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哪些变化
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哪些变化
电子书包、微课,博客、微信圈、QQ群等,目前已成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的必要载体,其个性化、网络化的运行方式与课堂教学结合,带来了我国基础教育方式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工具性的简单变革,也是教育与学习方式的深层变化,教师应有深刻的认识,并勇于迎接挑战!1.课堂景观的改变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整合公用教育资源,以方便教学使用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外的微课程大多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制订学习计划,它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讨论的交互式学习过程。它一般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10钟左右的教学。它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它具有以下特点: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构成多样;学习情景真实、交互性强;注重教学设计、适合自主学习;制作技术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等。它打破了传统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校开展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涉及课件制作、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2.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
“教育云”使得传统的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模式。“国家教育云”计划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中小学校主动参与课堂变革的热情。“教育云”计划造就了无界学校和网联学校,“教育云”支持下的教育教学数字化传播方式,打破了时空疆界,不同学校教师可以进行一体化教研,促成了无边界学校、互联学校的产生。同时为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国内一些学校开始尝试“走班制”教学,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固化班级模式也被打破了。由此可以说,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3.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 在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如果还是翻着教材,看着教学参考书,然后挑灯备课,坚持“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黒板一本书”的课堂教学方式,恐怕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甚至无法在当今的学校生存下去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在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他通常先分析教材、学情进行备课,然后到课堂上讲授知识或者技能,引导学生学习,课后再批改学生作业或者辅导学生。虽然一般教师也会参加培训学习或进修,但主要还是以大学阶段的知识作为基础。在相对稳定的传统社会中,教师通常较少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当代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需要有网络技术背景下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信息社会的基础教育,具有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的特征,学生学习需要有针对性、个性化、差异性和实效性,这都要求教师改变故步自封的状态。教师必须从传输知识的教书匠、学生学习的裁判者,转向启发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师。当今的教师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学习新知识,具有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观念与新思维,并具有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二是制作微课的能力。如何在教材中选取恰当知识点,并把它拍摄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需要将教学能力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三是与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的网络交往的能力,即在虚拟空间中聚集各方力量来指导学生的能力。四是掌控新形势下课程教学的能力。例如,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微课,如何让学生思考和获取微课中的知识点,设计学生的导学案与任务单,等等。
4.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我国中小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考试为中心。在校学习以课堂为中心,老师成了知识的代言人,有统一的教材、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上课听讲、课后做作业为主,然后参加测验和考试,平时在学习中也着重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它的弊端之一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学习目标,缺少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家长等各个层面的交流,也就是说学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互动式自学。弊端之二是缺少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针对性差,没有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标准,不能有力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产生差生。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尊敬状态”,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儿童是太阳,教师是月亮,教师必须站在学生背后”,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都是在同一个场所——教室里学习,在听同一位教师讲课,在用同一本教材学习相同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无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名学生,要进行个别化教学,也必定是一句空话。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要有选择地学习,是很难做到的事。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各种新型课堂,比如在应用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时,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时间和场所,已经熟悉了解的内容可以快进或者跳过去,没看懂的可以多看几遍,自己没搞清楚或者无法理解的可以在线请教老师,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这种授课方式将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一刀切学习方式的弊端也将得到剔除。
第二篇: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
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子越迈越快,素质教育正在逐步向各个学校推进。在新世纪信息技术成为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冲击了传统教学的教育理念,把传统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定位为学习的主体,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们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能够朝着更为自主、更加有特色的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加入,迫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实践中主要以下面三种方式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1.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具。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情境的创设、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播放图片、声音、视频、录像等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概念。像空间几何、物理中一些比较抽象又难以理解的知识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重塑教学模型,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不仅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兴趣、调动情绪和激活思维,还能突破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教学中的实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在教学中很难实现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平台。如小学班会课堂中,班主任利用多媒体模拟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便横穿马路导致事故发生,以此告诉学生过马路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和秩序,从而上升为珍爱生命等。如小学英语课堂中,在学习有关动物的单元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动物们可爱的一面,而且还可以模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老虎等凶恶动物咬伤喂食的小朋友的动画,让学生知道以后去动物园观看老虎等凶恶动物时就知道哪些事情不该做了。除此之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模拟操作失误的后果,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如初中化学知识“氢气的性质”:氢气不纯,点燃时会引起爆炸,因此实验之前一定要对氢气验纯。实验前可以通过模拟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发生爆炸的动画,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不按操作规程会引发的严重后果,使学生自觉规范操作流程。
3.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各种研究课题,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好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查找相关资源,搜集相关材料,而不必去图书馆,根据查找的资料整理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网络技术还可以改变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组织学生探索知识和学习活动,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他们可以借助于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教师进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客观上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给体育课堂带来的变化
浅谈信息技术给体育课堂带来的变化
建湖县蒋营镇明德小学
张石成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浅谈把信息技术带到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可以增加学生知识面
教师在上该内容之前,事先制作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该内容了解的更加透彻。例如,在上足球之前,先制作好足球的发展史、规则、以及世界上一些优秀运动员技术等,这样在正式上实践课时,学生基本上了解足球的来龙去脉,学起来就比较轻松,这样上课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二、信息技术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事实证明,兴趣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是最能体现的。而运用信息技术能将图画、文字、声音融为一体,可以直观地将动作体现出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授足球颠球的技术时,播放一些颠球的录像,让学生先对颠球的技术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播放颠球的慢动作、分解动作,详细学习颠球技术的具体细节,使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正确动
作,比教师单纯的讲、学生单一的练效果要好得多。
三、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好的理解
一个好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而情感对人的认识起着刺激作用,丰富的情感是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基础,对于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情感,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传统的体育课只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所传递的信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让学生直接去了解事物的图像及声音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而获取信息,从而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使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感知的对象。例如,教广播体操时,通过图片、录像、录音等信息技术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可先让学生观看录像,在录像直观的情境中,了解广播体操的完整动作,然后分解教学每节、每个动作,或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学做每节动作;整套广播操教学完成后,再让学生观看完整录像,与录像中正确动作进行对比,纠正错误动作,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快就能准确、熟练地掌握整套广播体操。
四、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当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时,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实心球最后用力技术时,因技术比较复杂,可播放一些重大
实心球比赛的最后用力的录像,让学生先对最后用力的技术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反复慢放整个技术的分解动作,使学生看清整个动作过程。这样,各细节动作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清晰,也就使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得到淡化。
五、信息技术上室内课,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新颖性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室内课是很不受学生欢迎的,如果运用信息技术上室内课,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新颖感。例如:课堂上教师播放一些世界性重大比赛的实况录像,教师通过这些比赛的录像,不仅可以结合实际讲解有关的体育知识、比赛规则,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水平,特别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他们从能看懂比赛到对项目有兴趣,最终参加该项活动,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更多的爱好。
总之,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弥补教师的不足之处,如在讲解、示范时,有的教师岁数偏大,示范动作完成的不好,这样,它可以代替示范,所以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新颖的、较理想的教学模式。它能给体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丰富了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更有优势,符合新课改精神,这样也进一步体改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
第四篇:试谈信息技术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变化
试谈信息技术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变化
上周教师大会上,我们校长宣布,明年九月,我校将实现全校课室白板化。这个信息令全体教师精神振奋。
微课实验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了。目前,许多学校都在整合公用教育资源,以方便教学使用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国内外的微课程大多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制订学习计划,微课是一种师 生共同参与讨论的交互式学习过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10钟左右的教学。微课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微课具有以下特点:主题突出、针对性 强;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构成多样;学习情景真实、交互性强;注重教学设计、适合自主学习;制作技术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等。微课打破了传统学校课堂教学模 式,实现了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微课涉及面广泛,涉及课件制作、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加深了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书包、微课,博客、微信圈、QQ群、云个人图书馆等,已成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的必要载体,其个性化、分散化、网络化的运行方式与课堂教学结合,给微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给我国基础教育方式带来一缕清新空气急剧。微课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成不变的古板,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空间上,使得师生的教学互动不再受到学校、课堂的局限;时间上,使得师生的教学互动不再受到严格的时间限制。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教学互动,学生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或教学方式。
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再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也不再是一间课室一群学生 教师看着教材,翻着教学参考书,挑灯备课,是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在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他通常先分析教材、学情进行备课,然后到课堂上讲授知识或者技能,引导学生学习,课后再批改学生作业或 者辅导学生。虽然一般教师也会参加培训学习或进修,但主要还是以大学阶段的知识作为基础。在相对稳定的传统社会中,教师通常较少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具有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的特征,学生的学习将会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化、差异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故步自封的状态,积极参与网络信息的变革,教师必须从传输知识的教书匠、学生学习的裁判者,转向启发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导师。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具有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观念与新思维,才能掌握更新的信息技术的能力,比如制作微课的能力。如何在教材中选取恰当知识点,并把它拍摄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需要将教学能力与数字化技术结合起来。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比提高自己网络交往能力,才能突破时空的局限,与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进行有效的网络交往,在虚拟空间中聚集各方力量来指导学生的能力,更有效的掌控新形势下课程教学的能力。例如,指导如何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和获取微课中的知识点,设计学生的导学案与任务单等等。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是一支笔一本书一个作业本一本笔记本,不再是埋头苦读苦背苦练,也不再是一间课室一个教师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聆听教师讲解,然后自己读写背记练,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学习以课堂为圆心,以老师成为代言人,以统一的教材、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上课听讲、课后做作业为主,然后参加测验和考试,平时在学习中以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为重点。其弊端之一,是缺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的具有个性化学习目标,缺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个层面的交流互动,也就是说学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互动式自学。其弊端之二,教师因为要照顾全局,教学活动缺少个性化,学生的学习方案缺乏个性,针对性差,难以顾及大部分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能有力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容易产生两级悬殊分化。
无论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尊敬状态”,还是以学生为中 心,“儿童是太阳,教师是月亮,教师必须站在学生背后”,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在同一个场所——教室里学习,在听同一位教师讲课,在用同一本教材学习相 同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无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名学生,要进行个别化教学,也必定是一句空话。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要有选择地学习,是很难做到的事。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各种新型课堂,比如在应用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时,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时间和场所,已经熟悉了解的内容可以快进或者跳 过去,没看懂的可以多看几遍,自己没搞清楚或者无法理解的可以在线请教老师,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这种授课方式将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一刀切的学习方式的弊端也将得到剔除。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育氛围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乐学”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体现,是掌握知识的最初开始。
“乐学”是在育人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地位从被动走上主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等和靠,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大量知识点,分散成一个个几分种的微课,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电影、录像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感知和理解,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避免了课堂教学冗长繁杂,降低了瞬时知识容量,自然就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启迪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有深远的意义。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得以更轻松地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的学习会觉得更叫轻松、愉快,掌握知识也更容易一些,记忆效率也会更好。在课堂教学中,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新颖的手段和高超的技术,很多传统教学难以解决难题都将得到更轻松的化解。多媒体不仅能提供动感丰富的图像、图形、文字,还能使课堂变为游戏天地,生动、直观、形象,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
比如在教学Unit 7 It’s raining这个单元的时候,应用对媒体教学软件,并在屏幕上显示几幅关于天气现象的彩色图画,然后慢慢地把侧面展开,同时光标闪烁,然后将相关的单词以不同的颜色呈现给学生,把图画与图画重叠。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加深对天气与词汇的理解,并进一步深化,使学生接受这个知识的进程缩短。这个单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表达能力,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才能完成。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能够很好地胜任这一工作,它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像力,又能通过生动的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兴趣。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创新教育的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教学工具,电脑和网络将成为更有效的师生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体介获取信息,帮助思 考,促进学习,使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便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 识,减轻了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更好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给英语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插上一对强有力的翅膀,是现代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当代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必然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令人惊喜的变化。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让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加辉煌。
第五篇: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巨大变革
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在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确实有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以下列举一些课程整合常见的误区:
误区之一:把整合看成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要把教学内容整版整版地“刷”到屏幕上,追求所谓的“省时、省力”。表面上加快了教学进度,增大了题目的训练量,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追求“高效率、大容量、高密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记忆负担,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显示的容量和速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看清、看懂,并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推理,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避免走过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高度和谐、统一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不是“电(脑)灌”代替了“人灌”,不是“信息技术越多、越有滋味,整合就越充分”,也不是“制作一个课件或调出一段录像了事”,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
误区之二:课程与信息技术地位颠倒
按照现代课程观,课程不仅指教科书,还指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等整合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从现代的课程理念出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应该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否则会陷入“唯技术主义”的泥潭。
误区之三: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误解为“学习的自由化”
信息技术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构建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作为价值取向,旨在实现从过去仅仅重“教”到现在同时重“学”的转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理念容易绝对化,走上一条“自由化”的道路。
误区之四:片面地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认知行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独特体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这一点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信息素养不太了解,想的过于简单,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失之偏颇。
误区之五:轻学科能力,忽视探究活动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应该高度重视“引导探究”的教学思想,以“引导探究”精神整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