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2:2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第一篇: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初一级 杨远爱

三位一体教学中如何预习

2011-01-12 17:41高鹏英[博客]533 字, 阅读 127, 评论 0 本文收录在621319: 教师博客

(1)第一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预习课本,完成讲学稿。但是这种做法有弊端,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喜欢抄袭其他完成的同学的讲学稿。

措施:①在批改时,如果抄袭一律不改分,并找个别学生谈话,教育。

②告诉学生期末成绩与等级无关,和态度有关,态度决定一切。让学生把分数看的淡一些,不要为了分数而学习,而是为了真正想学到知识而学习。

(2)第二种,当堂预习。

这种方法我实验过,效果不错,同学抄袭的现象少,可以真正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有些同学不喜欢课前预习,因为各科任务繁重,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当场学习,当场完成任务,也可以让不自觉的学生也慢慢学起来。教师可让小组长巡视在当堂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做错的现象比较多的登记起来,及时和教师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但是当堂预习有它的缺陷,就是时间紧迫,学生有时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措施:①培养学生阅读速度,可以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课本阅读,培训他们进行图文转换的阅读方式,这样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真正的把握重点,不至于“囫囵吞枣”的阅读,最终没能把握所学知识的重点。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对个性的追求,都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走向死胡同,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只会让在21世纪的电子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越来越厌恶学习。怎么让课堂活起来,怎么让学生动起来,怎么让课堂效率高起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改进的问题。本学期,按照学校的改革要求,我在我的历史课堂上继续进行了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课前提前备课,不仅是备写教案,还备写导学案。教案是属于教师个人使用的文本,主要是对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上课流程、上课内容进行梳理备案,以防正式上课时有所遗漏。

导学案是集学案、作业、测试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课堂教学文本。相较而言,导学案比教案更重要,因为它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所以在备写导学案的时候,我尤其注意了两点:一是一定要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意味着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二是在内容上明确学习目标,注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

学生导学案的利用,我一般是在课前的自习课或晚上让学生提前预习,从而完成初步的自主学习,会做的把答案写出来,不会做的难点问题做出记号,带着问题上新课。教师对导演案的利用,我一般都是在课堂上当堂检查,有时会提前抽检部分学生的导学作业,初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到了正式课堂中,我的三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 课前小测。对上一堂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检测,看学生学过后还能掌握多少。常用的 形式是进行简单的听写默写或做投影上的选择题,教师不做批改,由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或同桌互改。这个过程加上之前的导学作业的检查,大概用时5分钟。

1、新课导入和正式授课。这个过程主要是以导学案为线索,再次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通过课前导学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备课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精讲解疑,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了更有效率,一定要做到“三不讲”:学生看书会了的知识点不讲,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后明白了的知识点不讲,讲了学生也不懂的知识点不讲。这个过程大概10分钟。

2、小组合作,互动探究。这个过程是在教师精讲之后,组织学生根据导学作业中生成的难题(预习是不会做的),结合老师刚才的精讲授课,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生教生”的方式解决掉一部分问题,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及解决的结果,并及时补讲。过程用时10分钟。

3、达标练习,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达标练习或上黑板时行做题。题目可以是导演作业中的练习或学习辅导作业。教师巡堂检查,对知识点上的错误和不良的答题习惯,及时进行反馈纠正,做到当堂课的任务当堂完成。用时10分钟左右。

4、及时归纳,整理小结。这个过程可以用于提问学生在本堂课上学到了什么,要求学生脱稿回答,记得多少是多少;也可以是老师进行精练的小结,使知识系统化。用时5分钟。

通过小组合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总的感受是: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积极性提高。老师把导学作业发下去,对学生如何做、做哪些内容做了要求,学生配合老师完成进行了自主学习与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去完成,而是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完成的内容主动展示出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课堂气氛活跃。在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学生经过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积极地回答问题,展示内容,热烈辩论,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无形地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如分析问题、概括总结内容、整合知识点等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篇:关于三环七步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三环七步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在国家大力倡导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提出了深化课程改革的三环七步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采用的三环七步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自主学习、有的展示、和拓展延伸三环,以及课堂实施过程中的迁移提问设疑、自学发现解疑、小组讨论探索新知、集体交流求新、师生共结创新、练习反馈巩固新知和总结课题等七步,其中主要以三环为落脚点,灵活的运用七步的教学环节。三环七步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以三环为纲选择性的运用七步的教学方式。

首先,在自主学习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要熟悉课本,要对本课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基本脉络有所了解,从中找出重点知识并作出符号,同时要列出自己在看书过程中留下的疑问,同组同学进行讨论寻求共同解决的措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共同的结论,并归纳出本组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提交全班同学和老师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避免在讨论过程中洋洋洒洒千言却离题万里,本来是讨论历史问题变成讨论生活问题了。

其次,在有的展示环节,要求各组派出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情况,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理解效果,以供其他组的同学学习和补充,同时提出自己组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对每一个同学的结论进行点评,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并且说明理由,使学生得到准确的信息,以利于知识的更正和掌握,并在学生提出的共同问题进行探究,引导全班同学讨论,最后得出答案。

再次,是拓展延伸环节,这一环节的历史教学中一般可以和第二个环节有的展示答疑解惑同步进行,在学生讨论答疑的同时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深化,同时可以引入当今大家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运用历史的知识进行分析,从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出经验教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做到古为今用,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创造历史,伟人引导历史。例如今天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在关注钓鱼岛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简化为中日关系的变化,因此在学习到日本民治维新的时候,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对古今中日关系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认识到日本在中国强大时向中国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但在近代随着中国的衰落,西方的崛起,又向西方学习进行了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向中国侵略扩张,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三次战争,在上世纪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出现了今天的关于钓鱼岛争端等问题。

在拓展延伸时要有理论有史实,结合古今资料和热点时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开阔学生的眼见,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当今社会现状,与社会接触,从而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历史教学通过三环七步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知识的积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不断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迫使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篇: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课题名称——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学号:E0905133109 申请人:陈思

一、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1.1、项目研究意义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本课题中主要是讨论分层教学在高年级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进行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可以弥补学生基础差异,实现互帮互助,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到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但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而对“高能儿童”则给予特殊照顾,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由于分层,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是一种不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此,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对教育制度进行抨击和反思,产生了要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精英)”的紧迫感,从而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开展了再实验,再研究,现评价,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经过再研究,教育家们发展儿童之间智力和能力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业化国家高度社会分工需要各式各样具有不同能力,资格和水平的人才.据调查发现,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存在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法国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根据现有的研究,至今对于分层教学是好是坏的问题仍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不同教学目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对分层教学的评价有赞有贬.美国的“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但是我国的学校多数是大班额超负荷教学,盲目地照搬国外的分层教学模式确实行不通.因此,在中国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探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都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语学科分层教学的教育实验取得显著的效果,在当时造成很大的影响.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实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东莞塘夏理工学校1999年实施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高职和普高高考.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在英语,数学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3日13版)。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在2002~2003年对四个B班(分A,B层)进行实验,通过对课型,教材组合,课堂活动,课外学习要求,评估标准等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实施,大大地提高B层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学习效率.1.3、主要参考文献:

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教育与管理(中学版),2008 刘歌红.分层次复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 2010, 肖芹.兰化三中高中阶段实施分层次教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6 张力芹.转化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06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研究目标

1、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课堂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是遵循传统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教学原则.2、通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分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通过创建不同的学习小组、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让课堂充满活力,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2.2研究内容

1、学生分层的研究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B、C层。

2、教学目标分层的研究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学困生跟不上的局面。

3、课堂提问分层的研究

课堂提问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通过分层提问,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各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4、作业分层的研究

由于教学目标不一致,所布置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

5、评价分层的研究 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造成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2.3 拟解决问题的关键

1、教师对学生状况分析是否准确性;

2、教师对各教师层学生应该提出的目标要求是否合理;

3、分层教学采取分层一句是否合理,对学生的情感考虑是否妥当。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1、文献研究法: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分层教学法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小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特长情况调查表》,然后对问卷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潜在潜力进行分组。

3、测试法:运用考试对学生进行成绩测试,再次运用智力测试对学生智力水平进行分析,然后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

可行性分析

1、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实践证明它具有可行性。对于不同智力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解决了传统教育中“一刀切“的现象,有利于每个孩子的成长。

2、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很多,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这对于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3、分层教学是比较成熟教育方式,有很多文献可以借鉴。

4、作为一线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可以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第四篇: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模版]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姓名:李翠芬

单位:隆化县汤头沟中学

邮编:068155 电话:0314-7329596 ***

[摘要] 新历史课程强调历史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但是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时间空间跨度大,要学好、记牢、理解、运用并非易事。尤其以往干巴巴的讲述和记忆,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无疑会让学生视野开阔、从中受益。

[关键词]: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以其强大的优势进入课堂教学,给以往“讲史”、“说史”的历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下面就近一年多来我对网络的使用,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一、利用信息技术让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众所周知,历史学科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曲折发展的历程,其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政治、经济、军

事、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等,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具有许多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历史课所讲述的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不可能再现重演,因此就有了学习历史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误解,其实不然。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可以肯定的说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非常密切。但如何把枯燥的历史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老师们一直比较棘手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凭借其容量大、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优势就把这一问题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经常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焦点问题为切口,联系历史,强化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同时为加深理解现实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执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西藏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问题时,我针对当前西藏拉萨发生的3.14事件随即发动学生结合所学所知畅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在他们充分交流之后,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适量有关西藏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以及中央对对西藏地区实施有效管辖并逐步加强的文字资料、历史图片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历代中国人民历史性的选择,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势必遭到人民的反对,也终将遭到失败的命运。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再如:执教《鸦片战争》时,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19世纪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成果展示给同学门,这样学生从直观的材料就能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的落伍了,不仅填补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盲区,加深了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理解,形成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和奋发图强信念,同时放眼世界的国际意识也会增强。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而研究性学习成为新课改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但现行课本的浓缩和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贫乏,决定了学生的自学水平低,效果差,其主体地位无从谈起。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网络恰恰可以为研究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例如:执教《 亲王扫六合》和《伐无道,诛暴秦》时,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微机课或月假时登陆网站,收集秦始皇的相关资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围绕“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为主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写出一篇历史小论文以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微机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登陆网站查询了大量信息,同时通过课堂及自习时间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或是直接求助老师的指导。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理解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同时又了解他作为封建统治的者的种种暴政,进而学会结合历史环境评价历史人物,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大为提高。网络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而且使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更为可能。在这次活动中,小组成员尤其是班内一些学习基础较差但被公推为电脑高手的同学大显身手,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其他成员共享,以达到小组学习目标的圆满完成,同时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质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同以往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课外知识面正在不断拓宽,信息量不断增加,求

知欲也越来越高,这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应该具有渊博的学识,是教育的行家,不能靠吃老本,而应该加倍努力,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为自己充电,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人民教师,进而教师在课堂上“导”的作用会更加淋漓尽致。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课前的“充电”无非就是教师课前根据教材、大纲和教学参考用书提供的内容以及一些相对陈旧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进行备课、上课,而备课、练习题的资料只能局限于教材、教学参考用书等有限的资料,并且这些资料的内容相当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备课的需要,使广大教师的备课显得内容不够丰富、完善,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再提高作用不大。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将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随时通过计算机到相关历史教学方面的网站上去查阅,不仅使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而且能使历史教师的备课更加充分、完善,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精讲点拨,科学引导,给学生创设恰当的历史情景,切实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进行网上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及史学研究成果,通过不断的再学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使自己的教学真正顺应时代的要求,教师的素质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例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每教一课都要精心设计学案,通过网络查找了各课的大量资料并从中进行筛选,找出重点知识和教师精讲的内容,并对本节课的导课环节进行精心备课。上课之初,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每课导入框中的图片及相关故事资料。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另一方面通过资料的查找使我对各课的重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真正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成长,从而提高了自身素质。

四、利用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减负增效

新历史课程强调历史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但是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时间空间跨度大,要学好、记牢、理解、运用并非易事。尤其以往干巴巴的讲述和记忆,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无疑会让学生视野开阔、从中受益。通过详实的文字材料、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历史资料,用以再现不可能重现、重演的历史,通过直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印象,提高记忆和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今年的全县联考复习中,我和学科组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与学生合作的基础上,以单元、专题等形式把学生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内容分门别类制作成幻灯片,这样师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的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课堂容量随之扩大,学生学习负担相对减轻,实现了历史教学的减负增效。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对丰富教学资源、教学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历史教学开创出更新、更大的局面。

第五篇:345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345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当今时代,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显,而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植根于东西方古代文明中的启发式教学,历经沧桑,超越时空,至今依然青春焕发究其因,在于它荟萃了人类教育思想的精髓,揭示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高扬了人的主体性本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启发式教学虽源远流长却成熟迟缓,理论上的厚积却难以薄发,实践上无处不在却难以找到规范性的操作,故已成为一个永恒的“乡愁”尽管启发式教学的真理性和魅力,人们无不称颂、提倡和憧憬,然而和其相悖的注入式教育仍然存在,甚至仍大量地占据教坛,阻碍着教育教学过程的人本化和优化.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以美育促德育智育方面起到独特而不可缺少的有效作用。

一、放飞美术激情与梦想,多方面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为了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我利用让学生欣赏名画、照片、模型、参观画展、古迹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结合教材给学生讲解我国的美术史,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从各种艺术珍品到各种画派名家,从大型雕塑到各种壁画。这些艺术瑰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艺术宝库的珍品。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介绍和画片的欣赏中,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美术在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认识到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美术是宝贵的精神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在进行讲授教学时,通常是将相关的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或者以学生常见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联想。

二、创意“美术”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美的范畴很广,中学美术课中的美在于学生在引导下按照各个优质规划安排好的教学活动了解视觉美的感受与体现,从而把美的概念与理解延展到生活中的各个实际的事情上面,有效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1、通过欣赏作品活跃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美术,这是毋庸质疑的。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和母体。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及范画。面对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心中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创作激情,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则更加会成为学生心中的指明灯,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作画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的讲评要细致、生动、准确。另一方面,美术创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想象的源泉,人的想象要情感作发动力,生活经历越多,可供加工选择的内容越丰富,想象的途径越广,想象活动也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2、不拘一格,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练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了解学生,注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要充分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与创造动力。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比较强调统一的标准,规范学生的学习,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这样学生的审美与表现个性便得到了同化,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扼杀了学生的美术创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优点与弱点应该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及时地指出,使其共同发展。在课堂和课后的作业安排上也应不拘泥于教材,应该适当地鼓励学生自由的画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作画的兴趣,同时也是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三、养成发现美的习惯,美术与生活天天结缘

养成发现美的习惯重在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归纳与美术有管的主题,持久自主建构美术知识和获得美术思维

1、生活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去发现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就处处充满美。在美术课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形与色的美,劳动的美,助人为乐、奇妙想象的美和创造的美等等,使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中。

2、美的生活须自己去创造。生活的美包括了许多,但都得自己去创造。多引导学生去参观欣赏艺术品、动手绘制。通过不懈的联系与追求,把美术植根于生活,并让美指导生活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善于思考,把握其精神实质,遵循美术课程的感知规律,扎扎实实的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追求美术教学的本真,才能充分发挥美术艺术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的生活美术化,将美术生活化。引导启发学生养成探索美的习惯,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彻底提高美术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的地位。

下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上虞中学杭黎方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论文) 姓名:张敏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二级教师 单位:封丘县留光镇第一初级中学 手机:***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留光镇留光村608号 邮编......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模版)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揭阳真理中学林海燕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范文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计算机和网络这种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同,它大大拓展了教育教学资源,对......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介绍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历史教学的几种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电教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幽默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幽默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莒县夏庄镇中心初级中学 姓名:薛彦群 邮编:276514 内容摘要: 历史教学中掌握幽默语言的使用有助于历史教师语言艺术的提高,正确的使用幽默,是激活学......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郑玉强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学技术。它的应用,能丰富教学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调动学......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 东平高级中学 胡殿坤 “学案导学”模式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以高中地理课程为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