平台、功能支撑体系,是作为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内在部分,中控台的功能首先在集成系统中以模块的方式嵌入,没有集成系统的支撑,中控台仅仅是一个物理层面上的办公环境而无法起到统筹调度的作用;中控台是集成系统的指挥平台、功能实现体系,是集成系统的外在显示、视觉化、功能化。没有中控台,集成系统的所有功能就无法对现实的信息生产传播营销经营形成支撑、就无法发挥出相应的功能组合效力而呈现出功能涣散、一盘散沙的状态。
集成系统,分为三期。第一期新闻生产集成,已经于 2012年 9月上线,所有的南方都市报采编人员的都依托这个系统来开展工作。有了这个系统,南都新闻报道的格局从原始的、低效的、粗放的、各自为战的小作坊式生产模式,升级为敏捷的、精细的、大规模的、协同式的集群式生产模式。第二期完成全媒体信息经营集成,在第一期所建立的平台上完成全媒体产品的品牌推广、订单生产、客户管理等经营流程集成,建立全媒体信息经营人员的绩效考评模式,以及全媒体信息经营流程监控模式。第三期完成全媒体信息智能分析集成,充分挖掘平台中央数据库的信息价值,建立从点到面到层的立体统计分析模型,建立全媒体营运状况跟踪、预警机制,提供全媒体运营决策依据。
在 2013年启动建设国内第一个全媒体工作的指挥平台,也就是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中央控制台,在物理空间上实现一种切实的转型。中控台,相较于国外超媒体编辑台的独特性,由于受限于现有办公场所,不能实现各媒体网站记者编辑在一个开放式的空间中集中办公,而是专注于强化中控台本身在南都全媒体集群信息生产营销经营业务开展中统筹调度的功能,通过环绕圆环区即指挥区的六大功能区(信息区、集成区、指挥区、发布区、监控区、观测区)的设置、各功能区专员的安排,细化、强化中控台的功能。
(三)网站,是各类型数字业务的枢纽型支撑平台新媒体是一个无疆界的组织,三网融合的基础是放在互联网上,无论是下一代广电、下一代电信,最终都是下一代互联网。在坚守南都媒体属性、新闻观和价值观前提下,为了实现在可控可管中求新发展求新市场,对互联网市场的谋求是重中之重。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兼具商业属性与媒体属性的网站,这将是我们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实现的重中之重,也是南都全媒体集群这项事业、这盘生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支撑点,也是南都全媒体集群新闻、资讯信息服务、行业应用服务等数字业务的一个枢纽型的依附平台。
三、成效:雏形初具
南都全媒体集群,不是一纸空文、不是一座空中楼阁,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个Logo的推出,而是有步步推进的动作、而是不断有实际成果出来。毕竟,南都要来就来真的。目前的南都全媒体集群,已经构建起由覆盖大珠三角区域以及全国重点城市的城市日报群、周报周刊、手机、手持阅读器终端、广播电视、户外LED联播网、各类型网站、自动售报机等构成的这样一张巨型的、立体的、跨越不同时空的信息终端网络集群,形成了三大系列全媒体矩阵和多元化的全媒体业务产品线,各组成部分是有机互动而不是拼凑而成、是运营一体化并各自具备相应的盈利能力。
一是形成了以南方都市报为旗舰的传统报刊媒体矩阵,包括:综合类日报——广州总部的大珠三角城市日报群《南方都市报》、昆明的《云南信息报》、合肥的《江淮晨报》、清远的《清远日报》、泰国的《星暹日报》;行业类周报周刊——《南都周刊》、《南都娱乐周刊》、《风尚周报》、中国公益第一刊《中国财富》、《金融观察》、地铁杂志《南都 METRO》、空港杂志《南都AIRPORT》、社区报《鹏城通》,并且保持持续增长和盈利的状况,抢占信息源,不断巩固和加强南都全媒体集群在传统报刊行业品牌龙头的地位,这为南都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南方都市报从 2009年开始跃升为全国平面媒体广告收入第一,并保持至今。需要说明的是,平面媒体仅靠单一传播渠道收入甚至会急剧下降,报纸广告产品的销售更多取决于全媒体品牌实力、全媒体产 品群的多元化规模带给广告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小,南方都市报广告收入增长的势头,绝不仅仅来自于南方都市报这张报纸本身,而恰恰来自于南都全媒体集群复合传播、复合运营的效果,不断增加的南方都市报广告收入额指标恰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南都全媒体集群运营的综合指标。认为南方都市报这块牌子竖在那里广告就滚滚而来的想法是不求实际的。
《云南信息报》,在 2007年云南出版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前,已经每年连续亏损 2000多万元、排名市场最后一位,合作 2年后一举实现扭亏为盈,接近2个亿、利润超过 3000万,市场地位跃升并稳固在第二的位置。《南都周刊》,以都市进程引领者的定位,作为中国唯一一份以城市为关注对象的新闻类杂志,已经成为城市高端人群的唯一高端读物。《南都娱乐周刊》,在平面娱乐杂志领域一枝独秀,是中国最具娱乐精神的原创新闻周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娱乐新闻周刊。
二是以南都安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方都市报经营公司、南都全媒体品牌 /汽车 /旅游时尚事业中心等作为跨行业业务主体,进行品牌跨界延伸,开发新闻生产、传播链条的上下游资源的行业运营价值,实现从单一版面销售模式、劳动密集型模式升级为整合复合式、智力型销售模式,不断升级现有广告业务模式,不断探索广告收入之外的汽车、旅游时尚、娱乐、体育、文化艺术、公益等行业运营收入模式。其中,南都安迪公司,作为南都增值业务运营机构,2012年总营收超过8000万;南都全媒体汽车事业中心,作为汽车行业服务的集成商,2012年总营收接近了 3亿元,这个数字位列全国同行业前三的位置。南都娱乐周刊,定位为娱乐营销系统方案供应商,成立娱乐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娱乐营销传播研究中心,推出四项产品或者服务:娱乐营销咨询服务、影视营销、明星公益慈善及各种商业活动、定制音乐会。
三是以南都网为旗舰,通过合作、自建、兼并等方式,在传统报刊媒体之外,构建以南都网为枢纽的联通网络、广电、无线、移动、户外的文字、音视频融合的数字业务主平台,构建以南都网为枢纽的公益、汽车、旅游、时尚、地产等行业性的数字业务平台,以大粤网为主构建广东城市生活数字业务平台,以凯迪网为主构建舆情数字业务平台。其中,南都网,定位为:南都全媒体集群数字业务的主平台,也就是官网、移动终端、无线业务、数字出版等数字业务主平台。同时,南都网也是目前集团内市场化属性最强的网站:从 2010年开始实现盈利至今,一举打破平面媒体所办网站不能赚钱的宿命,更主要的是通过市场化运营探索出了适合南都全媒体集群发展的运营方向及路径,2012年总收入接近8000万,比 2011年增长 40%.同时,成功申办《互联网视听服务许可证》,除时政新闻类不能独立报道外,其他内容都可以自产、自播,彻底解决南都音视频内容在南都网上播出的合法性问题,为南都发展多媒体业务扫清了障碍。大粤网,定位为:广东城市生活网络平台,以珠三角为核心覆盖全广东,面向城市主流消费人群,致力于传播本地资讯和文化。通过 QQ客户端的定向传播手段,以本地化的新闻、资讯和生活娱乐产品,为广东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2011年8月上线至今,核心指标均排名广东区域网站第一名,2011年当年实现盈利,2012年营收 6000多万,利润率高达40%.凯迪网,作为南都在网络上的又一个言论平台,同时积极探索网络言论价值产品化、产品商品化,提供以数据产品为核心的增值信息服务,最终打造高附加值的舆情产品销售,在 2011年开始推出“猫眼云情报”舆情系统。
南都官方微博群,采取一级+二级官微的矩阵结构,其中@南方都市报,目前新浪微博粉丝接近500万、滕讯微博粉丝接近400万,频频获奖,如: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灵思营销联合发布《2011-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白皮书》,综合影响力在全国所有媒体微博中排第一,在人民网 2012年 9月发布的《媒体微博影响力周榜》列居第二,在 2012年 11月新浪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报纸官微名列第一;而且 2013年以来广告收入已经超过400多万元。另外,@南都周刊新浪微博影响力位居媒体类前十名、近360万粉丝。依托于上述报刊媒体、行业业务平台、数字业务平台,南都全媒体集群形成了包括媒体、行业营销、移动应用、音视频、活动等五大产品线、69个子产品构成的全媒体产品矩阵。当然,南都的产品,是基于南方都市报报纸、却又拥有了远超过南方都市报报纸的体验:更新,更精致,更互联网,更具从新闻到资讯、从阅读到使用与体验、从内容到广告到营销的延展性。
南都的产品,不再是单一的编辑思路的产物,而是集价值观、技术、用户需求、内容、资讯、渠道终端特性于一体,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以平台为根本。转型,很持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培育新能力、不断有阵痛、不断有收获的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转型,很艰难。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不断地调动能量,依据环境、对手、资源的变化调整状态,随时改变策略、妥善应对。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完全没有成功先例经验可以借鉴的开创性事业。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与国外的新闻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转型,会继续。我们只能往前走,没有原地踏步的理由,更没有后退的借口;我们必须往前走,往前走才有更好的未来,往前走才有更广阔的一条生路。
第三篇:社会化媒体时代
社会化媒体时代,产品玩着卖——2013年十大营销典范
2014-01-14 刘赛 糖烟酒周刊食品版
恍惚间,2013已经成为过去式。食品行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有哪些重要人物说过的话值得回味?有哪些热点产品成为渠道的新宠?又有哪些新的营销手法帮助企业实现销量翻番?为此我们制作了本期封面专题,通过十大系列的筛选和回顾,为读者呈现最真实、最全面的2013。在这里,你能读到你想知道的2013,还能读到你未曾想到的2013。在这里,没有跌宕冗繁的废话,只有简洁明快的记录。在这里,速读2013。
今天,我们为您带来的是——2013年十大营销典范盘点。
“消费者究竟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他们甘愿为怎样的产品和营销活动买单?”多年来,营销界一直在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现在,营销早已从单点传播升级到了整合营销传播“speak with one voice”(用一个声音说话)。营销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为满足需求而存在的,当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从广告中被推销的主角变成了社交工具、教科书、心灵鸡汤,产品使用价值的内涵就被无限扩容,从单纯的好吃、好喝、好用扩容到了好玩、有面子,帮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和产品树立了新的形象。
回眸2013年的食品行业,真是非常热闹。年初,加多宝就在北京大悦城以“你敢喊我敢送”为主题上演了和消费者互动的“开年大戏”,既好玩又吸引眼球,堪称2013年营销活动的第一典范。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2013年食品行业还有哪些营销典范值得称道。
1、可口可乐“萌翻”全场
“分享这瓶可口可乐,与你的小萝莉”。可口可乐喊出了所有“怪蜀黍”的心声。2013年5 月28日,可口可乐分批次发布22张悬念海报,并在可乐瓶包装上印上了“高富帅”、“白富美”、“ 月光族”、“喵星人”等互联网时代的昵称,立刻引发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
推出昵称瓶一个多月后,7月10日可口可乐“昵称瓶”的定制活动达到了新的高潮,五分钟内,售价20元的定制瓶订购数攀升到900 个,超高人气使得可口可乐在新浪微博上的订购系统一度崩溃。随后,可口可乐组织了“可口可乐工厂快乐寻访记”与粉丝互动,通过“快乐”、“运动”、“分享”等主题,举办了一系列的线下活动。2013年12月圣诞节前夕,可口可乐更是适时推出圣诞“礼花瓶”,小巧萌宠可爱,率先在上海地区与本地的有腔调的小馆子合作,和消费者见面。
可口可乐通过“昵称瓶”、“礼花瓶”,将在受众心中根深蒂固的经典品牌活化,采用“标签式”文化来执行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的本土化策略。而可乐瓶的待遇从“用过即弃”提升到了“谨慎收藏”层面,传递快乐的同时瓶子也成了表达对别人看法的方式,瓶子作为一种社交工具触及到了社交营销的核心——social@heart。可口可乐的市场推广策略从消费印象到消费表达,在社会化对话中,扮演着主持人、协调人的角色,正是对消费者内心的这种触动才令“昵称瓶”、“礼花瓶”像长了脚一样,自己跑遍甚至跨出整个社交网络。
2、加多宝悲情“哭诉”屡上“头条”
2014年初,在广州中院宣判加多宝“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更名广告”违规之后,暂落下风的加多宝则迅速用自嘲的心态发起一个“帮助加多宝广告上头条”的活动,征集网友设计广告创意作品,以“大众创造”的方式完成这场“危机公关”。往前回顾,2013年,加多宝和广州药业集团(以下简称“广药”)由品牌争夺战所引发的一系列斗争每天都在上演着,粗略统计,王老吉与加多宝之间发生的相关诉讼案件共有17起,其中有涉及虚假宣传的,侵害商标权的,装潢侵权的,消费者经销者纠纷的,甚至还有一起双方员工间的伤人案。与此同时,加多宝通过对“中国好声音”等节目提升口碑和曝光度,并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现代shopping mall 举办了“你敢喊我敢送”的地面活动。但最吸引人们眼球并引发热烈讨论的,则是加多宝在2013年2月4日直接针对王老吉发起的“悲情营销”,@加多宝凉茶在新浪微博平台发表了一组以“对不起”为主题的平面广告,矛头直指一年来与其在法庭、媒体广告、渠道终端刺刀见红的广药王老吉。意外的是,“ 对不起”系列的后续是引发网友大狂欢,网络上出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以“都怪我”和“别闹了”为主题的平面广告,更为恶搞的是,以“喂他奶”为主题的维他奶“拉架”平面广告,获得了更多善意的品评和转发,这种乐趣甚至波及到了其他行业,宝马mini以“对不起+没关系”自说自话的平面广告将这场“悲情营销”推向高潮。
无论是“你敢喊我敢送”,还是“帮助加多宝上头条”的另类危机公关——“对不起”系列的平面广告,均采用了互动营销(Interactive Marketing)的手法,通过“换位”思考带来全新的观察视觉,在表达自己立场、观点,甚至是辨别自身的同时给目标受众带来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和参与乐趣,而这种互动营销的效果如何?显而易见,加多宝“死磕自己,娱乐大众”的精神获得了消费者道义上的支持,看客们都该为这个曾经创造了凉茶奇迹的品牌点个赞。
3、恒大以冠军之资推恒大冰泉
2013年11月9日,广州恒大勇夺亚冠赛冠军,“恒大冰泉”的标识元素首次出现。第二天,恒大冰泉长白山天然矿泉水新品发布会召开,全面解开恒大冰泉的神秘面纱,正式对外宣布进军高端矿泉水市场。发布会吸引百余媒体到场,世界名帅里皮、郎平、前世界足球先生菲戈以及前西班牙兼皇马双料队长耶罗受聘成为恒大冰泉全球推广大使。至于对恒大冰泉的推广方式,除了借助恒大集团在地产领域全国布局的优势,在全国超过 130个城市,逾200个楼盘项目,建立起直销批发点,打造多元化的立体营销渠道服务平台,并设立全国客服热线、定期客户满意度反馈机制等提升产品美誉度。此外,恒大也将进军终端多元化渠道,面向全国范围内进行招商。
2013年,跨界产品不少,但恒大如此强势跨界并且借助亚冠夺魁契机推出新产品的形式,以前还真没听说过。350ml售价3.8元的恒大冰泉一上市,就受到了球迷们的力挺,但恒大冰泉借助话题短暂畅销的同时,能否长销,也引发了业界争端。特劳特中国区总经理、有“中国定位第一人”之称邓德隆就忍不住隔空叫板恒大集团许家印,“我敢拿1个亿赌恒大冰泉必败”。但无论成败,恒大冰泉都给食品行业提供了一种新产品造势、销售的全新样本,绝对值得被计入2013年的十大营销典范。
4、你的城市有“记忆“吗?
从无数女性为限量版疯狂就可以看出,稀缺的商品最好卖。而在更新换代快如眨眼的现在,“记忆”绝对算得上是最难买到的“限量版”。因此,由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乳业”)推出的“城市记忆”系列产品受到热捧就不足为奇了。目前,新希望乳业及其在各地的分厂推出了成都记忆、上海记忆、重庆记忆、杭州记忆、北京记忆、郑州记忆、合肥记忆等十几款“城市记忆”系列酸奶。
该系列产品净含量为195g或200g,零售价在6~8元之间不等,保质期只有10天,属于7℃以下的低温酸奶,采用透明玻瓶包装,瓶身包材展示了极具特色的城市元素和文化元素,特色化的包装主题设置让酸奶除了具备使用价值之外,酸奶的包装瓶还兼具保存、收藏价值。每一个城市都拥有自己的独家记忆,“城市记忆系列”运用了营销理论中的“认同”概念,酸奶还是那个酸奶,通过外化包装的调整,将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赋予其中,准确击中了消费者最想要购买的“回忆”。“城市记忆系列”酸奶借打“回忆”牌与消费者保持情感沟通的同时,也提高了酸奶的售价和渠道毛利,给予消费者更加丰富体验的同时也帮助渠道提升了盈利空间,正所谓“消费者喝得爽,经销商赚得更爽。”
5、乌江的“高大上”转身
2013年食品行业最令人咂舌的转变绝对是来自于乌江榨菜。小小一包乌江榨菜摇身一变换了新装,将“皇阿玛”张铁林的形象剥离,借势更为博大精深且不存在过气风险的“国粹形象”,为乌江品牌未来延伸进入酱腌菜的机会市场预留空间,以中国红、剪纸、京剧脸谱为核心元素作为整体视觉,为了迎合低年龄层消费群体,在tvc声音识别上以RAP 的方式呼应,将国粹与现代元素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通过策略的调整,榨菜已经不是喝粥喝稀饭的附加品,为了提升其消费频次和产品生命力,并向投资机构表现良好的盈利能力,乌江榨菜设置了近十种产品的食用情境,突破了榨菜本身的销售瓶颈。印象中 0.5元/包的榨菜如何转个身就变成“高大上”?为乌江榨菜变装操刀的知名策划专家叶茂中坚持“因地制宜、身随心动”的武林大师范儿,运用营销洞察理念将“正宗涪陵榨菜”的定位更新成“中国好味道”,把“小乌江”战略通过品类延伸打造成为“大乌江”战略,从正宗榨菜延伸到国粹乌江,档次也“嗖嗖”地上去了。
6、“网”上松鼠,成功触“电”
上线仅65天,销售额跃居天猫坚果行业第一名,2013年11月11日当天,三只松鼠以3500万的销售额稳居零食/坚果品牌排行榜第一位,这个销售奇迹是由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三只松鼠”品牌创造的。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说过:“今天的互联网营销一切围绕消费者开始,用户体验不是手段,而是从内心去想消费者之所想,品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从每个细节体验去创造消费者对我们的好感。”
立足于徽派休闲文化的“三只松鼠”把产品加工得易剥,双层包装,在包裹里还会提供纸袋夹子,便于密封,还有垃圾袋、纸巾等吃坚果的基本工具。在线上,客服还会化身成鼠小弟时不时地跟顾客卖个萌,“主人,买一个吧”。并根据顾客购买的客单价、二次购买频率、购买产品种打折商品的比例、第几次购买等进行识别,确保顾客每次购买“三只松鼠”所收到的包裹都不一样。
细细看来,“三只松鼠”俨然电商坚果行业的“海底捞”,作为本次十大营销典范唯一入选的在电商平台销售的品牌,“ 三只松鼠”将新时期网络营销的个性化贴身服务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价格不是选择产品的绝对要素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服务,并利用电子平台数据检索功能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和赠品。三只可爱的小松鼠,叫人怎么能不爱它?
7、百事莫愁,携手进入大数据时代
食品企业如何选择代言人?百度副总裁曾良说过:“大数据让品牌代言人的选择更靠谱。”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与客户分析,抽样、问卷、电话、面访、细分,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但互联网时代却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轻松”地告诉你一个答案。
2013年好声音争议选手吴莫愁代言百事可乐,打破了由当红时尚偶像代言的常规。为什么是吴莫愁呢?答案来自于百度大数据,百度指数、百度风云榜等数据显示,尽管吴莫愁颇受争议,但这些争议来自于不同观众对于她不同的感觉,而不是负面新闻。吴莫愁代言百事可乐的广告上线后MV播放量接近3 亿次,同时也使这位草根明星成为时尚宠儿,大品牌的代言一单接一单,而百事可乐也借助吴莫愁坐实了青少年偶像品牌的品牌形象。百事与吴莫愁的合作,验证了运用大数据选对靠谱代言人可以获得共赢的结果。”
互联网正在触发一场营销革命,甚至有人认为大数据的出现是自工业革命以来营销发生的最为深刻的变革之一,这种变革的动力来自于科技、市场,更来自于消费者。如果说70后甚至80后只能算得上是互联网的“新移民”,那么90后和00后们则是标准的互联网“原住民”,只有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欲望以及他们的购买倾向,才能把握住营销的未来。大数据时代,营销是个技术活儿,所以企业的营销官们,你们准备好迎接大数据时代了吗?
8、喝养元,上名校
一个高考季,完成普通植物蛋白饮料企业全年销量的2~3倍,这令人咋舌的销售业绩,养元六个核桃轻轻松松就做到了,成绩的达成源自于河北养元智汇饮品有限公司(下简称“养元公司”)开启的“考试季营销”。
养元公司以2013年6月考试月为核心,从3月20日到 6月20日中考结束,在共 110天的时间里以电视为主的媒体播放“复习用脑,就喝六个核桃”的广告,除此之外,新增网络平台进行精准投放,通过智能检索考试关键词、关键句,比如检索“考生吃什么好”等网页,根据电脑使用者的搜索频次,在下一次再检索时,六个核桃的广告就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涌来。并专门针对考生推出了1×30装的专供产品,由于学校的住宿生两周放假回家一次,期间“早一罐、晚一罐”,教育消费者15天喝完一箱,一个月购买两箱。正如“怕上火,就喝加多宝”,养元六个核桃和与“用脑”有关的一切活动联系在一起,把消费者的无意识行为加以引导,变成企业的主动行为,强化了对六个核桃即饮层面的营销,通过“高考需要补脑,补脑就喝六个核桃”的思维链接方式提升了六个核桃的价值感,成功地拉高了植物蛋白饮料传统淡季的销售额贡献,帮助六个核桃迈向百亿军团。
9、轻松熊“跳上”午后奶茶
2013年9月,上海。大黄鸭刚走,憨态可掬的轻松熊又来袭。麒麟午后奶茶利用轻松熊的形象,向消费者传递“快乐、轻松”的品牌理念,除了在上海地铁一号线和路人欢乐合影互动送轻松,还在上海启动了“轻松熊大巴”,这台大巴由午后奶茶专属,车身全部采用轻松小熊风格装饰,大巴每到一站,轻松小熊人偶和午后奶茶的促销美眉到站便下车向等车的乘客派发午后奶茶。
“好玩”是人们参与和轻松熊互动的根本原因,参与者通过微博、朋友圈等平台把活动发布了出去,于是又有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细心的人发现,“ 萌宠”轻松熊跳上了午后奶茶的瓶子,成为其包装瓶子上的一个重要元素。午后奶茶绑定小熊形象,更与最热门的“大黄鸭”进行类比,创造一次社会热点或旅游聚焦事件,成功博得关注,大大带动了午后奶茶品牌影响力和销量。
在品牌营销白热化的今天,单纯生硬的促销推广已无竞争力可言,与消费者内心的沟通对话,对消费者内心的感染,才是打动消费者内心的必备武器,已然成为各品牌开展营销不可回避的课题。“轻松熊”结合午后奶茶是体验营销的一次有力实践,将品牌所倡导的休闲生活方式与知名卡通形象相结合,用最直观的方式与目标消费群体进行了非常富于感染力的沟通。
10、欣和变身私房菜“教主”
2013年,微信公众平台异军突起,风头直逼微博平台,不少食品企业都建立了微信公众账号,诸如可口可乐、蒙牛、汇源等品牌都做得挺有意思。其中,山东欣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打造的名为“欣和食与家”的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平台既有趣实用性又强,就像一位贴心的私房菜老师,传递精致生活的理念,可看性、耐看性上佳,让关注者每天抱着“今天的菜谱怎么还不发”的期待。“欣和食与家”根据时令、季节推荐菜品,将菜品的推荐理由(食用营养价值)广而告之,接下来,把做这道菜的每一个步骤写得清清楚楚,图文并茂,并将其中用到的材料和调味食品(当然是欣和出品的产品)一一列出来,时不时还来点互动抽奖送产品的活动,最大程度调动关注者的活跃度。你关注了几个微信公共账号?你关注的初衷是希望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如何令每天推送的微信内容除了观赏功能,还能达到卖货的功能?“欣和食与家”做了一个良好的典范。生产出了优秀的产品,还要告诉消费者怎么用、怎么吃,李锦记的蒸鱼豉油就是这么做的,现在欣和也成功结合微信平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位懂养生、会做菜的私房菜“教主”,而且这位“教主”就在您的手边,请教他还是免费的。“欣和食与家”,你的微信公众平台做得这么优秀,你家老板知道吗? 来源于:《糖烟酒周刊·食品版》
第四篇: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教师该如何阅读
当下,随着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阅读,提升专业素养,助力教育教学实践?
一些教师更看重传统的纸质阅读,排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阅读。其实,新媒体阅读与纸质阅读一样,都是全民阅读的一种体现,以什么方式读书,读传统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完全在于个人选择。两者并不冲突,阅读的深浅并不会因介质而决定。
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并不一定是浅尝辄止的。从甲骨文、竹简书、帛书、手抄纸书到今天的大批量印刷书籍,人类阅读的介质在不断变化,但人类思想的传承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作为教师,海量的知识存储十分必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而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知识,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而是以“学习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新媒体阅读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存储量,拓展教师的阅读视野。教师只有广泛地吸收各门类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贮备,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
教师阅读需要分享,基于阅读的专业对话、合作互动,对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在传统阅读时代,阅读是一种相对独立和私密的行为,读者和作者之间缺少即时互动。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大大改变了,“私人笔记”变成了“公开日志”,读书的乐趣也从“好读书,不求甚解”变成了“评论”和“分享”。新媒体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教师足不出户就能“聆听”到教育大家的谆谆教诲,“观摩”到杰出名师的教育示范,从他们身上找到成长的路径,获取提升的力量,这是传统阅读难以做到的。志趣相同、有共同成长意愿的教师,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阅读群,共同制订阅读计划,同步完成阅读内容,读后分享阅读心得……借助新媒体,教师阅读由个人行为扩展为群体行为,让阅读更有动力。
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命状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能力,做新媒体时代的优秀阅读者,时刻成长自己,才能成就学生!
第五篇:全媒体背景
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有人把信息化归纳为“四化”和“四性”。信息时代的前途是文化信息时代,当文化业产业达到总产出的一半时,信息业也就以文化性为其特色,此时即为宣布进入文化业时代;同时指出,因特网要前进、变革,前途仍然是信息交流的工具,电子科学正在为走进文化业时代做出巨大的、决定性的贡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纷纷放松行业管制,产业融合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而媒介融合又是产业融合的突出表现形式。人们对“媒介”的理解是一个渐进过程。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媒介”的外延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图书、报纸到后来的广播、电影、电视。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介由于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又被称为“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数字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原有运作模式,电台上网、电视上网、手机报、数字出版已成为目前众多传媒企业的经营方向。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未来社会是必然数字化生存,媒介融合将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一、数字时代的媒介融合
近几年,不断有西方学者对“媒介融合”做出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他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屏、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这一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渐衍生出来的。今天,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自己的同行,而是网络和新媒体。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有远见的传统媒体纷纷踏上了改革之路,从媒介融合甚至产业融合的高度规划传媒集团的未来。所有的改革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拥抱新技术、新媒体,通过媒介融合开辟新路,实现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转型和发展。
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下,媒介融合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传媒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即广播电视出版和电信、网络等产业出现了相互交叉;二是传媒产业向其他传统产业渗透,即传媒把其他产业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传媒产品和服务,把内容、包装、传送和终端紧密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看,这两个层面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前者是媒介融合的初级阶段,后者是媒介融合的高级阶段。
1.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全媒体”经营。
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催生了网络电视、手机报、IPTV、播客、维基百科等新的媒介形式,拓宽了传媒渠道,改变了媒介产业链;另一方面也逐渐消解了媒体边界,内容、网络、渠道的互相融合使传媒产业内呈现出以“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大变革中,报纸、出版、广电等传媒集团纷纷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把新媒体纳入自身的经营格局,由此促进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但是,全媒体经营仅仅是传媒集团媒介融合经营的初级阶段。
2.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大传媒”经营。
媒介融合所引发的融合浪潮将促使我国传媒集团经营在经过“全媒体”经营的转型之后,跨越更多的行业界限,积极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聚合其他产业,共同创造新的传媒经济模式,即所谓“大传媒”经营。“大传媒”经营的形成是传媒集团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适应产业融合浪潮的必然结果。
从外部条件看,社会的媒介化特征日益凸显。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全媒体”能非常方便地同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满足受众日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强化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从这次意义看,卡兹等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未来的媒介将会越来越与人融为一体,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行为方式将越来越多地具有媒介特征,最终成为“媒介化个体”。
从内在条件看,传媒企业在内容方面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内容为王”一直是传媒业奉行的理念,传媒企业拥有内容数据库优势,如果再加上全媒体经营,就可以无限延伸产业链、获取利润。如一部电影流行后,其中的各种元素,如演员、道具,甚至某种生活方式都可以成为传媒业吸引广告商的筹码。在数字时代,盗版变得极其容易,制作者与其投资于对抗和剿灭盗版,不如新开财源,譬如“植入式电影”。从《变形金刚》到《非诚勿扰》再到《家有喜事2009》,广告商的影子无处不在。因为受众面够广,植入式电影不仅不追究盗版的责任,而且有些期盼盗版。
二、媒介融合目的是创造利润
媒介融合并非只是想打造一个看上去很庞大的传媒帝国,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利润率。按照经济学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媒介融合会大大降低媒介信息生产成本。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新媒体不得不坚持让用户享用免费的信息产品。那么,媒介融合形势下的传媒产业赢利模式如何创新?是否还是靠广告支撑全部的商业运作呢?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罗伯森•斯蒂文曾对赢利模式有过生动具体的解读,“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赢利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赢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赖以赢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赢利是目的,模式是结构,这里有双重结构,商务结构是指企业外部所选择的交易对象、内容、规模、方式、渠道、环境、对手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益;业务结构是指满足商务结构需要的企业内部包括科研、采购、生产、储运、营销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两者的关系是,效率的目的是体现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虽然各种产业中都存在大量不同的赢利模式,但是成功的企业赢利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一个系统,即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涵盖利润源、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杠杠和利润屏障等5个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利润源是企业的客户群体,利润点反映的是企业的产出,而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表现为企业投入,利润杠杠是撬动资源为我所用,利润屏障是保护资源不为他人动用。几乎所以企业的赢利模式都包含上述赢利模式中某一个或两个要素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好的利润点要针对明晰的客户需求偏好,为构成利润源的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价值。确定利润点以获取利润源,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使产品或服务变成利润。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设计
我国传统的传媒企业赢利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很少从用户和企业赢利的角度考虑。它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对集中有限资源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做出过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赢利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传媒业发展。在数字时代,更需要从价值创造这一核心出发,重新设计我国传媒企业的赢利模式。
设计企业赢利模式包含三个要点:第一,价值发现——决定企业赢利的来源;第二,价值匹配——决定企业赢利水平的高低;第三,价值管理——决定企业赢利能力的稳定性。好的赢利模式设计可以让资本在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利润区流动,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媒产业不同于制造产业,企业赢利能力的真正来源不是采、编、播等具体可见的单位作业,而是来源于选题策划、品牌塑造等维持性作业,这体现了传媒企业不易模仿的综合能力。所以,从价值发现角度看,优质内容资源是传媒企业利润和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即所谓的“内容为王”;从价值匹配角度看,传媒企业内部的业务结构是否与外部商务结构同构决定了赢利水平的高低;从价值管理角度看,有效的资本运营能为传媒企业持续赢利提供保障。
1.优质内容是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企业赢利的来源。
价值发现是企业赢利模式设计的首要关键,对我国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进行重新设计首先要找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数字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带来了信息量和传播渠道的急剧增加,而有价值的内容相对于渠道而言却成为了稀缺资源,这种稀缺资源恰恰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的利润源。
从用户需求看,传媒的收益建立在受众对内容需求强度的基础上,越是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内容,受众越是愿意支付较高价格。传媒市场受众有三个层次的需求:规模化需求、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在传媒业发展历程中,随着渠道的拓展,前两个层次的需求已逐步得到满足。但是,由于以前缺乏大规模定制的渠道,个性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为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比如数字电视、3G平台、RSS就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的信息平台。一旦大规模定制成为现实,传媒业发展的瓶颈就是用什么内容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从企业运作流程看,优质内容是传媒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运用流程分析法对传媒业运作流程进行分析,在“全媒体”经营中,出版有编、印、发等业务流程,广播电视是采、编、播三环节一体化;“大传媒”出现后,传媒价值链将由内容采集、制作、传送、分销和终端呈现五环节构成。可见,无论哪种流程都是基于内容,都要以优质内容资源为运作起点。
从产业角度看,无论是“全媒体经营”还是“大传媒产业”,都需要优质内容资源。新媒体之所以能茁壮成长,就是因为有传统媒体供给的内容养料。人们之所以热衷于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不是因为检索技术本身,而是因为检索获得的内容。
可见,传媒业的最大优势还是其内容资源,无论将产业链伸向网络销售终端还是电信通讯,都需要依靠内容生产与服务实现赢利。
2.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产生赢利点
找到了利润源,却不能保证企业一定会在市场上赢利,更不可能一定会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最大化赢利模式会受到“约束条件”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市场发育程度和竞争水平、具体传媒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等等。所以,传媒企业需要寻找赢利点,将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
基于“内容为王”这一传媒企业核心价值发现,传媒企业主要有三个赢利点,分别是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品牌的延伸、企业文化的增值。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可以从这三点出发整体设计企业赢利的价值匹配模式。
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更多是基于技术进步。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传媒产业的飞跃都始于技术领域。正如印刷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的大众化普及,如今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也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传媒业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在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具有即时通信、电子邮件、视频、搜索引擎等众多功能,这些都可以成为新媒体赢利点。因此,研发媒介技术就是创新媒介赢利模式。
品牌延伸是利用也已形成的良好品牌形象迅速进入受众的选择范围,缩短受众对产品的认知和接受时间,提高品牌权益,实现经济利益。在这点上,信息服务行业的很多企业成功案例能给我们启发,如腾讯公司。腾讯最先抢占了中国网络即时通讯市场,QQ注册用户数量已经有几十亿,腾讯由此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品牌。腾讯每横向拓展一个新的赢利阵地,不需要太多创新和市场投入,仅凭品牌的垄断性优势就能获得丰厚回报,尤其是“迷你首页”由于和QQ捆绑弹出,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和网络广告利润率。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推动传媒品牌的延续与发展。全球专业信息服务和出版领域最大的跨国企业汤姆森集团(The Thomson Corporation)正是依靠敏锐的企业发展观,根据外部商务机构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业务构成,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赢利能力。该集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由静态内容、动态内容、迅捷工具以及定制解决方案四大类构成。最初是前两者在总体业务中占据主要位置,但是,进入数字时代后,该集团从大局出发,将集团经营理念与当前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相结合,定位于“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调整业务模式,优先发展利润率高的定制解决方案类服务,再是迅捷工具类产品和动态内容类产品,最后才是静态内容类产品。从集团近几年的利润增长率看,该理念有效促进了企业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的同构。
3.资本运营增强企业可持续赢利能力
新的赢利点的产生只是给赢利提供了可能,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利润,还需要整合赢利点,将他们纳入统一的战略规划,以实现成本最低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传媒企业的价值管理主要是经营者运用各种手段整合新的利润点,创造新模式,使各利润点良性互动,同时,为保护企业在媒介市场的最佳位置和利润流而设置利润屏障。价值管理是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增长为目标。国内外无数成功企业的价值管理实践证明,企业要想迅速做强做大,必须借助于资本运营。
从目前实际运作情况看,传媒资本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债务性融资、子公司上市、引入战略投资等运营方式。虽然资本运营能有效拓展赢利空间,但是我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进展缓慢。因为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问题并不独立存在,我国传媒企业不仅担负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还担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责任,所以,它有一个市场准入壁垒的难点。这也是跨地域、全媒体经营难以广泛实现的原因。因此,如何根据传媒企业的属性,创造出一种既经得起国家政策的检验又能顺利实施资本运营的模式,是我国传媒业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使资本良好流动并实现增值,传媒企业必须依次解决四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是否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二是哪些资产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三是怎样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四是如何推进传媒企业的兼并重组。2007年辽宁出版传媒A股上市,这说明第一个问题已得到解决。第二个问题目前正在试点。政策允许的做法是内容生产部门保留事业体制,经营性资产改制上市,但是,这种上市方式不仅会降低经营性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会产生内容管理与公司制运作之间的矛盾。第三个层面的问题也正处于探索中,其本质是如何建立政府、传媒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三方共赢的法人治理结构。第四个层面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方式是行政撮合,总署也在2009年上半年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另一种是市场方式,不过这必须破除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经营的隐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