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的花边》教学设计
美丽的花边(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
教学资源:搜集美丽的花边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班级举行手抄报比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设计出了不同的作品。
2、欣赏两张手抄报:丁丁的作品版面文字密密麻麻,冬冬的作品在每一个小板块之间有简单的花边,版面清晰而美丽。
3、提问:请同学们当评委,说说谁的作品更漂亮。为什么?
4、揭示课题。
讲述:同学们都感觉到花边把冬冬的手抄报变得如此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花边”。(板书)
二、实践操作
1、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图的花边。分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交流:
①这些花边都是有一个独立的图案重复连续而成。
②可能是运用了前面学到的平移知识,通过图案平移得到这条花边的。
2、尝试操作
谈话:同学们对美丽的花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自己也尝试画出一条美丽的花边?
出示教科书“画一画”第一个图案,请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展示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品,请同学们评一评:谁的花边最漂亮? 互相交流:
在制作花边时,你觉得哪些地方最不容易画好?
请画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制作花边时都注意了什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教师小结制作花边的方法:先找对应点,再连线。
4、再次操作。
提出要求: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从别人那里学到了更好的制作方法。就用这些好方法,再来制作一条更漂亮的花边吧!
学生再次尝试,做教科书“画一画”第2个图案,教师巡视,注意对学困生 的指导。学生相互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
三、自主创意
1、欣赏作品(课前收集的花边)
2、评价总结
教师总结鼓励:平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多,冬冬就是一个爱动脑筋、敢创作的的学生,所以他能把普普通通的手抄报,通过小小的花边装扮得非常漂亮。
3、开展小竞赛
①教师提出要求:下面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独立创作出一幅美丽的花边,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心儿灵,手儿巧。
②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③展示作品 ④总结评价
交流展示、相互评价各组创作的作品。
四、运用拓展,美化生活
谈话: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我们想更换黑板报,还想装扮一下我们教室的门窗,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创作的美丽的花边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好不好?
五、全课小结
请学生说说本课的收获。
第二篇:《美丽的花边》教学设计何小刚
《美丽的花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2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认识平移后的一次实践活动,编排了“看一看”和“画一画”两部分内容。“看一看”给出了两条花边,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这些花边各是由哪个图案经过平移得到的。“画一画”包括两项活动:一是在方格纸上分别给出两幅单个的图案,让学生通过平移接着往下画,从而得到两条自己绘制的花边;二是在方格纸上自己去设计两条花边,并在小组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的特点,也使学生学会欣赏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所以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由一个图案平移到形成一条花边。为能争取最佳教学效果,我通过类似的例子,让学生欣赏和体会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和美。[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教学重点] 尝试设计美丽的花边。[教学难点] 找出美丽花边中的基本图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投影出示:中国传统的花边,供学生欣赏。
谈话:其实这些美丽的花边都是有某个图形经过平移后得到的,你们想不想自己创造花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花边”。(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欣赏图片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二、实践操作,交流展示 1.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图的花边。分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汇报:这些花边都是有一个独立的图案重复连续而成,运用平移知识,通过图案平移得到这些花边的。
2.尝试操作。
谈话:同学们对美丽的花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自己也尝试画出一条美丽的花边?
实物投影出示教科书“画一画”第一个图案,请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为基本练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花边的形成过程,巩固学生理解平移含义。)
3.展示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品,请同学们评一评:谁的花边最漂亮?
互相交流;(1)在制作花边时,你觉得哪些地方最不容易画好?(2)请画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制作花边时都注意了什么,有什么好的办法。
教师小结制作花边的方法:先找对应点,再连线。4.再次操作。
提出要求: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从别人那里学到了更好的制作方法。就用这些好方法,再来制作一条更漂亮的花边吧!
学生再次尝试,做教科书“画一画”第2个图案,教师巡视,注意对学困生的指导。
学生相互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设计意图:这一层次为变式练习。让学生体会一条花边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三、自主创意,大胆想象 1.欣赏作品。(课前收集的花边)2.评价总结:
平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多,每位同学要做爱动脑筋、敢于
创作的的学生,利用小小的花边装扮我们的生活。
3.开展小竞赛。
①教师提出要求:下面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独立创作出一幅美丽的花边,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心儿灵,手儿巧。
②学生操作,教师指导。③展示作品。④总结评价。
交流展示、相互评价各组创作的作品。(设计意图:在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创作,体会到花边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迁移应用,美化生活
谈话:我们班又该更换黑板报了,老师还想装扮一下我们教室的宣传栏,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创作的美丽的花边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好不好?
﹝设计意图:花边设计的运用“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将撑起一片蓝天;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有可能撬起整个地球”确实孩子学习的潜力,我们不能低估,多给他们学习的机会他们会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六、作业布置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想更换黑板报,还想装扮一下我们教室的门窗,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创作的美丽花边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绚丽多彩好吗?
板书设计:
美丽的花边 欣赏——模仿——创新
[教学反思] 从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切入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主动参与的意识。从“生活化”的角度寻找素材,要用得新、用得巧,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为了
让我们的课堂显得好看,不然只会让课堂变得低效、华而不实,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舍近求远、本末倒置。
让学生寻找我们身边的花边,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形成“花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概念。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运用的广泛,让学生产生“我也想学会制作花边”的愿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的意识和行为。感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美,让我们的视野更加丰富,把这种“生活化”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一个切入口,也是一种拓展和延伸,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显张力,更具活力,更好地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这一数学课堂的学习目标。
第三篇:《美丽的花边》教学随笔
《美丽的花边》教学随笔 无锡沁园实验小学 杨颖斐
《美丽的花边》是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际并制作花边,体会图形平移在生活里的一种应用。“看一看”引导学生从平移的角度观察花边的构成,体会到每条花边都是由一个图案有规律地平移得到的,为制作花边打下基础。“画一画”用接着往下画的方法制作两条花边,一边画一边体会图形在平移。在动手画之前,要让学生说一说图形应该怎样平移。最后是设计两条花边,能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培养美感、鼓励创造。
《美丽的花边》教学片段摘要:
花边你能接着往下画吗?在不涂色的情况下,怎样画能使花边更美丽? 生1:我是利用平移画的。我在图案中找到了所有的顶点,把这些点平移,然后再把平移后的点连起来。
生2:我认为没有必要把所有的顶点找出来。我只找了6个关键点,因为这些点都在每一方格线的中点位置。只要把这6个点平移,然后把平移后的点连起来就可以了。
师:这位同学非常善于观察,能从普通的点中找到最重要的几个点。
点评:
有学生认为是鲜艳的颜色使花边更美丽,这显然偏离了教师的教学预设,因为颜色并不是这节课所要关注的内容。此时,教师及时出示第三条花边,为学生的思维“指点航向”。在学生交流如何画花边时,教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敏锐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巧妙地引导生成,不但让学生体会了简单、快捷地将一个图案进行平移的方法,而且突出了观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辩证认识: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整体,我们应该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
第四篇:《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感悟“我”与母亲之间深沉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3.学习作者前后呼应,托物寄情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猜一个谜语,想听吗? 课件出示:前面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等到潮水涨三次,一股脑儿赶上坡。
大家猜到了吗?(生…)现在老师来揭晓答案,看了这一幅幅诱人的图片都快让人流口水了。在中国的民俗中,饺子象征着幸福、团圆和喜庆,逢年过节,餐桌必备,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饺子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平常食品。可是,在五六十年代只有挨到逢年过节时,人们才能吃上一顿饺子。平常的饺子捏上了花边就有了别样的意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作家肖复兴笔下的花边饺子。(板题)
二、初读梳理,整体感知,师: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围绕花边饺子讲述了哪些事?
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讲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包花边饺子;第二件事讲长大后,我给妈妈包花边饺子。(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师:两代人包的花边饺子到底什么样呢?文中对其作了具体描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文中对它的描述,生: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
师:(课件演示学生所言)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这是一个什么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从中体会到花边饺子非常漂亮的。
师:这就是花边饺子(演示课件)感觉得怎么样?(生:啊——非常好看)所以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来说的。
生:文中用的是煞是好看!
师: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像——————,煞是好看。
三、再读静思,自主感悟
师:同学们,就是这煞是好看的花边饺子里却蕴藏着妈妈和我各耍的一个小花招,大家想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吗?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找到妈妈和我各自耍的小花招,再找到耍小花招的原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拿出笔来,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完成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师课件演示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默读)
师: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很好,特别是对于批注,有的同学在认真的圈画,有的同学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把自已的感受写在了句段的的旁边,这就是批注
(师席间巡视,指导如何批注)
四、精读感悟,体会真情
师:谁来汇报一下,小时候妈妈和我各自耍的小花招是什么?
生:妈妈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饺子。
生: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师引导学生分别读这两个花招)
师:通过这两个花招我们得知,妈妈的花边饺子里包的是肉馅,我的花边饺子里包的是糖馅,请同学们注意看,就在此处作者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小时候——长大后,肉馅——糖馅,回想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作者这样的写法叫做什么?
生:相互照应
师:相互照应,相互呼应都可以。在此我们感受到了此处时间呼应,事物呼应,让我们走进花招,更用心地去品味花边饺子,也许在这煞是好看的花边饺子中还有其它的呼应。让我们先看看妈妈要耍小花招的原因是什么呢?
(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状况,谈感受。)
师:就是这段文字当中,还有一个字最能体现当时作者家的生活状况?
生:“挨”这个字能体现作者家的生活状况 师:“挨”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已的话说说 生:挨就是好不容易等到、师:我们把这个“挨”字换换行不行,换成盼和等,自已读读 生自由读、齐读。师:“到”“盼”都没有“挨”字最能体现当时对于吃饺子的那种苦盼程度,作者用词之准确,平时我们用词也要像这样推敲,这里的挨就可以说是一字千金。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看,妈妈包的花边饺子里仅仅是肉馅吗?你觉得是什么?
师:这是一种浓浓的母爱。(教师板书:母爱)师: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妈妈的这个小花招,品味那份浓浓的母爱。生:齐读。
师:同学们,母亲的花边饺子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记忆里,温暖了作者的童年。但你们可曾知晓?文章中的这位妈妈并不是肖复兴的亲生母亲。她是在肖复兴八岁失去亲生妈妈后,来到他们家,肖复兴对她一度是不理不睬,冷眼相待。是她用无微不至的爱融化了肖复兴心中的冰冻。听到这里,老师不知在你心里是如何看待这位妈妈。
师:这样的爱更加深厚,更加伟大。是啊!人世间的大爱莫过于爱别人的孩子就是这份大爱,使母爱变得更加伟大,更加厚重,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再来深情地读读妈妈的这个小花招,品味那份大爱无疆。让我们一起再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同学们,人世间的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爱别人的孩子,在这深沉的爱的感召下,作者我也跟妈妈耍起了小花招,大家看看课文,我耍的小花招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想让妈妈感受到什么呢?
师:就在课文中有没有描写让妈妈体会到这份回报来的爱的语句。师:当妈妈吃到了,我为她包的糖馅饺子时候所说的话和此时表情。生:妈妈吃第二个饺子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起来:“哟,我真的吃着啦!”我笑着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师:,那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母亲和我的这段对话。(大屏出示相应语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读的时候,我读其他的话,女同学读妈妈的话,男同学读作者的话。
师生配合朗读对话。
师:同学们,从妈妈的这段话语和妈妈的表情中,我们都能体会到了什么呢?同桌之间自由地分角色读一读。
师:找两名同学来读一读,只读对话内容。读后学生评价。
师:从妈妈的话语和妈妈的表情当中,我们体会到:妈妈此时感受到了什么?
生:妈妈感受到了作者对她的爱。
师:非常好,感受到了作者对她的孝心。(教师板书:孝心。)师:同学们,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包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生:这花边饺子里包的是妈妈对他的爱,所以作者长大后了,又给妈妈包了一顿花边饺子,这花边饺子是妈妈教给他的。
师:妈妈给他包的花边饺子是肉馅的,他给妈妈包的花边饺子包的是糖馅的,这花边饺子里包的不单单是糖馅,包的是作者一片孝心,妈妈的爱已经在作者肖复兴的身上得到了回报。而这种爱的回报是妈妈教会我的,就在此时,我相信同学们也感受到,作者在此处有另一个相互呼应,那就是——
生:爱的呼应。(教师板书)
师:时代在变,但妈妈和我之间这份真情,这份爱的呼应却永远不变!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这就样,在爱的呼应中,(课件演示)著名作家肖复兴跟他的母亲一起生活了三十七个年头,在母亲去世后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生齐: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师:这写不完的是什么?
师:是啊,有一个人,无论你身在何方,她总放不下对你的牵挂,这个人就是“母亲”;有一种爱,任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从不要你任何的报答,这种爱是“母爱”。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有很多话想和你的妈妈说呢?你是否也想为你的妈妈写上一首小诗呢?拿起你手中的笔,让你的情感随着笔尖流淌出来吧!你们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借助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将这首小诗补充完整。课件演示 :
《
》 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雨天里妈妈跑着送来的花折伞,母爱是生病时妈妈…… 母爱是……
啊!妈妈,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当您疲劳的时候,我要为您揉揉肩,当您…… 当您……
啊!妈妈,我的好妈妈,我已经长大,懂得了…… 我要用我的一生去把您报答。
(学生完成小诗,师在席间巡视指导)
师:老师在下面看你们写的小诗,真的很受感动,能不能把你的那份感动,让所有的同学和会场上所有的老师都感受到呢?谁先来读一读你的感受呢?
师:孩子们,从你们那一首首情真意切的小诗中。我知道你们读懂了母亲,你们更读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就让我们把今天这首小诗,送给我们的母亲1
第五篇: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花边饺子》教学设计
课题组教师:王书岚
《花边饺子》选自教科版四年级上册。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许多中国人都喜欢吃饺子。“吃饺子”一度是计划经济时代普通家庭改善生活的主要生活方式。《花边饺子》围绕“妈妈”和“我”两代人包花边饺子展开故事,让我们感到时代在变,但深沉的亲情永远不会变。文章以朴素的文笔,娓娓倾诉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
【实施】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吃过什么形状的饺子?有一种饺子叫花边饺子(板书课题)这花边饺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2.认读摘录生词。3.熟读课文。4.感知课文大意。
三、精读课文
1.请学生按“小时候妈妈给我包饺子”和“长大后我给妈妈包饺子”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2.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花边饺子里包的究竟是什么,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里体会出来的?引导学生讨论,“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深情。
3.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深情。
师:是啊,小小的花边饺子,包着的不是肉馅儿,也不是糖馅儿,这里边包着的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包着的是孩子对母爱的回报。这种亲情没在文中直接说出来,而是蕴藏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体会其中深深的意,浓浓的情。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把课文中的这种深情传达出来,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感动我们大家。
(1)学生自由朗读。(2)同桌互读。(3)指名读课文。4.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引发讨论:在你的生活中,你的父母为你做过哪些事情?你想到感恩和回报了吗?
四、揣摩表达方法。
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请学生把作者写得很细致的地方做上记号,通过讨论,知道如何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具体。
五、总结
妈妈教会“我”包花边饺子,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无私的母爱,同时也教会了“我”如何用心去爱别人。“花边饺子”是妈妈教给“我”的爱的表现方式。这花边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素馅儿、肉馅儿、糖馅儿,更是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和默默地、深沉的母爱。
【反思】
1.注重朗读教学。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易读懂。但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深的情,学生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出来。因此,我在教学中以朗读为重点,让学生在读中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情。
2.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可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引发讨论:在你的生活中,你的父母为你做过哪些事情?你想到感恩和回报了吗? 3.揣摩表达方法。
使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如何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