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柯坪县奶牛疫病防治与生鲜乳监测技术
柯坪县奶牛疫病防治与生鲜乳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的
通过奶牛疫病防治与生鲜乳监测,切实加强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以下简称“两病”)控制与净化工作,检查和化验证生鲜乳卫生指标及理化指标,掌握我县“两病”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确保我县奶业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口蹄疫、布病、结核
1、监测范围
奶牛口蹄疫、布病、结核监测面要达到100%,覆盖全县四乡一镇所有奶牛养殖场(户)。
2、监测对象
所有3月-6月龄以上的奶牛;布病S2或S19菌苗免疫接种6个月后的奶牛,口蹄疫免疫(新出生3月以上牛犊)20天以上的奶牛。
3、疫病及生鲜乳监测方式
开展血清学和快速监测试纸监测;牛奶营养成份监测议和三棸氰胺。
4、监测设备及经费
1、理化指标(营养成份)监测议4.8万元,2、卫生指标(三聚氰胺)5.2万元,3、各类试剂盒、抗生素药剂1.5万
5、结果判定
(1)初筛试验出现阳性反应,并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或分离出布鲁氏菌、PCR试验阳性,判为病畜。
(2)血清学正式试验中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或布病竞争ELISA试验阳性,判为阳性畜。
(3)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阳性的牛,判为结核病牛。
6、监测结果处理
对于阳性牛,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第二篇: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1、试述猪瘟免疫程序
答:猪瘟免疫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母源抗体的高低,接种时间,接种剂量和所用疫苗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与母猪免疫时间相关联,即母猪免疫至仔猪产出的时间越短,仔猪母源抗体相对较多,持续时间长。相反,母猪免疫至仔猪产出的时间越长,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相对较少,持续时间短。要使母猪和仔猪保持相对稳定的猪瘟抗体,母猪必须每6个月接种一次猪瘟冻干苗。经每6个月接种一次猪瘟冻干苗的母猪所产仔猪,在30日龄左右接种一头剂猪瘟冻干苗,接种后275天用石门系强毒攻毒获百分之百保护,此时绝大多数肉猪已出栏。
据此猪瘟免疫程序为
(1)猪瘟控制区应用经产母猪每6个月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仔猪30日龄左右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种公猪每年春,秋用猪瘟冻干苗1头剂接种一次。
(2)猪瘟非控制区应用经产母猪,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一次,仔猪20,65日龄时各接种一次,每次接种猪瘟冻干苗1头剂。此外还可根据当地实际,采用哺乳前一次接种。至于腹腔注射,阴道注人,人工授精接种方法,必须接种后3~4个月再行接种一次。
2、试述农户散养鸡新城疫的免疫
答:根据我国目前国情,养鸡业多以农户养为主,如何将农户散养的鸡免疫接种好,使之不发病或少发病,是兽医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选用有效疫苗新城疫叭苗具有耐热性(38℃保存45天能存活),同居感染免疫性,稳定性,免疫期较长等优点。新城疫工系苗属中等毒力疫苗,免疫期长。这三种疫苗联合运用,适合于农户散养鸡新城疫的免疫。
其次要采用科学的接种方法7~10日龄雏鸡,先停水,将新城疫V4苗按每只2羽份,用适量凉开水稀释,让鸡自饮。饮完后,停水,再将新城疫V4苗按每只2羽份,用适量凉开水稀释,让鸡自饮。120~125日龄鸡用新城疫工系苗肌肉注射,每只1羽份。
第三是接种方式利用新城疫V4苗耐热的特点,农户可在乡镇兽医防疫站购苗,自行给鸡饮水免疫接种,以及每年春秋由乡镇兽医防疫站进行新城疫工系苗肌肉注射免疫接种。
虽然上述新城疫免疫程序不如集约化鸡场的免疫接种科学,但就目前农户散养鸡来说,其方
法实用,有效,可行。
3、试述良种肉鸭主要疾病的综合防治
答:良种肉鸭生长周期性短,一般在25~30天即可育肥出栏,加之多数是集约化饲养,疫病流行非常快,死亡多,经济损失大,所以对良种肉鸭的疾病防治应有足够认识。经调查良种肉鸭的主要疾病有病毒性传染性肝炎,浆膜炎,副伤寒,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鸭瘟等。根据这些疾病发生时间不同,主要防治技术有以下几项。
(1)消毒技术育雏室,育成室和所用器具的消毒。
(2)育雏室内的保温技术(冬天应升温至35℃左右)。
(3)副伤寒的防治技术可采用广谱抗生素饮水或注射。
(4)病毒性传染性肝炎的防治技术7~9日龄时皮下注射抗肝炎高免血清,一般不用肝炎疫苗注射。
(5)浆膜炎的防治技术肉鸭在10,15,20日龄时用广谱抗菌素注射。同时防治巴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
(6)鸭瘟病的防治技术根据鸭瘟多发生于成鸭,一月龄以内的鸭发病少的原则,良种肉鸭的鸭瘟防治,采取发病后立即用鸭瘟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的措施,效果好。
4、试述仔猪主要疾病的综合防治
答:仔猪((60日龄内的小猪)培育期间的主要疾病包括仔猪黄痢,白痢,缺铁性贫血,猪瘟,仔猪副伤寒,寄生虫等。针对这些疾病的发生时间和危害程度,特提出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母猪在配种前30天左右接种猪瘟冻干苗,旨在确保母猪对猪瘟病的免疫和具有足够母源抗体传递给仔猪,使仔猪在30日龄内不患猪瘟病。
(2)怀孕母猪的产仔前10~20天接种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仔猪通过吃乳获得抵抗黄痢,白痢的抗体,使之不患黄痢,白痢病。
(3)仔猪出生前三天对母猪圈舍,垫草,仔猪栏等要彻底消毒。
(4)仔猪的早期护理,其中主要内容要让每头仔猪都能吃足初乳,提高抗病力。
(5)仔猪出生后3日龄内用右旋糖酐铁进行注射补铁。
(6)仔猪出生后第二天开始口服生物活菌制,调整仔猪胃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预防黄,白痢的发生。
(7)仔猪在30日龄左右接种猪瘟冻干苗。
(8)仔猪在35日龄进行仔猪副伤寒菌苗的接种。
(9)仔猪40日龄进行驱虫。
(10)经过以上9项技术综合防治后,仍有疾病发生时,对症治疗即可。
5、试述口蹄疫的综合防治
答:根据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各地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所同,但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查找疫源其内容包括对饲养牲畜的非免疫抗体检I病毒测试,春秋两防普查,流通环节的检疫,检验等防治技术。
(2)消毒灭源即对牲畜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进行大面积,全方位,立体性的有效消毒。
(3)免疫接种对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牲畜进行免疫种,建立起免疫带。
(4)扑杀病畜对病畜和同群畜要采取坚决扑灭的措施,尸作无害化处理。
(5)监督管理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实施监管理,对不法行为绳之以法,做到以法制疫。
6、述蛋鸡场主要疫病的免疫程序
答:鸡的传染病主要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产蛋下降综合症,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鸡慢性呼吸道病等。根据这些病的发生发展时间和流行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如下
(1)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根据需要8~10日龄重复一次。
(2)4~5日龄接种传支H120疫苗,2月龄接种传支H52,产蛋前接种传支油苗。
(3)7~10日龄接种新城疫N系苗或新城疫V4苗,30日龄用此苗重复免疫一次,120~125日龄接种新城疫I系苗或新城疫V4苗和新城疫油乳剂苗。
(4)10~14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28~35日龄时重复一次。
(5)产蛋前2~4周接种产蛋下降综合症油乳剂苗。
以上疫苗的接种最好在接种前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而定接种时间。至于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痘,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接种,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7、试述免疫学在疫病诊断防治方面的应用
答:免疫学的应用很广,但在传染病方面主要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
免疫诊断它包括血清学诊断和变态反应诊断。血清学诊断是利用抗原一抗体特异性反应,用已知的抗原鉴定未知的抗体或用已知的抗体鉴定未知的抗原。最常用的方面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免疫荧光试验和中和反应等。变态反应诊断是应用已知变态原给动物点眼或注射后看它是否发生特异性变态反应,而诊断疫病。
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应用免疫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动物防疫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的重要内容。免疫预防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就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给动物接种有效的生物制品,使其产生对该种微生物的自动免疫,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人工被动免疫是给动物注射免疫血清。免疫治疗当动物发生传染病时,给其注射免疫血清,达到治疗传染病的目的。
8、试述猪瘟,猪丹毒,猪局部炭疽和仔猪副伤寒的淋巴结炎病变化的鉴别要点
答:一是淋巴结的炎症类型不同猪瘟淋巴结为出血性炎症;猪丹毒的淋巴结为卡他性炎症;淋巴结肿胀;猪局部炭疽的淋巴结为出血性坏死性炎症,淋巴结周围组织明显水肿;仔猪副伤寒淋巴结为急性增生性炎症,淋巴结肿大。
二是淋巴结的病理变化不同猪瘟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斑纹;猪丹毒淋巴结切面有透明液流溢并有细小的充血点;猪局部炭疽淋巴结切面出血,散在灰黑色坏死灶,陈旧病灶
呈棕灰色;仔猪副伤寒淋巴结切面呈灰白色脑髓质样变。
9、试述败血型猪丹毒特征性病理变化
答:败血型猪丹毒主要以急性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勃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全身淋巴结红肿,充血,切面多汁,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脾脏呈樱桃红色,质地柔软,显著充血,肿大,边缘,切面外翻,凸凹不平,脾髓暗红而易于剥下,脾小梁和滤泡的结构模糊,呈典型的败血脾。整个消化道有十分明显的卡他性和出血性炎症病变,胃底及幽门尤为严重,如红布一样。肾常发生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的变化,明显肿大淤血。肺显著水肿,充血,呈红色,在空气中则变为鲜红色。
第三篇: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
附件1 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
为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行为,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科学、客观、公正,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中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是指农业部依法组织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生产和销售的生鲜乳进行抽样、检验,并对抽检结果进行处理的活动。本规范适用于承担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
一、抽样工作
(一)抽样工作原则
1、承担单位应对被检省(区、市)奶牛养殖、牛奶收购情况,包括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养殖结构(奶牛场、奶牛小区和散户的比例)、生鲜乳收购站数量与构成、生鲜乳运输车辆数量与构成、主要乳品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监测方案要求,确定监测地区和监测对象。抽取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真实性。
2、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抽样。
(二)抽样程序及要求
1、抽样组织
(1)承担单位应根据监测计划研究制定抽样方案,并在每次抽样前组织参加抽样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抽样方案、抽样技术、工作纪律等的学习。
(2)承担单位应根据抽样方案准备所需物品,并由专人负责检查和发放抽样单、抽样工具等。
2、抽样过程
(1)抽样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必须经过培训上岗。承担单位应指定一名抽样负责人,负责抽样方案的具体实施及协调。
(2)抽样人员应主动向被检单位出示工作证件和有关文件。
(3)抽样人员应严格按照抽样程序进行抽样、分样、封样、编号及留样。应将包装好的样品完全密封,用于密封的封条上必须包含抽样日期、两名抽样员及受检人签字,并且保证如果不破坏封条则无法打开被封样品,特别注意防止样品在运输及交接过程中交叉污染和包装破损。抽样人员应妥善保存所抽取的样品,保证抽取样品全程冷链运输,防止样品变质。
(4)抽样人员在现场应认真填写抽样单。填写的抽样信息要完整、准确、字迹工整、清晰。经双方确认无误后在抽样单上共同签章(名),其中抽样人签字必须为两名抽样员签字。抽样单为四联单,第一联由抽样单位保存,第二联连同抽取的样品交被检单位保存,第三联随抽取的样品交检测单位,第四联交受检单位所在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5)抽样人员将抽取的样品平均分成三份,一份连同抽样单第二联交被检单位保存,并应告之保存条件、保存时间等相关事宜。其余两份样品用于检测。
(6)抽样人员应在抽样过程中全面了解被检单位的生产、经营等情况,以便进行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
3、拒检的处理
对于拒绝抽检的单位,抽样人员应当耐心宣讲有关规定,并阐明拒检后果,同时要通知当地畜牧部门予以协调。如果被检单位仍然不接受抽检,抽样人员应书面记录当时的情况,内容包括:被检单位名称、拒检理由、经过、时间、地点、现场人员等。抽样人员和当地畜牧部门人员在书面材料上签字,并及时向省级畜牧部门报告有关情况。该被检单位按不合格处理,拒检的情况材料随同其他监测结果一同上报汇总单位。
二、检测工作
(一)检测工作原则
1、统一检测方法。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监测计划中指定的检测标准或方法进行检测,不得随意更改检测方法。
2、统一判定原则。检测结果按照监测计划中规定的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二)样品的接收与处理
样品移交到检测单位时,接样人员应根据抽样单对样品的封样状态、数量、质量及样品编号等逐一进行核对。检查合格后方可填单入库,按照要求保存样品,并及时安排检测工作。
(三)检测要求
1、检测准备
(1)检测人员应熟悉被检样品的检测技术标准及相关程序文件要求,经过培训和考核后,持证上岗。
(2)检测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试剂和标准物质应在有效期内;实验环境条件应符合检测要求。
2、检测过程控制
(1)在每个检测批次中应加入质控样品、参考物质或标准品。
(2)认真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信息要准确、全面。
(3)准确使用计算公式、计量单位和相关符号,计算结果允许误差应符合标准规定,保证数据处理和计算无误。(4)对筛选出的疑似阳性样品应进行确证。(5)在检测过程中,如出现以下问题,应按要求逐级申请复检。
①对临界值、离散数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检出限的检测结果应进行复检。
②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停水、停电、仪器故障、环境变化等)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进行复检。
③各级审核人员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的,检测人员又解释不清的,应进行复检。
(四)检验结果的处置
1、承担单位在上报检测结果前,应将检测结果书面通知被检单位。
2、抽样单位要对不合格样品检验报告的发送进行跟踪,确认检验报告送达被检单位。
(五)异议处理
被检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检验报告》之日起5日内,向承担单位提出书面异议申请,逾期未提出异议的,视为认可检验结果。承担单位收到被检单位异议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做出书面答复。
三、监测结果的应用
(一)承担单位在异议处理程序完成后,应及时将不合格样品《检验报告》发送所在省级畜牧部门。
(二)在生鲜乳运输环节检出的不合格样品如隶属其他省份,还应同时向该生鲜乳收购站所在省级畜牧部门发送《检验报告》。
(三)省级畜牧部门应及时依法查处检出不合格样品的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
四、监测结果汇总分析
(一)承担单位应如实上报监测结果,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准确。对所提供的数据、材料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负责。
(二)承担单位应按照监测结果汇总表的要求,认真填写各种信息,并进行总结。
(三)承担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监测计划的要求将监测结果及总结分析报告报送监测汇总单位。
(四)监测汇总单位应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按监测要求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统计、分析、汇总。对监测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监测结果和工作总结上报。
(五)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不按时完成任务、监测数据差错多、总结分析报告质量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下一个减少或停止其承担生鲜乳监测任务。
五、监测纪律
(一)承担单位不得参与以生鲜乳监督检查等名目开展的任何形式的有偿活动,不得向受检单位颁发生鲜乳监督检查合格证书等。
(二)承担单位不得向被检单位收取检测费用。
(三)承担单位对有关抽样方案、被检单位名单等具体安排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任务下达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单位所有人员在农业部公布检测结果之前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透露检测结果。
(四)已封样品在送达实验室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封或更换,否则该样品作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承担单位如发现抽样人员抽样行为不规范,应立即停止有关抽样人员的抽样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纠正。
(六)检测人员不得编造、更改检测数据。
(七)抽样人员应衣着整齐,态度端正,秉公办事,严格执法,树立生鲜乳质量监测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
附件2:
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
为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行为,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科学、客观、公正,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中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是指农业部依法组织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生产和销售的生鲜乳进行抽样、检验,并对抽检结果进行处理的活动。本规范适用于承担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承担单位)。
一、抽样工作
(一)抽样工作原则
1、承担单位应对被检省(区、市)奶牛养殖、牛奶收购情况,包括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养殖结构(奶牛场、奶牛小区和散户的比例)、生鲜乳收购站数量与构成、生鲜乳运输车辆数量与构成、主要乳品企业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监测方案要求,确定监测地区和监测对象。抽取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真实性。
2、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抽样。
3、承担单位应与当地畜牧部门共同完成抽样,抽样人员不得接受被检单位取样后送检。
(二)抽样程序及要求
1、抽样组织
(1)承担单位应根据监测计划研究制定抽样方案,并在每次抽样前组织参加抽样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抽样方案、抽样技术、工作纪律等的学习。
(2)承担单位应根据抽样方案准备所需物品,并由专人负责检查和发放抽样单、抽样工具等。
2、抽样过程
(1)抽样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必须经过培训上岗。承担单位应指定一名抽样负责人,负责抽样方案的具体实施及协调。
(2)抽样人员应主动向被检单位出示工作证件和有关文件。
(3)抽样人员应严格按照抽样程序进行抽样、分样、封样、编号及留样。应将包装好的样品完全密封,用于密封的封条上必须包含抽样日期、两名抽样员及受检人签字,并且保证如果不破坏封条则无法打开被封样品,特别注意防止样品在运输及交接过程中交叉污染和包装破损。抽样人员应妥善保存所抽取的样品,保证抽取样品全程冷链运输,防止样品变质。
(4)抽样人员在现场应认真填写抽样单。填写的抽样信息要完整、准确、字迹工整、清晰。经双方确认无误后在抽样单上共同签章(名),其中抽样人签字必须为两名抽样员签字。抽样单为三联单,第一联由抽样单位保存,第二联连同抽取的样品交被检单位保存,第三联随抽取的样品交检测单位。
(5)抽样人员将抽取的样品平均分成三份,一份连同抽样单第二联交被检单位保存,并应告之保存条件、保存时间等相关事宜。其余两份样品用于检测。
(6)抽样人员应在抽样过程中全面了解被检单位的生产、经营等情况,以便进行监测结果的分析总结。
3、拒检的处理
对于拒绝抽检的单位,抽样人员应当耐心宣讲有关规定,并阐明拒检后果,同时要通知当地畜牧部门予以协调。如果被检单位仍然不接受抽检,抽样人员应书面记录当时的情况,内容包括:被检单位名称、拒检理由、经过、时间、地点、现场人员等。抽样人员和当地畜牧部门人员在书面材料上签字,并及时向省级畜牧部门报告有关情况。该被检单位按不合格处理,拒检的情况材料随同其他监测结果一同上报汇总单位。
二、检测工作
(一)检测工作原则
1、统一检测方法。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监测计划中指定的检测标准或方法进行检测,不得随意更改检测方法。
2、统一判定原则。检测结果按照监测计划中规定的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二)样品的接收与处理
样品移交到检测单位时,接样人员应根据抽样单对样品的封样状态、数量、质量及样品编号等逐一进行核对。检查合格后方可填单入库,按照要求保存样品,并及时安排检测工作。
(三)检测要求
1、检测准备
(1)检测人员应熟悉被检样品的检测技术标准及相关程序文件要求,经过培训和考核后,持证上岗。
(2)检测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试剂和标准物质应在有效期内;实验环境条件应符合检测要求。
2、检测过程控制
(1)在每个检测批次中应加入质控样品、参考物质或标准品。
(2)认真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信息要准确、全面。
(3)准确使用计算公式、计量单位和相关符号,计算结果允许误差应符合标准规定,保证数据处理和计算无误。
(4)对筛选出的疑似阳性样品应进行确证。
(5)在检测过程中,如出现以下问题,应按要求逐级申请复检。
①对临界值、离散数据、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检出限的检测结果应进行复检。
②检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停水、停电、仪器故障、环境变化等)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进行复检。
③各级审核人员对检测结果提出异议的,检测人员又解释不清的,应进行复检。
(四)检验结果的处置
1、承担单位在上报检测结果前,应将检测结果书面通知被检单位。
2、抽样单位要对不合格样品检验报告的发送进行跟踪,确认检验报告送达被检单位。
(五)异议处理
被检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检验报告》之日起5日内,向承担单位提出书面异议申请,逾期未提出异议的,视为认可检验结果。承担单位收到被检单位异议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做出书面答复。
三、监测结果的应用
(一)承担单位在异议处理程序完成后,应及时将不合格样品《检验报告》发送所在省级畜牧部门。
(二)在生鲜乳运输环节检出的不合格样品如隶属其他省份,还应同时向该生鲜乳收购站所在省级畜牧部门发送《检验报告》。
(三)省级畜牧部门应及时依法查处检出不合格样品的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
四、监测结果汇总分析
(一)承担单位应如实上报监测结果,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准确。对所提供的数据、材料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负责。
(二)承担单位应按照监测结果汇总表的要求,认真填写各种信息,并进行总结。
(三)承担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监测计划的要求将监测结果及总结分析报告报送监测汇总单位。
(四)监测汇总单位应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按监测要求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统计、分析、汇总。对监测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监测结果和工作总结上报。
(五)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承担单位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不按时完成任务、监测数据差错多、总结分析报告质量差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下一个减少或停止其承担生鲜乳监测任务。
五、监测纪律
(一)承担单位不得参与以生鲜乳监督检查等名目开展的任何形式的有偿活动,不得向受检单位颁发生鲜乳监督检查合格证书等。
(二)承担单位不得向被检单位收取检测费用。
(三)承担单位对有关抽样方案、被检单位名单等具体安排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任务下达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单位所有人员在农业部公布检测结果之前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透露检测结果。
(四)已封样品在送达实验室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封或更换,否则该样品作废,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承担单位如发现抽样人员抽样行为不规范,应立即停止有关抽样人员的抽样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纠正。
(六)检测人员不得编造、更改检测数据。
(七)抽样人员应衣着整齐,态度端正,秉公办事,严格执法,树立生鲜乳质量监测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05日
实施日期:2011年01月05日(中央法规)
第五篇: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市《2020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结合《2020年全省畜牧业工作要点》,在县域内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等优先防治病种,非洲猪瘟新发病,小反刍兽疫外病等畜禽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重点掌握口蹄疫、禽流感发病与流行情况,持续监视养殖、流通、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趋势发展,严密监视小反刍兽疫、口蹄疫(新毒株)、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等外来动物疫病流行与发展情况。
二、任务分工
(一)县农业农村管理局主管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负责组织制修定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发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组织和指导全县开展相关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必要时组织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工作。要细化制定本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调查,特别要加强对小反刍兽疫列入国家评估范畴、巩固无疫区建设和非洲猪瘟控制成果的调查,配合国家完成非洲猪瘟等疫病调查。
(三)各乡镇畜牧站负责组织专项专人开展本乡镇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上报调查、排查结果,相关信息数据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和真实有效。
三、动物疫病常规调查
(一)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本级有关乡镇和部门于每月下旬进行1次疫病流行情况调查。调查要覆盖猪、牛、羊、禽各畜种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覆盖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动物诊疗机构(含兽药和饲料经销店),屠宰场点、养殖户等风险场所,全年要覆盖所有养殖场。依据全县所辖乡镇数量确定每次调查乡镇数量,每次最低调查数量不少于2个乡(镇)4个村(屯)40个养殖户,全年覆盖所有乡镇。
在开展常规调查同时,要做好定点调查,可选择辖区内个别养殖场点(包括禽、猪、牛、羊)了解畜禽发病、死亡、治疗等情况,记录信息(见附表1),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月23日前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集贸农贸市场和活畜禽交易点的回溯性调查由所在县疫控中心、畜牧站每季度调查1次,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三)边境乡镇在做好常规和定点调查同时,要持续关注境外疫情发生情况,特别是非洲猪瘟、口蹄疫疫情情况,必要时可联合本林业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查,掌握走私、野生动物发病情况。
四、动物疫病专项调查
(一)非洲猪瘟调查
1.目的
了解非洲猪瘟病原存在,排查非洲猪瘟疑似病猪,为控制和清除非洲猪瘟病原提供依据。
2.范围
覆盖所有生猪养殖场户和自然村,覆盖养殖、交易、屠宰等各个环节。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重点要加大生猪养殖场户的日常排查力度,记录排查信息(见附表2)。同时,兼顾生猪交易市场、无害化处理场点、屠宰场的排查。
(2)现场调查。要在上述场点采集一定数量样品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可结合非洲猪瘟监测工作同步进行。
4.组织实施
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疫控、监督、屠宰等机构开展辖区非洲猪瘟日常排查。同时协助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在我县开展非洲猪瘟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工作。
(二)小反刍兽疫调查
1.目的
了解我县小反刍兽疫感染与免疫情况,推进小反刍兽疫消灭工作。
2.范围
全县十四个乡镇。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全县每月在每个乡镇随机选择2个规模羊场和5个养殖户进行问卷调查(见附表3),了解小反刍兽疫免疫情况、羊群饲养管理情况等。
(2)现场调查。县级每半年采集血清、鼻腔或眼拭子样品至少120份,进行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
4.组织实施
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抗体检测,各乡镇畜牧站负责协助开展样品采集、问卷调查实施工作。同时协助国家、省、市在我县开展小反刍兽疫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工作。
(三)免疫无口蹄疫区调查
1.目的
了解无疫区内易感动物的养殖和分布情况,掌握无疫区口蹄疫发生规律,科学判断口蹄疫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系统评估口蹄疫流行状况和防控效果,提升口蹄疫预测预警、风险防范、应急处置能力和防控水平。
2.范围
无疫区、保护区全境。
3.方法与内容
(1)常规调查。每月进行一次,每次至少调查2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抽查2个村,每村至少调查5个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被调查户同时饲养其他动物一并填表)。各县(市、区)依据辖区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现有数量拟定月度调查数量,全年实现全覆盖。如果该月开展专项调查可不在进行常规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养殖场常规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4,屠宰场、交易市场调查表见专项调查表。
(2)专项调查。每半年开展一次。每次随机抽查2个乡(镇)4个村10个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户。每次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数量要不少于辖区内该畜种场所总量的半数。每次随机采集血清样品60份进行抗体检测。每次随机采集30份口蹄疫易感牲畜血清样品进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被检测样品要覆盖口蹄疫所有易感动物。口蹄疫易感牲畜养殖场、养殖户、屠宰场、交易市场调查表,见附表5-8。
(3)3abc抗体阳性畜流调排查。要及时对3abc抗体阳性畜及同群畜要采取限制移动等措施,并对阳性畜及同群畜开展动物卫生状况调查,见附表9。
(4)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怀疑或确认发生口蹄疫疫情时,根据本方案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口蹄疫易感牲畜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见附表10-12。
(四)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专题调查
1.目的
掌握我县牛饲养量相对较大区域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流行情况,科学评估发病风险。
2.范围
县十四个乡镇。
3.方法与内容
(1)问卷调查。了解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呼吸道合胞体等牛病免疫和感染情况,被调查场户牛调入调出情况,填写调查表(见附表13)。
(2)现场调查。县域内随机选择规模化牛场和自然村各不少于2个,以掌握流行率的方式在95%置信水平、30%预期流行率、8%可接受误差的情况下采集分离牛血清100份(每份血清不少于1.5ml)同步采集棉拭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呼吸道合胞体抗体检测。
4.组织实施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检测工作。相关乡镇协助做好样品采集和问卷调查工作。
五、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一)范围界定。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填报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
2.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
3.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再次发生;
4.猪瘟、新城疫、布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5.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6.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
(二)工作程序。
1.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确认,并按规定逐级上报疫情。
2.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3.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4.省、市级专家组负责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
5.必须要时,邀请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损失和防控措施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