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新认识(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9:2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新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新认识》。

第一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新认识

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新认识

青海省西宁市国际村小学 孟楠

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也有幸加入了这一批课改实验之路,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通过几年的尝试,我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我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

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我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我再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10”所表示的物体,如“1位老师”,“1面红旗”、“2位小朋友跳绳”“3位同学踢足球”“4个垃圾桶”等等。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我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说出来,接着再同桌互相说,这样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例如:在教学“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先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有什么?学生观察了一下,很快就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有的说:“图上有3只猴子和4个梨、3个桃、2个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我都给予肯定。然后我再单独出示3个猴子和3个桃,我问:“谁多谁少?”学生齐口说:“一样多”。我再说:“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生答:“猴子和桃

子一样多。”这时,我又出示3个猴子和2个香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说:“猴子多,香蕉少。”最后,我再出示3个猴子和4个梨,学生马上说:“猴子少,梨多。”这时,我又问:“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猴子、香蕉、梨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最多?谁最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讨论时各自都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然后,各组代表汇报:“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学生发言很热烈,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高。

这样一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从比较中得到的,又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自始至终都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例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再让学生把这7根小棒分成两堆。师:“你有几种分法?你是怎样分的?”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马上就得出不同种分法,有的说“我把7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就得出了7的组成。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四、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类”第二课时,“按不同标准来分”时,我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每个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都拿出来,集中在一起,摆放在桌子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把自己认为一样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分的?想了几种分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方法。如:1.按铅笔的颜色分;2.按铅笔的长短分;3.按铅笔中有没有橡皮头分;4.按铅笔有没有削过分;5.按笔杆上有棱和没棱分;6.按笔杆上的花纹来分„„学

生分铅笔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确实让我惊叹。

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在课改中我逐渐明白要让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教材,我们就要不断地超越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十年课改使我成熟起来,现在当我看到课堂上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时,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新认识

姓 名:孟 楠

单 位:青海省西宁市国际村小学

联系电话:8177717

第二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等几个方面都作了一些修改。总体上表达了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理念。这些理念的核心是,现有的数学课程与教学不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普及义务教育条件下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主张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上体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等。即力图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这些新理念是普及义务教育总体目标的需要,也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我谈一谈对几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新课程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一是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要求,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适当调整,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出的要求。教师是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改革的措施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理解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改革的思想和内容。

二是对计算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计算能力上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要过分追求计算速度和加大计算的繁杂程度,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和检验。虽然新教材在计算要求上有所降低,但仍然需要恰当地把握计算教学要求,恰当地处理与计算有关的问题。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在思维水平上存在差异,在计算能力上也存在差异。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要鼓励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一般来说得到计算结果的方法并不是惟一的,教材中所用的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对此应当允许和鼓励。

三是“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很丰富的,并且不同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经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四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既是数学教育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改革所提倡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在内容选择和方法确定上都要为学生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应具有新颖性和灵活性。应选择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内容,用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应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表达的余地,要了解、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展现自己的才能。尽量避免把教师的思路和教材上的方法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用统一的方式思考和解答问题。教材上的方法或教师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可以作为解题的一种思路介绍给学生,但不应强求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方法解题。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自己思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五是“改进教学评估方法”。教学评估的改革涉及数学教学各方面的问题。明确评估的目的是一个首要问题。“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能力,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考核学生的成绩不是教学评估的椎一目的,应当发挥教学评估的多种功能。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应当起到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对教学实施情况的了解等作用。教师应当根据这些方面评估的情况,恰当地调整教学进程,作出继续或改变教学进程的决策。

二、对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实施这一环节。所体现的理念和改革措施能否实现,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我认为新课程教学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教师都有关于儿童学习的常识性的理论,这些理论影响他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解释关于儿童的信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应当提倡以下的关于学生的观念。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每一位教师都有关于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的观念。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是指导儿童学习的过程。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教学观念。

&nb

sp;1.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把数学教学设计得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宽松和谐,就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他们数学知识更重要。

3.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不应代替学生思考,也不应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4.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三是关于数学学科的观念。教师要了解数学这门学科是研究什么的,懂得数学意味着什么,运用数学能够有效地完成什么任务。我们现在常见的对数学的看法是“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这是对数学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是对数学的十分重要的概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认识也在发展,对数学也有一些新的认识。

1.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式,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数学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也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四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教师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生的责任感对待教学任务。应以现代课程观和教育观重新审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1.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课程和教学的决策者可以表现为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面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情景作出恰当的处理决策。

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同时,还应成为数学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探索数学和认识数学。

(二)扩展和更新知识结构

知识领域的扩展,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除了观念上的转变,还需要教师在知识上不断更新。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一是数学学科方面的知识。从数学知识的角度看,教师不仅需要理解小学数学内容本身,还应从比较高的观点来看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看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另外,从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发展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这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数学知识,不断学习新的内容和接触新的领域,以使自己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二是有关理论方面的知识。有关理论方面的知识包括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和对学习者认识的知识。理论知识对于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需要认识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对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三是教学实践知识。教学实践经验也是教师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在头脑中有许多现存的教学模式,他们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迅速地运用这些模式。教师的经验是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它构成了丰富的实践知识。这些实践知识成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

(三)全面理解、创造性地执行和运用大纲和教材

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用固定的方式对待大纲和教材,要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教学大纲,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一方面要提高专业水平,应当具有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驾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能力,同时也应当认识到自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对小学数学课程进一步改革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课程是最具有基础性的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必需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改革不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在改革教学内容方面,要进一步删减过时、无用、繁难的内容,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适时引入计算器等等。在更新教学思想方面,一是要重视培养数学意识,使学生养成主动地从数量上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二是要重视培养自信心,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知识,主动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预测、解决问题,得到成功的自豪感,体验自己能力不断发展的乐趣,树立不怕困难、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心;三是要重视培养发展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合理且具有发展活力的知识结构,以及具有发展活力的能力基础,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

第三篇: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师生关系的新认识

东茅街小学彭辉“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

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所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随处可见对这种师生关系既新的学生观的要求的体现。

如《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的“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就明确的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质、体、美的和谐发展。第(二)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也非常清楚地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还有很多具体阐述,就不一一例举了。)

试问如果教育教学活动不是在构建了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又如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和谐发展,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所以说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既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根本。

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这在以往的教学现实中是很常见的事,这些都是阻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主要因素。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构建起新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改变过时的观念和专制的作风。并且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教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上都应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处处落实。

最根本的还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

学生不是一张没有思想的白纸,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复印机和传声器。他是人,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师应用积极的、乐观的眼观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门锁了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为了帮助同学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翻窗而入。我们的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呢?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首先会肯定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然后再把翻窗的危险性告诉他,再告诉他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我也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而且处理事情起来也会成熟很多。我们再试想一下,如果教师采取相反的态度,忽视学生助人为乐这一美好动机,而一味指责他违反校规爬窗户这一行为,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二)“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相信也是每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这说明每个教师都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在教育实践中,有不少探索,正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潜能的信念,取得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良好效果。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教育家去到一个班做实验,随意从中抽出一部分学生进行谈话,告诉这些学生他们是教育家从同学中选出来的最聪明的孩子。一段时间后再来校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正是教育家点亮了这些学生心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信

念之灯,使他们发挥出了潜能。

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教师不断的期待和鼓励中获得点点滴滴的成功与进步的。

(三)“多一份爱心,多一分宽容”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和发展观点想对立的。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身为人师者爱斤斤计较,喜欢小题大做,你的学生又怎么会是一个宽容的人呢?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

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我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他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音乐课后,任课教师告诉我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当时我就气过了头,急匆匆走进教室,大声的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我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轮到他值日的时候,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他提的意见,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我才知道他的心因为我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

虽然后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这个学生纠正了过来,也让每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懂得了宽容对每个人的重要,但这件事留给我的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

综上所述,要构建一个新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新的课程改革才刚刚开始,就让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表者从今天开始,以新的定位,新的观念来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构建一个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书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基础教育实施纲要〉(试行稿)解读》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对师生角色的新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对师生角色的新认识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而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现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由此,就要重新定位师生的角色

一.教师角色

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这在以往的教学现实中是很常见的事,而这些都是阻碍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主要因素。而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一)成功的设计者

课程改革把教师定位与参与者,它改变了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权威者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的是给予启迪,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尽情发挥,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而教师只是适时,适当的进行参与设计,把探究的机会交给了学生,1

(二)积极的引导者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如何真正成为主体,学生怎样真正实现主体参与,在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三)热情的赞赏者

心理学原理指出:人性的最大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冷眼中有瓦特,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尤其是赞美。否则,成功的机会会与学生擦肩而过。课堂上时时处处听见“你真棒”、“你真行”、“表扬他”、“夸夸他”等话语,于我们只是小事一件,于学生却是影响深远。试想,心情愉快了,兴趣提高了,学习轻松了,教学效果当然也就显著了。

(四)真诚的宽容者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和发展观点想对立的。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真诚的理解和宽容学生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角色

教学是多元的,学生是各异的,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变革,学会适应是把万能钥匙。尤其作为从教一线的教师,就要时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不要一味固守“教”,也不要一味强调“学”,大多时候,尝试着让学生充当各种角色,变“课堂”为“演堂”,随着课堂气氛的加温,于无形中教学遍地开花。

那么,如何使课堂丰富多彩,让学生充当各种角色来实施教学呢?我觉得适时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展能力,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最大可能的调动其潜能,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鉴于此,我们不妨做以下尝试。

一、争当“小医生”,培养判断力。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就应当多让他们自己来当“医生”,帮助同学改正错误,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

譬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文的字词中,出现的“渴喝”、“乌鸟”、“处外”等字,学生一时很难分清,一味的死记硬背,收效不大。如果换个方法,让学生充当“医生”:先诊字音,再诊字形,后开药方(即如何记住形近字)。这样步步为营,既使学生印象深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充当“医生”的喜悦,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尝试“小博士”,发挥活教材。

老师不仅要充分相信学生,还要为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创造条件,让学生扮演“小博士”角色,把时代的“活水”引进课堂。

例如:在学习《大海》单元时,让学生收集有关大海的材料,并进行整理,老师课前进行筛选,从知识的广度、高度上确定“小博士”,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发问,从而替代传统的乏味说教。这样,课前的准备,既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深切感受海之美丽、海之富饶,加强对课外知识的拓展;而课堂上的发问、交流,旨在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以后的活动,学生会人人尽心尽力。

三、争当“小助手”,见仁又见智。

即使传统意义上属于教师的活动,也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充当“小助手”的角色,如贴挂图、做头饰、制教具、写简单的板书板画等课堂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协作完成。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被

别人重视的渴望,而孩子最为强烈。在我们看来最为简单的举手之劳,通过让学生的参与,极大地满足了他们急欲让人注意的渴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

四、充当“小老师”,体会成功感。

人有所长,亦有所短,切忌一把尺子量人。学优生未必样样优,学差生也未必样样差,应尽量发现学生的长处,以激励其进步。因此,课内外营造能者为师的氛围,创设“小老师”的角色亦能调动学生的乐学情趣。

例如,你比别人多认一个字,你就教他这个字,即一字为师;他比你读课文有感情,他就指导你读,即读书老师;他字写得好,你就学他写字;你表达流畅,他跟你练习。如此种种,学生教得兴趣盎然,知识学得轻松愉快。总之,人人为师、人人跟学,既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又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攀登。久而久之,课内吸收,课外延伸,效果不言而喻。

总之,只要你想,那么课堂可以是一家“超市”,可以是一艘“游艇”,可以是“电视台的播音室”,可以是“舞台”,可以是“公园”┄┄如此,何愁学生不爱学,何惧教学不如意。

教育星空灿烂,愿你我同行!

第五篇:小学新课程实施方案(新)

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归纳、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构建了“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构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叫响“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校在课堂”这一口号。

二、改革目标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

三、新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抓住一个中心:以生定点

即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困难预测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突出五个环节:情境引入,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引导,点拨提升——展示交流,组内互助——当堂训练,达标测试。

操作提示: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习兴趣;巧妙导入新课,优化交际心理。

模拟交际目的,创设交际情境;揭示话题中心,提出恰当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2)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引导,点拨提升

(1)“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的要求,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

(3)教的方式都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即使倾向性问题,也可能有人会),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

展示交流,组内互助

(1)展示目标要求既要有内容方面的要求,又要有形式方面的要求,难易要适度,表述要具体简明。

(2)要注意引导学生展示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展示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不能把所有的预习成果都拿来展示;要引导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展示。

(3)各小组按什么顺序进行展示,小组与小组之间怎样过度,衔接,时间如何控制等问题都要事先预设。

(4)如何组织引导学生对各组展示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补充、点评,教师怎样发挥指导作用等,都应有所预设。

当堂训练,达标测试

所谓“当堂达标”,就是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扎实训练,实现教学目标。

贯彻落实“三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精讲精练,少讲多练,突出重点。

四、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4)、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五、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六、保障措施

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⑴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 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课程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⑷ 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定期召开课改教学研讨会,分析、研究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优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评比,对在课改实验中取得显著成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2、加强宣传,突出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作广泛的舆论宣传,使学校、社会、家长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做好课程改革网上培训与网上交流。

3、课题带动,科研推动

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新课程教学工作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改革,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广泛开展专题研讨,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研究落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五、实验措施:

1、师资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课改工作中教师观念的变革是最重要的,顺利推进课程改革实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要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制定校级培训方案。培训内容:①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②新课程编写的新理念等;③新教材的使用及教法;④新课程与课堂教学评价;⑤新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训形式:专题讲座、参与式活动、讨论、座谈等。

2、教学研讨。教师教学理念的真实体现在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研究活动无疑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2)公开教学。上示范课,对比课、重点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活动评比。优质课评比、课改案例、优秀教学设计等评比活

动,重点探索高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推广课改中的经验。

3、优化管理和研究机制。

(1)建立学校课改领导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

(2)建立实验研究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每两周开展一次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活动。

(3)及时充实、提高课程实施条件,包括教师、教具及各种设施设备的选择、提供与扩充。

(4)组织教师在职培训,结合开展新课程“四优”评比活动:优秀实验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优秀课件评比,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

(5)制定关于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规章制度,并能切实指导这些评价工作。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组

长: 任萍 副组长:

王芳 组

员: 李仙2013、3

下载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新认识(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新认识(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人类素质中更多的潜能都解放出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创新能力......

    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辰熙 现行小学教育课程的要求已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不能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学生。也就是说,学校的培养与未来社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

    对数学的认识

    对数学的认识 数学,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地存在着。虽然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数学包围,但人们的生活都无法离开数学。 而当认识了数学,发现了数学的存在,意识到其普遍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课程,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

    小学数学新课程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课程,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 一、关注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读书笔记 将军希望小学曾秉华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