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渡乡柳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9:1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渡乡柳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渡乡柳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第一篇:石渡乡柳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石渡乡柳山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柳山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围绕乡党委、政府“生态立乡、旅游兴乡、三产强乡”的发展战略目标,参照生态村建设目标的要求,严格按照《石渡乡柳山村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基本概况

柳山村,地处庐山西海上游,修河穿境而过,豫宁八景之一的“柳浑精舍”的柳山在其境内,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它由兰田、塔里、港西、新华等18个自然村组成,共502户,2180人,耕地面积105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它农作物有棉花、吊瓜等。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有序实施,为生态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柳山村两委班子成员把生态村建设工作列为年内必须完成的重点工作之一。并特别成立了由村主任任组长的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石渡乡政府的统一安排,组织力量,配合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系统、全面、完整地论证了柳山村的现有资源及建设的重点项目,同时制订了柳山村生态村建设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目标,并通过抓项目、抓结合,求发展。落实了生态村创建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了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夯实基础,广泛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村创建氛围。几年来,村内从生态环保的根本着手,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警示教育,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从 1

娃娃抓起。二是在干群中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经济发展观,在群众中开展“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环境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等活动。在生态村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污染环境,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在群众中树立了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三是封河禁渔,保护野生动物,进一步加大渔政、林政、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林政方面,成立了森林“三防”协会,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的不法份子,从而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净化了境内的生态环境。四是配合旅游,在各自然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制定了符合环境保护的村规民约,不断改善生活环境,进行环境清理和整治。实行卫生门前“三包”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村内群众已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环境意识。

(三)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强化生态村重点工程的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创建省级生态村,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在创建活动中,柳山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花大力气进行解决。一是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对所有自然村庄的砂石路进行了全面硬化,修整了大小房屋26幢,绿化公路两旁6.5余公里,配置垃圾池8个。二是重点做好 “三清八改、五普及”工作,积极实施改水改厕工程,改水改厕率达100%。三是配合旅游,清理垃圾150多吨,进行了村庄四旁绿化100余亩,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四是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五是建立健全了全村环境卫生保洁网络,设立垃圾池并安排了专人进行清扫,定期进行清运,使柳山村的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2、农民的文明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进,柳山村更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抓阵地,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并充分利用村电教室、村妇女学校等阵地,对村民开展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生活的素养;二是抓教育,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三是抓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卫生保洁制度,保护好生态村创建活动成果。四是各自然村庄成立了理事会,按新时期的村落社区建设要求成立了“六会一站”,并开展了工作。五是开展了“三村十星”、“五好新女性”等创评活动,使文明新风盛行。

3、生态文明村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生态经济有了大发展。柳山村地处庐山西海上游,在生态文明村创建过程中,利用良好的生态与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尤其是柳山旅游开发的快速发展,给农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二是社会文明有了新进步。通过开展文明户创评等措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有线电视,村民靠打牌、聊天消磨时光的少了,学习新技术、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村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他们深入开展了“十星文明户”创评活动,目前已有70%的农户达到了“十星级”标准,农民的生态意识、家园意识、现代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人人争做勤劳、善学、文明、守法村民,家家争创“星级”文明户的良好氛围。为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开展了党员“双学双带、联户联富”活动,健全党员学习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外,村两委班子的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经常到老弱病残和

贫困户家里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村两委严格实行“两重两轮”票决制度,对事关全村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经过村民代表议事会和党员议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很高,村级管理逐步走上了民主化、规范化轨道,党群干群关系十分融洽。现在群众有事都爱找村干部商量,多年以来全村没发生一例上访事件,连续几年来,无治安、刑事案件发生。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人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正被农民所摒弃,一些符合时代要求,反映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正被农民所接受。三是生态环境表现更和谐。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开展,如今的柳山村,环境有了明显变化:村庄更绿了、河流更清了,环境更美了,呈现出优美、整洁、和谐的村容村貌。

我们将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乡村干群的努力,沿着生态、文明、健康、和谐的发展路子,进一步把柳山村建设成村风文明、环境优雅、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日

第二篇:昌邑市石埠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石埠经济发展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于2005年抢先突破发展的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以农村城镇化为目标,牢固树立“生态立镇、生态建镇、生态兴镇”思维观念,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弘扬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争创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近年来,我们石埠经济发展区紧紧围绕实现小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为目标,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为总抓手,大力推进生态乡镇建设走出一条抓环境促发展,保护环境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新局面,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已达到了省级生态乡镇的标准。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 我们高度重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将其列入党工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目标,做到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责任落实“三个到位”,并定期研究、定期督促、定期检查、定期整改,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检查、指导 1

和协调全镇的创建工作,建立起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全议,听取创建工作专题汇报,集中研究部署创建工作,组织专项检查治理,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做到“六有”: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有检查、有总结,真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整体开展。二是宣传发动到位,充分利用过街横幅、宣传栏、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加大创建的宣传力度,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环境意识和创建热情,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省级生态村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对照参考标准,将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责任体系。通过严格落实责任,极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形成了通力合作、合力创建的浓厚氛围。

二、强力宣传,全民参与

环境保护和省级生态乡镇创建离不开全镇人民的自觉参与和积极配合。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镇把强化宣传,激发全民创建热情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持续开展环保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先后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工作动员大会,统一了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利用有线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宣传阵地,广

泛宣传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对推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维持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道德教育,在学校开设环境保护课,采取“小手牵大手”,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积极行动,个个自觉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创建工作初见成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通过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活动,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镇容貌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新农村。环境的改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进入村内,道路整洁,空气清新,随处可见鲜花绿荫,使人如置身花园之中的感觉,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创建生态乡镇所带来的实惠,同时也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了城镇档次,随着环境质量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到我镇创业,居住。一批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先后落户我镇各经济小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镇”、“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和“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昌邑市文明镇”等多项荣誉。

我镇开展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以来,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生态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全镇人民真正过上了住整洁房、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享受优美环境的幸福生活。群众也由开始的不理解不配合到后来的“作壁上观”到现在的积极参与、主动投入。

我们决心以创建活动为依托,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石埠经济发展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一一年八月十日

第三篇:青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青山铺镇青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青山村位于青山铺镇北部,东邻黄鹄村,南邻安沙镇唐田新村,西邻北山镇,北邻汨罗市弼时镇,从北至南有107国道穿梭而过,东西有京珠高速连线贯通。全村21个村民组,997户共3507人,党员123人,党小组18个,村支两委共6人。全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61.5亩,山林面积5542亩。我村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干部团结,村民和谐,是青山铺镇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我村以创建生态村为契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村庄品位不断提升。

一、落实责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自2009年我村开始创建国家级生态村以来,村支两委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分工明确,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始终把巩固生态村建设工作当作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一是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支两委其他成员和各小组组长等为成员的创建全国生态村的创建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对生态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制订了工作计划。按照“量力而行、先易后难”的原则,巩固生态村建设,把生态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规范各种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庄整治的各项工作制度、环卫保洁制度、门前“三包”制度、文明创建等制度,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完善工作机制,为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四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情况,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努力开拓创建工作新格局。

二、坚持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我村人均纯收入2009年为7027元,2010年增长至8500元,年增长达17.33%,居于全镇领先水平。其中2009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8649元,2010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10128元,年增长17.1%。

我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居全镇前列。我村先后引进了3家农业企业:曙光山城农业科技公司、七鑫农业科技公司及思静公司。将青山村内连片土地实行流转,按照每年800斤稻谷每亩对流转的稻田进行补偿、按照每年200斤稻谷每亩对流转的山林进行补偿,同时吸纳空闲的农村劳力进入各农业企业进行务工、培训,实现经济效益,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三业协调发展格局。我村大力发展葡萄种植,沿107国道线,东边以现有曙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08亩葡萄种植基地为核心园区,西边以七鑫公司176.4亩酿酒葡萄为核心基地,发展小水果基地,全力打造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时,集中技术力量,优先发展,带动周边农户,鼓励村民创收,实现经济效益。我村对散户葡萄种植的村民进行600元/亩的补贴,截止2011年5月,散户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60余亩。

三、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

1、集中清污整治,美化环境,改水改厕改厨、绿化房前屋后、提倡使用新能源。按照我村制定的村镇建设整体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村坚持科学合法用地,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全村环境净化及沼气池工程建设综合整治达800余户,确保人畜分离率达80%、清洁能源使用达85%,对分散养殖户,大力发展“养殖业-沼气-种植业”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对养殖粪污进行处理。对规模养殖户或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大中型净化沼气工程,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确保畜禽粪污有效利用。

2、我村严格根据《关于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的通知》(长县办发{2010}23号)所划分的禁养区、限养区对村内禁养区、限养区的养殖户进行了清查摸底,并造册登记。同时大力宣传退养转产的各种政策,鼓励村民进行退养转产,截止2011年5月,青山村已经有15户主动退养,有33户缩小了养殖规模,总退养面积2139平方米。

3、进一步减少农村日常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我村先后投入资金6万元新建大型垃圾集中处理池36个,配备了专门的垃圾清运车、环保工人,将日常生活垃圾运至垃圾站,同时我村还在全村范围内配备了1000个小型的垃圾桶、200个小型的垃圾池用来收集农村生活垃圾,并对部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环保效应。

4、庭院经济、村庄绿化投入进一步加大,几年来我村不断鼓励村民在屋前屋后种植绿化植物,同时对实行村道绿化工程,共计种植绿化苗木12000余株。

5、在全村范围内树立马蹄塘村民组为环境治理先进组,以点带面,全力打造“无白色污染区域”典型。确保屋前屋后无白色生活垃圾,村组道路干净整洁,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6、对山塘、河道进行整治。在每组安排了1-2个环保专干对水生杂草进行打捞清理工作,同时积极配合镇水管部门对积淤比较严重的山塘进行了清淤,还群众一方碧水。

7、对村级公路实施全面硬化,并对各组组级公路订好升级改造规划,完善路基,完成路面砂石铺压,做到村级道路都基本实现硬化,交通网络布局合理,组组通公路。

四、营造宣传氛围,提高村民素质

创建工作是项全社会的工作,需全民参与。群众是一切工作的主体,我们把提高村民素质作为巩固生态村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创造有力条件,提高村民素质,培育文明村民。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以贯彻落实中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完善了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切实增强渔农民的自立、竞争、效率、民主法制意识。利用村办公大楼条件的改善,生态文化广场的修建为契机,结合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各种载体,开展村民素质教育,不定期组织广大村民接受生态文明、健康生活等知识的学习,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倡导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巩固生态村建设的步伐走得更远。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生态村创建成果 结合我村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

逐步完善《村民自治公约》,制定了符合青山村村级发展的《村规民约》,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我村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未成年人活动室,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儿童。还设立了居家养老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村内老人进行上门体检、看病、理发等活动。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广泛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移风易俗;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形成良好风尚。

开展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借助村民间民俗舞龙队、腰鼓队,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六、今后工作思路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是一项环境工程,更是一项形象工程、民生工程。近几年我村在创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主观认识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为此今后我村将在以下工作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继续落实创建标准,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根据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继续做好创建日常工作的监督、指导,进一步对创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整改与完善,牢记树立创建难,巩固更难的道理,对下一步创建工作加强指导,明确任务,全面启动各项创建工作的措施。

二是继续强化环境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群众环保责任宣传教育,加强对对全民的环保国策宣传,真正形成领导重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快创建步伐。资金是完成创建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有计划通过多方面筹集,对照创建项目,争取资金,整合各方面资源,有效地加快创建工作步伐。

四是继续加强环境管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抓污染治理,促进清洁生产,有问题及时做好整改。

总之,我村将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和落实好能源沼气,卫生安全饮水,环境卫生,土地平整,道路等方面建设。加大改革开放步伐,紧紧抓住机遇,努力奋斗,努力构造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把青山村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青山铺镇青山村村民委员会

2011年5月22日

第四篇:民主乡旗山村生态村创建

中江县民主乡旗山村创建生态村

申 报 资 料

中 江 县 民 主 乡 二0一0年5月

民主乡旗山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

领导小组

组 长:伍建明(乡 长)副组长:董子辉(副乡长)成 员:谭必刚(乡纪检副书记)

幸小军(村镇建设办主任)

敏(旗山村支部书记)

敏(旗山村村主任)

基本概况

1、自然地理状况

民主乡旗山村位于中江中南部,民主乡政府东部,邻中江县城60公里;全村有9个社,536户1850人,幅员面积2.8公里,耕地1450亩。该村全年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年均气温20℃,降雨量1000—1200毫米,相对湿度68—72%,日照1000小时左右。土壤以中壤土为主,质地适中,水气协调,耕性良好,酸碱性适宜,营养条件能基本满足生产的需要。大气质量好,农业灌溉用水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土壤未受污染,各临测参数均未超过“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中规定的范围,属清洁水平。

2、人口经济发展状况

(1)民主乡旗山村辖9个社,总人口1850人,总户数536户,设党支部1个,有党员56名。

(2)经济发展状况

全村有耕地面积1450亩,主产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等;畜牧业有生猪、养牛、养鱼、鸡、鸭、鹅,年出栏小畜禽30000支。

2、依托农业,发展反哺型农业养殖业、工业等。

3、基本农田保护区:旗山村规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1450亩,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保证旗山村域区内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4、严格审批交通用地,村道建设原则上在原有道上进行,严格宅基地的审批。

(二)生态家园建设

1、建标准化畜禽圈、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节能炉灶和标准化的稻田等。

2、开展“猪一沼一果”、“猪一沼一菜”、“猪一沼一鱼”、“猪一沼一稻”等生态经济经营模式,形成农户基本生产、生活内部的良性循环。

3、搞好环境绿化美化。

4、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一事一议”重点搞好村社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实现村社道路网络覆盖全村。

(三)农村环境综合治理

1、水环境

截污治污,完善污水排放和沟渠建设。加强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农业、养殖业废水以及河道水葫芦污染控制。

2、固体废弃物整治。

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在全村院落集中地设立垃圾堆放点。

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有墙、有顶、有门、有清洁便盆(槽)、有水冲洗,地面及墙面干净。

7、厨房改造。厨房清洁卫生,通风透光。墙壁粉刷,鼓励靠灶墙贴瓷砖,灶台、切菜台、洗菜盆贴瓷砖。

8、畜禽粪便。农户从事家庭养殖的,须建畜禽粪便处理池,畜禽粪便处理率达6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根据养殖场规模修建化粪池,粪便经工艺处理后,方可排入河道及农田。

9、桔秆。推广桔秆综合利用,不得露天焚烧,不得堆放或抛弃在沟渠、道路两侧,各户集中堆放,及时处理。桔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10、农用残膜。农业种植产生的残膜及各种生活废弃塑料袋,不得自行废弃、丢弃,鼓励农户回收二次利用或科学处理。回收率达60%。

11、农药化肥。农药化肥使用安全,无伪劣产品,使用合格率达100%。努力降低农作物及土壤农药残留量,推广生态用肥。

12、人畜分居。猪牛栏圈要距人居处10米以外。

13、道路建设。村社干道水泥硬化率达60%,主要道路两旁要有排水沟。

14、绿化美化。村庄周围及村庄内干净卫生,无粪便、垃圾乱堆放现象。入村道两旁、村庄外50米以内及整个村

考核内容之一。

3、部门配合,各司其责。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文明生态村建设是跨部门、跨行业、量大面广的工作,乡农业、林业、计生、环保、宣传、扶贫、开发、卫生、教育等职能部门必须加强指导,给予大力支持。

4、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人员、施工队等组织到位及时,为建设提供技术及物质支持。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村级组织要通过办墙报、宣传栏、挂横幅、贴标语和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全社会和广大农民建设文明生态村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局面。

6、加强督查,确保建设效果。文明生态村建设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文明生态村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 创建工作总结

2009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我乡领导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点;抓亮点即将景观村村容环境改造作为亮点,努力搞好村道建设,完善卫生站,住宅内外装饰等,彻底改变了脏、乱、差的卫生环境。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齐抓共建。我乡成立了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保证领导力量到位,在全乡各部门抽调了近20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突击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协调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创建工作的开展。村社也成立相应机构,层层抓落实。

2、健全机制,加强监督。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镇辖各部门以村社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文明生态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积极性。组织旗山村及我乡其他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把告别愚味、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

4、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根据各社原有的布局特点,先规划后建设,确保了景观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

5、强化管理,巩固成果。制作了永久性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1、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

本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社会事务的具体实施。

第二条:本村村规民约是全体村民的行为规范,人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村民会议是本村最高权利机构,由本村年满18岁以上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组成,村民委员会负责召集和主持召开村民会议。

第四条:村民小组是在村民委员会的下设组织,是村民开展群众性自治活动的基层组织,是村民委员会联系村民的桥梁和纽带,村民小组设组长1人,由村民小组全体人员选举产生。

第五条:推进依法治村、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一夫一妻、男女平等、赡养老人,做到尊老爱幼。

第六条:大力推行殡葬改革,提倡火葬。

第七条:土地承包实行合同管理,发包方与承包方应当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

第八条:村、社实行财务公开,张榜公示、体现村民当家作主理财。

第九条:每个村民都要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维护社会的稳定,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十条:邻里和睦、严禁侮辱、诽谤他人、造谣惑众、搬弄是非,破除封建迷信。

第十一条: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扰乱公共秩序,不阻碍公务人员执行公务。

须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自觉控制人口增长,生育子女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生育证。

第二十三条:村民办理公益事业,须经村社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民代表监督实施。

以上民约严格遵守,不得违反,触犯刑律的报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人:覃 敏

旗山村村民委员会

第五篇: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总结

发挥优势,齐心协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村

——安阳市滑县新区靳庄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滑县靳庄村位于滑县产业集聚区西北部,东邻人民路,南邻滑州南路,西邻大宫河,北邻城关干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滑县生态优美村庄之一。靳庄村现有2300口人,742户,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0亩。靳庄村2008荣获省级生态村称号。由于靳庄村人口多,耕地少,为了让村民有一个生态优美的生活环境,结合本村实际,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分期分批对旧村进行全面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四通”“四建”即通道路,通水,通电,通宽带及有线电视;建村级卫生室,建文化场所,建公厕,建垃圾池,制定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和道路保洁制度,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靳庄村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努力创建生态,卫生,文明和谐新靳庄为目标。

我村于2006年开展生态村建设,在滑县新区党工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2008年成功完成了省级生态村的创建。自2009年开始,对照国家标准着手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我村生态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村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我村围绕创建目标,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狠抓工作落实,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全村上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完善机制,促使创建工作有序有保障。

生态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村两委高度重视生态村建设,把创建国家级生态村作为全村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仝济民任组长,村主任靳杰生为副组长的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任务量化分解落实到两委每个成员,明确各自的责任。我们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座谈会、村民代表会议,时常通过访问村民,多方听取村民对生态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活动,确保了生态村建设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规划,促使创建工作有指导方向。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为了建设一个文明有序、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文明生态村,确保创建工作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分工地开展,2007年滑县新区管委会对村整体开发建设进行了精心设计,为我村的发展描绘出了美好的蓝图。规划本着靳庄村实际情况按创建生态村的标准积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特色,使创建目标具体化、形象化。

(三)积极宣传,促使创建工作有良好氛围。

生态建设需要全村上下共同参与,为此我们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一是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学习会,传达并学习省、市、区关于生态村创建文件精神,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二是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省内和市内创建试点村和先进村参观学习,用活生生的事例激发他们的创建热情。参观回来后,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意义和种种益处,调动了群众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开展环保培训,采用课堂讲解、图片资料、案例分析等形式,生动鲜明的将环保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展现出来。四是抓好“法定节日宣传”。充分利用每年的“3·12”植树节、“3·23”世界气象日、“6·5”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五是开展绿色家庭、文明家庭等各种形式创建活动,着力培育生态意识理念和绿色消费。六是充分利用宣传窗、宣传栏、宣传资料、挂横幅、致村民的公开信等形式,自创建以来,我村发放环保宣传资料1800余份,在重要地段张贴宣传横幅10幅,广泛宣传生态建设的有关知识,将生态建设宣传到村到户,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水平,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参与中真正意识到生态建设的迫切性,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都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四)狠抓环境整治,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生态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营建蓝天、碧水、村美、人和的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村把村庄环境作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两委会把改善村容村貌,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困难放在创建工作第一位,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投资了860万元对村内的路面进行了铺设,村内18200米道路全部硬化,硬化率100%,解决了村民出门难的问题;投资了36万元把村里安装了120盏路灯使村内亮了起来;投资近70万元铺设供水管道,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村民们都吃上了清洁卫生的放心水;投资120万元安装变压器4台,并在村里架设了电网,使村民用上了安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为村民节约了开支;投资45万元为村民安装了数字电视、宽带、电话,使群众足不出户了解国情、商情、市场行情。购置12辆垃圾车用于收集清运生活垃圾;投资70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实现了通路面管网、通水、通电、通电视和电话。2009年底投资25.5万元新建125个垃圾池,并有专人负责进行定期清理,做到每日清运,投资进20余万元购买一辆垃圾运输车,将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厂,保持村内整洁卫生;投资50余万元建公厕4座。投资16万元新建健身广场一处,占地2000平米,健身广场硬化、绿化、亮化、健身器材全部建成到位,为村民健身娱乐提供了休闲场所。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对各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保证生态村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工作。

(五)软件同步,促使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我村不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文化景观园、治安岗亭、牌坊、生态卫生公厕、宣传长廊、活动中心、图书室等设施,使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及配套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广大村民营造了一个清洁、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也促使了我村村民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为巩固、保持、扩大好已有的创建成果,我村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管理机制,防止重建轻管或前清后乱、边建边损等问题的出现,建立了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此我村实施了“门前三包、户内达标”的制度、卫生保洁制度、保护“四旁”绿化管理制度、环境整治评比制度,规范村民卫生公约、村规民约。通过此举真正提高群众的主动参与性和高度责任感,使他们不仅是美好家园的创建者,也是美好家园的管理者。在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我村自始而终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从文化教育上塑造和提高村民的素质,引导和培养村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探索增收渠道,促使村民在创建中得实惠。

针对耕地减少,农业投入成本增加,依靠第一产业难以实现村民快速增收的现状,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对策,通过广开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凭借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第三产业。有村两委牵头,组建汽车运输队一个,运输车辆82辆;组建建筑专业队伍3支,合理安排了村劳动力1410人,2009年村人民均收入达到6100元。

二、创建工作成效

在创建生态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遵循生态平衡理念,使村民生产、生活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做到了在保护是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村主干道路面通畅,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100%,全面实现绿化、净化、亮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常抓不懈,金溪河溪流美化治理全面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居住环境全面提升。

(二)生态意识全面增强。

群众对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群众创建活动积极性得到提高,对改善环境问题主动提出建议,培育了生态理念,增强了生态意识,弘扬了生态文化,唱响了生态瞿岙的主旋律。

(三)发展环境全面理顺。

以创建来推动各项工作,按照创建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重点抓好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重点工程的规划,理顺了未来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实现产值大幅提升的发展思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村生态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照国家级生态村标准还不足之处。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将对照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项目进度,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一)强化群众生态文化保护意识。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环保生态宣教活动,深化全村群众的生态意识。继续深入开展“绿色家庭”、“环保宣传大使”等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把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积极探索生态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抓好清水河道工程、生态护岸建设、巩固完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工作,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

(三)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广开思路、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提高效益,促进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坚持以高效生态农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发展方向。加快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繁荣第三产业,实现以生态带动经济发展。

温州市瓯海区瞿溪镇瞿岙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七月

下载石渡乡柳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渡乡柳山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武县双溪乡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纪实(★)

    临武县双溪乡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纪实 导言:田园大观鱼米粮仓香芋王国 绿满一方富庶之地魅力双溪 美丽双溪 ——临武县双溪乡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纪实 五岭分楚越,此地最清淑。 在湘......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

    元氏县 北褚乡东阳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 第一节东阳村基本现状和发展目标 一、东阳村生态村建设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抄乐乡干溪村2010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工作总结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严格执行......

    冯家坪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冯家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三委班子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天堂镇天堂村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天堂镇关于创建省级生态镇 建设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及分析 天堂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创建生态镇的精神,坚持走农业现代化、牧业规模化、村庄小康化、旅游生态化的协调发展......

    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发展规划5篇

    双政字〔2009〕9号江夏镇人民政府 关于报送《石伟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发展规划》的报告县环保局: 现随文报来《江夏镇石伟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发展规划》,请审阅。二○○九年三......

    八字渠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八字渠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工作总结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村以创建生态村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

    双垅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5则范文

    双垅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我村位于洞头县北岙镇北沙的西南面,与东屏镇相邻,全村辖区5个自然村,共316户947人,耕地面积63亩,林业用地面积607亩。200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57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