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

时间:2019-05-14 01:5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

第一篇: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

元氏县

北褚乡东阳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

第一节

东阳村基本现状和发展目标

一、东阳村生态村建设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力争把东阳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宜居村庄。

二、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10年,即2010年—2020年。规划分近期和远期,近期为2010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三、东阳村基本现状

1、地理环境、景观,历史文化方面。东阳村属北褚乡管辖,毗邻蟠龙湖,位于县城西部,全村306户,人口1500人,其中党员46名,全村耕地面积46.6公顷。

2、气候方面。东阳村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

3、水文、地理方面。东阳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15公里,地下水以第四纪卵砾石及中粗沙潜水为主,主要由潴龙河冲积扇形成自西向东流,层深可达20-30m,层厚15米,资源较丰富,地下水总硬度一般在286.2mg∕L,PH值7.5~7.6。

4、人口、面积及经济收入。全村306户,人口1500人,总面积466公顷,201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

5、社会事业。在卫生、社保、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中取得新的发展。

四、东阳村在推进生态村建设中要完成的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相统一;加快村域绿化建设和环境设施建设,严格控制自然资源的开采强度,使村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有效保护,提高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把东阳村建设成为人居和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生态村庄。

2、具体目标:将今后10年的任务分解为近期和远期目标,具体如下:

近期目标:到2015年,生态村建设健康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72%,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节水灌溉全面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基本完成。

远期目标:到2020年,全村实现节水灌溉,生态环境极大改善,生态型环境初具规模,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生态经济建设

1、培育三大支柱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危机。生态村建设也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此,在推进生态村建设的进程中,我村总体发展思路以农业为基础,汽车运输、种植、加工业为支柱。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旅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

东阳村毗邻河北省级风景名胜区蟠龙湖,在发展旅游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我村投资注册了蟠龙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对蟠龙湖进行房地产、观光旅游、餐饮服务、特色采摘等全方位开发,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基础。总之,东阳村生态村建设工作中的产业重点是最终要落脚到二、三产业的发展。商贸服务业、非农产业是确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支柱。

2、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村投资注册了蟠龙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投资150万元已完工的东阳村矿泉水厂,就地转移了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着重安排妇女劳动力就业来推动东阳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

第三节 土地利用保护建设

1、基本农田保护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全村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进行依法保护。杜绝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发生,并将规定列入村规民约,让广大村民监督执行。

2、努力提高耕地产出率

东阳村的森林覆盖以山地,灌、乔木林绿化为主,以人工栽植经济林为辅。保护基本农田、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与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林业生态等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中低产田土进行保水保肥改造;提高中低产田土的产出率。

第四节 环境保护建设

1、水环境保护措施

引导全村村民使用沼气池,有效收集生活污水,提高污水处理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保土蓄水,合理节约用水。

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扩大液化汽、太阳能的使用率,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沿道路两侧栽植各种树木,调节大气环境。

3、固体废物控制措施

逐步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清洁和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定点存放,使生活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

第五节 生态文化建设

1、居住区生态文化建设

制定创建规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建立生态文化教育网络和制度,注重公众参与居住区生态管理,倡导节电节水、生活俭朴、环境良好。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修养等,形成敬业守法、爱护自然的良好氛围。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同时建立公众信息反馈渠道和机制。

2、村落生态文化建设 为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各项素质,建设一批富有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积极向上的村落文化项目,培育一批个人素质好、示范带动强的村落文化带头人,大力培植一批文化中心户。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我村成立了老年健身秧歌队和青年歌舞团,不定期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活动,全方位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3、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文化教育

重视村民的生态教育,每年分期开设生态建设培训,聘请相关技术人员给村民讲解生态知识及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性和任务,以及建设的进展情况;利用报刊媒体和“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地球日”等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国民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开展农民生态环境教育。新建或改造一批文化活动室、绿色示范区等。

第六节 生态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1、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任正国为组长,村两委班子为成员的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生态村创建和协调工作。两委班子具体实施生态村建设的工作,小组成员各负其责,形成事事有人管,各项工程有人抓的科学的管理机制。

2、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

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筹集生态村建设资金的各项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界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引进外资,不断加大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监控、农业和村内企业工业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要重点投入确保实施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建立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系统,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为生态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发展和培育科技市场,健全技术市场功能,形成高效运行的科技信息网络。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意识

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村民的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提高人们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对广大农民进行有关生态环境的教育。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监督生态村建设工作。

5、扩大合作交流,借鉴他人经验

要积极吸收和借鉴有关生态保护与建设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提高建设水平。在生态村建设中,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在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全方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生态建设目标。开展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在广大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抓手,是全面做好农村工作的有效载体,我们坚信,通过国家级生态村的创建过程,必将在东阳村有力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加卓越的成效。

北褚乡东阳村村民委员会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第二篇:创建生态村技术报告

八街街道办事处凤仪村委会委会创建

“昆明市级生态村”

技术报告

一、创建生态村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昆明市、安宁市争创“昆明市级生态村”的建设要求,立足于凤仪村委会村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生态环境、经济技术基础以及安宁市创建生态市的战略部署,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优美的生态家园,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将凤仪村委会村建设成为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农村。

二、基础条件分析

1、地理环境 凤仪村委会地处八街街道西边,距八街街道所在地6公里,到集镇公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有耕地面积1029.75亩,人均耕地0.92亩,林地20976亩。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植业为主,人均纯收入每年5039元。

2、气候条件全村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4.8℃,年降水 量8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水果。

3、水文条件 凤仪村委会境内水源较为丰富,大小水库有7个,凤仪水库目前是八街街道人畜饮水的水源地,农田小区内桥、路、渠设施完备,确保凤仪村委会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

4、人口状况 凤仪村委会辖五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17户,有乡村人口1143人,其中农业人口1143人,劳动力64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63人。2011年全村出生率为5‰,自然增长率为3‰。

5、社会事业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落实,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同时,在卫生、社保,广电、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6、经济发展概况近年来,凤仪村委会逐渐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种植业作为凤仪村委会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尤其是我村的水果产业,按照无公害质量标准生产,按照产业模式发展,遵循市场规律经营。目前,已经打出了以红梨、中晚熟桃、葡萄为主的凤仪优质无公害水果品牌。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

7、交通设施现状 凤仪村委会交通十分便利。凤仪村委会两委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自筹资金,相继完成了我村的村间主支干道的硬化,机耕路的建设,目前,村间主干道实现了柏油路硬化,支干道实现了水泥路硬化,田间机耕路建 设完善,保证了农民的农田生产需求,相继完成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道路改造,实现村村通道路、村村道路硬化和村村通电话的目标,使全村交通便捷,通讯条件有了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8、垃圾处理现状 为了改善农户乱堆乱放的现况,各村设立生活垃圾收房22个,安排专人负责,定点、定时收运。2010年年底,凤仪村委会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82%。

9、绿化现状

凤仪村委会已栽种桉树20000多棵,圣诞树50000多棵,各类果树50000多棵;道路两侧已经种植了绿化带,基本能满足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林地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良好。

10、水环境质量 凤仪村委会水资源重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建设过程中,解决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要采取“点与面”相结全的办法,加快沼气池建设,完善村民点的污水手机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保土蓄水,合理开发、利用塘、库水体。

三、创建生态村有利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

凤仪村委会地处八街街道西边,距八街街道所在地6公里,到镇公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无任何污染物。特别适宜植物的种植和育种。

2、特色经济活跃,生态经济初见雏形。

近年来,凤仪村委会逐渐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具 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无公害农业规模不断加大,生态经济初见雏形。目前,已经打出了以红梨、中晚熟桃、葡萄为主的凤仪优质无公害水果品牌。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凤仪村委会无重污染项目,是八街的人畜饮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良好。凤仪村委会在改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就,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改善饮水质量等各个方面。广大村民已初步体会到改善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有机肥料,从而为建设生态村奠定了基础。

4、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色农业基地初步形成。近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林、牧、果、渔业发展较快,林、牧、渔三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并逐步形成了多元种养结构和特色农业。

5、领导重视,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随着生态省建设的全面启动,省“百千万”工程的开展。抓住创建生态村的有利环境,经过多年的环境宣教和生态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绿色生态”的主题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村民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增强。

四、创建生态村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建立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以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两位副主任为副组长,村小组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是落实责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明确目标,实行考核,建立奖惩制度。

2、编制生态村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1.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安宁市八街镇凤仪村委会创建“昆明市市级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生态建设规划及村村通改造工程的逐步实施,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中心村的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改观,布局逐渐优化。

3、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确保本村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保证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4、搞好村庄环境整治,克服脏乱差现象。

积极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开展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加快农村的“五清五改”,使村庄内环境总体要得到较大改善,村给水、排水设施要日趋完善。生活垃圾要实现集中处理,垃圾乱堆放现象要得到解决。村内“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5、努力筹措建设资金

首先在立足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实行个人、集体、政府三结合的体制,鼓励多方投资,建立合理的投资 回报机制,经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其次是利用项目向上争取政府扶持,充分利用专项贷款等政策,组织好项目建设。

五、生态村指示完成情况

凤仪村委会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重点,以万亩经济果林为主导产业,经济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趋势。

1、人均收入

村民积极引进先进、科学的种、养殖技术,外出就业等方面增加人均纯收入,2010年凤仪村委会农民人纯收入达到了5039元。

2、饮水合格率

凤仪水库是八街的人畜饮水水源,水库周边的环境关系到水源的质量,关系到八街人民的身体健康。村委会加强力度保护水库周边环境,落实专人负责,对凤仪各个水库进行管护,让八街人民喝上放心水。村委会落实改水工程,现五个自然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饮水合格率100%。同时,村委会对人畜饮用水实行有偿使用,坚决杜绝乱拉乱接的现象,以有效控制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

凤仪村委会委会共有户数310户,我村大力开展农村户厕一池三改工程,目前卫生户厕282个,普及率达到83.6%以上,卫生公厕每个村小组都有一个。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无害化处理率。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我村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首先大搞宣传教育,让广大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楼宇、屋顶、挑檐等部位的空中无乱挂乱吊现象,公共用地无乱堆乱放现象,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82%,村庄内道路畅通,两侧无乱堆乱放,乱建等现象。院落整洁,农具有序存放,农村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5、生活污水处理率。

为了解决我村农村生活污水,我村采取在每个村小组建一个污水处理池一个,处理本村小组的生活污水。对于散居和地势复杂的农户采取分户建三格式化粪池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凤仪村委会委会历来对环境保护都很重视,强化环境建设,积极配合环境管理部门认真抓好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目前,我村委会有工业一家—安宁锦鑫综合服务公司,在环保部门的监督下,锦鑫综合服务公司很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完善环保设施和措施,提高环保设施的运行率和完好率,做到达标排放,在做到促进我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促进环境保护,使经济和环保和谐同步发展。

7、清洁能源普及率。

近几年,凤仪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沼气池建设工 程,使村民能够用上清洁经济的能源,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6.7%以上.8、农膜回收率

我村全村有耕地面积共1000余亩,每年种植烤烟都会使用大量的农膜,为了有效防止白色污染,村委会采取交保证金的方式,督促农户对农膜进行回收。在每年秋收完了以后,村委会都要求各村小组督促村民对农膜进行回收,全村每年从各种渠道发出农用薄膜6吨,使用后回收5.2吨,农膜使用回收率为87.6%。

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每年秋收过后,农户都把自家的秸秆用秸秆粉碎机粉碎,投入自家的沼气化粪池,这样,既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使秸秆有效利用,又能有效的防止火灾,有助于我村的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对于为数个别采取焚烧的农户,村委会都积极与他们沟通,立即制止这种行为,目前,基本杜绝了秸秆焚烧行为,秸秆回收利用率达到90%。

10、规模化禽畜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凤仪村委会辖区内无规模化禽畜养殖,此项不作考核。

11、绿化覆盖

村民积极植树造林,绿化村庄道路巷道,使我村造林面积达11000余亩,绿化率70%以上,其中果林1000余亩。2010年凤仪村委会现有建设用地面积为13.9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为6.69 8 公顷,村委会绿化覆盖率48%。

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凤仪村委会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辖区内有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大型基地1个。2010年共有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800亩,无公害农产基地544亩。凤仪村委会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基地比例61%。

13、农药化肥使用情况

近几年,我村积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高效生态农业的指示精神,积极倡导和推广有机化肥,不断改善耕地土质,使得我村农药化肥的平均使用量显著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年内农药平均施用量为0.16千克/亩/年。年化肥平均施用16.5千克/亩(折纯)。该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14、农田土壤有机含量。

凤仪村委会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积极调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农田生产除使用少量的化肥外,都采取农家肥的方式,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含量。根据八街街道办事处统计站统计,2009、2010、2011年三年的农田土壤有机含量不断提高,达到49毫克/千克。该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15、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

为推进生态乡村创建工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安宁市统计局八街统计站根据安宁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分指挥部办公室的安排,于2011年6月219日,组织人员在凤仪村委会辖区范围内随机抽查了65户居民,开展了“生态环境保 护、农业污染控制、环境卫生保洁、社会文明、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六个方面的环境状况满意程度调查,经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凤仪村委会村民对开展调查的六个方面环境状况满意率为97.85 %。

各种指标证明的材料附后

八街街道办事处凤仪村委会

2011年8月20日

第三篇: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总结

发挥优势,齐心协力打造国家级生态村

——安阳市滑县新区靳庄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滑县靳庄村位于滑县产业集聚区西北部,东邻人民路,南邻滑州南路,西邻大宫河,北邻城关干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滑县生态优美村庄之一。靳庄村现有2300口人,742户,占地面积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0亩。靳庄村2008荣获省级生态村称号。由于靳庄村人口多,耕地少,为了让村民有一个生态优美的生活环境,结合本村实际,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分期分批对旧村进行全面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四通”“四建”即通道路,通水,通电,通宽带及有线电视;建村级卫生室,建文化场所,建公厕,建垃圾池,制定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和道路保洁制度,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靳庄村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努力创建生态,卫生,文明和谐新靳庄为目标。

我村于2006年开展生态村建设,在滑县新区党工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2008年成功完成了省级生态村的创建。自2009年开始,对照国家标准着手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我村生态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村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我村围绕创建目标,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工作,狠抓工作落实,集中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全村上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完善机制,促使创建工作有序有保障。

生态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村两委高度重视生态村建设,把创建国家级生态村作为全村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仝济民任组长,村主任靳杰生为副组长的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任务量化分解落实到两委每个成员,明确各自的责任。我们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座谈会、村民代表会议,时常通过访问村民,多方听取村民对生态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活动,确保了生态村建设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规划,促使创建工作有指导方向。

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为了建设一个文明有序、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文明生态村,确保创建工作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分工地开展,2007年滑县新区管委会对村整体开发建设进行了精心设计,为我村的发展描绘出了美好的蓝图。规划本着靳庄村实际情况按创建生态村的标准积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特色,使创建目标具体化、形象化。

(三)积极宣传,促使创建工作有良好氛围。

生态建设需要全村上下共同参与,为此我们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一是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学习会,传达并学习省、市、区关于生态村创建文件精神,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二是组织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到省内和市内创建试点村和先进村参观学习,用活生生的事例激发他们的创建热情。参观回来后,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意义和种种益处,调动了群众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开展环保培训,采用课堂讲解、图片资料、案例分析等形式,生动鲜明的将环保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展现出来。四是抓好“法定节日宣传”。充分利用每年的“3·12”植树节、“3·23”世界气象日、“6·5”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动员,人人珍惜环境,关爱生命,维护生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五是开展绿色家庭、文明家庭等各种形式创建活动,着力培育生态意识理念和绿色消费。六是充分利用宣传窗、宣传栏、宣传资料、挂横幅、致村民的公开信等形式,自创建以来,我村发放环保宣传资料1800余份,在重要地段张贴宣传横幅10幅,广泛宣传生态建设的有关知识,将生态建设宣传到村到户,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水平,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自觉参与中真正意识到生态建设的迫切性,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都参与的浓厚创建氛围。

(四)狠抓环境整治,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生态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营建蓝天、碧水、村美、人和的环境是村庄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村把村庄环境作为全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两委会把改善村容村貌,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困难放在创建工作第一位,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投资了860万元对村内的路面进行了铺设,村内18200米道路全部硬化,硬化率100%,解决了村民出门难的问题;投资了36万元把村里安装了120盏路灯使村内亮了起来;投资近70万元铺设供水管道,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村民们都吃上了清洁卫生的放心水;投资120万元安装变压器4台,并在村里架设了电网,使村民用上了安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为村民节约了开支;投资45万元为村民安装了数字电视、宽带、电话,使群众足不出户了解国情、商情、市场行情。购置12辆垃圾车用于收集清运生活垃圾;投资70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实现了通路面管网、通水、通电、通电视和电话。2009年底投资25.5万元新建125个垃圾池,并有专人负责进行定期清理,做到每日清运,投资进20余万元购买一辆垃圾运输车,将垃圾运送到垃圾处理厂,保持村内整洁卫生;投资50余万元建公厕4座。投资16万元新建健身广场一处,占地2000平米,健身广场硬化、绿化、亮化、健身器材全部建成到位,为村民健身娱乐提供了休闲场所。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对各项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保证生态村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工作。

(五)软件同步,促使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我村不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文化景观园、治安岗亭、牌坊、生态卫生公厕、宣传长廊、活动中心、图书室等设施,使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及配套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广大村民营造了一个清洁、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也促使了我村村民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为巩固、保持、扩大好已有的创建成果,我村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管理机制,防止重建轻管或前清后乱、边建边损等问题的出现,建立了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此我村实施了“门前三包、户内达标”的制度、卫生保洁制度、保护“四旁”绿化管理制度、环境整治评比制度,规范村民卫生公约、村规民约。通过此举真正提高群众的主动参与性和高度责任感,使他们不仅是美好家园的创建者,也是美好家园的管理者。在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我村自始而终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从文化教育上塑造和提高村民的素质,引导和培养村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探索增收渠道,促使村民在创建中得实惠。

针对耕地减少,农业投入成本增加,依靠第一产业难以实现村民快速增收的现状,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对策,通过广开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凭借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运输业、建筑业、商业等第三产业。有村两委牵头,组建汽车运输队一个,运输车辆82辆;组建建筑专业队伍3支,合理安排了村劳动力1410人,2009年村人民均收入达到6100元。

二、创建工作成效

在创建生态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遵循生态平衡理念,使村民生产、生活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做到了在保护是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村主干道路面通畅,水泥路面硬化率达到100%,全面实现绿化、净化、亮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持常抓不懈,金溪河溪流美化治理全面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居住环境全面提升。

(二)生态意识全面增强。

群众对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得到提高,群众创建活动积极性得到提高,对改善环境问题主动提出建议,培育了生态理念,增强了生态意识,弘扬了生态文化,唱响了生态瞿岙的主旋律。

(三)发展环境全面理顺。

以创建来推动各项工作,按照创建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重点抓好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重点工程的规划,理顺了未来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实现产值大幅提升的发展思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村生态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照国家级生态村标准还不足之处。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将对照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加快项目进度,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一)强化群众生态文化保护意识。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环保生态宣教活动,深化全村群众的生态意识。继续深入开展“绿色家庭”、“环保宣传大使”等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把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积极探索生态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抓好清水河道工程、生态护岸建设、巩固完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等工作,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

(三)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广开思路、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提高效益,促进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坚持以高效生态农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发展方向。加快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繁荣第三产业,实现以生态带动经济发展。

温州市瓯海区瞿溪镇瞿岙村村民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七月

第四篇:创建生态村技术报告

***村创建生态村技术报告

一、创建生态村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政府“三化两区”的战略部署结合***镇党委、政府打造旅游集散特色镇的发展规划,立足于***村区域特点、资源优势、生态环境、经济技术基础,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优美的生态家园,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将***村建设成为活力、生态、和谐的文明生态村。

二、基础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村为***镇辖村,位于镇区南部,距镇政府驻地3.5公里。***村村处平原,村址海拔40米左右。村庄聚落呈“方”字形。村域总体地势较为平坦,东南部略低。村域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为工程地质Ⅱ类区,可建设,但要进行简单处理。沿河道及附近范围属工程地质Ⅳ类地区,不宜建设。第三代活动断裂带呈东北、西南向穿过村庄。

***地区气候与全区大的气候并无特殊差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1.6℃;年平均降水量为602.5毫米;冬天和春季刮偏北和西北风,夏季多行西南和偏南风;全年无霜期为191天。

2、人口

现全村总户数840户,其中:非农户294户;总人口1964人,其中:男953人,女1011人。皆为汉族。近几年,村内考入大学以上学历转为非农户的学生户较多,共有122户。全村劳动力人数1440人,村民职业以农民为主。其中:从事第一产业774人,从事第二产业289人,从事第三产业377人。其中:外出打工的约有457人。大专以上87人,高中、中专以上340人,初中1010人,小学385人,未就学142人。总体来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近20%,初中占50%以上,本村人口素质比较高。从年龄分布上看,60岁以上的人口占12%,超过10%的国际老龄化标准。我村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3、公共服务设施

新型合作医疗险参保人数158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8%;全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人,占总人数的2.4%;享受低保的47人。村委会位于村中心主路东侧,院内有社区卫生站,医护人员2名,建筑面积30平方米,床位3个。商业、服务业多分布在村中心主干路两侧,主要有小吃店、商店、副食店、修理店、理发店等公共设施。村南有浴池一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村中路西有公园一处,院内摆放健身器材,是村民休闲、健身的场所。村中有数字影院一处。学龄儿童去往北正村或西***的中心小学、幼儿园上学。

4、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村逐渐形成了以农业、养殖业、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农业作为***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按照无公害质量标准生产,按照产业模式发展,遵循市场规律经营。

5、道路交通

6、水环境质量

***村水资源重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现全村有饮水水源井3眼,2眼为浅水井,1眼为深水井。自来水接入各户,全天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三、创建生态村有利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村交通便利,地域广阔,各项基本设施完善,村民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劳动力、农业、商业资源丰富。

2、特色经济活跃,生态经济初见雏形。

近年来,***村逐渐形成了以农业、养殖业、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无公害农业规模不断加大,生态经济初见雏形

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村无重污染项目,又离工业城市较远,境内环境污染较轻,环境质量良好。***村在改善生态现状、进行生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就,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土保持、改善饮水质量等各个方面。广大村民已初步体会到改善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有机肥料,从而为建设生态村奠定了基础。

4、政府重视,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村抓住创建生态村的有利环境,经过多年的环境宣教和生态实践活动的开展,开展了多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村民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愿增强。

四、制约因素分析

1、农村管理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村布局分散,产业依托不强,农村管理水平不高,功能发挥不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不合理,土地等资源浪费严重,并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制约了全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生态村建设的瓶颈。近年来***村两委虽然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明显的改善了农业基地、道路交通、教育、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但仍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经济发展落后、产业瓶颈突出、村级内在带动能力薄弱

***村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有所提升,但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村经济发展的资金、交通、技术、人才等瓶颈制约突出,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亮点,农业效益总体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层次较低,优越的农业资源难以发挥应有效应。

3、生产积极性不高、技术推广不足

由于农业初期投入较大,投资期长,经济效益见效慢,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人们对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此外,科技人员比例偏低,缺乏对人们生产中问题的切实指导,缺乏高技术投入的生态农业工程,示范作用较弱。有一定知识的青年人多数外出经商或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为知识水平较低的中老人和妇女,因而接受新技术的困难较大。

4、生态环境意识不足

虽然经过多年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各阶层环境意识均有所提高,但“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仍根深蒂固,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仍较为薄弱,尤其是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乱堆乱放、倾倒、焚烧等现象仍然存在。

五、创建生态村保障措施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在创建“北京市生态村”活动中,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村党支部的高

度重视,成为我村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经联社坚持“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坚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将环境整洁和生态保护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议程,常抓不懈。我村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组织机构的健全和落实工作。特别是在这次创建“北京市生态村”的工作中,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赵祖清同志为一把手的“北京市生态村”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村域生态环境建设真正落实到位。

(二)认真贯彻和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我村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法则,对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依法管理,对废水、废气、废物进行了综合治理,并安排专门协管人员,对环境问题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在村主要地段设立了垃圾箱,专门管理,达到了“五化”标准,我村在绿化、硬化、美化、净化、靓化环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几年来未发生过任何破坏生态和环境污染事故。事实证明,***村在各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工作中,全面认真贯彻落实了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营造优美乡村环境。

***村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三治五化”工程,即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脏乱和村庄绿化、硬化、美化、净化、亮化。自2003年以来,投入30万元,硬化村主要街道15条5000多平方米,5万元建设村南北路,15万建设街心公园安装建设器材,25万硬化环镇路段500多平米并对道路两侧经行绿化栽种侧柏和垂柳。2004年,为解决村中街道行往大型车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自筹资金修建绕村路1500米,实施改厕工程,安装自来水。2005,全面粉刷村内街道胡同两侧墙壁,大街两侧建绿化带,绿化面积2000平米,治理街道边沟,建设村北大门,硬化村东进村路。投资20万元建设医疗室130平米。2006年以后,更是耗资千万用于环境建设投资。其中,2006年投资90万元,硬化道路1600米。2007年,拆除私搭乱建,铲除卫生死角,粉刷街道墙壁。投资治理房易路及村路两侧环境,经行绿化3000余平米。2006,2007两年共投资300万建89个蔬菜大棚。2008年我村荣获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资格,全面硬化村内道路68000平米,其中铺油1600平米。投入150万建排水管道3000米,200万195个路灯。投资30万建2个公共厕所。2009,投资400万元建设

大型沼气站一座,供村内各户使用沼气做饭,减少使用柴火、煤、液化气造成对空气中的各种程度污染。

(四)搞好干群关系,加快生态村建设,创建和谐新农村。

多年来,***村邻里关系和睦,干群关系融洽,通过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党支部多次组织到街上宣传保护环境,和谐邻里等活动,村民代表们也都积极参与宣传,另外每位党员与村民代表都分管街道胡同,负责保护村内的环境卫生,并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将村民的意见及看法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党支部召开大会针对村民代表的提议,作出相应解决的办法。通过村干部与群众的共同努力,***村多次被评为“五好党支部”、“文明村”、“计划生育示范村”等荣誉,2008年被确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同时也加快了***村生态村的建设,为创建和谐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第五篇:天堂镇天堂村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天堂镇关于创建省级生态镇 建设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及分析

天堂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创建生态镇的精神,坚持走农业现代化、牧业规模化、村庄小康化、旅游生态化的协调发展之路,开展了生态镇创建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创建,达到了人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目标。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010年人均纯收入4150元,高于创建标准中西部的4000元标准。

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85%,全镇3251户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全镇多数村民安上各种封闭式的清洁厕具,全镇卫生改厕率不断提高,全面取消了露天粪坑。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为80%。村内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生活垃圾定期清运并送县城垃圾处理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卫生责任制度,有专人负责全村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

5、生活污水处理率为55%。全镇多数农户的生活污水进入污水管网,排入天堂镇污水处理场。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100%。天堂镇为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禁止引进一切工业型项目。

7、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0%。全镇以发展农村沼气为重点,普及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实现太阳能等多种能源互补,建立农村清洁能源体系。

8、农膜回收率达90%。天堂镇针对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中农膜使用污染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引导限制使用厚度小于0.008mm的超薄地膜,以降低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二是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膜,推广一膜两用技术、适时揭膜技术。三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田间垃圾收集设施,对农村垃圾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9、天堂镇大力实施秸秆粉碎饲料、秸秆沼气原料等综合利用工程,努力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10、大力新建沼气池,以点带面来发展沼气池建设,以减少畜禽粪便的污染。养殖废物通过沼气池和还田方式进行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11、为提高我镇绿化覆盖率、绿化水平和河道的综合整治,我们通过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在道路和村庄规划区、河岸实现全面绿化,以达到绿化、美化、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以上措施,我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8.6%以上。

12、天堂镇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依托优势产业带建设,实现基地化建设、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加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比例已达到标准。

13、天堂镇积极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秆还田,鼓励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连续多年低于全县水品。

14、全镇在改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采取了系列措施:对耕地,除增施厩肥、有机肥外,还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增施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经县农业部门检测,我镇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

15、全镇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生态保护认识加深,对生态镇创建工作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对现阶段生态镇创建工作非常满意。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99%。

二、结论及分析

以上数据显示,天堂镇通过生态镇创建,使全体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规范。村道硬化、绿化美化工程、改水改厕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水冲式厕所的使用,不但消灭了蚊蝇的孳生地,而且对净化水质、防止传染病、阻断传染源意义重大。各项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了居住环境。

下载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技术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发展规划5篇

    双政字〔2009〕9号江夏镇人民政府 关于报送《石伟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发展规划》的报告县环保局: 现随文报来《江夏镇石伟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发展规划》,请审阅。二○○九年三......

    八字渠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八字渠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工作总结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村以创建生态村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

    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料

    国家级生态村基本条件之一: 制定了**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一是制定了符合**村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并报河南省商丘市环保局备案;村域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生产区(包......

    干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抄乐乡干溪村2010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工作总结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严格执行......

    昌邑市石埠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石埠经济发展区党工委高度重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于2005年抢先突破发展的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壮大镇域......

    临武县双溪乡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纪实(★)

    临武县双溪乡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纪实 导言:田园大观鱼米粮仓香芋王国 绿满一方富庶之地魅力双溪 美丽双溪 ——临武县双溪乡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纪实 五岭分楚越,此地最清淑。 在湘......

    冯家坪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冯家坪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三委班子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生态村建设技术报告范文

    镇北堡镇昊苑村创建生态村技术报告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认和谐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