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2:4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第一篇:科学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科学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陈兰菊

(广西平果县新安镇中心小学)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阅读除教材之外的相关书籍。它是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它是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字,文学,文化,是对生命个体精神生命的提升,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教师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课外阅读意识,科学引导课外阅读,把阅读课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等目标上,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习作能力,并力求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仍能和好书交朋友,并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健全人格的发展。

一、转变农村教师教学观念,树立并强化课外阅读意识。

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认为课堂内的教学任务尚不能完成,哪有时间、精力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呢,有的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漠然视之,很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放任自流。加上教学环境的限制,很多语文教师自己在忙碌了一天的教学工作之后,很少再看业务书籍,更不要说其他的书了。要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课外阅读意识,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优化自身的素质,提高指导能力,充分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的时间大量阅读,自己首先就要率先垂范。除了研究教材、教参之外,还要涉猎心理学、教育学、科技、文学等方面的书籍,以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把自己所学所懂讲给学生的时候,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他们就会模仿老师多看书。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时,学生对作者司马迁其人其事了解不多,对于他为什么会受宫刑?又为什么说《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都记载了那些历史等都很好奇。而这些资料,单从教材给的知识是不够的。于是,我在课前全面的阅读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资料,并打印出来上课前给学生们自己阅读、了解。课堂

上,学生们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司马迁的不幸与坚强,还有的同学表示有机会要阅读《史记》呢。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中说:“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自己喜爱读书了,对学生来说就能起到模范作用。这种现身说法的做法比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强一万倍。

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新课程标准规定: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段)不少于160篇。毫无疑问,这一规定对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习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能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夯下较扎实的基础。按理说,六年小学学习要达到145万字的阅读总量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然而,在农村,长期的应试教育使良好的课外阅读家庭氛围难以形成。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经济条件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谈课外阅读是“不务正业”。学校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科学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读好书,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在阅读中搜集积累语言,主动地在写中巩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有关课文资源的资料的能力。

学校图书馆不应单纯等待学生上门借阅,而应主动深入学生中间,增强参与意识,了解学生需求,并针对小学生需求不断完善图书馆藏书种类和数量。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的契机,在班级内增设读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读物拿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同时进一步加强图书宣传,增强学生看书的欲望,采用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传播科学知识;开设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或借阅;组织阅读小组,让他们自己推选组长,以便于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交流阅读心得体会。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寓读书于活动之中,例如我校举办的经典诵读主题活动,通过举行经典诵读文艺晚会、经典诵读比赛、经典名著书法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受书籍的感召,从而增强阅读的欲望。通过活动,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并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一些表达方法。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扎实写作基础,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努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体裁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如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的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一听老师说要讲一个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为了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老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识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优秀课外读物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也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受到排挤。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科学指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是人生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特点,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并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一些表达方法。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扎实写作基础,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现代的书籍和网络信息多如牛毛,个人无法完全获悉,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和语言既丰富又零乱,既使大家都生

活在同一个生活圈子中,不同的人所形成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等优秀作品。优秀的作品虽然也来自于生活,但又不等同于生活。因为每一篇好的文章都是由那些具有较高的知识修养和一定语言能力的人依据一定的规律,对生活经过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心选择,合理撰写编排的结果。可以说,一本好书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知识的载体、思想与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优秀语言的载体。过去民间曾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读“大学”善做事,读“中庸”会做官,读“老子”有智慧,读“论语”会经商。可见,名著内蕴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血脉,内容包括文字、音乐、绘画、书法等,其内容涵概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而儿童优秀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被视为作文的典范,无论诗歌、寓言、漫画、谜语,里面蕴含的创新精神能触发学生的灵性。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儿童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跟阅读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外阅读优秀作品的同时,不仅尤如在同一位有思想的人谈心,更尤如在同一位语言学家学习说话。正如培根课外阅读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就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的过程。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本来不高,再加上受当地语言环境的影响,反应在作文上,就会出现较多病语。要么句子不完整,要么主谓宾倒置,要么语句平铺直叙,没有生机。如本地学生将“我今天上街了”,写成“我今天去街了”。将“白天还被蚊子咬”,写成“蚊子咬白天”。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由于学生语言贫乏,根本无法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状态,使优美的景色大打折扣。学生有事不会叙,有感不会发,有情不会诉,也就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使用生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和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句式练习说话、造句外,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文章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篇篇课外文章像一个个无声的老师,不但会教孩子们说话,还能使学生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另外,多读一些富有生活气息而又文笔优美的文章,选择其中优美的、意蕴深厚的、思想深刻的句子想一想、记一记、仿一仿,持之以恒,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像春雨润物一样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实践还证明,学生的语言信息储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和写文章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运用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结 论

实践证明,在农村,通过学校有计划的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强化老师的课外阅读意识,使老师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他们从丰富的课外读物中自觉积累优秀的语言素材和习作素材,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 考 文 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赵学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4 [4]、包南麟,《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龙 艳《诵读课外阅读诗文总结》 振兴小学

[6]、苏霍姆林斯机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7]、郑赓娴、马凤藻,《简明写作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1984年

第二篇:(毕业论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

张进 东村侯陵屯中心校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仍然收效不大,每次习作学生们都皱着眉,挠着头,完成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进行课程改革后的今天,农村的习作教学仍然是所有教学课程中的一环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相比,历来就存在着差距,特别是习作教学,差距更大。而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讲普通话,重视语言交流。

农村学生平时的言语交谈大多用方言(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居多的地方,交流时一般都用本民族的语言。),有的同学即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还不能用普通话表达,这给习作带来极大的阻力。平常,同学们用方言交流,思路很清晰,内容很充实,但在习作中就会出现方言、语病连篇,词不达意,令人啼笑皆非,为此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谈,无论在上课、下课、班里、校园、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都要用普通话作为言语交际工具。口头表达是习作的基础,农村小学生信息量少(我觉得农村小学生应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加强语言的积累),口头表达能力弱,教师要利用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口头造句水平提高,方言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一些语病也在习作中大量减少。

二、培养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小学所设立的各科教学中,农村小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就是习作,他们普遍感到“怕习作,习作难。”小学生每单元有一次习作课,虽然老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还是茫然不知如何落笔。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们都皱 着眉,挠着头,完成了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枯燥乏味的习作课,强迫学生去习作,效果极差。只有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便不再视其为负担。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去写作,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能源,是去完成一件事的动力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

三、感受生活,以日记的形式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够,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里缺乏熏染孩子的文化氛围。加上地处农村,信息不灵通,学生见闻受到限制,写作思路不宽,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苦恼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身处农村的学生,大都热爱劳动,对生产实践活动有真切的体验,而且,农村天地广阔,大自然万物千姿百态,风景优美,民俗风情富有特色,这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何挖掘这笔财富?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找“米”下锅。老师要指导引导学生详细观察人物事件、搜集积累写作素材、观点和材料,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看法,于平凡的人事中发现闪光点,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身边的一景一物,人情世事,都将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同时,要引导学生及时抓住自己的心灵感应,或褒贬,或喜悲,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参加完一次活动,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既积累写作材料,又锻炼了书面的言语表达能力。经过坚持不懈,学生习作时选材范围广了,语句较前优美流畅,习作中不再有行 文枯涩之感,思维灵活,而且大多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叶圣陶先生语:“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能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这样,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四、把讲读课文教学和习作教学相结合,加强语言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语言积累是习作的基础。“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每学习完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坚持每天练笔。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把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分 开,致使学生在语基部分能得高分而写起作文来仍感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的课文时,都要认真钻研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习作指导渗透到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在写作教学指导时既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在短小、精悍的点拨中尽快掌握写作方法。结合每天的日记练笔,既增加语言积累,又不断完善写作技巧。

五、个性评价,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习作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它起着评价、导向、指点、教育的作用。教师在习作评语中要用“爱”来滋润学生的心,既真诚地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又保护学生的习作热情,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习作中难免存在许多毛病,老师要从文中寻找一些可褒奖的地方加以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面对毛病处采用委婉的口气,带有鼓励性、启发性地指出。这样,使学生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从老师亲切的批语中恍然大悟,进而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反复的跌倒爬起、跌倒又爬起的训练历程中,学生感到有老师这位可信赖的“大朋友”的亲切关怀,逐渐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感,在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习作,在每次习作训练来临时,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同时,要对优秀作文组织大家共同评 议,说出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提高认识水平,使他们心中憋着一股劲,产生写作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竞赛,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 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肖敏著《师心流霞》

云南科技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 3、2007年第9期《云南教育》作者丁浩清《农村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4、2009年第5期《新课程——小学》作者徐兰花《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第三篇:(毕业论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2009级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学号: 姓名:张成林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仍然收效不大,每次习作学生们都皱着眉,挠着头,完成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进行课程改革后的今天,农村的习作教学仍然是所有教学课程中的一环薄弱环节,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培养 农村 小学生习作 能力

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相比,历来就存在着差距,特别是习作教学,差距更大。而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 重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讲普通话,重视语言交流。

农村学生平时的言语交谈大多用方言(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居多的地方,交流时一般都用本民族的语言。),有的同学即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还不能用普通话表达,这给习作带来极大的阻力。平常,同学们用方言交流,思路很清晰,内容很充实,但在习作中就会出现方言、语病连篇,词不达意,令人啼笑皆非,为此教师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谈,无论在上课、下课、班里、校园、同学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都要用普通话作为言语交际工具。口头表达是习作的基础,农村小学生信息量少(我觉得农村小学生应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加强语言的积累),口头表达能力弱,教师要利用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口头造句水平提高,方言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一些语病也在习作中大量减少。

二、培养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小学所设立的各科教学中,农村小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就是习作,他们普遍感到“怕习作,习作难。”小学生每单元有一次习作课,虽然老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还是茫然不知如何落笔。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们都皱着眉,挠着头,完成了僵硬、呆板、空洞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枯燥乏味的习作课,强迫学生去习作,效果极差。只有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便不再视其为负担。同时要多鼓励学生去写作,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信是成功的能源,是去完成一件事的动力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

三、感受生活,以日记的形式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

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智力投资不够,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里缺乏熏染孩子的文化氛围。加上地处农村,信息不灵通,学生见闻受到限制,写作思路不宽,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常常苦恼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身处农村的学生,大都热爱劳动,对生产实践活动有真切的体验,而且,农村天地广阔,大自然万物千姿百态,风景优美,民俗风情富有特色,这为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如何挖掘这笔财富?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找“米”下锅。老师要指导引导学生详细观察人物事件、搜集积累写作素材、观点和材料,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看法,于平凡的人事中发现闪光点,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身边的一景一物,人情世事,都将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同时,要引导学生及时抓住自己的心灵感应,或褒贬,或喜悲,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参加完一次活动,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既积累写作材料,又锻炼了书面的言语表达能力。经过坚持不懈,学生习作时选材范围广了,语句较前优美流畅,习作中不再有行文枯涩之感,思维灵活,而且大多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叶圣陶先生语:“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能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这样,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四、把讲读课文教学和习作教学相结合,加强语言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语言积累是习作的基础。“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每学习完一篇课文,都要让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坚持每天练笔。但是,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把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分开,致使学生在语基部分能得高分而写起作文来仍感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的课文时,都要认真钻研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习作指导渗透到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本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学到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在写作教学指导时既节省时间,又能使学生在短小、精悍的点拨中尽快掌握写作方法。结合每天的日记练笔,既增加语言积累,又不断完善写作技巧。

五、个性评价,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习作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它起着评价、导向、指点、教育的作用。教师在习作评语中要用“爱”来滋润学生的心,既真诚地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又保护学生的习作热情,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习作中难免存在许多毛病,老师要从文中寻找一些可褒奖的地方加以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面对毛病处采用委婉的口气,带有鼓励性、启发性地指出。这样,使学生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从老师亲切的批语中恍然大悟,进而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反复的跌倒爬起、跌倒又爬起的训练历程中,学生感到有老师这位可信赖的“大朋友”的亲切关怀,逐渐克服了对作文的恐惧感,在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上习作,在每次习作训练来临时,都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同时,要对优秀作文组织大家共同评议,说出好在哪里,有哪些不足,提高认识水平,使他们心中憋着一股劲,产生写作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竞赛,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 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肖敏著《师心流霞》 云南科技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 3、2007年第9期《云南教育》作者丁浩清《农村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4、2009年第5期《新课程——小学》作者徐兰花《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第四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又是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可以说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他们的阅读量少、见识不多,不可能像城市孩子那样博览群书、视野开阔,再加上监护人大多为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写作起不了帮教作用。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殊情况,造就了农村小学的习作难、难教习作,老师往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难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很多同学一提到习作课,眉头就紧锁;考试时,也完全靠背诵范文来应付„我任教小学语文中高段也多年,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曾懊恼、惆怅过,在心灰意冷之余,我也想: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情为何不能有不一样的教法呢?于是,我多次认真解读<<课标>>中对中高段学生的习作要求,并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本地学情的需要,设计了一套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教学方案。经过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与之提出,与同行共勉。

一、培养写作兴趣,促进写作态度主动化

写作态度主动化,就是让写作成为学生主观的需要。怎样才能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主观需要呢?那就需要培养写作兴趣。兴趣是写作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会有写作的欲望。

(一)建立师生情感,构建和谐的关系

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打开学生畏惧作文的心里枷锁。我告诉他们:小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写的就是自己,表达的就是真情实感,不怕写不好,就怕不敢写,只要敢写、想写,表达的欲望就会随之而来。同时,在课堂内外,我十分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他们亲近,和他们闲谈作文趣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始终相信一点,学生既然喜欢你这个人,那么一定会喜欢你这门学科。(二)指导观察生活,抓准引导时机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但却不知写什么,这就说明在生活中未做到有心观察。培养如何观察周围事物,成了平日习作训练的一项基本且重要的学习任务。

1.培养学生扩大观察范围。学生的视野往往只限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对社会、自然的景物观察很少,这就使得写作素材匮乏。于是,我安排他们去发现、寻找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喜怒哀乐的事。我还经常利用春游、秋游及平时家访日,带领他们去观察大自然各种景物的变化,以此扩大他们的观察范围,让他们明白:生活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不是没有素材可写,而是我们没有用眼睛去发现,没有用感官去接触而已。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提高,主要是观察顺序和观察细致的培养。观事,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观察;观景,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例如,我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景物时,教会他们要按照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或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并让他们说出观察的景物最远的是什么,最近的是什么,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使他们在观察有序的基础上进行,如果说得比较粗略,可让其他同学做补充,或老师适当点拨,提醒学生观察要细致。提高观察能力,不仅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而且要自觉观察,这样才会有话可说,写作兴趣也就浓了。

二、爱上阅读,为写作水平提高导航 众所周知,农村孩子受家庭、社会双重环境的影响,阅读量太少了,甚至可以说一点阅读习惯都没有。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告诉了我们读与写之间的关系,阅读量的不足势必会影响写作的质量。<<课标>>明确提出:背诵优秀诗文60篇,阅读不少于100万字。面对<<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我因地制宜,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班级成立图书角,人人争当阅读王

我利用班级的一角,建立了“阅读共享”的图书角。首先我自己拿出许多对学生有益的书籍让他们阅读,同时鼓励班上同学人人参与,把自己的图书拿到班级中与他人共享。很快的,教室的一角堆放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作文书居多)。下课十分钟、午晚饭后,教室里都有学生孜孜不倦读书的身影。为保证图书角的书籍安全,我还派专人进行管理,给图书分类,办借阅登记卡,使阅读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我还要求学生把优秀的文章或片段背诵下来,以充实自己的大脑;平时还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课外书籍与其他班的同学互借,从而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二)、勤积累、写心得,架设倾吐的桥梁

阅读书籍,不仅仅只是读书,更重要的是勤于积累书中的好词好句、优美的片段,为写作的生动、具体提供资源。只读不思、不想、不学、不写已不适合小学高段学生的要求,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讲的就是积累的好处。除了告知学生读书时勤于思考、勤于做读书笔记外,我还要求他们对写得好的、能打动人心的文章或片段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倾吐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就是为文章的“实”打下基础。我曾经以六年级的一篇课文《凡卡》为例,写出了我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心得体会,以此对学生起指导作用。我抓住课文中三个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来写。一是凡卡无父无母,是个孤儿,唯一疼爱他的爷爷也因为实在无力抚养他而把他送去当学徒,9岁的孩子在举目无亲的城市孤苦无依,整天不停做工,睡不好觉,还挨饿受冻,没有一天好日子过„读到这儿,想起他年级小小,就遭遇那么多的磨难,内心十分酸楚。而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幸福的年代,吃好的、穿好的,被父母宠爱着,没有做过一点家务,比起凡卡,的确幸福多了。二是抓住凡卡不仅挨饿受冻,稍做一点错事,就受到老板娘的暴打,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尤其是他背着老板娘给爷爷写信时呼喊:“爷爷,快带我走吧,我快要死了…”我的心更痛了。作为小孩子,受一丁点痛苦,他们是不会在意的,可凡卡过的日子连狗都不如,简直生不如死,沙俄统治下的俄国穷苦人民实在太可怜了,连小孩都不放过,这是怎样的时代啊,比起我们如今的社会,简直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啊!三是抓住凡卡寄出的信暗示着爷爷不可能收到,凡卡的希望将会彻底破灭来体会凡卡的悲惨人生不会改变。读到结尾处,我仿佛看见凡卡哀怨的眼神、无助的命运,我的心揪得更紧了…当我读到这儿,教室里鸦雀无声,全班同学沉浸在凡卡悲惨的命运里。我抓住时机提问:我们该如何写心得体会?他们立即各抒己见,我及时总结:1.写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2.结合生活实际来对比体会;3.大胆说出内心所想更有真情实感…看到教室里同学的情绪高涨,我还总结一条:每个人读书的感受不同,体会自然也有所不同,不可千篇一律。(三)、多练笔、善运用,让写作的翅膀放飞

写作来不得半点懈怠,我从接新班的第一天起,就要求学生必须每天记一篇日记,我告诉他们,材料的累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想使写作水平提高,做到“出口成章,落笔成文”得需要坚持记日记,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找真、记真并写真”,找真体验、说真实话、写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写作素材 就会这样积少成多。当提笔学文章时就不会显得无话可写,空泛空洞了。在学校里,我时刻注意发生在同学间及周围的事情,也常随机引导他们该如何观察生活,抓住可写素材。记得有一次早上,我正上着语文课,学校的广播响了,通知我班同学去搬营养奶,我话刚落,同学们蜂拥而至冲出教室,冲向校门口,在班长的组织下兴致勃勃的去完成这次任务,而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观看着他们的劳动场面:刚开始大多同学干劲十足,一件奶不够,再两件、三件……跑着、笑着、说着,奔向放奶室,这样来回几趟下来,他们也是大汗淋漓,累得气喘吁吁……不知谁说了一句:同学们,我们来接力赛,于是大家自觉排成几条“长龙”,搞起“运奶”接力棒,他们仍旧大声笑着、说着,场面十分热闹……我被这种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场面感动了,不觉眼眶有点湿润……终于,运奶大队蔫蔫地回到了教室,我停下正在上的语文课,对他们的行为即时进行了表扬,并适时引导他们说出这次运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说得生动、具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事情的过程……有些同学未说清楚明白的,其他同学补充,同学们

说的兴趣激发出来了。我又叫同学们拿出平时的积累本,找出自己的词句资源把这件事写得生动、具体。生活中不乏写作素材,只看你恰当运用好词句。是否注意去发现,观察并坚持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说些水平定会提高。

三、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使写作水平步上新台阶。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贾岛作诗,“推敲”成为典故,欧阳修快马追字,被人们视为美谈。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都会这样做,我们的学生从小就应正视自己的文章,认真修改。于是,我在写作时,注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能力。我通过几种形式是学生明白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改出来的道理,以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

(一)示范改文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开始阶段,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展示在屏幕上,用彩笔修改给同学看,并且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让学生从老师的修改示范中,具体而直观的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原因。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使之可以效仿。

(二)集体评改

选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打印发给人手一份,然后根据习作要求提出修改方案,请同学们人人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改得不是很理想中差作文的,再根据情况选典型在班上指导如何修改。

(三)评讲自改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大作文,我会收齐先阅读一遍,根据作文上反映出的问题梳理出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讲。这种讲评有时着重评审题、立意、选材的内容关;有时评构思、抓文章结构关;有时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关;有时评错别字及标点符号的运用关。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然后让学生具体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悟出该怎样改的道理。这种评讲给他们指明了方向,抓住了重点修改的范围,减缓了修改习作的坡度,让学生在愉快的作文自改中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总之,农村习作教学有难以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困惑,因为学生的个体实在存在较大差异,但如果老师能根据学情设计习作教学的方案,并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慢慢引导,相信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定会有所进步。

第五篇: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几点做法[推荐]

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几点做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习作能力正是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集中体现.当然,习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日之功,如果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循序渐进,也会大有收获.近几年来,我在培养训练学生习作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点经验,现在就简单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我们都知道习作必须遵循〝阅读----积累----感悟----习作〞这一过程,所以我先从阅读谈起.一.阅读读什么? ㈠读课本

我们上语文课,学习别人的文章就是一种阅读.别人的文章就是他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人生或某事物的看法.因此,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感悟内容,体会思想,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课上最应该教给学生的.所以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例如:《一夜的工作》的第6自然段〝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这一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去掉行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一细节更能体现总理不仅工作细心,在生活上也是一个有心人,让我们更加佩服总理.同时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想对自己和全世界说的话为什么是相同的?这样不重复吗?同样引导学生明白因为作者实在是太激动了,他不仅要对自己说,更想让全世界都知道他此刻的激动心情,他激动得无法用其他的语言也没有其他的语言来表达,可见总理一夜的工作实在让人钦佩.还有《黄河象》《琥珀》这两篇文章是一个类型的,都是说明文,可是前者是先写了黄河象的外形,后写了科学家的猜想;后者是先写了猜想,后写了琥珀的外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通过我与学生的探讨,使学生明白那是因为黄河象外形比较庞大,有气势,先写容易使人产生想知道来历的感觉;而琥珀由一个情境式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让人入情入境,再交代琥珀的外形,水到渠成.这样文章的结构和写法就更明确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显示出来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挥教材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功能.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再如《林海》《桂林山水》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军神》《丰碑》侧面烘托的写法,《荔枝》中的细节描写,《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等,都要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感悟,这样才真正达到了阅读课的目的.㈡读课外书

谁都明白读课外书好,但如何使孩子爱读,会读呢?这就有一个方法问题.我的方法就是多说,多交流,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记得我刚接这个班时,我让孩子回家读书,并回来交流读书感受,孩子们找的多是各种小学生作文选中的片段或文章.这些内容跟他们的水平相当,不管是语言上,结构上,还是思想上都不能起到示范作用.因此我就注意引导学生多读有益的书.记得在学过《争吵》一课时,我就趁机向同学们介绍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孩子买回了这本书;在学过《麻雀》一课后,我讲过《猎人笔记》;在讲述《蟋蟀的住宅》一课,我讲过法布尔的《昆虫记》,当孩子们从我口中得知《桂花雨》的作者琦君就是当时热播的电视剧《橘子红了》的作者时,孩子们那种崇拜的眼神,让我充满了自豪感.的确,在孩子眼中,老师就是知识的化身,你的一句话会使他们终身难忘,像这种自然而然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到的事,多说一说又何妨呢? 我不仅向学生推荐书,还经常与学生交流.我经常看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甚至武侠小说我都推荐给学生,只要我觉得好的文章我总是随时推荐给学生,并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讲给学生听.如果有看过的正好作一下探讨,经常这样做,孩子的读书兴趣就会自然而然提高上来.孩子们读了课外书,也一定要给他们展现的机会,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别人不知道的知识,那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阿!当然开始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只要班里有几个,老师就要及时表扬,树立典型.这样〝以点带面〞,读书的氛围就出来了.现在再让孩子们做读书交流,他们一定会谈到古今中外,深入浅出,这些都源于教师对孩子读书氛围的营造.有了读书的氛围,什么天文地理,自然科学他们都会涉猎到,至于书中的文字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如何构思,如何开头结尾,这些就会潜移默化的成为孩子们的经验.有了广博的知识做基础,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二.积累怎样做? ㈠积累生活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这个比喻形象地说出了生活在先,文章在后的真谛,而小学生往往没有这个认识,必须依靠教师的启发引导,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如何积累生活.如:今天的语文课你学得怎样?对于同学打架事件你怎样看?爸爸妈妈最近关心你吗?-----这些都是生活,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记下来,这就达到了目的,至于写得好与不好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学生留心生活勤于动笔,就应该得到表扬.孩子的日记本我是定期批的,我的评语几乎没有针对哪一篇日记的,大多是一些鼓励表扬的话,有的话甚至有点夸大其词,当孩子捧着我的评语开心得与父母分享时,我想日记就会成为一个好习惯.生活的积累就水到渠成.为了使孩子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有一个班级日记本,首页是我写的,我用最认真的态度写下我的感想,对他们的期望.并让学生轮流记.由于我的示范在那儿,每一个孩子都认认真真地写,在班级日记中你几乎找不到所谓的差生,因为大家要看,拿回家父母也会看,所以谁也不想落后,而且在传阅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文章都要被拜读,怎能不认真呢?我想这就是〝良性循环〞吧?生活的积累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进行着-----㈡积累语言

语言积累的方式就更多了,读书笔记,日记,朗读,浏览,辩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剪贴〞.也就是把你看过的好文章,剪下来,粘贴到固定的地方,并在旁边作批注.这样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提供了练笔的好机会.积累与运用兼得,事半功倍.定期将学生的〝资料小锦囊〞带到学校,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在做〝资料小锦囊〞的过程中有那些想法收获,哪些文章可以推荐给大家,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真是受益匪浅.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作文集 〞.在每个学期末,学生都把自己这一学期写得较好的文章整理出来,当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收藏.实践证明,孩子们对这件事情非常热情,看到自己的文章像一本出版的书一样,能不高兴吗?特别是老师还要展评,奖励先进,孩子的所有热情全被激发,有了兴趣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 ㈢积累认识

自古以来, 〝人文合璧〞便是文章的最高境界,有了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就会促动学生主动去感悟.别人的经历也许会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面对困难,怎样与人相处,这些就有可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念头,这样习作就成了表达自我的需要了.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习作要求.积累认识也有很多方法,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结合身边小事:例如学生打架了,不仅要批评学生,更要分析老师为什么要批批评,打架既影响团结,又会给老师和家长带来麻烦,严重的还要赔偿,真是有百害无一利.课任课学生纪律不好,就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开这些科目,这些科目里包含的知识也是最重要的,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和品味.用事实说话,用道理阐释,让学生在日常小事中提高认识.认识提高了,在文章中就会或多或少的体现.2.结合文章:教材和我经常推荐的文章都是很好的提高学生认识的渠道,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文字的力量,因为文字可以使人产生很多联想,加上教师及时准确的引导,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更能引发孩子思考.认识的提高也是自然的.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通过作者的内心感受以及邱少云的外表体会人物的伟大,那种为了集体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语言文字就可以体会;《梅花魂》中外公的爱国心都可以通过文字让孩子去体会;而且这种认识是潜移默化的,需要长期引导学生感悟的.可以说多读书多交流是提高学生认识的最好途径.3.结合时事:这要求教师本身也应该关注时事,不断学习,这样才能在引导学生时作到心中有数.例如:今年的奥运会就是在暑假里召开的,开学第一天,我就上了〝我看奥运〞一课,大家在热烈的氛围中交流各自的意见,碰撞思维,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像这种及时学生又感兴趣的内容,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其中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很重要.你必须比学生知道得多,理解得深,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三、习作如何练? 不可否认,以往的习作训练形式单一,枯燥乏味,难免使孩子产生厌倦情绪,包括现在的习作训练虽有变化,但仍有束缚学生和老师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不按照教材进度进行,而是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合时,合地,合式而练.㈠习作课的指导

1.现在提倡课前酝酿,但是并不等于教师不闻不问,可以定期问一问学生做了哪些工作,或者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写法,就象我上的习作课《〝以小见大〞看生活》。学生开始也是觉得无从下手,我就给他们推荐了好多类似的文章,读给他们听,并且也推荐了好多我认为比较好的题目.这样第二天再问时就有好多学生试写了,交流后又会启发其他的同学打开思路,或者继续修改.这样学生和学生之间就会自然行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等到上习作指导课的时候学生的文章基本成型了.2.习作课上,针对学生的试写情况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安排所选的材料,也就是如何写才会更吸引人?题材选好后,到底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需要老师的指导,这是指导课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选取最能表现文章思想感情的材料进行构思,在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把学到的写作知识融会贯通.相信每节课教师都这么做,定会使学生有所收获.3.赏析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评价,学习别人文章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习作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容易对学生的习作提出过高的要求,如果让孩子自己评价自己,你会发现更有实效.要想让学生评价,首先得教会孩子评价的方法,从字,词,句开始,先通览全篇,如果读懂了,说明这是一篇二等以上的好文章.再找闪光点,把凡是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圈起来,可与小组成员互相沟通一下,再综合评价,闪光点越多,文章就越好.我觉得教给孩子评文章,这两点是最基本的,其他方面则需要学生量力而行,自己感悟.学生把看过的文章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再把自己的感受评价写出来,那就更是一种高水准的习作了.事实证明,孩子的评价能力有时远远高于教师,记得在领着全班同学批〝读后感〞的时候,有些孩子的评价语言真是妙语连珠,意味深长.像杨森(学生名)写的:开头吸引人,感想很深刻,要想好上好,注意小细节,虽然写得好,但有错别字,举出实例来,这点非常好.另一个学生写道:美丽的生活,美丽的想象,想象中美丽的生活,生活中美丽的想象,让我们享受美丽的生活美丽的想象.诗一般的语言,精彩绝伦的点评,多么让人佩服的孩子呀!也许这些语言未必经得起推敲,却字字句句闪耀着孩子智慧的火花.其实只要方法得当,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无穷的语言魅力.当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适合孩子批,这要依据习作的内容,习作难易程度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我的评价语言同前面讲到的一样,多数以激励为主,注重对孩子习作态度的肯定,对孩子语言构思大都给以肯定,这样就就极大地开发了孩子的语言热情,有了热情,他们就会对习作产生情趣了.㈡巧练立意

习作就像画画一样,一味地模仿别人,只会画得像,却永远无法使别人记住你.所以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立意,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多角度的写出特色.例如学校其中考完试后,我出了这样一篇习作《考试----》.学生一看题目,立刻就会想到考前,考中,考后自己是如何做得,别人是如何做得,如果这样写下来,就会很平淡.可是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想,比如“人生是不是一次考试?当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是不是一场考试?未来的考试会怎样?-------”或者借用 “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 “考试,像雾像雨又像风”一类的题目,会不会使文章更加地彰显特色呢?孩子们听了都恍然大悟,原来同样是考试,还可以这样写!再比如我们教材中常出现的“一个难忘的人”, “一件有意义的事”----都可以引带学生多角度立意.难忘的可以是这个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瞬间,不一定非得是这个人的什么品质,其实他的一举一动已经显示出他的品质了.所以每次习作之前,教师都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反映生活,反映思想.㈢勤练细节

有了好的立意,还需精彩的细节去丰满.这些细节描写可以割裂为一个个小片段的练习,例如围绕“冷”写一个小片段,而不准用冷字;围绕 “高兴”写一个人,而不用高兴;围绕“紧张激烈”写一个场面,而不用紧张激烈,像这种形式的小片段练习,既可训练学生围绕中心描写的能力,也会使学生打开思路,开动脑筋, 就像数学学科中用多种方法解题一样.而且这种小练笔可以随时进行,短时高效.例如:学完《一夜的工作》,学生将想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画面上,写完就交流,好的大家吸取,不会写的有个印象,既省时又有效.再如学完《游子吟》立刻让学生改写成一个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又提供了练笔的机会,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有了平日的积累,害怕写文章时没有精彩的语言么? ㈣渗透技巧

习作技巧对学生而言很有难度,如何降低这种难度,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悟,则是教师的责任了.教材中的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着极高文学价值的,所以当然会有很多技巧.例如《军神》一课,为了体现出刘伯承那种钢铁般的意志,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用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来体现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用“侧面烘托”法写一写“凶恶的人,严肃的人,善良的人,狡诈的人------”这样的训练其实就是在写人,却能使学生忘记“一个----的人”的文题带给自己的苦恼,而变得跃跃欲试了.再比如《夕照》一课,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三峡之秋》中按时间顺序写;《桂林山水》中排比,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狼牙山五壮士》中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这些写作技巧妄想使学生一下就掌握,那是不可能的,只 有在平日的教学中扎扎实实的让学生感悟,才会使学生慢慢掌握,直至灵活运用.另外,我曾训练学生用“情境式”开头,这样既使学生明确开头的重要,也使学生学会情境描写,那其实就是写具体的一种训练方式.综上所述,我的做法更多的是学生情绪上,感情上的激励,方式上的灵活,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提高,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去读书,去练笔,老师就可以坐收 “渔翁之利”.如今我带学生三年了,他们越来越喜欢语文,越来越喜欢习作,甚至有的学生开始写小说,写诗歌,各种特点的文学小才子越来越多,这些都归功于教师平时的功夫.当然,训练习作的方式还有很多,习作时的技巧也有很多.以上只不过是我在实践中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而已,仅供大家参考.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坚持不懈,勤于思考,引导学生多角度习作,学生一定会开开心心地去读,认认真真地去记,满怀激情地去写。

下载科学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马额中心校:李婷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教十几年......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 新市镇平宁基点校(QQ:1083731671)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事。教师为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小学生对作文更有畏难情绪,把......

    《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提高方法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农村小学生自主习作能力方法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农村小学习作能力提高探究方法入手,挖掘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范文和优秀作文选登。据调察统......

    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对于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交流基础和空间......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之我见(推荐阅读)

    浅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很多教师认为:农村位置偏僻,缺乏城市热闹的人文地理环境,接触的新鲜事物少,所以农村的孩子视野小,见识少,写出来的作文没有城里孩子的精彩,有创意......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新垌小学劳永芬内容提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商丘市睢阳区闫集乡雷庄小学吴忠芳内容摘要: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家长对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几乎空白,加上阅读量少,词汇积累贫乏的缺陷,农村小学生普遍作文能力低下,这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