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牡丹区三大体系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
牡丹区三大体系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建设
牡丹区把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围绕创建工作目标任务,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大体系,加速推进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简化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程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强化创业资金扶持,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自主创业,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拓展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将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返乡农民工等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扩大贷款范围和贷款额度,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将最高额度提高到5万元。
完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完善培训内容,在开展“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的基础上,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社区服务实体及初始创业成功的“小老板”等,开展“改善你的企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广泛开展创业培训“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将创业培训窗口前移,在各乡镇、办事处和社区设置了培训报名点,劳动者在社区就可以申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开通牡丹区创业网站,有效促进了创业者的互动交流。指导乡镇、办事处、社区成立创业指导服务载体,组建“社区创业指导室”,形成了覆盖区、乡镇、办事处和社区的三级创业服务网络。加强创业指导,组建由40人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采取电话预约、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的方式,免费为创业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和政策咨询。建立完善创业项目库,制定创业项目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创业项目征集推介管理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创业项目征集、评估、推介等关键环节,依托牡丹区创业网,建立完善了创业项目库,不断充实创业项目资源。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创业者在孵化基地创业的,可享受场地租赁费和有关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鼓励创业政策,享受“场地+资金+实训+服务”等“一体化”孵化服务,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第二篇:牡丹区构建三大体系助农民工创业
牡丹区构建三大体系助农民工创业
近年来,牡丹区工业发展迅速,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牡丹区抢抓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遇,在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上给予帮助和扶持,实现农民工创业就业与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的农民创业政策体系。牡丹区简化涉及农民工创业的行政审批程序,推行联合审批、限时办理的一站式服务,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实行“零规费”、“非禁即入”等优惠措施。通过开展“创业助推行动”,为创业者提供一次创业培训、推荐一个创业项目、协助落实一处经营场地。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为返乡农民工打造集开业指导、证照办理、创业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
构建城乡一体的农民创业培训体系。聘请专家、学者、企业家授课,举办 “创办你的企业”(SYB)和 “改善你的企业”(IYB)创业培训班,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培训范围,采用案例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互动教学法等开展因材施教,调动创业人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达到培训的最佳效果。今年以来,牡丹区举办农民工创业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60人,帮助35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就业61人,充分发挥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构建城乡一体的农民创业服务体系。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开通牡丹区创业网站,有效促进了创业者的互动交流。指导乡镇办事处、社区成立创业指导服务载体,组建“社区创业指导室”,形成了覆盖区、乡镇办事处和社区的三级创业服务网络;加强创业指导。组建了 “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采取电话预约、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的方式,免费为创业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和政策咨询;建立完善创业项目库。制定了创业项目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创业项目征集推介管理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创业项目征集、评估、推介等关键环节,依托牡丹区创业网,建立完善了创业项目库,不断充实创业项目资源;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
第三篇:努力推进长治市创业型城市建设
努力推进长治市创业型城市建设
为认真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更好地服务“五五”发展战略,笔者就山西省晋城市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对比晋城创建工作,就长治市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研讨,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创建工作基本情况对比
长治市与晋城市同时在2009年被确定为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不同之处在于晋城市为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长治市为省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经过4年多的工作,晋城市在创建工作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步。
1.晋城市创建工作情况
2009 年以来,晋城市把创建创业型城市作为激发经济活力、实现新增长点的重要推动力,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民生工程、人才工程和创新工程,积极构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考核五大体系,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效果突出,城市活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齐抓共管、点面联动、全民参与的创业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从2008年至 2012年底,全市私营和个体工商户由4.7万户增加到6.6万户,增长41%;从业人员由6.5万人增加到9.4万人,增长45%,四年参与创业活动人数达5.1万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结果中,晋城市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一,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二。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增速列全省第3位,比上年前移4位。
2.长治市创建工作情况
从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以来,长治市围绕省厅目标,初步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今年出台了新的小额贷款办法,小额贷款范围进一步扩大,贷款额度进一步增加,担保方式更为灵活。截止至2013年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审批通过贷款达1085万元,银行实际放贷255万元。二是设立了城隍庙创业孵化基地,运行态势良好,入驻创业实体72户。2013年启动了青年创新创业园区规划。三是启动了全民技能振兴专项活动,以13家职业机构为载体,开展了省级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全市职业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成长劳动力培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42218人。全市依靠创业带动就业12272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晋城市相比,长治市由于一直没有出台全市统一的工作方案,创建工作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总体发展尚不尽如人意。与晋城市的创建工作相比存在不小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和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目标有所区别,但考核办法和内容差别不大,长治市在实施创建过程中未制定完善的体系架构统一规划、实施此项工作,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创建工作开展4年多来,长治市至今始终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没有成立专项负责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创建工作既没有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之中,也没有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范围,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对创建工作的执行力度普遍较低,社会知晓面窄,仅依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一家在开展这项工作,特别是党委、政府领导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整体推进力度不大。
2.投入严重不足
晋城市从2009年开始将创业型城市创建所需的资金纳入到财政预算。2013年,晋城市委市政府更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按不低于财政收入的1%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就业工作。而长治市从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市级财政预算没有列支过创业扶持专项资金,每年仅有500万元就业资金,大部分用于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与社保补贴,远远不能满足创建工作的需要。
3.创业氛围不浓
晋城市从创建工作开始就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告牌等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全民创业的意识逐渐形成。特别是开通了创业就业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创业者随时随地都能查询有关信息。而长治市因为资金等原因,舆论引导、宣传造势没有跟上,创业氛围营造不够,政策优惠不多,对创业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形成。总的来看,政府、社会及创业者对“创建型城市”的思想认识及舆论宣传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加强。
三、对下一步创建工作的建议
借鉴晋城创建经验,笔者建议长治市下一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创建工作力度。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形成合力
尽快正式启动全市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尽快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出台创建方案,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制定工作制度。创建创业型城市牵涉面广、协调任务重,市县两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领导,把“创建”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市政府要按照《就业促进法》和创建创业型城市的要求,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和创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议领导小组及创建办要定期召开有关会议,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要切实增强县(市、区)的联动,强化对工作的推动落实。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2.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营造全民创业氛围
由政府协调市内各种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等,营造全社会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设立开通长治市创业服务网站,为创业就业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发布、信息资讯等便捷服务,让全社会都了解、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真正让创建活动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创业典型,树立创业明星,弘扬创业精神,展示创业风采,建设创业文化。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激励全市干部群众人人想创业、谋创业、敢创业、善创业、发奋创业,形成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3.加大创建工作投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
市县两级财政要切实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投入与保障力度,建议建立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加强对创业项目实体的扶持,加大对初次创业和二次创业者的信贷投入,切实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各级财政每年都列支一定数额的创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创业和创建工作经费。市政府要尽快制定操作性强的金融、财税配套政策,其他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和创业补贴政策,用财税政策激励各类劳动者创业。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作者单位:长治市再就业服务中心)
第四篇:三大体系建设推进会发言材料
多措并举全力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
蓬安在“三大体系建设推进会”上的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蓬安县县委、政府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给政策、抓队伍,营造良好氛围促进科学发展。
蓬安县县委、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供销社的工作,特别是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文件出台后,县政府积极出台了《蓬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蓬府发„2011‟39号文件,对于加快供销社的改革发展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同时将供销社的重要工作连续三年写入了县政府当年的工作报告,增加了财政的经费投入。选择年富力强的同志配齐了县社领导班子,提高了向心力、战斗力;解决了普通干部的非领导职务配备和生活待遇享受,使他们少了后顾之忧、促进了和谐、营造了氛围。
二、给关怀、破难题,化解遗留问题凝聚前进力量。
为使供销社轻装上阵,将二000年供销合作社在县财政局的社员股金专项贷款600万元抵押物解除抵押,归还给企业,由供销合作社整合系统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拨付5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原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协调供销社磋商解决尚欠县农业银行贷款190万元。每年额外预算10万元左右资金解决企业军转干部、伤残、癌症病人、老信访户等信访维稳开支。对县供销社机关环境进行了改善,重新为每个
1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安装了空调。将县供销社应缴财政国库的机关资产出租收益金每年10多万元全额返还给县供销社用于职工52的发放和历史债务的化解。
三、给项目、压担子,确保“三大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县供销社班子就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农产品直销经营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向县委、政府汇报后,领导高度重视、纳入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委会进行了专题部署研究、为确保落实还让发改、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列席、确保工作能顺利立项、运行有资金支持、项目有土地储备。
㈠纳入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确保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顺利实施
以蓬安县供销社县农资公司暨“川东北农资配送中心”为实施企业,继续推进全县农资连锁配送为农服务工程,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2012年将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1个、庄稼医院22个、农资便民店60个,预计共投入资金150万,其中企业和业主自筹120万,争取省级补助资金3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农资市场整顿,开展庄稼医生培训等农村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促使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将其纳入扶贫新村连片建设规划,并从扶贫资金中匹配10至20万元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并让目标办督促涉及的乡镇、村(社区)给予积极配合支持。
㈡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统筹,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网络完善。
为从更本上解决县城再生资源第二次污染问题,全力配合做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变废旧回收凌乱分布的局面,县委、县政府将供销社的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写入了今年的县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在县城城南物流园区落实土地30亩左右,帮助县供销社新建一个集分类销售、分拣储备、初级加工及信息收集发布于一体的再生资源集散交易中心。项目力争今年4月立项、6月开建,分两期进行,2013年2月完成1期建设,2013年底全部竣工,预计总投资1500万元。同时为支持县供销社2012年建成场镇转运回收站8个,村级回收点50个,初步构建“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功能完备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县财政还将预算以奖代补资金50万元予以补助。
㈢纳入商贸流通体系规划,助推农产品直销经营服务体系加快建设。
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切实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是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县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直销体系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全县商贸流通整体规划,作为今年全县农贸市场新建改建的重要选项。将县供销社城东新区实施农产品交易中心综合体项目建设规划纳入了政府常委会进行项目答辩。该项目共计占地5亩,地下共计2.5层分别为30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3000平方米的农产品直销市场,600平方米的冻库,配备2辆冷藏运输车,初步构建鲜活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直销体系,地上为占地1200平方米共计6层的综合体建筑,一层为日常生活用品综合超市,二层为商务会所,3—6层为商住,以分期逐步收回投资成本。将该计划让规划建设局进行规划研究后与商务局的建设方案进行比对,再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同时分管常委、副县长召开专门协调会帮助供销社引领专业合作社建设,开展订单农业。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农超对接推动,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直接建立采购关系,建立直销基地对接大型超市、农贸市场。鼓励供销社积极参与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冷藏保鲜、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支持供销社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
总的来讲,县委、县政府对供销社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了倾斜,蓬安县供销社一班人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社的影响力正逐步加强。
第五篇:关于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汇报
关于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汇报
今年4月,我市被确认为首批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以来,在大丰市委、市政府和盐城市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五大体系”建设,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创建体系
1、构建创建组织体系。大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盐城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范大玉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落实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推进工作。市政府成立以范大玉为组长,市政府办、人社局、经信委等28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大丰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和出台创建工作方案,围绕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工作考核体系五大体系66项标准,明确部门职责,制定工作和考核目标,细化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2、完善创建政策。为全面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发挥政策引导效应,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大发[2013]48号),就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大学生创业等18个方面出台了含金量高、激励作用强的政策,同时市财政设立1个亿的全民创业专项资金扶持创业。为进一步抓好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在大丰日报刊登政策解读,相关部门公开进行服务承诺。同时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围绕资金补贴、申请流程等方面,专门出台了《大丰市扶持创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补贴标准,简化申报流程,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3、强势组织推进。为推进全民创业,我市将全民创业工作和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创业带动就业纳入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度。盐城市全民创业大会召开后,我市市委书记倪峰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我市全民创业和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情况,要求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全民发动,重点重抓,形成合力,迅速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全民创业大会,现场为100名企业者免费发放工商营业执照。市政府还多次召开创建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制定鼓励创业政策,及时解决创建中的实际问题。9月26日,在市新词广场举办’2013促进创业就业暨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市领导范大玉、袁冬青等到现场视察。会上进行了创业政策宣传和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吸引4000多名群众到场。
二、加大宣传力度,造浓创业氛围
一是宣传创业政策。为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激情,造浓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的氛围。充分利用报社、电视台、网络、电子广告屏等宣传创业政策、意义,同时向社会发放政策简单、宣传页10000多份,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是宣传创业典型。树立创业典型,带动群众创业热情和创业信心,在《盐阜大众报》对我市两位创业典型进行宣传、在《大丰日报》上连续一个月刊登创业政策和创业典型事迹。组织全市全民创业典型巡回宣讲团在全市开展创业宣讲活动,已在我市大中、新丰等镇组织宣讲活动6场,3000多名群众、村组干部、企业工作人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及有创业愿望人员到场学习。
三是创新宣传载体。在市政府网站《中国大丰》开设创业型城市专题板块,包括创建动态、政策文件等栏目,进行创业政策、创业项目、创业典型、创业园区等宣传,该专题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采用;通过市镇村三级人社基层平台加强宣传政策,特别宣传身边的创业典型,在全市开展征集优秀小本创业项目征集和展示、发放创业政策宣传页、开办创业培训班,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宣传全民创业。
三、加快载体建设,培植创业典型
今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工作,把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年初专门发文将全市12个镇工业集中区集体更名为创业园,将我市商业街更名为全民创业街,在项目、土地、资金等方面向创业载体倾斜,加大创业载体建设扶持力度,促进全民创业。
1、大力培植创业孵化基地。一是放大留学生创业园效应。为了集聚高层次人才,孵化高成长企业,培育高科技企业,在经济开发区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园区包括层高24层的国际商务大厦、标准厂房40000平方米和多个专业技术研发和实验平台,目前已有德国留学回国的李臣创办的盐城丰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日本留学回国的李浩杰创办的大丰市金诺机械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入驻园区。二是培植科技型创业孵化基地。为推动科技创业能力向创业成果转变,我市建立了“东方一号”创意产业园,以创意产业集聚为支撑,以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设计为抓手,建立科技型创业孵化基地,推进科技人才向创业人才转变,目前该创业园内已有37家企业入驻。三是培植农民创业园。为发展农业项目,鼓励农民创业,向农民创业提供合适的平台,今年我市加大农业创业园建设,在草庙镇建立的农业创业园“希望田野”已形成一定规模,园区规划面积1万亩,已有总投资7000万元的农业观光园、植物园等3个农业创业项目进驻园区。目前东方1号、希望田野正在积极申报省和盐城市创业载体;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政策倾斜,鼓励部门、企业建设生产型、市场型等类型的创业园,建立多元化的创业发展模式。
2、加快培训基地建设。为进一步加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建立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让我市有创业意愿的人都能得到创业培训的机会,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联合在市职教中心共建创业培训基地,计划三年投资1000万元,目前已投入 300多万元用于购买培训设备设施并投入使用,设立导师咨询工作室、创业培训教室、创业实训教室、学生创业园,安排32名专业教师负责全民创业培训工作。
3、大力培植创业典型。在各镇开展优秀小本创业项目征集和展示活动,共征集项目43个,并选取其中3个申报盐城市优秀小本创业项目。联合市妇联、市团委推荐20个优秀小本创业项目在我市新词广场进行推介和展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份,受到群众的热烈的欢迎。
四、切实优化服务,狠抓政策落实
1、加强创业服务。健全服务网络,利用现有市镇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平台,专门挂牌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市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专门服务窗口,解答创业咨询,受理创业相关业务,及时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加大创业培训力度。9月,邀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胡谊教授为全市科级以上干部进行《成功创业的心理准备》专题讲座。组织创业培训师资参加盐城市创业讲师培训班学习,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在每月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中加入创业意识培训课程;联合各镇组织开办创业培训班,先后在南阳等镇开展创业培训活动。今年已累计开办创业培训班13期,培训学员1000多人。
2、强化政策落实。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为进一步扶持全民创业,从今年起,我市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小额贴息贷款不受总量控制。今年预计对初次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超1000万元;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根据我市出台的创业相关政策,抓好初次创业补贴、房租水电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等建设补贴标准和申请流程,确保年底兑现相关奖励和补贴。
3、严格考核督查。在日常创建工作中,定期制作工作简报,组织召开创建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及时通报创建工作进度,研究解决问题。对创建工作目标,年终由市政府办和市考核办对创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年终绩效考核。
五、下一阶段工作
1、进一步培植宣传创业典型。通过举办“创业之星”评选、举办创业成果展、编印创业典型事迹小册子等活动,加大表彰和宣传创业的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大丰日报》、大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创业专栏,加大宣传,用创业精神激励人,用创业经验鼓舞人,引导更多人投身创业。
2、进一步优化创业培训服务。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确保2013年创业培训2000人,2014年创业培训人数达3000人。整合培训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创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和对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培养,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实现较高的培训后创业成功率,确保到2014年全市创业培训师资队伍规模不少于40人。
3、进一步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加大留学生创业园、东方一号科技创业园、职教中心等现有创业载体建设力度,根据创业群体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在全市建设农民创业园、下岗失业人员小本创业园、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街区等创业载体,以此引领和推动全民创业工作。确保2014年底建成建成省级创业产业园2个,市级创业产业园4个,镇级创业产业园区8个。
4、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积极完善创业者在市场准入、行政管理等促进创业政策和措施,建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长效机制,健全和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细化政策扶持措施和办法,提高各项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