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认识及探索

时间:2019-05-12 11:2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认识及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认识及探索》。

第一篇: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认识及探索

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认识及探索

发表时间:2003-5-19 15:00:47

访问次数:5748

字体选择: 大

新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的落实,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也越来越深地意识到实现课程变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下面就我校干部教师对新课程方面的一些认识及探索做一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对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的认识。

针对当前我们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考查;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个体差异;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情况;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等主要问题,新课程提出了发展性评价,我们对此的理解是:

·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的个体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

·发展性评价的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要求。

·评价主体由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互动,建立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社区、专家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制度。

·关注个体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基于对新课程及新课程评价的认识,我校在新课程实施初期已经开始着手探索此项工作,并初步形成了一些操作性较强,能够促进师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我校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

1、确立学生综合评价的实施细则和方法。

我们认为对学生评价要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生个性发展等综合素质,2002年春,经全校教师、中层以上干部多次讨论修订,制定了我校学生的《素质发展综合评价》实施办法及细则,细则包括学生礼仪常规、日常规范、学习态度、综合实践、特长五大项,22小项,通过该细则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素质发展评价,该评价从满足“三个需求”出发;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同学互助共同发展的需求和老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社区评价、家庭评价,真正发挥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2、建立《成长足迹档案袋》。

2001年,我校率先在求真中学每个学生自我建立《成长的足迹》档案袋,后在全校全面展开。档案袋由学校统一制定,主要内容包括:①学生第一学期发展目标。②问卷调查表。③入学检测成绩(试卷)。④学生个人自我简述(含特长)。⑤期中、期末结束后,学生个人自我小结和评价并制定新学期的努力方向和目标。⑥优秀作品(作业、设计、制作、作品)。⑦个人荣誉等。档案袋每学期一袋由学生个人保管、开学建新档案(内容可参照前一学期进行调整),三年共计六袋,毕业前进行综合评定,评价结果填入学生毕业档案,通过近两年的操作,我们觉得建立《成长足迹档案袋》最重要的意义能够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档案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3、制定各学科发展性评价实施细则。

为了给初中毕业以及高中自主招生提供客观依据,更为了立足过程,关注进步,发挥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根据青岛市《初中各学科发展性评价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在广泛学习、宣传深入征求教研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各学科发展性评价手册。

①手册内容:为了便于操作,在制定该手册时考虑到各科的共性和特性,评价方法以质评、量评相结合,以表格的形式对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进行评价。各科一般包括7—8项评价项目,如课堂表现、日常作业、研究性学习、单元检测、期中检测、期末考试等。每项还有细化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如对单元检测评价的标准是是否认真复习,是否认真参加检测并及时反思总结,检测成绩如何,有无进步,既反馈实得分,又反馈评价分(即与上次检测相比进步情况)。(手册样本详见附件)

②手册使用方法:由学校统一印制,订成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音体美、微机、劳技各科的评价手册,学生人手一本,平时由班主任集中保管,每月一次由学生本人、学生相互之间及任课教师实事求是地对自己或他人做出评价,然后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评价情况向家长及时反馈并征求意见。

③手册使用应注意问题:

<1>综合性:不仅要评价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也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2>多样性:要将考试与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评价等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3>差异性:评价不能搞一刀切,要考虑学生的起点和差异,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

<4>自主性:要重视自我评价,及时总结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5>激励性:要多看学生的优点,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6>过程性:要及时评价、及时反馈,要有“档案意识”,及时整理材料,切忌虎头蛇尾和临时突击。

三、教师评价体系。

1、制定教师期末考核办法。

1998年我校制定了教师期末考核办法,以后每年调整,去年又做了较大的调整,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学生、家长评教、教学评价、教学计划、总结、集备、教研、批改作业、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命题监考问卷、教学札记、撰写论文、课题研究、听评课情况、教学成绩。评价过程先由教师写出书面总结进行自评,然后在组内交流,进行互评,再由学校根据日常教学中各项情况综合评价。

2、课堂教学评价。

①一堂好课标准大讨论。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中,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2001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我校展开了一堂好课标准的大讨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我校一堂好课的参考标准,并根据此标准重新设计课堂听课本的反馈意见,此标准为对新课改的深入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怎么讲的,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在我校教师评价办法中,学生、家长评教占据相当比例。2002年根据课程特点,学校重新修改了学生课堂教学评教表、课堂文理科评课表,将课堂评教关注点逐步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及交流合作等方面,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打破了原来主要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逐步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评价。

3、对考试评价的改变。

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方法,和评价改革应该是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在2002年我们进行了各科优秀试卷评选,我们对试卷内容提出了要求,要加强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答案可呈开放性,减少唯一答案做法,要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现象。每位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出一份优秀试卷,经学校试卷评比小组选出优秀试卷,再以优秀试卷为基本框架进行完善,制定出期中考试试卷,考后又对试卷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中层以上干部深入到联系的集备组和老师们一起进行试卷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

此外我校还在考试处理结果、考试方式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对每个学生要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能单纯以分数多少进行简单分类,要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对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考试方式倡导给予多次机会,采用不同试卷,进行分层考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试传统做法,要尽可能地关注每个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积极实施新课改的近两年里,我们围绕新课程评价,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搞好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更新观念的过程,也是不断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决心不断实践,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在教学评价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青岛二十一中、青岛求真中学

2003年4月)

第二篇: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摘 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人类素质中更多的潜能都解放出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教师观念转变、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创新和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对高中新课程改革作出初浅的论述。

【关键词】 化学 课程改革 认识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 “终身学习意识”,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探究相应的教学方法。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自身教育理念先进与否、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现根据自己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教师要实现教育观念转变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认知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上,教师对化学知识总是不折不扣地讲明白、讲准确、讲完整,做到毫无遗漏地将化学知识“复制”给学生。学生也只好按照教师讲述的关键字眼逐一对照完成,这样的教学,教师确实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去备课、授课,但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这种极端的教法造成了 “满堂灌”的状况。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单一传授型的教学观念,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又要成为一名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以及新课程的开发者。

(一)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探求”转变。现代创新课堂教学其核心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探索的主阵地。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互动的实质在于强调教学活动中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

—1—

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通过多元互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有效参与。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师生彼此分享经验、知识,启迪思维,获得新的发现。

(二)由“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为本”转变。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有所发现、创造,实现个人自身价值。课程改革强调人的主体精神,坚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注重体现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体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使获得化学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 “SO2的化学性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2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要不断拓宽知识结构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有现代科学素养,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职业技能。作为化学教师要使自身的智能结构得到有效的拓宽,一是要有厚实的基础知识。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修养是教师执教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化学发展趋势、最新科研成果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二是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如物理、生物等,熟悉这些学科有关内容与化学教材中相结合的知识点,并能加以延伸、应用。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上灵活主动、触类旁通,体现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反应热与物理学中的能量,喷泉实验与物理学中的压强等等。三是要掌握生活、生产、环境、能源、材料等社会性知识。只有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知识,才能在有关教学内容中进行有机渗透,充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生活、社会的作用,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化学的兴趣,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①学习“铝”,引入厨房里使用铝制的锅等容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铝制品很亮,但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就会变暗,有些人用钢丝球打磨这样做对吗?②学习“铁”,引入日常生活中铁在什么情况下生锈,如何防护等问题;③学习“酸、碱、盐”,引

—2—

入胃酸病人用药调查,水垢的成分及除垢方法,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的高低,有时甚至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变“满堂灌”为恰当地引导、点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更要注重帮助、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让学生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知识,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讲”,更要有选择地“讲”。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不做。小组讨论后教师代讲,学生实验后教师说出实验现象和结论等做法都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真正让“讲”成为吸引学生探究学习的磁石,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跨越自主探究障碍的推动力,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振奋学生精神的兴奋剂。

(二)变“满堂看”为阅读、观察、感悟、表达的过程。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和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确定讲授哪些知识点,知识的主线是什么,各个知识点中又有哪些小的方面,它们之间有什么递进关系。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能提高快速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寻找“思”的切入点,突破“思”的关键点,整合“思”的各种渠道和信息资源。比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节,在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学生就会推出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是最外层电子,即元素的性质是由其结构特点决定的。教师要再创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整合知识,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变换问题呈现方式,将结论、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迁移,以完成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

(三)变“满堂问”为以“问”为线,以“答”助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唤醒学习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时,在新课引入时这样提问:门捷列夫依据什么预测出有“类铝”存在?在中间知识过渡环节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以利用核外电子排布的递变性来推理预测,那么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分析是否也可以借助这种分析的方法?在—3—

内容的最后整合提升阶段问:如何把元素原子的位置、结构、性质三者结合起来,怎样找到并预测它的性质?如何预测未来将发现的新元素的性质?这样首尾呼应,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提升,思维得以开阔,让他们不断地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变“满堂乱”为动而有序,活而不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情景,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内容空洞。活动几乎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到这样几点:教师遥控,组长实控,学生自控。教师遥控——教师的问题线,内容的知识线。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讨论中修正自己的看法,还要培养学生活动探究的意识。组长实控——建立小组长负责制,发挥带头作用,保证讨论内容不会跑题。组员自控——要求做到人人有主张,个个发言,个个做记录,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实验、讨论、概括和总结。

四、教师要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如果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够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一)是要重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随着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日益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可能,同时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作为化学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事物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有了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会自觉融入到问题中,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是要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时,如果只用语言讲述既费时又费力,学生还觉得抽象难理解。采用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使化学知识、结构跃然于荧屏之上,并且把许多化学反应历程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示出来,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同时多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如:在讲授NaCl的形成过程时,可用动画演示Na+和Cl-的微观形成过程,并提问学生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的收获各有不同,视角多样——分别涉及离子的形成及种类、离子与原子的比较等知识内容,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归纳整

—4—

理,便能轻松突破难点,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五、不断完善教学的多元化评价

在《高中化学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所有实质性的教学评价,主要还是纸笔测试,通过不同水平的考试,不仅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且还用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这种单一的评价手段显然不符合当前课改指导思想,甚至阻碍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还必须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加强传统纸笔测试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查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倡导活动表现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开发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和策略发生积极的改变,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达成。当然实施过程会有多种困难,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方法总比困难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活动表现评价手段来完善高中化学教学的评价体系。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发现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总之,我们教师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和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相互交流、讨论、切磋,切实理解和领会并自觉地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做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真正的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多重切换》,左舒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版(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8、11期

—5—

第三篇: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辰熙

现行小学教育课程的要求已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不能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学生。也就是说,学校的培养与未来社会的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教育与社会发展不能同步,协调。所以,国家才进行第八次政府指令性课程改革。它的实施将实现我国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新课程改革是新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社会的发展依靠改革、创新的推动,社会呼唤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呼唤课程改革,而如今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能够不断地推动教改的深入,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新课程的认识,我们有三点浅见:

一、课程标准与现行教学大纲的比较

这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1.在课程性质方面,教学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则是这样阐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的阐述显然要比大纲的更加全面、更加科学。它摆脱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在课程理念方面,大纲没有专门的阐述,而在新课程标准中论述了这样四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从这四方面讲,新课程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它致力于课程内容的革新,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强调从文本课程的特点出发实施语文教育,致力于教学方式的创新,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3.课程目标方面,大纲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而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总目标分十个方面,渗透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比大纲观念更新、内容更明确。它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不只是“知识、能力”的一致。三个维度要求具体地、有层次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中。

二、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来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我们的挑战是深刻的,全方位的,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切呼唤着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关心每一个学生。

1.实现教师角色转化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中要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只注重个别学生的发展向重视全体学生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转化为学生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的一个本质转变,为此我们要做到: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共同探讨如何达到所制定的目标;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互相交流,与学生分享体验与感受,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不断修正提高自己。

3.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我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最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教师应该有亲自实践的经验,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并通过与同事的合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对自我们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规律。

教师要实现转化、超越、提升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学习的替代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把学生从学习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好动的主人。

三、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观,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理解是:

(一)、是关注每一个学生。

(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观包括以下三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在实践中应用规律。其次,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只要教师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有信心,持之以恒地深入研究学生,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再次,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他们发展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会有反复,也会有迷惘,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可以说,学生的命运就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应该感到肩上的责任。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不是学习的机器。有思想、有感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生活,解放他们的时间、空间和大脑,让他们自由的发展。其次,教师要认识差异,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差异的表现又反映在不同的方面。教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寻找方法和途径转化差异。

3.学生是独立的人。

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力的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包办代

替。要让学生真正领会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告知现成的结论。

新课程改革无疑解决了一些课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新课程改革也不是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良药。我们要辩证地认识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实施上,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辩证地认识旧课程与新课程的关系。一谈到课程改革,我们不能认为新课程都是好的,而旧课程就都是不好的。我们既要看到旧课程的不足,也要看到旧课程的优点,不能把旧课程看得一无是处。新课程改革是在旧课程基础上调整和改进的,决不是在全盘否定旧课程以后重新建立一套同以往的课程没有任何联系的所谓新体系。新课程是旧课程的继承和发展。否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改革就会失败。

其次,要辩证地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新课程改革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这当然是正确的,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因此而否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教育的规律和辩证法。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是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塑造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是不能动摇的。

再者,要辩证地认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人的发现性学习,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这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只要发现性学习,不要接受性学习,忽视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讲授,忽视学生对全面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其结果就会在培养了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表面上是改革教材,实质上是改革人,改造我们自身。我们每一个教师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们才能在课程改革中获得新生。

第四篇:《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对评价认识

《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堂实录

一、情景导入(配古筝曲伴奏,创设情境)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他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他曾经也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信与悲哀。今天,让我们继续寻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源深处,去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课题《桃花源记》

二、赏读课文,感受“桃源”之美好

(观看flash视频动画,学生听课文范读)

1、整体感知,复述课文

师:同学们,在第一课时,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送读课文,刚才我们又聆听了一遍,这片文章故事情节性很强。现在,我想请同学们为我们大家复述下这个故事。

生1:有一个人驾驶着小船在水上前行,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后来又发现一个小山洞,走进去碰到了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他们盛情款待了他,后来这个人离开了桃花源,带着人来找却再也找不到了。师:大家觉得他复述得怎么样?

生2:我认为不太好。因为之前我们学习第一单元时,老师你就说过,对一个故事的复述包括两个要点:其一: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二,语言尽量简明扼要。

师:很好!看来你的记性很不错,那么你能为我们再重新复述下这个故事吗? 生2(点点头):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一个渔人一天撑着小船突然意外地碰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走到桃林尽头又发现一个洞口及窄的小山,他走进去又豁然开朗,里面的男女老少穿着与外界无异,一问才知他们在此隐居很久了,这些人盛情款待了渔人。渔人临走时一再被叮嘱不要告诉别人这里的情况。渔人出去后违背了诺言,带着太守按照自己先前留下的记号来寻找桃花源,却寻而不得,后来刘子骥也来寻找,一样没有结果。此后便无人问津了。师(微笑示意):很好,你的复述很清楚,而且一气呵成,显然你对课文很熟悉了。

2、师:那谁能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桃花源在你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生(七嘴八舌):漂亮,风景好,和平,安定,快乐、神秘·······

师(打断):好,老师从你们刚才的话中归结为这样3个字:美、乐、奇(板书),大家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那好,我们就分别找同学来想象一下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乐”在何处,为何“乐”?领略一下桃花源的“奇”。

生3(举手):我先说“美”吧。课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还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师:你能用自己话说说吗?

生3(略微思考下):我认为桃花源之“美”,美在桃花林,美在土地开阔平整,美在房屋整齐,美在田地桑竹,美在纵横交错的小路。

师:找的很准确,句式也很整齐!大家一起把描写其风景美丽的句子读一遍,注意语气语调!生齐读刚才的两句。师:那么“乐”又如何理解?

生4:课文中有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直接提到“乐”字。师:“黄发垂髫”具体指什么人?叫什么修辞? 生4:嗯,老人与小孩,应该是借代。

师:好!那么除了老人小孩,你觉得这里还有什么人是“乐”的? 生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师:为什么是这一句? 生4(犹豫):我感觉是。师:噢?谁能帮忙解释一下?

生5(举手):因为中国古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讲究的是男耕女织。但是如果是在战争年代,这个就很难实现了,因为男人们都被抓壮丁到前线去了,以 前学过很多边塞诗都有提到。所以桃花源里的那个社会没有战争,没有离别,人们都很快乐,幸福。

师:非常好!理解的很到位!好,那么还有其他的蛛丝马迹可以发现这里生活幸福,充满欢乐吗?

生6:我知道。从招待渔人饭菜里可以看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家里来了人有鸡有酒,说明这些人家了不缺吃喝,丰衣足食。师:对啦,你很善于发现,那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吗? 生6:我想想,哦·······是侧面描写!师:大家说他说的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下“奇”。“奇”在何处?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下:。生7:我觉得这里的人人比较奇怪,他们穿着与外界一样,却与外界隔绝很久了。生8:我认为桃花源这个地方奇怪,要从一个小山洞口穿进去,进去以后却又是一个大世界,还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还有那洞口本身也很神秘的样子。生9:我认为神奇的是为什么渔人明明做了记号,后来却找不到呢,而且南阳的刘子骥也来找过,却同样一无所获。

师:好。我来总结一下各位刚才说的,桃花源之“奇”,“奇”在人们,“奇”在山洞,“奇”在结局。那么我们一起读出刚才说的能表现这些的句子来,好吗? 生齐读课文相关语句。

小结:师:刚才我们一起分布品味了桃花源的“美、乐、奇”,我们发现这里真是一方人间乐土,风景幽美,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每一个人自食其力,和睦相处······真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三、探讨课文,理解作者思想之深刻

师: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 部分生答:不足为外人道也

另有学生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师:到底哪一句更准确?我们来找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渔人(生10)、桃花源中人(生11),你们遇见后,彼此最想说些什么呢?给我们表演一下。(其余学生笑)生11:我要是桃花源里的人话,我会问:你是谁?来自哪里? 生10:我是武陵的渔人,来自晋太元年间。

生11:晋?啊我们是先秦的人,外面更换朝代了?皇帝换了吗?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事啊?我一无所知。

生10:你不知道哇、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还有三国纷争。这些年老百姓过得实在是苦啊·····

师对生11说:你听他这么一说,会有何反应? 生11:同情他。然后我会想,幸好我们这里与世隔绝。

师对全体学生说:这说明桃花源的人厌恶那种生活,也恐惧那种社会。否则怎么会“叹惋”呢?所以——

生齐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表现了这种社会理想。

师:刚才有同学认为是“不足为外人道也”,我们再看看这句,为什么要这样叮嘱,在文中这一句话有何作用?

生齐答:怕受外界干扰,打破了这里的安宁。

生7:因为下文渔人再来找桃花源却找不到了,我认为更他泄露了秘密有关,也许桃花源里的人是为了惩罚他故意让他找不到的。所以这里是不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呢?

师(笑):什么叫“伏笔”?在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所以很显然这里就是伏笔。

四、拓展延伸,品评“桃源”情结

师: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如果不能,为什么又要虚构呢?

生: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很黑暗,到处是战乱,民不聊生,他厌恶那个社会,凭一己之力又无力改变,所以就虚构了“桃花源”的存在,表达他的向往。师:你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很好,也很准确!

师: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大家小组讨论,然后再发言。

生3:我们组认为是积极的,因为他批判了现实,否定了他所处时代和社会的阴暗面,具有进步意义。

生9:我们组不同意。陶渊明遇到困难,遇到他不喜欢的,就选择归隐,宁愿好几辈子都呆在山里,这是消极遁世。

生7:我们同意消极。举个例子晚清政府因为闭关锁国,比别人落后了多少,给 我们带来的直接就是火烧圆明园的结局。把自己隔离起来没有任何好处。········

师总结: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也没有定论,只要你们对自己所持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只需知道桃花源再美,它也只是水中花、镜中月,是一个中国式的乌托邦。

五、写作手法探寻——虚实结合

六、配乐吟读,课堂小结

以《梦入桃花源》的古筝曲相配,让学生在柔和轻欢的氛围中再一次吟读课文,感受桃源的景与情作者的情和志。

七、布置作业

试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生动的故事,可以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人物的言行和心理的描写。

语文课堂的评价之我见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评价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评价用语应言简意赅。课堂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评价不是评讲,不应花费太多口舌,简明扼要地切中要害才是关键。但也不能只是简单“好”或“不好”,需要说清楚好在何处,不好又体现在什么地方,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评价绝不是随意的,知道自己的回答优劣表现在哪里。

二、评价语言以表扬、鼓励为多,惩罚、批评为少。任何人都有追求“好”的心理,青少年尤其如此。评价不能打消孩子课堂发言积极性,善于找到闪光点,肯定其蛛丝马迹的优点。

三、课堂评价用语要亲切自然,忌生硬死板。尤其是对于学困生,除了适当中肯的评价外也可借助手势,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眼神。

一、四、以引导性评价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考的正确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从学生那里反馈来的信息,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及时给予精辟 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找准自己的方向,努力探索和学习。

总之,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令人欣喜,令人激动,令人回味,会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五篇:对老干部工作的认识和探索

对老干部工作的认识和探索

老干部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曾立下汗马功劳,建立过丰功伟绩。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传承政治、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新时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及服务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及老干部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XX公司老干部工作由公司工会负责管理,老干部管理部门和老干部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不断提高对老干部工作的认识,积极探索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新方法。通过开展各项扎实、有效的工作,真正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切实维护好老干部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让老干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20XX年X月,XX公司被XX集团公司授予“合格老干部之家”荣誉称号。

一、思想重视,摆上位置是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离不开老干部们的政治优势、智力优势和经验优势。XX公司领导认为,老干部工作在企业决不是可有可无、可抓可放,而是必不可少,紧抓不放。若忽视老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不仅伤害老干部的感情与尊严,也影响企业的和谐与发展,是一项绝不能掉以轻心的重要工作,必须提上日程,摆上位置,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积极探索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

坚持领导与老干部联系制度,保持与老干部的密切联系。定期向老干部通报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情况,征求老干部对公司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公司主要领导每年多次 到老干部业务部门听取汇报,与工作人员一起对老干部的思想动态和身体健康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与工作人员进行探讨,同时给予指导和提供帮助。

坚持公司领导亲自接待和处理老干部来信来访制度。公司采取每月领导接待日和相关部门日常接待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耐心听取老干部的心声,认真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对老干部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均记录在案,件件有回复,对符合政策法规的,及时给予处理。对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主动及时交流与沟通,把一切矛盾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每逢老干部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重大活动,公司主要领导都亲自参与策划并亲临活动现场,与老干部同交流共欢乐。重大节日到来之际,主要领导都亲自带队,登门走访老干部,询问他们各方面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确保老干部活动经费的投入。每年初都为老干部活动拨付预算经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和新建活动场所,增添运动器械和娱乐用品,为老干部锻炼身体,开展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二、以人为本,满意服务是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一切在于人,一切为了人”。做好老干部工作就一切围绕老干部、一切为了老干部、一切服务老干部。对老干部进行科学规范细致的管理和满意及时的服务。老干部工作者要善于学习和借鉴管理学、心理学等科学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

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保 持身心健康,做到安度晚年、颐养天年、益寿延年。因为老干部大都已年老体弱,所以老干部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在工作中将老干部视为亲人,用真心实意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要具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细致入微地关注老干部的兴趣、情绪等变化,讲究工作的艺术性,注意讲话的技巧,从生活小事上春风化细雨般滋润老干部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组织上对他们的尊重、爱护和体贴。

公司特别关心老干部的身体健康状况,每年都要为老干部做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病患,及早安排治疗。老干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慰问、走访、探视老干部。特别对身体患病的老干部更是记挂在心,经常关心问候。有的老干部年老体弱、长期患病,儿女又不在身边,工作人员就陪同看护,悉心照料,使老干部亲身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

老干部离退休后成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但是,他们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人。他们以往贡献大、功劳多、职务高,对人对事都比较敏感,所以对他们的服务工作,服务态度尤为重要,尽量把涉及老干部的每一件事做实做细。如对每次调整离(退)休费或补贴,都通过电话和信件等方式告诉老干部,使他们对自己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一清二楚。对年节发放的实物福利品,都及时送到他们家中。

老干部不仅需要生活上的帮助与照顾,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与慰藉。公司老干部管理部门将老干部生日逐一登记造册,每逢他们生日那天,都会有主管领导带队,走访慰问老干部,给他们送上贺卡、蛋糕和鲜花。对所有老干部一视同仁,维护好他们的自尊。人格上一样的敬重,待遇上一样的平等,生活上一样的关心。对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敷衍、不回避,积极主动应对,满腔热忱解决,自觉为老干部服务到位,做到精心、细心、耐心、热心、贴心。

三、尊重信任,发挥特长是关键

老干部由于离退休前长期担任领导职务,政治敏感性、思想水平高、看问题独到透彻,在以往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在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我们更应该积极搭建平台,建立体系,规范管理,营造出关心老干部、体贴老干部、尊重老干部的良好氛围,采取措施,更好地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智力优势、经验优势,让他们老有所为,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公司每逢有长远性、战略性规划出台,以及科研生产、经营目标等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就组织老干部专题会议,让他们提出见解可科学论证,强化决策支持系统,使领导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对专业技术和企业稳定发展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对企业改革、改制、产品研发中出现的问题,也向老干部寻访问计。并组织问卷调查,内容涵盖公司长远发展前景,对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领导逐一阅读问卷,对老干部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召开老干部见面会,一一作出解答和说明。

老干部的人虽然淡出了领导岗位,可思想要求上进,精神追求没变,保持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信念没变。因此,离退休党支部结合老干部工作特点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在老干部中开展“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工作,创建五好支部,树立先进典型”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并制定了“创 先争优”实施办法,认真组织老干部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老干部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传承优良品质,为构建文明社区贡献力量。

每次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都邀请老干部代表参加,让他们一起审议总经理工作报告,对企业改革方案和发展目标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干部对企业和领导的信任和尊重,用积极的献计献策以回报,畅所欲言,深谋远虑。

四、提高待遇,维护权益是根本

XX公司老干部工作,始终以老干部为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维护老干部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和了解,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活、做实、做好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满足老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和实际生活困难的帮助,让老干部安心、开心、放心、舒心地安享幸福晚年。

保障老干部的政治教育和学习的权利。公司每年拨专款除为老干部、离退休党支部以及活动室订阅报纸杂志外,还给老干部个人订阅报刊。党群工作部及时给老干部发送重要的学习资料,使老干部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

继续享有知情权和发言权。老干部退出了领导位置,但他们心系企业的情依然在,更加关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公司多渠道满足老干部了解公司状况的心愿。离退办支部书记每月初都参加公司干部例会以及其它重要会议,迅速将公司生产经营、产品研制、改革新措等会议精神传达给老干部,使他们及时了解公司发展动态。公司主要领导每年定期召开座谈会,向老干部通报公司最新经营状态和新品研制进展程 度,当面倾听老干部的看法和建议。

确保老干部医疗费用支出和提高生活待遇。公司持续增加老干部活动经费的投入,确保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的需要。公司不断改善老干部活动场所,设立了老干部学习室,购置了所需的各种学习用品。公司还建有适合老干部锻炼的门球、乒乓球、棋牌等活动场所。每逢“七一”、“十一”、中秋节、春节等节假日,都给老干部发放纪念品和慰问品。不断提高老干部福利待遇,让他们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及时报销老干部医疗费用,保证老有所医,解决面临的医疗问题。

公司工会利用多种形式组织老干部工作者学习老干部政策,丧葬政策、医保政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具体工作中,及时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想,把他们的情绪当成“晴雨表”,把他们的要求作为第一考虑,把他们的呼声当成紧急要务,把维护老干部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权益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使企业老干部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下载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认识及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认识及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精选五篇)

    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 高邑县第三中学柏桂云 2009年10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讲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我对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目标的认识

    我对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和目标的认识 东岳中学石教国 摘 要:新课改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中贯彻课程标准新理念——关心学生的发展,或者说怎样改革课堂......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5篇范文]

    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 山东省单县实验中学 李栋 当前,我们强调素质教育,所以就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我谈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历......

    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一、改进课程评价的意义 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需要凭借外物(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获......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之我见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评价之我见 安徽全椒中学於平 新颁布的课标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

    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认识

    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认识 【内容提要】教学评价是评估教学质量、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

    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等几个方面都作了一些修改。总体上表达了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些理念。这些理念的核......

    浅谈对新课程的认识(样例5)

    浅谈对新课程的认识 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已有一年了,仔细阅读新课程,它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