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黄金市场的基本框架及快速发展
王宇:中国黄金市场的基本框架及快速发展 中国黄金市场的基本框架及快速发展(上)
[日期:2009-04-15]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王宇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中国黄金市场是一个新生市场,2002年建立,2003年正式运营,在短短6年的时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一个集套期保值、投资、避险等金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市场体系。2008年,中国黄金市场日均交易量名列全球第五位,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黄金市场之一。
黄金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市场的完整和稳定是货币政策顺利运行的基础。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为推动中国黄金市场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本文试分析中国黄金市场的基本框架、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黄金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在很长时间内,我国一直对黄金实行严格的“统收统配”制度,取缔了任何形式的市场交易。1983年6月颁布的《金银管理条例》就是黄金“统购统配”政策的法律表达。《金银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办理黄金的收购和配售,制定黄金收购和配售价格,统一管理黄金进出口,负责审批黄金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及黄金来料加工业务。也就是说,在“统收统配”的制度安排下,凡金银收购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办理;凡需要使用金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审批和供应。
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其他金融产品市场已经陆续建立十余年后,中国黄金市场才开始扬帆起航。199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了黄金定价机制,将黄金固定定价改为浮动定价,黄金收购价格按低于国际市场价格10%的水平制定;黄金配售价格与国际市场金价一致。199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白银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了白银市场。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黄金定价制,对黄金收售价格实行周报价制度。2001年8月,我国取消黄金制品零售业务许可证管理制度,实行核销制。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黄金“统购统配”制度彻底结束,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正式形成。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两次发布关于取消部分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取消了人民银行关于黄金行业的行政审批项目13项。现在我国黄金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运行。
中国黄金市场的基本架构
1.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
一个较为完善的黄金市场应该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征。中国是黄金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黄金市场应该是一个有着合理分层的、多元化的市场体系。
市场是交易关系的总和,黄金市场也不例外。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黄金市场可以分为基础产品市场与衍生产品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以交易方式不同作为划分标准,黄金市场可分为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国际黄金市场通常使用这一分类方法。
场内市场也叫交易所市场,基本特征是通过竞价方式进行交易,撮合成交、集中清算。场外市场也叫OTC市场,主要通过询价方式进行交易,双边清算。在国际黄金市场上,场内市场的主要代表是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主要交易产品是黄金期货,由其产生的市场价格引领着国际黄金期货价格的变动方向。场外市场的主要代表是伦敦黄金市场和苏黎士黄金市场,主要交易产品是黄金现货和其他黄金衍生产品,伦敦市场每日两次的“定盘价”成为各国黄金现货价格变动的基准。
过去我国不仅没有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划分,甚至没有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概念。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我国黄金市场也是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共同构成,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是场内市场的主要载体,投资者通过两个交易所的平台进行竞价交易。我国场外市场的询价交易活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黄金交易;三是企业与个人之间交易等。
2.场内市场的交易产品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产品可分为现货和保证金两大类八个品种。现货交易共有四个品种:Au99.95、Au99.99和Au50g、Au100g。保证金品种有四个:Au(T+D)、Au(T+5)和Au(T+N1)、Au(T+N2),他们以保证金方式进行交易,可以选择当日交收,也可以延期至下一个交易日交收,同时引入延期补偿费机制平抑供求矛盾。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交易产品共有12个交易合约。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标准合约》等相关规则,黄金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为1000克/手,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7%,以元(人民币)/克为报价单位,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为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5%,交易手续费暂定为30元/手,自然人客户不能进行实物交割。
在场外市场的产品中,商业银行提供的黄金产品和黄金服务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一是商业银行的账户金业务;二是品牌金,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如意金、中国建设银行的龙鼎金、民生银行的非凡金;三是商业银行代理个人投资者进行实物黄金交易的个人黄金投资业务;四是商业银行代理个人投资者进行保证金交易的T+N1和T+N2;五是黄金寄售、黄金租赁、黄金拆借、黄金远期等。除了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之外,场外市场交易还包括黄金生产、加工、零售企业之间的非标准金交易,以及黄金零售企业向个人出售金条和金饰品等。
3.黄金市场监管框架
中国黄金市场的监管框架分为两个层面,即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市场的自律性管理。
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主要包括:(1)人民银行对黄金市场的监督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监督管理黄金市场。(2)中国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开办黄金业务进行准入性监管。《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内的业务品种,应当按照规定到中国银监会审查批准或者备案。黄金业务目前作为商业银行的新业务和新产品,需要到中国银监会进行审批或备案。(3)中国证监会对黄金期货市场进行监管。《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证监会“对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四条、第一章第六条、第六章第五十条、第七章第七十八条、第八章第八十九条等规定了证监会监管期货市场的权利和义务。
市场的自律性监管主要包括:根据各自的《章程》和《会员管理办法》,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对其会员的自律性管理。
中国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
1.现代化的黄金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通过对我国黄金市场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我国制定了黄金市场整体发展规划,并借鉴国际经验,构建了现代化的黄金市场体系。
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黄金期货合约上市、商业银行黄金业务不断扩大,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已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格局,黄金市场的功能不断拓展和完善。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量稳居世界黄金现货市场之首,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的交易规模也已经跻身世界四强,有关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黄金市场的日均交易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五位。
2.上海黄金交易所不断壮大
交易规模迅速扩大。2002年以来,凭借后发优势,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交易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08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累计成交4463.768吨,同比增长144.17%;成交金额达8696.05亿元,同比增长174.77%。
市场主体多元化。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和客户数量稳步增加。截至2008年底,上海黄金交易所共有会员162家,机构客户3723家。会员中商业银行24家,综合类会员131家,自营类会员7家,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结构。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0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黄金交易所引入外资银行会员,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由一个封闭的国内市场正在大步走向开放性的、国际化市场。2008年1月,《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市场交易暂行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实施,目前,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加拿大丰业银行有限公司广州分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等四家银行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外资银行会员。作为新的市场力量,外资银行会员凭借其在国际黄金市场的丰富经验,可以在增加国内外市场沟通渠道、提高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截至2008年末,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外资会员银行累计成交黄金2.43吨,成交金额4.4亿元。
引入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性机构作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有利于沟通国内外黄金市场,健全中国黄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丰富中国黄金市场投资者结构;有利于借鉴外资银行在国际黄金市场从业经验和风险管理技术,推动中国黄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3.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黄金期货产品
2007年9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2008年1月9日,国内黄金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2008年,在国内旺盛的投资需求推动下,黄金期货合约交易日趋活跃,成交量稳步攀升。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累计成交778.1万手(约合7781吨),成交金额14975.49亿元。黄金期货业务上市以来,投资者队伍基本稳定。截至2008年12月末,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开办黄金期货业务的会员共174家,其中,自营会员数量为13家,经纪会员数量为161家;会员代理的法人客户近800户,个人客户约36000户。
4.商业银行黄金业务逐步扩大
账户金业务。商业银行的账户金业务,又称纸黄金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面向普通投资者开办的主要黄金投资业务。在此业务中,商业银行作为做市商进行双边报价,投资者通过价差交易获利,不提取实物黄金。目前,国内开办账户金业务的商业银行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账户金累计成交约1423.71吨,同比增长2.54倍;成交金额约2719.69亿元同比增长2.95倍。其中,美元账户金累计成交293.09万盎司,约合91.16吨,成交金额25.37亿美元;人民币账户金累计成交1332.55吨,成交金额2546.3亿元。
个人黄金投资业务。商业银行个人实物黄金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商业银行代理个人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实物黄金业务;二是商业银行品牌金的销售和回购业务。截至2008年末,国内开办个人实物黄金业务的商业银行共有12家。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办个人黄金投资业务1000克,选择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进行试点。2006年,批准上海黄金交易所将个人黄金投资业务的范围从上海扩大到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从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扩大到所有会员银行;将产品规格从1000克降低到100克。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和富滇银行等开办了代理个人投资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实物黄金业务,投资标的为符合上海黄金交易所质量标准的Au99.99、Au99.95和Au100克的投资型金条。2008年该业务累计成交量64.45吨,同比增长2.72倍,成交金额124.57亿元,同比增长2.95倍。
品牌金业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和广东发展银行开办了实物金条的销售和回购业务。2008年该业务累计成交量37.25吨,同比增长2.71倍,成交金额74.86亿元,同比增长3.1倍。其中,商业银行自有品牌金销售和回购业务累计成交33.12吨,成交金额66.68亿元;代理品牌金销售和回购业务累计成交4.13吨,成交金额8.18亿元。
其他黄金业务。近年来,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发展迅速,交易规模成倍增长。2008年,商业银行黄金寄售业务累计成交47.11吨,成交金额87.36亿元;黄金租赁业务累计成交73.99吨,成交金额141.5亿元;黄金拆借业务累计成交11.4吨,成交金额20.16亿元;黄金远期业务累计成交574.85万盎司,成交金额54.44亿美元;黄金期权业务累计成交6.28万盎司,成交金额0.58亿美元。
5.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中国黄金市场是一个新生市场,缺少基础性的法律法规,同时,又发展得非常迅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引导和规范。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非常重视黄金市场的立法工作,不断加快《黄金市场管理条例》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同时,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黄金走私和境外黄金保证金交易等行为,进一步加强黄金进出口管理和实物黄金交易管理,2008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人民银行和海关总署关于加强黄金进出口管理和黄金交易管理的通知》,要求人民银行各分行、中心支行对辖内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黄金进出口业务和实物黄金交易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要求各海关加大对黄金及其制品的进出口审核和查验力度。
王宇:中国黄金市场的基本框架及快速发展(下)
1.加快黄金市场立法进程
2002年以来,国内黄金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我国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市场繁荣做出了贡献。但是,与其他金融产品市场相比,黄金市场是一个新生市场,缺少基础性的法律法规制度。同时,黄金市场作为一个具有后起竞争优势的市场,发展得非常迅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种新的市场关系进行界定和规范;对各种新产品、新工具和新的交易主体进行引导和约束。
最近一个时期存在的“地下炒金”活动向我们警示加快黄金市场立法的迫切性。2007年以来,国际黄金价格大幅波动,一些境外机构通过电子网络在国内开办了以吸引国内投资者为目的的电子交易系统,主要进行境外保证金交易,也叫“外盘金交易”或“伦敦金交易”。由于境外保证金交易具有低门槛、高杠杆、开户手续简单、手续费较低、可以进行24小时连续交易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加入。比较典型的是经上海市黄浦区法院公开宣判的“上海联泰黄金制品有限公司变相期货案”。为了保证中国黄金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快黄金市场的立法进程。
2.扩大交易主体、增加交易工具、拓宽投资渠道
黄金具有良好的保值避险功能,无论国际金融市场如何波动,黄金都能保持其稳定的内在价值,因此,黄金成了投资者在金融危机中的避风港。最近一个时期,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和居民的黄金投资意愿日益强烈,相比之下,目前国内黄金投资渠道还较为匮乏,从某种意义上讲,“地下炒金”活动的存在就表明了这一点。
从理论上讲,当一个市场有足够多的交易主体、足够丰富的交易工具、足够大的交易规模时,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尽管近年来我国黄金市场有了较大发展,但交易产品还比较单一,交易主体还不够丰富。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黄金市场的深化和宽化,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黄金市场的创新力度,拓宽黄金投资渠道,扩大交易主体,增加交易工具,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黄金投资机会。
3.进一步推动黄金市场对外开放
黄金市场价格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封闭的黄金市场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当供给与需求不一致时,国内黄金市场就不能出清。又如,当国内黄金价格与国际价格出现较大背离时,可能滋生各种形式的跨境非法黄金交易。为了理顺黄金市场关系,健全价格体系,维护市场稳定,必须进一步加快我国黄金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
此外,我国黄金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缺口。比如,2007年,我国黄金产量为270.5吨,同比增长12.67%;黄金需求量为326吨,同比上升26%。2008年金融危机使国际金价剧烈波动,黄金实物供应趋紧,导致国内外差价有所扩大。着眼于中国黄金市场发展的未来,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黄金进出口体制改革,适当扩大黄金进口规模,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实现“藏金于民”。
4.坚持和完善现行黄金税收优惠政策
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明确对黄金实行免征增值税和“即征即退”政策。2002年国内黄金市场开放,经国务院批准,继续执行黄金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现行黄金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借鉴了欧洲黄金特殊税制,符合国际惯例。欧洲黄金特殊税制的主要内容是将黄金区分为“投资用途黄金”、“商品用途黄金”和“原料黄金”三大类,分别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和征管办法。对“投资用途黄金”和“原料黄金”实行增值税免税政策,对“商品用途黄金”征收增值税。欧盟国家的黄金特殊税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尽管世界各国税收制度有所不同,但多数国家的黄金税收制度都是比照欧洲黄金特殊税制制定的。
目前,我国对黄金生产、流通、消费、投资实行的税收政策与国际上基本一致,促进了我国黄金矿业和首饰消费产业升级,推动了我国黄金市场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和完善这一政策。
第二篇:黄金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
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
1982年9月,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迈出中国开放金银市场的第一步。
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金银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国家金银收支计划”;“境内机构所持的金银,除经人民银行许可留用的原材料、设备、器皿、纪念品外,必须全部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不得自行处理、占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单位和个人不得计价使用金银,禁止私自买卖和借贷抵押金银”。
1999年12月10日,中国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1.5吨“千禧金条”。
1999年12月28日,白银取消统购统销放开交易,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中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被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
2000年8月,上海老凤祥型材礼品公司获得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开始经营旧金饰品收兑业务,成为国内首家试点黄金自由兑换业务的商业企业。
2000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有关黄金市场开放的研究报告。同年,中国政府将建立黄金交易市场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2001至2005年)纲要。
2001年1月,上海公开发行“新世纪平安吉祥金牌”,中国金币总公司作出承诺,在政策许可的条件下,适当时候予以回购,购买者可在指定的商家或商业银行网点自主买卖或选择 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
2001年6月11日,央行正式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金价进行调整。
2001年8月1日,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放开。2001年9月29日,中国国家黄金集团公司成立。
2001年11月2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模拟运行,黄金走过了一条从管制到开放的漫长历程。2002年10月17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实际交易试运行中,中金黄金股份公司与北京菜市口百货公司以每克83.5元的价格成交了3千克2号金。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
2003年4月,人民银行取消了黄金生产、加工、流通审批制,改为工商注册登记制,标志着黄金商品市场的全面开放。
2003年11月18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黄金宝”在上海试点,拉开了商业银行参与黄金市场的序幕,个人炒金大门被撞开
2004年6月,高赛尔金条推出,国内首次出现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与回购的投资型金条;7月中金黄金与其他公司合作分别成立郑州黄金交易中心、大连黄金交易中心。2004年6月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小金条”业务,面向普通投资者 2004年8月1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AU T+D现货延迟交收业务。
2004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上海年会上表示,中国黄金市场应该实现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转变,由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转变,由国内市场向融入国际市场转变。
2004年11月2日,由河南省鑫力黄金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城东支行共同组建的鑫力黄金交易中心正式成立。
2005年1月8日,山东黄金集团宣布出资5000万元成立山东黄金交易中心。
2005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与山东招金集团联手推出“招金”个人黄金业务;随后中国银行开立计帐式纸黄金业务;中国建设银行于2月28日推出个人帐户金交易业务。
2005年7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与工行上海分行联合推出“金行家”业务,这是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次推出的面向个人的黄金投资产品。
2005年8月,山东招金黄金集团投资设立的山东招金黄金交易中心正式开业。2006年12月,中国银行推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黄金期权业务“期金宝”和“两金宝”。2006年12月25日,上海金交所正式推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AU100g实物黄金投资品种。2007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合约的批复》(证监期货字[2007] 158号)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近日联合出台《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明确黄金市场发展定位,切实防范黄金市场风险。
中国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介绍
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一样,中国人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也一直将其作为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早在春秋时期,当时的楚国就已经开始铸造金币“郢爰”。但是,从五千年的历史来看,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总量上的匮乏使黄金缺乏成为主要流通手段的物质基础,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长期承担主要货币职能的金属是白银。
除了黄金生产力的落后之外,中国“贫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自鸦片战争以后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巧取豪夺,大量黄金和白银被当作鸦片货款和战争赔款流出中国,造成国内贵金属硬通货的严重匮乏。而此后中国境内的连年内战和日本侵略战争更是造成了我国黄金与白银的大量外流,其中一部分被用于购买军械物资,另一部分被达官显贵在外逃时携带出去。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炮制的“金圆券”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黄金外流事件。当时国民党政府由于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而大量发行法币,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为了挽救实际上已经崩溃的经济局面,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了所谓的“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其颁发的《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7克,发行额以20亿为限;按1金圆券折合法币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同时规定黄金1两等于金圆券200元,白银1两等于金圆券3元,美元1元等于金圆券4元。国民党政府使用高压和诱骗等手段强制推行这个法令,命令国统区的人民必须在1948年9月30日前将所持黄金和白银全部兑换成金圆券,过期不交者一律强制没收。不到两个月,就从人民手中榨取了金银外币总值达两亿美元。1948年10月初,由上海开始的抢购风潮波及国统区各大城市,物价进一步飞涨。11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取消限价政策。12日又公布了《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法令,规定1金圆券的含金量减为0.044434克,等于公开宣布金圆券贬价4/5,并撤销了金圆券发行20亿元的限额。之后金圆券开始无限量发行,至1949年5月共发行了六十七万多亿元,金圆券也像法币一样成为废纸。这些用“金圆券”兑换来的黄金和白银,以及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历年积累的黄金和白银储备于1949年用军舰押送至台湾。
对于国民党当时运台黄金的总数量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总之这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巨额财富,并由此造成了新中国在建立之初就面临的“贫金”局面。此时中国政府只能从新生产黄金中获得储备的增加,而几乎没有历史积累。在建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在黄金问题上一直是严格管制,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黄金市场一直是封闭的,黄金的市场流动需要申请和配额。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
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金银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国家金银收支计划”;“境 内机构所持的金银,除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留用的原材料、设备、器皿、纪念品外,必须全部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不得自行处理、占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单位和个人不得计价使用金银,禁止私相买卖和借贷抵押金银”。中国黄金市场的现状
中国的黄金生产和消费量位居世界前列
古代,黄金主要产自黄河下游及相邻地区,在长江流域也有个别产金地。这一时期生产黄金的方法主要是挑拣和采出自然金,对黄金的加工方法主要是锤揲法。到商代、西周时期已有熔铸工艺,如刘家河出土的笄。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古代和近代的黄金生产又陆续发展出重力法淘金和岩金开采等。找矿也出现了一些新方法:认识矿物共生关系,从一条矿脉找寻其他矿脉;按矿物的光泽找矿等。《史记•天官书》记载:“金宝之上皆有光,不可不察”。到了汉代,黄金冶炼技术已有了更加长足的进步,西安上林苑出土的马蹄金和麟趾金经测定含金量高达97%,而北京怀柔出土的马蹄金纯度已达99.3%。
中国的金矿资源比较丰富。总保有储量超过四千吨,居世界第七位。我国金矿分布广泛,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在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有金矿产出。就省区论,以山东的独立金矿床最多,江西的伴生金矿最多;黑龙江、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省的金矿资源也较丰富。
中国最有名的金矿是山东的胶东金矿,其中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远-莱州地区,最主要的矿区是玲珑金矿。该矿区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建国以来引进现代采治技术,逐渐发展壮大,产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河北迁西县金厂峪金矿、河南西部小秦岭金矿等。中国第二大金矿类型是沉积岩型,即所谓“卡林型”或“微细浸染型”。这类矿虽然品位较低,金粒细小而且分散,但矿床的规模大,在当今采矿、选治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很高产量。我国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陕、甘地区。
时至今日,中国不但已经成为全球黄金生产大国-2006年黄金产量达240.08吨;同时也是消费大国,2006年消费量高达269.3吨,占世界黄金消费总量的9.23%。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下属国际贸易公司称,2007年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黄金生产国,目前中国为世界第三大黄金生产国。
中国国内的黄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饰性消费需求为主,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黄金大部分是黄金饰品,工业、医疗、科研等行业占消费需求的比重较小。黄金的金融投资需求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但近年来增长迅速。出于种种历史和金融体制的原因,中国大陆人均只占有不到4克的黄金;年人均黄金消费量只有0.2克,并且消费量集中在黄金饰品上,与港台地区和西方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阿联酋人均年消费黄金最多,达30克),离印度人均约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黄金消费量有望大幅增长至500吨,这对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将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的黄金储备量不符合大国地位
目前,中国国内的黄金总存量约为五千多吨,包括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和民间拥有的黄金制品。截至200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黄金储备仍为1929万盎司,即600吨,长期以来没有任何变化。200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11亿美元。按800美元/盎司的国际市场价格计算,600吨黄金的价值约为154亿美元。黄金储备约占外汇储备1.07%左右。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地位、实力及其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黄金的市场需求及价格变化之所以能够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是因为黄金的地位及其对相关方面的影响仍然是重要的。从世界黄金协会提供的数据看,黄金仍然是国家战略储备的主体。
根据2007年9月份的最新统计(见下图),目前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总量为30,120吨,其中美国拥有8133.50吨,占27%,并且占其本国储备总额的75.8%。官方黄金储备最多的9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存有23,131吨黄金,占全球官方储备总量的76.8%。除了加拿大和英国以外,西方七大工业国(还有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黄金储备均位居世界前列。很显然,实力越强大的国家其黄金储备也越多,而中国的黄金储备规模与其日益提升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是严重不符的。
部分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黄金储备(2007年9月公布数据)1 美国 8,133.50 75.80% 2 德国 3,417.50 62.70%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17.30 其数据无法计算该比例 4 法国 2,658.40 55.20% 5 意大利 2,451.80 64.00% 6 瑞士 1,242.10 40.30% 7 日本 765.2 1.80% 8 荷兰 640.9 55.60% 9 欧洲央行 604.7 23.70% 10 中国 600 0.90%(2009年12月公布数据为1054吨,排名升至第六)中国台湾省 423.3 3.30% 12 俄罗斯 407.5 2.10% 13 葡萄牙 382.6 87.20% 14 印度 357.7 3.40% 15 委内瑞拉 356.8 31.00% 16 英国 310.3 13.40% 17 黎巴嫩 286.8 31.70% 18 奥地利 281.8 42.90% 19 西班牙 281.6 35.00% 20 比利时 227.6 34.30% 21 阿尔及利亚 173.6 3.80% 22 瑞典 152.6 11.20% 23 国际清算银行 146.3 其数据无法计算该比例 24 利比亚 143.8 4.30% 25 沙特阿拉伯 143 10.90% 26 菲律宾 140.1 11.20% 27 新加坡 127.4 1.80% 28 南非 124.1 9.30% 29 土耳其 116.1 3.40% 30 希腊 112.1 78.40%
说到这里,也许有的投资者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许多欧洲国家央行要大量抛售黄金,以至于从1999年开始不得不通过签订售金协议来限制其抛售活动?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华盛顿协议签约国的央行共有近两万吨黄金储备,每年抛售几百吨只会对市场产生短期内的影响。同时,现在全世界每年矿产黄金至少超过2500吨,其中相当一部分作为投资进入市场或作为储备进入各国金库。因此,欧洲各大央行一年里抛售几百吨黄金并不表示黄金的战略储备地位降低了,而只是体现出黄金在一些国家储备多元化调整过程中的灵活性。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国家实行的是“藏金于民”的政策,官方黄金储备并不高。如印度,数据显示其官方黄金储备只有357.7吨,在储备总额中也仅占3.4%。但据有关资料显示,印度民间的黄金存量至少有1万吨,白银的民间储藏量至少也有11万吨。现在,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消费市场。另外,在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韩国等国家的民众纷纷拿出自己的黄金帮助国家克服金融危机,藏金于民的优势在此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中国黄金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综观中国黄金市场现状,不但国家缺乏长远的黄金储备规划,普通民众对黄金的投资意识也比较薄弱。但目前国内民众投资黄金的意识正在被唤醒,中国黄金市场在逐步开放后必将对全球黄金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国黄金市场改革起始于1993年,这一年国务院63号函确立了黄金的市场化方向。2001年4月,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2002年10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标志着中国的黄金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化。据初步统计,上海金交所会员单位年产金量约占全国的75%;用金量占全国的80%;冶炼能力占全国的90%。这些都体现了黄金市场化趋势的推进。
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9月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上海年会上表示,中国黄金市场应当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的转变、由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的转变、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这段话概括了中国黄金市场的现状和特点-以实物现货为主,市场封闭;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指引-以黄金金融衍生产品为主要交易方式的国际性黄金市场。
当今的黄金市场可分为商品性市场和金融性市场,商品实物黄金交易额不足总交易额的3%,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黄金金融衍生品。也就是说,黄金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才是市场主流,而目前中国黄金市场还停留在以实物商品交易为主的阶段。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例,作为我国唯一的黄金场内交易所,2005年该所年黄金交易量突破900吨,交易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但与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相比,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量不足其1%。此外,中国黄金市场又是个相对封闭的市场,金交所的外资会员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目前有1家中外合资企业会员和12家外商独资与中外合资企业客户。2005年这类会员与客户的黄金交易量为9427公斤,只占交易所交易总量的1.04%。缺乏国际金融机构的参与,造成国内黄金市场价格不能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有时甚至出现明显背离。
2007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在黄金期货的基础上,一系列衍生产品,包括期权,远期以及近几年异常火热的黄金ETF,甚至更多的创新产品都将逐步推出,进一步加大中国黄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我国开展黄金期货交易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广大企业和投资者利用黄金期货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现货市场、远期交易市场与期货市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三是有利于打击黄金变相期货交易,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预期,黄金市场在经历十几二十年的发展后,将逐步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黄金市场:首先是投资品种的丰富与多样化,黄金期货,期权,黄金存折,纸黄金,黄金EFT,黄金远期等产品不断推出并逐步完善。其次是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黄金市场作为投资性的金融市场不但吸引大量的境内机构和个人加入进来,同时开放国门,让国际性的大银行和大金商一同参与,从而使得与国际其他黄金市场逐步接轨。
第三篇:浅析黄金市场现状及发展
浅析黄金市场现状及发展
【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投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不论是不久前“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还是4月国际黄金价暴跌时中国人抢购热潮,都充分的表明了人们目前的投资方向集中于黄金市场。但是我国的黄金市场是不是已经进入了瓶颈期?鉴于此,笔者从我国的相关法律体制、黄金市场内部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我国的黄金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希望我国黄金市场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黄金市场,发展现状,完善措施
一、引言
黄金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形式,在我国古代被视为一种拥有钱财的标志和象征。从2007年起,我国的黄金价格涨幅度已经超过了50%,黄金不仅成为了全球各个商品市场中的重要商品而且还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金融品种[1]。因此,如何推进我国黄金产业各个环节的和谐有序发展成为了我国未来黄金市场发展的一大艰巨任务。
二、国内外黄金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黄金市场发展现状
国际的黄金市场主要是以欧美和亚洲的部分地区为主。
如表1所示
据来源:(官方发布数据为参考标准)
在美国的黄金市场主要是以黄金的期货交易为主要形式,总共由五家大型的交易场所构成,其中纽约黄金市场成为了美国和世界上黄金交易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的链接来完成以代替传统的黄金交易形式。苏黎世的黄金市场主要是分别由瑞士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以及瑞士联合银行三大银行进行计算和结账[2]。亚洲比较有影响力的黄金市场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两大地区。
(二)国内黄金市场发展现状
截止2013年,我国的黄金市场逐步形成了黄金商品交易场所和黄金信贷场所以及黄金投资场所三大交易市场。三大交易市场为满足人们对黄金的不同投资和货币以及商品需求提供了一个具有个性化的交易环境。位于上海的黄金交易所正式运营于2002年并标志着我国的黄金市场开始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我国目前的黄金交易市场主要是以上海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黄金市场交易体系(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各种产品种类如下表2所示)。
表2:上海黄金交易场所中各类商品的品种资料(上海黄金期货交易所网)
黄金市场交易主要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黄金交易场所中的有形黄金现货来进行交易;另外一部分则是以期货交易的方式进行并建成了一个场外黄金市场相结合的黄金交易体系的格局。
三、我国黄金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黄金市场的发展虽然呈现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黄金市场交易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黄金在1970年以后开始渐渐地不能完全主导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并且黄金的货币功能已经在逐渐地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和《关于规范黄金制品零售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制定为规范我国的黄金交易市场的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的黄金交易市场的不断变化,相关法规中的规定已经和黄金交易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相脱离。同时,因为黄金交易场所的日益发展和完善,许多的部门在黄金交易过程中没有清晰自身的职责和权力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
(二)黄金市场结构的落后性
我国现在的黄金交易市场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因而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黄金市场结构。我国缺乏一个完善的黄金实物交易市场,一级黄金交易场所只是分布在几个特大城市,二级黄金交易市场主要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因而造成了黄金交易的零散并限制了其规模的发展和扩大。有限的市场规模进一步地制约了黄金投资的影响降低了我国市场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黄金市场的发展愿望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黄金交易市场的自律性
由于我国目前规范黄金交易市场的交易秩序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比较之后,对于黄金交易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还不能正确地处理。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黄金交易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不断地丰富黄金市场交易的品种以构建一个完善的黄金市场交易机制。各个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要从自身的具体实际出发,提高黄金交易市场的自律性[4]。通过对黄金交易市场的自律管理以减少对黄金交易市场中的不规范操作并最终促进黄金交易市场的有序发展。
(二)与国际相结合的健康发展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黄金市场的交易也必须通过国际市场来决定,如果只是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盲目地制定相关的发展措施会影响我国黄金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我国的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并鼓励企业积极地引进黄金原料提高我国的黄金储备的能力。
(三)扩大黄金交易市场中的交易品种,拓宽交易渠道
黄金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要提高居民对黄金投资和理财的风险意识。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内居民对黄金的需求,黄金交易市场要逐步地增加和丰富黄金交易的品种。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尽量地拓宽黄金市场交易的渠道以减少对黄金交易的成本,进一步提高黄金交易市场的效率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黄金交易市场。
五、结语
目前,我国在与世界进行着不断地融合和接轨,我国的黄金交易市场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鼓励相关的经营主体进行创新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地完善黄金市场交易体系为我国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金融投资市场奠定基础,提高我国黄金交易市场在国际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志枫、周璐,2009年11月.中国黄金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N].经济论坛,[2]费明硕、王淑娴,2009年第29-3.基于B1ack―Scho1es模型下的黄金期货泡沫度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3]张晖;许文新,2007年6期;国际黄金市场发展状况及其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4]郑秀田.王宇,2009 年第6 期.中国黄金市场的基本框架及快速发展[N].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第四篇:中国黄金市场介绍
第三讲 中国黄金市场介绍
一、中国的黄金历史与现状
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虽然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计量单位和拥有财富象征,黄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承担流通货币功能主角的是白银。中国“贫金”的现实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而产生“中国贫金”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
(1)历史原因:
据考古发现,在汉代以前中国社会商品流通领域中并不缺乏黄金,整个社会中黄金流通总量也并不缺乏,这可以从汉代以前的墓葬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饰物可见一斑,从各种历史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当时黄金的重要地位。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皇帝对有功的大臣战将等往往就动辄赏赐几百斤的黄金。但在汉朝以后中国社会中的黄金总量就突然减少了,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总量的突然减少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还需要中国考古学界来继续研究破解这个谜团。其中有一个说法,从汉代以后,中国朝代更替频繁,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各种战争一直绵延不断,而当时的黄金事实上是储备在中国社会的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恰恰是各种战争与农民革命的掠夺对象,为了保存这些财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必然要藏匿类似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社会动荡各种绵延不断的战争过程中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中的很大一部分被革命浪潮所消灭,这些被藏匿的黄金财富就成了无主的、消失了的财富。由于从汉朝以来,各种战争革命频繁爆发延续了几百年时间,大量的诸如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就被埋在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中,“一人藏匿百人难寻”,大量黄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的财富。也许这真是中国“贫金”的一个历史解释。
(2)近现代的战乱因素:
除了上面的历史疑案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诸多事件,进一步造成了中国大陆上贫金的现实。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近100年的鸦片贸易巧取和武装抢夺与盘剥,大量的白银和黄金被当作鸦片货款和战争赔款流出中国,进一步造成了中国黄金与白银等贵金属硬通货的严重匮乏。自此以后中国境内的连年内战和日本侵略中国,更是造成了我国黄金与白银的大量外流,一部分黄金与白银用作了军械物资的购买,另一部分被大量达官显贵外逃携带出国。至今中国民间依然有这样的国际黄金疑案未了结。
(3)国民党内战时期的“金圆券”事件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炮制的“金圆券”事件就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黄金外流事件。国民党政府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为了弥补赤字,就大量发行法币,法币猛增,物价随之飞涨。为了挽救经济崩溃,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其中国民党政府颁发的《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7克,发行额以20亿为限。按1金圆券折合法币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同时规定黄金1两等于金圆券200元。白银1两等于金圆券3元。美元1元等于金圆券4元。当时国民党政府使用高压和诱骗等手段强制推行这个法令,命令国统区的人民必须在1948年9月30日前将所持黄金和白银全部兑换成金圆券,过期不交者,一律强制没收。不到两个月,就从人民手中榨取金银外币总值达2亿美元。1948年10月初,由上海开始的抢购风潮波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物价更进一步飞涨。11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取消限价政策。12日又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法令,规定1金圆券的含金量减为0.044434克。公开宣布金圆券贬价4/5,撤销金圆券发行20亿元的限额。之后金圆券无限量发行,至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额为六十七万多亿元,金圆券也像法币一样成为废纸。这些用“金圆券”兑换来的黄金、白银,以及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历年的黄金、白银储备等,在1949年由军舰押送至台湾。1949年1月10日,大公子蒋经国拿出一封蒋介石的“手谕”,上面明令俞鸿钧尽快将全部库存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运往台湾。当时,国民党经过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强行将民间的几乎所有黄金和美元收归国库。关于这笔款的数目,说法不一。国民党的文人陈孝威说是“黄金50万两”;也有的说是美金8000万元,黄金92.4万余两,银元3000万元; 而李宗仁的秘书梁升俊说南京失守时,“国库尚有黄金280万两,美钞5000余万元,经合署的棉花纱布出售总值不下美元1500万元,还有价值巨大的有价证券”。总之,在当时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在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用海军军舰全部抢运到台湾。
(4)当代中国仍然“黄金匮乏”
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无金”的中国大陆上开始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建设。中国政府只能从新生产黄金中获得增加,而没有历史存留的积累。在1949年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黄金问题上一直是严格管制阶段,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我国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到1982年社会大众才重新开始有权力拥有黄金,拥有黄金的渠道还只是通过商场可以购买到黄金首饰而已。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当前的“黄金匮乏”的历史原因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里,从1949年到1982年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存在一个“黄金断层”,这个“黄金断层”持续时间长达30年,整整影响了两代人。在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与黄金无缘,只是很朴素的知道黄金很值钱,黄金很贵重,但无法接触到黄金,缺乏对黄金的各种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对于黄金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功能了解甚少。这个黄金断层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社会对黄金的普遍性无知和漠视。
(5)中国央行黄金储备
截止2005年12月底,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黄金储备为1929万盎司,折合约为600吨。(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1000吨以上)。按150元/克的市场价格计算,600吨黄金的价值约为900亿人民币。按580美元/盎司的价格计算,1929万盎司黄金价值约111.88亿美元。截止2005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约8000亿美元,黄金储备约占外汇储备1.3%左右
(6)中国黄金生产状况与矿藏储备
2003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名列世界第三,黄金年产量约180吨,折合到当时的黄金价格约为200亿人民币,而且最近6年来的产量波动不大。以2004年1-5月份的我国黄金生产情况来分析,全国5月份生产黄金(成品金)16.837吨。1-5月累计完成79.065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产量增加7.341吨,同比增长10.24%。2004年1-5月,黄金矿山企业矿产金(成品金+含量金)累计完成64.26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80%;冶炼企业(有色、黄金冶炼企业)累计完成成品金32.68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22%。2004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212.348吨,与上年同比增长5.86%。产金量较大的省有山东、河南、福建、陕西、辽宁、河北等省,山东仍为我国最大产金省,全年产金64.509吨,占全国产量的30.38%。2005年,中国黄金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中国黄金协会的《全国黄金统计月报》显示,2005年全国黄金产量达224.050吨,中国黄金产业的“十五”规划,要求在2006年达到约240吨的黄金年产量,可见,我国要迅速大幅提高黄金产量的空间已经不大。中国国内的黄金探明储量为4000至5000吨,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0%,以现有开采速度还可维持22至28年。(7)民间储金量较低黄金投资意识匮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黄金产业一直实行严格管制,黄金生产企业须将开采和冶炼的黄金,全部售给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审批环节配售给各用金单位。1982年,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开放金银市场迈出第一步,1999年11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同年6月,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随后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2002年10月30日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黄金投资逐步走进社会大众,黄金投资在中国迎来了全新开端。目前,中国国内的黄金总存量约为4000-5000吨。这包括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和民间大众拥有的黄金制品。中国国内的黄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饰性消费需求为主,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黄金绝大部分都成为了黄金饰品,工业、医疗、科研等行业占消费需求的比重较小,而黄金的金融投资需求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所占的比重更是小的可怜。中国民众对黄金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停留在首饰品的认识上,对黄金的金融投资功能知之甚少,黄金金融投资的参与度极低。是种种历史原因和金融体制的原因,造成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制品只有3.5克左右的现状。目前,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年消费量只有0.2克,消费数量集中在黄金饰品上,与港、台地区和西方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阿联酋人均年消费黄金最多,达30克),离印度人均约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黄金消费将从以往每年200吨左右增加到400吨至500吨,这对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将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综观中国国内现状,国家缺乏长远的黄金储备规划,普通民众对黄金的投资意识、保值增值应对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的功能远未了解。但目前国内大众投资黄金的意识正在被唤醒,从投资需求来看,中国黄金市场在彻底开放之后,将令世界再度吃惊,中国民众在黄金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能力不可低估。
二、国内黄金市场介绍 ——上海黄金交易所介绍
概述:上海黄金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 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自律性管理的法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组织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交易。
基本职能:
(一)提供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交易的场所、设施及相关服务;
(二)制定并实施黄金交易所的业务规则,规范交易行为;
(三)组织、监督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交易、清算、交割和配送;
(四)设计交易合同、保证交易合同的履行;
(五)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控制市场风险;
(六)生成合理价格,发布市场信息;
(七)监管会员交易业务,查处会员违反交易所有关规定的行为;
(八)监管指定仓库的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业务;
(九)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职能。
基本概况:
(一)组织形式:
黄金交易所实行会员制组织形式,会员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登记,从事黄金业务的金融机构、从事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及其制品的生产、冶炼、加工、批发、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法人,并具有良好资信的单位组成。现有会员128家,分散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交易所会员依其业务范围分为金融类会员、综合类会员和自营会员。金融类会员可进行自营和代理业务及批准的其它业务,综合类会员可进行自营和代理业务,自营会员可进行自营业务。
目前会员中金融类20家、综合类119家、自营类10家;据初步统计,会员单位中年产金量约占全国的75%;用金量占全国的80%;冶炼能力占全国的90%。
(二)交易方式:
标准黄金、铂金交易通过交易所的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实行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撮合成交。非标准品种通过询价等方式进行,实行自主报价、协商成交。会员可自行选择通过现场或远程方式进行交易。
(三)交易品种和价格:
交易所主要实行标准化撮合交易方式。目前,交易的商品有黄金、白银、铂,交易标的必须符合交易所规定的标准。黄金有Au99.95、Au99.99和Au50g三个现货实盘交易品种,和Au(T+5)与延期交收两个现货保证金交易品种;铂金有Pt99.95现货实盘交易品种,和Pt(T+5)现货保证金交易品种;白银准备挂牌延期交收合约。详细品种信息见交易表。
交易品种表
(五)资金清算:
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交易所指定的清算银行,实行集中、直接、净额的资金清算原则。
(六)储运交割:
交易所实物交割实行“一户一码制”的交割原则,在全国35个城市设立47家指定仓库,金锭和金条由交易所统一调运配送。
(七)认定质验: 交易所对于可提供标准金锭、金条企业的资格进行认定。并指定权威质检机构对交易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对质量纠纷进行检测和仲裁。
(八)税收:
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产金企业通过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铂金,免征增值税;用金企业通过交易所购买黄金、铂金,发生实物交割的,由税收机关按实际成交价格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九)商业银行的作用:
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原则在供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调剂,参与市场交易、提供黄金抵押、租赁、代理和个人黄金买卖业务等金融服务,从而进一步活跃交易、促进流通。
(十)系统服务:
上海黄金交易所将积极维护和保障会员在交易中的合法权益,以会员为本,为会员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
1.系统平台: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运行安全可靠、快捷,该系统可以满足未来的会员以及代理客户的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交易需要。
2.质量保证:交易所认定的可提供标准金锭企业对其提供产品的质量终身负责。3.资金安全:通过指定清算银行的全国网点进行资金清算,由交易所统一管理会员保证资金账户,确保资金的安全、方便、快捷。
4.信息共享:可实时接收和查询黄金交易所的行情,国内外黄金等贵金属的交易行情、评论和相关报道。
第五篇: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 三网:
政务内网平台: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
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
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
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
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
3,网上交互式办公
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
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内容:
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第二、电子公文系统
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第五、电子办公系统
第六、电子培训系统
第七、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
第二,电子税务
第三,电子证照办理
第四,信息咨询服务
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内容:
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
第二,就业服务。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
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第五,公民信息服务
第六,交通管理服务
第七,公民电子税务
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
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
基础电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中间层,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平台和应用中间件—》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横/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侧重于同一层面上各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
纵向电子政务系统: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按业务层次序列构成,测重同一种业务中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处理。
电子政务系统中要建立以政府办公厅为中心节点的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其主要功能:实现办公厅内部,各部门,各下级地方政府的联系,并与党委、人大、政协等系统建立联接。
办公厅配套5个服务中心:
第一,政务信息交换中心,第二,政务数据中心
第三,政府认证授权中心
第四,政务网络信息中心
第五,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三、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的特点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高:总体结构由“三网一库”向政务内外网结构转变 二)安全支撑体系具有通透性: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 三)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第二节 我国电子政务内网平台
政府内网:省级以上政府业务网络、主要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并承担公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以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和政务部门为服务对象,具有办公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等功能,是政务部门获得信息资源,实现网上办公的基础平台。
一,政务内网平台结构:省、市级区域性网络平台 二,政务内网平台的主要应用 一)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办公
办公自动化:内部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文件、信息,会议,督察,档案,值班、领导批示等办公业务应用,同时实现内部电子邮件的畅通,并与其他单位,部门实现互连互通。
网络性质:内部网
办公的性质:数字化办公
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数字化办公:授权与开放,基于WEB的工作流 办公自动化建设:
1,在组织实施上,要从传统的工业项目管理体制转向专业化和产品化实施休制,确保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系统的持续升级,走合作和分工并举的道路 2,在技术方面选型方面,选择与世界发展潮流相吻合的技术 3,系统设计方法: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相结合; 4,在设计思想方面:从面向业务的设计转向面向用户的设计 5,在实现方面,从传统的结构化设计转向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二)电子邮件
1,电子政务对电子邮件的系统的需求 一,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三,具有高度的可管理性 四,具有实用易用的扩展功能 五,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标准性
2,我国主要电子邮件:电信运营商,商业化电子邮件,群件邮件,免费电子邮件系统。三)多媒体应用:视频点播、数据广播、多媒体数据库和网络视频会议 四)决策支持应用 好的决策应具备以下特点:
1,辅助决策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问题 2,允许用户试探几种不同的决策方案 3,必须具备决策支持模型的管理功能
4,把数学模型或分析技术与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结合起来 5,系统必须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6,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满足不同环境和用户的需求 具体步骤:
一,智囊系统利用信息,制定决策方案 二,智囊系统将决策方案上报给决策系统 三,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生成必要决策指令
四,决策系统将决策指令下发给决策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
五,决策执行系统负责执行决策指令
六,决策指令的执行情况和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给智囊系统 七,智囊系统将具体情况向决策系统提供反馈信息和决策修正方案 八,决策系统针对反馈信息或修正方案,确定新的方案,并下发执行 主要技术:
数据仓库技术: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
内部网站:政府部门、部门介绍,大事记,公用通讯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种文件等基本资料信息
第三节 我国电子政务专用网平台
政务专网平台:办公业务资源网络,根据机构职能,其在业务范围内与内网有条件互联,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无纸化平台,以及实现各级政府涉密信息共享,另外通过各级政府的专网互联,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网之间的互联和资源共享。政务专网平台的体系结构: 一)电子政府认证中心 二)中间件应用系统
三)政府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框架 第四节 我国政务外网平台 一)网站服务
二)定期邮件/报表服务 三)电话咨询服务
四)公共查询触摸屏 五)大屏幕
二、体系结构:
服务模型:政务办公信息流,公共事务信息流,政务查询信息流
体系结构:政府信息门户解决方案,信息安全交换解决方案,基础网络平台(安全性,整合性)
第五节 我国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
组成部分:数据中心,交换中心和服务平台 重要的9个战略数据库:
1,宏观经济管理:金融管理,税收管理,海关管理,财政管理 2,保障社会安定:社会保障管理,公检法司
3,基础性:电子身份证和居民注册信息资源库,企业注册信息资源库,国家地理信息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