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干校建设
我为骨干校建设出把力
以骨干校建设任务目标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特色项目建设为载体,从培育学院特色与创新项目入手,力争从标志性成果中求突破,凝练专业特色、打造职教品牌,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办学思想,坚持特色办学理念,认真审视学校发展定位,从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与实践中,找出我校的“亮点”和“看点”,在办学思想、目标定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方面,逐步总结出一套特色办学经验和一批特色办学项目,并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强力支撑骨干校建设检查验收。
申报立项。骨干校建设各项目组、职能组以及学校各部门、单位要积极申报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项目。坚持“大项不怕大、小项不怕小”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典型实例开发为基础,注重经验特色的逐步积累和凝练。其中,大项目由学校成立评审组、小项目由各二级学院成立评审组进行评审论证和立项。
批复实施。对评审论证通过的项目,经各二级学院或学校批复后实施。各承办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广泛学习、大胆创新,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把项目建设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督促检查。为督促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项目的实施,建设办每月将对申报立项的项目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各项目组进一步改进策略和方法,提高创建实效。
第二篇:关于加强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的意见
关于加强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的意见
标志性成果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是骨干校建设验收的关键,更是我校参与竞争、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内涵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骨干校建设水平,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骨干校建设任务目标为指导,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特色项目建设为载体,从培育学院特色与创新项目入手,力争从标志性成果中求突破,凝练专业特色、打造职教品牌,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目标要求
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办学思想,坚持特色办学理念,认真审视学校发展定位,从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与实践中,找出我校的“亮点”和“看点”,在办学思想、目标定位、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文化等方面,逐步总结出一套特色办学经验和一批特色办学项目,并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强力支撑骨干校建设检查验收。
三、组织实施
1.申报立项。骨干校建设各项目组、职能组以及学校各部门、单位要积极申报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项目。坚持“大项不怕大、小项不怕小”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典型实例开发为基础,注重经验特色的逐步积累和凝练。其中,大项目由学校成立评审组、1
小项目由各二级学院成立评审组进行评审论证和立项。
2.批复实施。对评审论证通过的项目,经各二级学院或学校批复后实施。各承办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广泛学习、大胆创新,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把项目建设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3.督促检查。为督促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项目的实施,建设办每月将对申报立项的项目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各项目组进一步改进策略和方法,提高创建实效。同时,搭建观摩研讨平台,组织观摩、研讨等交流活动,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4.评估验收。根据各项目组的申请,学校将对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完成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四、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全员参与。各项目组、职能组以及学校各部门、单位要把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标志性成果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教职工、学生充分了解标志性成果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公布具体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设进度,促使他们关心、支持和参与标志性成果建设,形成全员参与、共铸辉煌的良好工作局面。
2.顶层设计,重点突破。各部门、单位要组织骨干力量进行专题研究,找准外部需求与自身条件的结合点,在对高职教育组成诸要素进行科学分析、通盘筹划的基础上,选择切合自身实际、能深层次拓展和有利于整体带动学校发展的优势项目作为标志性成果建设的切入点,进行重点研究。结合骨干校建设,可以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志愿者服务、东营市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以及高职大学生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技教育、技能竞赛、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3.注重成果,权威评价。骨干校建设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注重的是“成果”,是一个项目成果,而不是一个单项成绩。项目成果的评定,原则上应通过权威评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择:一是新闻报道,包括报纸、电视、网站点击率等;二是同行关注,包括大会交流、慕名参观等;三是权威评价,包括企业专家、教育人士、政府官员、同行权威等。
4.经费支持,制度保障。对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立项的项目,学校将给于一定的经费资助建设,主要用于:①调研差旅费;②购置必要的参考书及小型仪器;③外出考察及短期培训;④宣传费用;⑤与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专家讲学支出等。对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评估验收且评为优秀的的项目,学校将给于表彰奖励。要把对标志性成果专题研究纳入到对各项目组、职能组以及学校各部门、单位骨干校建设考核中,并成为对各部门、单位进行年终业绩考核、领导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把典型研究成果在全校进行推广,并对其他相关职业院校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切实做好成果转化和落实工作。
五、其他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国家骨干校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东营职业学院国家骨干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二O一二年九月十七日
第三篇:关于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支持材料体系的补充规定
关于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支持材料体系的补充规定
为进一步增强国家骨干校项目建设的规范性、有效性,为各项目建设成果和效益提供丰富的支撑素材和严谨的证据链,现就项目建设支持材料体系在《武威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佐证材料及建档工作标准要求》及其附件《武威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档案管理分类一览表》的基础上做如下补充规定,根据建设任务和验收要求再做后续补充。
一、总体要求
各级项目建设部门和负责人及时固化建设成果,定期做好项目档案归集工作。
1.各级项目实施前有调研、有论证、有方案(计划)。
2.项目实施中有过程记录、有监控或检查记录,项目完成有验收、有评价、有总结。
3.项目的整套技术资料完备。4.有专门的形成性的项目档案。
二、具体要求
各一级项目在对照任务书中规定验收要点准备支持材料的同时,应将以下统一性规定要求纳入支持材料体系:
(一)重点专业建设类项目统一性规定材料
1.实训室建设项目:(1)项目建设论证报告(含兄弟院校同类实训室的技术水平、实训室的需求分析、功能定位、设备配置方案、学生收益范围及效益等等);(2)项目建设方案(含设备技术性能、功能布局、建设进度、项目预算、预期效益等);(3)调研报告;(4)实训项目操作流程;(5)实训室规章;(6)项目指导书;(7)学生作品或产品;(8)实施记录(含设备使用记录、教学记录等);(9)合同及验收报告;(10)对外服务的协议文本、技术文件及相关记录等。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1)商谈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2)合作协议书;(3)主要合作项目的实施记录(含照片和图片);(4)合作项目资源(项目合作的资料及其它文本);(5)实习(训)的计划、动员、实施和学生完成实习的报告等。
3.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项目:(1)经过批准的培养计划;(2)培养培训过程的协议书、各项目培训工作总结、职业资格证等相关证书和现场照片、图片等;(3)课题及研究项目材料(精品课程立项申请书、立项文件、网站抓图等质量工程项目、发表的论文、编写的教材、科研课题立项书和结题报告、主持与实施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实施成果材料,如主持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等);(4)培养情况总结(含新增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览表)。
4.“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项目:(1)经过批准的总体实施方案;(2)培养培训计划;(3)相关的协议书、各项目的培训工作总结、相关证书和现场照片、图片等;(4)课题及研究项目材料;(5)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情况总结(含新增双师素质教师一览表);(6)下企业顶岗实践材料(含审批表、考核表、实践总结)。
5.兼职教师聘用项目:(1)聘约、聘书;(2)兼职教师授课的记录(含教案、授课计划、学生评价等);(3)兼职教师的个人信息和资质证书等;(4)薪金或报酬发放记录;(5)兼职教师上课任务书;(6)其他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佐证材料(例如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
6.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1)企业调研报告及调研过程形成性材料;(2)校企合作商谈的有关记录;(3)有关协议;(4)典型校企合作项目的协议文本和技术文件等;(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材料;(6)经固化的阶段性成果;(7)改革效果的证明材料;(8)其它证明改革成效的重大成果。
7.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1)岗位(群)调查报告;(2)人
才培养方案;(3)相关专题会议记录或纪要;(4)外出培训和交流的记录;(5)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分析;(6)课程体系修订记录;(7)课程体系的外部评价材料;(8)反映学生质量的材料。
8.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项目:(1)课程标准;(2)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课程实施记录(含音像资料);(3)课程评价材料;(4)课程研讨会议记录;(5)调研记录及报告;(6)课程载体(教材或项目);(7)学生作业或作品;(8)以课程为单位的总结报告;(9)以项目为单位的总结报告;(10)被评为精品课程(院级及以上)的批文、申报材料等。
9.教材建设项目:(1)研讨会议记录;(2)调研报告及原始素材;(3)课程编写大纲;(4)教材实体;(5)教材使用情况;(6)师生对教材的评价材料。
10.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建设方案;(2)结构框架图;(3)相关源程序(指平台)或程序开发的原始记录;(4)资源使用的数据及效果描述;(5)资源库网络实体。
11.师资培训项目:(1)师资培训项目的计划;(2)有关会议记录;(3)有关协议;(4)培训过程记载(含照片图片等);(5)培训项目的实施计划;(6)有关培训效果的反馈;(7)送培院校及培训对象的信息;(8)各项目的培训标准。
12.对口支援项目:(1)协议书;(2)对口支援的实施记录;(3)相关图片或照片;(4)受援对象的反馈意见;(5)支援项目的使用情况。
13.校企合作项目:(1)校企合作协议;(2)集团化办学资料;(3)顶岗实习协议(学生)、责任保险与实习报酬;(4)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花名册;(5)实习制度与管理机制:实习管理机构及实习管理人员名单;实习记录、日记、教学计划;(6)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实习协议书;学校与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
(二)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项目
1.体制机制创新:(1)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工作方案。(2)机构设立及调整的相关文件;(3)机构运行记录、重要活动纪要;(4)体制机制建设相关协议书及支持材料;(5)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政府主导型”、“利益驱动型”、“自主经营型”合作发展模式建设方案、运行及成效情况;订单培养;集团化办学);(6)顶岗实习制度与管理机制;责任保险与实习报酬;社会参与;社会组织评价;服务企业、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7)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总结材料;(8)经固化的阶段性成果;(9)其它证明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的重大成果。
2.政策支持与投资环境建设。(1)争取政策支持的会议记录;(2)政府出台的支持学院发展和骨干校建设的文件;(3)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办法;(4)骨干校建设制(修)订的管理制度;(5)证明政策支持与投资环境建设的重大成果。
3.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改革项目:(1)改革方案和制度性文件;(2)调研原始材料及调研报告;(3)专题会议记录;(4)典型案例;(5)总结报告;(6)职工满意度调查原始材料;(7)重大项目听证记录;(8)员工考核记录;(9)全面校务公开原始材料;(10)管理决策能力研修班记录;(11)文化管理系列实践成果。
4.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建设项目:(1)教育培训服务的计划与总结;(2)教育培训项目的合同和协议文本;(3)对外技术服务管理办法;(4)组建技术服务团队的文件;(5)职业教育集团相关筹建文件及活动记录;(6)教学成果推广的原始材料;(7)专项调研材料;(8)专题会议材料;(9)兄弟院校参观考察接待的原始材料;(10)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方案、设计、运行、调试成套材料。
(三)公共平台项目
1.学生素质拓展与学校文化建设平台:(1)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材料;(2)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原始材料;(3)相关协议或备忘录等;(4)就
业指导教师培训记录;(5)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6)学校就业材料、毕业生评价; 媒体报道资料;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部分就业学生的工资表。(7)德育工作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校园安全预案;(8)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及反映活动成效和校风校纪等有关资料、文明单位或相应表彰证明材料等;(9)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方案(10)心理指导教师培训记录;(11)心理素质拓展基地活动记录;(12)心理素质教育计划、总结。
2.基础建设平台。(1)占地面积与使用:土地使用证明材料、主要建筑物权属证、建筑物平面图、建筑物面积统计表;(2)新征地批文、校园平面图等;(3)校园建设规划。
3.数字化校园平台(1)校园网:有关账册、设备统计表、相关制度和条例;(2)网站功能及域名、网络管理记录相关资料;(3)学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记录和作用发挥、取得效果的有关说明和材料。(4)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有关账册,多媒体教学设备名称、型号、配置、分布情况统计表,使用记录等。(5)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设计、运行、调试成套材料;(6)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规定;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说明;(7)相关成果、成效的有关资料。
(四)其它项目统一性规定材料
1.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项目:(1)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执行情况的说明材料;(2)相关制度(标准)文本;(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及运行实施记录;(3)会议记录;(4)软件开发的原始程序;(5)教学督导监控记录及分的总结报告;(6)教学质量的调查材料。(7)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统计表;(8)教学进程表,课程表、教师日志、教学管理资料及各种用表、教学质量检查、分析的有关资料。(教务处)
2.学校管理(办学方向、办学行为、领导班子)相关资料:(1)学校
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情况的有关资料;(2)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反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方向及发展战略等有关资料;(3)学校2012-2014工作计划、工作总结;(4)办学行为: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保障措施、实施效果等资料。(5)纪律与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有关的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相关资料及上级考核、奖励、检查、审计和评价结果等相关资料。(6)领导班子:学校人事档案或经学校主管部门盖章的学校领导综合情况介绍(包括自然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业务实绩和奖惩情况等),学校中层干部测评及考核材料;有关业绩的说明、证明材料等。(7)战略思维与管理体系:院长近三年述职报告、学校改革创新的有关方案、计划和典型案例、反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方略等方面反映突出成效的相关资料;(8)规范管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应对风险的各种预案、预警、办法和管理制度及规定;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实施情况的有关材料及反映成效的相关材料。(党政办)
3.办学规模:(1)新生录取审批表;(2)在校生花名册;(3)学校近5年获得的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文件、奖牌、统计表 ;(4)教师个人获得的省级以上表彰奖励证书、统计表。(招就处、党政办)
4.社会贡献与骨干示范作用:(1)反映骨干示范作用的有关证明材料或资料;(2)提供成功办学经验的案例或相关资料;(3)反映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相关资料和说明材料;(4)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上的获奖证书、奖章、奖牌、统计表。(党政办、学生处/团委)
三、其它事项
1.项目档案管理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项目团队应在《武威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档案管理分类一览表》和本“补充规定”的指导下,创造性的开展项目建设和资料整理工作,为项目验收准备可信
度高的原始素材。
2.各项目根据项目自身的属性和特点理出清晰的支持材料目录并及时归档,随时准备接受学院项目办和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的检查。
2013年6月21日
第四篇:烟台职业院校骨干校大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实施方案
烟台职业学院
骨干校大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省教育厅、团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精神和我院骨干校建设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我院学生社团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学生社团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积极扶持、规范运作,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精品学生社团建设,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二、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建设,大力促进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的开展
(一)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通过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
文化节、社团活动展演等方式,进一步活跃社团活动,扩大学生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各学生社团要从自身特点出发,在提高活动质量和增加学术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增强活动的思想性和引导性,力求上档次、出精品,实现社团可持续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能力、拓展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指导
实行学生社团挂靠制,每个社团必须有明确的挂靠单位,挂靠单位可以是学校党政部门和直属单位,也可以是学院(部)。实行学生社团导师制,每个社团至少配备1名指导教师,理论学习型社团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共党员。通过邀请校内专业教师、知名教授和校外知名人士来进一步充实和壮大社团指导力量,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并进一步完善导师考核制度。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通过举办社团负责人论坛、社团发展研讨会等活动加强同类型社团之间的交流。
(三)加大对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
学校按照3元/生·年的标准设立专项学生社团活动经费,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按照2元/生·年的标准设立学生社团发展基金,用于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表彰、业绩奖励和培育精品社团;重视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以优惠和支持,建设好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学生社团各挂靠单位在保障学生
社团活动经费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和引导监督学生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加快建设一批精品学生社团
推行学生社团星级管理办法,实施精品社团建设工程,广泛培育三星级社团,积极引导四星级社团、重点建设五星级社团,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在校园内有广泛和积极影响的精品社团,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开展社团活动课程化建设,促进学生社团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为主线,注重学生社团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提高学生社团核心竞争力。通过立项资助的形式对四星级以上学生社团的优秀社团活动予以经费支持,在活动场地、资源条件等方面予以倾斜,发挥星级社团评估“指挥棒”作用,促进社团健康持续发展。
(五)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有计划地对各级学生社联骨干、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等。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培养选拔,让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把各级社团联合会骨干和学生社团负责人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
作及其业绩,通过他们凝聚更多的学生,使学生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三、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
(一)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建立院、系两级分级管理模式。学院团委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宏观指导;系党总支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作为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系整个工作计划之中;系团总支在系党总支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具体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学院组织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总务处、基础部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必要指导和场地支持等,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工作格局。
(二)切实加强政治领导
学院团委要在党委领导下把握好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学生社团的发展应以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为前提,避免社会不安定因素对学生心理及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社团组织大规模社会调查、举办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要严格把关,并加强监督,不使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通过学生社团或社团活动散布、传播。要探索和推进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政治指导,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规范完善管理办法
出台《烟台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建立院学生社团联合会、系学生社团联合会两级分层管理模式,院学生社团联合会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团委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社团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切实承担起引导、管理和服务学生社团的工作职责;系学生社团联合会在系党总支的领导下,系团总支的指导下,依据《烟台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对挂靠本系的学生社团,在成立、审批、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评奖评优、财务管理和监督、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加强管理和指导,督促学生社团制定、执行《社团章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对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通过优秀学生社团联合分会评比,对各系的社团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并将其纳入到红旗团委评比和学院党建工作考核体系。通过社团评比、优秀学生社团干部评比等活动对优秀的学生社团、社团负责人、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考核合格的指导教师须给予一定工作量的补贴,对考核优秀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和业绩奖励,充分提高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水平。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在评优、晋级、职称评定时,要充分考虑其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经历和业绩。
(五)不断推动工作创新
建立一支以专家学者、干部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关注和研究学生社团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学生社团工
作的动态信息,总结和把握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鼓励、支持学生社团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联系,拓展服务功能。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第五篇:骨干校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情况及启示
骨干校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情况及启示
7月22日至7月26日,由24人组成的我院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团,先后考察访问了才能大学校、白石大学校、新星大学校3所具有代表性的韩国大学,并到韩国东光(DK)国际服饰公司和RNL Bio干细胞治疗技术研究公司的生产现场进行了考察学习,圆满完成各项考察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赴韩学习考察基本情况
我院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团,主要由护理专业、会计专业、轻纺化工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线骨干教师组成,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以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模式与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为学习考察的重点,以“开阔眼界、取经探宝”为目标。为此,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在护理、财税商科、纺织服装、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等专业方向具有优势的3所大学、1家服饰公司和1家生物科技公司作为考察访问对象,保证了学习考察的实效性。在学习考察的过程中,普遍受到韩方学校与企业热情周到的接待。虽然正值暑期,但各受访单位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表现出充分的深化交流合作愿望。
23日下午,学习考察团到仁川才能大学校访问,校长兼韩国大专院校协作会会长(原韩国国务总理秘书室次长和韩国教育部教育次长)李基雨博士,在因故错过了与我院第一批赴韩学习考察团交流的机会后,对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团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考察团介绍才能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情况。随后,才能大学企划处处长详细介绍了大学的发展概况,并就大学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学生职业指导等与考察团老师们进行了讨论。交流会结束后,考察团一行参观了才能大学的宾馆旅游系和航空运航服务系的校内实训基地,品尝了学生制作的小食品与咖啡,观看了航空运航服务系学生的现场表演。才能大学实训基地高度仿真的场所布置、先进的实训设备、现场实训学生的高职业素质和熟练操作技能,给考察团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4日上午,在对白石大学校的访问中,首先由校长崔佳忠先生对我院学习考察团的来访致欢迎词,称我院访问考察全体成员不是客人,是兄弟、姐妹,希望两校今后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共同进步;考察团成员在白石大学校教学部门负责人的引领下参观了校内护理、财税商科等相关专业实训室,并与大学校相关专业教授就专业教学等问题进行了专题交流;结束参观交流后,校长崔佳忠先生陪同我院考察团成员共进午餐。
25日上午,在到达新星大学校考察访问时,校长金昞默先生首先与我院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团团长李明月、副团长窦家勇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讨了两校面向未来的合作办学事项;然后,由该校国际交流部门负责人组织两校教师就两校的对应专业建设情况互动交流,相互加深了解。新星大学校副校长及国际交流部门负责人与我院考察团共进午餐后,于25日下午参观了该校的食品料理、护理、汽车等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室及相关的学生创新成果,给考察团老师以很大的启发。
考察团还在23日上午对东光(DK)国际服饰公司和24日下午对RNL Bio干细胞治疗技术研究公司进行了考察访问。在考察考察访问过程中,公司相关部门主管向我院考察团详细介绍了公司经营理念、技术优势与工艺流程,并带领我院考察团教师参观公司的生产流程环节,由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各环节的技术与工艺特点,使老师们真实感受到韩国优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企业文化。
在3天的紧张学习访问行程中,考察团全体成员投入了充分的激情与精力,不仅在交流中积极提问各种问题,与韩国学校与企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而且利用访问间歇时间总结讨论,相互启发,彼此交流考察心得,并结合我院的改革发展实际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专业建设的意见建议。
二、考察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经验
(一)仁川才能大学
才能大学创建于1970年,是韩国最大的教育文化企业--才能教育集团所属大学,是一所具有优秀历史和传统的专科大学。目前,才能大学在校生4000人左右,最大规模7000余人,设有税务会计、物流流通、酒店观光、酒店厨房、韩式厨房、空中服务、休闲科学、高尔夫产业经营、美容艺术、化妆品、环境保健、护理等24个专业(系)。
1.办学理念
才能大学的办学愿景是办成全球性就业培训名牌学校,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能力和教养的人才,教育方向是培养学生、父母、企业、大学、地区社会都满意的“实用人才”,最合适企业的人才。
才能大学以就业率最高作为一个目标,认为只有同时满足学生与企业的要求,才能达到目标。因此,每年都做学生与企业的满意度调查,力求逐年提高。才能大学在每一名新生入学时,都做要做学生的就业倾向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梦想”,如“我想做一名优秀的空中乘务员”、“我梦想成为大韩民国最高端的IT专家”、“我梦想成为一名吸引世界的料理师”等,激励学生“向着更激烈的人生”发展。而才能大学就是要“把有才能的学生培养成专家”,把“可能性”变成“一定做到”。
2.办学成果
2007年被韩国劳动部选定为“就业辅导技能推广事业”大学;2008年被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选定为“培养优秀人力教育力量强化事业”大学;2011-2013年韩国首都圈就业率第一位,教育部“教育能力优秀大学”,获30亿韩元政府资助。
另外,获得2011年韩国保健福利部长官奖;2011年选定为韩国“农食品部韩食烹饪特性化支援事业”学校(146所专业大学唯一选定学校)及相关支援;因校企合作评价优秀获15亿韩元国家支援等。
3.学校运营制度
(1)差别化的入学考试制度
才能大学的入学学生包括普通高中与专职高中生、无入学成绩但有特别才能或意志的学生(如棒球特长生等)、英语能力强的学生、JEIU学生等,其中,后三种主要是面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学习机会。才能大学的入学招考委员会由企业管理层、学校管理层和教师组成,负责制定招生方案,并具体参与学生的面试。
(2)入学管理与就业促进制度
引进的“自我教育”哲学,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的人性、创意性和就业潜力进行测试,根据就业潜力将学生分为A、B、C三类,为每一个学生安排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就业意向偏弱的学生进行指导,为被冷落的学生提供能实现自己梦想与自我展望的机会。这些制度显示了学校管理的人性化,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学校层面设立就业中心,负责组织模拟面试大会、针对大企业培养学生的适应性才能,邀请大企业董事长、社会名人到学校讲课等,以保证达到就业率在首尔圈第一位的成绩。
(3)教授业绩评价制度
教授业绩评价主要包括四项内容:①学生教育指导(60分);②对学校发展贡献(30分);③对学系发展贡献(10分);④校企协力(100分)。在总分200分中,校企协力评价占到100分,即50%的分数,显示出学校对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视;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占到30%,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标。这种考核制度的设定,显示了才能大学校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以学生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4)产学合作制度
成立产学协力处(团),其主要职能是:支援学生到大企业与优良企业高质量就业,支援有现场感的学生实验实习与现场实习,订立且履行能够持续产学合作的产学合作协约,指导和施行各种国家产业与地方自治团体的财政支持事业,为风险企业创业与地区内中小企业支援创业保育,支援企业与大学共同的产学技术开发,提供社会福利教育服务而参与地区社会的发展,通过学校企业运营来扩大在校生的现场实习机会。
(二)白石大学
白石大学始建于1994年,是一所以基督教经常为根本所创立的四年制大学,与白石文化大学和白石艺术大学两所专科大学同属于白石教育集团。“白石”具有“坚固的基础”和“光荣的胜利”的寓意,它体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白石大学以真理与自由为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是通过人性教育来培养学生,在此基础上加以知识技能的积累,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白石大学目前设有13个教学部54个专业、7个硕士点和2个博士点,14000名本科在校生及3000名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其姊妹学校白石文化大学,办学方向是培养具有基督教精神的对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用的实务型人才,设有23个学部59个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
白石大学与白石文化大学最为突出的办学特色是树立了以“真理”与“自由”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将人性教育与人文关怀渗透到学校运营的各个环节,成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支撑力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内心塑造,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灿烂笑脸显示了大学的人才培养成效。
白石大学美丽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成为人才培养坚实的物质支持力量。不仅有完善的设施,更有丰富多彩的教学项目。在实训教学方面,普遍采取了教学与实训室的整体化布置,集“教、学、做”于一体,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师业绩评价方面,白石大学将主要评价内容划分为学生教育、科研、服务、产学协力4个领区,其中,学生教育主要评价教师担任课程、指导学生论文与就业等情况,科研主要评价论文与学术成果,服务的评价包括对校内与校外,产学协力主要评价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教学、研究、服务等情况。产学协力的评价方法为:教师提交产学协力报告,教师业绩评价委员会审查、汇总。每个领区评价分数在5-0分之间,加权汇总得到评价总分,用于对教师的奖励、是否录用、晋升降级等。
(三)新星大学
新星大学是韩国的一所私立的专科大学。成立于1993年,以培养可以长期在自己的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的优秀人才素质为教育目标。新星大学是韩国教育部指定的优秀大学之一,是一所以工为主,集文、理、医为一体的二、三年制综合大学。学校坐落于韩国中西部地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设有26个专业的9个学科系列,及15个系。先后与韩国、中国、美国、日本、菲律宾、加拿大等国家优秀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
新星大学的办学特点主要有:
1.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新星大学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精心设计校训、校徽、校歌、校兽、校花等文化标志,倡导、引领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的激情、热情。如,以“黑马”为校兽,以突出激发学生的超越精神。
2.突出学校的教育特色
新星大学强化三大教育方针:一是强化外语、电脑应用等教学,突出通用基础性职业能力培养;二是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为切入点,突出职业岗位从业能力培养;三是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全面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
3.积累优越的办学条件
一是人性化的学生住宿与生活条件。学生公寓宿舍包括2人间与4人间,同时为了解决学校距离市中心较远所带来的生活不方便问题,在公寓楼内设健身房、练歌厅、咖啡屋等生活娱乐设施。另外,在公寓内设立学生心理疏导办公室,悉心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是丰富的教学实训室条件。全真模拟企业生产现场,形成高度现场感的实训室与实训场所;通过企业捐赠等途径获得最新的企业产品、模具;大量装备实训器材,完全满足一个班级实习实训时人手一套实训工具、器材。
三是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组织。学校提供专门经费支持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科研团队,进行创新设计,参加设计大赛和专项比赛,创新设计与比赛成果丰硕。
三、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团教师心得
在第二批赴韩学习考察过程中,在途中车上和晚间的空闲时间,组织考察团成员开展了学习心得讨论,老师们踊跃发言,结合考察中的所见所闻,各抒己见。看到差距就有了信心与希望,老师们纷纷针对我院进一步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总结起来包括以下方面:
(一)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是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职业院校的竞争优势在于学生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培养,优良的实习实训条件是培养职业岗位技术技能的基础条件。在校内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中,通过高仿真形成实训室的真实现场感,是提高学生实习实训效果的内在要求。考察的韩国三所大学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共同特征就是高仿真性:护理专业的实训室挂上牌子就是医院;航空服务专业的实训室完全仿真波音747的机舱;餐饮料理专业的实训室完全可以作为餐厅饭店的厨房;食品加工专业的实训室本身就是校办食品加工厂;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训车间检修设备比一般的汽车维修厂还要先进;化妆美容专业的实训室完全布置了一个个真实的美容厅,凡此等等。实训室的仿真设计来源于合作企业,但实习实训教学的开展并不依赖于学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而是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教学。同时,数量充足的实训设备也完全能够满足班级实训教学的需要,特别是在实训室中同时设置现场教室和讨论室,使“教、学、做”一体化具备充分的硬件条件支持。
(二)细化专业设置,突出专业特色,保证了学生专业学习的针对性
在韩国的职业院校,在学部下设置专业,一般没有大而全的专业,专业设置细化而有特色,与真实的职业岗位结合密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造品牌专业,吸引企业捐赠实习实训设备。在我院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中,要借鉴韩国经验,重点专业不要全面开花,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打造优势,争取形成对企业的吸引力。同时,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注意善始善终,避免虎头蛇尾,特色塑造要持之以恒,不要只是写到纸上、挂到墙上,要在整体上规划、全面配套与持续努力。
另外,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组织特点,要区别对待,突出不同的特色,而不是一刀切。如我院要求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时数都要占比50%以上,但在考察中看到,韩国的护理专业理论教学的比重就较大(实践教学时数达不到50%)。特别是我院要注意不要只是强调实践教学,还有注意实训条件的建设,否则,担任课程教师将无所适从,学生受益也不多,效果不够理想。
在专业建设中,离不开企业的合作与支持,而学校吸引企业合作的基本条件则是自身的科研与教学实力。可见,我院作为职业院校,同样需要重视科研与创新,只有科研上去了,才会有向企业提供服务的资本,否则,只是强调向企业提供服务,而不能解决“服务的技术从哪里来,服务的能力从哪里来”的问题,则这种倡导只能是一句空话。在提高科研能力方面,学院要注意通过积极争取纵向课题或学院支持课题研究,逐步积累科研资源,而不是一味强调横向课题的发展。因为没有纵向课题等的研究,科研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一味强调横向课题也只能算是“杀鸡取卵”,难以保证科研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推进精细化管理,增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对韩国同类院校的考察交流,他们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给考察团成员以深刻的印象。在我院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可以在以下方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1)在学生管理方面,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化,如按照学生的目标、兴趣、能力分类引导管理,如对专升本的学生可在学习环境方面给予特别的安排。在学生入学之初,要深入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梦想调查、能力测评,为针对不同学生的引导管理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2)对于教师、员工的行为引导,要注意服务的细节,从业绩考核、职称晋升评聘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从生活与教学服务如授课时的课间休息、饮水供应等方面给予细致的关怀。
(3)在管理风格上,要真抓实干,重在落实。在讨论中,大家都认为我院办学理念不落后,但落实到行动上不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真办学,办真学”,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扎实地做好每一个办学环节。在日常的管理者行为上,“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真抓实干才能有实效,领导身体力行才会真正带动员工的行为。
(四)完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完善的评价体系既是指挥棒,又是加油机。要根据学院发展的大方向建立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如在韩国的职业院校,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特性,调动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校企协力往往占到考核分值的50%左右,以此提醒学校的政策导向。同时,完善评价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要在分配与晋升等方面依据评价成绩真正拉开差距,才能起到充分的激励作用。
(五)建立良好人文环境,塑造合格职业人才
人性化的、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在无形中影响人、塑造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不仅是技能高,更要有高素养。
学校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学生就会多一层微笑,多一份责任,也多一些平和,这些都是职业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素养。学校领导者对老师多一些关爱,老师们就会多一份感动,感动了他就会做更大贡献,就会对学生更加关爱,这是一个服务链问题。对学生与教师的管理上,要更多地激励而不是限制,让老师和学生充满梦想,充满希望,也就充满了发展的动力。考察学生的增值,学生的笑脸是具体的体现,考察教师的增值,教师的笑脸也是根本的源泉。
(六)增强国际意识,在国际合作中提高办学水平
眼界决定境界,要提高我院的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还需要大力推动国际合作办学。通过国际合作办学,不仅能够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还能够扩大办学视野,把握办学方向,提升办学形象,发掘办学的新机遇。
(七)重视学校精神塑造与文化建设,逐步打造百年名校
学校要帮助学生实现梦想,学校有没有梦想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学校要培养有品格的职业人才,学校的品格是什么就需要明确。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学校精神的塑造与文化建设来解决。要建设百年高校,首先需要点亮学校的灵魂。考察韩国的几所高校,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都非常重视学校精神塑造与文化建设。借鉴韩国学校的经验,我院今后也需要重视学校精神塑造与文化建设,围绕“责任”校训,发掘学校的核心价值,建设学校文化体系,逐步打造百年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