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第一步——标题样式(定稿)
七步攻克论文格式
第一步 标题样式
一、设置标题样式
1.将光标定于标题行,设置标题
2.一级标题,二级标题(根据需要去除标题样式)3.设置多级编号
3.根据论文格式要求修改标题样式
第一步:设置标题,①将鼠标光标移动标题行,在菜单栏“开始”→“样式”→“标题1”;
②设置好“标题1”样式后,可能会出现项目编号,在菜单栏【开始】→【项目编号】中可将项目编号去除。
第二步:继续对论文各标题进行标题样式设置,按实际的情况设置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即可,方法见第一步;
第三步:对标题设置多级编号,①选中需要设置多级编号的标题,菜单栏【开始】→【编号格式】→【其他编号】→【多级编号】→选择需要的多级编号→点击【确定】即可。
第四步:根据论文格式要求修改标题样式
不同的论文会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在设置问标题样式后,就需要根据具体的论文格式要求来进行相应的标题样式格式设置。
第二篇:WPS论文排版教程一:如何设置标题样式
WPS论文排版教程一:如何设置标题样式
面对论文格式要求时,大家都会面对下面这种对于各级标题的要求。其实,不只是做为标题,目录、题注和页眉的章节设置,标题样式都是最基础的步骤。本文图文讲述了WPS论文排版教程一:设置标题样式的方法。
操作步骤
1、准备好WPS文档。
2、在开始选项卡,样式组中为各个题目添加标题级别。如默认的标题字体不符合你的论文要求,可以右击标题,在修改样式中修改。
3、例如,我们的要求正文小四号字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可以选择相关文字,点击开始选项卡--样式--正文。右击修改样式,在左下角格式下拉列表中进行更多修改。
4、为标题编辑多级编号。在为标题设置好样式后,就要开始设置多级编号了。点击开始选项卡--段落组中,点击编号的下拉箭头,选择其他编号--多级编号。
5、此外,大家也可以点击开始--样式组右下角的小箭头调出样式和格式任务窗格,在任务窗格中进行各种操作。
动画教程:
本文已收录至专题:
WPS论文排版教程
第三篇:为标题套用显眼的样式
云台山三日游
活动日期:8月2日
集合时间:晚上22:00
集合地点:北京西站
景点简介:
云台山位于河南焦作修武县境内,以山称奇,以水叫绝,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小寨沟、老潭沟、温盘峪、子房湖、茱萸峰、万善寺等景区组成。云台山以水叫绝,素以“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而著称。
行程安排:
第一天:北京西站自行集合,乘坐K197次(22:27分发车)前往郑州。第二天:郑州接K197次(07:06)的火车,后乘车赴云台山(需车程2小时),乘景区旅游观光巴士赴华夏第一奇峡红石峡(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云台山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狝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八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24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叠彩洞、猕猴谷、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主要景点有: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还幽瀑、穿石洞等景点,游览时间3小时),参观游览小寨沟(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走泉,游情人瀑、不老泉、龙风峡等景点,游览时间4小时)老谭沟参观亚洲最大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季节性瀑布)。
第三天:早餐后乘车赴云台山,游览茱萸峰景区(俗名小北顶,又名覆釜山,因
其形貌似一只倒扣的大锅由而得名。海拔1308米,峰顶有真武大帝庙、天桥、云梯。相传,王维名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隹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即于此峰有感而作,游览时间2.5小时),中餐后乘车赴郑州(需车程2小时),下午送D122次(16:37)的动车返回北京西,结束愉快的河南之旅!
第四篇:论文封面样式
泰 山 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题名(黑体小二)毕业论文(设计)副题名(黑体三号)
((说明:该横线标明填写位置,填写完毕后删除该线)(注: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一栏中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可以直接填写职称如:讲师、副教授、教授,具有主讲教师资格没有讲师以上职称的可以填写硕士或博士。此处文字在正式封面中不得出现)
(以下横线部分填写文字为黑体小三)
所在学院专业名称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
第五篇:走好“三步一轴心”课堂样式的第一步
走好“三步一轴心”课堂样式的第一步
在“三步一轴心”课堂样式中,“探究问题”是核心,但其中的关键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开始,它既要确定“探究问题”的方向,又关乎“探究问题的质量”。如何能够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谁提出呢?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或者学生学习的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投入到问题之中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最终归结问题。其次,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然后去探究,最后归结问题,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不仅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且促进了全面发展。
由教师提出问题时,我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故事提出问题。“三步一轴心”课堂样式不同于师生问答式教学,不是你问一句我答一句。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提出的问题既要学生容易理解,又要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去探究,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我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在200多年前德国的一所小学,有位老师有事要出去,就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1+2+3+„+99+100=?大多学生都很快的动了起来,100个数字相加啊,这得多长时间。就在老师要出教室的时候,一位10岁的小男孩站了起来,一下就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又是如何飞快的计算出结果呢?”这样,学生的兴趣来了,几个人一组进行讨论,知道这个故事的给不知道的讲,最后大家都了解了高斯的解法。我又提出了问题:“这道题为什么可以这样来做”,“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2+4+6+„+98+100的和吗”,“其它等差数列的和可以这样求吗”等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探究,去归结。
2.利用日常现象提出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数学,能把数学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之中。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人,事,物中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反证法》时我是这样提出第一个问题的:“我们教室坐有68个同学,在第一组的16个同学中,至少有2个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大家纷纷议论,相互询问,真是这样的吗?证实之后,我又讲了个小故事:“西晋有个宰相王戎,小时候有一次和小伙伴到城外玩,玩得大家都觉得口渴了,这时发现了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熟透的梨,他们喜出望外,但王戎却对小伙伴说,路边的梨不能吃,是苦的。有个小伙伴摘下一个尝了一口,果然是苦的。请大家说说,王戎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判断?”经过学生探究,我点出这种思维叫做逆向思维。再提出第三个、第四个问题:“这种推断的方法对数学命题的证明有什么启发呢?”“哪些命题适用反证法证明?”在学生的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并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
3.从俗语中提出问题。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很多的俗语,里面渗透着很多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在教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我给学生提了几个俗语:“头发长,见识短”、“玉不琢,不成器”、“不到长城非好汉”、“有志者事竟成”、“水滴穿石”等,让学生来分析这些俗语中的条件关系,从而引入数学命题中的条件关系。
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的学生最大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在“三步一轴心”课堂样式中,问题的提出者不但可以是老师,还可以是
学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常采用的方法有:
1.出示课题,引发思考,提出问题。在教学新课时,可先给出学生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去思考,去揣测,去提出问题。在教学《导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时,因为已经学习了《导数的加法和减法法则》,所以我直接在黑板上出示课题后,给了学生3分钟时间思考,然后我问学生有什么想法,学生纷纷提出问题“是不是积的导数就是导数的积啊”?“那商的导数是不是导数的商啊”?“运算法
x1则是什么呢”?接着我又给出了两个函数:y(x1)(x2),y。让
x学生去求导数,用结果去回答学生的问题。我想,这样学生会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更熟练,应用会更自如。
2.鼓励预习,课前阅读,提出问题。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没有好的预习,就没有好的课堂效果。而预习的过程,正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在教学《分层抽样的系统抽样》时,我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了预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提出一个问题(出一个应用题也行)。上课时,每个小组对组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每一个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案,并把所有的问题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就会对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有了清楚的了解。而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由自己探究得出结论,对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起到增强作用。
3.比较异同,引发猜想,提出问题。有观察才会有发现,有比较才会有思考。让学生去观察一些例子,去分析一些现象,学生就会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归纳推理》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式子:6=3+3,8=3+5,10=5+5,12=5+7,14=7+7,16=5+11,18=5+13,„我把粉笔给了一个学生,示意他继续写,这个学生再写了几个后就不写了,说:“老师,这样要写到什么时候啊!”这时,有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看左边的数学都是偶数,右边的都是两个奇数之和,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啊?”我马上对这位学生给予肯定:“你说的很对,你说的就是数学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又有学生问:“为什么是猜想啊?”“是不是每个偶数都能写成这个样子?”“偶数这么多,会不会有哪一个写不成两个素数的和呢?”看到学生提出来这么多的问题,教师再适当的引导学生去探究,归纳推理这种方法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在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使学生真正会学会问。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乃至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