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规划调研乡镇汇报材料
“十二五”规划调研乡镇汇报材料
黄南乡 谢纯意 1、2005年、2008年统计资料
2005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50万元,农业产值1860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1元;2008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123.5万元,农业产值913.7万,财政收入458.6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14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9元。
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主要问题及规划思路
我们依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化调整,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1.特色农业发展迅速。一是在潘塘、林坑两个试点村实现增收50%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笋竹两用林丰产调控技术”,并上报省级扶贫项目7项。二是做好霄岭、王山1200亩东魁杨梅基地改造,为打响黄南高山绿色水果品牌起了积极作用,使高山杨梅成为了黄南乡水果业的一个“拳头”品牌。其中霄岭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计划今年建成冷藏库,目前已完成前期审批及招投标工作。三是利用我乡林草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走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养殖道路,共扶持养殖大户68户,其中科技示范户9户。四是全面扶持土蜂养殖基地,从技术和经济上帮助我乡土蜂养殖户扩大规模,到目前为止,我乡共有蜜蜂养殖户105户,土蜂2000余桶,已形成了相当的养殖规模,已成立黄南乡蜂产业专业合作社。
2、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全面完善停车场、步游道等配套设施,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客游量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为农户增收近30万元。林坑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2008年还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市级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此外,暨家寨、岩门下森林公园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今年6月份林坑、暨家寨两村作为全县十大古村中保存较好的村落,获得了中国景观村落评委会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3、林业发展平稳。一直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鼓励竹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培养和保护,今年上半年更新造林700余亩,完成生态公益林申报3.5万亩,并于年初成立黄南乡生态公益林消防中队,连续4年被评为县级森林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稳固完善。黄南乡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第一产业,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和稳固性;第二产业中,工业经济在几乎停滞不前;第三产业旅游资源丰富,但管理落后,开发的程度不够,效益增长缓慢。
二是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的原因,农村劳动者习惯于传统的经营生产方式,市场经济意识差。同时,由于多年享受优惠扶贫政策,“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没有根本克服,缺乏开拓进取的锐气。此外,我乡属劳动力输出型社会,在家人数不足三分之一,且大部分为老幼,严重缺乏劳动力。
三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首先,乡整体经济实力薄弱,财源 2 增长乏力同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发展后劲不足;其次,村集体经济严重“空壳”,无力保证公益事业的投入,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养护没有经济保证。
下一步规划思路
一、大力推进农业高效化。利用已有的四大基地,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鼓励资本投资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技术培训,创造品牌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大力推进旅游主业化。加快发展三大配套:设施配套、技术配套、管理配套。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村民文明意识,充分调动全村参建的积极性,加强农家乐经营户的服务能力培训,努力突破创新,在菜色、旅游项目等方面寻求新的亮点。同时深化反哺工作,积极带动扶持困难农户。
三、大力推进就业多样化。引导农民走“在家发展效益农业、本地从事二三产业、外出打工创业”等多样化的就业路子。大力加强“专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务工农民”的就业岗位技能培训。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实地授教以及座谈会等各种途径,提高在家农户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3、新农村建设概况
我乡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着力实施“路、水、电”建设,并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顺利完成诸永高速黄南段、41省道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全乡16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160万元完成深龙、潘塘等6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实现全乡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投入资金46万元,新建和整修文化娱乐活动场所10处。目前,3 全乡已实现村村通标准电、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移动信号,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宽带。同时,扎实推进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投入资金135万元,建造环保公厕13座,建造污水处理池5处,建造乡级垃圾中转站1个,村级垃圾中转站10个。设臵垃圾箱300个,共新建花坛30多个,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前,我乡已顺利通过市级生态乡验收,黄南、霄岭、深龙、大学等村通过市级村庄整治验收,其中深龙村、霄岭村通过省级村庄整治验收。
2009年,结合各村实际,已拟定黄南村、大学村为省级村庄整治创建村,潘塘、李庄、上坳、理只、王山为市级村庄整治创建村,全乡争创省级生态乡。
与此同时,我乡高度关注民主,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助学工作稳步开展。深入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由温州市律师协会捐资35万元建设的 “温州律师希望小学”顺利落成。二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全面优化中心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和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截止目前已实现医疗返还166615元。三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了困难群体救助体系,现共有低保人员212人。2009年已全面制定《黄南乡低收入农户奔小康五年规划》及《黄南乡下山搬迁五年规划》,完成1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挂钩结对工作,上报省级低收入农户发展项目27项。全面建立村情户情档案,加大扶贫济困、帮弱助残力度,今年已下发各项救助资金296415元。四是殡葬改革及青山白化治理工作,明确 4 2009年为“黄南乡殡葬改革整治攻坚年”,一方面下狠手段抓典型,偷尸土葬经查实一律起棺火化并拆除坟墓,另一方面深化服务,加大补助力度,形成奖罚分明的良好工作态势,截止目前已完成火化10例。
4、优势特色资源开发潜力及开发规划
我乡作为温州的北大门,地理优势显著,同时拥有极其丰富的原始生态资源,因此生态旅游将是我乡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几年我乡紧紧围绕“旅游兴乡”,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目前,宏观政策积极发生变化,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生态旅游项目高效推进。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诸永高速即将建成通车,我乡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增长潜力正在进一步放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今后我乡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紧紧围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生活宽裕的环境优美乡镇。
5、在建、拟建和前期重点项目
道路交通方面:(1)投资100余万,在大学村至李家山自然村修建一条森林防火道路,长5.11公里,宽5.0米,目前已完成40%工程量;(2)投资135万,在李庄村至西龙自然村修建一条森林防火道路,长4.2公里,宽5.0米,目前处于政策处理;(3)投资50余万元,建造昔下大桥一座;(4)对潘塘村雷后湾机耕路延长扩建200米。
旅游配套设施方面:(1)林坑村:投资50多万元,修建通 5 向大坑底景区步游道1000米,将大坑底景区与古村连成一片,扩大旅游接待的范围,同时投资20多万元,对村内古建筑和赵群力纪念馆进行修缮,修建凉亭三座、寨门一座,全面完善村内消防设施;(2)深龙暨家寨:投资150多万元,对深龙至暨家寨的机耕路进行等级公路改造并硬化,同时修建暨家寨至息脚坑步游道600米;(3)岩门下村:投资55万元,修建停车场、通景区桥一座、污水处理池一座及健身场所一处,同时对村内自来水网进行全面改造,完成道路硬化200米等。
效益农业方面:计划在二年时间内,总投资37万元,在霄岭村建设建筑面积420平方米的保鲜冷库一期土建工程及相关停车场地、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杨梅在集中上市时能得到及时的产地冷藏处理,从而提高杨梅品质,避免烂耗损失,延长上市时间,增加果农的收入。目前已完成前期预算、招投标工作,已进入施工阶段。
防汛设施方面:为了保障百姓的财产及人身安全,2009年我乡将在上坳村修建一条长400米,高5米的防洪坝,估计总投资60万,已完成前期勘测,目前处于设计规划阶段;同时针对西山村黄坦溪移民点山体滑坡隐患,将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整治。
文化建设方面:为了夯实我乡文化设施硬件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程,今年我乡将建设黄南乡文化站,建筑面积1560㎡,用地325㎡,总投资200余万元,已完成环境评估、设计规划,目前正处于造价估算阶段。
第二篇:“十二五”规划汇报材料
调研汇报材料
尊敬的事业部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供热公司欢迎事业部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下面我就事业部一届四次员工代表大会落实情况、“十二五”规划编制等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事业部一届四次员工代表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召开公司班子、中层干部、基层员工三个层面的专题会议,采取多种形式,传达贯彻落实事业部员工代表大会精神,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事业部坚持企业化经营、内涵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矿区服务业务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为吉林石化公司实现第五发展阶段目标提供坚强保障的目标;深刻理解了事业部“十二五”开局年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的内涵。综合办公室将工作报告上传至供热公司门户,为各单位全面学习和落实会议精神提供方便条件。党群部门制定了形势任务教育学习材料以及党课教育材料,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员工代表大会精神。截至目前,学习覆盖率100%。
(二)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1、深入开展调研活动。为确保“十二五”开局年,起好步,开好头,公司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工作部署,组织机关科室主要负责人按照生产、经营、技术、党建、企业文化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多次分组讨论。利用10天时间深入13个基层单位开展调研活动,掌握各单位对事业部一届四次员工代表大会的落实情况,听取基础单位意见与建议。
2、分解落实全年 经营指标。利用一周时间对全年工作指标进行了逐项分解,共计分解指标66项。召开了2011年经营指标落实大会,与基层单位签订了业绩考核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为全年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3、积极配合事业部结构调整工作。对全体干部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持续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使全员正确认识经营系统调整的重要意义。同时,相关部门提前准备,认真进行数据整理,确保调整工作顺利进行。事业部客服中心自3月份投入运行以来,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派工点调研,对派工和维修情况进行了解,确保“一站式”服务双轨运行有序推进。
4、节能降耗多创效益。从今年2月份开始,结合全区供热系统投放药剂时期,供热监察队伍加大了打击窃热、私自放水力度,重点对投药区域公用户进行检查,进一步降低失水率。积极开展能源分析活动,每周例会对供热运行情况进行细致分析,随时调整能源分配指标,坚持做到日对量、周分析、月总结,确保能源总量受控。
5、克服困难做好稳定工作。国家“两会”期间,加强领导干部值班制度,采取双重包保升级管理的办法,掌握不稳定人员行踪。全部包保人员采取轮流拦防的办法对上访人员进行拦截。确保了不稳定人员思想和行为受控,实现了“两会”期间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献至诚服务、建设和谐矿区”为宗旨,突出抓好优质服务和经济运行两项主要工作,努力解决生产运行当中 的瓶颈问题,通过内涵式发展,强化科学管理、完善服务机制、提高员工素质,站在高标准、高质量一流供热企业起点上,在吉化百姓和驻矿单位心中,实现服务由“暖身”向“暖心”延伸,提升和叫响 “暖万家”吉化供热品牌。
(二)企业自然状况
主营业务:一是吉化宅区热能转供运行;二是供暖设备及设施的改造和检维修。
兼营业务:一是街区下水设施的维护及疏通;二是民宅电气设备及设施的改造和检维修;三是民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设施的检维修及运行;四是总医院供水、排水、空调等十个系统设备设施的检维修及运行。(资产管理及房费收缴业务暂未列入,待事业部裁定)
组织机构:机关科室8个,基层单位13个。资产情况:现有转供热业务固定资产31,904万元。
人员情况:截止到2011年3月份,在册员工560人,其中:厂处级6人(二线2人),中层干部60人(二线5人),一般管理干部109人,操作服务人员385人(不在岗6人)。长期劳务用工141人,短期劳务用工(季节性泵工)135人。
生产情况:根据热源分布情况自然划分为7大供热系统,各系统共有热力站48座,管网总量272千米,主干网长度47千米,网上供热面积687万平方米,7大供热系统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企业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的供热事业仍处在高能耗的初级发展阶段,节能潜力还很大,热计量收费改革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并将在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从中油矿区系统看,吉化供热从规模、技术、能源控制等方面走在前列。从供热资产上看,吉化供热系统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投资改造,资产状况较好,技术、设备领先于国内同行业,现与长春热力等同。从热源上看,我公司为单一热源,与拥有多热源的其他热力公司相比,运行调节还存在差距。从热用户层面看,供热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吉化供热品牌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吉林百姓所接受。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资源优势:供热设备、设施等有型资源相对完备;技术水平、社会认同感和管理经验等无形资源逐年提高。
企业资源劣势:人力资源配备上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企业能力优势:历经30余年供热运行,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运行管理方法,供热运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企业能力劣势:尚未破解供热运行过程中的部分瓶颈问题。
(三)企业定位
对外:通过对全国供热行业对标分析,在运行、成本、技术、服务、自控等方面,吉化供热已跻身于一流供热企业行列。在规模、热源、调峰、效益等方面尚有差距。
对内:通过矿区事业部近几年的结构调整,供热公司已打造成供热运行、供热服务的专业化公司,供热服务系统保障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发展原则 做专主营业务;做精经济运行;做实基础管理;做优服务品牌。
(五)规划目标
抓住事业部“十二五”大发展的机遇风,供热公司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实现下列目标:
1、五大控制中心全部实现运行目标。2、48座热力站全部实现智能控制。
3、创造条件建立调峰热源。
4、建立热计量改造试点工程。
5、供热面积达800万平方米。
6、街区回水率提高0.5个百分点。
7、安全生产实现零事故、零危害、稳态运行。
8、供热服务满意度达96%以上。
(六)重点项目及投资安排
到2015年,完成规划项目48项,计划投资58,732万元,预计节能1.5万吨标煤,节热水23万吨。供热运行系统得到全面优化,在热源单位水温达标的情况下,具备提升转供100万平方米的能力(780万平方米),48座泵房全部达到远程传输、自动控制、适时调节的先进水平。重点项目及分年投资安排如下:
1、节能降耗项目33 项,投资44,028万元。
其中,2011年投资12,886万元; 2012年投资10,358万元;2013年投资7,448万元;2014年投资7,508万元,2015年投资5,828万元。
2、安全隐患治理项目10 项,投资7,940 万元。其中,2011年投资2,192万元; 2012年投资1,532万元;2013年投资1,422万元;2014年投资1,422万元,2015年投资1,372万元。
3、水暖电基础设施改造及其它配套设施改造项目5 项,投资7,264 万元。
其中,2011年投资1,950万元; 2012年投资1,778万元;2013年投资1,232万元;2014年投资1,160万元,2015年投资1,144万元。
(七)保障措施
1、全面实现供热控制自动化。
一是巩固“十一五”时期稳态改造成果,查找稳态运行不足,改造和完善供热系统的设备设施,对现有运行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升级,实现热力站的全自动控制。二是积极探索三级热量管理方式。积累运行数据,优化分解供热运行曲线,形成多条有针对性的曲线,提高控制指令的准确性,科学性。三是充分发挥调度指挥中心、区域控制中心、热力站三个层面的自控设备作用,确保热量管理水平全面升级,7大体系全部形成由调度、控制中心、热力站组成的三级热量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供热运行。
2、加大供热系统改造力度。
一是对非吉化住宅供热系统进行改造,解决非吉化住宅失水量大,严重影响供热系统整体运行质量的问题。二是对腐蚀严重的、能耗高的供热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确保系统高效、长周期运行。三是对部分楼房室内钢管更换为耐腐蚀、阻力小的塑料管,部分室外钢管更换为新型玻璃钢管材,降低系统阻力,解决堵塞问题。四是改变热力 站配电室屋面防水形式,平屋面改成坡屋面,确保用电安全,降低系统风险。
3、建立吉化供热调峰热源。
一是积极向市供热办及有关单位反映情况,督促电厂对供热机组进行改造,提高热源输出能力,满足供热需求;协调吉化动力一厂恢复锅炉供热系统并与现有热源联网,作为调峰热源,在严寒天气启用,缓解热源不足的矛盾。二是协调电厂允许吉化在一次网首端建成相对独立的集、分水系统,增强自主调节能力;同时使采暖药剂作用在相对独立的吉化区域内循环,减少药剂浪费,降低运行成本。
4、稳妥推进热计量改革进程。
2011年1月20日,国家财政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财建[2011]1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进一步扩大改造规模,到2020年前基本完成对北方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为了稳步推进吉化矿区热计量改革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公司计划对现有民宅供热系统进行热计量改造试点,今年将选择几座楼做热计量改造实验,为今后改造的顺利进行积累经验。在安装智能预付费计量表的同时,配套安装温控设施、远程抄表和远程测温设备,实现抄表、按热量收费、欠费停热的远程操作,提高用户节能意识,减少热源损失。
5、深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理顺管理 流程,组织好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落实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和质量规范,实现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行。通过抓基层强基础,抓规范强管理,抓素质强能力,抓督导强服务,全面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二是完善热力站星级达标考核制度。到“十二五”末期,建成“五星级”泵房10个,“四星级”泵房30个,“星级变配电厅所”“星级仪表控制室”各5个,以此全面推进热力站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进程和运行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三是继续开展供热运行对标活动。扩大对标范围,不断在国内、中油系统内部同行业对标,树立本单位学习和赶超的标杆。通过对标,查找自身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努力提高供热业务服务系统保障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6、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目前我公司以管工、焊工为例人均维护面积达3.7万平方米,基本满足日常维修需要。至“十二五”末期管工、焊工由现有的166人减至134人,人均维护面积达4.5万平方米,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为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将合理地调整人员,不超定员配备。一是通过内部积极挖潜。二是根据事业部总体要求,逐步引进社会用工,保持用工总量满足工作需求。对公司新增工作业务的变化情况,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做好人员配备,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不断完善公司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机制,充分体现按效益、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培训,计 划每年开展培训30项,组织竞赛8至10项,每年培训约1000人次,参培率100%。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和员工队伍。
7、全面提升、叫响吉化供热品牌。
提升和叫响吉化品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吉化供热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暖万家”工程建设。强化服务手段和服务质量的考核,加强对事业部宗旨和工作理念的贯彻,强化“服务产生效益、服务创造价值、服务促进发展、服务确保稳定”的思想教育,转变被动服务观念。二是实行服务承诺制和违诺追究制。从着装到维修规范,从服务时限到服务行为,从服务态度到职业道德,从服务工具到文明施工标准,向社会提出郑重承诺,全方位提高维修服务质量。三是全力配合“一站式”服务的开展。定期对“一站式”派工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专业队伍,为事业部“一站式”服务的改革工作贡献力量。
8、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
一是努力提高班子整体功能。要以“五个建设”为班子建设的抓手。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法,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班子议会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设和谐型领导班子。更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建设创新型领导班子。推行领导分线负责制,领导带头服务一线,结对帮扶,建设务实型领导班子。按照平易近人、务实清廉的要求,建设清廉领导班子。使两级班子都能达到“四好班 子”标准,公司班子连年争创石化公司优秀领导班子。
二是不断凝炼“热文化”内涵。要以“四个丰富”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与时俱进的注入“热文化”新的内容,明确员工的言行标准和规范。丰富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巩固企业文化成熟发展阶段建设成果,积极创作反映企业精神的有说服力、感染力的作品,确定2个企业文化教育基地,力争年年创成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平台。以召开座谈会、征集企业文化格言等形式,将“暖万家”的共同目标固化于每名供热员工心中,使“热文化”理念转化为每名供热员工的自觉行动。丰富文化传播渠道。通过各种媒体,广开文化传播渠道,对内统一思想,对外展示形象,不断推进吉化供热服务品牌建设。
三是全面推广“一化三优”活动经验。以“三个发挥”为党群工作主线。发挥带动作用。全面推广电气仪表维修站党支部“一化三优”活动成功经验,强化“三基”建设,通过学习交流,自主创新,使其先进做法在公司各站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典型群体的引领作用。以吉化“四种精神”典型为榜样,以供热公司历史积淀为依托,选树具有供热公司特点的能够吃苦耐劳讲奉献的一线工人,充分挖掘不同层面的典型集体和个人,举办事迹报告会,印刷成典型教育书籍,予以大力宣传和推荐,力争培树出省级、中油级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心作用。加强党员理想信念 10 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建立“一个核心、三条主线、四个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营造思想和谐、干群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是尽职尽责确保一方平安。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局面。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严格督查催办。积极推行首办负责制,认真处理好群众的初次来信、来访,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职责。努力解决困难群体生活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热源存在风险问题。
“十一五”期间,吉化热源始终来源于吉林市热电厂一家单位,且电厂自身已满负荷运行多年,热源供应不足与采暖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
1、持续低温和极端天气情况下,热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就目前供热公司实际情况,热源明显供应不足,造成区域水温不达标,供热质量受到影响,用户存在不满情绪。
2、单一热源存在安全风险,我公司无备用和调峰热源,一旦热源供应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2010年,一些城市热源就出现过此类问题,结果造成大面积停热,部分系统冻堵,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我们公司供热系统也存在同样的风险。
建议恢复动力厂630供热系统,作为调峰热源使用,缓解热源不足问题,同时降低运行风险,提高供热系统应急能力。
(二)非吉化小区供热设施陈旧问题 我们公司辖区内非吉化楼190余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供热系统形式不合理,立管在用户室内,无法有效控制用户私接行为,存在窃热现象。
2、地下管网和室内管线锈蚀穿孔、跑冒滴漏严重,资源浪费,影响供热质量。
3、部分室内管线为钢管,堵塞严重,普遍存在私自放水现象。
目前急需改造的有140余栋。按照《吉林省城市供热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供热企业应该维修到用户终端前阀门外(即锁闭阀)。建议对非吉化小区根据管线腐蚀情况逐年安排维修改造;对有产权单位,也有能力进行维修改造的用户,由其产权单位维护和改造,解决以上问题。
(三)热力站、配电厅所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我公司所属各热力站及民宅变电厅所共计74座,防水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其中50座热力站及变电厅所存在漏雨和外墙破损严重的情况,占设施总数的67.5%,防水面积共计1.4万平方米。存在问题如下:一是配电设备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下,使用年限降低。二是受潮后或雨水滴落在配电设施上,容易造成短路跳闸,系统停运,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平稳运行。建议“平改坡”。
(四)个别维修站生产环境与居民生活相互影响问题。目前我公司基层单位员工食堂及班组休息室环境差,设施老旧不齐全。特别是松江供热维修站由于棚户区改造占地迁移,至今无合适办公场所,百姓生活与站队生产相互影响,且曾发生过摩擦。建议事业部能够给予关心,解决基层维修站的实际困难,改善员工食堂和基 层班组休息室环境,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为正常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
供热业务是确保矿区建设持续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在“十二五”这一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事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发奋图强,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建设更专、更精、更实、更优的供热公司而努力奋斗!
供热公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乡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乡镇”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海西绿色腹地建设服务,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根据省、市、区-201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2014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
一、总体要求
全
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建设,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四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群众性创建为载体,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充满创业激情的人文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文明建设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努力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推进,在服务大局中深化,在服务大局中提高,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2、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为民惠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3、继承创新,持续运作。要紧扣时代主题,挖掘优势资源,坚持规划的指导性原则,充分调动各村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与省、市、区规定的项目相衔接,根据精神文明创建内涵的拓展和项目指标的变化,努力扩大创建的领域;又要立足于传统项目、载体和品牌,进一步展现优势,努力从我镇地方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特色中汲取精华,创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形式新经验,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
4、统筹兼顾,整体提升。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紧密结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坚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现有相关法规制度相衔接,从现有基础出发,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统筹力度,梯次递进,整体提升。
三、创建目标
集全镇之智,聚全民之心,举全镇之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争创-2014年市级文明乡镇。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基础,深化文明村镇创建
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保持良好治安秩序。各村各部门要加强惠农政策的协同运作,加快和完善农村交通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设施、防灾减灾设施、卫生基础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镇、村庄规划,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环保、节俭殡葬新风。以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路网向自然村延伸、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文化宣传栏、家园清洁、改水改厕、农民体育健身等惠民工程建设,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村镇创建水平。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综合运用文明村镇、文明信用户、十星级文明户、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等创建载体,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五要工程”、“评五星、树新风”、“立四榜、树样榜”、“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创建活动,努力培育一到两个能对外开放、对内示范的高标准文明生态村典型。进一步创新载体,拓宽农村文明创建平台。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创建、自我提高。适时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经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力争成为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先行镇。
加大配合力度,提高村镇文明程度。充分利用“互动联动、共建带创”活动,丰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内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生活品位,增强服务实效,促进文明村镇的整体提高。
(二)抓好“三大活动”项目,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创建工作的活力来自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目前在全国普遍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已经成为创建工作的三大基本项目,必须在新一轮创建中持续抓好,全力推进。
1、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
德素质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为主题,以“延平挑大梁,勇当突破工业排头兵”为载体,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要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公民道德教育之中,继续开展“爱祖国、爱福建、爱家乡”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突出抓好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村镇环境四个重点环节,围绕生活礼仪、社会礼仪、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校园礼仪、涉外礼仪等主要内容,抓好文明礼仪知识普及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树立“文明礼仪”的良好形象。建立健全各类人员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体系,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观赏、公共参与等领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引导人们在公共场所、人际交往、交通出行中遵守则、讲公德、守秩序,不断提升文明素质。着力抓好家园意识和环保理念的培育,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究卫生、植绿护绿、节能减排,努力提高村镇环境质量,促进和谐建设。
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主题活动。组织推荐道德模范、“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使评选的过程成为开展道德实践、促进道德养成的过程,在全镇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潮。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各种媒介对道德模范和“感动闽北十大人物”进行多形式、全方位宣传,使先进人物事迹广为传颂,营造讲道德、学榜样、做好事的浓厚氛围。精心开展“我们的节日”宣传教育活动,突出抓好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认知、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使之在参与中凝神聚气。
2、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社会氛围
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省、市、区文明委《志愿服务活动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志愿服务实施意见,成立以文明办牵头,组织、民政、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老龄办等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整合社会各类志愿者队伍,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完善志愿服务网络系统。健全完善统一的志愿者注册制度、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的各项制度,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经常化。
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讲文明树新风、扶危济困、应急救援和大型社会活动,广泛开展“海西建设我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在全镇营造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组织成立一批专业志愿服务工作者,提高我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使志愿服务成为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载体。
3、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程建设。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净化网络、网吧、荧屏声频、校园周边环境和图书市场为重点,坚决遏制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实现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效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依法打击与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结合起来,把开展专项行动与加强日常管理结合起来,把加强行业自律与强化社会监督结合起来,把加强监管力量与提高技术防范能力结合起来,明确管理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深化未成年人道德实践主题活动。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积极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扎实开展“文明小标兵”、“孝敬父母、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等道德实践主题活动,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载体,做大做强创新品牌项目。
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落实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公益性质,加大对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在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中,配套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培育未成年人爱国情操和高尚道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各级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及其考评原则》精神,全面实行领导班子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实绩作为考核领导班子、使用和奖励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文明办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建立健全文明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队伍建设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切实加强文明办队伍建设。完善村镇精神文明工作网络,培养工作骨干,不断提高村镇两级精神文明工作骨干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树立良好形象。
(三)加大资金投入
要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加大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资金投入,把精神文明创建的投入纳入镇财政预算,保证这方面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每年安排一定的精神文明创建专项经费,用于精神文明创建的宣传、推动、奖励。要不断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逐步形成适应我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筹资机制,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用好用足文化经济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精神文明创建给予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合理安排创建资金,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篇: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乡镇社区十二五规划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快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优化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较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求,现结合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划:
一、发展现状
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县政府及镇人民政府驻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怒江峡谷第一镇”。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西麓的怒江两岸,东与老窝乡相邻,西
与缅甸接壤,北与鲁掌大兴地乡相接,南与上江乡相连。境内山高谷深,沟壑丛横,最高海拔3100m,最低海拔800m,据大理、保山通往怒江州所有属各县及缅甸边境要道,距省城昆明581公里。有8个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其中农村办事处6个,城镇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镇人民政府约5公里。片区人口数为30977人,其中老人口为5000人、小沙坝人口数为400人。
中心在职职工35人,退休10人,在职职工中卫技人员31人,占中心职工总数的,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中级职称11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初师级为19人,其中以工代技2人,占卫技人员总数的。后勤人员4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全院职工全部聘合上岗。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将大力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实现率先发展、率先发展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卫生服务保障。
三、规划目标
建设规划: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云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意见》通知云卫〔〕212号文件精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规划为:全中心占地面积约为1亩,其中中心综合大楼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按现在市场价每平方米1800元,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0万元。建设时间为10个月。于2012年投入使用,并能开展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健康为中心、人的生命为全过程、以老年、妇女、儿童和慢性病人为重点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
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
人才培养: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增强宣传力度,鼓励再职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使得平时工作认真,责任心强,思想过硬的年轻同志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医务人员的学历都在大专文凭以上。计划2011---2012年到昆明进修学习人员3人,分别是:b超、放射和检验,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2012年---2015年计划分别到州人民医院和云南省附一院进修学习人员5人,分别是:内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外科,进修学习时间为1年,经费大约为20万元。
2011-2015年,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管理系统、社保刷卡机和康复中心的建设。总投资初步测算为220万。
2011年向上级争取急救车1辆交通车1辆,经费大约为30万元。、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卫生工作是
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中心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不但肩负着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对保护农村劳动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搞好农村卫生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⑴村卫生室的建设:按国家、省、州和县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需要建设的村卫生室有:小沙坝村卫生室、老村卫生室、白水河村卫生室、瓦姑村卫生室、苗干山村卫生室、双美地村卫生室共6个村卫生室,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总投资初步测算为60万元。
⑵农村卫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做好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搞好乡村医生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0,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80。
⑶农村卫生的保健工作:积极做好
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和儿童的保健工作。住院分娩率达到70,孕产妇、儿童保健覆盖率分别达95%,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0/10万以内。
⑷做好乡村医生和计生管理员的培训工作要每年一期,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国家扩大免疫、地方病、全球基金项目、计生管理员相关知识、妇女儿童保健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知识的培训五期,需要经费10万元。
四、发展目标、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县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要求,2011年基本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屋、设备、人员配备等基础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到2012年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水平,让我中心辖区内的社区
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使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力争达到80,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的电脑录入工作,真正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管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保卡刷卡系统配置安装工作,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方便快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共计需要医保刷卡机5台。、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中心。康复中心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慢性疾病及重大疾病手术后恢复的功能锻炼的重要场所。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康复需要。、在十二五期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整顿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严格执行院务会提出的“布置、监督、检查、指导、收集”十字方针彻底改变工作
被动和没有头绪的局面。那一世范文网
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按照“抓关键,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学习,不断增强宗旨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少数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差等突出问题。
严格执行药品购销工作,逐步完善跟标工作,做好药品经营委托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不送礼不办事,不给红包不热情,不给好处不负责”的恶习,狠刹“收受红包”、“接受吃请”、“药品器械回扣”、“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
积极稳妥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扩大医疗覆盖面,大力开展对农村群众送医送药活动,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做到财务管理,报销制度及时、准确。
第五篇:2010工作及十二五规划汇报
苏庄乡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工作安排及“十二五”思路目标汇报
一、2011项目建设安排:
1、新农村建设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董家山村为重点推进村,投资20万元,做到庄庄通公路、户户有花有树有白墙、通水泥人行道,针对董家山村寨沟庄偏远闭塞,动员寨沟庄39户97人整体移民并进行安置。以苏庄村为重点,从“三清五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灶、改厕、改厩、改路)着手,在全乡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2、以营林为主、增加林农收入新途径。投资103万元,对2000亩的宜林荒山进行绿化,主要栽植刺槐林1000亩,药材野生抚育(连翘)1000亩。
3、结合羊群品种改良,继续实施“三只羊”农民增收工程。投资60万元购买优质种公羊和母羊,在西古堆村、苏庄村、当处庄村和董家山村实施该项目,扶持300户(户均3只)贫困农户,变“输血”为“造血”,采用滚动发展的模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4、道路建设。一是新修官厅、封岳两个移民村通村公路3.5公里;二是协调有关单位改造苏庄村至十里沟口公路,改善交通环境。
5、全力协调做好山西合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张峰水库沁湖庄园项目。目前规划评审已通过,公司、土管、乡村正在协调 1
土地审批工作,在明年的项目开发中,我们将全力协调处理景区范围内与村民相关的利益问题,力争使沁湖庄园的开发建设给当地农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6、组建“苏庄农家乐”旅游开发公司,依托张峰水库资源,招商引资,主要做好“三通一平”等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7、依托“苏槐养蜂合作社”发展养蜂产业,逐步扩大规模,首先重点扶持10户养殖户发展800余箱蜂,形成合作社+蜂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二、2011-2015年我乡发展预期目标
(一)总体目标:以发展为要义,以创新为动力,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发展和谐的新苏庄,把苏庄建成全县有名的生态农业强乡、畜牧强乡和旅游强乡。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1年至2015年全乡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年递增10%,达到2120万元。
——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达到8100元。全乡医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形成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加强。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壮大太行黑山羊、苏槐蜂蜜、中药材、农家乐旅游四大绿色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2015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2700人以内。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
(二)计划任务和措施:
1、交通建设
一是重点协调安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解决与途经村村民相关的利益问题,确保施工顺利;二是新修官厅、封岳两个移民村的通村公路30公里,实施包括农村公路、社会服务以及民生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三是协调多方改造苏庄村至十里沟口道路20公里。通过三项交通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我乡道路条件,到2015年,实现与周边乡镇的良好衔接,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
2、生态旅游
确立“旅游产业兴乡,绿色产业富民”的目标,全力协调做好山西合一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张峰水库沁湖庄园项目建设,协调处理景区范围内与村民相关问题。同时依托资源,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饮食服务和旅游产品,包括生活饭店、农业观光旅游和乡村农家乐自主游,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到2015年全方位提升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避暑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
3、畜牧渔养殖业
一是结合牧坡改良工程,继续实施羊群品种改良工程和“三只羊”工程,扶持养羊大户10户,通过科技示范全面推 3
广舍饲养羊,标准化养羊,全力打造“太行黑山羊”特色品牌,实施“三只羊”工程,新建养羊园区3个,改良本地山羊3000只。到2015年,全乡“三只羊”工程惠及500户,滚动养殖2000只,全乡羊群饲养量稳定在4万只,实现人均16只羊,真正建成养羊强乡。
二是依托“苏庄乡苏槐养蜂合作社”发展养蜂产业,逐步扩大规模,扶持养殖户发挥示范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合作社+加工+蜂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蜂业生产走向生产、流通、加工、经营一体化的格局。
三是以张峰水库为依托开发建设水产养殖地1个,养殖面积20亩,水产品产量4吨,年人工繁育优良苗种20万尾,渔业经济产值20万元,农民人均渔业纯收入180元。
4、林果业
一是依托天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主要建设万只养兔基地,发展黄牛养殖500头,同时利用闲置土地建设特色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二是以营林为主、增加林农收入新途径,投资500万元,对1.5万亩的宜林荒山全部进行绿化,主要栽植刺槐林1万亩,中药材野生抚育(连翘)5000亩,核桃经济林1000亩,到2015年实现人均2.5亩经济林,逐步形成产业化格局。
5、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90万元,主要建设在苏庄村建设水源工程(人字闸)三座,小浇地2处,深入开展农田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提高粮食单产及品质,增加总产。
6、新农村建设
通过培植好产业、建设新村庄、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等手段,对西古堆村、苏庄村、董家山村、当处庄村进行新农村建设整体巩固提高,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体现特色,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结合全乡401口人的移民搬迁工程,进行危旧房改造、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力争拆除危旧房面积约6000平方米,新建农民安置点4个,总建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实施村庄整治、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农村供水全覆盖,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各村推广应用天然气、沼气清洁能源,实施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受逐渐引导农村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讲卫生、爱清洁,自觉维护公共卫生,保护生态环境习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自然生态。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