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给教学带来哪些影响

时间:2019-05-15 03:0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媒体背景给教学带来哪些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媒体背景给教学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篇:全媒体背景给教学带来哪些影响

模块二

1.全媒体背景给教学带来哪些影响?

答:让教学更加直观,同时学生看的更加明白。学生可以接触的并受其影响的媒介:书刊、电影、广播、电视、手机、电脑、MP3、MP4、网络、户外广告屏…..网络论坛、游戏、微博、微信…..2.“翻转课堂”给我们的传统课堂观念带来哪些革命?

答:“翻转课堂”是指学生按自己的需要在家中听课然后与老师同学们一起解决疑问,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以视频授课为标志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应用,加速了“翻转课堂”的实现。与传统的课堂相比,“翻转课堂”使教师的角色发生的变化,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第二篇:全媒体背景

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球各国人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在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中,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有人把信息化归纳为“四化”和“四性”。信息时代的前途是文化信息时代,当文化业产业达到总产出的一半时,信息业也就以文化性为其特色,此时即为宣布进入文化业时代;同时指出,因特网要前进、变革,前途仍然是信息交流的工具,电子科学正在为走进文化业时代做出巨大的、决定性的贡献.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纷纷放松行业管制,产业融合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而媒介融合又是产业融合的突出表现形式。人们对“媒介”的理解是一个渐进过程。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媒介”的外延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图书、报纸到后来的广播、电影、电视。在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媒介由于具有数字化传播的特点又被称为“数字媒介”(Digital Media)。数字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原有运作模式,电台上网、电视上网、手机报、数字出版已成为目前众多传媒企业的经营方向。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未来社会是必然数字化生存,媒介融合将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一、数字时代的媒介融合

近几年,不断有西方学者对“媒介融合”做出界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他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屏、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这一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从以前的“跨媒体”、“多媒体”逐渐衍生出来的。今天,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自己的同行,而是网络和新媒体。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有远见的传统媒体纷纷踏上了改革之路,从媒介融合甚至产业融合的高度规划传媒集团的未来。所有的改革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拥抱新技术、新媒体,通过媒介融合开辟新路,实现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转型和发展。

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下,媒介融合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传媒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即广播电视出版和电信、网络等产业出现了相互交叉;二是传媒产业向其他传统产业渗透,即传媒把其他产业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传媒产品和服务,把内容、包装、传送和终端紧密结合起来。从宏观角度看,这两个层面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前者是媒介融合的初级阶段,后者是媒介融合的高级阶段。

1.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全媒体”经营。

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催生了网络电视、手机报、IPTV、播客、维基百科等新的媒介形式,拓宽了传媒渠道,改变了媒介产业链;另一方面也逐渐消解了媒体边界,内容、网络、渠道的互相融合使传媒产业内呈现出以“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大变革中,报纸、出版、广电等传媒集团纷纷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不断把新媒体纳入自身的经营格局,由此促进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但是,全媒体经营仅仅是传媒集团媒介融合经营的初级阶段。

2.基于数字化内容的“大传媒”经营。

媒介融合所引发的融合浪潮将促使我国传媒集团经营在经过“全媒体”经营的转型之后,跨越更多的行业界限,积极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聚合其他产业,共同创造新的传媒经济模式,即所谓“大传媒”经营。“大传媒”经营的形成是传媒集团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下,适应产业融合浪潮的必然结果。

从外部条件看,社会的媒介化特征日益凸显。由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全媒体”能非常方便地同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满足受众日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进一步强化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媒介化进程。从这次意义看,卡兹等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未来的媒介将会越来越与人融为一体,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行为方式将越来越多地具有媒介特征,最终成为“媒介化个体”。

从内在条件看,传媒企业在内容方面具有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内容为王”一直是传媒业奉行的理念,传媒企业拥有内容数据库优势,如果再加上全媒体经营,就可以无限延伸产业链、获取利润。如一部电影流行后,其中的各种元素,如演员、道具,甚至某种生活方式都可以成为传媒业吸引广告商的筹码。在数字时代,盗版变得极其容易,制作者与其投资于对抗和剿灭盗版,不如新开财源,譬如“植入式电影”。从《变形金刚》到《非诚勿扰》再到《家有喜事2009》,广告商的影子无处不在。因为受众面够广,植入式电影不仅不追究盗版的责任,而且有些期盼盗版。

二、媒介融合目的是创造利润

媒介融合并非只是想打造一个看上去很庞大的传媒帝国,更深层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赢利能力和利润率。按照经济学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媒介融合会大大降低媒介信息生产成本。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存在,处于激烈竞争中的新媒体不得不坚持让用户享用免费的信息产品。那么,媒介融合形势下的传媒产业赢利模式如何创新?是否还是靠广告支撑全部的商业运作呢?

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顾问罗伯森•斯蒂文曾对赢利模式有过生动具体的解读,“一块钱通过你的公司绕了一圈,变成一块一。赢利模式是指这一毛钱在什么地方增加的”。赢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特有的赖以赢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赢利是目的,模式是结构,这里有双重结构,商务结构是指企业外部所选择的交易对象、内容、规模、方式、渠道、环境、对手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益;业务结构是指满足商务结构需要的企业内部包括科研、采购、生产、储运、营销等内容及时空结构,直接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两者的关系是,效率的目的是体现效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虽然各种产业中都存在大量不同的赢利模式,但是成功的企业赢利模式大致可以归结为一个系统,即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涵盖利润源、利润点、利润对象、利润杠杠和利润屏障等5个基本要素(如图1所示)。利润源是企业的客户群体,利润点反映的是企业的产出,而利润杠杆和利润屏障表现为企业投入,利润杠杠是撬动资源为我所用,利润屏障是保护资源不为他人动用。几乎所以企业的赢利模式都包含上述赢利模式中某一个或两个要素的不同形式的组合。好的利润点要针对明晰的客户需求偏好,为构成利润源的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价值。确定利润点以获取利润源,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使产品或服务变成利润。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设计

我国传统的传媒企业赢利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很少从用户和企业赢利的角度考虑。它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对集中有限资源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做出过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赢利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传媒业发展。在数字时代,更需要从价值创造这一核心出发,重新设计我国传媒企业的赢利模式。

设计企业赢利模式包含三个要点:第一,价值发现——决定企业赢利的来源;第二,价值匹配——决定企业赢利水平的高低;第三,价值管理——决定企业赢利能力的稳定性。好的赢利模式设计可以让资本在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利润区流动,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传媒产业不同于制造产业,企业赢利能力的真正来源不是采、编、播等具体可见的单位作业,而是来源于选题策划、品牌塑造等维持性作业,这体现了传媒企业不易模仿的综合能力。所以,从价值发现角度看,优质内容资源是传媒企业利润和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即所谓的“内容为王”;从价值匹配角度看,传媒企业内部的业务结构是否与外部商务结构同构决定了赢利水平的高低;从价值管理角度看,有效的资本运营能为传媒企业持续赢利提供保障。

1.优质内容是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企业赢利的来源。

价值发现是企业赢利模式设计的首要关键,对我国传媒企业赢利模式进行重新设计首先要找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数字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带来了信息量和传播渠道的急剧增加,而有价值的内容相对于渠道而言却成为了稀缺资源,这种稀缺资源恰恰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的利润源。

从用户需求看,传媒的收益建立在受众对内容需求强度的基础上,越是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内容,受众越是愿意支付较高价格。传媒市场受众有三个层次的需求:规模化需求、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在传媒业发展历程中,随着渠道的拓展,前两个层次的需求已逐步得到满足。但是,由于以前缺乏大规模定制的渠道,个性化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基于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为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可能,比如数字电视、3G平台、RSS就是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的信息平台。一旦大规模定制成为现实,传媒业发展的瓶颈就是用什么内容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从企业运作流程看,优质内容是传媒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运用流程分析法对传媒业运作流程进行分析,在“全媒体”经营中,出版有编、印、发等业务流程,广播电视是采、编、播三环节一体化;“大传媒”出现后,传媒价值链将由内容采集、制作、传送、分销和终端呈现五环节构成。可见,无论哪种流程都是基于内容,都要以优质内容资源为运作起点。

从产业角度看,无论是“全媒体经营”还是“大传媒产业”,都需要优质内容资源。新媒体之所以能茁壮成长,就是因为有传统媒体供给的内容养料。人们之所以热衷于Google、百度等搜索网站,不是因为检索技术本身,而是因为检索获得的内容。

可见,传媒业的最大优势还是其内容资源,无论将产业链伸向网络销售终端还是电信通讯,都需要依靠内容生产与服务实现赢利。

2.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产生赢利点

找到了利润源,却不能保证企业一定会在市场上赢利,更不可能一定会获得企业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最大化赢利模式会受到“约束条件”的影响,如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市场发育程度和竞争水平、具体传媒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等等。所以,传媒企业需要寻找赢利点,将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同构,使效率变成效益。

基于“内容为王”这一传媒企业核心价值发现,传媒企业主要有三个赢利点,分别是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品牌的延伸、企业文化的增值。在数字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企业可以从这三点出发整体设计企业赢利的价值匹配模式。

媒介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更多是基于技术进步。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传媒产业的飞跃都始于技术领域。正如印刷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的大众化普及,如今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也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传媒业价值增值的必要条件。在新技术条件下,网络具有即时通信、电子邮件、视频、搜索引擎等众多功能,这些都可以成为新媒体赢利点。因此,研发媒介技术就是创新媒介赢利模式。

品牌延伸是利用也已形成的良好品牌形象迅速进入受众的选择范围,缩短受众对产品的认知和接受时间,提高品牌权益,实现经济利益。在这点上,信息服务行业的很多企业成功案例能给我们启发,如腾讯公司。腾讯最先抢占了中国网络即时通讯市场,QQ注册用户数量已经有几十亿,腾讯由此形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品牌。腾讯每横向拓展一个新的赢利阵地,不需要太多创新和市场投入,仅凭品牌的垄断性优势就能获得丰厚回报,尤其是“迷你首页”由于和QQ捆绑弹出,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和网络广告利润率。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推动传媒品牌的延续与发展。全球专业信息服务和出版领域最大的跨国企业汤姆森集团(The Thomson Corporation)正是依靠敏锐的企业发展观,根据外部商务机构不断改善企业内部的业务构成,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赢利能力。该集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由静态内容、动态内容、迅捷工具以及定制解决方案四大类构成。最初是前两者在总体业务中占据主要位置,但是,进入数字时代后,该集团从大局出发,将集团经营理念与当前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相结合,定位于“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提供商,调整业务模式,优先发展利润率高的定制解决方案类服务,再是迅捷工具类产品和动态内容类产品,最后才是静态内容类产品。从集团近几年的利润增长率看,该理念有效促进了企业业务结构与商务结构的同构。

3.资本运营增强企业可持续赢利能力

新的赢利点的产生只是给赢利提供了可能,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利润,还需要整合赢利点,将他们纳入统一的战略规划,以实现成本最低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传媒企业的价值管理主要是经营者运用各种手段整合新的利润点,创造新模式,使各利润点良性互动,同时,为保护企业在媒介市场的最佳位置和利润流而设置利润屏障。价值管理是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创造价值实现股东价值增长为目标。国内外无数成功企业的价值管理实践证明,企业要想迅速做强做大,必须借助于资本运营。

从目前实际运作情况看,传媒资本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债务性融资、子公司上市、引入战略投资等运营方式。虽然资本运营能有效拓展赢利空间,但是我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进展缓慢。因为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的问题并不独立存在,我国传媒企业不仅担负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还担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责任,所以,它有一个市场准入壁垒的难点。这也是跨地域、全媒体经营难以广泛实现的原因。因此,如何根据传媒企业的属性,创造出一种既经得起国家政策的检验又能顺利实施资本运营的模式,是我国传媒业面临的新课题。

为了使资本良好流动并实现增值,传媒企业必须依次解决四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是否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二是哪些资产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三是怎样实施公司治理结构,四是如何推进传媒企业的兼并重组。2007年辽宁出版传媒A股上市,这说明第一个问题已得到解决。第二个问题目前正在试点。政策允许的做法是内容生产部门保留事业体制,经营性资产改制上市,但是,这种上市方式不仅会降低经营性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会产生内容管理与公司制运作之间的矛盾。第三个层面的问题也正处于探索中,其本质是如何建立政府、传媒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三方共赢的法人治理结构。第四个层面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方式是行政撮合,总署也在2009年上半年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另一种是市场方式,不过这必须破除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经营的隐性限制。

第三篇: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及对策[定稿]

摘要:当今时代,新媒体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即时化、多样化、便捷化、国际化。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领导干部管理的影响、现状,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快速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同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正确有效引导舆论是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领导干部;管理能力:提升

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民主参与性与全面渗透性,日益成为民意、民权表达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管理能力以及与民众沟通的艺术水平,以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主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时也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当前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的六个方面的能力之一。

一、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党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新媒体在媒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在担负起新闻宣传主力军的作用。然而,新媒体是双刃剑,利弊共存。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一)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新机遇

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集中民智、汇聚民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渠道。”温家宝总理依据网络信息,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批示。每年“两会”,网民都会以“我有问题问总理”等方式,共商国是、建言献策。

第二,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抢占这块舆论的新阵地。如人民网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市的“千龙网”、湖南的“红网”等。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民间舆论常常在新媒体上进发出强大力量,形成很高的关注度、号召力。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受阻、拉萨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汶川大地震,亿万网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其自发的爱国言论和行动,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评论:“中国互联网再次证明其主流地位,不是靠行政级别,而是靠强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及对2亿多网民的影响力。”

第三,加强舆论监督,保障权力在法治环境下运行。如华南虎事件、抗震救灾中卫生厅干部打人事件等。今年下半年,人民网与中组部监督局合作,开设“12380网络举报中心”,收集群众举报官员腐败和不作为邮件,为反腐败开启一扇新窗口,提供一个新途径。

(二)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新挑战

新媒体以它独有的信息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挑战传统的话语体系,改变了党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方式。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社会管理形成挑战。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网络和手机传言:“中国地震局警告,北京5月12日晚将出现二至六级地震。”这条假消息一度引发群众恐慌。尽管相关部门多次辟谣,也很难立即消除负面影响。领导干部遇到新媒体这一新事物后,面临着判断、决策、治理等一系列新课题,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特别是对党的领导干部如何科学而理性地面对新媒体,运用民主政治利器,占领舆论阵地,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热点,化解社会矛盾等执政能力的考验。

第二,对党的执政地位形成挑战。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西方媒体也曾扬言:“互联网的出现使中国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要用互联网崩裂中国的长城”。法轮功、藏独、疆独、台独等反动势力,在境外开办了反动中文网站;拉萨暴力事件后,西方媒体把一张武警在影片中扮演僧侣的历史照片当作新闻照片,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在国外激起轩然大波。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互联网上的影响与反影响、渗透与反渗透、攻击与反攻击将更加频繁。和敌对势力的斗争将长期而艰巨。我们一旦失语,就会丧失舆论的主导权,扭转劣势的难度将会成倍地增大,党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就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第三,对意识形态管理形成挑战。伴随新媒体的发展,中国社会已出现新的舆论形成、发展机制。在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等方面,传统媒体正逐步让位于新媒体。网民对社会的真实印象、对公共权力的真实评价,往往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当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诉求不断积聚,在一定时间内突然进发,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可能会超过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如何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将考验领导干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二、领导干部在新媒体条件下提高管理能力的对策

新媒体对领导对象环境的改变,源于信息技术的民主化提供了政治民主化的方式与途径,依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手段来应对新媒体环境的挑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途径,应对新环境的挑战。

(一)提高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

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只有强化信息素质,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探索信息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通过信息教育,领导干部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他自身学习和工作决策的意识、觉悟和心理等品质,可以称为“信息品质”。信息能力和信息品质两位一体构成了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良好的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人们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尤其是担负着领导和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推行,科学、民主、高效、公正、透明日益成为信息时代执政的最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执政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执政党职能的有效履行,有赖于适时、准确的信息。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只有强化信息素质,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探索信息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领导干部信息素质培养,要通过参加专业教育和讲座教育来实现。专业教育是领导干部在学校教育培养的形式下,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起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的内容应当包括网络信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案例和知识,使领导干部的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自然地联系起来。讲座是领导干部信息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学习手段。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信息教育讲座,领导干部可以及时了解世界信息应用前沿的最新成果,了解同行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具体应用方案,从而为加强和筹划所属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拓宽思路。所以,要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信息素质的继续教育,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让领导干部积极参加有关学习班、专业讲座、业务培训等。培养竞争意识和及时占有信息的能力,不是通过几节专业课程和几次概念讲座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平时要注意自我培养和学习。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参加远程网络教育,有效地配合自学。只有这样的学习培养,才能培养发现信息的敏感性,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精华,使领导干部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分析、判断、交流能力,拓宽获取与利用信息的渠道。

(二)提高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

信息学认为,信息渠道是信息源的信息能否高效到达信宿、也即信息接受客体的关键。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其开放性的结构使其成为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渠道,其社会话题聚焦和事件组织有着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处理和把握控制得不好,对正常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很容易造成冲击,甚至引起社会混乱,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尤其是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对于社会的稳定破坏极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有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努力研究并提高网络时代引导舆论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和相关技术。积极探索新条件下做好民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改进网络舆论宣传工作,正面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将网络互动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执政党的手中,保证改革、发展大业健康有序进行。

(三)提高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

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包括探寻、理解、分析、表达各种信息和想法、把握互动关系的能力,缺乏沟通能力就无法进人网络互动状态,更无法实现双向或多向互动。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换句话说,在网络传播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传播者的概念,“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两端。”因此,在网络传播中,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已经模糊化,因为它既包含了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也包含了点对面的大众传播,而且可以相互转化。领导干部具备了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在与民众的网络互动中既侧重于从党的执政角度考虑问题,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进行对话交流,既体现了网络言论的平等又容易掌握网络互动的主控权。在自觉勤奋的网络互动中吸收网络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四)提高直面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能力。

针对新媒体中出现的汹涌民意,一些领导干部往往采取回避、拖延、捂盖、封堵等方式。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使自己陷于被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视问题,直面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一是要对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真相。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三是要以新媒体的速度与新媒体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澄清事实真相,报告政府对于问题处理的意见、结果等。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民众的激愤,铲除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土壤,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五)提高主动了解舆情、引导舆论能力。

新媒体表达的信息和舆论形成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反映的是原生态的民众的声音,因而新媒体舆情是社会上各种矛盾最直接的反映。领导干部应该主动了解新媒体舆情,并由此发现和洞察各种社会矛盾,争取在舆情发展的潜伏期和初期。化解这些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可以避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同时,及早了解新媒体舆情,还有利于政府抓住舆论引导的时间和机会,尽早地对新媒体舆沦进行引导。政府网站是舆论引导最权威和最有利的工具,应运用政府网站建立常态的政民互动协商机制。在新媒体舆论存在争议以及谣言四起、公众迷茫的时候,人们最希望得到权威、真实的信息。这时候政府网站应该站出来,在第一时间发布政府官方的信息和观点,及时回应民意诉求,与公众进行充分地对话、交流与沟通,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六)提高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

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除了指对新媒体工具和多媒体载体的运用能力(包括对新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编辑与传播工具的使用能力。以及对新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载体网络新闻、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以及多媒体即时传输工具的运用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指对于新媒体舆情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通过新媒体进行表达、沟通、动员以及舆论引导的能力。要提高这种能力,领导干部就必须亲身加入到新媒体社会中来,以普通平民的身份参与新媒体活动,成为新媒体虚拟社会中的网络人。只有投身于新媒体世界,做一个网络人,才能深入、及时地了解网络舆情的状况,体察民情、民意:才能了解新媒体交流、沟通的语境,从而更有效、更有技巧、更艺术地应对新媒体的民意、民权诉求。

总之,新媒体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一个公共领域,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应对新媒体的问题,实质是应对民意、民权的问题。及时有效主动应对新媒体,是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就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舆论的影响及现状,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管理的策略、方式和方法,运用高超的智慧和艺术处理新媒体反映的民意诉求。

第四篇:基因工程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基因工程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体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征、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自从1972年11月美国一位最早从事细菌抗药性的专家科恩向另一位美国科学加博耶建议两个实验室联起手来进行重组DNA的实验,并于1973年春联合发表了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DNA重组”的论文。从此,生物科学完全超越了经验科学的阶段,第一次具备了工程学科的性质,以至于我们今天把基于重组DNA技术的新的学科分支,称为目前众所周知的“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第一,人们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利用基因工程的DNA拼接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具有逆抗性的植物,例如“抗虫棉”,我们可以培育出高产量的作物,例如“转基因大豆”,我们可以利用动物来生产药物活人人体器官,例如“生物反应器”。最著名的是可以利用基因工程通过一个活体细胞母体,可以“复制”出一个完全相同的子个体,例如克隆羊“多莉”,这为人类以后替换体内病变器官提供了有力论据。

第二,基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基因探针可以分为人工合成的DNA探针和天然的克隆探针两种,天然的克隆探针最为常见。我们可以利用DNA探针对癌症、遗传病等病症进行诊断、分类,可以有效的预防、治疗一些疾病,对于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目前最新的DNA探针还可以用于胎儿性别鉴定以及利用DNA对犯罪分子进行身份鉴定。

第三,基因工程做成的“超级细菌”能吞食和分解多种污染环境的物质。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环保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

第四,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某些有缺陷的基因可能会遗传给后代,同时,有些完美基因则不能遗传给后代。基因治疗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单基因缺陷的遗传疾病,目的在于用一个正常的基因来代替缺陷基因或者来补救缺陷基因的致病因素。

第五,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⑴基因工程胰岛素 ⑵基因工程干扰素 ⑶其它基因工程药物,例如人造血液、白细胞介素、乙肝疫苗等通过基因工程实现工业化生产,均为解除人类的病苦,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基因工程”是一柄双刃剑,它的出现在带给人类众多好处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大量的转基因生物会破坏生物多样性。我们通过基因工程来制造我们所需要的生物,来改变我们所不需要的生物,随着基因工程的普及,会在很大程度上干扰“自然选择”,破会自然界的平衡。虽然目前还得不到有力证据,但是可以预见在基因工程高度发达的未来,生物物种将会越来越单一,越来越具有“亲戚关系”,所产生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第二,转基因植物有可能会危害人类的健康。一些科学家开始担心对生物进行的“任意修改”,穿凿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自身。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界震惊。该论文指出,转基因玉米的花粉中含有毒素。另外,英国伦理和毒性研究中心的实验报告说,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减少了。与普通大豆相比,两种转基因大豆中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12% ~ 14%,还有巴西坚果事件等。虽然科研界对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有影响尚未有定论,但是这也肯定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心理。

第三,基因工程改造出的新型基因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即形成“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源是很难被消除的。基因污染是指经过基因改造后的生物由于具有“杂交”优势,当它们回到自然环境中往往会获得更多的生殖机会,同时还有可能对与其相关和相互依存的生物产生影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进而使被改造过的基因较快地扩散到它的后代中去,使原有种群面临灭种的危险。据报道,转基因鲑鱼生长速度快、体型较大并有抗寒的特点,逃逸大洋中之后,已对北美地区大西洋和太平洋中野生鲑鱼的生态构成威胁;转基因鲑鱼与野生鲑鱼的后代不再具有野生鲑鱼游动敏捷和定期回游的特点。

第四,基因工程可能会严重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看到那些身体上长出人耳的小白鼠,你会不会心酸?听到克隆羊“多莉”非正常死亡,你会不会难过?当意大利“克隆狂”安蒂诺里宣布克隆胎儿将于2003年问世,你会不会感到自己的生存环境收到了威胁?克隆技术解决了人类世界的一些生存问题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克隆人可能会混乱人伦关系,损害家庭结构,可能会使人丧失人的尊严和权力,更有甚者,假如有丧心病狂者制造出“人兽胚胎”,那么违背的不仅仅是职业道德,更严重违背了人类的道德底线,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更是不可估量的。

基因工程既能造福人类,也会使人类走上不归路。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基因工程,利用它的优点改善人类生活,拒绝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使基因工程真正造福于人类。

第五篇: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贺凤玲

新媒体,从广义上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博客、播客,车载移动电视,户外楼宇电视,分众媒体,电子杂志,IPTV等等。

从狭义上来说,新媒体就是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新闻媒体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一一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报纸被称为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被称为第二媒体,基于图像传播的电视被称为第三媒体,而新型的网络媒体被称为“第四媒体”,则是为了强调它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一样,是能够及时、广泛传递新闻信息的第四大新闻媒介。

在此,我们采用广义的新媒体概念,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民主参与性与全面渗透性,日益成为民意、民权表达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对领导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管理能力以及与民众沟通的艺术水平,以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主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时也明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当前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的六个方面的能力之一。

一、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影响

2010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面对面在线交流,成为中国新闻史上标志性的一页。新媒体已逐渐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是最先进的生产力, 也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快速通道。我们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成功应对突发事件,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对我们党建设、运用和管理新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 勇于创新,推动新媒体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 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走向进步的必然选择。2008 年中国社会蓝皮书调查认为, 中国目前拥有约130 万个BBS 论坛, 居全球第一。网上民意直达高层,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党对新媒体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党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新媒体在媒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在担负起新闻宣传主力军的作用。然而,新媒体是双刃剑,利弊共存。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一)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新机遇

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发挥着“信息传递员、文化宣传员、权力监督员”等方面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集中民智、汇聚民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渠道。”温家宝总理依据网络信息,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批示。每年“两会”,网民都会以“我有问题问总理”等方式,共商国是、建言献策。

第二,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抢占这块舆论的新阵地。如人民网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市的“千龙网”、湖南的“红网”等。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民间舆论常常在新媒体上进发出强大力量,形成很高的关注度、号召力。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受阻、拉萨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汶川大地震,亿万网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与党和政府站在一起,其自发的爱国言论和行动,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评论:“中国互联网再次证明其主流地位,不是靠行政级别,而是靠强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及对2亿多网民的影响力。”

第三,加强舆论监督,保障权力在法治环境下运行。如华南虎事件、抗震救灾中卫生厅干部打人事件等。今年下半年,人民网与中组部监督局合作,开设“12380网络举报中心”,收集群众举报官员腐败和不作为邮件,为反腐败开启一扇新窗口,提供一个新途径。

(二)新媒体给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带来的新挑战

新媒体以它独有的信息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挑战传统的话语体系,改变了党和民众之间的互动方式。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社会管理形成挑战。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网络和手机传言:“中国地震局警告,北京5月12日晚将出现二至六级地震。”这条假消息一度引发群众恐慌。尽管相关部门多次辟谣,也很难立即消除负面影响。领导干部遇到新媒体这一新事物后,面临着判断、决策、治理等一系列新课题,这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考验,特别是对党的领导干部如何科学而理性地面对新媒体,运用民主政治利器,占领舆论阵地,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社会热点,化解社会矛盾等执政能力的考验。

第二,对党的执政地位形成挑战。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西方媒体也曾扬言:“互联网的出现使中国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要用互联网崩裂中国的长城”。法轮功、藏独、疆独、台独等反动势力,在境外开办了反动中文网站;拉萨暴力事件后,西方媒体把一张武警在影片中扮演僧侣的历史照片当作新闻照片,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在国外激起轩然大波。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互联网上的影响与反影响、渗透与反渗透、攻击与反攻击将更加频繁。和敌对势力的斗争将长期而艰巨。我们一旦失语,就会丧失舆论的主导权,扭转劣势的难度将会成倍地增大,党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就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第三,对意识形态管理形成挑战。伴随新媒体的发展,中国社会已出现新的舆论形成、发展机制。在议程设置、引导舆论等方面,传统媒体正逐步让位于新媒体。网民对社会的真实印象、对公共权力的真实评价,往往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当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诉求不断积聚,在一定时间内突然进发,其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可能会超过一个社会的承受能力。如何将激涌的民意控制在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实现民意充分表达的同时,又避免因民意的过度表达而冲击政府权威、引发政治冲突,将考验领导干部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应对能力。

二、领导干部在新媒体条件下提高管理能力的对策

新媒体对领导对象环境的改变,源于信息技术的民主化提供了政治民主化的方式与途

径,依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手段来应对新媒体环境的挑战,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途径,应对新环境的挑战。

1.用科学发展观促进新媒体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新时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指导新媒体发展的全局。依然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牢牢抓好宣传工作服务于党的工作,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根本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指导新闻舆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上来。

2.运用新媒体,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利用新媒体,借助手机、互联网、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多种新媒体终端,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快捷、及时地获取知识,是新时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最便捷的“工具”。目前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和外网,应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特性,开发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学习的平台,为党建工作服务。

3.运用新媒体,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各单位应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设立在线交流平台,形成群众和领导干部的互动,增强干部与基层的联系,使领导能更好的体察“民声”,更充分的体现“亲和力”,树立党的良好形象。

4.运用新媒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贺国强在考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认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拓宽了解社情民意渠道,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利用新媒体,传达党的声音,通达社情民意,要把党的声音和人民的声音统一起来;把握舆论导向和重大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以正面宣传为主和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各单位要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发挥评论的引导作用,加强互动,集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力量形成合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一)提高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

网络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很多领导干部在网上开博客,和网友交流探讨政务,了解民情,共商对策,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07年6月,由人民论坛杂志社和人民网时政频道联合进行了“党政干部阅读习惯”网络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通过网络进行阅读的党政干部占到26.96%,仅次于通过书籍阅读的28.55%,但是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通过报纸和杂志进行阅读的24.02%和19.64%,说明党政干部接受新媒体的速度加快,程度更深。

2009年6月进行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中,50.5%的受访干部认为,网络给传统阅读带来了较大冲击。调查显示,网络阅读的方式在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中较为流行,且得到较多肯定。调查发现,一些干部不喜欢网络阅读的原因有三:一是知识水平受限,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的干部上网的难度越大;二是受办公条件与设备局限;三是不认同网络阅读的效果。网络阅读所提供的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为阅读行为带来的方便快捷很快得到了广大领导干部的青睐。与此同时,网络阅读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如造成读者信息超载重负以及浅阅读现象的盛行。当信息生产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时,受众不可能再细嚼慢咽,他们本能的应激反应就是浅阅读。而这种快餐式的浏览取代了对文本的细读与思考,实用化的阅读遮蔽了对经典的品味与学习,那么,读者的心灵就难以从阅读中获得真正的滋养与润泽。总体而言,党政干部利用网络媒体阅读已经成为一个习惯,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比传统的书籍获取方式更加迅捷、全面,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只有强化信息素质,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探索信息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通过信息教育,领导干部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他自身学习和工作决策的意识、觉悟和心理等品质,可以称为“信息品质”。信息能力和信息品质两位一体构成了领导干部的“信息素质”。良好的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中人们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尤其是担负着领导和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推行,科学、民主、高效、公正、透明日益成为信息时代执政的最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执政的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执政党职能的有效履行,有赖于适时、准确的信息。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只有强化信息素质,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不断探索信息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领导干部信息素质培养,要通过参加专业教育和讲座教育来实现。专业教育是领导干部在学校教育培养的形式下,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起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的内容应当包括网络信息应用和管理方面的案例和知识,使领导干部的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自然地联系起来。讲座是领导干部信息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学习手段。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信息教育讲座,领导干部可以及时了解世界信息应用前沿的最新成果,了解同行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具体应用方案,从而为加强和筹划所属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参考和拓宽思路。所以,要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信息素质的继续教育,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让领导干部积极参加有关学习班、专业讲座、业务培训等。培养竞争意识和及时占有信息的能力,不是通过几节专业课程和几次概念讲座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平时要注意自我培养和学习。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参加远程网络教育,有效地配合自学。只有这样的学习培养,才能培养发现信息的敏感性,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精华,使领导干部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分析、判断、交流能力,拓宽获取与利用信息的渠道。

(二)提高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

信息学认为,信息渠道是信息源的信息能否高效到达信宿、也即信息接受客体的关键。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其开放性的结构使其成为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渠道,其社会话题聚焦和事件组织有着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处理和把握控制得不好,对正常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很容易造成冲击,甚至引起社会混乱,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尤其是由此

引发的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对于社会的稳定破坏极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有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努力研究并提高网络时代引导舆论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和相关技术。积极探索新条件下做好民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改进网络舆论宣传工作,正面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将网络互动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执政党的手中,保证改革、发展大业健康有序进行。

(三)提高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

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包括探寻、理解、分析、表达各种信息和想法、把握互动关系的能力,缺乏沟通能力就无法进人网络互动状态,更无法实现双向或多向互动。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不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而且可以意义互换。受传者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传播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换句话说,在网络传播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传播者的概念,“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两端。”因此,在网络传播中,传统意义上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已经模糊化,因为它既包含了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也包含了点对面的大众传播,而且可以相互转化。领导干部具备了沟通与角色转换能力,在与民众的网络互动中既侧重于从党的执政角度考虑问题,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进行对话交流,既体现了网络言论的平等又容易掌握网络互动的主控权。在自觉勤奋的网络互动中吸收网络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四)提高直面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能力。

针对新媒体中出现的汹涌民意,一些领导干部往往采取回避、拖延、捂盖、封堵等方式。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激化矛盾,使自己陷于被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视问题,直面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一是要对新媒体反映的民意、民权诉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真相。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承认错误。三是要以新媒体的速度与新媒体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澄清事实真相,报告政府对于问题处理的意见、结果等。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民众的激愤,铲除谣言滋生和传播的土壤,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五)提高主动了解舆情、引导舆论能力。

新媒体表达的信息和舆论形成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反映的是原生态的民众的声音,因而新媒体舆情是社会上各种矛盾最直接的反映。领导干部应该主动了解新媒体舆情,并由此发现和洞察各种社会矛盾,争取在舆情发展的潜伏期和初期。化解这些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可以避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同时,及早了解新媒体舆情,还有利于政府抓住舆论引导的时间和机会,尽早地对新媒体舆沦进行引导。政府网站是舆论引导最权威和最有利的工具,应运用政府网站建立常态的政民互动协商机制。在新媒体舆论存在争议以及谣言四起、公众迷茫的时候,人们最希望得到权威、真实的信息。这时候政府网站应该站出来,在第一时间发布政府官方的信息和观点,及时回应民意诉求,与公众进行充分地对话、交流与沟通,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六)提高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

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除了指对新媒体工具和多媒体载体的运用能力(包括对新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编辑与传播工具的使用能力。以及对新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载体网络新闻、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以及多媒体即时传输工具的运用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指对于新媒体舆情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通过新媒体进行表达、沟通、动员以及舆论引导的能力。要提高这种能力,领导干部就必须亲身加入到新媒体社会中来,以普通平民的身份参与新媒体活

动,成为新媒体虚拟社会中的网络人。只有投身于新媒体世界,做一个网络人,才能深入、及时地了解网络舆情的状况,体察民情、民意:才能了解新媒体交流、沟通的语境,从而更有效、更有技巧、更艺术地应对新媒体的民意、民权诉求。

总之,新媒体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一个公共领域,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应对新媒体的问题,实质是应对民意、民权的问题。及时有效主动应对新媒体,是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就必须充分认识新媒体舆论的影响及现状,创新新媒体环境下的管理的策略、方式和方法,运用高超的智慧和艺术处理新媒体反映的民意诉求。

下载全媒体背景给教学带来哪些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媒体背景给教学带来哪些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合同法》给企业用工带来影响

    《劳动合同法》给企业用工带来影响 这份稿子是给偶领导(人力资源部经理)准备的,他过两天要在公司领导班子会议上作重点汇报,所以有些内容针对我们公司的,不具有普遍性。第一次在......

    体育中考给高中体育课教学带来的影响_9

    对体育中考的认识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 浙江宁波镇海职教中心施雪清、胡传庆 摘要:本文拟从学校、体育教师、家长和学生角度,对实施体育中考的认识存在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

    经济危机给企业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

    经济危机给企业劳动关系带来的影响一、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 经济危机下因企业倒闭或经营困难而采取的裁员、减薪引起员工的恐慌和抗议,引发劳动争议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威胁企......

    电子商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5篇

    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要进一步发展,就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一条“科技含量高、......

    地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

    地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表现有: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资源退化,水生态环境系统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水环境......

    分析钓鱼岛时间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

    西北民族大学钓鱼岛事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班级:10级经济班 学号:P1002102364 姓名: XXX分析钓鱼岛事件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 众所周知,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反腐给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反腐给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摘 要 反腐倡廉是当前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尤其在党中央连续多次提出需要高度重视反腐工作的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各种腐败案件被一一曝光,......

    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如今,我们身处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电子商务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字面意义上来说,电子商务是在网络计算机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