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2010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9-05-15 15:4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2010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2010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

第一篇:乡镇2010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

**镇2010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序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加快实现“三年跻身百强县、五年跨入江苏沿海县中间行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奋斗目标,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工业强镇、现代农业大镇、财政富镇、文化强镇、苏鲁边界重镇”发展目标,制定**镇2010年及“十二五”规划。

1、概况

1.地理位置

**镇位于赣榆县北部,东临石桥镇,西接厉庄镇,南赣马镇相邻,北与山东省莒南县壮岗镇接壤。地理坐标:北纬34°50′,东经119°7′。总面积65.86平方公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880.6mm,日照2630小时,无霜期213天,年均风力2~4级。境内地形北高南低,高山、丘陵、平原层次分明,南部平原占全镇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全镇耕地总面积5.1万亩,共有5条河流,3座山头。

2.自然环境概况

**镇地处鲁东南低山丘陵与苏北黄淮平原交接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高低起伏不大,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山区、丘陵为辅。

**镇境内有龙王河、神泉河两条主干河流,水质清澈,水域面积宽广。另有大小水库6座,八条路水库是全县第二大水库,年蓄水量1400万立方米。

农田土壤植被以农作物和人工林为主要类型,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另有蚕桑、茶叶、杨树等经济林木。

3.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镇地处苏鲁交界处,总面积66.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2公顷,全镇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4.76万。,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增长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73万元,增长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9亿元,增长43%;工业投入4.4亿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6962元,增长14%;工业用电量2350万千瓦时,增长42%。

二、总体目标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初步计算,全镇地区生产总值5175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至2010年,达到59500万元;至“十二五”末期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万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2010年,全镇非农产业比例达到87%;至“十二五”末期非农比例要达到92%以上。

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小康社会整体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50元;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背景

“十一五”期间,全镇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克服困难,锐意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镇拥有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一是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企业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开始进入结构优化和发展壮大时期,市场供求关系和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全镇上下投资创业愿望十分强烈,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都已大大增强,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具备快速发展的机遇。我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500美元,已经跨过经济发展的重要关口。“十一五”期间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开始进入集中回报期,“十二五”期间将产生效益并能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环保治理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将促使我镇企业向更高更强的档次寻求机遇和进一步发展。连云港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将在“十二五”期间有实质性进展,将对**镇孕含一定的合作和发展机遇。三是具备快速发展的动力。我镇经济发展已进入全县领先位置,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差距形成对比,差距引发动力。目前各兄弟镇竞相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发展慢了就要落后,只有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发展,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

当然,我镇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一些瓶颈因素的制约。主要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较易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冲击;传统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差;投资总量小,缺乏支撑全镇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人才、资金、土地成为制约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服务业发展滞后,社会综合保障能力差,经济和社

会发展不够协调等。对此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解决。

二、规划依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3、《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4、《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5、《赣榆县**镇镇区总体规划(-2020)》

6、《赣榆县**光伏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

三、规划期限:

(一)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二)实施阶段:

1.全面启动阶段:2011年;

2.重点建设阶段:2012年;

3.全面铺开阶段:2013年;

4.整体推进阶段:2014年;

5.全面提升和基本实现阶段:2015年。

四、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既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再创**新品牌,再树**新形象,全力打造富裕文明、平安和谐、开放效率、生态活力的新**。

五、基本原则

(一)坚持把既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镇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进一步认清经济发展形势,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类问题。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转变无制约增长、不计代价增长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观念,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镇人民。

(二)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战略上全方位地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需求结构,落实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方针,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快速发展,尽快形成能支撑长期发展的经济结构。

(三)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重要任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是推动四个转变:一是从过于依赖投资带动,转向投资、消费、出口多轮驱动;二是从过于依赖工业推动,转向工业、服务业、农业共同推动;三是从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和资金投入,转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四是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过程,转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反馈式循环过程。

(四)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逐步建立农业增收的长效机制,以有效扩大就业为突破口,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基本方式,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五)坚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把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统筹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

六、战略目标

根据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镇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综合指标翻一番、人均总值过3万、全市排名进十强。即:“十二五”期间,经济总量在的基础上比全县提前一年翻一番,到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达到31000元,总量达到15亿元,进入全市前十强。“十二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为:

(一)经济总量。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7%,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达到31000元。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8:70:22。财政总收入达到1亿元,年均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

(二)社会发展。科研开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5%,大学以上文化职工占总职工比重达到6%,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人,社会综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镇总人口控制在5万人以内。

(三)人民生活。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450元,年均增长11%。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

(四)生态环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降低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达到35%,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第2章工业规划

1工业发展现状

**镇目前共有企业7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企业运转情况良好,经济效益明显,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57884万元,实现利税15153万元,其中税收3030万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镇工业初步形成了光伏新能源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玩具礼品加工业、新型建材制造业、海藻加工业、医药及精细化工等6大支柱产业板块:一是以佳宇科技、晶能硅业、金方科技为龙头的光伏新能源产业板块;二是以金五食品、金韩食品、金新粮油、金江丝绸、全顺食品、徐福茶叶等龙头企业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板块;三是以连云港高发礼品、富利泰玩具、**高华玩具为龙头的玩具礼品加工企业板块;四是以金卫建材、金玉制杆、金园杆管为龙头的新型建材制造企业板块;五是以丰泰海藻、达柯拉海藻、德方海洋化工、隆源海藻为龙头的海藻酸钠加工业板块;六是以金康医药科技、泰鼎生物为龙头的医药及轻化工企业板块。

3工业发展目标

以建设工业强镇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调整结构与膨胀规模并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壮大园区经济,再造工业新优势,再创**新辉煌。2010年,全镇工业投入10亿元,完成工业入库税金5000万元,内联到位资金3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700万美元,新增规模企业3家。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一家,过10亿元企业3家,过亿元企业5家,技改投入争取达到2亿元。

(一)全面发展制造业。根据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重点培植壮大光伏产业、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玩具加工、新型建材、海藻酸钠加工等六大主导行业。

光伏产业。全力打造赣榆县光伏产业园,将光伏产业园打造为赣榆县新能源产业基地,通过对国内外光伏产业现状的分析及前景的预测,结合赣榆县现有的工业结构特点,确定赣榆县光伏产业园定位分为四部分。即高纯度硅生产、硅切片辅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和组装、太阳能电池与机电产业、建筑材料的结合利用等。

近期内致力形成以硅为基础的“多晶硅--单晶硅--单晶硅片--电池片--电池组”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发展光伏应用系统;重点引进新型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系统;2012年打造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硅切片辅料生产回收基地,基本实现多晶硅、切片及组件规模生产,初步形成完备的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并将连云港佳宇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为境外上市公司。

到“十二五”末,通过整合现有企业资源,组建产业联盟,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境外先进管理和生产技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辅料生产回收基地,光伏产业实现产值要达到100亿元,利税达到10亿元。到2020年形成产业链完整、产业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光伏产业基地,在国内拥有一流的生产规模、一流的工艺技术、一流的劳动效率、一流的骨干企业,将**镇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

医药化工工业。以金康医药科技、泰鼎生物为龙头,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到2010年,吉西他滨产量达到5吨,莫西沙星项目正式投产。“十二五”期间组建金康医药成品药生产车间,到“十二五”末,争取医药化工行业的产值达到10亿元,利税突破1亿元,并推动金康医药科技在创业板上市。

农产品加工业。以金五食品、金韩食品、全顺食品为龙头,大力发展甘薯制品、分割肉、鹌鹑制品、精炼油等传统产品,在此基础上开发引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到2015年,要创省级名牌产品2个,农产品加工行业产值达到15亿元,利税突破1亿元。

海藻酸钠加工业。重点以丰泰海藻、隆源海藻、达柯拉海藻、德方海洋化工等企业为依托,巩固海藻加工业在全县的龙头地位,整合现有资源,组建行业联盟,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对现有设备和技术的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2010年,海藻加工业要实现产值3亿元,利税3000万元。“十二五”期间以现有企业为基础,按市场化模式组建海藻酸钠企业集团。2015年,海藻加工业要实现产值4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

玩具行业。从“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增强自我研发、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新品研发,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从单一的毛绒玩具加工,向益智玩具、电子玩具、模型玩具、塑胶玩具等多种产品综合开发转变,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2010年,玩具加工行业要实现产值1亿元,实现利税1500万元。2015年,要实现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

新型建材业。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业。建材产品即有生产资料,又有生活资料,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镇的新型建材行业发展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现有资源条件为依托,以新建大项目为重点,紧紧围绕建筑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这个中心,按照项目业主制的原则,推进全镇建材行业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要素上下功夫,以此带动建材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以粉煤灰为资源,发展各种节能、保温复合墙体材料和承重墙体材料。当前重点发展粉煤灰烧结多孔砖和非烧结承重制品,满足“禁实”需要。2010年,建材行业要实现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2015年,要实现产值1亿元,实现利税万元。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特色做大、优势做强”为核心任务,围绕培植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整体发展与重点突破、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层次提高,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重点发展新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四大工程基地。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三)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重点搞好**产业集聚区和光伏产业园的建设。做好**产业集聚区发展有限公司的整合包装,争取注册资金达到5000-10000万元,推动集聚区内产业链项目的优化升级,努力建成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强度大、区域辐射力强的一流园区,加大硬件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地方特色,实现产业集群,打造经济板块。产业集聚区要在优化提升上下工夫,2010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软环境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尽快投入运营;加快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园区南扩工程,完成园路南路硬化,进一步拓展园区承载项目的能力。光伏产业园突出抓好园区南扩工程。“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2平方公里的光伏产业园开发建设,完成水、电、路、讯和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增强聚集资本要素的能力,提升对外吸引力,建成光伏产业基地,全面打造政策最优、体制最顺、服务最好、设施最全的发展环境。到2015年,争取光伏产业园入园大型项目达到5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第三章农业规划

一、**镇现代农业态势分析

1、**镇农业产业结构分析,**镇农业总产值2.3亿元,其中,畜禽业产值0.89亿元,林业产值0.35亿元,种植业产值1.06亿元。

2、**镇农业规模分析2、1种植业

2.1.1粮食生产

**镇是赣榆县重要的粮食产区,主作物是稻麦、花生、玉米,种植面积7.5万亩,其中无公害生产基地3.2万亩,全镇21个行政村都有种植,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2.1.2鲜切花生产

**镇鲜切花生产是近两年来新发展的产业,且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发展保护地鲜切花面积600余亩。

2.1.3蔬菜(食用菌)生产

**镇是赣榆县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历史较长,1986年钢架大棚种植蔬菜,1992年日光温室种植蔬菜,生产技术、设施条件、产量、效益较高。全镇蔬菜生产面3000亩,其中设施栽培食用菌面积多达200余亩。

2.2畜禽养殖业

**镇畜禽业主要是生猪养殖和鹌鹑养殖。生猪年出栏量在4万头,鹌鹑年饲养量达6000余万羽。是全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

2.3林业

**镇林业是用材林和经济林齐头并进,用材林杨树,主要用于防护农田,目前已纳入沿海防护林管理,生态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经济林以茶叶和蚕桑为主,全镇茶叶面积6000余亩,蚕桑4000余亩,是连云港市茶叶之乡。

2.4农产品加工业

**镇农产品加工起步早,已初具规模,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主要产品有金五牌淀粉、粉丝,金玉牌淀粉、粉丝,金韩牌生猪分割肉,金新牌面粉,徐福村牌鹌鹑肉,鹌鹑蛋,徐福牌绿茶等20余个产品。

目前我镇基本形成了“千棚菌蔬千棚花,万亩蚕桑万亩茶,十万生猪一亿鹑”的产业格局。

二、**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

**镇位于江苏省赣榆县最北部,是连接山东临沂和日照的省际重镇,交通十分便利,、镇区处于242省道和同三公路交汇处,到县城20公里,到连云港机场40公里,到连云港港口60公里,到日照港60公里,具有极强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利于现代农业发展。

2、自然资源丰富

镇域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海洋气候过渡区,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2596小时,无霜期215天,年平均气温13.5℃,活动积温为4663.8℃,≥10℃的连续天数为211.1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温、光、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属粘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5%,ph值在6.5左右,纵有龙王河、董沟河、横有塔山灌区七斗、八斗、九斗、十斗及龙北灌区管理处,境内有库容1400万立方米的八条路水库,排灌方便。无工业“三废”污染,空气清新。经省农林厅环境监测,土壤、空气、水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3、基础设施较好

3.1西有242省道,东有沿海高速公路,境内农村道路纵横,实现村村通公路;

3.2全镇有电灌站78座,机井2500口,110kv变电站1座;

3.3全镇有设施蔬菜1000亩,设施花卉600亩,设施蚕桑300亩;

4.具有现代农业雏形

4.1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每人管理2亩日光温室;

4.2具有较高的资金利用率;

4.3具有较高的商品率,商品率高达95%以上;

4.4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成果贡献率达80%;

4.5具有较完善的组织,有茶叶协会,蚕桑协会,鹌鹑协会引领,农机、生猪、合作社等带动;

4.6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4.7省级台湾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位于**镇。

三、“十二五”农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产业层次,打造协会实力,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做大特色农业,做强品牌农业,做优生态旅游农业,推动三产协调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年粮食播种面积5万亩,总产22.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5000亩,其中设施食用菌面积达3000亩,保护地鲜切花面积达到5000亩;新建茶园2座,茶叶种植面积13000亩,产值1亿元;蚕桑面积15000亩,产值1.1亿元;养殖业产值5.5亿元、加工业产值8.5亿元;鹌鹑年饲养量1亿羽,生猪年饲养量10万头;农机总动力6万千瓦,推广节水灌溉设施面积4.5万亩。

主要产业年度新发展规划表

单位:亩、万头、万羽

项目

基数

2010

201

1201

2201

3201

4201

5合计

鲜切花

600

1000

1000

1000

500

500

400

5000

食用菌

200

500

800

500

500

300

200

3000

茶叶

6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3000

蚕桑

4000

1000

15000

生猪

411

鹌鹑

6000

500

1000

1000

500

500

500

100000

(三)、“十二五”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十二五”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适当兼顾观光休闲农业。在高效生态农业中重点发展鲜切花、食用菌和有机、绿色、无公害的茶叶、蚕桑、鹌鹑、生猪六大特色产业,及这些产业的大棚、微喷滴灌等设施化生产,生产出高质量的精品鲜切花、盆栽花、食用菌、茶叶、蚕茧、鹌鹑、生猪等产品,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农业发展方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优质特色农业,重点是农产品加工业和营销业,尤其是茶叶、蚕茧、盆栽花、鹌鹑、生猪等农产品的初加工和精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实现“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目标的措施

(一)继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形成完善的生态高效农业格局

1、搞好品种调整和种养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农业传统产业。随着农业差异化竞争的发展,农业的区域化将更为明显,优势产业将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聚,形成具有地域鲜明特色、品质优良、规模大且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及区位优势,按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具有本地优势的产业,调优种养结构。同时好要注重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调优品种。通过调优粮食、鲜切花、食用菌、茶叶、蚕桑、畜牧等产业结构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2、依托资源和区域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区:

2015年前,全镇建成六大产业区。①以我镇北部地区(龟山、怀仁山、平山地区)为主的有机茶产业区面积为13000万亩;②以我镇南部地区(东片、南片)为主的蚕桑产业区,种植面积15000亩;③以我镇东部地区发展鲜切花5000亩;④我镇西南部发展食用菌面积3000亩;⑤中部地区(中片)为主的鹌鹑养殖产业区,年饲养鹌鹑1亿羽;集聚全镇33个养殖小区加大生猪养殖量;在上述五大产业区建设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面积5万亩;⑥以朱汪村为中心,面积100亩的盆栽花基地。

3、发挥主导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产加销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形成“立体式”的战略调整格局。要积极调整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争取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要积极调整农产品市场结构,加强调整和加大鲜活农产品的促销力度,加快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拓展城市高端市场和国外市场。

(二)以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档次

1、努力实施生态农业项目,提高生态农业整体水平。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镇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的基地上,统一规划,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土壤质量全程监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广泛应用农作物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规模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利用沼气工程治理规模养猪场污水,实现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效果。“十二五”期间累计建设沼气池5000户,规模养殖场户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100%。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用薄膜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2、加强对生态农业的监管,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监控,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杜绝两高农药和违禁兽药的使用。严禁农作物秸秆焚烧。

3、加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5000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1万亩,生产更多的高质量农产品,提升农业产业档次。

(三)以科技兴农为着力点,构筑生态效益农业支撑体系

1、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突出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强化种子种苗种畜工程建设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每年种子种苗种畜工程项目立项新品种引进至少5个,新品种示范3个。组织实施农业重大科技攻关,解决农作物连作障碍、重大病虫防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技术难题。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推动农机服务向生产、加工、流通、信息、管理等领域渗透,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延伸,使农机化发展进入快车道。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重点提高主导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机械化。

2、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创建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乡镇村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体系,建立健全镇动物防疫体系,搞活经营性农技推广事业。

3、构建农技教育培训体系,培育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和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绿色证书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和科技素质。

4、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及产品标志使用的监管。

(四)以产业化为载体,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1、注重龙头企业与龙头大户建设。以茶叶、蚕桑、鲜切花、盆栽花、食用菌、鹌鹑、生猪七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为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生产、营销、加工企业,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等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积极鼓励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向龙头企业方向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龙头。

2、注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首先要继续积极兴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合作社十农户”、“产业协会十合作社十加农户”、“龙头企业十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其次是要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规范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满足广大农民对技术、信息的需求。

3、注重抓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首先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以农业信息网为依托,进一步加强镇农业信息网站、点建设,并将其延伸到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批发市场、销售大户,形成纵横交错的市场信息网络。其次是完善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积极培育农产品返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确保农产品运销畅通。加快重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

4、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引导大户和农业企业实行农产品品牌化销售,鼓励农业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提高**农产品市场知名度,争取涌现出更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五)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改造农业生产条件

切实有效制订农业项目扶持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充分抓住“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的机遇期,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农业项目。积极实施好鲜切花、食用菌、蚕桑、茶叶、鹌鹑、蚕桑六大主导产业提升工程、耕地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新型农业机械及设施农业推广等农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实施好农产品加工项目,延长鲜切花、食用菌、茶叶、蚕桑、鹌鹑、茶叶六大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六)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推进节约型循环农业建设

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控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积极开发农业后备资源。千方百计杜绝抛荒,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方式,走循环农业经济的路子,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大力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农业法律知识水平,全力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农业法制环境。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规范行政行为、提高执法的水平。加大农业行政监督管理力度,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查工作,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经营行为,维护农资生产经营秩序;二是加强动植物检疫和疫病、植物有害生物的普查、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安全;三是加强“两高”农药和禁用兽药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四是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检查工作以及标志的使用监督,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五是加强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加大农业行政执法管理、监督工作的创新力度,抓好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植物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建设、以及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六是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农机生产无重大事故发生。

第四章城镇建设规划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充分发挥**镇交通较便利的优势,扩大镇区规模,完善镇区功能,强化镇区的中心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立足**镇情和特点,统筹兼顾,全面规划,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全镇经济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规划充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合理确定镇村规模,妥善处理镇区建设时序与规划空间合理发展的协调关系,使规划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保证镇区发展的持续性;技术指标力求先进,确保规划对镇区长远发展的有效引导和控制。

5、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二、2010年重点工程

1、园区南扩工程,投资500万元,包括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通讯、电力等配套工程。

2、职工公寓楼建设工程,一期投资3000万元,容纳1000名职工住宿、饮食、超市、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小区。

3、市民广场占地70亩,一期投资2600万元,建设农民公园和2座商住楼,投资400万元新建步行街。

4、投资1500万元,启动**产业集聚区发展有限公司业务楼建设,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

5、投资1600万元开发桃李园6层商住楼工程。

6、投资1000万元建设后石堰农民公寓6号楼,投资100万元完善农民公寓小区配套设施。

7、投资100万元,完善**大道前石堰段路南房、非机动车道硬化、绿化、排水等工程建设。

9、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截止,我镇共建成四级农村公路100余公里,其中乡道48公里,2010年计划建设乡道6公里,村道9公里,总投资280万元。

三、“十二五”规划工程项目

1、投资15000万元,启动龙王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疏浚清淤河道12公里,石砌两岸河道护坡24公里,修建拦水坝氧化塘26座,两岸绿化24公里。

2、投资800万元,建设长360米,宽10米的龙王河后石堰高架桥。

3、投资2亿元建设龙王河北岸农民居住集中区,建成容纳1000户居住的商住楼建设。

4、园区南扩工程,“十二五”打造占地2平方公里,总投资50亿的**光伏产业园。

5、职工公寓建设工程,投资8000万元,占地50亩容纳5000职工生活区。

6、前石堰村东6层农民商住楼建设工程,总投资600万元,一期开发3栋。

(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

7、镇区扩容工程。将镇区北扩至龙王河北,黄泥埃村南,南扩至丁庄村北,镇区人口达到3万人。

第五章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景区旅游品牌,扩大园区规模,打造**旅游强镇。继续推进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战略,以打造苏北鲁南地区旅游度假胜地为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建精品旅游项目,重点打造规划面积达2.36平方公里的10个旅游功能区,分别是:山林景观区,民俗体验区,野趣探险区,果林种植体验区,度假别墅区,湿地文化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康体养生区,综合服务区,茶文化体验区。努力将连云港徐福泊船山(徐福生态园)景区打造成集休闲、度假、加工、销售、保健、教育、文化、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胜地。

二、“十二五”规划工程项目

(一)完善景区山林绿化建设。

计划投资500万元新扩种1000亩茶园,并配套相应喷灌设施。景区内自然条件优越,山体、缓坡、水库相结合,植被丰富,山、水、林、果、茶成为园区景观特色的基本构成要素。将景区的自然绿化资源进行建设完善,一方面可以丰富自然植被种类种植,另一方面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可以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

(二)健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1、度假别墅区。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小型度假别墅10座,用于解决当前度假设施缺少与顾客需求之间的矛盾,方便不同游客旅游度假疗养等的需求。

2、康体养生区。计划投资600万元,建设矿泉水洗浴保健中心。景区内有天然矿泉水资源,用以建设洗浴保健中心,便于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三)强化精品特色旅游建设。

1、打造特色农家乐。计划投资1000万元,新打造8个类型的农家乐。主要建设内容为不同水果类的自由采摘区,各占地面积30亩,做到四季有果,四季有花,四季有绿,四季有香。

2、培育茶文化中心。计划投资200万元,新建日光温室茶叶大棚100亩和一个自由炒制车间。茶文化体验一直是**的特色旅游项目,新建一个茶文化中心,可以做到游客四季有茶自由采摘和亲手炒制,强化旅游精品建设。

3、恢复重建兴会寺。计划投资5000余万元,恢复重建兴会寺。**镇是秦朝东渡日本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历史上人们为缅怀徐福,建立兴会寺,为扩大景区知名度,增进景区自身建设发展,准备恢复重建兴会寺。

4、有机林果基地。计划投资100万元,建设山楂、大樱桃、苹果、水晶梨、蜜桃生产基地。

第六章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为指导,坚持从严、从紧,强势推进的工作方针,狠抓基层基础管理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优化队伍结构,推进依法治育,为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主要指标:人口出生控制在6.3‰以内,计生率在90%以上,出生性别在100:107以内,期内综合避孕率在90%以上,合格村创建灰60%以上。

(二)工作措施

1.抓基础,构全镇计划生育管理新格局。一是加大对基层管理,夯实村级基础,按照“县聘.镇管.村用”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级计生专干队伍,扎实有效开展计划生育的新型管理模式。二是依法治育,加大查处责任追究和社会抚养费征、管、用力度,解决“村梗阻”、“组断层”问题。三是加大治假力度,对特殊人群缴的现象建档跟踪管理,把好妇检质量关,坚持谁妇检、谁签字,出了问题谁负责,从源头抓起。四是加大对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五是加大对流出人口的流向、婚姻孕情、孕检、生育、节育等情况的管理力度,把好验证关,搞好违法生育专项清理和整治工作。

2.搞好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完成计生服务站大楼建设,确保2010年搬入新大楼办公。二是完善服务体系,按人口与计生局要求,2010年完成集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五位一体”世代服务向社会推开。三是加强对系统内部人员的管理,在系统内部继续提倡自觉性工作为主,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约束大家言与行,调控调动大家积极性,加强教育全面提升系统内部整体水平和素质。

3.加大考核,完善和健全计生工作机制。一是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重点落实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农村育龄群众技术服务等两项法定政策。搞好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兑现工作。并对独生子女困难户政策扶持。二是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三是面上重点工作实行“抓两头促中间”,一抓合格村创建,二抓后进转化,促中间水平提升,达到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全镇计划生育水平为目标而开展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教育工作

1.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镇教育工作,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主要目标是: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100%,加大控辍,提升升学率为目的的贯穿全年教育工作始终。

2.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坚持两手齐抓。合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坚持教育主管部门与镇合抓共管。一是落实镇村教育责任,保证义务教育与引导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配合,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相渗透,从行为养成抓起,从细节抓起,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品卫生及交通安全、治安安全等各项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和周边环境整治。二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10年完成总投入8000万的职高实训楼建设,总投入万的中小学宿舍楼建设,总投入万元的职高宿舍楼建设。重点打造容纳5000人的江苏**中等专业学校。

(2).全面深化教育政策,激发教育发展内动力。进一步巩固提升教育改革成果,在完善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放权于校长、放权于教师,激发管理潜能、激发教师的的工作积极性,重点实施教职工全员考核制、全员聘用制、绩效工作制,重点培训和末位淘汰制等改革举措,使我镇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稳步发展为目的的指导全镇教育工作。

三、卫生工作

1.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突出抓好全镇村基本医疗卫生、行业规范监管与指导等工作为重点,构建符合我镇实际、群众认可的农村卫生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主要任务是: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推开惠民医疗服务站、新型农村合作为医疗参合率达100%,完成改厕任务。

2.工作措施

(1)突出加快发展,推动全镇卫生医疗又好又快发展,强化服务意识,重点加强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和公共卫生教育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卫生人员考评考核,指导与监管工作及医德教育,建好卫技人员医德档案。并落实改制的职工保险等问题,维护卫生稳定工作。

(2)突出惠民利民,全力推进重点实事工程

一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率,健全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我镇新农合工作平稳健康运行。二是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教育和引导全民讲卫生和保护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对项目村改厕任务目标做到早谋划、早落实,按照全区对改厕工作要求,确保完成改厕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三是发挥镇红十字会的作用,做好困难群众的访贫问苦工作。

第二篇: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快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求,现结合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划:

一、发展现状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县政府及镇人民政府驻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怒江峡谷第一镇”。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东与老窝乡相邻,西

与缅甸接壤,北与鲁掌大兴地乡相接,南与上江乡相连。境内山高谷深,沟壑丛横,最高海拔3100m,最低海拔800m,据大理、保山通往怒江州所有属各县及缅甸边境要道,距省城昆明581公里。有8个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其中农村办事处6个,城镇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镇人民政府约5公里。片区人口数为30977人,其中老人口为5000人、小沙坝人口数为400人。

中心在职职工35人,退休10人,在职职工中卫技人员31人,占中心职工总数的,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中级职称1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初师级为19人,其中以工代技2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后勤人员4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全院职工全部聘合上岗。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大力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实现率先发展、率先发展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卫生服务保障。

三、规划目标

建设规划: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意见》通知云卫〔〕212号文件精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划为:全中心占地面积约为1亩,其中中心综合大楼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按现在市场价每平方米1800元,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0万元。建设时间为10个月。于2012年投入使用,并能开展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

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人才培养: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宣传力度,鼓励再职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使得平时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思想过硬的年轻同志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医务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专文凭以上。计划2011---2012年到昆明进修学习人员3人,分别是:b超、放射和检验,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2012年---2015年计划分别到州人民医院和云南省附一院进修学习人员5人,分别是: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外科,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经费大约为20万元。

2011-2015年,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系统、社保刷卡机和康复中心的建设。总投资初步测算为220万。

2011年向上级争取急救车1辆交通车1辆,经费大约为30万元。、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工作是

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不但肩负着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对保护农村劳动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搞好农村卫生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⑴村卫生室的建设:按国家、省、州和县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需要建设的村卫生室有:小沙坝村卫生室、老村卫生室、白水河村卫生室、瓦姑村卫生室、苗干山村卫生室、双美地村卫生室共6个村卫生室,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万元。

⑵农村卫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做好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搞好乡村医生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0,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80。

⑶农村卫生的保健工作:积极做好

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和儿童的保健工作。住院分娩率达到70,孕产妇、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95%,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0/10万以内。

⑷做好乡村医生和计生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要每年一期,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国家扩大免疫、地方病、全球基金项目、计生管理员相关知识、妇女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知识的培训五期,需要经费10万元。

四、发展目标、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基本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设备、人员配备等基础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到2012年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让我中心辖区内的社区

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力争达到80,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的电脑录入工作,真正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管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保卡刷卡系统配置安装工作,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共计需要医保刷卡机5台。、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中心。康复中心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手术后恢复的功能锻炼的重要场所。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康复需要。、在十二五期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整顿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严格执行院务会提出的“布置、监督、检查、指导、收集”十字方针彻底改变工作

被动和没有头绪的局面。那一世范文网

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按照“抓关键,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学习,不断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差等突出问题。

严格执行药品购销工作,逐步完善跟标工作,做好药品经营委托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不送礼不办事,不给红包不热情,不给好处不负责”的恶习,狠刹“收受红包”、“接受吃请”、“药品器械回扣”、“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

积极稳妥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扩大医疗覆盖面,大力开展对农村群众送医送药活动,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做到财务管理,报销制度及时、准确。

第三篇:乡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乡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海西绿色腹地建设服务,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根据省、市、区-201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201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

一、总体要求

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建设,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四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群众性创建为载体,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充满创业激情的人文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文明建设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努力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推进,在服务大局中深化,在服务大局中提高,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2、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为民惠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3、继承创新,持续运作。要紧扣时代主题,挖掘优势资源,坚持规划的指导性原则,充分调动各村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与省、市、区规定的项目相衔接,根据精神文明创建内涵的拓展和项目指标的变化,努力扩大创建的领域;又要立足于传统项目、载体和品牌,进一步展现优势,努力从我镇地方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特色中汲取精华,创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形式新经验,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

4、统筹兼顾,整体提升。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紧密结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坚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现有相关法规制度相衔接,从现有基础出发,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统筹力度,梯次递进,整体提升。

三、创建目标

集全镇之智,聚全民之心,举全镇之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争创-2014年市级文明乡镇。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基础,深化文明村镇创建

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保持良好治安秩序。各村各部门要加强惠农政策的协同运作,加快和完善农村交通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设施、防灾减灾设施、卫生基础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镇、村庄规划,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环保、节俭殡葬新风。以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路网向自然村延伸、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文化宣传栏、家园清洁、改水改厕、农民体育健身等惠民工程建设,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村镇创建水平。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综合运用文明村镇、文明信用户、十星级文明户、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等创建载体,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五要工程”、“评五星、树新风”、“立四榜、树样榜”、“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创建活动,努力培育一到两个能对外开放、对内示范的高标准文明生态村典型。进一步创新载体,拓宽农村文明创建平台。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创建、自我提高。适时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经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力争成为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先行镇。

加大配合力度,提高村镇文明程度。充分利用“互动联动、共建带创”活动,丰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内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生活品位,增强服务实效,促进文明村镇的整体提高。

(二)抓好“三大活动”项目,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创建工作的活力来自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目前在全国普遍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已经成为创建工作的三大基本项目,必须在新一轮创建中持续抓好,全力推进。

1、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

德素质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为主题,以“延平挑大梁,勇当突破工业排头兵”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要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公民道德教育之中,继续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突出抓好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村镇环境四个重点环节,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等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文明礼仪”的良好形象。建立健全各类人员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体系,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等领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引导人们在公共场所、人际交往、交通出行中遵守则、讲公德、守秩序,不断提升文明素质。着力抓好家园意识和环保理念的培育,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植绿护绿、节能减排,努力提高村镇环境质量,促进和谐建设。

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主题活动。组织推荐道德模范、“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使评选的过程成为开展道德实践、促进道德养成的过程,在全镇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对道德模范和“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进行多形式、全方位宣传,使先进人物事迹广为传颂,营造讲道德、学榜样、做好事的浓厚氛围。精心开展“我们的节日”宣传教育活动,突出抓好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认知、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使之在参与中凝神聚气。

2、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

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省、市、区文明委《志愿服务活动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志愿服务实施意见,成立以文明办牵头,组织、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龄办等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整合社会各类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完善志愿服务网络系统。健全完善统一的志愿者注册制度、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的各项制度,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经常化。

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和大型社会活动,广泛开展“海西建设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在全镇营造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组织成立一批专业志愿服务工作者,提高我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使志愿服务成为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

3、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净化网络、网吧、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和图书市场为重点,坚决遏制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实现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效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依法打击与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结合起来,把开展专项行动与加强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把加强行业自律与强化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把加强监管力量与提高技术防范能力结合起来,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深化未成年人道德实践主题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积极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扎实开展“文明小标兵”、“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等道德实践主题活动,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载体,做大做强创新品牌项目。

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公益性质,加大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培育未成年人爱国情操和高尚道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其考评原则》精神,全面实行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使用和奖励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文明办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建立健全文明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切实加强文明办队伍建设。完善村镇精神文明工作网络,培养工作骨干,不断提高村镇两级精神文明工作骨干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加大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资金投入,把精神文明创建的投入纳入镇财政预算,保证这方面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每年安排一定的精神文明创建专项经费,用于精神文明创建的宣传、推动、奖励。要不断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形成适应我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用好用足文化经济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创建给予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合理安排创建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篇:乡镇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总结及规划

乡镇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总结及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翁中片新型服务业优化发展区定位,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经过五年的拼博和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十二五”工作总结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十二五”期间,我镇主要经济指标均有大幅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达16.3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5%;其中工业总产值90806万元,农业总产值71731万元;2015年可实现财政收入1亿元;2015年可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10453元。

二、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城镇化项目逐年取得突破。五年来,我镇采取“重心下移,分片负责”的征地工作思路,明确了项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以及完成时限,充分调动了镇、村、组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大力做好代表和群众思想工作,使城镇化征地工作不断取得进展,2011年-2015年完成征地面积5099亩,为万隆花园、龙翔大道、翁江大道、八泉大道、德政路、卓尔服装城、新汽车站、实验学校、医院、锦绣山河等项目解决了用地问题,同时,为翁江新城、冷泉滩、东华寺扩建、气象站、江下绿道、城南污水管网、公园改造等项目积极化解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县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推进。武深、汕昆高速公路段征地涉及镇20个村委115个村小组,涉及征地面积近5100亩,2015年开始启动征地工作,在县高速办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镇村征地工作组的努力下,武深、汕昆高速公路段征地拆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两条高速的土地征收任务基本完成,5个标段的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剩余少量青苗清点、地坟搬迁、房屋协议签订正在进行中。

(三)“两创”和卫生镇村工作持续深入。我镇在2012年成功创建“省卫生县城”之后,又积极开展创建“省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我镇不断加大宣传和资金投入力度,营造全镇上下共同创建“两创”的良好氛围,在中心小学建立了市民文化技术学校,在城东社区和青云村成立了“道德讲堂”,在镇文化站完善了综合性室内活动场所,城东社区和城南社区被评为省宜居社区,城北和城西社区被评为市宜居社区;2015年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和卫生整治工作列入了正式考核,制定了《镇2015年创建卫生镇村工作方案》,全力做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实行了全镇主干道垃圾日清日运,五年来,全镇投入卫生整治资金近200万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条件不断完善 五年来,我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了马山、桂竹、石背、新尧、新东、石寨等村河堤、水陂、水圳维修加固;二是完善了石背、民主、中坝等村15宗小型水库的维修加固;三是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完成了中心、桂竹、群陂、陂下、马墩、南浦街、沙坪、长潭、蓝青、马山、良洞、高陈等12个村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四是建设农村垃圾收集点182个,实现了农村道路干线的垃圾集中清运;五是成功创建省卫生村8个、市卫生村10个;六是乡村公路硬底化完成90多公里;七是实施了青山、青云、联群、中心、丰山、新坪等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八是完成农村改厕2000户以上;九是投资54万元重新铺设了南浦街道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四、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五年来,我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扶贫“双到”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题,依托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三华李子、李洞蜜桃、青云扁豆、长潭百香果、群陂蚕桑、石背玉米等“一村一品”规模种植效应,到2015年,全镇三华李、鹰嘴蜜桃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354亩、2759亩,青云村1300多亩的扁豆基地、长潭村900多亩百香果基地等也成为了最新亮点,有效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五年来,我镇充分依托地处县城的区位优势和XX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配套商贸和服务业,积极扶持引导群众加快商贸、休闲、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一大批以农家乐和观光果园等为代表的的第三产业服务体系,打造了东华寺、冷泉滩、青云山等一批特色生态旅游景点,带动全镇餐饮、商贸服务、运输的发展,提升了我镇的总体经济实力。

五、统筹各项事业建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态势良好。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断完善信访应急预案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推行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带案下访等制度,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和各村(居)信访工作站坚持节假日和重大会议期间值班制度,确保全年运转正常,及时处置各类纠纷矛盾;以创建“平安村居”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完成了38个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实现全镇大部分村(居)主要路口的覆盖,五年来,我镇无重大治安案件、重大刑事案件及群体性事件,持续做好重点信访对象稳控,未发生集体进京上访情况,全镇呈现秩序良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二)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五年来,根据省市县人口计生政策调整,我镇及时调整计生工作思路,坚持依法管理,强化计生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层级管理责任制,在全镇上下形成计生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单独二孩”、“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新政策的宣传力度,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从整体上促进我镇计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取得了积极成效,2012年、2014年评为市计生先进单位,2012-2014年连续三年评为县计生先进单位,我镇石寨村获得了2012全国人口和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荣誉,2014年6月,我镇还顺利通过了省计生飞行检查组的检查考核。

(三)安全生产保持历年零事故。五年来,我镇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积极实施“三打两建”和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持续开展烟花爆竹领域、校园安全等专项检查治理,不断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实现了全镇安全生产零事故。

(四)省教育强镇评估验收顺利通过。五年来,我镇共投入530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使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大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申报省教育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系列举措,全镇教育工作达到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要求,在2013年12月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后,于2014年5月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

(五)社会保障政策落到实处。我镇积极拓展思路,有效提高最新惠民保障政策知晓率和参与率,城乡医疗保险和城乡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覆盖率达100%,到2015年,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26368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到86160人/年,超额完XX县下达任务数;扎实做好社会民生资金的监管和发放,以及农村五保、低保动态调整和生活救助工作,严格低保申报审批等程序,实行阳光公开,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六、扎实开展党建工作,组织建设切实加强

(一)圆满完成各项党员教育活动。五年来,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实现伟大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等一系列活动,改进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在2014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镇被我县作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镇级示范点,其中桂竹村为省级教育实践活动示范点,青云村为全省专题组织生活会先行示范点,桂竹村还得到了中央第九督导组组长王金山等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五年来,我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对全镇40个村(居)党支部进行分类定级,完成了34个村的“食堂工程”建设,对包括马墩、石背、沙坪、青山、良洞、群陂、岭头等15个“软、弱、涣、散”村进行了着力整治,提升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级组织软硬件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40个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以扶贫“双到”工作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翁山淮山、兴农水果等农业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拓宽了党组织的覆盖面。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形成合力

我镇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硬措施、硬任务,始终紧抓,形成了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结合每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主题,2013年在青云村设立了“三纪”教育基地,开设了从政道德讲堂等,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宣传和廉政警示教育,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着力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违纪案件查处力度。五年来,镇纪委受理信访件35宗,办结33宗,立案18宗,共查处党员干部18人。

镇“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至2020年,是我县建设五大产业和构建三大高速公路经济增长极,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五年,我镇将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为镇实现各项工作的“第一镇”而努力奋斗。

一、“十三五”期间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县主动融入珠三角、打造“三纵一横”高速公路网建设和产城融合的战略,加快构建“翁中产城融合”高速公路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建设法治和谐新。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

以2015年为基准,到2020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农村人均年纯收入递增10%以上,提高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水平,其它各项事业均有长足的进步。

三、“十三五”期间工作重点

(一)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全力保障项目推进。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以我镇周边即将建成的武深、汕昆“一纵一横”高速路互通和出口为契机,配合县委县政府加快XX区产业布局和龙翔大道、翁江大道、德政路、八泉大道等路网建设,全力做好食品轻工产业园和文化教育产业园项目的征地拆迁和建设服务工作,确保新城建设拉开框架,取得突破。

(二)科学规划镇村发展,努力建设宜居城镇。加强卫生村创建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城乡道路交通、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做好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依法依规打击“两违”,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美丽新农村建设水平。

(三)服务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如期建成通车。加强协调服务,做好在建的武深、汕昆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服务工作,主动为施工单位排忧解难,认真抓好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妥善处理好涉农矛盾纠纷,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建设环境,确保武深、汕昆高速公路段在2018年顺利建成通车。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全力做好林业生态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碳汇造林、森林围城、道路景观林建设工程,扩大生态公益林覆盖,结合滃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东华山森林公园、青云山自然保护区等建设,利用镇的县城优势,提升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水平,发展东华寺、冷泉滩、涂志伟美术馆、青云山周边、李洞桃花园等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打造绿色休闲观光产业。

(五)强化社会综合治理,确保全镇和谐稳定。深化“法治”、“平安”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坚持依法治镇理念,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就地化解基层矛盾,规范信访秩序,避免发生到省进京非访及群体上访等,维护全镇社会和谐稳定;抓好安全生产,加强消防网格化管理,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六)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自主选择避孕节育措施,持续加强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人口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行“一村一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壮大特色高效农业、水果花卉、中草药材种植规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新手段,扶持特色农产品电商,拓展拓宽销售渠道。三是切实抓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打造阳光低保五保,继续提升城乡居民保险覆盖水平,配合做好县城周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四是加强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五是按步实施大坪河、河、滃江河等中小河流域治理,做好青龙水圳、水圳、双马水圳等维修加固,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六是强化污染治理,妥善处理养殖污染、生活垃圾等。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加强基层党员队伍的建设和教育管理,注重培养后备干部,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每年排查软弱涣散村组织进行整顿,深化和打造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党建示范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进“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九)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坚持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有关规定,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及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等案件。2016年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XX区征地拆迁及服务工作,全力保障龙翔大道一期、龙湖东岸道路和景观建设、公园升级改造以及滃江大道、德政路、八泉大道、茧丝绸基地等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抓好武深、汕昆高速公路的后续征地拆迁和建设服务工作,全面完成联群、田心、新尧、中坝、新坪等村的征地拆迁剩余任务,确保段5个标段施工不断推进;

三是抓好信访维稳工作,针对征地问题,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将矛盾就地化解,加强对重点对象的稳控,避免发生到省进京非访及群体上访,坚决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建立完善贫困户信息资料,强化各级责任,确保辖区内贫困家庭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五是抓好“两创”和卫生镇村工作,加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六是抓好人口和计生工作,全面落实一对夫妇生育二个小孩政策,做好育龄人群生殖保健、免费婚检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药具发放等,提高服务水平;

七是抓好基层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

八是抓好安全生产、打击“两违”、社会保障、特色农业、林业水利、基层党建、队伍建设及党风廉政等工作。

第五篇:乡镇旅游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乡镇旅游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旅游部门的指导,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全县旅游系统的共同努力,我县旅游业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十三五”时期,我们将迎来国内居民消费升级、旅游消费大众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我县旅游业将进入全新发展机遇期。按照上级要求现将“十二五”期间旅游工作总结及“十三五”旅游工作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做以汇报:

一、“十二五”旅游工作回顾

1)旅游业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县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业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发展趋势,产业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县国民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旅游业发展思路逐步明晰。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整合旅游资源,按照理念围绕旅游变,产业围绕旅游办的建设思路,采取“党政大力支持,媒体强力推介,市场手段介入,集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开发旅游资源,努力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开发。

3)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文化便成了旅游最好的招牌和看点。为提升xxxx文化旅游品位,xxxx县确定了以马致远纪念馆、元曲公园、荀慧生纪念馆、千年古刹铁佛寺、运河文化等主题景点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深入挖掘xxxx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完善xxxx“一日游”旅游路线。目前,xxxx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4)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强常态化开展旅游市场、旅游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强化安全教育,落实防范措施,完善安全防范预案,健全工作长效机制,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经营行为,为游客营造了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二、“十二五”期间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困难

我县旅游产业虽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景区品位不高。精品景区景点建设仍比较滞后,除xxxx铁佛寺一枝独秀外,其他景区市场影响力小、吸引力不够强,游客滞留时间短,旅游综合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

2)产业链条不长。旅游产品形式单

一、规模小,尤其是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滞后,缺乏特色旅游产品和特色纪念品。

3)服务功能不全。现有的旅游服务功能、基础设施、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已跟不上发展需要。

4)建设资金短缺。旅游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景区(点)开发缓慢,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在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投资力度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5)旅游人才短缺。县域旅游人力资源比较短缺,缺乏高、精、专的旅游管理服务和宣传营销人才。

三、“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面临机遇

旅游业是最具优势的龙头产业、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最具特色的品牌产业,也是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代表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的战略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十三五期间,我县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着诸多机遇。

1)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从法律角度规范了旅游服务,从国家层面将加强对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8月11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将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四、“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重点

1)、因地制宜制定出主题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地方旅游规划。特别是各地方正在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将更加多样化打造一批上规模的旅游强镇,一批上档次的旅游特色村,一批规范的经营户,一批有特色的“农家乐”,一批有规模的“采摘园”。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带有方向性、基础性、示范性的乡村旅游项目,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当地群众致富。

2)、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现全域旅游目标。抢抓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机遇,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建成一批融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实现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和观赏农业转型,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更好的融合发展。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培育生态观光旅游、人文旅游、休闲养生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城镇度假旅游五大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业结构,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3)、发展公益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业稳定社会促进和谐的功能,开发开放一批全民共享的旅游项目,将一些旅游休憩区、文化旅游场所向公众免费或者优惠开放。普照公园是xxxx县第一座开放式公园,近年来xxxx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对其进行改扩建,目前已形成铁佛寺、二郎岗、泰山行宫、马致远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等景点。城区内还有结合普照公园改造的仿古街等众多文化景观节点,形成了“景与水、绿与园、人与环境、生态与文化”并举的城市魅力景观。

4)、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我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旅游信息、旅游交通等重要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也难以满足旅游市场需要,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本次规划希望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旅游安全保障、旅游公共交通等旅游服务体系。

“十二五”以来,虽然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旅游业发展较快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下一步“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发展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强化党政主导,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更加突出品牌形象,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推进xxxx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跨越,力争把我县建设成为省内知名、市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下载乡镇2010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2010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二五规划

    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二五规划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快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社......

    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二五规划

    鄂尔多斯两会闭幕 市长云光中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2日在鄂尔多斯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鄂尔多斯市市长 云光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

    2011年工作总结、2012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

    2011年运营维护中心工作总结 值此年终之际,回顾2011。 2011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是探索与反思的一年。 2011,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1、业务完成情况: 2011年1-11月份我中心共处理各......

    2011年工作总结、2012年工作计划及十二五规划

    2011年运营维护中心工作总结值此年终之际,回顾2011。 2011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是探索与反思的一年。 2011,工作完成情况汇报 1、业务完成情况: 2011年1-11月份我中心共处理各类......

    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十二五乡镇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十二五”规划调研乡镇汇报材料

    “十二五”规划调研乡镇汇报材料 黄南乡 谢纯意 1、2005年、2008年统计资料 2005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50万元,农业产值1860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乡镇科技文体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规划思路(定稿)

    乡镇科技文体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规划思路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完成总结之年,也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开端之年。科技文体局在“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乡镇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总结2016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乡镇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总结2016年和十三五工作计划 一、“十二五”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XX镇“十二五”期间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加强“四大镇”建设为重点,以改善三大环境为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