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小康路——县奶牛产业化发展纪实
绿色小康路——县奶牛产业化发展
纪实
绿色小康路——县奶牛产业化发展纪实2007-03-02 10:26:
31早春大地,万物萌绿。“356”发展战略的强力推进,“精良猪牛”工程的加快建设,如春风吹来,象甘霖普洒,更是把百里唐尧装扮的绿意浓浓。一个奶牛养殖场就是一座银行,一个奶牛养殖场就是一座能源供应基地,一个奶牛场就是一座生物有机肥厂,一个个奶牛养殖园区构成的绿色生态产业使人们充满了文明富裕、和谐安康的希望,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一条由奶牛产业化铺就的绿色康庄大道在xx大地上伸向远方……
科学发展认准绿色定方向
xx是唐尧故地,晋国古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全县共有4乡6212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国土面积1170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5万,耕地面积48万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畜牧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全县丘陵、山区、平川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和优势得天独厚。
04年以来,随着“三农”工作破题任务的日益迫切,xx县委、县政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了奶牛产业化发展上。县委、县政府认为,发展奶牛业不但是一条农民就业和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能够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中轴产业;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农作物秸杆在奶牛养殖中的三段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变草为奶,其粪污还能转化为沼气,解决农村的生活用能,沼渣、沼液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还田肥地。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节约饲料用粮,节约能源,改善畜产品结构,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发农业资源、发展奶牛业是方向。基于这样一个战略性的考虑,县委、县政府在多方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养殖户及广大畜牧工作者的意见,充分考虑农民的养殖传统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05年高标准起步,06年全方位提速,07年舞动起龙头”的发展思路,并将“精良猪牛”工程作为全县产业建设的一大重点列入“八精六建”发展战略之中。
“五化”联动干群同心圆梦想
发展奶牛养殖是对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一项宠大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们采取“多元化投入,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一体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模式,统筹运作,多轮驱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奶牛业的发展。
多元化投入是确保奶牛业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我们创新思路,整合优势,形成了以工业反哺农业
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投入运作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一批有资金、有场地的工业企业先后转产到奶牛业上。投资1500万元的冶南奶牛场,投资800万元的老官庄奶牛场,投资2000万元的兴隆奶牛场,都是由冶炼企业和煤炭企业投资建成的。这些奶牛场,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目的,他们采取以每头奶牛2000元的低价卖给农民,二年后由农民无偿返还一头小牛的办法,辐射带动农民发展养牛业。我们及时捕捉农业项目信息,争取到了农业部标准化奶牛场建设项目,引进资金530万元,建起了芸翊标准化示范奶牛场,争取到了蒙牛集团山西奶源部项目建设资金400万元,建起了浍史奶牛场。与此同时,我们成立了奶牛养殖贷款协调领导组,协调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奶牛养殖的信贷支持,先后落实奶牛养殖贷款1000余万元,并由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奶牛养殖企业的贷款贴息,规定凡新购一头良种奶牛,县财政
补贴500元;根据企业生产规模、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每年给予奶牛养殖企业以奖代助5—10万元;两年来,县财政投入奶牛业发展资金达到近1000万元。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立足这一认识,经过实地勘查,科学论证,我们对全县奶牛养殖园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确立了唐兴、隆化、里砦、南梁、中卫五个乡规划建设奶牛养殖园区,并在园区内实行优惠政策,奶牛养殖用地一律视为农业用地,优先提供贷款,免费提供草种等。这样,生产力要素向着最佳区域集中,农业资源向着优势产业集中,统一的生产技术,连片的养殖方式,形成了区域明显、特色突出的“集群”、“块状”发展格局,全县奶牛养殖完成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型,成为向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丰富、安全畜产品的第一车间。
标准化生产是奶牛业适应国际竞争和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兴畜、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奶牛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制定了《奶牛养殖园区建设标准》,对养殖园区提出了奶牛良种化、设施规范化、免疫程序化、产品安全化、管理科学化、养殖专业化的“六化”标准要求。(主持人同期声)各位朋友,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兴隆奶牛场,这个奶牛场的奶牛品种全部为澳大利亚进口的荷斯坦良种奶牛,全部使用冷配技术进行繁育,这种奶牛产奶量高,抵抗力强。大家来看,这里牛舍全部为全封闭式饲养,冬暖夏凉,能够减少能量消耗,提高产奶量。往前看,这片开阔地是奶牛运动场,每头牛达到了20平米,满足了奶牛的运动需要。现在我们来到了自动挤奶厅,机械化挤奶既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又能保证牛奶的质量,减少细菌污染,确保产品安全。这里是秸杆贮青池,这样规模的贮青池,一次可贮青6000方,可保
证500头奶牛一年的粗饲料。这里是奶牛免疫档案室,每头奶牛都建立了免疫档案,口蹄疫免疫率达到了100%,做到了应免尽免,并对布病、结核病进行定期检测。一经发现,立即捕杀。最后我们再看一下犊牛区,犊牛与青年牛、成年牛实行了分区管理,犊牛之间也是单栏饲养。这样便于管理。
实行产业化经营是奶牛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实行产业化经营,首先要立草为业。全县结合退耕还林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饲草种植,使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了3万亩;全县充分利用秸杆资源丰富的优势,全面推行秸杆青贮技术,建成青贮池万立方,购置机械化青贮机组5套,使青贮秸杆量达到了3万吨,科学利用量达到6万吨,直接为种植户增收200万元。大众饲料公司1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已破土动工,今年5月底将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为畜牧养殖业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饲料,推动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实行产业
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是关键。2005年,我们与蒙牛集团建立了产品供销合作关系,全县所产鲜奶全部由蒙牛集团统一收购,并实行最低保护价。今年,我们抓住国家封杀还原奶、各乳业集团积极发展奶源基地的有利时机,与西安银桥科技生物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识,由天之娇乳业有限公司在我县建设年加工5万吨乳制品生产线。实行产业化经营,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积极引导群众利用奶牛粪污,大力发展沼气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去年,全县建成了沼气池10560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县上又决定再发展沼气池10000个,确保形成多产业联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一体化服务是奶牛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领导上。县上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发改、土地、畜牧、信用社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奶牛业发展工作领导组,实
行县上领导包工程,部门领导包项目,乡领导包协调的工作责任制。把奶牛养殖作为全县重点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硬指标严格考核。在高效服务上,我们充分发挥畜牧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和技术力量,在奶牛养殖场的规划、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奶牛养殖场规划设计,科学选址,确保了养殖场建设高标准、高起点,一步到位;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编发技术资料,开办报纸、电视专栏(题)节目等形式,大力推广奶牛养殖实用技术;安排专人赴天津、江苏、内蒙古等地联系、洽谈,调运优质奶牛品种;及时发布鲜奶、饲料市场价格信息和最新的奶业科技信息,维护了养殖户的利益;积极协调成立奶牛养殖协会,提高奶牛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在创优环境上。我们实行县级领导挂牌保护制度,协调工商、国土、环保、金融、税收等10余个涉企部门大开绿灯,为奶业重点龙头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
环境。
收获希望绿白交响奏小康
短短一年多时间,xx奶牛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兴隆乳业公司、长峰畜牧业有限公司、老官庄奶牛场、浍史奶牛场等一批规模养殖场先后拔地而起,形成了五大园区,存栏奶牛达到2000余头,年产鲜奶5000余吨,仅此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800余万元。这批规模养殖场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奶牛业发展的样板,标志着05年奶牛业的发展已经高标准起步。2月10日,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提出再发展奶牛6000头,使全县奶牛存栏突破8000头,实现全方位提速的目标。为强化奶牛业管理,发挥好奶牛业协会的协调、管理、服务功能,维护奶牛业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帮助起草了《奶牛协会章程》,成立了奶牛养殖协会。为尽快做大做强奶牛业,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奶牛业发展的意见》,在全县实施了五大重点工程,即:奶牛园区化建设工程、乳制品加工龙头
企业建设工程、机械化挤奶工程、奶牛良种繁育工程、饲草建设工程。为加快工业反哺农业的进程,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工矿企业创办(领办)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意见》,在土地、电力、用水、税收、贷款、财政补贴、奖励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政策优惠。月日,县委、县政府拿出万元对已建成的奶牛场进行了奖励。(同期声):“发展奶牛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今天,县上对我们进行奖励,这不仅是对我们在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更是精神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奶牛事业的信心。靠奶牛发家,我们铁心啦!”3月8日,我们与西安银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天之娇乳业有限公司在我县建设总投资1亿元的年加工5万吨乳制品加工生产线奠基开工,今年9月将竣工投产,为07年舞动起龙头奠定了基础。
绿色,生命的象征,活力的象征,财富的象征。相信在奶牛产业发展这条
绿色小康路上,我们一定会走得更快更好。
第二篇:绿色小康路——县奶牛产业化发展纪实
早春大地,万物萌绿。“356”发展战略的强力推进,“精良猪牛”工程的加快建设,如春风吹来,象甘霖普洒,更是把百里唐尧装扮的绿意浓浓。一个奶牛养殖场就是一座银行,一个奶牛养殖场就是一座能源供应基地,一个奶牛场就是一座生物有机肥厂,一个个奶牛养殖园区构成的绿色生态产业使人们充满了文明富裕、和谐安康的希望,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
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一条由奶牛产业化铺就的绿色康庄大道在XX大地上伸向远方……
科学发展认准绿色定方向
XX是唐尧故地,晋国古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全县共有4乡6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212个行政村,总人口30.5万,国土面积1170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5万,耕地面积48万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畜牧产业化示范基地县。全县丘陵、山区、平川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发展畜牧业的条件和优势得天独厚。
04年以来,随着“三农”工作破题任务的日益迫切,XX县委、县政府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了奶牛产业化发展上。县委、县政府认为,发展奶牛业不但是一条农民就业和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能够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中轴产业;更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农作物秸杆在奶牛养殖中的三段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变草为奶,其粪污还能转化为沼气,解决农村的生活用能,沼渣、沼液可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还田肥地。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节约饲料用粮,节约能源,改善畜产品结构,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发农业资源、发展奶牛业是方向。基于这样一个战略性的考虑,县委、县政府在多方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专家、学者、养殖户及广大畜牧工作者的意见,充分考虑农民的养殖传统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05年高标准起步,06年全方位提速,07年舞动起龙头”的发展思路,并将“精良猪牛”工程作为全县产业建设的一大重点列入“八精六建”发展战略之中。
“五化”联动干群同心圆梦想
发展奶牛养殖是对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一项宠大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们采取“多元化投入,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一体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模式,统筹运作,多轮驱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奶牛业的发展。
多元化投入是确保奶牛业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我们创新思路,整合优势,形成了以工业反哺农业为主渠道的多元化投入运作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一批有资金、有场地的工业企业先后转产到奶牛业上。投资1500万元的冶南奶牛场,投资800万元的老官庄奶牛场,投资2000万元的兴隆奶牛场,都是由冶炼企业和煤炭企业投资建成的。这些奶牛场,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目的,他们采取以每头奶牛2000元的低价卖给农民,二年后由农民无偿返还一头小牛的办法,辐射带动农民发展养牛业。我们及时捕捉农业项目信息,争取到了农业部标准化奶牛场建设项目,引进资金530万元,建起了芸翊标准化示范奶牛场,争取到了蒙牛集团山西奶源部项目建设资金400万元,建起了浍史奶牛场。与此同时,我们成立了奶牛养殖贷款协调领导组,协调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奶牛养殖的信贷支持,先后落实奶牛养殖贷款1000余万元,并由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奶牛养殖企业的贷款贴息,规定凡新购一头良种奶牛,县财政补贴500元;根据企业生产规模、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每年给予奶牛养殖企业以奖代助5—10万元;两年来,县财政投入奶牛业发展资金达到近1000万元。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立足这一认识,经过实地勘查,科学论证,我们对全县奶牛养殖园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确立了唐兴、隆化、里砦、南梁、中卫五个乡此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规划建设奶牛养殖园区,并在园区内实行优惠政策,奶牛养殖用地一律视为农业用地,优先提供贷款,免费提供草种等。这样,生产力要素向着最佳区域集中,农业资源向着优势产业集中,统一的生产技术,连片的养殖方式,形成了区域明显、特色突出的“集群”、“块状”发展格局,全县奶牛养殖完成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型,成为向龙头企业提供充足、丰富、安全畜产品的第一车间。
标准化生产是奶牛业适应国际竞争和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兴畜、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奶牛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制定了《奶牛养殖园区建设标准》,对养殖园区提出了奶牛良种化、设施规范化、免疫程序化、产品安全化、管理科学化、养殖专业化的“六化”标准要求。(主持人同期声)各位朋友,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兴隆奶牛场,这个奶牛场的奶牛品种全部为澳大利亚进口的荷斯坦良种奶牛,全部使用冷配技术进行繁育,这种奶牛产奶量高,抵抗力强。大家来看,这里牛舍全部为全封闭式饲养,冬暖夏
第三篇:浅谈发展奶牛绿色饲养综合管理
浅谈发展奶牛绿色饲养综合管理
关键词:绿色养殖业;无公害;饲养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无公害,加快生产绿色无污染的牛奶势在必行,是发展奶牛养殖业的必然。黄河滩区,空气清洁,是天然的奶牛养殖场,生产绿色牛奶的潜力很大,开发绿色奶牛养殖小区可以大力发展我国的奶牛养殖业。1 增强奶牛“绿色”养殖业的意识
当前绝大多数奶牛养殖户对绿色产品的概念、含义、意义及作用知之甚少、认识浅薄,提高养殖户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应该加强对广大养殖户进行一场深入的绿色的、无公害的饲养奶牛教育,用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宣传活动,使他们充分认识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价值和经济效益。2 场地的选择
养殖场的场地选择,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牛奶产品的重要之一,是影响牛乳质量,奶牛生产性能及生产发育的最重要最直接的环境;选择空气清晰,水草丰富,无污染、无噪音,远离闹市区,是提高奶牛生产和经济效益,保证绿色牛乳生产的重要措施;能建立奶牛自由采食区、自由卧床休息区和集中挤乳的先进的现代化管理饲养模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鲜牛乳质量。3 大力发展草牧业
粗饲料品质的好坏与安全卫生直接影响着奶牛的营养和健康,同时又通过乳和乳制品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确保粗饲料生产各个环节的无毒、无污染、安全卫生,成为奶牛绿色饲料的重要部分。牧草是绿色植被,它既是发展奶牛业的物质基础,又是生态平衡的主体。建立“以草为业”的观念,以草兴牧,以草富民。大力发展种植优质牧草,调整农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实行以草定畜,化区轮牧,最大限度地增大牧草覆盖度。发展优质牧草业是实现绿色养牛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4.1 合理分群
由于产乳性能不同,体重、体质状况各异,区别饲养和管理,这对提高乳产量,减少饲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4.2 日粮组成要多样化,精粗饲料合理搭配
为了提高乳牛饲料的适口性,满足乳牛的营养需求。饲料日粮组成的多样化,可以保证日粮具有更加完善的营养,奶牛正常的代谢和旺盛的泌乳机能。青绿多汁饲料、青贮饲料和优质干草适口性强,营养丰富,容易消化,能够刺激消化器官的活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欲。高产奶牛精饲料量往往大于基础用量,这是产乳需要,但是必须添加缓冲化合物以控制瘤胃的发酵。合理搭配日粮,使奶牛吃进的饲料除维持需要外,全部用于产奶。
4.3 饲喂方法
要求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定时、定量,少喂勤添,饲喂次数与挤奶次数保持一致。
4.4 育成牛、犊牛段的饲养管理
在饲料供给上以优质青粗饲料为主,占日粮干物质的75%左右,精饲料为辅,占日粮干物质的25%,逐步促进消化系统的生产发育,为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奠定基础。
4.5 搞好牛体及环境卫生;
降低饲养浓度,及时清除粪尿;确保奶牛休息;经常刷拭牛体,促进皮肤代谢;挤奶前用温水洗净乳房,挤奶后药浴乳头,减少细菌感染;预防乳房炎、子宫炎、腐蹄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5 新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畜牧部门对奶牛养殖户进行奶牛饲养,疫病防治等技术培训,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科学饲养管理技能。为发展绿色奶牛业提供技术保障,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加强“胚胎移植工程”的建设,把引进、培育良种和改良本地牛结合起来,围绕草地建设,优良牧草选育、种植、饲草加工、模式化饲养、疫病防治、生鲜奶储运、保鲜等技术进行综合开发应用研究,提高奶牛养殖业的科技含量。6 注重添加剂的应用
随着集约畜牧业和配合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日益广泛,种类不断增多,可以大大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改善乳品品质,但由于部分饲料添加剂具有毒副作用,加之过量的、无标准地使用,造成奶牛生产的污染,大大降低了乳品的安全性。加入无公害的饲料添加剂,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和促生产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乳品品质,且无物染、无残留、无抗药性、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总之应严格按照无公害饲料生产的有关规定执行;选择添加剂时应有针对性,不滥用和长期过量使用;明确各个添加剂的禁药期和休药期,减少残留,使产品符合绿色食品卫生标准;严格其间的配伍,不随意混合使用等,这是奶牛绿色养殖业的关键。加强环境保护
要堵住污染源头,坚决取缔非法排污点;对较大型生产企业坚持生产、治污同步,加大对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政府职能部门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必须通过生态环境可行性论证,杜绝新的污染源。建立健全奶牛防疫体系
加大奶牛疫病监控监测、防疫灭病制度,确保奶牛绿色养殖带内无重大疫病发生。
第四篇:党旗引领小康路(范文模版)
党旗引领小康路
——村党支部抓党建促发展工作纪实
在普安县,人们只要一提起高棉乡冬瓜村,就不禁会竖起大拇指,这不仅因为这里有一段县委委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佳话,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冬瓜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生的巨变给人们带来的由衷赞叹。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冬瓜村,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村民过着“玉米当烤火粮,小麦是救命王”的艰苦日子,人均吃粮仅有15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有400多元,遇到灾年,十家九贫。村里负债累累,冬瓜村被列为省州县重点帮扶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冬瓜村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烤烟、养殖、果蔬等产业齐头并进,村级集体经济积累逐年增多,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漂亮的平房拔地而起,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群众生活一年一个新台阶,冬瓜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是什么让一个一类贫困村转变成一个县发展的样板村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冬瓜村吧。
产业“双带”
冬瓜村境内山高谷深,土地贫瘠,无矿产资源,产业严重滞后成为了制约冬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了村党支部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1998年,刚经过换届选举的村党支部在支部书记龙昌旺的带领下,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南烟北移”经济发展战略和上级扶贫资金、项目向冬瓜村倾斜的机遇,大力推广烤烟种植项目。但当村党支部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问题出来了,群众不理解呀,种植了几千年粮食的土地突然不种粮食改种烤烟了,不种粮食吃什么,烤烟能当饭吃么?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地讲政策做工作,磨破了嘴皮也没有几户愿意种。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村党支部主动站了出来,组织10余名党员干部将自己的地腾挪出来带头种下了冬瓜村的第一亩烤烟,当年每人就增收3000元。不用再发动,群众纷纷种上了烤烟,第二年全村就种植烤烟600多亩,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并在随后的几年内将烤烟产业做成了全村经济增收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村烤烟收入创纪录突破200万元大关,仅烤烟一项人均收入就比上年增长了近200元,实现了群众增产增收。
由于烤烟产业结构单一,技术含量高,风险性较大,“如何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就成为了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一个紧要任务。经过召开党员讨论会、群众咨询会等反复讨论,村党支部最终确定了“近抓烤烟产业,中抓畜牧业、远抓经果林产业,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2003年冬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发动群众大搞退耕还林还草。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全村仅用45天就种了2600亩人工草场,并间作了15.6万株金秋梨。2004年,依托2600亩人工草场,村支部从贵阳绿源公司引进5000多只鹅和3000多只鸡,围绕“一组一品”的养殖思路,以“公司+基地+家庭养殖”的模式,绿源公司派技术员驻村指导饲养,由党员杨秀仁等带头在七个组建立起了鹅、鸡、猪、瘦牛育肥等畜牧养殖基地。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00元,村级积累达1万多元。全村畜牧业产值首次超过烤烟产业,达234万元,占全村经济收入的48%,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现在,冬瓜村以烤烟和草地畜牧业为龙头,注意培育适宜市场发展的果蔬等产业,做到多业并举,齐头并进。
昔日的山旮旯,如今披上一条条绿缎子,绿缎子上镶上了一颗颗白宝石和黑宝石,它成了冬瓜人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了冬瓜村一项充满希望的富民产业。
示范“双帮”
为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村党支部结合全村实际,制定了“321”帮扶计划,即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帮扶3户贫困户,组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帮扶2至1户贫困户。主要是在信贷担保、技术等方面给予贫困户全方位扶持。
刘胜国以前是村里有名的特困户,党支部书记龙昌旺将他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帮助他在信用社担保贷款2万元,发展养殖业,养牛3头,养猪2头,养鹅500多只,年收入超过2万元,彻底摘掉了特困户的帽子。
“全省优秀乡土人才”舒腾广在谈到冬瓜村党支部的工作时,动情地说:“如果没有村支部的帮扶政策,不会有我的今天,不会有冬瓜村的今天”。舒腾广是冬瓜村旱二组的村民,以前连续两场大火将他的房子烧得一干二净,差一点就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在村党支部的大力帮助下,他度过了难关,依靠种植烤烟富裕起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村民推选为旱二组的组长,富裕起来的舒腾广主动帮扶村里面的4户特困户,使他们找准了发展的方向,奔向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村支部和党员的努力和帮助下,冬瓜村有50多户贫困户逐步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干群“双联”
在冬瓜村,村组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成为了村党支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一条联系链。村党支部根据村组干部的实际情况对联系群众作出了具体的分工,每名村干部联系1名能人党员,联系2名困难群众,做到随时跟踪调查,了解情况。一方面,村组干部对联系的有能力发展的党员进行重点扶持,帮助他们想办法谋思路,协调贷款,提供技术指导等,另一方面,村支部对困难群众和党员也同样进行重点帮扶,在产业扶持和带动上对他们进行倾斜。
同时,针对部分党员生活困难的实际,村党支部实行了党员慰问抚恤制度,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充分利用“七一”、“春节”等节假日深入村组,实地慰问贫困老党员,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听取他们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在农村党员去世后,村党支部均赠送花圈以示哀悼,并给予直系亲属300至500元不等的抚恤金。
在冬瓜村,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荣耀,一种责任,人人向党组织靠拢,向党员看齐,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血与肉的紧密联系,成为了冬瓜村干群关系最真实的写照。
素质“双升”
冬瓜村党支部不仅在抓党员素质提高上下功夫,而且在提高普通群众的素质提升上也狠下功夫。村党支部利用各种机会请来县里的畜牧专家、计生专家和种植能手等为党员群众上课,讲课的内容通俗易懂,群众容易接受,也容易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去。因此只要村里面来了讲课的专家学者,村活动室肯定都会挤得满满的,群众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求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许多群众通过学习培训,思想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纷纷向党组织靠拢,2007年全村党员人数达到78人,今年又有8人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与此同时,村支部针对村民逢年过节有聚众喝酒、赌博等现象,别出心裁地组织开展了村级运动会。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以村民组为单位开展知识竞赛和体育竞技等活动。知识竞赛前两周要举办学习培训班,每户至少要有1人参加,培训的内容包括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习培训结束进行考试,根据成绩确定参赛人员;体育竞技项目包括篮球、乒乓球、象棋、“捏营养球”等,人人都可以参与。这种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别具一格,深受村民欢迎,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观念。
“为有攻坚多壮志,敢叫旧貌换新颜”,冬瓜村的巨变向我们昭示,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村才会有出路。如今的冬瓜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的转变,她正用坚实脚步乘着改革的东风,稳健地抒写着从贫困到富裕的壮丽诗篇。
以民为本抓党建和谐之风劲吹
当前,一些地方群众上访成风,干群关系紧张,给社会造成了不和谐的因素。山根镇排溪村却连续二十几年无上访,社会安定,生活富裕,村民和睦相处。2000至2004,该村连续5年被评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第18号强台风“达维”救灾减灾先进单位。近日,我们走访了该村,发现该村党支部用破解难题的“四把钥匙”,开启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大门,使和谐之风扑面吹来。
充满感情,跟群众交心,群众信你
“自种自收不求你,不偷不摸不怕你,吆喝命令不理你。”缺少信任,是当前一些地方群众工作难于开展的重要因素。排溪村干部善于与村民交心谈心,让村民们信服,解开了工作的顽结。
有困难找支部,已经成为排溪村群众的首选。村支部关心村里弱势群众,对困难农户,村里不嫌不弃,热心为民服务,对五保户嘘寒问暖、生活关照,深得人心。2003年,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潘富英病倒在床,村支委轮流看望,送去300元和几包大米,支持治病,并寻求热心单位为他购买一只母水牛养殖。寡妇、残疾人李桂霞一家三口住危房,近段时间村“两委”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腾出一块土地为她建两间平顶房。凡是村里红白事,村“两委”干部必到场。近几年,村里就拿出1500元为五保户文昌渊、许文松、莫泽春送终。
村民代表何文伍说,村支部对先富起来的农户引导致富思源、扶危济困,对困难农户鼓劲、帮助,就这样与老百姓交心。村民有大事小情,只要通知一声,党员马上就到,热心劲儿胜似一团火。村民有啥“疙瘩”,有啥“闹心”事,都愿找村支部,支部想方设法“理疗”直至“消肿”。2004年8月,村民王业金与王富良因种树闹土地纠纷,村支书曾召琼将两家拉到一块,进行协商沟通,两家事儿立马平和;2005年8月,王富亚、徐光月因虾池排污闹起来,差点动“干戈”,曾召琼带领几位村委委员串门,从拉家常话发展入手,做调解工作,妥善解决他们的虾池排污问题,两农户在笑声中握手和好。
倾注实情,带群众致富,群众服你
有些村干部抱怨说,如今的农民工作难做。“老办法不顶用,硬方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其实,老百姓首先想的是富裕,带领他们致富,他们服你。排溪村支部立足服务发展,开展“双培”和“双带”工作,取得成效。
“党员要有真本事,村民才瞧得起。”当任村支书已经10年的曾召琼对此深有感触。为此,该村党支部注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8年间,黄会球、徐光耀、徐光辉等8名村里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何运霞、徐清民、何标等7名党员发展为致富带头人。
十年来,支书曾召琼带头种植菠萝、胡椒、苦瓜等经济作物,收入颇丰后,慷慨解囊扶持肖作文等困难户种植槟榔、菠萝和胡椒。党员何运霞靠种植菠萝和搞运输生意,年收入10万元以上,发家致富的她不忘困难群众,主动提供种植菠萝技术,去年支持5000元给村民文云平造船,发展近海捕捞业。村支部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到琼海博鳌等地参观,学习种养经验。在支部的倡导下,何良民等村里致富党员尽量提供服务,帮带村民发展种养业。党员带民走富路,村民也铆足了劲头干。村民王文种植菠萝20亩、槟榔15亩,年收入5万多元何运江每年养鸭1600只以上,还有胡椒、苦瓜等作物20亩,年收入6万多元。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00多元。如今,家家都有电视机,80%以上农户安装电话。其中,2004年道桥自然村13户68人,年人均纯收入4000多元;大坑自然村4户人家21人,靠种植菠萝、胡椒、槟榔和运输瓜菜、木材的收入,年户均达10万元。
主动热情,民主议事,群众跟你
有人说,干部与群众间有道“墙”。其实,拆“墙”并不难,老百姓说,与咱“议政”,咱跟你。排溪村以“民主议事”为抓手,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使“核心”与“民心”的结合。
该村有160亩村集体沙滩土地,有些农户想租地搞高位池养虾,村“两委”一班人不随意拍板。支书曾召琼说,先征求村民意见,然后让村民代表自个儿拿主意。2000年11月,村里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此事,一致通过发包给本村或外村农民养虾;同样,2003年6月,该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规划25亩土地作为“居民小区”,让住房紧张的农户盖房,按面积收取适量土地金。现已搬进平顶新居的7户村民告诉我们,这种做法够民主,群众支持。类似以上土地发包、道路建设和集体经济的使用等重大事项,村里都交由党员扩大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作主”。每年,都召开党员大会10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小组长会议20次以上。特别是,2003年该村实行“五卡一制”(民主决定卡、民主理财卡、群众信任卡、党员管理卡、党员互助卡和发展党员公示制)以后,问策于民的活动更加频繁,群众“议政”的氛围更加浓厚,民主治村不断深入人心。同时,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财务监督小组的成员由党员、村民代表担任,村干部不担任,村务财务经审核后按时如实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讲民主,民心顺;民心顺,村融洽;村融洽,村业兴。”党员、村民代表曾宪良一语道破“玄机”。2003、2004年该村被省分别评为村民自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
融入真情,帮群众解忧,群众颂你
排溪村党支部从加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努力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备受农户称赞。其实,老百姓要的是眼看得见、手摸得着的东西。
村中有一条小溪长达3公里,由于年久淤泥积压成堆,堵塞溪道,溪两边的农田遇旱涝排灌不畅,影响农作物生长,村民十分担心失收。为解村民之忧,2003年该村把整治溪道提上议事日程,投入3万元,全面清理溪道,建3个拦水坝,解决了320多亩农田的排灌问题。2004年,我市出现罕见的旱情,该村人畜饮水成为问题,就连播种等基本用水也告急,村民忧心如麻。村支部及时开展抗旱工作,投入3500多元,打造人畜饮水井5口和田头井4眼,组建一支由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等组成的抗旱突击队,开挖石榴洋长1公里的排水沟,引水灌溉。老党员黄诗川说,去年战胜旱魔,压在农户胸口的石头落下地,支部全体党员的心情也跟着顺畅。
实现自然村村村通车,改善居住环境,是该村村民的一大愿望。2000年以来,该村按计划逐步实施“通路”工程,新建、扩建青山营至大石岭、村办公室通海榆东线等6条村路,使道桥坡、青山营、合堀等8个自然村互连路网,实现村村通车,解决村民出入不便的问题。此外,该村还创建道桥省级文明生态村和青山营市级文明生态村,以此为示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心系人民小康路
心系人民小康路 新时期,面对新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为此,我街道办事处把干部职工下派到我办事处的村(社区)工作,深入基层,充分 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到人民真正需要什么,我们要为人民争取什么,为我办事处开展工作,收集了第一手资料。
据悉,我乡处共下派干部职工30余人到各村(社区)工作,真正了解到人民生产生活的困难,同时为人民群众取得了“两硬化”“危房改造”“畜牧”等方面的成果,切实做到带领人民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为我办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