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环发〔2007〕187号)(大全)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档案局 【发布文号】环发〔2007〕187号 【发布日期】2007-12-12 【生效日期】2007-12-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
(环发〔2007〕1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厅)、档案局,全军环办、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
为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了《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档案局
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普查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结合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污染源普查档案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及实物等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第三条 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和有关单位、个人都有保护污染源普查档案的义务。凡规定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按照规定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第四条第四条 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将档案工作纳入污染源普查工作规划,建立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与污染源普查工作实行同步部署、同步管理、同步验收。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自普查工作开始,应建立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污染源普查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第六条第六条 污染源普查档案的管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实行分级管理,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污染源普查机构的污染源普查档案业务工作,接受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七条第七条 污染源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文件类
1、各级党政机关有关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意见及批复;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批示;
2、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的请示、报告、通知等;污染源普查工作会议、宣传、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3、污染源普查办法、意见、工作方案、工作细则、技术规定等;
4、各级普查机构设置、人事任免、工作人员名册;
5、污染源普查培训文件材料;
6、污染源普查公报。
(二)表册、资料类
1、污染源普查原始登记表和汇总表的样表及填表说明;污染源普查使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软件及说明等;
2、污染源普查原始登记表、汇总表以及相应的电子数据;
3、污染源普查监测数据表册,记录污染源普查数据的文件材料;
4、污染源普查分析报告及资料汇编。
(三)音像、实物类
1、污染源普查宣传材料、宣传画等;
2、污染源普查工作照片、录音录像资料,印章、证书、标志、奖牌等。
(四)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其它重要相关材料。
第八条第八条 污染源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要求
(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为原件,如归档复制件必须有相应的说明;
(二)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字盖章、日期等标识完整齐备;
(三)归档文件材料的书写和装订材料应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
(四)归档的电子文件数据应与相应纸质文件数据保持一致,电子文件应物理归档,一式三套;
(五)归档的照片、音像、实物要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第九条第九条 污染源普查档案的整理应符合档案工作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污染源普查原始登记表按污染源的种类和行政区域进行分类,按一个普查登记对象为一件进行整理编目。污染源普查档案分类整理后,应编制档案检索目录或建立档案信息检索系统。
第十条第十条 污染源普查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分为10年、30年。具体的保管期限划分应参照《污染源普查档案保管期限表》(见附)。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污染源普查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污染、防虫害等工作,确保污染源普查档案的安全。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地(市)、县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在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后四个月内,国家和省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在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后一年内,将污染源普查档案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交,移交时双方应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移交手续。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将到期的污染源普查档案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污染源普查领导机构安排的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经费应专款专用,保证污染源普查档案的整理、保管以及购置必要档案设备、用品等所需的支出。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的机构和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规定,加强对污染源普查档案的保密管理。凡涉及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的普查资料,必须保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凡违反本办法造成污染源普查档案丢失、损毁,或不按规定归档、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者,或泄露污染源普查档案秘密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移交相关部门予以查处。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污染源普查档案保管期限表
1、党政机关有关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意见及批复 永久
2、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批示 永久
3、污染源普查工作会议
会议报告、讲话、总结、决议、纪要 永久
会议典型材料、发言材料、交流材料 30年
4、污染源普查办法、意见、工作方案、工作细则、技术规定、标准等 永久
5、污染源普查机构形成的请示、批复、通知、报告等业务文件材料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6、污染源普查机构设置、人事任免、工作人员名册 永久
7、污染源普查培训文件材料 10年
8、污染源普查工作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文件材料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30年
9、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人员名单 永久
10、污染源普查登记表样表及填表说明 永久
11、污染源普查原始登记表及相应的电子数据 10年
12、污染源普查汇总表及相应的电子数据 永久
13、污染源普查监测数据表册、记录污染源普查数据的文件材料 永久
14、污染源普查分析报告、资料汇编 30年
15、污染源普查公报 永久
16、污染源普查宣传材料、宣传画 10年
17、污染源普查工作照片、录音录像资料
重要的 永久
一般的 10年
18、污染源普查工作证书、标志、奖牌等 10年
19、污染源普查机构印章 30年
20、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其它重要相关材料 10年
表中未列入的相关文件材料,参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规定执行,污染源普查机构的财务会计文件材料依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环发[1999]246号)[范文模版]
20.关于印发《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发[1999]2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国务院各有关部委、直属机构,解放军环境保护局:
为了加强污染源监督管理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现将《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一日
附件:
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污染源监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产生和排放污染物单位的排污状况监测。放射性污染源、流动污染源监测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污染源监测是指对污染物排放出口的排污监测,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处置、利用排放点监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效果监测,“三同时”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现有污染源治理项目(含限期治理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
第四条 凡从事污染源监测的单位,必须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或省级环境保护局组织的资质认证,认证合格后可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资质认证办法另行制订。污染源监测必须统一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
第二章 任务分工
第五条 省级以下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对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编制污染源监测计划,并监督实施。
(二)组织开展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登记,组织对污染源进行不定期监督监测。
(三)组织编制本辖区污染源排污状况报告并发布。
(四)组织对本地区污染源监测机构的日常质量保证考核和管理。
第六条 各级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具体负责对污染源排污状况进行监督性监测,其主要职责是:
(一)具体实施对本地区污染源排污状况的监督性监测,建立污染源排污监测档案。
(二)组建污染源监测网络,承担污染源监测网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并负责对监测网的日常管理和技术交流。
(三)对排污单位的申报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对有异议的数据进行抽测,对排污单位安装的连续自动监测仪器进行质量控制。
(四)开展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污染纠纷仲裁监测,参加本地区重大污染事故调查。
(五)向主管环境保护局报告污染源监督监测结果,提交排污单位经审核合格后的监测数据,供环境保护局作为执法管理的依据。
(六)承担主管环境保护局和上级环境保护局下达的污染源监督监测任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第七条 行业主管部门设置的污染源监测机构负责对本部门所属污染源实施监测,行使本部门所赋予的监督权力。其主要职责是:
(一)对本部门所辖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状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建立污染源档案。
(二)参加本部门重大污染事故调查。
(三)对本部门所属企业单位的监测站(化验室)进行技术指导、专业培训和业务考核。
第八条 排污单位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对本单位排放污染物状况和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污染源档案,对污染源监测结果负责,并按规定向当地环境保护局报告排污情况。第三章 污染源监测网络
第九条 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组建辖区内的污染源监测网,领导所辖区域的污染源监测工作。
各级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是各级污染源监测网的组长单位。负责安排所辖区域污染源监测网成员单位按照职责范围开展监测工作。
第十条 凡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的资质认证、承认网络章程的监测机构,均可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局申请加入污染源监测网,经审查合格后,由受理申请的环境保护局批准。参加污染源监测网的各监测机构原有名称、隶属关系、人事管理和经费来源均保持不变。
第十一条 污染源监测网的各成员单位在监测网的统一安排下,可承担本部门、本单位以外的污染源排污监测、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效果监测和根据环境管理需要开展的各种污染源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负责。
第十二条 网络主管环境保护局负责监督污染源监测网做好污染源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督机制,网络主管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
站负责对污染源监测网成员单位进行定期质控考核及技术监督。第四章 污染源监测管理
第十三条 排污单位所在地环境保护局应根据排污单位的行业特点、环境管理的需要、排放污染物的类别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排污单位在对其污染物排污口、污染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监测时,应监测的项目、点位、频次和数据上报等要求。
不具备监测能力的排污单位可委托当地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或经环境保护局考核合格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和现有污染源治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项目审批的环境保护局申请“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或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监测由环境保护监测机构负责实施,其监测结果是验收的依据。
第十五条 各级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可接受环境污染纠纷当事人的委托进行监测,并应及时向环境保护局报告。纠纷当事人对监测数据有异议时,可向上一级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申请进行复核。
第十六条 环境监测人员到排污单位进行现场监测时,必须出示有效证件。被监测单位应协助环境监测人员开展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阻挠。
进入军队或保密单位进行监测,应预先通知其主管部门。监测人员执行任务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为被监测单位保守秘密。第五章 污染源监测设施的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局应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统一要求,监督所辖地区排污单位规范其污染物排放口,安装统一的标志牌。
第十八条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环境保护局重点控制的排放污染物单位应安装自动连续监测设备,所安装的监测设备必须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质量检测机构的考核认可。
污染源监测设施一经安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确需改动的必须报原批准安装的环境保护局批准。
第十九条 排污单位应将已安装的污染源监测设施的维护管理纳入本单位管理体系,遵守下列要求:
(一)污染源监测设施应与本单位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运行,同等维护和保养,同时参与考评。
(二)对污染源监测设施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及分析化验制度。
(三)建立污染源监测设施日常运行情况记录和设备台账,接受所在地环境
保护局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省以下各级环境保护局可委托所属环境监理机构负责对本地区排污单位安装的污染源监测设施进行监督管理和现场监督检查;所属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监测设施进行计量监督和稳定运行的监督抽测,对污染源监测设施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第六章 污染源监测结果报告
第二十一条 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明确各类污染源监测数据的有效期限,超过有效期的污染源监测数据不得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承担由污染源监测网统一安排的污染源监测任务的网络成员单位,应定期向网络负责单位报告污染源监测结果。
已安装自动连续监测设施的污染物排放单位应将监测设备与当地环境保护局监测网直接联网,将监测结果直报环境管理部门。
第二十三条 省以下各级环境保护局所属环境监测站负责定期将污染源监测结果和排污申报数据,在做出适当分析后报告同级环境保护局和上级环境监测站。对在实际监测和数据审核中发现的违法、违规情况,应及时报告同级环境保护局或通报环境监理机构。
第二十四条 各级环境保护局对审核合格或未提出异议的监测数据应直接用于各项环境管理工作。第七章 处罚
第二十五条 对在污染源监测中不符合国家有关质量保证规定的污染源监测机构,由其上级环境保护局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整改期间的污染源监测数据视为无效数据。屡教不改的,由负责其资质认证的环境保护局取消其污染源监测资格。
对在污染源监测过程中弄虚作假、编造数据的污染源监测单位,由负责其资质认证的环境保护局取消其污染源监测资格。
第二十六条 对逾期未安装污染源监测设施或擅自拆除、闲置污染源监测设施的排污单位,由负责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的环境保护局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七条 监测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弄虚作假,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其主管环境保护局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中规定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不得收取监测费用,所需费用由各级环境保护局负责解决。
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监测、委托监测、污染纠纷监测等所需经费由排污单位或委托方承担,收费持省级以上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并按国家规
定的监测服务收费标准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工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暂行)》((91)环监字第086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环发[2008]6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2008〕6号
关于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落实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能力建设工作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标准和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立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的规定,我部制定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二○○八年三月十八日
主题词:环保 污染源 监控设施 运行管理 通知
附件: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对污染源的有效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立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设施,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是指从事自动监控设施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的活动,分为委托给有资质的专业化运行单位的社会化运行和排污单位自运行两种方式。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重点污染源(包括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活动。
其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和管理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费用由排污单位承担,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
第六条
国家支持鼓励设施社会化运行服务业的发展。
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标准,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设施运行要求
第八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选型、安装、运行、审查、监测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第九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必须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并按照相关规定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网。
第十条
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社会化运行单位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
所有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应当经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岗位培训,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有关仪器设施的原理、操作、使用、调试、维修和更换等技能。
第十二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半年向其报送设施运行状况报告,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十三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设施故障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制度。常年备有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各种耗材、备用整机或关键部件。
第十四条
运行单位应当保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因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原因将影响设施正常运行情况的,运行单位应当事先报告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原因、时段等情况,递交人工监测方法报送数据方案,并取得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设施的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相关工作均须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
第十五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维修、更换,必须在48小时内恢复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要采取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
第十六条
在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产权所有人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委托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运营资质证书的运行单位,并签订运行服务合同。
运行合同正式签署或变更时,运行单位须将合同正式文本于10个工作日内,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排污单位不得损坏设施或蓄意影响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委托单位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对设施运行单位进行监督,提出改进服务的建议;
(二)应为设施运行单位提供通行、水、电、避雷等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因客观原因不能正常提供时,需提前告知运行单位,同时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配合做好相关的应急工作;
(三)举报设施运行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
(四)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运行单位的正常工作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不得将应当承担的排污法定责任转嫁给运行单位。
第十九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运行单位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按照规定程序和途径取得或放弃设施运行权;
(二)不受地域限制获得设施运行业务;
(三)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四)举报排污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
(五)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运行水平。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情况行使以下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督权:
(一)社会化运行单位是否依法获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是否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在有效期内从事运行活动;
(二)社会化运行单位是否与委托单位签订运行服务合同,合同有关内容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得到落实;
(三)运行单位岗位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岗位培训;
(四)运行单位是否按照要求建立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管理制度以及这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五)自动监控设施是否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联网,并准确及时地传输监控信息和数据;
(六)运行委托单位是否有影响运行单位正常工作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七)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是否有其他环境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
运行委托单位对自动监控设施的监测数据提出异议时,县级以上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进行比对试验等监测工作,由县级以上环境监察机构确认责任单位,并由责任单位承担相关经济、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出现检查不合格的情况,可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社会化运行单位可建议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运营资质进行降级、停用、吊销等处罚。
第二十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运行监督管理权力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
(二)不得无故干预运行单位的正常运行业务;
(三)为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保守技术秘密;
(四)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及谋求个人和单位的利益;
(五)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
第二十四条
国家鼓励个人或组织参与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活动的监督。
个人或组织发现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权向环保部门举报,环境监察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重点污染源,是指列入国控、省控、市控及县控重点污染源名单的排污单位;重点监控企业是指城镇污水处理厂。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运行单位包括社会化运行单位和自运行单位。
社会化运行是指已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接受污染物产生单位委托,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为其提供自动监控设施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经营服务活动。
自运行是指污染物产生单位自行从事其自动监控设施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个人或组织如实举报设施运行违法违规行为的,可给予奖励,并有义务为举报者保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污染源普查管理制度
污染源普查管理制度 普查员工作制度
普查员工作制度
一、按时完成污染源普查机构布置的各项任务,按照计划和日程表,廉洁、优质、高效、准时完成污普机构和普查指导员规定的工作任务。遵守污普各项规章制度,污普期间不得无故脱离岗位,确需请假时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
二、积极参加污普机构组织的技术培训,学习污普理论知识和技术规定,掌握污普清查、入户调查、数据录入、数据现场审核、数据移动采集终端操作、数据上报等工作技能,不断提高污普业务素质和水平。
三、普查员要服从主管普查指导员和污普机构的工作安排。
四、要坚持实地调查的原则,逐家、逐项进行调查,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据实核算和录入数据,严禁在普查工作中弄虚作假。要廉洁、高效、准时、优质完成普查机构和普查指导员规定的工作任务。
五、执行入户现场调查任务时,不得少于两人,佩带普查员工作证件并出示。
六、坚持文明污普,执行入户调查等污普任务时,要讲文明,有礼貌,说话和气,谦虚谨慎,衣着整洁,尽量不影响调查对象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不侵犯其利益,不与其发生纠纷。
七、做好污普现场工作记录,按规定填写质量控制报告,妥善保管污普装备,相关资料和文件。
八、以普查手册为指导,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要保持调查表的整洁,不得任意涂改。
九、不得自作主张、随意处理普查中遇到的异常情况,更不得编造或隐瞒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十、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与选任的污普机构签订保密承诺,保守工作秘密;对在污普工作中知悉的普查对象商业秘密、国家秘密和个人信息,必须履行保密义务。不得私自下载、保存、转移、使用和公开在污普工作中接触和整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遵守污普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不得破坏、干扰和介入污普信息网络系统。
十一、遵守廉政规定,严禁在污普工作中违反规定牟取不当利益和发生其他违法违规行为。2 普查指导员工作制度
普查指导员工作制度
一、按照计划和日程表完成污染源普查机构布置的各项任务,遵守污普各项规章制度,污普期间不得无故脱离岗位,确需请假时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
二、积极参加污普机构组织的技术培训,学习污普理论知识和技术规定,掌握污普清查、入户调查、数据录入、数据现场审核、数据上报等工作技能,不断提高污普业务素质和水平。
三、普查指导员要服从污普机构的工作安排,组织实施本污普区的各项污普任务,及时传达污普工作要求。履行对其管理的普查员进行指导,检查、质量控制工作职责,对普查员审核后的报表进行抽查,抽查率不得低于5%。
四、要坚持实地调查的原则,逐家、逐项进行调查,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据实核算和录入数据,严禁在普查工作中弄虚作假。要廉洁、高效、准时、优质完成工作任务。
五、执行入户现场调查任务时,不得少于两人,佩带普查指导员工作证件并出示。
六、坚持文明污普,执行入户调查等污普任务时,要讲文明,有礼貌,说话和气,谦虚谨慎,衣着整洁,尽量不影响调查对象正常的生活和生产,不侵犯其利益,不与其发生纠纷。
七、做好污普现场工作记录,按规定填写质量控制报告,妥善保管污普装备,相关资料和文件。
八、以普查手册为指导,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要保持调查表的整洁,不得任意涂改。
九、不得自作主张、随意处理普查中遇到的异常情况,更不得编造或隐瞒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十、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与选任的污普机构签订保密承诺,保守工作秘密;对在污普工作中知悉的普查对象商业秘密、国家秘密和个人信息,必须履行保密义务。不得私自下载、保存、转移、使用和公开在污普工作中接触和整理的相关数据和资料,遵守污普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不得破坏、干扰和介入污普信息网络系统。
十一、遵守廉政规定,严禁在污普工作中违反规定牟取不当利益和发生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3第三方工作制度
污染源普查 第三方服务工作制度
一、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为政府做好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深刻认识和理解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意义、目的和目标,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湖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文策文件,明确服务宗旨、服务目标和服务任务,确保服务效果。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组织公司全员进行污普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环保基本知识和统计调查基本知识应知应会培训,锻炼一支以客户为中心、能打硬仗、打则胜的技术服务队伍。
四、积极组织学习培训。对参加普查工作的骨干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普查知识及相关规定、统计调查知识和普查技术的内部培训,做好普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五、严格工作纪律和工作守则。结合公司质量手册和管理制度,建立污普相关管理制度,监督和考核污普工作进度和质量,保证污普工作服务效率。
六、积极参加普查办组织的各种活动,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
七、研究拟定普查工作方案、工作规划、进度计划,普查实施技术路线、方法,拟定普查质量抽查和核查方式,记录、调度普查进展和阶段工作情况,内部通报普查遇到的问题信息及解决办法,提高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八、制定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并按质量管理规定的检测程序严格执行,确保监测结果真实、准确、有效。
九、严守服务承诺,保证服务质量,优质、高效、准时完成各项普查任务,整理、妥善保存并按要求移交普查资料。
十、做好普查其它工作。接受国家和市级污普办对普查工作的培训督导和质量核查与评估。
十一、对普查中获得的调查对象商业秘密、生产工艺数据、国家秘密和个人信息资料等,严格履行保密义务,遵守保密制度。
4普查报表制度
污染源普查 报表制度
一、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
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是统计报表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各级政府有关统计部门依法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表单;是关于调查统计指标、调查统计表式、调查统计对象、调查统计范围、调查统计方法、调查频率等统计制度方法要素的规范表述和统一规定;是政府有关统计部门对相关统计机构关于统计调查工作的综合要求。具有权威性和法规约束性。
二、普查报表制度管理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
《湖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
1、政府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执行的管理机构。
2、污普办负责统一管理和协调各成员单位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普查报表工作,部署工作任务,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污普办负责对第三方服务机构执行普查报表制度进行培训、工作和技术指导,并对其提供的服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时效性进行分析、评估论证,监督方案的实施。
四、普查报表制度组成
1、清查表系列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工业企业清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清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规模化生活源锅炉清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规模化市政入河(海)排污口清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移动源清查表》
2、普查表系列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工业企业普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规模化生活源锅炉普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规模化市政入河(海)排污口普查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移动源普查表》
3、统计普查报表的法定标识
是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法定标识至少包括: ①表号; ②制定机关;
③批准文号/备案文号; ④有效期限。
五、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1、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执行为本级人民政府依法成立的普查调查组织管理机构,即污普办;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具体工作的执行实施可依法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
2、污普办依法有对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责任,有对所委托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污普报表执行服务计划、进度、效果、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
3、承担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执行服务工作的第三方机构有依法依规进行尽职尽责调查、提供高效、准时、优质工作成果的责任。
六、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执行
1、执行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需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普查办污普调查表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2、执行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应建立组织机构、技术专班、普查工作实施组,制定普查人员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做好普查报表制度执行的准备工作。
3、执行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需在准备阶段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工作规划、进度计划、普查实施技术路线、方法、普查报表移交登记制度及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拟定普查质量抽查和核查方式,保障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有效执行。
4、执行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要严守服务承诺,保证服务质量,按国家普查办制定的各项报表技术规定和调查统计方法进行工作,保证污染源普查报表数据的真实、科学、准确、有效。
5、执行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工作制度》和《污染源普查第三方服务工作制度》等工作纪律和工作守则,保障污普调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6、执行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要廉洁自律,文明礼貌,严禁在污普工作中违反规定牟取不当利益和发生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7、执行污染源普查报表制度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及工作人员要严守国家秘密,履行为调查对象保守商业秘密、生产数据和个人信息秘密的义务。
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培训大纲
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培训大纲
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任务,对选聘的普查员及普查指导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特制订培训大纲如下:
1、普查的意义、目的、目标和任务
2、普查的对象、范围、时间点和内容
3、普查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普查实施的步骤
4、普查终端录入设备、普查软件的使用
5、不同污染源普查技术路线
6、各类清查表、普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定
7、数据采集方法、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核算方法
8、数据录入、审核方法
9、普查数据质量保证
10、普查阶段工作总结
11、普查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编写 数据录入制度
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制度
一、普查员现场调查对每份普查表填报信息进行审核,并对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核算后填入普查表,登记移交给普查技术审核组。
二、经普查技术审核组审核合格的普查表,由录入员手工逐表录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信息系统,录入员签字,系统软件逐级进行逻辑校验和审核。
三、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信息系统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和数据处理业务员,分别拥有与其身份相应的权限,数据录入前进行数字证书身份认证,以保证数据库安全。
四、录入人员应参加普查信息系统软件使用的有关培训,掌握录入、复录、查错、改错和数据合并等工作技能;
五、按时完成数据录入任务,保证质量;坚持实事求是,发下问题及时纠正;按照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做好数据录入与复录、计算机审核、数据入库等工作,记录录入过程中表格和软件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报告给录入指导员,不得随意更改普查表数据。
六、做好录入普查资料的管理和交接工作;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七、录入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工作制度,不得私自下载、保存、转移、使用和公开污普相关数据和资料信息,遵守污普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规定,不得破坏、干扰和介入上一级污普信息网络系统。数据审核、上报制度
污染源普查
数据审核、上报制度
一、为确保普查数据的完整性、代表性、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特制定污染源普查数据五级审核、上报制度。
二、普查员负责所填报和终端数据采集设备录入的各类普查调查表信息数据的自审核和交叉审核并签字;普查指导员对普查员填报的信息及核算数据进行二级审核并签字。
三、污染源普查机构(含第三方服务机构)负责普查技术审核工作人员,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移交的普查表中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三级审核确认。
四、污染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数据录入人员在录入过程中履行人工和软件校验四级审核责任。
五、污染源普查机构(含第三方服务机构)普查技术审核工作人员应对已录入普查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五级审核,对指标间逻辑关系和表间逻辑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准确性进行校验、审核和汇总,汇总数据审核无误后将污染源普查数据库上报国家普查办,同时附数据审核说明。
六、审核要求
1、普查各类代码填报准确,普查表填报规范无误;逻辑关系人工和软件验证正确;普查对象台账准确完整;
2、重点审核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核算方法运用是否正确,核算数据是否准确,是否经过方法交叉验证;
3、按照“先审核、后汇总”的原则对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和汇总;
4、数据审核人员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数据审核、汇总工作;
七、质量保证
1、市普查办在入户调查期间派驻督导组对普查工作进展和数据质量进行审核督导,普查服务机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及技术人员要积极配合;
2、市普查办分区按比例对普查表数据进行抽查、核查、填报市级普查全面性质量核查报告表和市级填报表格质量核查报告表,并作为普查工作验收和质量评估的依据之一。质量抽查核查制度
污染源普查
质量抽查核查制度
全国第二次污染源质量核查贯穿于普查工作全过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湖北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普查质量保证与控制技术规定,对普查工作和数据质量进行抽查和核查。
夯实普查质量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相关责任,建立质量控制分级负责责任制。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应全程记录入户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审核和数据汇总过程,同步录入数据档案库,并交叉进行抽查、核查。
县普查办对第三方普查机构和普查表按普查小区进行质量抽查核查,重点核查普查对象覆盖的全面性,抽样的代表性、科学性,普查指标填报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抽查核查率不低于5%。
县污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相关数据进行交叉审核,县污普办根据入库数据分析结果,采取随机抽查、定期督办和专项核查的方式,随机抽取污染源基本单位进行现场核查、数据档案核查和录入校核过程记录核查,并将有关情况进行通报,接受国家、省污普办数据质量抽查审核。
普查工作岗位制度
污染源普查 工作岗位责任制度
一、普查工作岗位责任制是每个参加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和执行的基本制度。
二、所有工作人员应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和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和其它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三、接受普查办的工作安排,按照计划和日程表积极工作按时完成任务。
四、积极参加普查办组织的各种宣传活动,做到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
五、积极参加业务技术培训,熟悉普查技术规定和相关文件要求,掌握普查工作流程和技术路线。
六、按照上级污普办的部署,在国家、省、市各级普查机构进行普查质量核查时,配合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发现差错,据实更正。
七、认真完成各项普查任务,及时整理并保存好普查资料。
八、圆满完成普查办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做好其它工作。
九、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和责任。
普查工作保密制度
普查工作保密制度
一、外出普查作业资料管理
① 防丢失,作业前、中、后检查公文包资料是否完整,克服无所谓的思想。② 采集器放在工作包,资料放在资料包,图纸放在图纸包等相关注意事项。③ 交接要做好登记、检查。
二、内业工作资料管理 ① 资料进行归类管理。② 存档资料禁止借出。
③ 保密资料需有统一的保密柜存放。
三、办公场地的安全管理
① 工作室、接待室、资料室三室分离。
② 外来人员不能进入工作室,如进入工作室需工作人员陪同,并进行登记,如果需要借阅资料,不能带出工作室。
四、数据信息的管理
涉密计算机禁止安装无线接口,禁止无线设备接入,禁止上网。一人一机。禁止使用U盘、硬盘私自拷贝数据。
五、人员管理
① 所有参与普查的工作人员需与普查机构签署保密协议,明确自身富有的保密义务,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完成普查各项工作。
② 由市普查办统一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建立完备的人员登记管理制度。
六、国家下发的地图或重点普查对象地理信息等属于机密文件,无关人员不得接触。
七、打印机不能与涉密电脑连接,复印机不能与电话线路相连。
八、计算机及网络的管理维护由专人负责。现场维修、维护要履行登记手续,对维修者携带工具和装备进行必要检查;故障原因等需记录在案,报废机器设备需进行统一报废管理。杀毒软件必须安装有国家安全保密资质的杀毒软件系统。每周进行一次杀毒,并将杀毒日志进行登记。
九、系统应用端用户密码管理:密码必须是数字+字母,不能重复。定期更换密码。
十、因未严格执行污染源普查工作疏忽或者人为原因导致数据外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11 普查资料管理制度
污染源普查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普查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结合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污染源普查档案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及实物等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污染源普查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有关单位、个人都有保护污染源普查档案的义务。凡规定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按照规定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档。
第四条 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将档案工作纳入污染源普查工作规划,建立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与污染源普查工作实行同步部署、同步管理、同步验收。
第五条 市、县(区)级污染源普查机构自普查工作开始,应建立文件材料归档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污染源普查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第六条 污染源普查档案的管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导,实行分级管理,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污染源普查机构的污染源普查档案业务工作,接受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七条 污染源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文件类
1、普查机构下达有关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意见及批复;党政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批示;
2、污染源普查机构的请示、报告、通知等;污染源普查工作会议、宣传、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3、污染源普查办法、意见、工作方案、工作细则、技术规定等;
4、各级普查机构设置、人事任免、工作人员名册;
5、污染源普查培训文件材料;
6、污染源普查公报。(二)表册、资料类
1、污染源普查原始登记表和汇总表的样表及填表说明;污染源普查使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软件及说明等;
2、污染源普查原始登记表、汇总表以及相应的电子数据;
3、污染源普查监测数据表册,记录污染源普查数据的文件材料;
4、污染源普查分析报告及资料汇编。(三)音像、实物类
1、污染源普查宣传材料、宣传画等;
2、污染源普查工作照片、录音录像资料,印章、证书、标志、奖牌等。(四)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其它重要相关材料。第八条 污染源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要求
(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为原件,如归档复制件必须有相应的说明;(二)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图样清晰,签字盖章、日期等标识完整齐备;
(三)归档文件材料的书写和装订材料应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
(四)归档的电子文件数据应与相应纸质文件数据保持一致,电子文件应物理归档,一式三套;
(五)归档的照片、音像、实物要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第九条 污染源普查档案的整理应符合档案工作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污染源普查原始登记表按污染源的种类和行政区域进行分类,按一个普查登记对象为一件进行整理编目。污染源普查档案分类整理后,应编制档案检索目录或建立档案信息检索系统。
第十条 污染源普查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分为10年、30年。
第十一条 污染源普查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污染、防虫害等工作,确保污染源普查档案的安全。
第十二条 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在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后,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在污染源普查工作完成后一年内,将污染源普查档案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交,移交时双方应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移交手续。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将到期的污染源普查档案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三条 污染源普查领导机构安排的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经费应专款专用,保证污染源普查档案的整理、保管以及购置必要档案设备、用品等所需的支出。
第十四条 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的机构和个人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规定,加强对污染源普查档案的保密管理。凡涉及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的普查资料,必须保密。
第十五条 凡违反本制度造成污染源普查档案丢失、损毁,或不按规定归档、玩忽职守造成档案损失者,或泄露污染源普查档案秘密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移交相关部门予以查处。普查专网安全保障制度
污染源普查 专网安全保障制度
为保证石首市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专网安全运行,保障普查数据的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一、终端安全。通过安装防病毒软件、更新系统补丁等技术措施加强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终端计算机安全;配置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等加强终端的身份认证、漏洞管理、安全审计、非法外联监控、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和信息单向导入等。
二、网络安全。实行分区分域安全防护,将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系统部署在符合分级保护机密级要求的安全防护区,通过配置防火墙、入侵监测、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系统等安全措施加强防护区与其他安全防护区的安全隔离。或新建专用涉密网,应将涉密网建立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与其他网络完全隔离。
三、数据传输安全。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传输采用介质传递,并进行数据加密处理。
四、主机安全。通过安装防病毒软件、更新系统补丁、主机安全加固等技术措施加强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系统涉密网主机安全。
五、权限管理。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信息系统用户可分为系统管理员和数据处理业务员,分别拥有与其身份相应的权限。
六、电磁泄露防护。加强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系统涉密网系统、设备、线路和电源等电磁泄露防护措施,包括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终端的电磁泄露防护。
第五篇:污染源普查工作
三举措做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精心部署,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召开班子会议和全镇镇村社干部大会,对此项工作进行详细安排部署。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辖区污染源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和各村(居)主任为成员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广泛宣传,深入推进。充分利用镇村环保宣传车、“村村响”、横幅标语、宣传资料、LED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人人参与的污染源普查浓厚氛围。根据普查小区实地访问、逐户摸底排查,对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全部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源锅炉和入河排污口等污染源开展拉网式入户清查,确保清查到点无遗漏。
压实责任,强化督查。镇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镇纪委对普查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查。全镇实行以各行政村(居)划分的普查小区为单位的辖区责任制,把责任层层落实到指导员、普查员、辖区行政负责人和企业主(个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