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全媒体
“全媒体”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现状
尽管全媒体在国外新闻传播学界未被提及,但在近几年经常被我国新闻传播学者提及或研究。我国新闻传播学者对全媒体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营运理念(模式)说”,另一类是“传播形态说”。前者的代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后者的代表是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的周洋。2009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的《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中明确提出了“全媒体”的概念。她指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她强调,从总体上看,全媒体不再是单落点、单形态、单平台的,而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是这个报道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2009年11月,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的周洋则认为“全媒体”的概念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是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具体来说,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笔者认为“传播形态说”更符合“全媒体”的内涵。全媒体在发展中往往受到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限制。它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单一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当互联网日益普及,博客、播客等媒介形态大行其道;而当手机逐渐普及,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电视又风靡全球。“全媒体”就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传播形态,随着3G网络的成熟,4G网络的开发成功,又将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传播形态加入其中,丰富受众的媒体体验。综上所述,“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
第二篇:全媒体背景
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有人把信息化归纳为“四化”和“四性”。信息时代的前途是文化信息时代,当文化业产业达到总产出的一半时,信息业也就以文化性为其特色,此时即为宣布进入文化业时代;同时指出,因特网要前进、变革,前途仍然是信息交流的工具,电子科学正在为走进文化业时代做出巨大的、决定性的贡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纷纷放松行业管制,产业融合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而媒介融合又是产业融合的突出表现形式。人们对“媒介”的理解是一个渐进过程。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媒介”的外延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图书、报纸到后来的广播、电影、电视。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介由于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又被称为“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数字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原有运作模式,电台上网、电视上网、手机报、数字出版已成为目前众多传媒企业的经营方向。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未来社会是必然数字化生存,媒介融合将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一、数字时代的媒介融合
近几年,不断有西方学者对“媒介融合”做出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他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屏、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这一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渐衍生出来的。今天,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自己的同行,而是网络和新媒体。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有远见的传统媒体纷纷踏上了改革之路,从媒介融合甚至产业融合的高度规划传媒集团的未来。所有的改革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拥抱新技术、新媒体,通过媒介融合开辟新路,实现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转型和发展。
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下,媒介融合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传媒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即广播电视出版和电信、网络等产业出现了相互交叉;二是传媒产业向其他传统产业渗透,即传媒把其他产业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传媒产品和服务,把内容、包装、传送和终端紧密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看,这两个层面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前者是媒介融合的初级阶段,后者是媒介融合的高级阶段。
1.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全媒体”经营。
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催生了网络电视、手机报、IPTV、播客、维基百科等新的媒介形式,拓宽了传媒渠道,改变了媒介产业链;另一方面也逐渐消解了媒体边界,内容、网络、渠道的互相融合使传媒产业内呈现出以“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大变革中,报纸、出版、广电等传媒集团纷纷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把新媒体纳入自身的经营格局,由此促进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但是,全媒体经营仅仅是传媒集团媒介融合经营的初级阶段。
2.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大传媒”经营。
媒介融合所引发的融合浪潮将促使我国传媒集团经营在经过“全媒体”经营的转型之后,跨越更多的行业界限,积极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聚合其他产业,共同创造新的传媒经济模式,即所谓“大传媒”经营。“大传媒”经营的形成是传媒集团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适应产业融合浪潮的必然结果。
从外部条件看,社会的媒介化特征日益凸显。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全媒体”能非常方便地同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满足受众日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强化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从这次意义看,卡兹等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未来的媒介将会越来越与人融为一体,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行为方式将越来越多地具有媒介特征,最终成为“媒介化个体”。
从内在条件看,传媒企业在内容方面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内容为王”一直是传媒业奉行的理念,传媒企业拥有内容数据库优势,如果再加上全媒体经营,就可以无限延伸产业链、获取利润。如一部电影流行后,其中的各种元素,如演员、道具,甚至某种生活方式都可以成为传媒业吸引广告商的筹码。在数字时代,盗版变得极其容易,制作者与其投资于对抗和剿灭盗版,不如新开财源,譬如“植入式电影”。从《变形金刚》到《非诚勿扰》再到《家有喜事2009》,广告商的影子无处不在。因为受众面够广,植入式电影不仅不追究盗版的责任,而且有些期盼盗版。
二、媒介融合目的是创造利润
媒介融合并非只是想打造一个看上去很庞大的传媒帝国,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利润率。按照经济学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媒介融合会大大降低媒介信息生产成本。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新媒体不得不坚持让用户享用免费的信息产品。那么,媒介融合形势下的传媒产业赢利模式如何创新?是否还是靠广告支撑全部的商业运作呢?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罗伯森•斯蒂文曾对赢利模式有过生动具体的解读,“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赢利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赢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赖以赢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赢利是目的,模式是结构,这里有双重结构,商务结构是指企业外部所选择的交易对象、内容、规模、方式、渠道、环境、对手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益;业务结构是指满足商务结构需要的企业内部包括科研、采购、生产、储运、营销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两者的关系是,效率的目的是体现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虽然各种产业中都存在大量不同的赢利模式,但是成功的企业赢利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一个系统,即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涵盖利润源、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杠杠和利润屏障等5个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利润源是企业的客户群体,利润点反映的是企业的产出,而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表现为企业投入,利润杠杠是撬动资源为我所用,利润屏障是保护资源不为他人动用。几乎所以企业的赢利模式都包含上述赢利模式中某一个或两个要素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好的利润点要针对明晰的客户需求偏好,为构成利润源的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价值。确定利润点以获取利润源,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使产品或服务变成利润。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设计
我国传统的传媒企业赢利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很少从用户和企业赢利的角度考虑。它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对集中有限资源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做出过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赢利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传媒业发展。在数字时代,更需要从价值创造这一核心出发,重新设计我国传媒企业的赢利模式。
设计企业赢利模式包含三个要点:第一,价值发现——决定企业赢利的来源;第二,价值匹配——决定企业赢利水平的高低;第三,价值管理——决定企业赢利能力的稳定性。好的赢利模式设计可以让资本在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利润区流动,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媒产业不同于制造产业,企业赢利能力的真正来源不是采、编、播等具体可见的单位作业,而是来源于选题策划、品牌塑造等维持性作业,这体现了传媒企业不易模仿的综合能力。所以,从价值发现角度看,优质内容资源是传媒企业利润和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即所谓的“内容为王”;从价值匹配角度看,传媒企业内部的业务结构是否与外部商务结构同构决定了赢利水平的高低;从价值管理角度看,有效的资本运营能为传媒企业持续赢利提供保障。
1.优质内容是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企业赢利的来源。
价值发现是企业赢利模式设计的首要关键,对我国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进行重新设计首先要找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数字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带来了信息量和传播渠道的急剧增加,而有价值的内容相对于渠道而言却成为了稀缺资源,这种稀缺资源恰恰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的利润源。
从用户需求看,传媒的收益建立在受众对内容需求强度的基础上,越是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内容,受众越是愿意支付较高价格。传媒市场受众有三个层次的需求:规模化需求、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在传媒业发展历程中,随着渠道的拓展,前两个层次的需求已逐步得到满足。但是,由于以前缺乏大规模定制的渠道,个性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为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比如数字电视、3G平台、RSS就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的信息平台。一旦大规模定制成为现实,传媒业发展的瓶颈就是用什么内容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从企业运作流程看,优质内容是传媒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运用流程分析法对传媒业运作流程进行分析,在“全媒体”经营中,出版有编、印、发等业务流程,广播电视是采、编、播三环节一体化;“大传媒”出现后,传媒价值链将由内容采集、制作、传送、分销和终端呈现五环节构成。可见,无论哪种流程都是基于内容,都要以优质内容资源为运作起点。
从产业角度看,无论是“全媒体经营”还是“大传媒产业”,都需要优质内容资源。新媒体之所以能茁壮成长,就是因为有传统媒体供给的内容养料。人们之所以热衷于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不是因为检索技术本身,而是因为检索获得的内容。
可见,传媒业的最大优势还是其内容资源,无论将产业链伸向网络销售终端还是电信通讯,都需要依靠内容生产与服务实现赢利。
2.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产生赢利点
找到了利润源,却不能保证企业一定会在市场上赢利,更不可能一定会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最大化赢利模式会受到“约束条件”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市场发育程度和竞争水平、具体传媒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等等。所以,传媒企业需要寻找赢利点,将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
基于“内容为王”这一传媒企业核心价值发现,传媒企业主要有三个赢利点,分别是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品牌的延伸、企业文化的增值。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可以从这三点出发整体设计企业赢利的价值匹配模式。
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更多是基于技术进步。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传媒产业的飞跃都始于技术领域。正如印刷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的大众化普及,如今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也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传媒业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在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具有即时通信、电子邮件、视频、搜索引擎等众多功能,这些都可以成为新媒体赢利点。因此,研发媒介技术就是创新媒介赢利模式。
品牌延伸是利用也已形成的良好品牌形象迅速进入受众的选择范围,缩短受众对产品的认知和接受时间,提高品牌权益,实现经济利益。在这点上,信息服务行业的很多企业成功案例能给我们启发,如腾讯公司。腾讯最先抢占了中国网络即时通讯市场,QQ注册用户数量已经有几十亿,腾讯由此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品牌。腾讯每横向拓展一个新的赢利阵地,不需要太多创新和市场投入,仅凭品牌的垄断性优势就能获得丰厚回报,尤其是“迷你首页”由于和QQ捆绑弹出,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和网络广告利润率。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推动传媒品牌的延续与发展。全球专业信息服务和出版领域最大的跨国企业汤姆森集团(The Thomson Corporation)正是依靠敏锐的企业发展观,根据外部商务机构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业务构成,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赢利能力。该集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由静态内容、动态内容、迅捷工具以及定制解决方案四大类构成。最初是前两者在总体业务中占据主要位置,但是,进入数字时代后,该集团从大局出发,将集团经营理念与当前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相结合,定位于“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调整业务模式,优先发展利润率高的定制解决方案类服务,再是迅捷工具类产品和动态内容类产品,最后才是静态内容类产品。从集团近几年的利润增长率看,该理念有效促进了企业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的同构。
3.资本运营增强企业可持续赢利能力
新的赢利点的产生只是给赢利提供了可能,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利润,还需要整合赢利点,将他们纳入统一的战略规划,以实现成本最低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传媒企业的价值管理主要是经营者运用各种手段整合新的利润点,创造新模式,使各利润点良性互动,同时,为保护企业在媒介市场的最佳位置和利润流而设置利润屏障。价值管理是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增长为目标。国内外无数成功企业的价值管理实践证明,企业要想迅速做强做大,必须借助于资本运营。
从目前实际运作情况看,传媒资本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债务性融资、子公司上市、引入战略投资等运营方式。虽然资本运营能有效拓展赢利空间,但是我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进展缓慢。因为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问题并不独立存在,我国传媒企业不仅担负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还担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责任,所以,它有一个市场准入壁垒的难点。这也是跨地域、全媒体经营难以广泛实现的原因。因此,如何根据传媒企业的属性,创造出一种既经得起国家政策的检验又能顺利实施资本运营的模式,是我国传媒业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使资本良好流动并实现增值,传媒企业必须依次解决四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是否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二是哪些资产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三是怎样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四是如何推进传媒企业的兼并重组。2007年辽宁出版传媒A股上市,这说明第一个问题已得到解决。第二个问题目前正在试点。政策允许的做法是内容生产部门保留事业体制,经营性资产改制上市,但是,这种上市方式不仅会降低经营性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会产生内容管理与公司制运作之间的矛盾。第三个层面的问题也正处于探索中,其本质是如何建立政府、传媒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三方共赢的法人治理结构。第四个层面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方式是行政撮合,总署也在2009年上半年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另一种是市场方式,不过这必须破除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经营的隐性限制。
第三篇:认识视频媒体
“认识视频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教材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灌输概念,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探究知识点。
■学情分析
对于思维活跃、喜欢新生事物的初一学生来说,认识多媒体的知识正是他们所喜欢和欢迎的。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牢牢抓住本课特点——“认识”,以认识多媒体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认识多媒体技术给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影响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这些名词的理解
(2)对多媒体技术特征的理解 2.教学难点:
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学习生活服务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游戏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专题网站、多媒体广播、PPT课件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学习网站 3.游戏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导入主题教师播放“多媒体技术”宣传片
教师开场白:欢迎大家今天走入我们认识多媒体技术的课堂。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刚才我们短片中看到的影视商业广告、电影特技、卡通混编特技、演艺界MTV特技制作、仿真游戏、形象教学都是多媒体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实例。
还有我们现在置身的课堂,以前的老师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打天下”,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小黑板的地位逐渐被投影仪代替,老师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光投影片就制作了十多张。上面有写字的,还有画画的,如果每节课都这样,非把老师累死不可。什么多媒体呀,那只是美丽的神话,压根没敢去期盼。用银幕代替黑板,用鼠标代替粉笔,用U盘替代讲稿,原本觉得那只是遥远的事,然而仅仅几十年现在,我们都已经置身其间。我们老师备课不仅用笔,也用键盘;不仅用一本教师用书,还用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视频。多媒体,就像魔术大师的道具,把课堂僵死的知识传授变成了缤纷现实的模拟,有语音,有音乐,有图像。那一块块破旧的小黑板,那一张张黑白的投影,都随之远逝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那精彩的画面,精湛的讲解,大量的信息。
因此在我们感慨伟大祖国建国60年给我们学校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对多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绚烂多变的多媒体世界,来体验多媒体技术的魅力。仔细观看
学习兴趣高涨
通过播放时尚前卫的“多媒体技术”宣传片和教师讲解
建国60周年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变化,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和爱国热情。
探究新知:
媒体教师:要了解多媒体技术,我们先来认识什么叫“媒体”。
教师:首先我们进行一个猜动物游戏,老师事先准备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种动物,请2个同学上台,一个做动作但不能说话,另一个猜。
教师:大家很快就能猜出,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用动作可以传递信息,我们说“动作就是一种媒体”。那么媒体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生活中还有那些媒体呢?请大家自学学习网站的“媒体”部分来了解媒体的定义及分类。
(稍微花点时间教学生如何使用学习网站)
课件展示
教师:我们了解了媒体的定义与分类,请大家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哪些媒体?这些媒体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示信息的?又是如何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完成下表。
请同桌两两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我找同学来回答。
积极性高,踊跃参加游戏
学生自学学习网站的“媒体”部分来了解媒体的定义及分类。
小组讨论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利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游戏中“动作能传递信息”这个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入手,引出媒体的定义,将“媒体”这个抽象的概念生活化,更易学生理解接受。
(从感性到理性)再将抽象的“媒体”生活化为平时见到的媒体。
(从理性到感性)
整个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体现了辨证的哲学思想,更易于学生理解“媒体”。
探究新知:
多媒体教师:下面我们继续猜动物游戏,这一次游戏的规则稍有变动,老师事先准备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种动物,请2个同学上台,一个做动作,也可以说话提示,另一个猜。
教师: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有时候只用动作很难去描述一样东西,但加入语言,描述一样东西就相对简单了,别人也更容易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同时用两种或更多的媒体会比只用单一的媒体传递信息更容易,带来更大的方便,于是多媒体就产生了。
课件:展示多媒体概念。
教师提问:在我们刚刚提到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有没有多媒体?你更愿意从哪种媒体中获得信息?为什么?
电视和网络有多种信息表示形式,作用于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因此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积极性高,踊跃参加游戏
学生回答利用游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理解“媒体”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的概念,通过对多媒体概念的分析,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共性化的多媒体概念的含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多媒体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化的认识。
(从感性到理性)
再将抽象的“多媒体”生活化为前面提到的媒体。
(从理性到感性)
整个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体现了辨证的哲学思想,更易于学生理解“多媒体”。
探究新知:
多媒体技术教师:我们知道,2008年成功举办的29届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举世瞩目的一次盛会,其中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是一次非常有创意非常精彩的开幕式。
但它的最大亮点是什么?张艺谋在解读奥运开幕式时说“突破点在多媒体数字技术”,“它
是一个前卫的探索,是一次数字时代的开幕式,是一次全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开幕式,领衔二十一世纪大型广场活动的方向。这是必然的趋势。”
大家请看:
课件:展示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教师:大家可以感到,很现代、很时尚的开幕式将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灿烂文化,用最现代的视听手段——多媒体技术来包装,非常震撼,那么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带给我们的强大魅力。
教师:那么多媒体技术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分类以及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学学习网站的“多媒体技术”部分。
课件展示
教师:欣赏了时尚前沿的多媒体技术,了解了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特征,下面请大家一起看学习网站的探究学习部分,欣赏多媒体作品“黄山神韵”,同桌两两为一小组,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观看奥运会开幕式视频
学生自学学习网站的“多媒体技术”部分,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
小组讨论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感受奥运会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开幕式带来的宏伟壮观的气势和振奋人心的感受,激发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好奇心,以及对祖国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的民族自豪感。
同样沿袭“感性——理性——感性”,从感性体验多媒体技术在奥运会开幕式的运用,到理性抽象出“学习网站”的内容,再到分析具体多媒体作品“黄山神韵”。
探究新知:
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教师:多媒体有着传统媒体不可取代的优势。而现代的计算机加入了多媒体这种元素后,变的功能更加强大,如果把现在的计算机跟20年前的计算机相比,除了性能上的差异外,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以前的计算机只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计算工具,而现在的计算机更像一个“多面手”。除了计算外,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画画、打字、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等。这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多媒体计算机”。
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学习网站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部分,来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特征部件和“多媒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学生学习学习网站中的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结教师:通过这堂课我们的共同学习,我们了解了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的一些知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就我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测评。
教师整体对答案,对学习效果测评进行反馈。跟随老师回顾一些知识点
按要求完成课堂小测试该课堂测试是全方位的评价,包括过程测试和效果测试,能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的课堂评价。
拓展延伸教师:现在我们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正在迅速的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进入生活的多个方面,大家一定听过“流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吧,老师这里找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学习网站上的“拓展延伸”部分,来了解现代多媒体技术带给我们生活工作的巨大冲击。
教师:多媒体技术之所以盛行,就因为它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看完后神奇的多媒体技术,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如果你拥有了强大的多媒体技术,你还想让多媒体技术为我们人类怎样服务?怎样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教师:多媒体的未来是激动人心的,大家的各种新奇的创意也让老师迫不及待想看到你们的想法变成现实,希望大家把握住自己的创意,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将来真的能做到梦想成真。
学生学习学习网站中的“拓展延伸”部分。
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反思
整节课上下来,我个人感觉比较流畅,教学目标达成度也比较满意。回顾整个教学准备和教学实践过程,我的感想和看法如下:
一.课前备课的反思 1.教学组织的设计:
始终贯彻“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原则,将教学目标安排在一个个的自主学习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互动者,双方通过教学互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教学相长,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有创造性、有个性的互动过程。2.自主学习网站的设计制作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因此对于课上展示的素材要求时代感很强,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我找的素材,包括课前的片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学习网站中的图片、视频都有很强的时代感,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实践的反思 1.教师教的反思 A. 整堂课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只从字面上很难理解一些既抽象又时代感很强的概念、分类等等,老师只是讲解理性的内容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因此,对于概念的讲解我基本采取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认识”的哲学思想,先通过视频、游戏等学生平时可以接触到又兴趣的形式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再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网站(配有文字、图片、视频),对知识有个全方位的理性认识,再通过“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将学到的理性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又是一个回归感性的过程。B. 这堂课中另一难点——行为创新目标中的“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学习生活服务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突破,我把它与“多媒体技术给人们提供无限的想象和创作空间”结合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谈如果拥有了强大的多媒体技术,想让多媒体技术为我们人类怎样服务?怎样是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创意。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学习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C.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较多的只停留在学生对于概念地了解和认识,因此对于课堂效果的反馈我将教学效果和学习课堂表现共同融入到评价体系中,从四道选择题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多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人交流合作、评价作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的自评,较全面、客观、多样的了解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D.对于学习网站的使用和多媒体作品“黄山神韵”的操作,我觉得有必要花点时间给学生讲解操作方法,试讲时发现有的学生不会使用,花了一定时间在误操作上,正式上课时我花了一分钟时间讲解如何操作,结果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学生学的反思
A. 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将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自我创新等等。
对于自主学习学习网站这种学习方式,有的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不会利用资源学习,只感兴趣于网站上的图片、视频,忽视文字资料,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切实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1、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要求老师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学环境的设计,达到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集中全部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中展示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图片或幻灯片,并设计新颖有趣的导语,如:即兴表演,观看录像,启发式谈话等。例如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播放鸟的声音,打出鸟的图片,然后导入新课:⑴大家听到了什么呢?看到了什么呢?⑵、我们听到了清脆悦耳的鸟鸣,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儿。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但是我们却很少珍惜,我们常说鸟是人类的朋友,那鸟是否也把人看作是它们的朋友呢?⑶、你认为人和鸟之间怎样才能建产起一种相互信赖,和谐的关系呢?另外,我们在教学有些课文果,我们利用幻灯,文图对译,再现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时,教师可先要求朗读课文,充分感知语言文字,并让他们调动自己的表象储备,深度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尽量在脑海里再现文章描绘的画面;故乡的自然景色,少年闺土、中年闺土的形象,事实上要求所有的学生能清晰地再现这一幅幅画面是很困难的。映出画面内容,并在画面下面制作好有关画面描述的文字,并用纸条封盖好。先让学生看形象鲜明的画面,然后再打开纸条覆盖的内容,通过文图对译的方式,使学生先前头脑模糊有文字、意象,变成清晰的画面。如图:
画面
天气阴晦 苍黄的天萧
画面
紫色的圆脸,头带小毡帽,画面
脸色灰黄,头带破毡帽,手索的荒村 戏耍套小银圈,红活圆实的手 又粗又笨,像树皮
这时故乡那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少年闺土的聪明机灵、中年闺土的那淳朴、善良、迟钝、麻木的形象特点,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不仅借助图文对译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加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2、独立性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的独立。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们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做到:学生有自阐读的时间,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自主合作的时间,有自主对话的时间,所做的这一切,目的就是要强化教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潜移移默化中走向独立与发展。如我们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我们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普希金生平的有关资料,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大意,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诗歌语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经学生留下较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使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持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独特性因此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现代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教材、教学有“个性化”的感同身受,对学生的个性了然于胸,教师才会懂得去真诚地、善意地对待个体差异、呵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用心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诱发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教学实践中,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时,应面向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教法与学法适应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倡导创性的个性化教学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性化解读,让每个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成为“鲜明独特”的自我。如在教学作家朱自清《春》这一课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那春雨,无不充满着灵气,以到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聪明的你们,还想出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学生有的回答:春天像神笔马良,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回答:春天像火炉,驱散了严寒,送来了温暖;春天像一道方程式,它的解属于奋斗者;有的回答:春天像一首曲调优美的歌,唱出了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有的回答:春天像指南针,为孜孜不倦、努力向上的人指明了方向。……老师对同学们的设喻给予了评价与肯定,从这我们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切实理会,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有着各自的焦点,其理解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教师在上课时打破了教参和标准答案一统天下的局面,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的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以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4、体验性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中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调查”,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否则,就会失去其教育意义和发展人的价值。语文课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课程,要求老师充分挖掘生活这本活教材,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自己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先让学生搜集自己与父亲的故事,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与父亲的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最后,才让学生学习这一课。因为引入了生活体验,所以学起来就容易了许多。在教《社戏》时,老师们一改以往读、讲、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灵活地采用了“读、说、写”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小故事,学习通过语言动作、表情、把双喜、阿发、六一公公等形象特点表现出来,学生们在兴趣盎然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获得真切的个体体验,同时他们的合作、表达、组织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的培养。
5、问题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从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如在教学《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有学生提出“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小弗郎士开始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后来却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其实学生从语言的运用,情感的变化上发问的,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可怜的人…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过”这是从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认识的过程,也是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变化过程。
显然,上述“五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们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正是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惟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随后的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本课题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学生提问的行为习惯与相应的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探索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规律。
我们拟研究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有问题,敢提问,会提问,爱提问。
关于有问题的研究目的:
1、了解学生原有的有问题的程度(包括具体差异)。
2、找出影响学生没有问题的因素,尤其是人格因素。
3、教师反思改进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产生问题。
4、培养学生“有问题”的习惯。
关于敢提问的研究目的:
1、了解学生原有的敢于提问的程度。
2、找出造成学生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是什么。尤其是其人格上的原因是什么。
3、分析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与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对学生敢于提问习惯的影响。
4、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
关于会提问研究目的:
1、了解学生“会提问”的程度。
2、分析学生能够“会提问”需要的帮助。
3、教师的授课观念需要的改进与转变。
4、训练学生养成“会提问”的习惯。
关于爱提问研究目的:
1、了解学生“爱提问”的程度。
2、找出影响学生“爱提问”的因素。
3、学生爱提问习惯形成的教育环境的探究。
4、训练学生爱提问的习惯。
5、巩固学生的人格品质。
四、研究价值
研究活动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特征,使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完成对学生智能的开发,促进学生学业的完成,养成良好的个人人格品质,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的操作方法,为研究青少年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积累材料。
关于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把外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动机。活动管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潜能,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出发,辩识教师个人需要,提供个人实现的机会,以提高教师工作的投入程度。
2、逻辑渐进式原则。活动的初期,我们依据教学经验,以及调查所得,制定活动开展的策略计划,以监察活动的过程,评鉴活动的结果。但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未来的现象我们无法预测,我们需要对活动初期制订的策略,进行持续的分析、评估和渐进式的修正,确保活动计划能与环境的转变互相配合。
3、团队合作原则。把不同人的技能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发挥他们个人的技能,他们结合起来所取得的成就,远超过个人单独地在环境中工作所获得的成就。研究活动将建构教师团队,借助团队的协同作用,提高组织的效能,缓解研究工作对教师个人造成的压力。
4、点面结合的原则。既有在全班,以至于整个年级的分析活动,又有典型的个案分析;既考虑整体性,又考虑个别性。
关于研究方法
1、理论文献法。教育实验的框架必须高屋建瓴,这就要求实验者要广泛的查阅文献,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等领域寻求理论指导。活动初期翻阅文献,查找有关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资料,找出课题中最有价值的研究点,制定可以操作的研究策略;活动中借鉴理论的指导,更好的进行富有效率的教育研究工作。
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拟订在确定各级目标体系及提问习惯培养的训练方法上设计问卷,在全校教师及家长中开展调查。收集比较客观的信息,通过对信息资料处理,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形成新理论,还可以对实验研究进行量的分析处理。
(2)、访谈法。主要是对被试个案学生及家长,或任课教师面谈或者是访问。由实验教师向被访者提出问题,然后把被访者的回答记录下来。通过与调查者面对面的谈话了解情况,探讨被访者的内心感受和被访者对事物的个人意见。收集所需要的资料。访谈比问卷更具灵活性,研究员更可因应被访者的答案调整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多的资料。
3、观察法。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从而获取有关的事实和现象,验证理论假设,或获取反馈信息,以调整研究,从而了解习惯养成的特征和规律。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属于质的研究,是就单一个人或社群,汇集有关的资料,加以分析诊断,再跟进及考核他或他们的发展情况。诊断问题产生原因,以便采取行动进行辅导或纠正以改善效果。研究活动拟确定在善于提问、有时善于提问、不善于提问三个方面,确定几个典型的学生作为被试个案,收集典型资料,并与同类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习惯形成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5、教育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分阶段收集教师个人的实验报告,鼓励教师对工作进行反思。通过系统的反思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成功的做法,发现事物的本质或一些基本的规律,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6、行为训练法。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就需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表扬、鼓励或者是批评教育等方式,不断巩固,促使行为转化为习惯,形成人格。
六、研究步骤
本研究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1)查阅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变革的思路。
(2)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3)成立实验研究小组。调查学生、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做好前期诊测。
(4)制定研究计划。
2、实验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施研究计划。这一阶段含三个学期。
我们计划把实验研究阶段以每一个学期为单位划分为三个实验阶段,每个学期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领导组员开展研究活动,期末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评估实验效果,撰写实验报告,汇编实验资料。
3、实验总结阶段
(1)、全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
(2)、总结经验,总结研究成果。
(3)、撰写实验报告。
(4)、全面汇编实验资料。
七、预期成果
1、教师研究报告及论文集一册。
2、汇编《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案例集》。
第四篇:认识视频媒体教案
《认识视频媒体》教学设计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
1、使用软件播放不同格式的视频文件。
2、掌握一些常见格式的视频文件的基本特点。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又有一定的独立分析、总结的能力。他们相对比较陌生而又常接触的多媒体知识感兴趣,所以激发兴趣是关键。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暴风影音来播放视频。
2、通过欣赏不同格式的视频,了解它们之间在画面、声音质量及文件大小、上的不同。
3、感受视频强大的记录功能,懂得用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视频格式 教学难点:不同视频格式间区别
教学准备:
1、XP操作系统且装有暴风影音的计算机、红蜘蛛多媒体教学软件。
2、将相同视频内容,但不同格式mpg2(DVD)、VCD、avi、flv的四段视频发送到学生机“视频”文件夹中。
3、设置电脑显示文件后缀名。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你拍过DV吗?你现在观看小时候的录相时是什么感受?
2、老师这里也有四段视频,大家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内容?
二、用暴风影音播放视频
1、我们电脑上现在经常安装一款叫做“暴风影音”播放软,它可以用来播放很多种不同格式的音频、视频文件。现在请大家双击打开“视频”文件夹中第一个视频文件。
2、在播放器上有一些按钮,这些按钮有什么作用呢?(指名回答)
3、现在就请同学们观看这四段视频吧!
4、看完这四段视频后,关闭暴风影音。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视频内容相同;第二段视频画面不清晰,其他的没什么不同。)
三、认识不同格式视频文件
老师来告诉大家。在电脑中,录相的画面被转化成数字信息,以文件形式存储,形成了视频文件。常见的视频文件的格式有mpg2(DVD)、VCD、avi、flv等。
2、大家看一看,画面不清晰的那个视频文件是哪个?(VCD)VCD格式的视频文件它的画面质量相对于其他几种格式来说差一些,所以现在VCD的视频光盘不多见了,常见的是哪一种?(mpg2(DVD))
3、这四种格式的视频文件除了VCD格式与其他三种格式在画面清晰度上有区别外,它们有没有不同点呢?教师提示:鼠标分别单击这四个文件,观察左侧“详细信息”一栏,你发现了什么?(文件大小不一样)
4、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你们排排队吧!
四、不同格式视频的用处
1、我们家里面的小DV录制出来的视频常以avi、mpg2(DVD)或VCD作为格式,而flv因为它的兼备体积小、画面清晰的双重优点,便于网上传播。所以我们现在上网看到的视频决大部分是flv格式的。
2、巩固练习:完成下面表格
视频格式
画面质量
文件大小
常见载体.Mpg2(DVD)好
较大
光盘 VCD
差
大
光盘.avi
好
较大
光盘 硬盘.flv
好
小
网络
2、学生活动:
上网查找常见的视频格式还有哪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②打开“百度”网站,搜索自己喜爱的视频,并播放欣赏。③有条件的同学,以“爸爸或妈妈的一天”为题录制一段视频。
五、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第五篇:黄常开:全媒体之路初探
黄常开:全媒体之路初探
摘要: 数百年来,传媒业不断发展和转型的过程,是在适应当时各种环境和需求之下,对于组织结构、技术模式、商业模式等的一种调整,这是一个传媒机构逐渐培育身体机能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可以说,转型对于南都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是一种伴随性的成长方式。
黄常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南都全媒体集群总裁 数百年来,传媒业不断发展和转型的过程,是在适应当时各种环境和需求之下,对于组织结构、技术模式、商业模式等的一种调整,这是一个传媒机构逐渐培育身体机能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可以说,转型对于南都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是一种伴随性的成长方式。在2009年之前,种子落在广州的南方都市报这棵榕树,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不断伸出了它的气根,落在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惠州等地,扎根土地,吸取养分,慢慢长粗长大,最后成为支撑整株大树的树干,借着这样的方式,“扩张”成一片同气连枝的林子,涵养一方水土,引领着中国报业的发展。
从 2009年开始,南都发出了“南都,无处不在”的口号,并正式对内对外宣示提出构建“南都全媒体集群”,从此步入全媒体发展探索的阶段,开荒拓土、引水垒山,重构南都生态,进而涵养四方水土,在平衡中不断自我进化式成长。
一、整体思路:先立后破
是“先立后破”还是“先破后立”?所谓“先破后立”,先打破旧有的固定模式,后创造出新的模式。而“先立后破”,是对转型有全盘的考虑和阶段性的推进步骤,采取“优势资源整合弱势资源,专业资源整合分散资源,先进模式整合落后模式”的原则来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推动内部转型的做法,也就是:不是人为的将新旧截然分开,而是以新融旧、共生发展、复合发展,以新的动作、模式、阶段性成果,逼着旧模式不得不做出改变,从而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形成内部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改造、主动参与到转型中来的氛围。
(一)南都转型,属于产业转型三网融合是媒介融合的一个大的产业背景和技术背景,IT业与电信业等产业力量全面向传媒业渗透,更高层次的融合在电信、IT界与传媒业等相关行业的各类机构大汇流的基础上出现。因此,真正的媒介融合,不再是之前的局限在媒介范围内来搞融合,要站在电信产业、传媒产业、互联网产业三者融合之上来探讨和实践南都全媒体集群,这样的话,确保了南都在更高的格局上来布局自身的转型,起点高,目标远大,同时在融合中可选择、可折腾、可合作的空间豁然开朗。
(二)南都转型,属于整体转型1.全盘考虑,重点突破。以南都品牌为驱动力、核心轴、核能源,以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为目标,同步推进三大支撑战略,以及十大配套动作,这为转型指明了方向、拟定了实现路径,从而避免了误打误撞、胡乱试错,进而提升了转型成功的可能性。
2.重构内部运行机制。不是对传统媒体的修修补补,也不是仅仅在传统媒体之外搞一些新媒体项目、搞一些亮点工程、放一放烟花看起来很热闹,而是不回避内部核心问题,依托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建设和研发,实现从报业主导的分散型生产系统迁移到满足全媒体生产运营需求的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平台,同时推进内部组织流程人才考核等方面的全面再造、内部利益格局内部优势资源的分解重组、新资源的聚合、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通过对外合作新项目、新业务、新平台、新内容的拓展来推动内部的逐步变革以适应外部的变化,从而构建起全媒体生产关系,提升全媒体运营能力。
二、关键:南都品牌 +信息集成中心 +网上数字业务平台
(一)南都品牌,是全媒体集群的核心轴、核动力、核能源南都实现整体转型,没有一个强大的媒体品牌,在价值观层面、在与用户沟通层面、在与客户沟通层面、在与社会大众沟通层面,提供源源不断的向心力、聚合力、市场力、开放力,转型是难上加难,其中付出的时间成本难以承受。南都,曾经是现在也是南方都市报的简称;但现在已不只是指南方都市报,它更是全媒体集群的代称。
南都,已经是品牌很强大影响力知名度很高的一个媒体,在中国整个社会转型中,南都作为一张都市类报纸、作为一张城市日报、作为一张政经主流大报的标杆,已经在平面媒体领域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怎样确保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南都这个品牌作为媒体的价值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发扬光大,依然在实现着对中国社会转型、完善推动的力量?而不是因为报纸的衰微和其他平台的发展,像国外的百年老报那样黯然关门,那么必须以这个为基础,再往外延伸。
正如南都全媒体集群方略的核心思路,“围绕品牌媒体(南都),以其市场占有量为基础、品牌认同度为起点、价值观传播为核心、资源吸附力为枢纽,聚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态、渠道与力量,实现复合传播与立体覆盖,并最终打造从市场到品牌的更为纵深立体的、复合运营的传媒集群”,简单表述,就是:用品牌驱动南都全媒体集群。
(二)信息集成中心,是全媒体生产运营能力的核心要件 重要性:信息集成中心,超越报业主导的生产系统,承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运营,承载线索、素材、生产加工、传播、营销、运营在内的南都全媒体事业的完整运营模式;全媒体组织流程、考核等再造都可以看着信息集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信息集成中心的逐步逐期建设成型,全媒体组织流程、考核等再造配套动作实施就失去了依托、支撑。目标:将以出报为核心目标的生产流程,改造成以数字化产品生产为主要目标、保持并提升报业出版效率的生产流程;将以城市投递发行为主的报业传播方式,转变为以互联网、移动媒体、广电、户外以及平面媒体相融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以报纸广告销售为主的盈利模式,升级为资本运营、品牌运营、技术运营、全媒体广告运营相结合的全面运营能力。构成:集成系统与中控台互为支撑、不可分离。集成系统是中控台运作的软件平台、功能支撑体系,是作为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内在部分,中控台的功能首先在集成系统中以模块的方式嵌入,没有集成系统的支撑,中控台仅仅是一个物理层面上的办公环境而无法起到统筹调度的作用;中控台是集成系统的指挥平台、功能实现体系,是集成系统的外在显示、视觉化、功能化。没有中控台,集成系统的所有功能就无法对现实的信息生产传播营销经营形成支撑、就无法发挥出相应的功能组合效力而呈现出功能涣散、一盘散沙的状态。
集成系统,分为三期。第一期新闻生产集成,已经于 2012年 9月上线,所有的南方都市报采编人员的都依托这个系统来开展工作。有了这个系统,南都新闻报道的格局从原始的、低效的、粗放的、各自为战的小作坊式生产模式,升级为敏捷的、精细的、大规模的、协同式的集群式生产模式。第二期完成全媒体信息经营集成,在第一期所建立的平台上完成全媒体产品的品牌推广、订单生产、客户管理等经营流程集成,建立全媒体信息经营人员的绩效考评模式,以及全媒体信息经营流程监控模式。第三期完成全媒体信息智能分析集成,充分挖掘平台中央数据库的信息价值,建立从点到面到层的立体统计分析模型,建立全媒体营运状况跟踪、预警机制,提供全媒体运营决策依据。
在 2013年启动建设国内第一个全媒体工作的指挥平台,也就是南都全媒体信息集成中心的中央控制台,在物理空间上实现一种切实的转型。中控台,相较于国外超媒体编辑台的独特性,由于受限于现有办公场所,不能实现各媒体网站记者编辑在一个开放式的空间中集中办公,而是专注于强化中控台本身在南都全媒体集群信息生产营销经营业务开展中统筹调度的功能,通过环绕圆环区即指挥区的六大功能区(信息区、集成区、指挥区、发布区、监控区、观测区)的设置、各功能区专员的安排,细化、强化中控台的功能。
(三)网站,是各类型数字业务的枢纽型支撑平台新媒体是一个无疆界的组织,三网融合的基础是放在互联网上,无论是下一代广电、下一代电信,最终都是下一代互联网。在坚守南都媒体属性、新闻观和价值观前提下,为了实现在可控可管中求新发展求新市场,对互联网市场的谋求是重中之重。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兼具商业属性与媒体属性的网站,这将是我们南都全媒体集群构想实现的重中之重,也是南都全媒体集群这项事业、这盘生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支撑点,也是南都全媒体集群新闻、资讯信息服务、行业应用服务等数字业务的一个枢纽型的依附平台。
三、成效:雏形初具
南都全媒体集群,不是一纸空文、不是一座空中楼阁,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个Logo的推出,而是有步步推进的动作、而是不断有实际成果出来。毕竟,南都要来就来真的。目前的南都全媒体集群,已经构建起由覆盖大珠三角区域以及全国重点城市的城市日报群、周报周刊、手机、手持阅读器终端、广播电视、户外LED联播网、各类型网站、自动售报机等构成的这样一张巨型的、立体的、跨越不同时空的信息终端网络集群,形成了三大系列全媒体矩阵和多元化的全媒体业务产品线,各组成部分是有机互动而不是拼凑而成、是运营一体化并各自具备相应的盈利能力。
一是形成了以南方都市报为旗舰的传统报刊媒体矩阵,包括:综合类日报——广州总部的大珠三角城市日报群《南方都市报》、昆明的《云南信息报》、合肥的《江淮晨报》、清远的《清远日报》、泰国的《星暹日报》;行业类周报周刊——《南都周刊》、《南都娱乐周刊》、《风尚周报》、中国公益第一刊《中国财富》、《金融观察》、地铁杂志《南都 METRO》、空港杂志《南都AIRPORT》、社区报《鹏城通》,并且保持持续增长和盈利的状况,抢占信息源,不断巩固和加强南都全媒体集群在传统报刊行业品牌龙头的地位,这为南都转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南方都市报从 2009年开始跃升为全国平面媒体广告收入第一,并保持至今。需要说明的是,平面媒体仅靠单一传播渠道收入甚至会急剧下降,报纸广告产品的销售更多取决于全媒体品牌实力、全媒体产 品群的多元化规模带给广告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小,南方都市报广告收入增长的势头,绝不仅仅来自于南方都市报这张报纸本身,而恰恰来自于南都全媒体集群复合传播、复合运营的效果,不断增加的南方都市报广告收入额指标恰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南都全媒体集群运营的综合指标。认为南方都市报这块牌子竖在那里广告就滚滚而来的想法是不求实际的。
《云南信息报》,在 2007年云南出版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前,已经每年连续亏损 2000多万元、排名市场最后一位,合作 2年后一举实现扭亏为盈,接近2个亿、利润超过 3000万,市场地位跃升并稳固在第二的位置。《南都周刊》,以都市进程引领者的定位,作为中国唯一一份以城市为关注对象的新闻类杂志,已经成为城市高端人群的唯一高端读物。《南都娱乐周刊》,在平面娱乐杂志领域一枝独秀,是中国最具娱乐精神的原创新闻周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娱乐新闻周刊。
二是以南都安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南方都市报经营公司、南都全媒体品牌 /汽车 /旅游时尚事业中心等作为跨行业业务主体,进行品牌跨界延伸,开发新闻生产、传播链条的上下游资源的行业运营价值,实现从单一版面销售模式、劳动密集型模式升级为整合复合式、智力型销售模式,不断升级现有广告业务模式,不断探索广告收入之外的汽车、旅游时尚、娱乐、体育、文化艺术、公益等行业运营收入模式。其中,南都安迪公司,作为南都增值业务运营机构,2012年总营收超过8000万;南都全媒体汽车事业中心,作为汽车行业服务的集成商,2012年总营收接近了 3亿元,这个数字位列全国同行业前三的位置。南都娱乐周刊,定位为娱乐营销系统方案供应商,成立娱乐事业发展中心、中国娱乐营销传播研究中心,推出四项产品或者服务:娱乐营销咨询服务、影视营销、明星公益慈善及各种商业活动、定制音乐会。
三是以南都网为旗舰,通过合作、自建、兼并等方式,在传统报刊媒体之外,构建以南都网为枢纽的联通网络、广电、无线、移动、户外的文字、音视频融合的数字业务主平台,构建以南都网为枢纽的公益、汽车、旅游、时尚、地产等行业性的数字业务平台,以大粤网为主构建广东城市生活数字业务平台,以凯迪网为主构建舆情数字业务平台。其中,南都网,定位为:南都全媒体集群数字业务的主平台,也就是官网、移动终端、无线业务、数字出版等数字业务主平台。同时,南都网也是目前集团内市场化属性最强的网站:从 2010年开始实现盈利至今,一举打破平面媒体所办网站不能赚钱的宿命,更主要的是通过市场化运营探索出了适合南都全媒体集群发展的运营方向及路径,2012年总收入接近8000万,比 2011年增长 40%.同时,成功申办《互联网视听服务许可证》,除时政新闻类不能独立报道外,其他内容都可以自产、自播,彻底解决南都音视频内容在南都网上播出的合法性问题,为南都发展多媒体业务扫清了障碍。大粤网,定位为:广东城市生活网络平台,以珠三角为核心覆盖全广东,面向城市主流消费人群,致力于传播本地资讯和文化。通过 QQ客户端的定向传播手段,以本地化的新闻、资讯和生活娱乐产品,为广东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2011年8月上线至今,核心指标均排名广东区域网站第一名,2011年当年实现盈利,2012年营收 6000多万,利润率高达40%.凯迪网,作为南都在网络上的又一个言论平台,同时积极探索网络言论价值产品化、产品商品化,提供以数据产品为核心的增值信息服务,最终打造高附加值的舆情产品销售,在 2011年开始推出“猫眼云情报”舆情系统。
南都官方微博群,采取一级+二级官微的矩阵结构,其中@南方都市报,目前新浪微博粉丝接近500万、滕讯微博粉丝接近400万,频频获奖,如:在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灵思营销联合发布《2011-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白皮书》,综合影响力在全国所有媒体微博中排第一,在人民网 2012年 9月发布的《媒体微博影响力周榜》列居第二,在 2012年 11月新浪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报纸官微名列第一;而且 2013年以来广告收入已经超过400多万元。另外,@南都周刊新浪微博影响力位居媒体类前十名、近360万粉丝。依托于上述报刊媒体、行业业务平台、数字业务平台,南都全媒体集群形成了包括媒体、行业营销、移动应用、音视频、活动等五大产品线、69个子产品构成的全媒体产品矩阵。当然,南都的产品,是基于南方都市报报纸、却又拥有了远超过南方都市报报纸的体验:更新,更精致,更互联网,更具从新闻到资讯、从阅读到使用与体验、从内容到广告到营销的延展性。
南都的产品,不再是单一的编辑思路的产物,而是集价值观、技术、用户需求、内容、资讯、渠道终端特性于一体,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以平台为根本。转型,很持久。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试错、不断培育新能力、不断有阵痛、不断有收获的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转型,很艰难。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不断地调动能量,依据环境、对手、资源的变化调整状态,随时改变策略、妥善应对。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完全没有成功先例经验可以借鉴的开创性事业。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与国外的新闻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转型,会继续。我们只能往前走,没有原地踏步的理由,更没有后退的借口;我们必须往前走,往前走才有更好的未来,往前走才有更广阔的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