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艺研中心2007年工作总结[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19:5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艺研中心2007年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艺研中心2007年工作总结》。

第一篇:市艺研中心2007年工作总结

市艺研中心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在市文化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科室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单位领导班子及全体职工紧密围绕全年的工作目标,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克服人员少,单位小,资金不足等困难。为我市的文艺创作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下面将全年工作情况及明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业务工作方面

今年我单位业务工作总的思路是:以为本系统文艺表演团体创作剧目为重点;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主线;以“三贴近”为根本。努力为广大群众创作又多又好的文艺作品。全年我们大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根据我单位制定的全年业务工作目标,主要围绕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建军八十周年”、“党的十七大召开”等几件大事,结合本系统表演团体的具体情况,量身创作剧(节)目。经过单位专业作者及全体创作网络作者的共同努力,按期完成了创作任务。在此期间分别召开两次创作会议。首先召开了本单位与市歌舞团的领导及创作人员会议。研讨和论证关于《音乐剧》的创作问题;另外,及时召开了网络作者会议,研究部署这次创作任务。并把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头,共创作了一部音乐剧和四个小戏、小品等剧(节)目。

2、扩大和延伸业务工作范围,努力创作在全省有影响的艺 术作品。在去年同辽宁电视台‘七星传媒’栏目《城里城外东北人》剧组联合的基础上,今年我单位编剧范颖又创作了两部电视剧《人头黄》上、下集并被采用。拟定于明年1月1日在省电视台播放。

3、加大力度做好创作作品的收集、整理、汇编及出书工作。根据年初文化局指示精神,我们将2000年—2007年专业及创作网络作者创作的作品,收集、整理、汇编成集。在局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争取了内部书号。并克服了人员少,资金困难的状况,投入资金八千余元于年底前出版了一部名为《辽河行板》的创作剧本集。此书的出版,对于创作作品的保留存档,对于搞好剧本的对外交流及加强和提高我市的艺术创作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做用。

4、努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完成了“营口袁派评书艺术”省级和国家级的申报工作。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要求严格,并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是艺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克服了人员少,资金短缺的实际困难,几次派人去北京采访袁阔成及有关人士,收集素材、资料等。为节省资金,主要领导带头自己打印材料、制作光碟、装订文本。甚至星期天不休息努力完成申报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省级申报获得圆满成功,目前,国家级申报已全面完成,正在报请审核之中。

5、不断增强“大文化”思想观念,努力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五一”前夕,我们组织网络作者主动深入到市经委进行创作、采风。同时为他们创作了小品《团圆饭》、相声《爱的奉献》、诗朗诵《春天的问候》等剧节目。并策划、编排、辅导了一台歌颂为老干部服务、反映广大离退休老干部幸福生活的大型综合文艺节目《春天的祝福》。“五一”节期间,在市辽河大剧院为我市老干部进行了专场文艺演出。演出节目连续几天在我市电视台播放,社会反映效果强烈。此举深受广大离退休干部和市经委领导的好评,和省《老年报》总编的高度赞扬。与此同时,我们还主动参与了“营口市第二届京剧和首届评剧票友大赛”,帮助组织、策划及做评委工作。为了庆祝营口港务集团实现亿吨大港,我们同市青年京剧团合作,创作并演出了《看明天玫瑰园内百花开》大型京剧表演唱,为营口港达到亿吨大港加油鼓劲,提供了文化支持。除此之外,我们还同市歌舞团联合,为“隆兴杯”辽宁省首届中国式摔交大赛组织、策划、演出了大型开幕式等活动。这些做法,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文艺工作者“两建、五进”思想意识,做到了‘三贴近’,同时在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6、树立‘创一流’思想,增强参赛意识。今年上半年我单位丁明国的论文《辽宁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被省艺研所认定为重点论文,参加了东北三省的艺术理论研讨会,并在会议上进行了宣读得到好评;苏亚的摄影作品《梦想考场》(组)6幅 摄影作品荣获“2007全国第二十二届摄影艺术展记录类组照优秀作品”奖。摄影作品《又有高楼入云端》参加了“辽宁省2007年群星杯大赛”获铜奖并在我市“百年商埠—营口”萃华杯摄影大赛中获二等奖。

7、努力加强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使之更加规范化。今年我单位对现存的行政档案资料及艺术档案资料从新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工作。更换了资料袋、资料夹、资料盒。按上级要求重新整理了目录和编号。又将近年来我市及系统的大型剧节目摄影及摄像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制做成20余部光盘,保留存档。

8、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首先完成了省艺术研究所来营调研组织和接待工作。今年5月省艺术研究所到我市,进行戏曲及民间舞蹈等方面的调研。市艺研中心接到通知后及时与主管局长和主管科室沟通汇报,并召集了我系统艺术表演团体等有关领导和资深人员与会进行座谈研讨。省研究所领导及专家对此次会议的组织之严密、研讨之深刻、领导之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研讨会对于我市戏曲及民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另外,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了局下达的对我市四个艺术表演团体的调研工作。我们深入到各艺术表演团体,进一步调查了解了各艺术团体现存的状况,并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撰写了一份较详细的调查报告上交到文化局,为我市的艺术表演团体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和详实依据。

二、党务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艺研中心党支部按照文化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单位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思想建设,搞好理论学习。根据我单位人员少的情况,除了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外,我们将学习型组学习、党员及群众学习统一组织起来,定为每周一学习一次。学习内容主要是《江泽民文选》;十七大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论述及辅导材料等。还有《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读本》;《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容。并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座谈讨论,作好学习记录。通过学习,党员和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单位出现了和谐、顺畅、务实、创新的良好局面。

2、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努力加强党组织和群众的密切联系。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离退休老干部共有20多人。而资格老、级别高是单位离退休干部的突出特点。党支部几年来不断增强为老干部服务意识,始终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他们不仅在节假日定期走访慰问,并且常年不断地为他们过老年节、过生日、参加他们结婚纪念日,平时派人给他们送书,送报,送医药等。当他们生活上有困难、家庭有矛盾或生病时,更是跑前跑后悉心照料。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关怀,体现了和谐、凝聚的精神。今年4月份我们又为八十四岁的张家相老人过生日。当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的领导和同志们将生日蛋 糕、蜡烛摆在桌上,又将生日帽给离休干部张家相戴在头上,摁动相机快门的一刹那,这位84岁的老人眼里噙满了泪花。不仅如此,当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党支部能够不厌其烦地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今年已故离休干部韩媛家属在结算丧葬费时,提出了一些不尽合理的要求,如不解决就不来结算丧葬费。党支部主要领导通过耐心细致地向家属交代有关政策,不厌其烦地反复做思想政治工作,经过半年之久,使问题得到了圆满地解决。

3、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自觉树立勤政廉政意识。年初,党支部要求一班人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纪委有关规定,努力做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表率。由于业务经费不足,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创作人员及网络作者,通过多种渠道,深入企、事业单位,为企业文化活动服务,同时搞好“三产”创收,几年来,这些创收经费弥补了单位的业务经费的不足,保证了单位正常的业务费用支出。如召开剧本研讨会,组织作者观摩学习,参加省以上的理论研讨会等项活动。剩余资金全部用于改造环境和添置办公设备。党支部提出了“少吃一顿饭多进一件设备,少花一分钱多搞点环境建设”口号。单位在改造了办公环境和添置了两台电脑和打字机等设备的基础上,今年又增添了刻录机、编辑卡、传真机及U盘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从而向办公现代化方向又前进了一步。并且到目前为止,班子成员没有用公款参与一次高消费娱乐活动。此种做法和行为得到了全体同志的高度赞扬和好评。多次 上级部门对班子考核,群众满意率都达到100%。因此,单位出现了群众满意,工作顺利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奥研中心2007工作总结

奥研中心2007工作总结

2007年,奥研中心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篇

《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与城市推广》,《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1); 《古希腊人文体育思想溯源》,《体育文化导刊》2007(1);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体育文化导刊》2007(1); 《借助北京奥运 塑造文化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7(2); 《努力推进文化北京的形象建设》,收入《北京学研究报告》,同心出版社,2007年;

《北京人文奥运与体育道德建设》,《人文奥运 文明北京》,2007年12月,大众文艺出版社

《首都体育文化的范畴及建设措施》,《北京文化发展蓝皮书》,社科出版社,2007年;

《北京2008年奥运会文化传播的特点与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7(2);

《北京奥运文化传播的功能和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7(3); 《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北京社会科学》2007(4);

(二)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

2007年10月11日,我校奥研中心成功申报北京奥组委两项重点研究项目。近日,我校奥研中心经过精心准备和充分论证,积极参与北京奥组委举行的竞争性谈判,成功获得北京奥组委两项重点研究项目。一项为《汉英北京奥运会常用词汇手册》,该项目将对数以千万字的奥运知识转让(TOK)和《奥运工作报告》等资料用语进行规范,填补国际奥委会关于此类专业用语手册的空白,为未来的奥组委提供可以借鉴的工具,并为北京奥运会的日常翻译、工作人员以及新闻报道、志愿服务提供便利。另一项为《奥运筹办报告》,该项目作为《奥林匹克宪章》和《主办城市合同》赋予奥组委的一项法律义务,主要依据国际奥委会《信息管理技术手册》的有关要求,在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档案、奥运知识报告(TOK Knowledge Report)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分析编撰而成,其成果将译成英文、法文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重要文化遗产上报国际奥委会。以上项目已与北京奥组委签署了正式协议,并组织了创作团队如期启动。

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体育学科体系研究》子课题《我国体育学科体系历史演进研究》。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课题《北京奥运与和谐社会》。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项目《北京奥运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在研课题《中央苏区 体育文化研究》

省部级重点课题《北京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对象研究》(30万字左右)于11月份结题。

(三)主办、协办及参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多篇高水平会议论文 2007年5月:与北京联大台湾研究院合办“北京奥运与海峡两岸关系”; 2007年8月: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邀请参加东北亚体育史年会,并发表了演讲;

2007年10月13日:“情系北京奥运 新疆民族风情书画艺术捐赠仪式”; 2007年11月11日:与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等单位联合承办“奥运安全论坛”;

2007年11月18日:与中国老教授协会奥林匹克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奥运与社会文明研讨会”;

2007年12月30日: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年会。

(四)出版专著

王培等:《百年中国 奥运之路》,2007年12月,华文出版社 孔繁敏等主编:《人文奥运 文明北京》,2007年12月,大众文艺出版社

第三篇:2011年研培中心工作总结

研是中心

培是抓手

----2011年下期研培中心工作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研培中心的工作在学校领导下,基本贯彻执行了开学时制定的工作指导思想和具体计划,比较全面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从四月份负责研培中心的工作到现在,自己也有很多的感受与反思,在此向各位领导汇报交流。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总结:

一、学校教育科研,在实践中完善

(一)营造教育科研氛围,激发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关注

1、负责编订《追寻大师足迹,创造幸福教育生活》一书。

开学后,研培中心先后通过短信、张贴通知的形式向老师们明确读书笔记写作要求,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周完成了资料收集任务。第二周开始,研培中心先后八次审定稿子、统一调动格式,与老师们协商文章的细节,编订目录、并按时在第三周星期一向学校提供样书编订,在完成第九次审稿后,印刷成册,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书稿发到每一位老师手上。

2、向课题组长发放了袁振国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书。(下学期安排具体的学习计划)。

(二)、组织策划校级课题的申报、开题及过程管理工作。

1、动员课题申报。

前期,研培中心在教研组长会上进行了三次申报动员、培训。11月中旬,研培中心共收到全校43个课题申报书。全校共120人次参与到学校课题的申报中。完成了对校级课题初稿和二稿的审定、初评工作。

2、组织课题开题工作。

开题之前,研培中心负责协调安排课题组老师与王教授交流,协助老师们修改研究方案,还制定全校课题开题方案、协调开题时间、制定考核评审标准、设计开题程序,督促各课题组提出申请、上交材料,协助各教研组长聘请校外专家。在开题后,及时收缴资料建立规范课题档案。截止2011年3月31日,全校顺利举行了34个课题的开题仪式,让全校绝大部分老师接受了一次规范的课题培训。

3、强力推进课题的过程管理工作。

(1)研培中心参照学校课表,根据王教授的上班时间,排出课题调研课表。并准备了三种版本,用小纸条按时发放给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发放给教研组长,并把总课表呈现给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2)设计课堂观察、月报告、大事记三种过程考核的量表,保障课题实施过程的针对性、科学性。

(3)学校课题研究的生命在课堂,为了促进老师们的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研培中心与王教授一起共同进入课题组进行课堂调研,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并完成对32个课题的课堂调研,共听课32节,并且每堂课都有结果,有反馈,有力地促进了老师们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提高。

(4)请王教授对课题听课做了总结,研培中心和校级领导参加了反馈会,初步了解了学校课题的实施情况,既看到学校教师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的变化,也看到部分教师研究能力的差距和学校在课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5)做好了开题报告集编订的准备工作,完成了课题专家及领导点评电子文档文字资料整理工作。并以各种形式给课题组老师们提出了开题报告修改意见及开题费用发票的收集工作。

4、积极做好区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在学校34个课题的基础上筛选出五个课题申报区级课题,并协助王教授和课题负责人做好区级课题答辩工作。

(三)强化激励措施,提高科研积极性

本学期,我们在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持续推进的同时,根据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评出优秀课题7个,且纳入考核之中。

反思:结合王教授的建议,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教师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整合能力,要培养教师将问题变为课题的“草根”研究意识。

1、如何进一步完善研培中心的职责,明确科研干事的职责,做到工作不推诿,能积极主动思考。

2、如何给教师明确的方向和学术支持。研培中心应该就学期工作有较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计划,要让课题组老师清楚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就课题本身而言,学校课题很多,但是很多教师都不清楚整个课题实施的过程,也很茫然课题到底需要收集哪些资料,所以,研培中心应该开展两方面的学习培训:一为教育科研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如后期课题成果的收集,课题论文和结题报告的撰写等,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能否在“请专家进来”的同时,充分利用我校优秀的教师资源,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开展专题培训,课题研究展示等活动。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本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我校还有一个市级课题和一个区级课题。学校还应有一个引领全体教师的课 题),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培训绝不能只搞形式,要坚持贯彻研究活动的始终。

3、加强课题过程管理,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每一课题组应该有课题活动记录本,详细记录课题活动情况;引导老师注重成果意识,注意课题资料的搜集、管理与应用。应该有资料收集袋,能让老师自觉往里面装东西。研培中心一个月应召开一次课题工作会议。

4、周期性的开展全员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活力,即将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同时,能否引入激励机制,开展课题研究赛课活动。

5、下学期要注重对经验的及时总结。每期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并且进行论文评选,将优秀的论文汇编成册。

二、青年教师培训,进步是硬道理

(一)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明确青年教师培养目标。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新学期开始,研培中心就对本学期的青年教师培训制定了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主要目标是要抓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因为教学基本功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把教学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就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着重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及教学水平。

(二)常规要求严格到位——提升青年教师基本功

研培中心月末对青年教师参加会议的情况、备课、上课、听课、辅导、作业等做出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期末对青年教师的总结、自我评分、师傅打分、教研组打分、编制纸卷等项工作进行细致检查,并量化为分数。经过强化管理,大多数青年教师在教师基本功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三)校内教研——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青年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学习环境和智力背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青年教师只有走“教、学、研”之路,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才能使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我们的具体做法:搞好每学期每个青年教师的一次的“校级展示课”。搞好听课之后的评课,让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能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教师上课的得与失。

(四)指导反思——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一个只会读书、教书,却不反思、不写作、不梳理自己成败得失的老师,是难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的,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教书匠。要使尽青年教师快成长起来,我们认为,就要坚持反思。在青羊区新教师三年认证考核结束后,研培中心组织了反思总结会,所有校级干部参加了会议并分别对青年教师提出了要求。学期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后,我们也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做好总结反思,帮助青年教师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

是否可以让青年教师一月交一次教学反思?案例、叙事、随笔?

反思:

1、下学期加强专家指导、要走出去。

专家的指导可以使青年教师在培养之初就处在一个高起点上,使他们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应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到名优学校实地参观、考察、听课学习,学习名校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先进办学理念。因为我们认为:教师要登多高的楼,学校就为他搭多高的梯,尽量为青年教师的外出进修、培训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多跟大师对话。

2、进一步对青年教师的严格要求。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课题科研方面还要加强,学校要有一个统一的课题将青年教师团结起来,既锻炼青年教师的能力,也能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促进他们的进步。

三、校本培训,在实践中规范

1、新学期一开始,研培中心立即整理好新学期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菜单张贴于公示栏内,以便须接受培训的各位老师能按时参加到新学期市上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去。

2、三至六月份:①为了尽可能让每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老师一个都没落下,这期间李老师通过或电话、或家校通、或出通知的多种形式不断提醒全校教师积极地参加到成都市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的学习中去,以按市上要求的时间学完应有的学习量。

②不断催收教师们所参加的省、市、区继续教育的学时证明,继而进行整理。此外还帮助部分未复印学时证明的老师复印相关证明。通知只交了证明复印件而未交原件的老师提交原件,最后将老师所交的参加各级培训的上千张学时证明分类粘贴,这样为假期中完成好区上及市上对老师们继续教学的检查和认定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3、印制学校校本继续培训资料交付学校教职工填写,期间还不断辅导相继前来咨询的教职员工填写校本继续教育培训表。当回收了教职工填写好的资料后又分 别去找各部门领导对所交资料进行检查、签字、认定。

4、设计制作2010——2011学校本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情况一览表,将全校教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时完成情况一一录入此表中,以供暑假评优组工作人员评优时参考。

反思:校本培训也是一个规范和落实的问题,学校要有记载。交给教研组长填写次数,就流于形式。

四、协助其他处室做好学校工作。比如招生、教籍管理、区科技节等其他工作,因为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所以这些也是应该的。

我觉得这两年是学校变化较快的两年,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变化。在变化之中,也让我们更多地看到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变化之中也充满了机会,充满了期望。研培中心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学校的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以研为中心,以培促研,真正发挥对学生成长的促进,对教师能力的提升和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真正使教育科研成为兴校之本,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的生力军;真正能为学校发展竭尽全力。

第四篇:研训电教中心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研训中心工作总结

本学期,研训中心在校领导和教学管理处的大力支持下,按学期初计划认真开展工作,注重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3月份,为各备课组印发了相关资料,倡导发挥备课组的引领作用,积极实践以“三次关注,两次反思”、“同课异构”、“磨课研究”、“课题研究”、“基于问题的课例研究”等形式为主要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4月份,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几何画板”软件使用技术培训;为配合4月中旬省教研室关于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工作,研训中心多方搜集资料、精心准备了汇报材料。5月份,组织赴北京培训的陈英、王玉珠、祁雪莲、孔占春、谈有艳、张海红六名教师为相应备课组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有力促进了我校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月活动中积极参加各备课组听课、评课活动;在高一语文备课组大力拓展语文课堂、努力构建校园立体教育网络的活动中充分参与,积极协调,在全校范围倡议观看了“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学生”等德育、励志教育视频,收到了良好效果。6月份,组织参加北京培训的俞霖贤、陈珍、范爱武三位老师开展校本培训,三位教师从不同学科、不同层面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心得和返校后大胆创新的体会,与会教师受益良多,王世军校长、王宏斌副校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7月份,为做好新聘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研训中心制定有关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使六名免费师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学校、学情,并通过新课程“教师成长”、“有效课堂”、“学生学习”等应用技能培训,为新教师的角色转变、胜任教师岗位做了充分的铺垫。校本课题研究中,张英虎主任主持开展的“如何提高高三文科学生后期复习效率”课题研究,历时两年,在两届高三文综备课组教师的积极参与下,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措施得力,资料详实、成效显著,并于今年7月顺利结题;王劲华老师主持开展的“高三年级高考校本复习

资料实施分析研究”课题,准备工作扎实,针对性强,在编印校本复习资料中所有高三英语教师付出了大量心血,并形成阶段性成果,取得了明显效果,已于今年7月顺利结题。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研训中心建议给以表彰奖励。在申报省级课题中,根据省厅相关文件精神,我校高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各备课组从校情、学情出发,精心选择课题,认真准备,都积极申请了课题,目前已上报省教育厅审批。电教工作中,华旦才让老师本学期独立完成了学校校园网站的制作;定期检查、维护、维修学校各处室、年级组、宿舍楼、“班班通”等电教设备,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各年级组完成了多次大型活动,另外承担了大量临时性工作,始终表现出随叫随到、任劳任怨的吃苦精神。

第五篇:市农技中心工作总结

市农技中心工作总结

2015年,邓州市农技中心在邓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全市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粮食核心区”建设为重点,按照市委、政府提出的“一条主线,六个加快、四个带动”的要求,转变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强化服务功能,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我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大灾之年,夏秋两季实现了粮食双丰收,年产粮食 15亿公斤,为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作出了贡献。邓州市2015年被国家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邓州市农技推广工作得到到了中央、省、地、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抓重点、抓关键,精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增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2015年,我们把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工程”,继续认真做好以桑庄、腰店为重点的45万亩邓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在具体技术服务上就园区的种植模式、品种选择、测土配肥、整地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抗旱排涝等技术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小麦精量播种、前氮后移、秸秆还田,玉米“一增四改”、适时晚收等技术。在方法措施上我们坚持做到“六统一”,即统一科技培训、统一机耕机收、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供水供电服务,通过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的实施,耕作和生产初步实现了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大大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2015年,园区内小麦平均亩产478.5kg ,较全市平均亩产397.4kg增产91.1kg,增产率达23.2%;玉米平均亩产547.4kg,较全市平均亩产495kg增产52.4kg,增产率达 10.6%。真正实现了作物布局区域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技术措施标准化,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树立了样板,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园区内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2015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xx、省委书记卢展工等中央、省、地领导亲临园区视察,xx副总理对我们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所取得的各项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科技日报》头版头条对此作了专题报道。2015年9月17日,南阳市农技站许晓生站长带领全体同志观摩了腰点万亩玉米示范方,对示范方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我们的工作受到了基层干群的一致好评。

(二)、用足、用活惠农政策,争取并组织实施多个国家农业项目,全面提升我市农业生产水平。

2015年,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惠农政策,先后争取实施了五大农业项目,为邓州市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1、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巩固县项目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我们继续承担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巩固县项目的建设工作。全年共采集土样700个,完成检测样品1039个总计检测8868项。采集植株样品210个,共检测n、p、k等项630项次。完成氮肥用量试验、丰缺指标试验、硫肥单因素试验、三区校正试验、肥力监测试验、夏花生3414试验等试验36个。氮肥运筹试验、耕作方法试验、施肥方法试验等6个试验正在实施之中。全年建立各类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317个,向当地群众推荐提供优质施肥配方18个,施配方肥面积17.6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309.89万亩次,年总产增加6191.78万kg,总节肥351.46万kg,总节本增收1.31亿元,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配方肥的研制和使用也有由单纯的粮、棉、油逐步扩展到果、药、杂等作物。

2、《2015年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圆满完成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今年我们按照《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配合市农综开发办在邓州市桑庄镇的陈堂、孔庄两村实施了夏玉米“百、千、万”科技行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先后两次组织对项目区的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集中培训。在技术指标的落实上,我们推行“统分”结合的办法,即:统一供应优良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测土配方供肥、统一测报供药防治病虫害。在省站专家的正确指导下,在当地干群的大力配合下,大灾之年项目区夏玉米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665kg,千亩示范方亩产598.1kg,万亩示范区亩产557kg,辐射带动区40万亩平均亩产462.1kg,比项目区前三年平均亩产424kg总增产1676.82万kg,期间,省站领导亲临项目区观摩指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顺利地通过了项目组的验收。目前项目区小麦高产高效“百、千、万”小麦示范方长势良好,项目区小麦高产高效“百、千、万”示范方建设正在进行中,初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麦播至今基本没有有效降雨的情况下,项目区小麦生长明显好于全市,一、二类小麦占90%,比全市一、二类小麦的60%多了30个百分点,为来年的丰收奠定了基础。

3、《旱作节水技术推广项目》示范效果突出。2015年,在省土肥站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构林镇官刘村承担实施了河南省旱作节水技术推广项目,先后示范推广1万亩次。该项目实施迄始,根据我市降水量少,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我们选择以玉米秸秆还田、土壤深耕、增施有机肥、以水调肥等为抗旱集成技术模式的冬小麦田和以高留茬播种、麦草覆盖、围垄集水保墒为集雨抗旱模式的夏玉米田为技术推广平台,进行示范推广。经试验示范,节水增产效果明显。与非项目区相比,项目区两季亩增产粮食179.6kg,起到了很好的节水保肥效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一系列的科学数据,为我市旱作农业的节水保水提供了新途径。

4、《耕地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进展顺利。为加强邓州市耕地质量建设,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推进有机肥料资源循环再利用,提高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秋,在腰店、文渠、桑庄、穰东等八个乡镇24个行政村实施了以玉米直接秸秆还田为主的耕地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中心领导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同志们分工合作,牺牲节假日,顶风冒雨,深入项目区为24个项目村亲自送发技术材料和秸秆腐熟剂70余吨。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们根据各项目村的实际情况,召开了由村组干部、科技户、示范户参加的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现场会,面对面地宣传培训秸秆还田技术,改变了当地农民群众焚烧秸秆的习惯,促进了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计划示范面积30000亩,实际推广应用落实38900亩。此外,还落实了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对比试验3个,建立效果观测点5个,百亩示范方3个。目前,该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5、《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成效明显。2015年,邓州市农技中心根据农业局的统一安排,组织28名科技人员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共指导科技示范户351户,示范带动5000余户。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全体参与人员按照项目的要求,经常深入农户,开展调查研究,查找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意见,较好的完成了项目的任务,中心有5位同志被市农业局评为2015-2015优秀技术指导员。我们先后指导科技示范户累计应用实用新技术60余项次,新品种3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300余条,开展主体培训和分户技术指导800余场次。适时向示范户及辐射户传授了急需的技术、政策、信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示范户种植小麦、玉米9467亩,示范带动近万亩,增产粮食240多万公斤。棉花、油料分别增产5万公斤和32万公斤。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示范户的科技种田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示范效果,探索出了一条农技推广新途径,为提高我市的粮食生产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三)、优化人才结构,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开展各类高产创建活动,促进我市粮油作物生产跨上新台阶。

2015年,我们把农技中心现有科技人员按高、中、初级合理搭配,优化结构,分成6个攻关小组,分包乡镇,协作攻关。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整合资源、项目推动”的总体思路,围绕“依靠科技、挖掘单产潜力、促进增产增效”的目标,以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推广主导品种、关键栽培技术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工作中,我们创新方法,我们各攻关小组分片包干,深入生产一线,实施零距离传授农业技术。即:在取土化验、配方供肥、品种发放、制定模式、调整播量、病虫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我们技术干部吃住在村,和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共同奋斗在田间地头,帮农民定模式、调播量、配药液、严把各项技术关,确保了各项技术指标的落实,大大促进了示范方建设。我们先后在腰店、桑庄、穰东、白牛、陶营、高集等12个乡镇创建了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的高产示范方25个,面积45万余亩。在文渠段营、肖店,白牛辛庄,九龙姚营等村建立50亩以上连片春(夏)棉高产示范方11个,面积675.0亩。据实产验收:小麦示范方平均亩产 486kg,较全市平均单产提高24.2 %;玉米示范方平均亩产 554.5kg,较全市平均单产提高37.8%;45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总增粮食17991万公斤,总节肥247.5万公斤;万亩油菜示范方平均亩产173kg,500亩核心区平均亩产181.5kg,比2015年的160.7kg增产20.8kg,并出现了亩产197.5kg和213.6kg的高产典型。示范方春棉亩均265公斤(籽),夏棉亩均225公斤,均创邓州棉花生产新高,得到了中棉所领导和专家的表扬。同时,我们又在全市15个乡镇以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建立了24个百亩以上小麦、玉米配方肥高产示范方,实施以配方肥应用为主导,配套落实其他先进实用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据测产,百亩方小麦平均亩产 516kg,玉米平均亩产 625.4 kg。分别比我市小麦、玉米平均单产 124.8 kg 和222.9kg。

通过各类高产创建活动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学习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积极性,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促进了我市粮油生产跨上新台阶。

(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大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和推广工作,为邓州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我们依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研究和推广工作。全年共开展包括小麦丰缺指标、氮肥用量、硫肥用量、玉米三区试验以及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红薯等新品种的引进和高产栽培示范,新农药、新肥料的应用效果鉴定等各类试验示范60余项。在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上,一年来我们主要推广了小麦西农979、郑麦9023、郑麦366号、衡冠

35、豫麦70-36,玉米丰黎2015、滑丰8号、浚单20、郑单958,大豆品种开豆4号、豫豆

22、郑92116、中黄13,脱毒红薯徐薯

22、豫薯

12、豫薯7号,花生豫花

14、远杂9102,芝麻品种豫芝9号、中芝11号等,共计30余个优良品种。由于我们加大了示范宣传推广力度,是我市主要优势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一年来我们推广小麦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氮肥后移和节水丰产技术,玉米的“一增四改”、适时晚收,花生、大豆、芝麻密植高产、化学调控等先进适用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达360万亩次以上,直接增加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在新技术的研究方面,今年我们配合南阳市农科所承担了芝麻产业体系示范项目,落实示范面积1.02万亩,建立了22个5亩以上芝麻高产示范田。按照方案要求,在芝麻全生育期内,我们对芝麻病虫草害发生规律、生产信息进行跟踪调查,开展高产示范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调查数据。在今年秋季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实现了项目区内1.02万亩芝麻亩产79kg的历史新高,比全市平均亩产41.5kg,增产37.5kg,增产率达90.4%,顺利通过了项目的验收,并受到了省农科院、市农科所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

(五)、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农情,为市委、政府决策指挥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参谋作用。2015年,我们根据农时季节,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农作物苗情、病情、虫情、雨涝、旱情、雨雪冻害等异常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以及产量的预查、实查等各类农情调查60余项次,撰写各类生产技术方案、调查报告、技术总结和各类应变技术措施材料百余份。配合有关单位开展了农作物卫星遥感地面调查研究项目。继续开展了12个地力监测点和肥力监测点的监测工作,时刻关注我市耕地肥力变化动态,及时准确地提出改良意见5条,撰写监测报告12个,落实改土面积8000余亩。根据省土肥站的要求,在我市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区域设立了5个豫西南土壤墒情监测点,全年向农业部节水网站发布墒情简报11期,信息简报1期,向南阳土肥站发送墒情信息12次,对指导大秋作物管理、麦播整地、小麦冬前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今年小麦自播种至今,降雨量极少,小麦干旱严重,根据墒情调查,我们及时上报市委、政府,建议组织开展抗旱浇麦,并通过电视和农业信息平台发布手机短信,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以抗旱浇麦为主麦的田管理高潮,为小麦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大力宣传培训农业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农业技术的宣传培训是农技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宣传培训工作是否到位,决定着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的高低,并直接影响着三年经济的发展。今年我们充分挖掘利用现有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广泛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工作。一是与市电视台联合在《乡村采风》、《农业科技进万家》、《百姓话题》、《邓州新闻》等栏目,宣传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花生等作物生产技术、举办专题讲座32期,推广普及农业生产新技术。

二是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多渠道宣传农业技术。我们技术人员轮流值班,常年开通电脑网络视频和农业科技咨询热线电话服务,全年视频服务和接受群众电话咨询1500余人次。在农业生产关键时刻利用农业信息平台发布各类农业技术信息300余条,三是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宣传上,我们对技术进行形象化、艺术化改造,把生产技术改造成集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顺口溜,并聘请《梨园春》擂台赛主下乡深入农村举办技术演唱会,大大的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农业技术的兴趣,较好的普及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四是开办科技服务大厅,开展咨询服务。中心把40余名科技人员,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合理搭配,轮流值班,提供面对面提供技术服务。全年累计接访咨询群众1000余人次,为农民解疑答难1500余条。五是对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个性化服务。在重大关键技术的推广上,我们一是上门指导服务宣传技术。二是把这些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请回农技中心举办针对性的专题培训班,并聘请他们参观化验、配肥等仪器设施,增强了他们接受农业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信息,加快了推广新技术的步伐。全年在中心共举办各类专题技术培训班20余期,培训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各类技术人员xx余人次。六是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技术等活动为切入点,组织高中级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田间地头,举办大型技术培训会50余场次,培训基层干部达1.5万余人次,全年共发放各类技术材料60余万份,技术入户率达70%以上。

七是采用印发彩色挂图、刷写墙体标语、张贴施肥建议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年共印发彩色挂图xx余份,在乡村、集镇主要街道、路旁刷写墙体标语200余条,发放张贴施肥建议卡2万余份,较好地宣传了党的惠农政策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二、完成工作的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和本领。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每周“

二、五”学习制度,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学习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切实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增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运用我市首创“4+2”工作法,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一方面我们认真研究制订了《邓州市农技中心关于开展业务学习制度的有关规定》,不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举办技术交流会。在生产关键季节,举办专题学术讨论会,相互交流切磋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的信息和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利用一切机会,组织技术骨干参加省农业厅、土肥站、南阳农校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增强服务“三农”的本领。

2、完善各项制度,加强思想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单位,优化工作环境。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搞好党务、政务公开,加大监督力度,有效防止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原则、顾大局,求同存异,互相支持、配合,推动了单位的工作和学习。二是以开展“三争四创”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十禁止”规定,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我们始终把“团结紧张,严肃活 ”当做工作中的座右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全体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倡导讲正气、比贡献,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拼搏创新的作风,教育鼓励全体人员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形成人人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干成事的良好局面,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紧迫感,全身心投入到2015年的农技推广工作中去,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制度,杜绝不合理支出,确保单位工作正常运转。四是着力抓好安全、计生、群团、稳定等工作,促进和谐单位建设。

3、强化管理,搞好督查,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继续实施目标管理,把各项工作目标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实行定人定额管理;二是强化纪律管理,严格考勤,增强干部职工自觉性和纪律性。三是实行例会制度,每周二下午定为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本周工作进行安排。四是定期考核,加强督查。中心对各单位和阶段性工作完成情况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阶段性考评与年终总评相结合,单项与综合评定相结合,自查与督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强化激励机制,督查考评结果与单位和个人年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挂钩,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存在问题及2015年工作打算:

回顾本的工作,对照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总的来看,工作运行正常,目标任务完成较好,工作中有新的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1、由于缺乏经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受到一定制约,和现代农业发展及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

2、在职能发挥上,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还需要创新思路,开阔眼界。

3、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推广人员“青黄”不接,人员出现断层,存在着潜在的推广危机。

4、还有个别同志思想观念不够解放,缺乏紧迫感、危机感,进取心不强,工作力度不大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逐步解决。2015年,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中央、省、地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技推广工作,继续围绕服务支柱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努力服务现代农业示范区生产,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把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其工作重点:

一是要继续认真组织实施好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巩固县项目、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农综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等农业项目。在此基础上争取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辐射带动全市农业生产上水平。

二是要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围绕我市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优势农作物,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出限制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针对性的引进、改造制定出一套可操作性强、增产效果突出的重大增产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扎扎实实开展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搞好农业高产高效示范方建设,促进全市粮油大面积平衡增产。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力度广泛开展技术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等工作,服务全市农业生产。继续认真组织开展科技人员“百人包百村”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活动,组织技术人员送科技下乡,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科技水平,以解决科技棚架的问题,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载市艺研中心2007年工作总结[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艺研中心2007年工作总结[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农技中心工作总结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抓重点、抓关键,精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增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二)、用足、用活惠农政策,争取并组织实施多......

    艺体中心岗位职责

    艺体中心岗位职责 1.负责全校艺体方面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学校艺体教育总体规划》,以及其他有关艺体工作文件精神。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和......

    农研中心事迹材料

    农研中心事迹材料 树立正确荣辱观为农技推广作贡献 ——农研中心普通人二三事 一个民族需要一个统一的灵魂,一个国家需要一种力量的支撑。在华夏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长河......

    编研中心工作计划

    编研中心是校园使者团的一个重要部门,是一个具有双重职能的部门,它不仅是使者团与外界沟通的平台,更是团内工作的得力助手。编研中心本着热忱、真诚服务的精神,协助团内开展工作......

    市人力资源中心2019年工作总结

    市人力资源中心2019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市人力资源中心2019年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xxxx年,我中心在市人社局党组......

    2018年**市考试中心工作总结

    2018年**市考试中心工作情况小结**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市属各部门各单位通力协作下,坚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招聘原则,以考试......

    市彩票中心2012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彩票中心2012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2012年上半年,在省局、省中心领导的正确指导和中心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圆满的完成了上半年的既定工作目标和销售任务,并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市推广中心工作总结2011年

    荆门市2011年水产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及2012年工作计划 2011年在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坚强领导下,我中心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发展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不断加强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