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TC401探槽编录小结
*****重晶石
TC401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小结
*****重晶石矿资源储量核实项目组
2015年10月7日
TC401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小结
一、编录目的
TC401布设在4勘探线上,穿过地表出露的Ⅰ、Ⅲ号矿体,通过对TC401的编录,查明矿体的产状、厚度、品位、矿石类型及其变化规律,以及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为深部探矿工程的布置及储量计算提供详实、准确的地质依据。
二、完成工作量
工程起点坐标: X: Y: H: 工程方位: 坡度: 工程总长: 编录壁:
采样方法:刻槽法 采样规格:5cm×3cm 共采集样品:化学分析样 件;小体积质量样 件; 参加人员:
地质组长:***; 记录:*** 绘图:*** 采样:*** 编录日期:2015年10月7日
三、取得成果
1、通过对TC401探槽进行编录,查明了Ⅰ、Ⅲ号矿化特征,矿体主要分布于中震旦统临江组第二岩性段中,该地层岩性以硅质岩、硅质灰岩等为主,靠近矿体常为一层含炭、泥质板岩夹变质粉砂岩地层;各层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具明显的沉积成因特征。
2、通过TC401施工,达到了预期地质目的,较清楚的揭露了Ⅰ、Ⅲ号矿体,揭露位置分别为4.6~11.6m、35.7~43.6m,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形态简单;
Ⅰ号矿体:出露位置4.6~11.6m,视厚度7.0m,矿体产状较稳定,产状为210°∠74°;矿体主要为灰黑色重晶石矿、块状构造、细粒结构;呈似层状产出,形态简单,矿体直接顶、底板岩性分别为灰黑色硅质岩,灰色灰岩;
Ⅲ号矿体:出露位置35.7~43.6m,视厚度7.9m,矿体产状较稳定,产状为210°∠74°;矿体主要为灰黑色重晶石矿、块状构造、细粒结构;呈似层状产出,形态简单,矿体直接顶、底板岩性均为灰黑色硅质岩夹薄层含泥粉砂岩。
四、工程质量、采样质量验收情况
1、TC401探槽施工完成后,我项目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探槽施工负责人对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经验收,TC401探槽施工符合相关规范规定,施工探槽质量合格;
2、各样品登记、采集严格按照甘肃总队地勘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验收,各采样质量均符合技术要求。
五、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建议
Ⅰ号矿体直接底板定义为厚约1.1m的灰色灰岩,该段地层较一般灰岩相比,其含有有少量的重晶石矿物,因此在布置样品过程中,Ⅰ号矿体的地板控制样除了该段地层取样外、另增加了该段下部地层一个样品;该段地层以最终化学分析结果定性为矿体、矿化体或是围岩。
第二篇:槽探工程小结
槽探单项工程小结表
项目名称:本溪县蕨菜排子区 工程编号:TC1301-1
1、设计目的:
对区内东北部Au、Ag、Pb面状化探异常,利用槽探工程进行揭露和验证,大致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是否为矿致异常。
2、工程质量评价:
(1)该探槽布设垂直于地层走向,并穿过异常浓集中心。(2)北部见有二长花岗岩出露,南部未见基岩。
(3)按照设计方位施工,满足地质观察、采样要求,达到地质设计目的。(4)工程验收后及时的进行野外地质编录。素描图为1:100,编录一壁一底的方法,各种数据均实际测量,文字描述层次清楚,内容齐全。
3、地质概况:
该探槽主要揭露见有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南部为坡积、残坡积物,碎石为馒头组灰岩。
4、今后工作建议
(1)建议在该槽探南侧增加槽探工程,揭露二长花岗岩与灰岩地质界线。
填表人:于立红
日期:2013年6月27日
第三篇:槽探工作总结
四川省汶川县羊龙山铁矿勘探
槽探工作总结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
二〇一〇年十月
一、目的任务
为进一步揭露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和相关构造,查明矿体的准确位置、厚度、品位以及矿体沿走向的延伸情况,为资源/储量计算提供相关的计算参数,为今后矿山开采设计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在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上布置槽探工程是必要的。
按照我队2010年5月编写的《四川省汶川县羊龙山铁矿勘探设计》要求,参照相关规范规定,本次槽探工作的主要任务有:
(1)揭露勘探线上的矿体及其顶底板,查明矿体与围岩的关系。揭露与矿体相关的构造,查明这些构造对矿体的影响。
(2)在勘探线间布置加密探槽,主要用于控制矿体沿走向的延伸情况,详细查明矿体沿走向的变化情况
(3)对探槽揭露的矿体及顶底板进行取样分析,查明矿体的产状、厚度、品位、体重等,为资源/储量计算做好准备。
二、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1.探槽施工
根据探槽施工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矿区地形实际条件,以揭露地层界限、构造和矿层为主要目的,本次勘查工作所施工探槽要求槽口宽大于1m,槽底宽不小于0.8m,探槽深度在1~3m之间,以揭露基岩为准。本次勘查工作总计施工探槽35个,其中包括1个剥土工程,除部分几个探槽受地形条件和地表覆盖条件等因素制约而未能达到揭露目的外,大部分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有效的对矿体及地层界限进行揭露,其中见矿探槽27个,见矿率为80%。能够达到相关质量技
术要求。
2.探槽编录
本次槽探编录工作参照《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相关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编录素描前,首先对探槽总体作了解,特别是对主要地质特征及其地质现象的相互关系观察清楚后进行编录。
②在探槽一端的顶头打一木桩作为基点,将皮尺一头固定在木桩上,顺槽壁方向拉到另一头作为基线。一般以北东壁作为探槽编录壁,坡度由罗盘读出,斜长由皮尺丈量,采用一壁一底式编录。
③探槽素描图所用比例尺为1∶100,绘一壁一底,素描图上均绘出了各种地质界线,还画出岩层和矿层产状、样段位置、样长等,并标明了产状及样号。
④探槽端点由测量人员用高精度的静态GPS进行了定测。⑤室内及时进行了整理,并清绘成图。
槽探编录工作符合相关质量技术要求,所整理的资料、图件能够真实的反映野外实际情况。
3.槽探取样
(1)化学基本分析取样
探槽中化学基本分析样主要根据矿石类型、厚度、均匀程度、氧化程度、最低可采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等分别采集,一般偏离采样剖面线不大于±5m。采样长度为矿体视厚度,样长0.5~2m左右(最长不超过2m),根据不同的矿石类型和矿层顶底板岩石及夹石进行分段布样,对矿体进行连续取样,在矿体的顶底板分别取1~2件控制样。样品代号由工程代号和样品编号组合而成,例如代号TC0203H1,TC0203为采样工程代号,H1为样品编号。对于薄层矿层,夹石厚度大于0.3m时单独取样,矿层按大于0.2m单独分段取样。
采样方法为刻槽,采样规格为10×5(cm)。采样前首先彻底剥离风化层,并清扫干净,用红油漆画出10cm宽的样槽边线,用凿子沿线按5cm深凿取样品。在凿取样品之前,先用双层彩条布铺于作业场地下方,确保样粉和样块不漏失、不混入杂物。样品采取后,用红油漆标注样沟形态及编号。现场测定采样剖面线位置、方位,进行样沟编录和岩性观察及描述,用皮尺测量样段长度,用罗盘测量样沟倾角。并投绘到探槽素描图上。
本次勘查工作中总计采取化学基本分析样270件,其中矿体样143件,顶底板围岩或夹石样127件,取样方法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采样质量基本合格。
(2)岩矿鉴定取样和小体重取样
探槽中岩矿鉴定样和小体重样的采集均采用打块法。
岩矿鉴定样主要在不同类型的矿石和一些特殊的标志性的岩石或者一些难以辨认但有具有特殊意义的岩石上采取,采样规格为3×6×9cm,分别采取薄片、光片和标本样,采取样品的代号也采用工程代号和样品编号组合的方式。总计采取岩矿鉴定样33件,取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质量达标。
小体重样的采取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矿石采取,在矿石风化较差的矿体上采取,采取的单件样品体积为60~120cm2。样品代号由工程编号和样品编号组合而成。总计采取小体重样23件,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次勘查工作所施工的探槽主要分上下矿带分别对矿体及围岩进行了控制,其中控制上矿带的探槽12个,控制下矿带的探槽19个,用于揭露其它物探异常区的探槽4个,其中包括一个剥土。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地层
由于探槽主要围绕矿体布置,所以所施工的探槽主要揭露含矿地层寒武系下统第七段(∈17)和第九段(∈19)以及这两套地层的顶底板寒武系下统第六段(∈16)、第八段(∈18)和第十段(∈110)。现就探槽所揭露的地层的特征分述如下:
(1)寒武系下统第六段(∈16):为深灰色薄~中层状细晶大理岩与灰白~银灰色绢云片岩互层。
(2)寒武系下统第七段(∈17):为灰绿色绢云绿泥片岩夹磁铁矿体。片岩中局部含石榴子石。该段地层是矿区内的主要含矿地层。(3)寒武系下统第八段(∈18): 黄白色、灰~深灰色大理岩夹灰~白灰色绢云片岩、石英片岩。
(4)寒武系下统第九段(∈19):为区内另一重要的含矿地层,岩性为绿~灰绿色绢云绿泥片岩夹磁铁矿层。
(5)寒武系下统第十段(∈110):为白~灰白色中~厚层状大理岩夹
绢云绿泥片岩。
2.构造
矿区整体位于一大型复式背斜的核部及两翼,局部小型揉皱发育,但对矿体总体影响不大,仅探槽TC0203和TC0402揭露的一条断层F1 规模较大,并错段矿体,现将该断层介绍如下:
F1逆平推断层:该断层见于TC0402、TC0202探槽,断层沿走向长800多米,断层面产状336º~345º∠37º~69º,在TC0402探槽中可见断层破碎带宽约21.5m,其中可见0.9~1.6m断层泥带、0.1~0.15m碳化带,断层劈理带极为发育。断层泥带中偶见碎裂状石英颗粒,应为原岩(绢云片岩)中石英脉受构造挤压所致。
3.矿体
(1)下矿带:分布在寒武系下统第七段(∈17),从P11号勘探线上的TC1101探槽到P04号勘探线上的TC0401探槽均有揭露到矿体,矿体从1~3层不等,单工程矿体累计厚0.59m~3.99m,矿体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变大,矿石品位也逐渐变高。铁矿主要为磁铁矿,少量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主要见于TC0702及以东的探槽。矿体基本顺地层发育,颜色主要为灰绿色~深灰绿色,受氧化后多呈黄褐色,稀疏浸染状~团块状、条带状~块状构造,细粒变晶结构,多数有较强的磁性,硬度较大。磁铁矿晶体多呈深灰黑色粒状,粒径0.2~2mm,由东向西晶体粒径由细变粗,多呈自形~半自形。脉石矿物主要为绿泥石和石英,另有少量的碳酸盐类矿物和绢云母等。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靠近矿层的片岩中多含有紫红色粒状石榴子
石。
(2)上矿带:寒武系下统第九段(∈19),揭露的矿体主要分布在TC0901和TC0203之间,在TC0203中揭露的断层F1错段该段地层中的矿体,TC0202和TC0402未揭露到矿体。见矿探槽中,单工程见矿3~10层,单工程矿体累计厚1.21~8.61m。其中TC0001、TC8和TC0101见矿效果较好,矿体累计厚度较大,铁矿品位较高,小沟以东的探槽所揭露的矿体厚度相对变薄,品位也变低。矿体依然顺地层发育,颜色主要为黄褐色,稀疏侵染状~条带状、团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多数有较强磁性,硬度相对围岩较大。磁铁矿晶体亦呈深灰黑色粒状,粒径相对于下矿带要稍小,为0.1~1.5mm,TC0101和TC0001之间的磁铁矿晶体的粒径相对较大,仍多呈自形~半自形。脉石矿物相对于下矿带绿泥石含量减少,局部主要以石榴子石为主,另有石英、碳酸盐类矿物和绢云母等,也伴生有少量的磁黄铁矿。围岩主要为绢云绿泥片岩,界线清晰,靠近矿体的围岩中多发育有石榴子石。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区局部地区地势较险,给探槽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部分勘探线之间未能按照设计统一加密探槽,矿体的连续性需要通过其它手段来证实,例如地质填图等。
(2)矿区P04线及以西第四系覆盖较厚,所施工的探槽仍然未能揭穿第四系。
2.下一步工作建议
(1)对于有槽探工程揭露矿体的勘探线,根据探槽所揭露矿体的位置、产状和厚度,对原钻孔设计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然后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稀到密、由浅到深的原则进行施工。
(2)对于第四系覆盖较厚、槽探工程揭露效果较差的勘探线,可以可虑采用较浅的钻孔首先查明矿体的连续性,再进行下一步工作。(3)对于主矿带以外的物探异常较明显的区域,可以增布几个探槽,以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
目录
一、目的任务........................................................................................................................1
二、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1
1.探槽施工...........................................................................................................................1 2.探槽编录...........................................................................................................................2 3.槽探取样...........................................................................................................................2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4
1.地层....................................................................................................................................4 2.构造....................................................................................................................................5 3.矿体....................................................................................................................................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6
1.存在的主要问题..............................................................................................................6 2.下一步工作建议..............................................................................................................7
第四篇:探槽工程施工合同
探槽工程施工合同
闽西地质矿产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因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在本矿区进行探槽施工,现将探槽施工任务包给工程队(以下简称乙方)施工。经双方协商达成合同如下:
(一)探槽工作量和作业时间要求
1.方出包给乙方的探槽工作量约为m3(结算按实际完成工作量 结算),每立方探槽单价元整(含税收)。
2.乙方必须在年月日起进场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连续不间断作业,保证在年月日前完工。
(二)探槽规格和质量要求
1.按甲方指定位置进行施工,不得移位进行,若遇特殊情况需移动时,须经甲方同意后方可进行。不应松动和埋藏测量木桩。
2.探槽底宽大于0.6m,深度不大于3.0m,边坡角不大于80°,松软潮湿地层不应大于65°。局部地段因地质工作需要要加深大于3.0m时,必须做好安全保护设施。
3.探槽工程应施工揭露到基岩,并清理干净槽底,以供地质编录。如有不符合质量要求地段必须按甲方要求及时重新清理以达质量要求。否则,甲方有权不予验收。
(三)安全生产责任
1.甲方对探槽施工安全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在开工前向乙方宣传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要求和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操作规程,甲方有权停工整改。
2.乙方应对探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并承担一切经济损失。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槽探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一是挖出的土方、石料应堆放槽边缘0.5m以外,以防滑入槽内伤人或回填槽底;二是在陡坡上施工中严禁上下同时进行;三是施工中在较陡山坡上往下倒土、石料时,必须注意下方行人、牲畜、车辆等安全;四禁止采用挖空槽壁底部使之“自由塌落”的方法挖槽。槽壁要保护平整,松石要及时处理,严禁在悬石下进行作业;
(四)探槽工程验收
探槽工程结束时,甲乙双方及公司有关人员参加对探槽工程的质量、数量进行验收,参加人员必须在验收单上签字。工程质量不合格不予验收。
(五)探槽工程款支付方法
1.甲方根据乙方的工作进展和实际完成工作量、质量每月可支付一部份(相当当月工作量收入的40-50%)作为施工人员的生活费。
2.其余工程款在工程验收结算后付清,乙方必须开具税务发票给甲方作为报销凭证。
(六)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两份,乙方一份。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解决。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闽西地质矿产技术开发公司乙方:工程队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年月日
第五篇:钎探验槽基本知识
基底验槽的内容有哪些?钎探的目的方法是什么?
基底验槽主要有基坑尺寸、土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标高是否符合要求等。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坑(槽)底基土质量钎探检查。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砂:一般中砂。
2.1.2 主要机具:
2.1.2.1 人工打钎:一般钢钎,用直径φ22~25mm的钢筋制成,钎头呈60°尖锥形状,钎长1.8~2.0m;8~10磅大锤。
2.2.2.2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北京地区规定必用)。
2.2.2.3 其他:麻绳或铅丝、梯子(凳子)、手推车、撬棍(拔钢钎用)和钢卷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设计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槽)宽、长均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2.2 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如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可按表l-6执行。
2.2.3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探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
2.2.4 钎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3.1 工艺流程:
放钎点线
→
就位打钎
拔钎
灌砂
↓
↓
记录锤击数
检查孔深
3.2 按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3.3 就位打钎
3.3.1 人工打钎:将钎尖对准孔位,一人扶正钢钎,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锤打钢钎的顶端;锤举高度一般为50~70crn,将钎垂直打入土层中。
3.3.2 机械打钎: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会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距为50cm,把触探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3.4 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时,记录一吹锤击数。钎探深度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按表l-6执行。
3.5 拔钎:用麻绳或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撬棍或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每拔出一段将绳套往下移一段,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拔出为止。
3.6 移位:将钎杆或触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3.7 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可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木棍或钢筋棒捣实一次。灌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孔打完或几孔打完后及时灌砂;另一种是每天打完后,统一灌砂一次。
钎探孔排列方式
表1-6 槽宽(cm)
间距(m)深度(m)
小于80
中心一排
1.5
1.5
80~200
两排错开
1.5
1.5
大于200
梅花型
1.5
2.0
柱基
梅花型
1.5~2.0
1.5,并 不浅于 短边
3.8 整理记录:按钎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要清楚,再经过打钎人员和技术员签字后归档。
3.9 冬、雨期施工:
3.9.1 基土受雨后,不得进行钎探。
3.9.2 基土在冬季钎探时,每打几孔后及时掀盖保温材料一次,不得大面积掀盖,以免基土受冻。4.1 保证项目:
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
4.2 基本项目
4.2.1 钎位基本准确,探孔不得遗漏。
4.2.2 钎孔灌砂应密实。
5.1 钎探完成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6.1 遇钢钎打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或技术员:取消钎孔或移位打钎。不得不打,任意填写锤数。
6.2 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探孔位置填错:
6.2.1 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
6.2.2 在记录表上用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
6.2.3 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地基验槽的目的和方法?
一、地基验槽的目的
1、核对其平面位置、平面尺寸、槽底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核对土质和地下水情况是否满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设计要求;
3、检查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及空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地下埋设物等及相应的位置、深度、性状。
二、方法:地基验槽以观察法为主,辅以钎探法。
建筑工程地基钎探规范
地基钎探
交底提要:地基钎探的相关材料、机具准备、质量要求及施工工艺
一、材料要求 砂:一般为中砂
二、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推荐使用)穿心锤重1O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Φ25钢筋,长度1.5~1.8m。其他有铅丝、凳子、手推车、夹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三、作业条件
1、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3、按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
4、杆上预先划好30cm横线。
5、钎探孔的排列方式根据槽宽确定,槽宽大于200cm时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1.5米,孔深2.0米。
四、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盖孔——检查孔深——灌砂
1、钎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图放线,孔位钉上小木桩或洒上白灰点。
2、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扶正钎杆,拉起穿心锤,使其自由下落,锤落距50cm,把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
3、记录锤击数。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按地基钎探记录执行。
4、拔钎:用铅丝将钎杆绑好,留出活套,套内插入铁管,利用杠杆原理将钎拔出,拔除后用砖盖孔。
5、移位: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6、灌砂:打完的钎孔,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即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钢筋捣实一次。
7、整理记录: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
8、如工程在冬季施工,每打1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不能大面积掀开,以免基土受冻。
五、质量要求
1、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2、钎位基本准确,钎孔不得遗漏;钎孔灌砂应密实。
六、成品保护
钎探完毕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基土受雨后不得钎探。
2、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锤击数。
3、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表上用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开。
4、在钎孔布置平面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勘察人员分析处理。
八、安全标准
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以防出现意外事故。
验槽
验槽就是在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有设计,监理,甲方会同检验基础下部土质是否符合设计条件,有无地下障碍物及不良土层需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简介
验槽是建筑物施工第一阶段基槽开挖后的重要工序,也是一般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最后一个环节。验槽是为了普遍探明基槽的土质和特殊土情况,据此判断异常地基的局部处理;原钻探是否需补充,原基础设计是否需修正,对自己所接受的资料和工程的外部环境进行确认。当施工单位挖完基槽并普遍钎探后,由建设单位邀请相关部门到施工现场进行验槽。
编辑本段验槽目的
(一)检验勘察成果是否符合实际 通常勘探孔的数量有限,布设在建筑物外围轮廓线4角与长边的中点。基槽全面开挖后,地基持力层土层完全暴露出来,首先检验勘察成果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勘察成果报告的结论与建议是否正确和切实可行?地基土层是否到达设计时由地质部门给的数据的土层,是否有差别,如有不相符的情况,应协商解决,修改设计方案,或对地基进行处理等措施。
(二)基础深度是否达到设计深度,持力层是否到位或超挖,基坑尺寸是否正确,轴线位置及偏差、基础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坑是否积水,基底土层是否被搅动。
(三)解决遗留和新发现的问题
有时勘察成果报告遗留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某地质勘查单位对一幢学生宿舍楼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场地上有一个钉子户蛮不讲理,不让进院内钻孔,成为一个遗留问题,后来在验槽中解决。
编辑本段验槽内容
(1)校核基槽开挖的平面位置与槽底标高是否符合勘察、设计要求。(2)检验槽底持力层土质与勘察报告是否相同。
(3)当发现基槽平面土质显著不均匀,或局部存在古井、菜窖、坟穴、河沟等不良地基,可用钎探查明其平面范围与深度。(4)检查基槽钎探结果。
编辑本段工作开展
验槽工作,尤其是岩土专业的技术人员验槽细致与否,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安全的关键。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对每一个基槽,都应作到慎之又慎,决不能出现任何疏忽,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建筑施工时,对安全要求为二级和二级以上的建筑物必须施工验槽。
验槽时一般应按下列方法、步骤进行: 验槽时的资料和条件
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1.1 勘察、设计、质监、监理、施工及建设方有关负责人员及技术人员到场; 1.2 附有基础平面和结构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结构图; 1.3 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4 开挖完毕、槽底无浮土、松土(若分段开挖,则每段条件相同),条件良好的基槽。无法验槽情况
无法验槽的情况: 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不能达到验槽的基本要求;无法验槽: 2.1 基槽底面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大; 2.2 基槽底面坡度较大,高差悬殊; 2.3 槽底有明显的机械车辙痕迹,槽底土扰动明显; 2.4 槽底有明显的机械开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沟槽、铲齿痕迹。2.5 现场没有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附有结构设计总说明的施工图阶段的图纸。验槽前准备工作
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3.1 察看结构说明和地质勘察报告,对比结构设计所用的地基承载力、持力层与报告所提供的是否相同; 3.2 询问、察看建筑位置是否与勘察范围相符; 3.3 察看场地内是否有软弱下卧层; 3.4 场地是否为特别的不均匀场地、勘察方要求进行特别处理的情况;而设计方没有进行处理; 3.5 要求建设方提供场地内是否有地下管线和相应的地下设施; 3.6 场地是否处与采空影响区而未采取相应的地基、结构措施。推迟验槽情况
推迟验槽的情况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推迟验槽或请设计方说明情况: 4.1 设计所使用承载力和持力层与勘察报告所提供不符; 4.2 场地内有软弱下卧层而设计方未说明相应的原因; 4.3 场地为不均匀场地,勘察方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而设计方未进行处理; 浅基础验槽
浅基础的验槽: 深、浅基坑的划分,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就建筑物来说,浅基础是指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或小于一定深度的基础,国外建议把深度超过6m(20ft)的基坑定为深基坑,国内有些地区建议把深度超过5m的基坑定为深基坑。本文采用此种方法,即基础埋深小基础宽度、深度小于5m的基坑为浅基坑。一般情况下,除质控填土外,填土不宜作持力层使用,也不允许新近沉积土和一般粘性土共同作持力层使用。因此浅基础的验槽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5.1 场地内是否有填土和新近沉积土; 5.2 槽壁、槽底岩土的颜色与周围土质颜色不同或有深浅变化;5.3 局部含水量与其它部位有差异; 5.4 场地内是否有条带状、圆形、弧形(槽壁)异常带; 5.5 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5.6 场地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5.7 填土的识别: 5.7.1 土内无杂物,但也无节理面、层理、孔隙等原状结构; 5.7.2 局部土体颜色与槽内其它部位不同,有可能是在颜色较浅部位的填土颜色较深,也可能是深色部位填土的颜色较浅; 5.7.3 包含物与其它部位不同,以粘性土为主的素填土主要表现在钙质结核的含量与其它部位的明显差异上; 5.7.4 土内含有木炭屑、煤渣、砖瓦陶瓷碎片、碎石屑等人类活动遗迹(尤其是木炭屑应仔细辫认); 5.7.5 土内含有孔隙、白色菌丝体等原生产物,仿佛是原状土,但孔隙大而乱,排列无规则,土质松散; 5.7.6以粗粒土为主要场地,主要表现在矿物成分与其它部位有所差异,粒径差异明显,充填物的不同等; 5.7.8 所含钙质结核是否光洁,是否为次生或再搬运所致。5.8 新近沉积土的识别 新近沉积土具有承载力低、变形大、有湿陷性等特点(在大部分情况下,其力学性质不如沉积时间10年以上的素填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有较大的危害。但在勘察工作中,由于孔内取土的限制,有时不能全部辨认出,在基础验槽时应特别加以注意。①堆积环境:主要存在于土、岩丘的坡脚和斜坡后缘,冲沟两侧及沟口处的洪积扇和山前坡积地带,河道拐弯处的内侧,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间凹地的表部,平原上被淹埋的池沼洼地和冲沟内。②颜色:一般表现为灰黄、黄褐、棕褐,常相杂或相间。③结构:土质不均、松散,大孔排列杂乱。常混有岩性不一的土块,多虫孔和植物根孔。锹挖容易。④包含物:常含有机质,斑状或条带状氧化铁;有的混砂、砾或岩石碎屑;有的混有砖瓦陶瓷碎片或朽木片等人类活动的遗物,在大孔壁上常有白色钙质粉末。在深色土中,白色物呈菌丝状或条纹状分布;在浅色土中,白色物呈星点状分布,有时混钙质结核,呈零星分布。5.9 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5.10 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5.11 本地区季节性冻土的冻深为0.40m,因此基础埋深从自然地面起不得小于0.40m。5.12 当建筑场地为耕地(草地)时,一般耕土深度在0.6~0.7m之间,因此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70m。深基础验槽
深基础的验槽 就建筑物来说,深基础是指基础埋深大于其整体宽度且超过5m的基础(包括桩基、沉井、沉管、管柱架等形式)。本文深基础指当基坑深度超过5m(含5m)时所对应的基础。当用深基础时,一般情况下出现填土的可能性不大,此时应着重查明下列情况: 6.1 基槽开挖后,地质情况与原提供地质报告是否相符。6.2 场地内是否有新近沉积土。6.3 是否有因雨、雪、天寒等情况使基底岩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6.4 边坡是否稳定。6.5 场地内是否有被扰动的岩土。6.6 地基基础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地面水和雨水进入槽内,槽内水应及时排出,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水浸部分应全部清除。6.7 严禁局部超挖后用虚土回填。复合地基验槽
复合地基(人工地基)的验槽 复合地基是指采用人工处理后的,基础不与地基土发生直接作用或仅发生部分直接作用的地基,与天然地基相对应。包括用换土垫层、强夯法、各种预压法(先期固结)、灌浆法、振冲桩法、挤密桩法处理等 复合地基的验槽,应在地基处理之前或之间、之后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7.1 对换土垫层,应在进行垫层施工之前进行,根据基坑深度的不同,分别按深、浅基础的验槽进行。经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7.2 对各种复合桩基,应在施工之中进行。主要为查明桩端是否达到预定的地层。7.4 对各种采用预压法、压密、挤密、振密的复合地基,主要是用试验方法(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来确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桩基验槽
桩基的验槽 对桩基的验槽,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8.1 机械成孔的桩基,应在施工中进行。干施工时,应判明桩端是否进入预定的桩端持力层;泥浆钻进时,应从井口返浆中,获取新带上的岩屑,仔细判断,认真判明是否已达到预定的桩端持力层。8.2 人工成孔桩,应在桩孔清理完毕后进行。8.2.1 对摩擦桩,应主要检验桩长。8.2.2 对端承桩,应主要查明桩端进入持力层长度、桩端直径。8.2.3 在混凝土浇灌之前,应清净桩底松散岩土和桩壁松动岩土。8.2.4 检验桩身的垂直度。8.2.5 对大直径桩,特别是以端承为主的大直径桩,必须作到每桩必验。检验的重点是桩端进入持和层的深度、桩端直径等。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季节冻土和膨胀土,应超过大气影响急剧深度并通过抗拨稳定性验算,且不得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直径,最小深度应大于1.5m。对岩面较为平整且上覆土层较厚的嵌岩桩,嵌岩深度宜采用0.2d或不小于0.2m。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砂土类不宜小于1.5d,碎石土类不宜小于1d,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土尚不应小于500mm,对其它非岩类土尚不应小于1.5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