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快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求,现结合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划:
一、发展现状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县政府及镇人民政府驻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怒江峡谷第一镇”。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东与老窝乡相邻,西
与缅甸接壤,北与鲁掌大兴地乡相接,南与上江乡相连。境内山高谷深,沟壑丛横,最高海拔3100m,最低海拔800m,据大理、保山通往怒江州所有属各县及缅甸边境要道,距省城昆明581公里。有8个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其中农村办事处6个,城镇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镇人民政府约5公里。片区人口数为30977人,其中老人口为5000人、小沙坝人口数为400人。
中心在职职工35人,退休10人,在职职工中卫技人员31人,占中心职工总数的,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中级职称1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初师级为19人,其中以工代技2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后勤人员4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全院职工全部聘合上岗。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大力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实现率先发展、率先发展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卫生服务保障。
三、规划目标
建设规划: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意见》通知云卫〔〕212号文件精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划为:全中心占地面积约为1亩,其中中心综合大楼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按现在市场价每平方米1800元,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0万元。建设时间为10个月。于2012年投入使用,并能开展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
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人才培养: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宣传力度,鼓励再职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使得平时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思想过硬的年轻同志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医务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专文凭以上。计划2011---2012年到昆明进修学习人员3人,分别是:b超、放射和检验,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2012年---2015年计划分别到州人民医院和云南省附一院进修学习人员5人,分别是: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外科,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经费大约为20万元。
2011-2015年,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系统、社保刷卡机和康复中心的建设。总投资初步测算为220万。
2011年向上级争取急救车1辆交通车1辆,经费大约为30万元。、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工作是
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不但肩负着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对保护农村劳动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搞好农村卫生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⑴村卫生室的建设:按国家、省、州和县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需要建设的村卫生室有:小沙坝村卫生室、老村卫生室、白水河村卫生室、瓦姑村卫生室、苗干山村卫生室、双美地村卫生室共6个村卫生室,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万元。
⑵农村卫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做好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搞好乡村医生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0,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80。
⑶农村卫生的保健工作:积极做好
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和儿童的保健工作。住院分娩率达到70,孕产妇、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95%,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0/10万以内。
⑷做好乡村医生和计生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要每年一期,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国家扩大免疫、地方病、全球基金项目、计生管理员相关知识、妇女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知识的培训五期,需要经费10万元。
四、发展目标、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基本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设备、人员配备等基础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到2012年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让我中心辖区内的社区
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力争达到80,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的电脑录入工作,真正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管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保卡刷卡系统配置安装工作,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共计需要医保刷卡机5台。、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中心。康复中心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手术后恢复的功能锻炼的重要场所。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康复需要。、在十二五期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整顿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严格执行院务会提出的“布置、监督、检查、指导、收集”十字方针彻底改变工作
被动和没有头绪的局面。那一世范文网
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按照“抓关键,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学习,不断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差等突出问题。
严格执行药品购销工作,逐步完善跟标工作,做好药品经营委托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不送礼不办事,不给红包不热情,不给好处不负责”的恶习,狠刹“收受红包”、“接受吃请”、“药品器械回扣”、“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
积极稳妥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扩大医疗覆盖面,大力开展对农村群众送医送药活动,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做到财务管理,报销制度及时、准确。
第二篇:乡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乡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海西绿色腹地建设服务,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根据省、市、区-201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201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
一、总体要求
全
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建设,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四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群众性创建为载体,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充满创业激情的人文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文明建设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努力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推进,在服务大局中深化,在服务大局中提高,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2、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为民惠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3、继承创新,持续运作。要紧扣时代主题,挖掘优势资源,坚持规划的指导性原则,充分调动各村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与省、市、区规定的项目相衔接,根据精神文明创建内涵的拓展和项目指标的变化,努力扩大创建的领域;又要立足于传统项目、载体和品牌,进一步展现优势,努力从我镇地方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特色中汲取精华,创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形式新经验,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
4、统筹兼顾,整体提升。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紧密结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坚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现有相关法规制度相衔接,从现有基础出发,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统筹力度,梯次递进,整体提升。
三、创建目标
集全镇之智,聚全民之心,举全镇之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争创-2014年市级文明乡镇。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基础,深化文明村镇创建
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保持良好治安秩序。各村各部门要加强惠农政策的协同运作,加快和完善农村交通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设施、防灾减灾设施、卫生基础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镇、村庄规划,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环保、节俭殡葬新风。以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路网向自然村延伸、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文化宣传栏、家园清洁、改水改厕、农民体育健身等惠民工程建设,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村镇创建水平。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综合运用文明村镇、文明信用户、十星级文明户、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等创建载体,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五要工程”、“评五星、树新风”、“立四榜、树样榜”、“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创建活动,努力培育一到两个能对外开放、对内示范的高标准文明生态村典型。进一步创新载体,拓宽农村文明创建平台。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创建、自我提高。适时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经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力争成为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先行镇。
加大配合力度,提高村镇文明程度。充分利用“互动联动、共建带创”活动,丰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内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生活品位,增强服务实效,促进文明村镇的整体提高。
(二)抓好“三大活动”项目,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创建工作的活力来自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目前在全国普遍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已经成为创建工作的三大基本项目,必须在新一轮创建中持续抓好,全力推进。
1、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
德素质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为主题,以“延平挑大梁,勇当突破工业排头兵”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要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公民道德教育之中,继续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突出抓好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村镇环境四个重点环节,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等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文明礼仪”的良好形象。建立健全各类人员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体系,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等领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引导人们在公共场所、人际交往、交通出行中遵守则、讲公德、守秩序,不断提升文明素质。着力抓好家园意识和环保理念的培育,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植绿护绿、节能减排,努力提高村镇环境质量,促进和谐建设。
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主题活动。组织推荐道德模范、“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使评选的过程成为开展道德实践、促进道德养成的过程,在全镇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对道德模范和“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进行多形式、全方位宣传,使先进人物事迹广为传颂,营造讲道德、学榜样、做好事的浓厚氛围。精心开展“我们的节日”宣传教育活动,突出抓好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认知、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使之在参与中凝神聚气。
2、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
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省、市、区文明委《志愿服务活动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志愿服务实施意见,成立以文明办牵头,组织、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龄办等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整合社会各类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完善志愿服务网络系统。健全完善统一的志愿者注册制度、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的各项制度,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经常化。
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和大型社会活动,广泛开展“海西建设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在全镇营造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组织成立一批专业志愿服务工作者,提高我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使志愿服务成为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
3、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净化网络、网吧、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和图书市场为重点,坚决遏制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实现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效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依法打击与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结合起来,把开展专项行动与加强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把加强行业自律与强化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把加强监管力量与提高技术防范能力结合起来,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深化未成年人道德实践主题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积极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扎实开展“文明小标兵”、“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等道德实践主题活动,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载体,做大做强创新品牌项目。
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公益性质,加大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培育未成年人爱国情操和高尚道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其考评原则》精神,全面实行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使用和奖励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文明办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建立健全文明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切实加强文明办队伍建设。完善村镇精神文明工作网络,培养工作骨干,不断提高村镇两级精神文明工作骨干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加大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资金投入,把精神文明创建的投入纳入镇财政预算,保证这方面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每年安排一定的精神文明创建专项经费,用于精神文明创建的宣传、推动、奖励。要不断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形成适应我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用好用足文化经济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创建给予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合理安排创建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篇:社区十二五规划参考资料
我市立足重点认真规划“十二五”期间社区建设工作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社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协调张家港”和“城乡一体化”主题,以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统筹城乡社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作用。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市城乡社区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功能现代、文明和谐的港城名片,力争2015年底前基本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的总体目标。
一是立足强基固本,在社会建设中发挥基础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的执政基础的支撑点。我们要从民政职责出发,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探索加强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起草《张家港市进一步创新完善社会建设管理体制工作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力争经过5年到10年时间的努力,探索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张家港特色的社会建设管理新格局,努力把张家港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社会建设管理的先进样板城市。
二是立足长效发展,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完善社区规划布点,在城乡一体建设规划时就要确保社区居委会设置到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消除管理盲区,对已建成的社区功能设施,要通过活动经常化等措施充分发挥其为民服务作用。积极发展社区经济,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时预先规划商业门面用房(商业用房不能出售,产权
归政府所有,使用权归社区居委会),用于发展社区超市、农贸市场等物业经济,所得收益列入社区建设经费。
三是立足管理和谐,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优质模式。在城乡社区积极实践“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扁平化工作机制,推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推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三大着力点,通过“三社联动”带动社区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是立足便民利民,打造公共服务均等发展机制。强化社区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3公里管理服务圈。加快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项目招标等制度,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梳理公共服务门类,制定服务动态目录,引入市场机制,投入适当财政,通过公共服务的社会采购,有效促进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发展。
五是立足社会稳定,提升基层社会组织自治水平。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在社区自治中的作用,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居)务公开等制度,推进村务公开电子化、村级组织“三定三规范”和村务监督机构主持的民主评议工作,推动形成社区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居民自治体系新格局,通过机构的完善、服务的下沉、民生的融入,在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实现有序的、表达大多数老百姓意愿的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建设管理。
海陵区社区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
为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努力增加社区服务功能。根据《海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加快构建和谐社区,实现工业强区、商贸兴区、和谐建区的战略目标,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海陵区社区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
第一章“十一五”社区建设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落实“四有”工作措施,(有房办公、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培育特色,探索出一条具有海陵特色的社区建设路子。2009年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创建和谐社区示范城区”。
1、打造社区工作平台,构建为民服务阵地。“十一五”前,全区社区服务和活动用房平均不足50平方米。目前,全区社区“两房”总面积为14171平方米,平均面积253平方米,普遍建立了“五室四站两栏一校一场地”(五室:社区警务室、社区阅览室、社区图书室、社区文娱室、残疾人康复室,四站:社区服务站、民政工作站、卫生服务站、劳动和社会保障站;两栏:社区宣传栏、社区公示栏;一校:社区市民学校,一场地:社区室外活动场所。)大力推进区、街、社区三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区所有社区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了居民办事。
2、优化社区队伍结构,提升业务能力素质。2007年出台《海陵区关于实施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的意见(试行)。通过换届选举和公开招聘,社区工作队伍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目前职业化管理社区工作者共28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80.3%,平均年龄37.2岁。通过统一招聘,统一培训,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初步形成。此外社区有志愿者1.2万人,劳动保障专管员81人,流动人口协管员89人,卫生保洁员170人(无物管小区保洁员36人,后街背巷保洁员134人),社区协管员68人,基本上形成了一支规范化、制度化的综合性的社区工作队伍。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解难”意识,积极参与全区各项中心工作。
3、创新社区管理体制,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社区便于管理、便于自治、便于资源共享的要求,提高社区的整合能力。7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建有22个社区党委、30个社区党总支、21个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运用居民代表选举、户代表选举、居民直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民主选举,努力扩大了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的比例,社区普遍建立了居民代表会议、议事协商、居务公开等制度,开展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探索和实践。组织开展“结对共
建、党员四进社区”等活动,探索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为三翼,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组织联建、工作联商、服务联办、责任联担的“一心三翼四联、区域化管理、全方位服务”社区大党建机制。推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共驻共建,居民自治制度得到了加强。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多种文体活动和社区服务,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的凝聚力。
4、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社区工作人员承担起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救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和面向失业下岗人员的就业再就业服务。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为广大群众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医疗保健、教育科普、司法援助等“一条龙”服务,方便居民办事,服务居民的生产生活。依托民政工作站,社区工作人员努力提高民政工作效率,为广大居民提供方便周到的社会福利与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老龄、信访、殡葬等社区服务。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对社区志愿者和社区义工,统一登记造册,明确服务内容,认领服务对象,发放义工服务手册。依托全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高龄、独居、孤寡等困难老人和重度残疾人,安装“电子保姆”信息求助求救“一键通”,整
合社区资源,为居家养老提供电话送餐、卫生保洁等20多个项目的服务。
5、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打造海陵特色社区。围绕“和谐建区”战略,拟订了新一轮和谐社区创建标准,十佳和谐社区评比和开展“一街一点、一居一特”创先争优活动,打造莲花、工人、大浦、书院、通姜、育才等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社区。出台《和谐社区创建标准和评价细则(试行)》,让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有章可循,努力构建社区建设工作机制,推进全区社区建设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
6、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十一五”期间,先后投入近千万,实施社区“两房”建设工程,加强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全区新增社区“两房”9869.57平方米,原有56个社区平均面积超过220平方米。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列入财政预算,并两次调整工资幅度,有效调动了社区工作者工作积极性。2009年投入30多万元为所有社区民政工作站配备电脑和打印设备,提高社区民政工作信息化水平。2009年海陵区社区建设投入经费达到900万元,预计2010年,全年财政用于社区建设经费将超过1000万,较“十五”期间社区建设经费投入翻了五番。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健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重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为抓手,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动员组织社区内机关部门、社会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等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区组织,明确社区组织的职责和权利,改进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坚持按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
标。
三、总体目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三年再造一个新海陵”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海陵、文明海陵、平安海陵和法治海陵的主题,从巩固建设特色社区入手,按照“民主管理型、诚信文明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学习创新型”六型标准要求,全面推进社区四大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功能建设、信息化建设),以撤村建居为契机,统筹城乡社区协调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区的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力争2015年底前80%的社区创建成区级和谐社区,50%的的社区创建成市级和谐社区,20%的社区创建成国家和省级和谐社区,基本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的总体目标。
第三章“十二五”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平台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民主
1、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区域化、属地化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为三翼,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组织联建、工作联商、服务联办、责任联担的“一心三翼四联”区域化管理、全方位服务的社区大党建格局。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中介组织运作、社
区居民参与、有关部门指导服务的工作运行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离(退)休党员、失业职工党员、流动党员转入到社区党组织达到90%以上;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社区内党员情况明、底数清,有党员花名册,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组织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四进社区”、党员义工服务等活动,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居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2、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工作体系。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逐步推行居民直接选举制度,坚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社区居民、居民代表、辖区单位成员代表会议制度,探索楼宇自治、门栋自治新形式和外来务工人员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等民主决策组织机构,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在社区事务中的作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加强民主管理,健全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加强沟通协调,保障居民群众的决策权,强化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功能,组织引导各类社区民间服务组织和广大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保障居民群众的参与权。强化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居务公开,社区居委会设立居务公开栏,定期公布政务、居务工作,公开的内容及时,真实,完整。定期组织居民代表、成员单位代表评议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者工作情况,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加快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力争五年内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中等发达城市社区规模和水准。从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按“走向合理、界线分配”的原则,合理划分社区区域范围,大力推进社区“两房”建设,根据苏民基[2005]9号文件精神,按照“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不低于每百户20平方米”的标准,采取划拔、新建、购买、置换或给予必要的补助等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保证社区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套到位,功能得到扩展,满足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性生活服务需求,力争五年内所有社区“两房”面积均超过300平方米,新建小区社区两房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强化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在整合社区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全区所有社区建立规范化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统一服务大厅标识,明确服务项目,公开办事程序,建立多位一体的“一条龙”运行机制。积极推行党员、社区工作者代理服务,建立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逐步实现社区办事“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对社
区建设事业的捐赠和投资,形成社区服务事业发展长效机制。
二、建强社区服务队伍,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1、强化职业化管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修订完善实施职业化管理社区工作者意见,进一步改进社区工作者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社区工作待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性,激发社区工作者奉献社区的热情。力争五年内,每个社区增加1-2专职名社区工作者,居民家庭不足2000户的设社区工作者4—6名,2000户以上的设社区工作者5—7名,3000户以上设社区工作者6—8名。“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好公开招聘工作,根据社区缺员情况,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社区工作者,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五年内95%以上的社区工作者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努力实现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
2、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扩大社区服务力量。社区志愿者是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邻里互助,自我服务的重要体现。通过社区各类群众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把居民群众组织发动起来,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形成参与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组织,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动员社区居民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有一技
之长的人士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制订志愿者考核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志愿者投身社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区90%以上的社区有完善的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5%以上,并做到定期开展活动和经常性开展活动相结合,形成志愿服务、义务服务正常化的道德风尚。
3、加大社区工作人员整合力度,提高社区服务效率。广开用人渠道,把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心社区居民工作的人才,吸收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优化队伍结构,增强战斗力。在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基础上,整合社区民警、法官、劳动保障专管员、社区协管员、卫生保洁员、流动人口协管员等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社区工作分工,做好各条线主要工作的同时,参与社区全面工作和社区服务工作。
三、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社区救助服务。依法落实城乡低保制度,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建立完善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救助制度,加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组织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建立“送温暖小组”、“爱心小分队”等扶危帮困民间服务组织,采取上门服务、结对帮扶等措施,为困难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生活救助和生活照料。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
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优惠政策相配套,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广泛参与,运转协调、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网络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2、社区就业服务。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实现就业援助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社区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结合发展社区经济,开发治安巡逻、公共卫生保洁、公共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及托老、托幼服务等公益性岗位。鼓励失业人员在社区服务领域自谋职业或者自主创业,为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障服务。到“十二五”期末,基本消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
3、社区优抚服务。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定期走访慰问烈军属,优先救助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采取结对帮扶等措施搞好孤老残烈军属的生活照料,落实抚恤定补人员就医优待,使他们的生活达到或略高于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市民信息服务网为技术支撑的拥军优属服务网络。每个社区建设一个相对独立的拥军优属服务“窗口”,为优抚安置对象提供一个服务平台,使他们在社区范围内在相关政策法规咨询、优待金、抚恤金、补助金的领取、就医等方面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军队离退休干部提供教育、健身、娱乐、就医等社区服务,注重发挥
军队老干部的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做好优抚对象特别是退役士兵的就业援助和服务工作,鼓励他们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4、社区助残服务。以家庭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大力宣传残疾人就业政策,扶持残疾人在社区内个体就业和安排到社会福利企业就业,实现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100%就业。推动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方便残疾人参与社区活动。广泛发动社区残疾人参与社区残协、志愿者组织,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新项目,为残疾人提供无偿或低偿帮扶服务,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文体活动,活跃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5、社区为老服务。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卫生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紧急救助等形式多样的社区为老服务项目,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建设,增加数量,扩展功能。依托社区各类老年文化组织,广泛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全区社区规范化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站率达20%,社区老年学校建校率达到100%,街道、社区建立老年体育协会组织达到100%,60%以上的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扶持社区老年人协会等组织,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推进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社区未成年人服务。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按照有一个社区绿色网吧,一个少儿图书室,一个家庭教育指导学校,一支校外德育辅导员队伍,一套有效管理体制的“五个一”要求,切实解决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师资力量等实际问题。社区要从未成年人实际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开展活动,形成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效果突出的品牌活动项目。
7、社区卫生服务。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配套政策,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大力开展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建立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全科医生进社区工作机制,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条件,力争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满意率达到80%,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计划生育率达100%。
8、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坚持“以
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紧紧抓住城市发展的机遇,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优化社区服务结构布局,形成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实现社区居民购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和再生资源回收等基本生活需求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商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体系。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工作,建章立制,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社区保安、保绿、保洁工作。
9、加强社区综合安全服务。以司法、公安派出所为主,社区内的治保、民事调解及其它社会治安为辅,按照“群防群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在社区实行“一区一警”模式,推进“法官”进社区工作。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加强对外来人员管理和登记工作,消除社区各种不稳定因素,反对迷信,建立移风易俗型社区。社区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健全,社会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工作落到实处,实行群防群治,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发生,无重大刑事案件,力争居民满意率达到95%以上,民事调解率达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无群体性事件,无民转刑案件。大力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严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力争当年释放的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2%。深入开
展普法宣传与法制教育,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力争普法教育率达100%。
10、社区文化服务。广泛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各社区要利用各种文体设施,大力培育社区文艺团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展现我区居民的文明风采。大力推进积极向上的全民健身活动和文化广场活动。以现有文化、体育设施为依托,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广场活动,广泛调动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居民爱祖国、爱城市、爱社区,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力争五年内,每个社区建有3支以上的群众性文体队伍,每个社区都有室外健身广场和配套文体器材,每个社区的图书阅览室藏书在2000册以上。
11、加强社区信息化服务。依托国家试点项目“和谐海陵”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推广应用社区管理和服务系统为目标,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逐步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着重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加强对社区信息员的培训,加快社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开发,整合区、街道、社区信息资源,实现上下贯通、横向互联。提高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遍接入,发展多种形式的宽带接入,推进互联网的
应用普及,逐步在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推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逐步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就业指导、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力争“十二五”末期实现区、街、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系统三级联网;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应用率达100%,社区管理系统应用覆盖率90%以上;便民信息亭在社区的覆盖率达100%,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安装“电子保姆”达到90%。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发动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对社区在城市化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共创和谐美好新社区的建设上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行业优势,把服务延伸到社区,主动面向社区,服务居民,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全社会人人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组织保障
各部门、单位要密切配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努力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合力。各街道、园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建设工作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做好社区工作的规划指导、综合协调、督促落实。街道、社区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
心这个重点,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推进工作创新。积极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组织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建设美好家园的能力。
三、健全投入机制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有效的物质保障机制,财政部门要按相关政策把社区用房建设经费、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加大对福利性、公益性社区服务的投入,解决社区服务基础薄弱,资金、场地短缺等突出问题。社区工作用房以及社区公共场所的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社区“两房”建设的督促检查和落实验收。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对社区建设事业的捐赠和投入,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捐助的社区发展资金和长效运作机制。制定社区用房的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办法,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保证社区用房按要求落实到位。制定社区建设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办法,明确经费收支程序、使用范围和监督途径,保证社区建设经费的公开、透明和合理使用。
四、完善制度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区建设的有关政策,保证社区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化建设相衔接、相协调。
加快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方面政策法规的制订工作,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意见》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使社区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四篇:乡镇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总结及规划
乡镇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总结及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翁中片新型服务业优化发展区定位,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经过五年的拼博和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十二五”期间,我镇主要经济指标均有大幅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达16.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5%;其中工业总产值90806万元,农业总产值71731万元;2015年可实现财政收入1亿元;2015年可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10453元。
二、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城镇化项目逐年取得突破。五年来,我镇采取“重心下移,分片负责”的征地工作思路,明确了项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限,充分调动了镇、村、组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大力做好代表和群众思想工作,使城镇化征地工作不断取得进展,2011年-2015年完成征地面积5099亩,为万隆花园、龙翔大道、翁江大道、八泉大道、德政路、卓尔服装城、新汽车站、实验学校、医院、锦绣山河等项目解决了用地问题,同时,为翁江新城、冷泉滩、东华寺扩建、气象站、江下绿道、城南污水管网、公园改造等项目积极化解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县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推进。武深、汕昆高速公路段征地涉及镇20个村委115个村小组,涉及征地面积近5100亩,2015年开始启动征地工作,在县高速办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镇村征地工作组的努力下,武深、汕昆高速公路段征地拆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两条高速的土地征收任务基本完成,5个标段的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剩余少量青苗清点、地坟搬迁、房屋协议签订正在进行中。
(三)“两创”和卫生镇村工作持续深入。我镇在2012年成功创建“省卫生县城”之后,又积极开展创建“省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我镇不断加大宣传和资金投入力度,营造全镇上下共同创建“两创”的良好氛围,在中心小学建立了市民文化技术学校,在城东社区和青云村成立了“道德讲堂”,在镇文化站完善了综合性室内活动场所,城东社区和城南社区被评为省宜居社区,城北和城西社区被评为市宜居社区;2015年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和卫生整治工作列入了正式考核,制定了《镇2015年创建卫生镇村工作方案》,全力做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实行了全镇主干道垃圾日清日运,五年来,全镇投入卫生整治资金近200万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条件不断完善 五年来,我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了马山、桂竹、石背、新尧、新东、石寨等村河堤、水陂、水圳维修加固;二是完善了石背、民主、中坝等村15宗小型水库的维修加固;三是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完成了中心、桂竹、群陂、陂下、马墩、南浦街、沙坪、长潭、蓝青、马山、良洞、高陈等12个村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四是建设农村垃圾收集点182个,实现了农村道路干线的垃圾集中清运;五是成功创建省卫生村8个、市卫生村10个;六是乡村公路硬底化完成90多公里;七是实施了青山、青云、联群、中心、丰山、新坪等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八是完成农村改厕2000户以上;九是投资54万元重新铺设了南浦街道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四、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五年来,我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扶贫“双到”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题,依托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三华李子、李洞蜜桃、青云扁豆、长潭百香果、群陂蚕桑、石背玉米等“一村一品”规模种植效应,到2015年,全镇三华李、鹰嘴蜜桃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354亩、2759亩,青云村1300多亩的扁豆基地、长潭村900多亩百香果基地等也成为了最新亮点,有效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五年来,我镇充分依托地处县城的区位优势和XX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配套商贸和服务业,积极扶持引导群众加快商贸、休闲、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一大批以农家乐和观光果园等为代表的的第三产业服务体系,打造了东华寺、冷泉滩、青云山等一批特色生态旅游景点,带动全镇餐饮、商贸服务、运输的发展,提升了我镇的总体经济实力。
五、统筹各项事业建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态势良好。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断完善信访应急预案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推行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带案下访等制度,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和各村(居)信访工作站坚持节假日和重大会议期间值班制度,确保全年运转正常,及时处置各类纠纷矛盾;以创建“平安村居”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完成了38个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实现全镇大部分村(居)主要路口的覆盖,五年来,我镇无重大治安案件、重大刑事案件及群体性事件,持续做好重点信访对象稳控,未发生集体进京上访情况,全镇呈现秩序良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二)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根据省市县人口计生政策调整,我镇及时调整计生工作思路,坚持依法管理,强化计生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层级管理责任制,在全镇上下形成计生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单独二孩”、“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新政策的宣传力度,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从整体上促进我镇计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取得了积极成效,2012年、2014年评为市计生先进单位,2012-2014年连续三年评为县计生先进单位,我镇石寨村获得了2012全国人口和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荣誉,2014年6月,我镇还顺利通过了省计生飞行检查组的检查考核。
(三)安全生产保持历年零事故。五年来,我镇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积极实施“三打两建”和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持续开展烟花爆竹领域、校园安全等专项检查治理,不断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实现了全镇安全生产零事故。
(四)省教育强镇评估验收顺利通过。五年来,我镇共投入530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使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申报省教育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系列举措,全镇教育工作达到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要求,在2013年12月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后,于2014年5月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
(五)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我镇积极拓展思路,有效提高最新惠民保障政策知晓率和参与率,城乡医疗保险和城乡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覆盖率达100%,到2015年,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2636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到86160人/年,超额完XX县下达任务数;扎实做好社会民生资金的监管和发放,以及农村五保、低保动态调整和生活救助工作,严格低保申报审批等程序,实行阳光公开,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六、扎实开展党建工作,组织建设切实加强
(一)圆满完成各项党员教育活动。五年来,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实现伟大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等一系列活动,改进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在2014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镇被我县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镇级示范点,其中桂竹村为省级教育实践活动示范点,青云村为全省专题组织生活会先行示范点,桂竹村还得到了中央第九督导组组长王金山等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五年来,我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对全镇40个村(居)党支部进行分类定级,完成了34个村的“食堂工程”建设,对包括马墩、石背、沙坪、青山、良洞、群陂、岭头等15个“软、弱、涣、散”村进行了着力整治,提升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级组织软硬件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40个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以扶贫“双到”工作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翁山淮山、兴农水果等农业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拓宽了党组织的覆盖面。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形成合力
我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硬措施、硬任务,始终紧抓,形成了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结合每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主题,2013年在青云村设立了“三纪”教育基地,开设了从政道德讲堂等,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宣传和廉政警示教育,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着力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五年来,镇纪委受理信访件35宗,办结33宗,立案18宗,共查处党员干部18人。
镇“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至2020年,是我县建设五大产业和构建三大高速公路经济增长极,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五年,我镇将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为镇实现各项工作的“第一镇”而努力奋斗。
一、“十三五”期间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县主动融入珠三角、打造“三纵一横”高速公路网建设和产城融合的战略,加快构建“翁中产城融合”高速公路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建设法治和谐新。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
以2015年为基准,到2020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农村人均年纯收入递增10%以上,提高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水平,其它各项事业均有长足的进步。
三、“十三五”期间工作重点
(一)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全力保障项目推进。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以我镇周边即将建成的武深、汕昆“一纵一横”高速路互通和出口为契机,配合县委县政府加快XX区产业布局和龙翔大道、翁江大道、德政路、八泉大道等路网建设,全力做好食品轻工产业园和文化教育产业园项目的征地拆迁和建设服务工作,确保新城建设拉开框架,取得突破。
(二)科学规划镇村发展,努力建设宜居城镇。加强卫生村创建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城乡道路交通、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做好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依法依规打击“两违”,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美丽新农村建设水平。
(三)服务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如期建成通车。加强协调服务,做好在建的武深、汕昆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服务工作,主动为施工单位排忧解难,认真抓好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妥善处理好涉农矛盾纠纷,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建设环境,确保武深、汕昆高速公路段在2018年顺利建成通车。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全力做好林业生态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碳汇造林、森林围城、道路景观林建设工程,扩大生态公益林覆盖,结合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东华山森林公园、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等建设,利用镇的县城优势,提升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水平,发展东华寺、冷泉滩、涂志伟美术馆、青云山周边、李洞桃花园等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打造绿色休闲观光产业。
(五)强化社会综合治理,确保全镇和谐稳定。深化“法治”、“平安”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坚持依法治镇理念,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就地化解基层矛盾,规范信访秩序,避免发生到省进京非访及群体上访等,维护全镇社会和谐稳定;抓好安全生产,加强消防网格化管理,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六)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持续加强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口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行“一村一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壮大特色高效农业、水果花卉、中草药材种植规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新手段,扶持特色农产品电商,拓展拓宽销售渠道。三是切实抓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打造阳光低保五保,继续提升城乡居民保险覆盖水平,配合做好县城周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四是加强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五是按步实施大坪河、河、滃江河等中小河流域治理,做好青龙水圳、水圳、双马水圳等维修加固,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六是强化污染治理,妥善处理养殖污染、生活垃圾等。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加强基层党员队伍的建设和教育管理,注重培养后备干部,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每年排查软弱涣散村组织进行整顿,深化和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党建示范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进“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九)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坚持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有关规定,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及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等案件。2016年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XX区征地拆迁及服务工作,全力保障龙翔大道一期、龙湖东岸道路和景观建设、公园升级改造以及滃江大道、德政路、八泉大道、茧丝绸基地等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抓好武深、汕昆高速公路的后续征地拆迁和建设服务工作,全面完成联群、田心、新尧、中坝、新坪等村的征地拆迁剩余任务,确保段5个标段施工不断推进;
三是抓好信访维稳工作,针对征地问题,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将矛盾就地化解,加强对重点对象的稳控,避免发生到省进京非访及群体上访,坚决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建立完善贫困户信息资料,强化各级责任,确保辖区内贫困家庭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五是抓好“两创”和卫生镇村工作,加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六是抓好人口和计生工作,全面落实一对夫妇生育二个小孩政策,做好育龄人群生殖保健、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药具发放等,提高服务水平;
七是抓好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
八是抓好安全生产、打击“两违”、社会保障、特色农业、林业水利、基层党建、队伍建设及党风廉政等工作。
第五篇:乡镇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和十三五规划专题
乡镇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和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地方财政收入从2011年的1830.5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万元(预计数字),年均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1年的8.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4亿元(预计数字),年均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7864元增加到2015年的12066元(预计数字),年均增长12.1%。先后荣获了“全国重点镇”、“国家卫生镇”、“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等荣誉称号。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十二五”预期目标,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基础条件。
(一)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立足打造宜居水城,实现城镇建设和沿黄16公里开发有机结合,构建“五纵五横”发展格局。一是美化城镇环境。栽植各类苗木10万余株,草皮8000平方米,铺设路面2.5万平方米;高标准实施大河文化广场改造提升工程和中华魂国粹文化广场建设;对山楂树之恋大道、黄河韵大道、樘棣之歌大道3条主干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城镇形象。二是完善基础建设。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110kv变电站、中裕燃气、xx商务中心等项目顺利投入运营,城镇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是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强力推进四大社区建设,大河名苑一期、和谐苑一期、恋水花园二期和西霞湾社区建成住宅58栋、6000余套。
(二)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充分发挥xx镇紧邻西霞湖和小浪底水利枢纽这一独特优势,实现旅游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一是现代生态休闲旅游体系建设。西滩岛水世界新建皮划艇、赛艇、摩托艇、水陆两栖车等水上乐园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2.1亿元的天女河生态旅游项目。二是红色文化旅游体系建设。顺利实施留庄3a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工程,完成留庄区域综合整治、葫芦长廊建设、旅游精品一条街建设、五星广场建设等工作;实施杜八联革命英雄纪念馆主体建设工程,文化广场、馆内布展、展品收集等工作顺利完成。三是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成xx休闲中心项目建设,建成洗浴中心、窑洞宾馆、茶座水吧等休闲场所1万余平方米,留庄村、泰山村等旅游沿线建成农家乐50余家。
(三)农业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开展“3+1”工程,积极推进道路改造维护和农村饮水管网改造,完成店留村节水灌溉工程、泰山村提灌站项目及毛岭、双堂、清涧、柳玉沟、苇园等水利提升工程。对沿线村实施综合整治30余次,建成景观游园3处,改造提升5处。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园区。以建设国家级精品核桃示范园为抓手,完成双堂、泰山、连地、清涧精品核桃园区建设,核桃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在郝山、栗树沟、佛涧等村发展蔬菜制种2000亩,发展丹参、冬凌草等中药材2000亩。三是强力推进现代观光农业建设。着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加快新兴生态农业项目引进,并与焦作骏利置业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了总投资2亿元的《全国首家可移动森林项目》合同。
(四)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瞄准石油化工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开发,依托市产业集聚区平台,加速构建完善石化产业链。外出招商20余次,先后接待了深圳侨商国际联合会、台商青年交流协会、俄罗斯中国商会等200多名客商到xx参观考察,大力引进煤化工、石油化工、盐化工制品项目入驻虎岭产业集聚区石化产业园。成功引进催化加氢制丁二酸项目、cta项目、中沃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亿利化纤丙纶丝项目、天意节能环保材料等新兴工业企业。同时加大对光伏行业与微风发电行业的规划引导与支持,加快风能、太阳能发电为主导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并与郑州达阳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签订60兆瓦太阳能光伏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五)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着力改善民计民生。一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完成初中塑胶球场、一小宿舍楼、三小操场等项目建设,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二是人口计生工作显著加强。打造计生窗口优质服务,强化计生队伍素质建设。三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成功举办“环西霞湖自行车赛”和“留庄英雄民兵营命名”等大型纪念活动,完成国家卫生镇复检、省文明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文明素质教育等系列活动。四是加强社会平安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防汛、消防、交通、食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完成镇区监控系统升级与联网工程,实现全镇农村技防全覆盖。五是认真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建立健全矛盾调解化解三级阵地和十大化解工作机制,在全省四项制度建设座谈会上,作为唯一的镇级代表作典型发言,省政法委书记刘满仓等领导亲临我镇指导信访工作。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经济总量不够大,核心竞争力不强;固定资产投资不足,招商引资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短期效应不显著;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社会保障体系仍需改善,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仍然困难;转变群众发展观念措施办法不多,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
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旅游拉动、生态促动、创新驱动”四大战略,以“全域旅游”建设为核心,积极承接洛阳石化产业配套、产业转移和生活服务,主动融入洛阳经济圈,全面打造“文化旅游名镇、生态宜居新镇”,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各项经济社会主要发展预期目标
十三五末,全镇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240万元,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三)“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与举措 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xx。紧紧围绕建设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坚持“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快集聚”的思路,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城镇人口集聚,镇区常住人口达到4万人。一是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实施计划投资2亿元的城镇集中供热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的医疗保健养生度假项目、计划招商10亿元的旅游综合客服中心项目、计划投资2.35亿元的滨湖水景度假酒店项目;继续推进投自来水厂、卫生院整体搬迁以及中裕燃气供气站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建成运营,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工程概算6000万元的滨湖景观大道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城镇道路景观改造提升项目,实施计划投资8230的特色民居提升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的中心大道项目以及万佛山旅游景观通道建设、小浪底专用线改造提升项目。同时协调服务好小浪底专用线拓宽改造项目、济洛轻轨项目、济阳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更为完善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构建便捷舒适的公众交通服务体系。三是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概算投资10亿元的大河名苑二期、三期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的光大国际开发项目以及计划投资2亿元的十大功能配套楼群项目,实施总投资额5000万元的和谐苑二期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恋水花园二期项目。
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美丽xx。充分挖掘xx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完成“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一是加快推进招商引资3亿元的西滩岛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的西霞湖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的天女河休闲旅游二期项目,做好做足水资源开发。二是实施计划投资2.5亿元的泰山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计划投资2.7亿元的尚柳生态文化公园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的滨湖商务度假区项目、计划招商60亿元的瀚宇天悦城项目,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带。三是积极推进计划投资4.6亿元的万佛山·仙人湖养生项目、计划招商10亿元的连地片区水城古镇项目、投资4亿元的滨湖商务度假区项目,大力发展养生休闲旅游。四是计划投资8亿元,建设杜八联红色文化产业园,打响红色旅游品牌。
加速工业强镇步伐,建设实力xx。充分发挥紧邻洛阳石化的区位优势以及与洛阳炼油厂前期良好合作的平台基础,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下游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配合洛炼1800万吨炼油工程,重点引进投资30亿元的焦炉煤气制氢二期扩建、页岩油综合利用、丙烯加工等5个项目入驻虎岭产业集聚区石化产业园;加快风能、太阳能发电为主导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实施计划投资2.5亿的太行山中草药种植园农光互补项目、拟投资1.5亿元的西滩岛微风发电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推进新能源行业发展;围绕产业结构优化,集中力量培育计划投资3.8亿元的绿洁环保节水型冷却塔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的年产6000万瓶山泉水项目,全力服务好节能环保材料、宇锐化工及海湾实业二期扩建项目。
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xx。一是实施辖区农田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二是继续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着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完成薄皮核桃种植3.5万亩,改良核桃种植面积2.3万亩,继续实施投资5000的锦盛家庭农场项目、投资7000万元的会察沟家庭农场项目,巩固提升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三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力推进现代观光农业发展。启动建设概算3亿元的郝山印象项目、投资2.6亿元的栗香庄园项目,加快推进计划投资5亿元的摩天岭农庄项目、拟投资3亿元的全国首家可移动森林项目、拟投资1.5亿元的源星现代观光农业项目和拟投资1.2亿元的渠马线绿色生态农业观光走廊项目。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和谐xx。一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完成对xx三所小学餐厅以及xx中学的改造提升,加速推进大河幼儿园项目建设,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二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加速中心卫生院项目建设,优化村级卫生服务站,健全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完成大庄、马场、苇园、校庄、柳玉沟、郝山、店留等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三是深入推进平安xx建设。创新延伸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信访件领导包案制,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治安巡逻与专项排查整治力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推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80%行政村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进特色文化与旅游开发、美丽乡村等融合发展,打造以杜八联、栗香水岸、天女河为载体的主题文化产业园区。五是实现社会事业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实施“计生阵地”提升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继续做好老干部、妇联、团委、宗教、残联等工作,促进xx和谐发展。
三、2015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5年,全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万元,占全年任务2635万元的%,同比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亿元,占任务的132.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7亿元,占任务的120.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预计完成4.7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24.9%;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8200万元,占任务的105.6%;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2066元,占任务的112.6%。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强基础,提品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是完善城镇功能。启动滨湖景观大道项目;完成中裕燃气加气站建设,正在调试;建成投用110kv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结束;大河幼儿园主体建设及外粉工程完成;自来水厂完成主体建设,镇区管网铺设完成80%;完成新建卫生院主体建设与内外粉工程施工。二是改善城镇面貌。山楂树之恋大道、西霞湖大道、小浪底之歌大道绿化地被1000平方,补栽樱花树、大叶女贞、山楂树500多棵。高新路、和谐路主车道复修铺油2万平方米,墙体美化1万多平方米。三是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大河名苑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10栋住宅楼主体、内粉工程及地下车库建设完毕。恋水花园二期2栋高层住宅主体建设完成,1栋楼完成内外粉。和谐苑社区7栋主体建设全部完成,3栋完成内外粉。十大功能配套楼群项目,已完成规划方案设计,正在进行前期手续办理。四是规范城镇管理。深入开展镇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层层签订路面保洁、垃圾清理、广场管理、污水处理、市场整治责任书,推动城镇管理升级。抓项目,攻招商,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一是培育壮大支柱型企业。中沃饮料新增3条功能饮料生产线,日生产能力达3万箱;金江炼化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年产氢气3亿立方米;完成投资3亿元,建设完成年产2万吨丁二酸、5万吨溶剂、3万吨增塑剂项目;投资2.1亿元完成天意节能环保材料项目,年产300万平方米节能隔墙板项目顺利投产。二是招商引资强活力。投资7000万元实施南山不老泉高端饮用水项目,完成厂房主体框架建设与设备订购;投资3.5亿元实施绿洁节水环保冷却塔项目,建设全国一流的节水冷却塔研发生产基地,应投资方要求,目前厂区重新选址规划与方案修订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调结构,重特色,推进农业发展优化升级。一是继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3+1工程”和绿色家园工程。完成郝山村、清涧村、店留村绿化提升工作,共栽植苗木3万余株,新植草皮8000平方米。乡村道路硬化1万平方米,垒砌护坡500立方米。二是推进产业化园区建设。积极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以郝山、栗树沟、左山等村为重点,发展蔬菜制种4000余亩;以双堂、毛岭、清涧等村为重点,发展精品核种植2.2万亩。三是推进现代观光农业建设。实施摩天岭农庄项目,打造集游玩、垂钓、采摘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园,目前前期规划完成。实施栗香水岸项目,突出栗树沟“仰韶文化”特色,重点发展以水产养殖与水上休闲娱乐为主体的复合产业园。9月份全面动工以来,征地补偿与附属物清理工作已完成。实施郝山印象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对寺河水库及周边区域进行整体开发,建设自然风光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区。截止目前平整场地3500方,砌筑护坡1800方,完成道路硬化6公里,绿化4公里,栽植景观苗木17000棵。扩规模,创品牌,加快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一是推进天女河亲情漂流休闲游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2亿元,建设涵盖旅游环线、亲水戏水游、四季采摘的多样性综合休闲旅游区,7月份正式开业运营。二是推进泰山创意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2亿元,建设包括红色文化体验园、秀美水天堂、自在民俗村、农业生态岛为四大主体的创意生态园,目前综合服务楼、文化广场、杜八联革命展览馆修建完毕。三是推进XX市尚柳生态文化公园项目建设,计划投资2.7亿元,建设产、学、研、休闲、文化、旅游多位一体的现代园林科技示范园。已通过市项目联席会议审批,果园农场、育苗基地建设方案正在论证。四是推进万佛山·仙人湖养生项目建设,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对石槽沟周边4200亩区域进行旅游综合开发,现已完成概念性规划。五是推进小浪底·翰宇天悦城项目建设,计划投资120亿元,对连地、马住、留庄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公园型旅游综合体。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规划。严管理,重实效,从严从实加强党的建设。一是抓实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党员干部管理,建立三大指数、六项程序考评体系。培训入党积极分子暨预备党员80余名。抓实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农村三委干部178人参加任职培训,并到留庄英雄民兵营、焦裕禄纪念馆接受党性教育。积极开展软弱焕散村整治工作,向白道河、栗树沟村派驻“第一书记”,开展帮扶工作。在今年“七一”表彰中,xx镇党委荣获“先进党委”称号,留庄村党总支荣获“十佳村(居)党组织”称号,泰山村、蒋庄村党支部荣获“先进党支部”称号。二是强力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建设,编制镇村职权目录,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加强基层便民服务规范化建设。增设xx便民服务大厅,对留庄、店留、马住服务大厅进行综合提升。加强矛盾调解化解机制建设。投资50余万元,打造镇、村、行业三级矛盾调处工作平台,积极推广留庄跨村调解、店留协会调解、张作芬品牌调解等特色调解。在全省四项制度建设座谈会上,我镇作为唯一的镇级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了高度评价。加强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建设。积极开展“权力阳光行动”,突出解决基层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三是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成立专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及时组织召开党委书记上党课及动员部署会,认真查摆不严不实问题,修订完善管理监督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将专题教育与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建立项目推进与矛盾调解工作台账,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化矛盾,重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一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建立健全矛盾调解化解三级阵地和十大化解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信访积案攻坚月”、“行业专项矛盾集中化解”活动,累计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90批402人(次),化解矛盾纠纷65起,接转上级交办案件7起,按期结案7起,结案率达100%,无越级群体上访事件发生。二是做好基层平安建设工作。投资85万元,新装高清探头16个,实现全镇农村技防全覆盖。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宣传,集中打造大庄村、马住村先进阵地,并荣获全省基层平安建设先进奖。三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投入300万元打造杜八联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举办留庄“英雄民兵营”命名51周年大型晚会,组织筹办留庄抗日民兵营英雄薛平华纪念展,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放,《河防堡垒—杜八联》在晋冀鲁豫四省电台专题连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杜八联红色文化宣传文章20余篇,着力打造红色党建。四是做好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完成四项手术325例,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奖励扶助、新农合、新农保补贴资金30余万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低保、五保动态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22成员单位、3个联席单位以及142家饭店、超市进行排查登记,签订安全承诺书,确保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四、2016年工作思路及重点
一是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提升xx人气。坚持“突出重点、塑造特色、拉大框架、提升品位”的思路,持续实施好中心大道、中心卫生院、大河幼儿园、自来水厂、中裕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污水处理厂运行工作,确保滨湖景观大道镇区段建设完成。尽快启动十大功能配套楼、综合客运站等项目建设,确保和谐园社区建成交付,同时启动大河名苑二期、恋水花园二期项目建设,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完善住宿餐饮、商贸服务和现代物流业,增强城镇商贸流通辐射带动能力,聚焦xx人气。同时,加强镇区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提升,优化人居环境,积极争创全国文明村镇。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着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做强薄皮核桃产业、做大制种业、做活中药材、做足养殖业,巩固提升马场天女河生态农业园区、渠马线观光农业园区、店留锦盛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双堂核桃精品园区等4个高效农业园区,新实施概算2.6亿元的太行山中草药植物园农光互补项目、概算投资3亿元的郝山印象、概算投资2亿元的栗香庄园等农业观光项目、概算投资2.7亿元的尚柳生态文化公园项目,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园区化迈进,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三产繁荣。紧紧围绕XX市“全域旅游”战略,加快西霞院水库、寺河水库、柴河水库及西滩岛周边区域开发进程,做好做足水资源开发。继续开发以杜八联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留庄“英雄民兵营”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游,以泰山庙和万佛山生态文化度假村为主的文化纪念游,以天女河、渠马线为重点的美丽乡村游,继续推进西滩岛二期、连地片区水城古镇项目招商,加速建设旅游综合体,繁荣旅游经济。四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壮大镇域经济。围绕节能环保及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型石化产业三大主导方向,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工业经济,补齐工业短板。重点做好天意节能环保二期、绿洁环保冷却塔、太行山中草药植物园农光互补项目;继续推进清涧年产6000万瓶山泉水项目、美滋滋饮品、毛岭水厂项目建设;加大对光伏行业与微风发电行业的规划引导与支持,积极促成60mw荒坡荒山光伏发电项目、西滩岛微风发电项目、“综合性屋顶发电站”项目建设;配合洛炼1800万吨炼油工程,加强与洛阳石化沟通,加大招商力度,瞄准石油化工下游化工行业,加快发展炼化石化产业综合项目。
五、对市政府的意见建议
1、关于水利设施方面的建议。xx镇下一步将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重点涉及白道河流域和大柴河流域的郝山印象项目、栗香水岸项目、锦盛家庭农场项目,建议市政府在实施“沿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时,加强观光旅游区域绿化与岸坡自然化建设,建立生态景观型河道。
2、关于道路交通方面的建议。xx镇镇域内目前只有一条东西贯穿线路,建议建设从xx柳玉沟至大峪寺郎腰的快速通道,在带动xx镇北部整体开发、便捷群众生活的同时,将xx镇栗香水岸项目、万佛山•仙人湖养生项目与大峪镇旅游开发直连,构建旅游线路整体开发的发展格局。
3、关于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的建议。从现阶段政府转型与发展的现实需求看,随着社会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乡镇财政支出能力与乡镇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能力已不相匹配。建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差乡镇,财政资金给予一定倾斜,确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因经济发展差距而有明显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