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我最大的幸福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我最大的幸福
人生如梦,1991年5月21日,刚刚31岁的我一梦醒来却失去了我一生的幸福。那时我是XXX乡毛织厂业务员,在去XXX送货途中不幸车祸致残(左腿高位截肢),那时的我真正体会到了生与死的含义。从此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经过多日的生死挣扎与磨练,终于与死神擦肩而过。在家人一年多时间精心耐心的照顾下,我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心情也开始舒畅起来。我变得更加坚强,不再为我的残疾给家人带来的不幸而失落苦恼,不再为我的不幸而失去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信心。
1993年按装好了假肢,与丈夫一起垒通风筒,虽然这活又累又脏可是我依然能干。1995年我学习种植大棚蔬菜,不懂就找有经验的人咨询,经过细心的照料果然工夫不负有心人比正常人家种植的大棚收入一点也不低,甚至一个棚多卖了1000多元。为此,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自己一定能行。
1996年至2006年XXX乡政府把我安置在XXX中学做图书管理工作,06年7月我准备自己创业就离开了中学。自己在XXX市场开了个服装店,政府领导得知后,镇长XXX和民政科曾多次来家看望和鼓励,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和关心,内心充满的温暖,增强了我更加坚强的勇气和信心。
2007年我考上了残疾人专职委员,我决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残协工作,为残疾人做事、做好事是我的福分,残疾十几年的我身临其境,非常理解和更加了解残疾人的艰辛和困苦。为残疾朋友不受煤气中毒,挨家检查,当查到没儿没女的孙X家,我亲自掏烟筒灰时,二位老人激动的说不出话来,这让我对所从事的工作更加热爱。许多残疾朋友渴望有份工作,我就到处咨询有没有招工的企业和用人单位。07年11月29日参加了XXX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我很受感动和启发。尤其是党和国家对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好的政策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决心把这文明、进步、崇高的事业作为我后半生的理想和目标!“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和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的本职工作。上有国家的精神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残疾朋友的呼声和需求,我感慨万千,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桥梁作用。如何发展?怎样才能使他们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想首先要有一个不被轻视和歧视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唤醒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勇气和热忱,实现自身价值,自食其力!用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
通过我和我的丈夫辛勤的工作和努力,我孩子们都有了归宿和工作,我可以把所有的经历放在我们残疾人事业上了。
第二篇:残疾人事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残疾人事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市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为残疾人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要干好工作,造福一方残疾人,应顺势应时,抓住机遇,积极实践,在创新上、完善工作机制上狠下功夫,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三个紧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创新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我市残疾人事业要加快发展速度,使残疾人基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坚持紧贴中心、紧贴实际和紧贴残疾人。
紧贴中心。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要求发展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委、政府亲民爱民、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的具体体现。要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融入党委、政府的整体工作之中,融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中,并与其相协调。残疾人工作要紧贴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结合当前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始终围绕中心,着眼大局,服务大局,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把走访慰问残疾人、关心帮助残疾人、推进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各种相关活动和规划内容,真正使残疾人工作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难”。
紧贴实际。残疾人工作要创新,残疾人事业要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到求真务实,缩小差距。同时,要紧贴残疾人工作的实际,在劳动就业、康复训练、扶贫解困、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方面,特别是在残疾人职业培训、危房改造、精神病救助和社区康复等“民心工程”上加大力度,创新方法,拓展思路,努力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转化为残疾人伸手可得的实惠。紧贴残疾人。创新残疾人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是残疾人。创新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紧贴残疾人,联系残疾人,依靠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做到情为残疾人所系,权为残疾人所用,利为残疾人所谋。必须紧贴残疾人的实际,按照“讲求实效,打好基础”的思路,既立足当前,优先解决残疾人最需要、最迫切、最现实而又有可能满足的基本需求,又着眼长远,抓好关系残疾人根本利益和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工作。
二、改进工作方法,大兴“三种作风”
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有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残联干部队伍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残疾人心目中的形象。目前,部分残联干部工作纪律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劲头不足、工作动力不大、工作要求不高。针对这些现象,要切实结合当前开展的“五比五创”活动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和干事之风。
大兴学习之风。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知识的源泉,是能力的基础,是创新的原动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倡导终身学习,应该在残联干部与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共识。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才能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好读书、读好书,努力养成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工作之余,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提高素质之径、建功创业之基。
大兴调研之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实现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基本前提,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一种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作风,离不开调查研究。同样,调查研究也要创新,要利用网络收集、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等各种形式,了解民情,体察民意。要深入基层残联之中,深入残疾人家庭之中,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真正做到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反映残疾人的需求,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为科学决策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大兴干事之风。空谈误国,实干兴业。残联干部职工要抓住当前残疾人事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懒惰思想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低标准思想,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压力。只要有利于残疾人,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要敢闯敢干,敢做敢为。只有在改革上先人一步,在创新上快人一拍,才能把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市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为残疾人事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要干好工作,造福一方残疾人,应顺势应时,抓住机遇,积极实践,在创新上、完善工作机制上狠下功夫,努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三个紧贴”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创新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我市残疾人事业要加快发展速度,使残疾人基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坚持紧贴中心、紧贴实际和紧贴残疾人。
紧贴中心。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要求发展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党委、政府亲民爱民、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的具体体现。要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融入党委、政府的整体工作之中,融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之中,并与其相协调。残疾人工作要紧贴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结合当前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始终围绕中心,着眼大局,服务大局,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把走访慰问残疾人、关心帮助残疾人、推进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各种相关活动和规划内容,真正使残疾人工作做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难”。
紧贴实际。残疾人工作要创新,残疾人事业要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要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到求真务实,缩小差距。同时,要紧贴残疾人工作的实际,在劳动就业、康复训练、扶贫解困、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方面,特别是在残疾人职业培训、危房改造、精神病救助和社区康复等“民心工程”上加大力度,创新方法,拓展思路,努力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转化为残疾人伸手可得的实惠。紧贴残疾人。创新残疾人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是残疾人。创新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紧贴残疾人,联系残疾人,依靠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做到情为残疾人所系,权为残疾人所用,利为残疾人所谋。必须紧贴残疾人的实际,按照“讲求实效,打好基础”的思路,既立足当前,优先解决残疾人最需要、最迫切、最现实而又有可能满足的基本需求,又着眼长远,抓好关系残疾人根本利益和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工作。
二、改进工作方法,大兴“三种作风”
创新残疾人工作,必须有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残联干部队伍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残疾人心目中的形象。目前,部分残联干部工作纪律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劲头不足、工作动力不大、工作要求不高。针对这些现象,要切实结合当前开展的“五比五创”活动要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和干事之风。
大兴学习之风。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知识的源泉,是能力的基础,是创新的原动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倡导终身学习,应该在残联干部与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共识。面对新领域、新事物、新情况,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才能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好读书、读好书,努力养成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工作之余,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使学习真正成为提高素质之径、建功创业之基。
大兴调研之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实现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基本前提,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一种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作风,离不开调查研究。同样,调查研究也要创新,要利用网络收集、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等各种形式,了解民情,体察民意。要深入基层残联之中,深入残疾人家庭之中,急残疾人所急,想残疾人所想,真正做到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反映残疾人的需求,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为科学决策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
大兴干事之风。空谈误国,实干兴业。残联干部职工要抓住当前残疾人事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懒惰思想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低标准思想,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于面对困难,敢于面对压力。只要有利于残疾人,有利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要敢闯敢干,敢做敢为。只有在改革上先人一步,在创新上快人一拍,才能把对
事业的热情和对残疾人的真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满腔激情,才能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体现人生的价值,为残疾人谋取更多的利益。同时,要旗帜鲜明地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者鼓劲加油,真正在残联系统强化想为、敢为、善为、有为之势,大兴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之风,努力通过率先创新,实现率先发展,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三、完善工作机制,规范“三项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证。以机制的创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结合我市残疾人工作实际,应着力建立和规范残疾人工作的联系制度、述职制度和工作制度。联系制度。一是党委政府联系制度。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始终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残疾人工作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倾斜。残联在开展重大活动和决定重要事项前,要积极主动向党政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要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党政领导视察、检查和督促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定向导航,排忧解难。二是残工委联系制度。残工委要建立和完善定期研究议事制度,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增强工作活力,强化工作手段,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部门职责,在推动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残工委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切实解决好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困难,真正把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作为自己的份内之事,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健康发展。三是残疾人联系制度。要在残联干部、志愿者、机关单位和专门协会中建立与残疾人联系的长效机制,面对基层残疾人,特别是困难残疾人,进行走访和交流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活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了解基层残疾人的实际状况,帮助解决残疾人在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述职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述职制度,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一是残工委成员单位述职制度。残工委是残疾人工作的政府议事机构,残工委主要成员单位要定期向残工委述职,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增进交流沟通,促进落实职责范围内的各项残疾人工作。二是残联述职制度。残联是为残疾人服务的群众性团体,代表着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利益。因此,残联应当向党委政府、残联主席团定期述职,报告工作开展情况。三是专门协会述职制度。建立和完善各专门协会向残联主席团述职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专门协会密切联系残疾人的桥梁作用,广泛联系残疾人朋友,倾听残疾人的呼声;有利于了解工作动态,掌握残疾人思想状况,实现“三个活跃”的工作目标;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化成果。
工作制度。一是深化目标责任制度。要强化上下贯通的目标责任机制,通过责任制形式逐项、逐层分解,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带着一级干。对重点难点工作实行专项推进机制,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学习、会议、决策等制度,强化落实,规范行为,形成合力,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事务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四、落实工作措施,采取“三种办法”
突出重点,督办落实。残疾人事业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要把残疾人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从事关残疾人切身利益的住房、就医、就业、教育等问题入手,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通过有效的康复工作,减轻或基本消除残疾,这是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二是通过教育工作,让残疾人素质有所提高,这是残疾人的重要需求;三是通过就业工作,让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通过各种技术培训,学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这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四是通过扶贫工作,让贫困线以下的残疾人生活逐渐好起来,这是残疾人的根本需求。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和奖惩措施,把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强化主要领导亲自抓督查工作的机制,确保实效。突破难点,多方解决。残疾人工作的难点,主要体现为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残疾人工作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残疾人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残疾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各不相同。要优化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必须加快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各项法规政策尽快出台,依法开展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同时,坚持走社会化的路子,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 的积极性,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好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广泛支持、参与残疾人事业。积极构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绿色通道”,采取更优惠、更优先的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特别是探索制定重度残疾人和无业残疾人的养老医保政策、农村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做到“应保尽保”,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打造亮点,典型推动。所谓工作亮点是指富有新意和特色的前瞻性工作。创新残疾人工作,要通过打造亮点、培育精品、树立品牌,达到宣传造势、树立典型、推动工作的目的。一要创优。通过评选残疾人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残疾人工作者先进等各种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典型,发挥榜样模范作用,营造扶残、助残、利残的发展环境。二要创新。以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为根本,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谋划新思路、新突破,采取新举措、新办法,打造新亮点,再创新辉煌
第三篇: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残疾人事业申论范文: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当履行的义务。
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系统发展规划,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重点扶持。
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残疾人事业,培育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残联组织和队伍建设,支持残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各级残联要秉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把温暖、快乐和方便送到残疾人心中。
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残疾人总体状况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结构变化,残疾人工作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残疾人事业发展任重道远,必须作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途径:把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为残疾人基本生活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放在各项任务的首位,强化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贫困残疾人生活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辅助器具适配补贴等制度安排,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明确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发展思路,大幅度增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强对重度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和残疾儿童的保障与服务;加强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提出实施残疾人预防的工作措施。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形成有利于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加强残疾人组织、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等提出要求;明确政府、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实施中的责任,制定主要约束性指标评价体系,强化对规划实施监测和绩效评估。
1、在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2、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3、康复国际第23届世界大会在苏格兰爱丁堡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将在27日的闭幕式上正式就任该组织主席。
4、《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经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5、王勇出席第五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时强调:切实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 努力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发展的动力。最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国家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2013年9月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两次出席残联组织的活动并且专门致贺信、发表讲话,对推进残疾人事业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特别是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的要求,为推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科学发展,树立大局意识
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组织,其历史使命是通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三大职能来实现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的目标。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处理好残疾人事业与国家大局的关系。
在大局面前,坚持跟进而不是掉队。我们正迎来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机遇期。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发展残疾人事业”,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未来20年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可贵的经济和政治环境。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并善于在这个大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我们的工作,借助这个大背景推进我们的事业。中国残联“四代会”提出“团结和带领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奔赴小康”,“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正是体现了我们应有的政治诉求。
三是服从服务于大局,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国家大局既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遵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即坚持跟进而不是超越。一味片面地强调要“优先”、“跨越式”地投入和发展,不仅在客观上难以实现,而且也违背残疾人事业发展内在规律。毕竟,残疾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作为人和社会价值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需要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历史过程,应该还它一个正常发展态势。
毋庸置疑,残疾人工作必须依托政府而不能够完全“设计”成社团远离开政府,不能够完全地“ngo”(非政府)。首先因为政府具有管理属性。残疾人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残疾人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残疾人工作的广泛性,必须依托政府来协调诸多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纳入政府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体现政府对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其次因为政府具有资源属性。政府是社会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需要物力和财力的不断投入,残疾人作为特殊弱势困难群体对社会各种资源拥有不足,由此决定残疾人在注重效率的第一次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通过注重公平的第二次分配来取得生存保障。再次因为政府具有服务属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决定着我们的政府将逐步退出很多领域而进一步支持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wto规则更是要求各级政府由过去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又要求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关心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但是,任何政府都是“有限”的和“非全能”的。相对而言,社会和民间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残联组织定位于“亦官亦民”,正要求我们的工作在紧紧依托政府的同时,必须注意开发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始终坚持官民并重。
三、坚持转变作风,树立公仆意识
(一)从战略高度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前进方向
强化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地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意识。总书记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要以制定实施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政策措施为抓手,完善残疾人基本救助与社会福利制度框架。当前,尤其要从那些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兜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全覆盖的具体政策和制度抓起,从关乎残疾人小康进程的生活救助、扶贫解困、社会福利、权益维护、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文化发展、体育健身等具体实事抓起,从事关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的实事抓起,从影响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全社会关爱残疾人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具体实事抓起,把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树立残疾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支重要力量的残疾人观。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不断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推动全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同时解放和发展蕴含在广大残疾人中的社会生产力、增强和提升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社会活力,更充分地展示残疾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
(二)帮助残疾人实现个人理想,也是中国梦的实现
1、带领残疾人把实现自身的梦想自觉地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实践之中。
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中国梦,是包括8500多万残疾人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没有残疾人这个群体的梦想成真,中国梦就不完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残疾人只有把自己的人生梦想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成为时代和生活的强者。
2、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总书记提出,希望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是对广大残疾人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帮助残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需要大力弘扬蕴含在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中的伟大精神。
总书记指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助残先进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社会各界人士也堪称楷模,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
3、通过不懈努力,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总书记对各级残联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为推动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帮助残疾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各级残联组织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帮助残疾人的重要责任。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紧紧围绕“四个着力”抓实工作:着力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改革创新,着力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维护好残疾人权益,着力加强各级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强化残疾人事业基础管理建设。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1、始终坚持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总书记明确强调,残疾人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一重要指示,是对党政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残联组织的激励和鼓舞。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上了一个大台阶,开创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努力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项建设之中
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关心重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把它看作分内的责任,在各项建设中都把残疾人事业纳入进去。一是残疾人事业要纳入大局。不断强化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努力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格局中,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不偏离方向,不脱离轨道。二是残疾人工作要融入大局。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但绝不搞脱离中国国情的那一套。三是要坚持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是中国特色残疾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一领导体制符合中国国情,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强调,各级残联要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职责,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团结带领残疾人继续开创工作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中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这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新要求,更是激励我们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动力。好传统、好作风,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毫不动摇地大力传承和弘扬。
四、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法治意识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必须走依法发展的道路,这是由我们依法治国这个大的方略所决定的。
为了将依法治国方略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形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另外,正在研究制定或已列入立法规划的有《无障碍建设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社会福利、特殊劳动权益及就业保护规定》等。
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10多年来,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残疾人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党和人民的重托,也是残疾人的期盼。
(一)完善和发展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
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性,使之成为最需要民生保障和社会帮助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涉及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的制度不断完善。同时,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广大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制度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权利以及教育就业、文化发展等需求为导向的制度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推动以保障残疾人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一是完善和发展覆盖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普惠制度,诸如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和法律体系及各种体制等。二是完善和发展针对残疾人特殊情况的特惠制度,包括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基本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康复服务制度、特殊教育保障制度、残疾人无障碍融入社会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残疾人的基本就业促进制度、残疾人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制度等。通过制度完善和发展,为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提升残联组织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的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残联组织切实提高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求,自觉把残疾人事业有效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有效承担代表、服务、管理残疾人职能,有效承接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责任。
1、有效增强履行管理职能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焕发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作用领导体制的活力。有效提升残联组织的组织治理和自治能力,努力在推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更好地配合党和政府,更好地调动其他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各负其责,共同构建稳定可靠的残疾人基本保障安全网,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共同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残疾预防,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保障;共同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共同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权利和发展机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各项权益,让残疾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殷实、更加幸福。同时,通过提高残联组织自治能力,增强广大残疾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能力。
2、围绕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目标努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创新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法律规章、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制度框架。有效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学风、会风、文风、作风持续改善,为实现残疾人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提供有力的思想作风保障。围绕实现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奋斗目标,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
3、构建与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的安全网。立足健全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民生托底服务”的保障目标,结合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细化落实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的总体框架、具体内容、推动措施。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统筹协调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政府托底、社会保险、慈善捐助等资源,合理整合政府引导、残联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机制,重点推进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等工作。
4、落实残疾预防措施和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项目。立足构建和落实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的目标,抓住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残疾预防两个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提高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抢救性康复服务模式,推动政府部门、残联组织、社会机构中有关残疾人康复资源的整合利用,壮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业。
5、提升依法维权、协商维权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依法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组织立法,规范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突出依法维权、协商维权、政策维权、自治自律、信访维权等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和构建保障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工作体系、沟通渠道、内容机制、追责问效、督查办法,努力为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公平参与社会创造有法律保障、有政策支持、有工作联动、有跟踪问效、有基本服务的条件和环境。
6、普及残疾人特殊教育、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统筹推动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参加普通教育的引导政策与教育体系。重点推动特教教师、康复护理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等专门人才培养,逐步解决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残疾人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就业能力相对较弱、按比例就业增长缓慢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特困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努力发挥政府、残联组织、社会、市场、残疾人个体多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残疾人就业。
7、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文化事业。着眼于构筑中国特色残疾人宣传文化体系,遵循宣传工作重在向外、文化工作重在向下的工作思路,整体谋划、重点推进价值传播、媒体宣传、舆论引导和繁荣事业、激活产业等工作。巩固已有成果,拓展新的领域,创新推介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残疾人宣传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推动残疾人自强健身和竞技体育工作,围绕以体育促进残疾人自强健身工作重点,完善和发展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8、提升残疾人服务信息化和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围绕提升残疾人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大力强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服务平台、信息无障碍建设。围绕进一步提升残联组织服务实力,努力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辅具适配、文化发展、体育健身、就业指导、残疾预防等服务实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围绕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强规范引导,争取更多社会资金,落实更多助残项目。
9、提升自身服务管理能力、激发协会等社会组织活力。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认真研究落实涉及残疾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措施。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素质,建设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专兼职工作者队伍。激发残疾人专门协会、残疾人社会组织、志愿助残组织活力,进一步壮大和规范残疾人专门协会和相关社会组织。围绕社区、农村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推动相关服务纳入社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通读多、精读少,笼统地学多、联系实际少。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不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二是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由于残联组织成立时间较短,在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一些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客观上制约了残疾人事业的长远发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残疾人表达诉求的渠道还不畅通,依法维权还有一定难度。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立。面对为残疾人提供的有限资源和残疾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存在畏难发愁情绪。
三是思想解放不够。就县残联班子自身而言,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的现象,往往停留在一些惯性思维上,习惯于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传统的观念来开展工作,落实在具体工作上,特别是制定计划、谋划措施,还不能完全做到事事处处以残疾人为本。在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发展领域,推动事业发展,维护残疾人权益还不够主动和自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办法还不够多等。
四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虽然领导班子成员有明确的调研任务和分工,但由于忙于机关事务,有时不能沉下心,深入基层,深入到残疾人身边,倾听残疾人的呼声,体察残疾人的民情,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基层工作指导不够。存在看表面现象多,看实质内容少,注重近期效应多,考虑长远机制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工作科学指导和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考虑得比较少。调查研究的方式和方法还亟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三、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残联工作的全过程
残联组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为残疾人服务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认识,推动党员干部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到残疾人事业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残联组织推动事业发展、服务残疾人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上下功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必须把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将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在大局下研究残疾人问题、开展残疾人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级残联工作中去,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领域、强化发展措施,通过加快发展,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努力提高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推动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上下功夫。残疾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平等一员,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以着眼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本,以残疾人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成效的唯一标准。我们必须立足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制定政策法规,从维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出发,体现对残疾人的特殊关爱。谋划事业发展,要从实现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营造社会环境,要从消除残疾人的参与障碍出发,努力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残疾人各方面的需求,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
(三)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参谋和助手。因此,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努力营造一支热爱残疾人事业、开拓务实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意义十分重大。要加快建立健全各乡镇(社区)残疾人工作台帐,加大残疾人事业工作力度,及时掌握了基层残疾人基本情况;及时为解决残疾人家庭困难和其他实际问题发挥积极作用;要广泛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残疾人事业。
(四)在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统一建立各乡镇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开展和落实。要求党政领导每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且做到组织、人员、资金和场地“四个保证”,形成了残疾人工作不但有“网”,而且有人;不但有站,而且能“转”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五)在争取社会支持上下功夫。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事业,不仅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还要争取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六)在加大志愿者助残联络站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医疗、娱乐等系列化服务力度上下功夫。全县各乡镇团委、妇联、卫生院等单位的干部职工,要踊跃担当助残志愿者,利用“劳动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等节日,采取捐款献爱心、送节目进村、为残疾人义务健康体检等形式,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
第四篇: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
中国残疾人社会组织发起人特征
中国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发起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本人,或者是亲属是残疾者为主体,他们在遇到问题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帮助和社会支持,于是就从解救自身开始推己及人帮助他人。例如星星雨的创办人田惠平;北京病残青年俱乐部的创办者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孙恂,该俱乐部的8位核心成员都是残疾人士。另一类是因为各种因缘接触到残疾人群体的社会爱心人士。例如广州扬爱的创始人布恩·史德福先生和玛莲女士夫妇;北京新运弱智儿童养育院的创办人茅于燕也是智障儿童的研究者;北京五彩鹿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的创办者孙梦麟女士则是在做义工的时候接触到特殊儿童萌发了创办机构的意愿。
(方英 谢建社 残疾人联合会与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关系定位——论残疾人联合会的社会管理创新 学会 2012.3)
中国非营利残疾人组织特点
1.残联与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联系
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联系、指导和服务。残疾人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我们了解诉求的触角、服务体系的延伸,是残联履行职能的重要抓手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得力助手,也是党和政府服务民生与解决社会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帮手。
必须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培育、服务和管理,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通过强化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实效;积极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残疾人社会管理、承担社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要制定完善促进残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法规政策,积极培育和发展残疾人服务组织;积极推动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和引导
(王新宪 残疾人组织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大有作为 残疾人研究 2011.9)
2.民间残疾人组织的特点
①鲜明的草根性。自下而上产生的残疾人组织生于基层,服务基层;其产生源于需求,其服务针对需求,更了解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所提供的服务更符合残疾人的经济能力。②强烈的主体性。民间残疾人组织中由残疾人或其亲友创办的比例很高。这类组织的创始人和骨干力量有较强的权利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他们不愿做社会救济的对象,也不满社会歧视,希望通过团结的力量满足自我需求,争取平等权利。③机制的灵活性。不同于有较强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而普遍规模较大的官办机构,民间残疾人组织规模较小,有较集中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组织机构小,相对来说具有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优势,更容易管理和纠偏。(段小蕾 民间残疾人组织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残疾人研究 2013.6)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对社会组织的需求
1.威斯伯德(Weisbord)认为,社会组织作为 “集体消费产品的额外政府提供者” 而存在。从威斯伯德 “政府对于‘中间选民’选票的需求而只对这类人提供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以致使社会其他成员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理论进行延伸,可以看出,政府在现有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会依据各种情况做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决策。而这些决策只能使一部分而非全部社会成员对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时就要求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出面提供残疾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吴佳我国残疾人服务需求与社会组织供给研究 人口与经济 2010)
2.残疾人的需求迫切要求社会各方力量介入,残联客观上存在着职能局限,亟需发挥社会组织应有的作用。公民社会理论上解释了社会组织规范残疾人的个体行为和架设缓冲地带的优势,因而,必须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残疾人社会服务,倡导多方协作发展残疾人事业。
(郑虹 多方协作发展残疾人社会组织——基于“残疾人公益机构调查”的思考 学会 2012.3)
3.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世明在听取北京市残联组织建设和残疾人社会组织相关情况介绍后,希望北京市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残疾人基层组织“横到边、纵到底”组织体系的作用,积极探索残疾人社会组织和为残疾人服务社会组织的创新与管理,强化意识,增强责任,把组织建设作为硬实力加以保障;争取政策,突破瓶颈,把制度建设作为硬任务加以完成;确定目标,大力督导,把评估考核作为硬手段加以应用;加强领导,强化执行,把服务效能作为硬要求加以落实。
(首善之都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 中国残疾人 2012)
4.。。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上述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决定了其并不适合由政府来“统一兴办”,而是应该发展能够提供合适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来操办具体事宜。非营利机构的模糊性决定了残疾人社会服务可以是民营的社会服务机构,也可以包括事业单位(如政府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企业(如社会福利企业)。重要的是,要使所有的机构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起跑,发展的方向是要真正走向“非营利”。
(唐钧 非营利组织与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的建构 教学与研究 2012.8)
5.民办残疾人服务组织在地位和作用上有以下几个“先天”优势:①与残疾人密切联系②内驱动力强更具有创新精神③与公办机构功能互补④促进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
(张纯和 民办残疾人服务组织发展对策建议 残疾人研究 2011.6)
NGO、NPO在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角色
1介入残疾人教育问题
1.1NGO介入残疾人教育的优势
①满足残疾人群的差异性需求,分担政府压力②形成NGO与政府组织合作的“融合教育”理念,实现教育公平。③提高残疾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增加社会资本
1.2NGO介人残疾人教育的方式
在经费导入方式上,注重直接提供教育补助或开办学校;在项目运作方式上注重对残疾人能力建设的培养;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上创造NGO与政府的新型合作关系。
(马良;肖辉莹 非政府组织介入残疾人教育问题相关问题研究 残疾人研究 2011,9)
2.介入农村残疾人群体
随着社会资源的不断积累、丰富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兴办福利事业也将在整个社会残疾人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残疾人现实中的诸多困难,都是由社会公众或是各类基金会捐助来协助解决。各类基金会的资金主要是针对某一类的残疾人,为其购买相应的康复器材,协助他们进行康复锻炼,使其能更快地充实到就业队伍中,实施自救;社会公众的捐助多是资助于残疾人家庭中孩子的升学,以家属的成长来带动整个家庭进步。鼓励和倡导全社会公众关注和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农村残疾人,推动社会慈善募捐活动,从而可以及时解决农村残疾人在生活生产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使全社会形成帮扶农村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黄晶梅 孙新雯 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可行性分析 长春大学学报 2013.7)
3.1残疾人社会保障
而在目前看来,社会保障是社会支持的重要内容,政府应该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这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责任。但社会保障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已成客观事实。因为,政府在提供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失灵,如财政压力过大,难以满足社会保障的多样化、专业化需求等,这就需要民间性、组织性、志愿性、公共性的NGO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其社会保障功能。
(何晔 信息阻滞与非政府组织社会保障功能的局限———以陕西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状况为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2)
3.2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承担残障服务的新模式,是应为当今政府面临以下的挑战与机遇:一是我国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平均水平整体偏低,且残障覆盖范围比较有限、需缺口较大。二是残障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和精细化,显示“全能政府”的无力感。三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四是非营利组织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
(陈丽君 残疾人社会保障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模式研究 法制与社会 2012.7)
第五篇:学生的感悟是我最大的幸福
学生的感悟是我最大的幸福(阳泉市郊区东南舁小学
荆慧琴)
学生眼中的教师节(日记摘选)
难忘的教师节
李天宇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我们欢快的迎来了第27个教师节。为了感谢一直以来辛苦工作的老师们,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庆教师节”演讲暨表演活动。
今天天气有些阴沉,还略带一些冷意。但它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此时此刻我们无比激动,都想抢先把我们的祝福送到老师身边。
欢快柔美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拉开了“庆教师节”活动的序幕。主持人——校园歌星王雪峰和我们班的班长王宁学走上舞台,并宣布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由四年级同学表演的诗歌朗诵《九月的歌》,他们那雄壮、嘹亮的声音打动了在场的同学和老师,赢得了阵阵掌声。接着由我们五年级表演的歌曲串烧《世上老师最最好》,作为演员的我心里特别紧张,动作僵硬,笑容极不自然。扫视台下的观众他们看得如此专注,脸上挂满了微笑。我终于放松了自己。
精彩的节目一一亮相。有诗歌朗诵《感恩教师》《老师我为您讴歌》《老师您辛苦了》„„有音诗舞《老师》。我特别佩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短短的几天,从无知的幼儿成长为一名小学生。用他们甜美的微笑、动听的歌声、优美的动作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祝福。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最后,我真诚的祝愿:天下所有的老师“教师节快乐!桃李满天下!
教师节
王宇奇
这是第二十七个教师节,也是我当小学生有史以来,最最特别的教师节。
我非常的开心,因为这是第一次我们所有的学生聚在一起为老师们过节日、送祝福。下午的节目真实丰富多彩,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演讲„„好看极了。荆老师、延老师、吕老师还合唱了《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呢。
当我回过头看坐在后面的老师时,我发现有的老师还在偷偷擦眼泪呢!真是感动啊!我爱您!老师。教师节快乐!
师生共庆教师节
王晨星
星期五下午,我们1——6年级的同学全部聚集到六年级的教师里,为老师们庆祝教师节。这个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代表我们对老师最真挚的祝福。一张张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教师节卡片,让我感到了老师的辛苦。我们班自造的节目《世上老师最最好》赢得了所有观众的好评。
活动结束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老师也需要人的关心和鼓励,并不是像超人一样。
这一天意义非同,我一定会终身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