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筹推进移民迁建 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统筹推进移民迁建 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屏山县委常委、副县长 叶正均
当前,水库移民具有“政策移民、政府移民、政治移民”的基本特点。做好新形势下的移民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从践行“三个代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高度,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从国家宏观发展大局来认真思考和做好移民工作。
一、客观认识水库移民工作的艰巨复杂性
水库移民属非自愿性移民,决定了组织实施移民工作存在较大的工作难度,已被喻为当今“天下第一难事”。
(一)水库移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水库移民工作与电站工程建设紧密相关。如向家坝电站工程从论证、规划设计、开工到建成发电跨越半个多世纪,影响库区发展和移民生产生活的时间则更长,根据现行移民政策,即使完成搬迁后对农村移民的后扶时间也长达20年。因此,水库移民工作是一项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完成的工作。
(二)水库移民具有艰巨浩繁的工作量。水电站建设,不仅枢纽工程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还将淹没库区巨大的土地,涉及人口、房屋、企业、公路、水利水电众多。以向家坝电站屏山库区为例,要在短短4年时间内完成近6万移民的搬迁安置、1个县城和6个集镇整体迁建、大量企业及专项设施项目的迁复建,涉及工程量巨大。向家坝水电站2004年7月进入施工准备阶段,真正得到国家核准是2006年11月26日,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内又不可能启动移民工作,造成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有2年多的差距,现在移民工作要和工程建设同步,所以只有采取特殊保障措施(即过渡搬迁),这就使本来就十分复杂的移民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因此,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是目前向家坝电站库区各移民县的共同感受。
(三)水库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库移民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千头万绪,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涉及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涉及电站建设业主及规划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关系到农村移民、城集镇移民,关系到工商企业、个体经营户等众多利益关系。需要地方政府既要站在实践和维护移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高度,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电站业主、设计单位等各方面对移民工作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又要强化对工作的统揽协调和科学调度,集全智、倾全力,有序组织实施好纷繁的移民工作任务。
二、正确把握水库移民工作的几个关键点
由于水库移民工作具有前述几大特点,决定我们在组织实施移民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把握工作的阶段性。水库移民的长期性决定了实施移民工作必须分阶段、分步骤进行。首先,对整个移民工作要有系统的计划性和全面的预见性,确保各个阶段工作上下衔接,保证工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防止相互脱节。其次,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不可逾越。上一阶段工作若不能按期保质完成,该下一阶段实施的任务也不能提前到上一阶段实施,否则必将给各个阶段工作的推进留下障碍和隐患,从而影响整体工作的推进。再次是电站夜以继日的工程进度、实物指标固定后不可更改、安置规划确定后不能随意调整等情况,决定了各阶段移民工作一旦实施即不可逆转,不可以从头再来,不可随意调整修正,如因工作没做实做细造成移民工作上的反复,将会引发从众和攀比心理,给工作带来巨大阻力。
(二)加强工作的统筹协调。由于移民工作工作量巨大,涉及业主、主体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多级党委政府,实施移民迁建的时间紧、任务重,客观上需要加强工作的统筹协调,注重分工负责,强化组织保障,建立高效的决策指挥体系,确保快速有效推进工作。要克服将移民工作等同于常规工作、进行一般化处理的工作态度,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作进程,以适应艰巨繁重的移民工作任务需要。
(三)把握政策生命线。面临庞杂的移民工作任务,移民政策是确保整个移民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政策形成机制,在坚持国家总体移民政策原则前提下,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深入调研库区具体实际,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移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尽量顺应民心,维护群众利益,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其次是执行政策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通过广泛宣传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执行过程中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再次是要坚决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政策一经公布,必须严格执行。要克服政策的多变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更改政策,增强政策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三、务实处理好水库移民工作中几方面的关系
移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水库移民工作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扎实有序地推进移民工作。
(一)处理好移民与发展的关系。移民工作是特殊的发展工作,必须贯彻发展移民的基本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移民工作作为第一责任来抓实、抓好;把抓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统筹起来,分清各阶段、各时期的主要矛盾问题,在可研阶段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在实施阶段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满足搬迁”的思路,为发展奠定基础,通过抓好近期目标来实现长远目标;把移民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起来,牢固树立“在发展中移民,在移民中发展”的理念,抓好移民这个最大的发展项目来吸引项目、扩大投资、促进发展,使地方基础设施水平有新提高、产业结构有新优化、城镇建设有新推进,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真正把移民的过程转化为加快发展的过程。
(二)处理好工作统揽与分工负责的关系。党委政府班子是执政的团队、是火车头、是推动整体工作的核心力量,应进一步强化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顾全大局,牢固树立移民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做好移民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工作中坚持“一把手”统揽全局,分管领导抓具体工作,研究制定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办法措施,落实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各项移民工作落实到位、快速高效。
(三)处理好毗邻地区的关系。处理好毗邻地区的关系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移民工作顺利推进的迫切需要。向家坝水电站位涉及川云两省,昭通、凉山、宜宾三市州,宜宾、屏山、雷波、水富、绥江、永善六县。由于四川与云南省情不同,在坚持国家总体政策的前提下,具体细化操作办法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政策办法的差异将会导致移民利益的差距,会引起移民的比较和不满。为此,要做好毗邻地区的对接、沟通、协调,力争在制定细化办法时尽量统一、缩小差距,确保库区社会稳定。
(四)处理好地方政府与各级各方面的关系。各项规划设计规模、项目、标准,许多补偿补助政策、项目、标准等都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电站业主、主体设计院、综合监理的确定和支持。因此,处理好地方政府与各级各方的关系在移民工作中极为重要,需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作机制、体制,明确各自职能职责,形成良好机制,提高效率。同时,各方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都要为大局而谋为大局而干,集各方之力,尽各方之责,聚各方之智推进移民迁建工作。
(五)处理好移民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移民政策是移民工作的生命,在移民政策的争取、制定过程中尽量做到科学合理、顺应民心,尽量做到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平衡,切实维护移民利益。由于水库移民的量大面广、远迁安置、非自愿等特殊性,其他征地政策标准原则上应略低于水库移民政策标准,其他征地政策的制定出台应遵循这一原则。如省上已发文市上即将出台的国土征地政策就应考虑这一因素。据了解即将出台的国土征地政策与移民政策间就存在较大差异,国土征地政策对被征地者实施的“三险一保”,即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证金,其测算补偿标准人均达到7万元,最高可达12万元,而向家坝水库移民补偿人均达不到5万元,国土征地政策远远高于移民政策标准。
第二篇:把握移民工作规律 加快推进屏山移民迁建
把握移民工作规律 加快推进屏山移民迁建
屏山县移民局局长 唐作荣
向家坝水电站二期围堰已如期实现大江截流。屏山是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重点县,准确把握移民工作阶段性特征,正确分析当前屏山移民工作面临的形势,加快移民工作步伐,促进常规移民工作与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整体协调推进,确保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目标实现,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一、正确总结工作成效,坚定做好移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工作的规律性和特殊性。一是水电移民工作的规律性。水库水电工程非自愿移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环境、工程技术诸多领域,涉及规划、征地、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涉及库区经济重构、社会关系重组及与安置区社会文化融合,政策性、系统性、程序性很强,被喻为世界性难题。二是向家坝电站库区移民工作的特殊性。首先,电站枢纽工程2004年实质动工,2006年国家核准开工,移民工作落后电站枢纽工程建设两年多时间,工程建设与移民工作不同步,导致围堰截流保障工作与常规移民工作将长时间交织影响和制约。其次,向家坝水电站是新颁布《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简称新《移民条例》)后国家核准第一个开工的大型水电站,尚无经验模式可借鉴,《移民可研报告》在新《移民条例》之前经国家批准,移民工作在新《移民条例》之后实施,形成“两张皮”。第三,在新旧《移民条例》交替、新《移民条例》的配套政策和管理体制机制滞后的状态下,采取“老程序,新政策”办法,是我国大型水电移民工作中仅有之例。
(二)当前屏山库区移民工作总体估价。屏山库区移民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始终以“超前谋划、提前安排、先期启动、争取主动”为指导思想,坚持“统一思想,科学决策,不断探索,增强队伍,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推进前期各项移民迁建工作:一是争取省、市高度重视,对屏山库区移民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工作快速推进;二是移民安置和补偿补助政策标准相继出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陆续完成,基本能满足城集镇大规模迁建的需要;三是提前启动的各项工程建设基本满足移民工作需要,围堰截流影响保障实施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移民工作进度和运行整体顺利;四是上级下达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库区社会总体平稳。
二、直面挑战,正视困难,不断深化对移民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一)当前屏山移民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一是任务繁重。2012年前要完成近6万移民安置、一城六镇整体迁建以及大量企业、专项设施迁复建工作,与屏山匮乏的人、财、物力量相比,任务艰巨,加上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攻坚,使屏山移民工作任务、难度和矛盾成几何级增大。二是矛盾问题相对集中。移民工作本身固有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正常移民工作与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相互交织,使移民工作的困难、问题集中凸显。三是实施时间紧迫。因移民工作任务堆积重叠,实施时间极为有限,工作压力大。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围堰截流保障工作推进难度大。目前国家尚未正式批复《截流方案报告》,有关截流工程项目均无资金计划,特殊措施无法启动,正常程序推进的工作进度与2009年汛期安全渡汛时间要求差距较大。二是前期政策滞后影响短期难以消化。因农村移民补偿补助标准和安置办法刚出台,政策宣传、移民安置方式选择、安置协议签订工作正加紧推进,堆积重叠到实施围堰截流保障工作阶段,短期难以全部消化。施工区与库区、正常移民与围堰截流保障、移民迁建征地与国土征地等存在一定的政策差异,有待进一步细化研究。三是移民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省、市、县移民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尚需建立完善,涉及规划设计的咨询、审查、审批程序繁多,制约移民项目推进。四是规划设计与移民工作推进有一定差距。目前城集镇迁建规划已核定,但单体项目施工图设计和审查还不能满足移民工作需要,围堰截流相关保通保畅的项目设计滞后。五是移民工程项目推进制约因素多。移民单项工程项目的立项、核准、审批程序不清,部分项目勘测、设计深度不够,工程量变更较大。六是移民干部工作能力亟待提高。政策水平、群众工作能力还不适应工作开展。七是人力、物力、财力支撑不足。受封库停建、“三原”原则影响,一些项目、企业迁复建项目建设规模、标准等与实际和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其建设资金普遍存在巨大缺口,地方政府深感压力大。
三、争取各方面支持配合,全力以赴推进移民工作
(一)强化统揽统筹,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移民工作。移民工作项目多、战线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全面系统分析,统筹统揽,强化控制,增强监督管理,提高信息反馈能力。首先,紧抓“一个重点、两个结合、八大板块”,分类完善子系统。即围绕2009年主汛期前围堰线下移民安全渡汛的“一个重点”;做好正常移民工作与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结合、工程项目进度与移民搬迁进度结合的“两个结合”;全力协调推进围堰淹没影响相关的过渡安置区建设、城集镇功能恢复、专业设施保通保畅、三个重点影响集镇和县城迁建、企业和专项(迁)复建、围堰线下库区农村移民、城集镇过渡移民和城集镇新址占地过渡农村移民的“八大板块”。其次,重抓各项工作程序间关系和前置条件关系,分轻重缓急安排部署。再次,紧抓科学决策、合理安排、信息反馈、监督控制四个环节,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逐月科学制定工作计划目标和工作重点,统筹部署;强化监督控制,成立监督组,逐项做到事前监查计划、事中半月监督措施和责任落实、后事监督结果;强化信息反馈,形成上下左右畅通快速高效的半周信息反馈网络体系,达到参谋、决策、指挥协调、执行、监督、信息反馈等各大系统有机协调统一,议必决、决必行、行必速、速有效。最后,必须严把导向关。需根据移民工作阶段性特点准确把握移民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工作导向。
(二)健全移民组织指挥体系,确保移民工作加快推进。完善“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指挥部综合管理、乡镇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加快移民领导组办公室、农迁指挥部、城迁指挥部、围堰截流保障指挥部与各乡镇、各部门间相互磨合,理顺职能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三)强化力量整合,形成移民迁建整体合力。移民工作既要考虑群众的合法合理述求,又要考虑全局和大多数人利益,尽可能尊重移民意愿,体现政府主导。一要利用好省市县协调机制解决难题。争取加大现场处置协调力度,解决正常移民工程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程序以及截流保障工程项目程序等问题。二要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联系。尽快建立乡镇、部门、移民工作队间半月交流制度,快速推进耕地分解到户、城集镇新址占地移民过渡搬迁、线上个人财产调查及农村移民安置方式选择等工作。三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强化“感情移民”。要组织开展“为移民办实事解困难”的活动,增进感情和相互理解。同时提高工作透明度,把握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做到有情操作和智慧运作。四要加强政策研究,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常规移民工作与围堰截流保障工作的关系,施工区移民、城集镇新址占地移民、城集镇附居农村移民与库区其他农村移民的关系,云南、四川两省协调统一的关系,移民可研报告与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关系,“老程序”与“新办法”的机制运行关系,移民迁建工作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把握工作节奏,确保移民工作稳中求快。首先,遵循移民工作基本特点,工作一旦展开,要一鼓作气,不可懈怠。其次,必须把稳定工作摆在首要地位。稳定移民情绪是掌控全局的关键,要“抓小抓早抓苗头”,在加大宣传和沟通对话,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争取大多数移民的理解支持的同时,对违法者予以严厉打击,保持高压态势。第三,严格时序推进,严格遵循移民安置规划控制和工作计划、资金概算、项目及目标的四项管理基本程序,不可混淆,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个攻克,形成良好氛围,造成强大声势,有利于保持整体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第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必须集中力量加快过渡安置点的各项建设进度,确保2009年主汛期前锦屏、书楼、新市镇苟家坪的城集镇移民过渡安置房建设完成,2009年主汛期前必须做好围堰线下农村移民和城集镇移民安置。
(五)加强移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水平。广泛调研和大规模开展移民法律法规及政策学习、业务培训、政策宣传活动,转变移民干部的工作观念、思维、作风和方法,准确把握和理解新形势下移民工作的规律性、特殊性,促进移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复杂多变的移民工作环境。
第三篇:移民迁建演讲稿
向家坝,我们永远支持你!
演讲者:范玉青
2012年10月10日,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这天起,向家坝水电站开始正式下闸蓄水了!
随着江水的不断上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绥江老县城缓缓沉入江底,成为永远的记忆。烟波浩渺的江面上,几乎找不到一点关于老城的轮廓。老城海拔最高的田坝大桥也只剩下细长的桥面,凤池坝则几乎成了水中的“孤岛”。看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慢慢被江水吞噬,搬入新城的移民群众不禁百感交集,人们纷纷来到新城开阔地,远远地注视着水中老城的位置,久久不愿离去。难舍老城的大街小巷,难舍老城的叫卖吆喝,难舍老城的一草一木。
但是,在国家大建设面前,广大移民群众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移民陈大伯说:“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街道、房子、树木、一草一木都有感情。还是对绥江这个老城非常的怀念,舍不得呀,所以这涨水以后一天我都要来看三次。现在国家要搞建设,我们支持。”搬迁困难重重,没有难倒拆迁群众,他们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着这一惠民建设工程。让历史永远记住这些普普通通的群众,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苛求回报,只有默默无闻的付出,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他们选择了奉献和牺牲,留下了一串串无尽的感动。“舍小家,为大家”这是绥江移民的话,这句话将永远记在6万绥江移民的心中!
除了移民群众舍家爱国的家国情怀,牺牲小我的大局意识和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外,还有其他值得我们弘扬和学习的地方吗?有,那就是与之并肩努力的移民干部!他们千言万语做工作,千山万水送移民,千辛万苦办实事,用心血和汗水铸起了同向家大坝一样巍峨的丰碑!
在绥江的库底清理过程中,无数一线干部职工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流连于工地上,辗转在废墟中,默默无闻地服务于清库工作,借此机会,请允许我再给大家讲一位基层移民干部、一个普通党员的真实故事。他叫余光雨,是一名朴实而平凡的工作队员。老余已经55岁了,是金江社区库底清理工作队队长。从8月8日参加库底清理至今,这名年过半百的老职工已和全队40余名队员在废墟上奋战了2个多月。他身上患有严重的风湿,腰椎病、颈椎病都非常严重,左脚膝盖明显肿胀,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间盘突出使他转头、扭腰都十分吃力。但是,他没有一天请假、一天缺席,天天都能看到他汗流浃背工作的身影。繁忙的库底清理工作让他顾不得去医院治疗,日复一日奋战在拆迁一线上。就是这样一支顶着日晒雨淋在废墟上摸爬滚打的工作队,保障了库底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老余说:“看着清理工作相当顺利,能够正常的推进,我们心里感到很高兴,再苦再累,我们也不怕!”忍着病痛,扛着责任,蹒跚的脚步踏遍了老城的残垣断壁,从他们蹒跚的脚步中,从他们坚定的话语中,我们看到的是信念,是责任,是希望,仿佛一曲雄壮的旋律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奏响。其实,老余只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工作队员,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他却用独有的刚毅与坚韧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像老余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值得历史永远铭记!
今天,向家坝水电站终于下闸蓄水了,全县6万移民群众也全部搬入了崭新的家园,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移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绥江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满、更加幸福!啊,向家坝,我们来啦!绥江,我们来啦!中国,我们来啦!
第四篇: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湖北省发改委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湖北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着力推进八大行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抓好实施“三个一百”工程,提高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带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通过“三个一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改善工业发展环境,促进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按照《湖北省新型工业化规划纲要》的总体发展战略,我省以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医药、纺织、建材、食品等八大行业为主,全面启动工业结构调整。
汽车行业:重点支持和服务东风汽车公司与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抓好神龙轿车二期、东风本田二期扩建、东风—日产生产能力完善配套和规模化生产,提高我省专用车生产水平和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钢铁行业:重点支持武钢二冷轧和硅钢改扩建、新冶钢配套设施改造;支持武钢和鄂钢联合重组及冶钢做精做强。石化行业:重点支持武汉石化800万吨、荆门石化600万吨炼油改扩建及抓好仪长输油管线湖北段建设;进一步整合烟草行业资源。电子信息行业:重点支持长飞、邮科院等企业,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激光加工设备等产品。医药行业:重点支持三类以上新药的开发,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化和中药现代化进程,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纺织行业: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棉纺织、服装生产力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建材行业:重点支持“四新两高”产品发展,依托华新等企业建设7
条大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食品行业: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利用和节能降耗水平。
二、抓好100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据调查,2005年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续建和新开工项目共803项,总投资额1487亿元。预计有400个项目在2005年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预计新增产值580亿元、利税116亿元。初步选定机械汽车、石化、冶金、建材、纺织、轻工(含农产品深加工)、能源、高新技术行业100个项目,列入2005年“三个三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有5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这些项目包括:
——机械汽车行业中有神龙汽车二期扩建工程、东风本田12万辆乘用车、东风有限襄樊中高级轿车基地和中重型车技术改造、东风车桥改造、中德合资激光拼焊汽车底盘总成,武锅锅炉回收等14个项目。
——石化行业中有武石化及荆门石化炼油扩能改造,湖北化肥厂油改煤,湖北宜化10万吨聚氯乙烯,沙隆达新品种农药,宜昌兴发集团三聚磷酸钠等10个项目。
——冶金行业中有武钢二冷轧、二硅钢、冶金节水改造、500万吨球团,大冶有色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鄂钢转炉技改等9个项目。
——建材行业中有华新水泥南漳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武穴日产6000吨水泥,宜都二期日产4000吨水泥,大冶尖峰日产4000吨水泥,长利玻璃深加工,三峡新材浮法玻璃生产线等9个项目。
——纺织行业中有孝棉实业扩建32万纱锭、经纬化纤3万吨粘胶短纤,爱帝集团针织服装等10个项目。
——轻工行业中有武汉晨鸣林纸一体化、武汉统一饮料扩建、武烟技改、TCL300万台空调、武汉小天鹅80万台洗衣机等14个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中有武汉光迅光电子器件产业化、武汉邮科院移动通信(3G)产品、湖北三环信息银税一体终端、长飞光纤扩建等12个项目。
——医药行业中有宜都东阳光6000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中联药业扩建、广济药业1300吨核黄素、八峰药化700吨氨基酸等8个项目。
——船舶行业主要是长航青山船厂出口船舶基地扩建项目。
——能源工业中有清江水布垭、宣恩洞坪水电站、阳逻电厂三期扩建、黄冈大别山电厂等13个项目。
三、继续支持100家大企业做强做大、100家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抓好100家重点大型企业、100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是“三个三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继续做好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适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情况,对企业进行调整,择优充实新的企业和项目。二是争取100家大型企业和100家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以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5-10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增长;力争100家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合计达到3000亿元,其中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6家(东风有限、神龙、武钢、武石化、荆门石化、长江电力),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家(东风本田、鄂钢、冶钢、江汉油田、武烟),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8家;力争100家大型企业销售收入比2004年增长31%。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联系制度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做好季度详细分析报告和月度统计工作。四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协调服务。
四、继续推进“三个一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一是按照省政府“三个一批”工作的要求,今年再完成武钢、大冶有色、南方集团、医药集团、铝业集团、江南实业、宜化等15户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以及50户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基本实现100户国有骨干企业改制的任务;继续巩固省属企业改制改组和管理体制调整成果,基本完成10户省属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和改制重组任务。二是因企制宜,分类推进企业改制。大型国有企业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要形式。对国有中小企业鼓励实施管理层收购,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制的有效形式。三是加强规范运作和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程序,健全改制报批制度,做到每一个环节依法运作、规范透明。四是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以东汽、武钢等15户大型企业为重点,加快企业自办学校、医院、公安消防等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五是推进市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指导。
五、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提高经济调控能力。一是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加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发展,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国家禁止的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扎实做好列入国家农产品深加工食品、林浆纸一体化、装备本地化等国债专项计划项目建设或前期工作。三是继续集中部分省预算内资金,实施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技改贴息专项,带动银行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增加对重点工业行业的投入。在各市州、县市全面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融资条件。四是切实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的协调和调度,及时监测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五是加快武汉乙烯、湖北核电、东风雷诺轿车等重大项目,以及列入我省新型工业化规划的一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
底前有300个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能进入前期启动。六是加快我省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制定和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
六、加强经济运行协调服务,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一是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工作,适时掌握各地、各行业经济运行动态,特别是加强对经济运行中带有倾向性、全局性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二是抓好煤、电、油、运等重要原材料生产要素的组织调度工作,特别是做好冬季枯水期电力供应、煤炭采购、储备和运输,集中资源保重点、保急需。三是进一步推进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企业资金供需的矛盾。四是引导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五是继续开展全省安全生产、消防、治乱减负大检查,为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六是通过经贸洽谈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形式,支持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我省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第五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就贫困地区而言,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如何寻找和启动发展的“引擎”,增强动力做文章。那么,到哪里去寻找“引擎”,怎样增强动力呢?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关键要巧用“五力”。
一、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激活“内”力
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除了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力严重不足。表现为发展意识不强、体制不优、机制不活,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要破除因循守旧,不思发展;信心不足,无心发展;一等二靠,被动发展的观念。树立积极主动想发展,克服困难求发展,扎扎实实干发展的氛围。对各级干部,要以发展论成败,凭实绩看政绩,激发干部群众的发展热情。二是创新体制,优化环境,减少阻力。减少阻力也是增强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体制上、政策上、服务上为县域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三是坚持民营主导,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大力推进民营化。积极推行中小型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造,盘活存量资产,通过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深化改革,激发广大群众中蕴藏的发展潜力,发展民营经济。
二、广招客商,突破“瓶颈”,借助外力
投入不够,是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要解决这一问题,招商引资是最有效的办法。一是要创新招商理念。要牢固树立“只有开放,才能发展;只要开放,就能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建立招商网络,落实招商责任,健全激励机制,营造招商引资抓投入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广泛聚集外来资金,激活民间资金,发展县域经济。二是要优化招商环境。要着重在优化市场环境、信用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上下功夫,建立健全鼓励招商引资、引智的长效激励机制。三是要提高引资质量。突出企业招商的主体地位,引导参与项目洽谈重点瞄准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型、高新技术型、出口创汇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大企业、大项目,发展县域经济。
三、吃透政策,争取项目,巧用推力
一是要启动内力。认真搞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精心谋划一批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相对集中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国债、民族发展等资金,积极
争取信贷和民间资本投入,力争一批事关全县大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一年办成几件大事,几年办成一批大事。二是要抢抓机遇。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湖南省实施大湘西地区开发、省长扶贫联系点和湘西自治州建州50年大庆的机遇,积极运作,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州投资的计划笼子,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要加强项目监管。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质量的监管,杜绝一切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不良行为和在项目建设中搞偷工减料、欺上瞒下、吞食项目资金搞“豆腐渣”工程。
四、建设园区,打造平台,夯实“载”力
要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必须从加快城镇建设入手,特别是要着力建好一批工业园区。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工业小区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把工业小区建设与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与城镇规划和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工业小区发展规划,围绕中心城区和重点城镇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一批不同层次的工业小区,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二要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创造拳头产品。要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加强对名优特新产品的培育和扶持,制定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政策,鼓励小区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和拳头产品。三要招商引资,集聚产业,加快小区建设步伐。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各种人才、资金和技术进入小区。鼓励优势企业、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进区办厂;新建的工业企业,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进区条件,都应在小区内布局;对于现有的小、散、乱工业小区和分散的工业企业,要通过清理整顿、兼并重组和政策引导,逐步吸引到小区内发展。
五、优化配置,整合优势,凝聚合力
要加快发展,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合力。一是要集中优势资源,培植特色产业。特色就是品牌,就是竞争力。对县域经济而言,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特色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竞争力。二是整合优势产业,实行集约式发展。实行相同和相近产业的集约式发展,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增强整体竞争力。通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三是促进优势互补,开展对外合作。民族贫困地区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劣势在于投资不够、科技水平不高、研发能力不强。只有加大与科技密集区、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
金塔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段。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相邻。距省会兰州785公里。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13.2万。辖3镇10乡。县府驻金塔镇。汉武帝置会水县。北魏县废,为福禄县地。唐为肃州酒泉县地。1913年始置金塔、毛目2县。1928年改毛目为鼎新县。1956年撤销鼎新县并入金塔县。1959年金塔、酒泉两县合并建立酒泉市。1962年复置金塔县。地处走廊北部冲积平原。南部夹山,东西延伸。西北部为准平原残丘。中部北大河、黑河下游平原有大片绿洲。年均温8.0℃,年均降水量59.9毫米。境内有煤、铁、铜、铅、锌、芒硝等矿产资源。乡镇企业以发电、采矿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兼产糜子、豌豆、黄豆、谷子、高粱、瓜果、蔬菜等。畜养牛、羊、骆驼等。副食品以猪肉、禽、蛋、淡水鱼为多。酒(泉)额(济纳旗)公路纵贯县境,金(塔)梧(桐沟)公路通北山各矿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认为金塔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发展地方经济机遇和动力并存,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金塔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金塔县经济发展的优势
金塔县农业条件较好,产业特色
明显。金塔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水土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肥沃。近年来,围绕棉花、肉羊支柱产业和制种、番茄、孜然、温室蔬菜等新兴后续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构筑了多元复合型的产业格局。全县年产皮棉保持在70万担左右,成为全省第一产棉大县。肉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饲养量突破了100万只大关,成为支撑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制种面积保持在5万亩左右,已为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繁殖籽种20年,是全国三大对外制种基地之一。年产洋葱、辣椒、番茄等加工出口绿色食品原料50万吨。全县肉羊饲养量达120万只,饲养肉牛、奶牛、生猪和鸡鸭鹅等畜禽80多万头只,是甘肃省肉羊基地之一。
金塔县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8大类、50多个品种,总储量达20多亿吨,矿藏储量和品位均居甘肃省87个县市前茅。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全县上下集中力量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在加快科技创新,不断做大做强亚泰有色金属、宏运矿产品加工、灿阳钢铁、天奇冶炼、原煤开采等矿产品采掘加工业的同时,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拓宽项目建设领域,新上了神舟纺织、天隆纺织、金威拖拉机装配、万吨硫化碱生产、灿阳实业、巨龙棉业、西川黄金浮选等一批涉及领域广、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初步构建起了棉纱纺织、绿色食品加工、矿产品
采掘加工、建筑建材、机械化工为主的六大工业经济体系。
金塔县基础条件完善,发展环境优越。近年来,金塔县城乡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鸳鸯池续建配套、黑河节水改造、三北四期、退耕还林、通村油路、电网改造、小康住房、通讯工程等项目相继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促进了农村发展。城市基础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了航天广场、商贸步行街、解放路改造、金鼎湖、清泽溪、金鑫工业区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有力改善了人居环境,聚集了商机人气。酒航公路从县境内穿过直达航天城,鼎新机场有通往首都北京的航线,随着航额公路等交通要道的即将完工,将彻底结束金塔的“盲肠”历史。
金塔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金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公元前121年汉代设置会水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金塔是镶嵌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戈壁绿洲,素有“塞上江南”之美称;金塔是现代飞天的故乡,神舟飞船升空的地方。境内有石城石海、黑河环流、高峡平湖、大漠孤烟等自然景点。金塔文化积淀深厚,有长城烽燧30多处,古城遗址多地尚存,居延汉简全国之最,魏晋古墓省内稀有,唐代陶艺、汉代兵器、宝塔雄姿、青山寺院、榆井道观等历史文物遗迹,浓缩了金塔近四千年的历史人文。
二、金塔县
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007年,金塔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73亿元,财政收入6762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707元,超过全省人均水平3372元,比酒泉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6817元。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8元,比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2元低1004元,比酒泉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269元低22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29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329元高2800元,比酒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106元高23元。三次产业之比为45:19:36。
至2007年底,全县工业企业、非公经济总户数达到2793户,从业人员达到28596人,其中,各类工业企业共有547户,从业人员5372人。全县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6亿元,占全县国民经济总量的26%,上缴税金3701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58.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家,规模以上工来企业完成总产值26979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完成工业增加值9853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实现销售收入27496万元,比上年增长26.2%,上缴税金1851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占全部工业上缴税金的76%。工业企业从资产规模上看,固定资产净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6户,100万元以上的有58户;从销售收入上看,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2户,在100万元以上的有48户;从上缴税金上看,年上缴税金在1000万元以的有
2户,100万元以上的有8户,10万元以上的25户。
农业方面,2007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74亿元,比2006年增长7.8%。种植业主要以棉花、粮食、高效植种、蔬菜等为主,金塔县42万亩耕地中,棉花的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粮食种植稳定在7.5万亩,高效植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番茄种植面积稳定在1番茄万亩,形成了以县内36家棉花加工企业和2家纺纱企业,金塔县西域阳光食品有限公司,国内外种子公司为依托的订单式、公司+农户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畜牧业是金塔的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由千家万户向规模养殖升级,全县建有大中型养殖场350多个,各类畜禽饲养量210万头(只),出栏率48%。养羊是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全县羊只的饲养殖量稳定在100万只。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2007年出口总额达到1000万美元,比2006年增长25%。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53万人,比2006年增长36.1%,实现旅游收入3181万元,增长31.6%。
三、金塔县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㈠有利条件
1、农产品比较优势明显。金塔是一个农业县,土地肥沃、光照充足,农产品以产量高、品质优而著名,棉花、高效植种、酱用番茄、脱水菜、肉羊是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基本形成了县内精深加工销售的格
局,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仅棉花一项,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约稳定在30万亩,籽棉产量稳定在10万吨,如果全部实现由皮棉加工到纺纱织布转变,按照近一两年市场皮棉价格每吨皮棉可增值6000元,可新增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以上。境内年日照时数达3300小时,因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环境特别适宜高效植种,目前,网式参菜的亩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2、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县境内初步探明的各种矿产品达30多种,探明的储藏量约在20亿吨,在亚泰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和宏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两个年上缴税金超过1000万元的矿产品精选深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带动下,形成了以铜、铁、镁、煤、铅、锌、黄金等矿产品精选加工企业50多家。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金塔县发展矿产品精选加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光热风等清洁能源开发是国家鼓励和扶持的重点产业,发展前景比较广阔。金塔县风能光热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省上确定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本部陆上三峡”,在酒泉实施千万千瓦级风基地的战略构想,将为金塔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全面提升金塔县工业化水平。金塔县共有劳动力58032人,有剩余劳动力近2万人,有50%以上的剩余劳动力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具有很好的发展纺纱、织布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
力资源优势。
3、工业生产能力扩张迅速。2007年,金塔县完成工业增加值2.6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2.4倍,年均增长28%。主要工业产品增长迅速,2007年生产原煤8.15万吨,铁矿石成品7.7万吨,氧化球团3.17万吨,萤石精粉1.02万吨,铜0.05万吨,发电量1920万千瓦。
4、区位优势逐步凸显。214省道和酒航公路通过金塔县城,酒航铁路、嘉蒙铁路从金塔境内通过,酒航公路直通鼎新机场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交通便利。酒泉市、敦煌、嘉峪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毗邻金塔县,经济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肩水金关、地湾城、大湾城、石头城等文化旅游名胜为发展旅游业,提升金塔名气,带动金塔县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领先全省的金塔县“网络连乡村,信息进万家”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工程,为推荐金塔,让外界了解金塔搭建了信息网络平台。
(二)制
约
因
素
尽管金塔县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看,仍然处在一个打基础、做铺垫的阶段,合理正确地对金塔县经济发展进行定位,分析其制约因素是深入研究,长远规划金塔县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工业化程度低,基础薄弱,发展规模小。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演进过程。如果一个国家工业部门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在
国民经济中占优势地位,则被认为是实现了工业化。2007年甘肃省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4.3:47.5:38.2,金塔县为45.3:18.8:35.9,农业的份额非常大,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小,农业经济特征很明显。可以说,金塔县还没有跨入工业化的门槛。展缺乏大项目带动。
2、特色矿业没有形成规模,开采量小。金塔县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分布于沙枣园子、七个井、穿山驯、白山堂等70多个矿点。其中,以煤、铁、铜、铅、锌、萤石、芒销等为优势矿产,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矿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较低,矿业总产值较低,矿业企业经营方式粗放,开采企业重开采轻加工,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零星开采,县内规模开采企业仅限于铜、铁、石棉和一小部分煤矿企业,目前,仅有金塔县大庄子乡灿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金塔县天奇冶炼有限责任公司、金塔县亚泰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等极少数企业进行产品初加工以外,其它矿产开采企业多以出卖原料获取利润为主要方式。
3、工业技术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结构单一。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金塔县工业发展主要依托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和冶炼两大优势。从农产品加工来说,实现了精深加工的现在只有番茄和脱水菜两个品种,以前,金塔县的糖也在县内加工成白糖出口,但由于前些年糖市场波动,糖价下跌,农民种植
积极性不高等多种因素已经退出市场。金塔虽然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都非常大,号称全省第一产棉大县,全县有40家棉花加工企业和2家纺纱企业,但棉花加工企业仅仅是将棉花收购回业进行皮棉加工,2家纺纱企业仅仅是将县内一部分皮棉纺成粗纱,并没有完成向纺纱织布精深层次的加工,加之技术含量低,资金不到位,产业链条短,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优势产业并没有转化成为经济增长的优势。
4、发展后劲不足。具体表现为缺乏大项目、大产业支撑,新上项目少,2007年,第二产业的比重为31%。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全国和酒泉市已进入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而金塔县城镇化率仅为45%,低于酒泉市的平均水平。金塔县共有工业企业4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家,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8.1%。矿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较低,矿业总产值较低,矿业企业经营方式粗放,开采企业重开采轻加工,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零星开采,县内规模开采企业仅限于铜、铁、石棉和一小部分企业。
四、加快金塔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㈠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加快工业发展
要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而减少农民的最重要途径就是工业化,工业化水平低是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县域经济与农业划等号。县域经济不
仅是农业经济,而且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产业,仅仅依靠农业发展不可能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尖锐矛盾及县级财政困难、农民增收迟缓、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等各种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工业的迅速发展来解决。立足我县现状,着眼长远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仅是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
1、狠抓项目建设,提高工业经济的总体质量。金塔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压力大,加快发展十分紧迫,如果没有项目作支撑,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今后金塔县项目建设应以增加财源税收,增强发展后劲,能够长远带动为目标,坚持大小并举,扩张总量,做大做强的原则,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地抓好具有较强产业关联度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工业项目,使发展潜力变成发展实力,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为发展思路和方向,重点抓好棉花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矿产品采掘加工业,新型能源产业,新型建材产业,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化工产业。以发展粮食化工、农用化工为重点,加快开发生物有机肥、复混肥、专用肥生产和生物饮料、塑料制品等生物化工业,填补产业空白,培育形成后续支撑产业。
2、推进园区经济,以集约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以
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工业有利于资源整合,提升综合配套能力,降低投资成本,形成聚集效应,增强引进人才、项目、资金、品牌的吸引力。金塔县要实现经济跨跃式发展,必须抢抓机遇,把建设工业园区作为发展特色经济、壮大企业集群、加快财源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走依托工业园区办工业、上项目的路子,使项目向园区集中,投资向园区流动,人才向园区涌流,技术向园区转移。发展园区经济要注重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树立今天的工业园,就是明天的工业城的理念,优化服务,营造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注重“产业集聚”,打造园区招商核心竞争力,健全机制,推动企业融资。充分发挥银行主渠道作用,引导、帮助园区项目利用好金融信贷政策,推动进入园区的项目银行对口联系扶持制度建设,通过信贷扶持,支持园区项目做大做强。抓好招商引资,搞好项目储备。
3、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中最关键的问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需要。从金塔县的现有企业来看,政府和企业对科技投入较少,工业科技研究开发比较薄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工业科技研发推广重视不够,用工业科技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步伐比较慢,科技对企业贡献率较少。因此,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主攻技术含量高和运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的新项目、大项目,鼓励现有企业加快与发达地区和本地区企业的技术合作,鼓励规模骨干企业创名牌、搞技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现代经营理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㈡ 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作,依靠投入拉动、政策推动、科技带动,切实加快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要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按照“巩固基地、拉长链条、高产高效、做大品牌”的思路,巩固提升棉花、肉羊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制种、瓜菜、番茄等新兴特色产业。按照“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加速流转,向种植能人大户集中,逐步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大力发展以棉花、畜产品、林果产品和粮食为主的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建立一批组织完善、运行规范、经营有方,能够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推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狠抓鸳鸯、黑河两大灌区水利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人畜饮水改造步伐,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加快
农村电力事业发展和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狠抓重点集镇、中心村和小康住宅建设,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
㈢ 突出提升城市品位,加大城市建设力度
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开始了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和强化的过程。
工业集聚效应同城市辐射带动,是现阶段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城市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途径,特别是县城、重点中心镇和小集镇,既可有效地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又可直接辐射带动农村经济,是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水平越高,土地基础设施利用率就越高,使用边际成本就越低,资源的利用率就越充分,经济主体间的交流就越多,产业间自然会形成相互衔接的链条,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链的互动性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会出现以农兴城、以城促农、城乡联动,农民不仅进得来、留得住,而且可以将城镇的文化、科技、信息向农村扩散,更好地发挥“辐射源”的作用。振兴县域经济,就必须做好城镇化这篇大文章。
㈣突出招商引资,优化经济
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
环境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经济就会出活力、出效益,发展就会充满竞争力。因此,要高度重视环境建设,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投资创业的政策环境,根据我县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新的需要,及时清理和修订不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文件规定。制定更加开放的投资政策,向客商提供比周边县市更加优惠、更加快捷、更加到位的服务。尤其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对经济结构调整起重大推动作用,能大幅度增加税收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坚持特事特办,在投资者关注的收费、办证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优惠。要不断改善金融服务,金融部门要树立“共荣双赢”的理念,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以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切实遏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习气,为投资者提供最优的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