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园村2010年市场环境治理工作总结
花园村2010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市场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县乡文件精神,我村市场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做到“五个规范”(管理服务、交易行为、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和广告店招管理规范),城乡市场容貌秩序有较大改观。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严格规划,统筹兼顾
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并下发了《花园村市场环境治理工作方案》,指导全村市场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推进;方案操作性强、便于实施,对村域范围内农贸市场的新建和升级改造作了详尽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三年规划;同时,确定了2010年全面取缔“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总体工作目标。
二、狠抓投入,注重部署
村委投入市场环境整治专项经费,解决现有农贸市场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乱搭(建构筑物、棚伞)、乱牵(电线)、乱贴(小广告)、乱倒(污水)、乱堆(杂物)、乱摆(摊点)、乱停(车辆)”等脏乱现象,全力抓好“六归”(座商归店、行商归市、商品归区、车辆归位、垃圾归桶、广告归栏)工作。启动了“猫城”的升级改造。
三、强化专项、促进治理
为努力营造安全、整洁、繁荣、有序的市场消费环境,确保人民群众欢度两节(元旦、春节)。一是扎实开展了“三个行动”,即城乡市场脏乱差状况专项整治行动、元旦(春节)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市场的升级改造行动;二是以取缔“以街为市”“以路为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占道经营、启动规范整治工作,基本做到座商归店、行商归市,基本消除了占道经营现象。
四、完善机制、明确责任
在市场环境治理工作中,全村形成了支部、村委统一领导,各社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部门配合有力,协调得当,形成了工商主抓、经商主配、城管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一是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成员为成员的市场环境治理工作领导组,统筹推进全村市场环境治理工作;二是建立了村级领导联系社联系市场的工作机制,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到市场调研,协调解决市场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三是建立了财政引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四是建立了联合督查,周周曝光的督查机制。
通过治理,使市场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做到了设置规范、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市场内坐商归店、划行归市、商品归类、车辆归位、广告归栏、垃圾归桶、摊位归区,基本实现了农贸市场管理工作的“三个提升”(即市场基础设施明显提升、是市场卫生环境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果提升)。但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市场数量不够、容量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群众交易。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抓紧实施农贸市场的新建和升级改造工作,对照“四化”(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和“五个规范”(管理服务、交易行为、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和广告店招管理规范)要求狠抓市场环境治理工作。
花园村支部、村委 2010年12月30日
第二篇:2011花园村司法站工作总结
花园村2011年司法工作总结
在镇党委镇司法所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司法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司法所对调解工作的指示精神,育雏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调解组织,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减少弄事案件的发生,社会调委会坚持“调防结合,以预防为主,各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调解了,化解了矛盾,增强了居民的法律知识,确保了一方平安。
一、人民调解工作要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掌握主动,重点在预防。
1、是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经常深入到村民群众中了解村民民意;
2、是治保员即是工作人员又是矛盾纠纷信息是,利用他们入户走访巡逻的时间对社会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摸。我们共调处25件,调解率100%,成功率达98%。对已处理的纠纷,建立回访制度等防范措施,把排查、调解、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抓早抓小,堵塞漏洞,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及时有效地消除社区一切不安定隐患,规范了调解程序,使调解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二、在调解矛盾纠纷中,我们做到情、理、法结合,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晓之以法,严格遵守调解程序,注意选择调解方式。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调解程序,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今年花园小区启动,在采光问题上,村民有意见,纠
纷比较多,我们运用所学到的调解知识为他们调解纠纷,进行亲情教育,以情感人。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以德服人,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以法服人,及时分解矛盾纠纷。
三、为进上步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人员的帮教工作,我们村调委把“两劳”回归人员的帮教工作,作为维护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调委会成立了“两劳”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回访考察制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并逐个落实了帮教责任人,辖区的重点人员,社区民警和调解员去他家与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希望他们改过自新,通过就业和劳动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我村调解工作抓得紧,信息通畅,宣传工作到位,使很多矛盾纠纷都清除在萌芽之中,实现了调解无空白,隐患无死角。为给村民一个社区治安良好、环境整洁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城乡一体化新花园努力奋斗!
花园村司法站
2011年12月13日
第三篇:花园村2010年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计划1
河东区职业中专周边环境及卫生治理
工作计划
2011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关键的一年,为确保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明显好转、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推动我校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消除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和薄弱区域,确保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提升,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扎实深入推进。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切实做到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九无、一杜绝、一规范、三健全”,即:“九无”: 无严重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治安隐患;无严重影响师生出行安全的交通隐患;无严重影响教学、消防、居住安全的火灾、坍塌隐患;无非法设置的影吧、歌舞娱乐场所;无严重影响师生学习生活的违法建设;无严重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占道摊点、以街(路)为市和大气(噪声、餐饮)污染;无卫生死角;周边可通行距离200米范围内无网吧、电子游戏(游艺)厅;音像、图书零售(出租)摊点无销售各类非法出版物现象。“一杜绝”:杜绝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一规范”:规范整治校园周边以街(路)为市现象。“三健全”:交通配套设施基本健全;环卫基础设施基本健全;校园内部及周边日常管理机制基本健全。实现“一个好转,两个确保”的治理目标,即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明显好转,确保2011年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放心,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一)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目标。
1.学校周边乱停乱放、违规摆摊设点得到有效整治,学校进出通道及两侧无停放车辆和摆摊现象,透视围墙的学校,围墙周边的摊点不得出售物品给学生。
2.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无网吧,所有网吧无接纳未成年人现象。
3.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明显好转,未发生涉及师生的治安、刑事案件。
4.非法接送学生的车辆得到有效打击、取缔。5.校园内外未发生涉及师生人生和财产安全的火灾、建筑物垮塌、食物中毒、危化品爆炸、中毒等容易造成群体事故的安全隐患。
(二)校园内环境整治目标。
1.建立食堂、宿舍、饮水、厕所等设施硬件不达标台账,制定整改规划,并全力实施整改。
2.对食堂、宿舍、饮水、厕所等设施管理,做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治理措施有力,食堂、宿舍、饮水、厕所的管理符合规范要求。
3.未发生因食堂、宿舍、饮水、厕所等设施和管理不到位的安全事故。
4.学生食堂无D级危房,并适用够用,食堂原材料采购、索证、验收,食品加工流程、售前试尝、售后留样等管理规范,食堂内无异味;
5.学生宿舍无D级危房并适用够用,宿舍设备设施安全,宿舍内整齐、清洁、无异味。
6.把学校饮用水工程纳入了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学校有健全、安全的饮用水设施;按照卫生部门的有关要求,定期对师生饮水进行检测,饮水符合安全标准。7.所有厕所无危房,无臭味,水冲式厕所的比例在前一年的比例基础上增加10%。
8.各级各类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落实,有计划地开展卫生常识教育,规范学生卫生行为,帮助学生改掉卫生陋习。加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9.学校常规卫生良好,卫生基础设施完善、规范、发挥作用好,校园内无乱丢、乱吐、乱张贴、乱摆放等现象,绿化美化好。
10.建设施工场地符合规划要求和充分考虑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管理规范。
三、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治理既是一项常规性工作,又需要阶段性的重点工作安排,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优化育人环境。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创新工作思路,从组织、制度、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坚实的保障,狠抓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把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加强多方面的协作,形成合力。学校和各社要在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分工合作的良好局面。
(三)内外兼治,突出重点。
首先要立足实际,把校园内环境治理做细做实做出成效,以优化育人环境,营造一种“校园无小事,处处皆育人”的良好文化氛围。其次要进一步对校园及周边出租房、饮食店、网吧、歌舞厅、按摩厅、游戏室、音像书刊点、彩票点、小食摊点等进行管理整顿,坚决取缔违法违规经营场所。重点整治网吧、歌舞厅和游戏室。第三要依法惩处扰乱学校正常秩序和给师生造成不安全因素的违法分子,维护正常的校园周边秩序,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和车辆停放管理,对学校通道口乱停乱放车辆、占道经营的摊点、“黑摩的”、“黑三轮”、“黑面的”等全面进行清理并实施长期监控。
(四)加强宣传,强化监督。
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要加强舆论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工作简报和标语等媒体广泛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并在全社会共同参与良好氛围。村领导组将组织人员对各社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年终进行考核。对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单位、个人,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附件:
河东区职业中专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领导组
组
长:张明彬
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孙晓
副校长
厉建茂
工会主任兼教导主任
成员:石健传 孙正江
王守明
杨建东
谭焕立
河东区职业中专
2011年3月5日
第四篇:花园村2011年上半年信访工作总结
花园村2011年上半年信访工作总结
今年,花园村信访室紧紧围绕塘桥镇信访办下发的指导思想,立足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大处着手,小处入手,深入做好信访排查化解工作,2011年1--6月份花园村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起,1--6月份主管部门转信访案件2起,主要是征地安置,乱打乱建,拆迁等等,信访案件的排除率达到95%,按期处结率到达100%,案件结服率达到80%,个体访,集体访明显减少,维护了花园村社会稳定。
一、2011年1-6月份主要工作
1、是做好全面排查稳控及时准确掌握信访问题,做好了重大事件,重大会议和节假日期的信访稳定工作,我村信访室发挥村老干部,村民小组长,组成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专题分析会,对主管部门转达的案件我村支部书记村长亲自分析情况,如何处理和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做到矛盾纠纷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做好本村的信访隐患排查工作,并建立信息档案,及时掌握了上访老户,易访户得思想动态。
二、是化解深层矛盾纠纷,深入推动重点工作开展,把矛盾纠纷化解
在最基层。
在花园小区启动建造过程中,针对以前建造2间3层村民不满小区建造间距,采光等问题,我村主任及时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想方设法进行化解,专门召开信访专题会议,认真了解群众的实际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及时调查答复,很好的稳控了上访人思想情绪,杜绝了集体上访,确保了花园小区开工建设顺进行。
关于鹿港上市,我村8组村民集体到花园村讨说法,我村书记,副书记及时接待了8组村民,耐心、细致的听他们讲,认真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及时同有关部门,街道办协调处理,在这次事件中,我村书记运用新方法,新思路,对队里有号召力的村民个别了解情况,做工作,起到很好作用,最后平息了到市里上访。
三、是耐心、细致处理信访案件。
对重点信访案件耐心细致的进行梳理,建立信访信息台帐,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联合司法、综治部门开展了解集中宣传,对于那些老上访户,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宣传相关政策,进行细致解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以上就是我村上半年信访工作汇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在镇信访办的关心带领下认真工作,脚踏实地,努力实现“三无村”行列,为花园村做出新的贡献。
2011年7月10日
花园村信访室
第五篇:市场环境汇报材料
满洲里地处中俄蒙交界地区,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之寄予厚望。满洲里市周边百里中俄蒙边界构成了“一鸡鸣三国”的金三角,是欧亚第一大陆桥的交通枢纽城市,具有西邻俄蒙、东连东北经济腹地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是真正的“东亚经济之窗”和文明之窗。目前满洲里年进出口货运量占中俄贸易货物总量的70%,在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优越的条件。多年来,满洲里不断加强与国际市场对接,努力推进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建设。
一、满洲里引入泛系理论,加强对外集成战略管理
近年来流行的泛系哲学思想,涉及了“泛系思维、异同论、聚类分析、粗集和泛系边界论”。而泛系边界理论—即泛边界理论完全可运用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基于地缘概念的国家贸易观已经明显过时,很多国家已经自觉地把市场边界扩展到了经济、资源、民族、宗教、文化、地缘、环境多重领域。这种“泛边界观”,是经济全球化中争取影响力的前提。相形之下,那种边界分明的区域合作显得有些陈旧,至少是很不完整。与“泛边界理论”相呼应的,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包容区域合作的新的发展观念。它所关注的绝不止于贸易市场与地缘问题,而是毫不犹豫地打破边界限制,将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等方方面面的合作需要统统纳入自己的目标区。这是一种把传统的地域概念提升为区域一体化和利益共同体概念的“大合作观”。一些国家毗邻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边境贸易、旅游开发、经济技术合作、进出口加工、劳务合作、医疗体育文化交流,使双方百姓增加了政治互信,发展了传统友谊,推动了经济、文化的良性互动,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合作共赢,生动地证实了泛边界理论的意义。运用泛边界理论,辅之以信息交合法扩展思维,可推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创新,令人更加注重集成管理战略和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集成管理的战略与策略有别于传统的战略思想与理论。实施集成管理战略,倡导现代集成行为,需要大思路、宽胸怀、长眼光。重点是整合增效战略、泛系统战略、虚拟战略和协同旋进战略,以及与此相关的具体集成和集成管理策略。口岸城市借助集成管理战略,能有效推进边境地区和谐“共生”。
二、坚持国际化共生原理,不断加大市场建设力度
(一)满洲里认识到国际化共生的重要性。“共生”概念最早见于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的著作中,后被发现是一个普遍的生物现象和社会现象。哲学把“共生”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来解释世界:“它泛指事物之间形成的一种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命运关系。经济学界,如韩国经济学家李承律所著《共生时代——东北亚区域发展路线图》,把共生概念作为时代的标识。我国的吴飞驰的《企业共生论》文中,把共生具体定义为“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的生存状态或生存结构”,提出人类共生的经济学规律——共生律。文化研究方面,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一书问世。于是,共生概念不仅在酝酿着各学科理论,而且由于它的基础性、普遍性、常识性和多层次的实用性,进而概括为“共生原理”,赋予深刻的学术与实践双重内涵。
在林林总总的共生理论中,近年来出现了边境共生观,并把其引入了区域合作实践和口岸建设实践,使一些国家的的边境地区形成了跨国“共生”现象。
例如,美—加—墨边境地区已形成一个潜在的、爆发性的国际性城市化地区。上个世纪末,墨西哥边境地区制造业迅速发展,新的工业中心集中在地理位置上靠近美国的北部城市,如蒙特雷,提华纳等。美国与墨西哥边境这种成对的城市中心或“孪生城市”的增长,被称为“国际化共生现象”。同时,美国与加拿大边境地区也有类似的“国际化共生现象”。加拿大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的温哥华,距美加边境仅30多公里,离美国西雅图不到200公里。XX年1月1日由蒙特利尔岛28个城市合并而成的蒙特利尔市,是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距美国边界仅50公里。加拿大第五大城市温尼伯市,是加拿大空运和路运的交通枢纽,距美国明尼苏达州边境仅 96 公里。国际化共生,在美加墨已成为一种潮流和事实,使边境地区和整个自由贸易区受益。这些共生城市不仅在经济上互惠互利,而且在文化上互补共生、协同进化、相互交融,城市管理与城市风格上也明显趋同。
(二)满洲里以口岸城市的边境合作实践着国际化共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区域经济合作新浪潮的推动下,亚洲特别是我国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东盟将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南亚7国将在2014年建立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将在202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也在酝酿向自由贸易区发展,中韩自由贸易区正在谈判中。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建立,中国是南亚区域联盟的观察员国家(正在申请加入),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中国还是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的发起国和成员国。
比如,中俄蒙三国边境占中国全部边界线近30%,满洲里创新口岸城市管理,一个重要任务应是积极创建中俄蒙自由贸易区。
据XX年数据,中俄双边边境贸易额达到50多亿美元,占中俄全部贸易额的1/6强,而中蒙边境贸易额达到4亿美元,占中蒙整个贸易额的50%左右。中俄蒙边境贸易实际是转口贸易,大多数产品都是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调入,进口产品也大多是直接发往内地,加工生产后再返回出口。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的边境贸易与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关联度较低,深度不够,主要提供服务性活动,对建立和发展当地外向型产业体系影响较弱。应该通过发展边境自由经济贸易区,将产业、贸易、技术组合起来,使边贸发展建立在强大的产业支撑基础上。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蒙古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同时是蒙古的第一大投资国。
中俄蒙三国应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政治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实施三国共同赋予的特殊经济政策、管理方式和操作机制,形成商品自由交易、资本自由流通、人员自由流动和货币自由兑换的格局,使中俄蒙贸易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三)满洲里探索了国际化共生建设管理模式
满洲里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处,素有欧亚之门,魅力之都的美誉。近年来,实施了环境营造战略,学习俄罗斯城市建设管理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大了城市平台建设力度,推进了“大通关”建设,改变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搭建了发展平台,城市建设进入了“大投入高起点、大管理高品位”的新阶段。
1、加大国际市场建设。在口岸城市满洲里,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互市贸易区中方一侧已于1996年实现单方运营,并在中方互贸区内辟建了出口加工区,吸引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来此投资办厂,加速互贸区的发展。XX年,满洲里又建设了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17.09平方公里,按区域功能分为商贸旅游区、力口工物流区、仓储物流区及发展物流区并兴建与之相配套的公共设施区、综合服务区、别墅区、宾馆度假区等。总体看,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是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产物,将按照符合国际惯例的模式运作,不断完善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物流、服务等功能,最终向“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
2、扩大口岸吞吐能力。按照“以服务促效能、以吨位树地位”的思路,扩大吞吐能力,完善疏运体系,提升满洲里口岸通关效能,使口岸聚合资源、市场和产业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建设国际航空口岸,成为区域性对俄航空中转基地,年发运能力达到50万人次、5万吨货物。建成集仓储、转运、换装功能于一体的新国际货场,配套建设宽准轨铁路设施,形成以集装箱、中铁特货、中铁快运、矿产品散料、化学工业品、汽车机械六大专业货场为主的第二口岸站场;提升现有站场功能,优化整合站场资源,完善换装、编组等布局。铁路口岸年综合换装能力达到6000万吨。高标准改造公路口岸,完善服务功能,从XX年年,实施公路口岸旅检楼改扩建工程。延伸公路口岸货检通道,双向420延长米,与俄方口岸货检通道对接。年通过能力达到500万人次、500万吨货物。
3、完善疏运体系。开通满洲里至俄罗斯腹地城市和东北亚中心城市的国际航线。积极争取建设满洲里至伊尔施地方铁路,力促将铁路引至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积极推进满洲里至新右旗高等级公路和满洲里至绥芬河高速公路建设,形成贯通东北运输大通道。努力争取开行满洲里至俄罗斯腹地和满洲里至秦皇岛、青岛的旅客列车;建设国际(国内)汽车客运站,开行满洲里至东三省、俄东西伯利亚、蒙古国班车,构筑中俄蒙国际客运枢纽站。全面实施现代物流体系发展规划,建成国际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4、提升通关效能。完善大通关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服务,促进联检联运深度合作。实施规范化分类管理,全面开通诚信企业及立市大企业“绿色通道”。前置通关流程,简化作业手续,实现通关便利化。加速口岸信息化进程,全力打造资源共享、高效共赢的电子口岸平台。深化区域通关协作,实现区域通关、贸易管理和综合服务的信息共享。积极推动双边电子口岸建设,力促口岸双向提效,创建中俄大通关示范口岸。坚持“优势互补、区域互动、产业互促、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建立统一、高效的区域合作机制,搭建区域性资源、项目和产业集聚平台。坚持和完善各个层面的协调例会制度,加大协调、管理力度。按照“无阻断物流,顺势监管”的理念,继续简化通关手续,完善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重点完善木材、原油进口和汽车、菜果、建材出口的便利通关措施。
5、推进区域合作。找准融入东北振兴战略切入点、经济互动点和项目对接点,深入挖掘产业互补合作潜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口岸龙头牵动作用,推进呼伦贝尔新型边境区域和陆桥运输合作向纵深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加大对俄蒙资源开发力度,加快进入森林、矿产资源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