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对于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和发展提供交流基础和空间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培养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要采取适当教学策略,努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积累,去观察,去想象;要指导扩大阅读,引导模仿创作,奠定创作基础,开启写作之门;要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想象能力;要做好发展性评价,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享受到写作的快乐,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与提高
语文素质教育的提倡使语文教学从侧重知识向侧重能力方面转变。作文就是体现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怕写。而农村小学学生因见识少,习作能力较差,学生越怕写就越不会写,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目前,农村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空”、“呆”、“硬”的毛病:首先内容空洞无物。学生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些话,写了一大堆,却没有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表达出来。而且我们的部分老师总喜欢搬出所谓的作文“公式”,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强调作文格式、套路,使作文远离了孩子,远离了生活,雷同现象十分突出。其次文字苍白呆滞。词汇贫乏,词不达意,不会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形象性和可读性。再者缺乏想象力。大部分学生只会干巴巴的写一些流水账式的习作,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事物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使文章读起来更有感染力。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这使得培养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从各方面入手教给学生方法,采取多种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就我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留心观察,学会积累,让习作走进生活,激发习作兴趣和信心。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积累感性材料是第一步。一要教会学生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小学生的观察、认识事物具有随意性,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才能透彻地认识事物,为准确地表达事物打下良好基础。
二要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拓宽学生作文训练的学习阵地,俗话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如果我们仅仅锁定于几篇例文、范文,或者局限于校园空间,甚至教室空间,学生的作文素材和习作思路将会受到局限。生活会给学生带来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和新的收获,所以,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起步阶段的习作教学,语文老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生活,鼓励学生到广阔的世界里去感受作文的气息,必须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感悟生活,在与生活接触的接触中捕捉写作素材,为孩子们打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让作文变得新鲜有趣,使孩子想写、乐写,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合乎时代的主旋律,并渐渐成为他们精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指导学生写命题作文《家乡的变化》,可让学生先亲自向长辈进行了解,后再进行观察,从住房、道路、村寨建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寻找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然后指导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写,重点捕捉当前社会中的新鲜事,创新作文的立意,更好地通过突出“变化”一词来表现主题。
三是教会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学会写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写日记来积累,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二、扩大阅读、引导模仿,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教会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除了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还应侧重指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学写
作,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
一是要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的积累。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需要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练、多积累,并正确运用于写作上。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凭借课文深入理解词语,结合实际,根据课文引导运用,学好表达。其次要精选需要深入学习的词语句子,作为本课教学目标,在对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习、品味。再次要选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教材,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体会词汇的准确、鲜明、生动,及其对描写事物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和作用。二是要在阅读中领悟作文的写法。写作方法是在不断的阅读中学习而提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中的典型情节为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使学生较深刻地体会不同的写法。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拓展语言情境,找出课文值得借鉴的地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最突出的一个写作优点进行学习、体会,让学生多想想作者为什要这样写?使学生理解文章的特点,领悟作文的写法。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和开篇布局,可以从仿写入手,仿结构、仿表达方法、仿精彩片段等。
三、让学生的习作内容富有新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解,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我们学习课文后、带领学生观察自然之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他们凭借自己的理解,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进一步感受思考,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生活在脑中得以升华,只有这样,才会写出灵动、个性张扬、富有新意的佳作来。
一是细致审题创新意。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审题是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语文老师千万不可忽视了审题的重要性。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看清作文要求,仔细地分析作文的主题思想,深入地领会作文的要领,多思考,多斟酌,多选择,提炼和挖掘有价值,有新意的作文素材。如可以指导学生在审题时作这样一个思考:如果让我写,我会写什么?别人又会写什么?大家都这样写作文有味道吗?猜一猜别人不会写什么,而
别人不会写的东西正是我所需要的,这样才能够同中求异,与众不同。这样做的前提是思考要紧紧围绕习作的主题,否则就容易写离题了。
二是逆向思维引新意。学生的思维直接决定了作文的思路,所以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时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去行文,即打破常规思维,背着题目的意思去思考,去选材,去立意,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常常会让人读了还想读,因为这样的文章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甚至从未有过的感受。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逆向思维的作文思路不能消极反动,违背社会的主流思想。
三是合理想象求新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留下想象的痕迹,想象能够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能够让空洞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流露出思想情感,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当然,学生的想象也不是凭空产生和与生俱来的,需要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和积累灵感,这种灵感会使作文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
作文教学中把握好作文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老师在作文指导时一定要舍得多花时间在作文内容上下工夫,要在围绕作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求异,敢于打破常规思路开辟新的天地,不可盲目下笔,急于求成,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情“欲速则不达,”作文教学同样如此!
四、注重作文的及时评价、批改和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里明确指出:“语文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可见,评价的功能已不仅仅停留在甄别和选拔上,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而使评价更具有教育功能。评价将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依据发展性评价理论,评价学生习作,激发习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巧用评语评价,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评语评价重在褒奖,以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以发展的观点评价,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努力地寻求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用得好,也不应吝惜赞美的语言,让每个学生都坚信自己是可以写好习作的,从而更自觉地练写,也乐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重在分层,以增强学生修改习作的信心,一个班的学生,习作能力总是有强有弱的。为了兼顾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可采取因人施评的方法,分层提出希望;重在个性,以指导学生修改习作的方向,循序渐进,不能一次要求做得完美。
综上所述,让习作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观察、积累能力,扩大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加强习作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巧用评价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的习作真正抒发内心情感,满足自身的表达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享受到写作的快乐,只有认真落实以上几点才能培养和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会写、乐写、写得好。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田慧生.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G].远方出版社.2004年5月
(3)杨海英.利用文本语言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小课题研究规划
主题: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在当今教育,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明白,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验假设
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四年级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半年)1.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2.实验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5月)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执教一堂汇报课。
(6月)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7月)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2012年8、9月)进行实验后测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验收。
七、形成的成果 通过近半年的研究,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了他们作文的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了他们的作文水平。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习作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难点。许多学生由于不明白作文的规范性,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而感到写作文很吃力,往往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如何让小学生乐写、爱写、会写,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不断研究探索的问题。现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一、把握小学习作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小学生作文有别于作家的文艺创作,它属于“习作”范畴,是练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像儿童学步一样,需要老师“扶一扶”、“帮一帮”,给与必要的引导。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要说的话,逐步有所提高,得到一般发展就好。各年级还有更具体的要求,如小学中年级要求:“能做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能写一至两段语言通顺的话。”目标既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特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正确看待、评价学生的习作。避免操之过急,期望太高,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生如果从厌恶作文到喜欢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任务,就可以完成一大半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去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首先,要让他们乐意迈好第一步,我认为,教师就应该设法降低写作门槛,就必须给予必要的帮助与引导。
比如,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我先引导他们学会审题,弄明白“写什么事物”。然后引导他们观察相关事物,填写观察表格,再让他们说一说,理清思路。在写作时,在黑板上板书部分词语,让学生以填空形式完成文字表达练习。这样就化难为易,学生们也就乐意去做了。
第二, 应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习作兴趣。
1、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丰富作文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组织学生春游——写游记,演讲——写演讲稿,参观访问——写访问记,室外游戏——写观察练笔,当小记者采访家长、老师、同学——写消息、通讯等等,让学生养成勤观察、善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由于有话可写,感到作文并不困难,逐渐也会熟能生巧,“下笔如有神”了!
2、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
境,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3、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丰富多彩,小学生作文如能在交际生活中派上用场,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作文的重要,认识到作文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结合班队活动,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布置学生写竞选演说辞、儿歌、童话、寓言、笑话、广告词等等,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又将大大激起学生写作和创造的热情。
第三、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1、评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
教师的评语应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加强,而不是削弱。
一篇习作,不论长短,不论好坏,皆是学生劳动的成果,教师不应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本上都是一些“语句不够通顺”、“错别字太多”、“中心不够突出”等批评性的评语,再加上得到的评分都是“中”或“中”以下,试问,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打击,学生还会有兴趣习作吗?因此教者认为,习作批改中的眉批、总批都应以鼓励性语言为主,评分也不妨给高一点。
如 “这个比喻句很形象、很生动”、“这几个词语用得太贴切了”、“你这篇习作把事情叙述得很清楚,人物的对话、神情、动作写得很具体,如果再注意一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文章就显得更连贯了”„„而评分则能给“优”的,绝不给“良”;能给“良”的,绝不给“中”。
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们采用协商性的评语,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如,“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条理些,老师一定会更喜欢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你的作文一定会更棒的。” 这些评语就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条理不够清晰,想象不够丰富,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
这样的批语和评分原则,对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大有帮助,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和评分,他们会感到自己的作品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受到了教师的肯定,从而信心大增,为了得到更高的评价,下一次习作他们一定会更加努力。
2、讲评作文宜多表扬、形式多样化。
讲评作文是一种群体活动。若能坚持多表扬,形式多样,就会起到激励整个班级写作兴趣的作用。在讲评作文时,应多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还可以扩大表扬范围。即使写得不好的同学,也应该指出他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然后选择一两篇作为范文在班上讲评,在指出优点之后再指出具体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
第四、给学生树立榜样,激起他们写的心理。
讲评作文时,从小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大到一篇优美的文章,老师应给予大力的肯定;也可以开辟板报等专栏,进行刊登,予以肯定、表彰。还可以将学生们的优秀作品进行整理设计,装订成册,学生们对能入选作文集,肯定是非常激动和兴奋。优秀的作品还可以向杂志社投稿。从而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力量,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三、要培养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习作中的重要性。学生阅历不深,阅读面窄,肚子里的东西少得可怜。那么,小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之后,就要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写,学什么,写什么;看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放开思想,无拘无束,把要说的话说够,把胸中之意抒尽,放飞孩子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表达欲望。
四、加强习作指导
小学生习作同一般写作一样,也是一个从客观世界汲取写作素材,经过头脑反映和加工,获得新的认识或感受,然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过程。要让学生的习作写得好,写得成功,还得从写作的几个方面规律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生习作往往有记流水账的通病,机械照相和抄袭,没有对材料进行思考和想象,没有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理想产品去感染人、打动人。所以,要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通过神话、童话、寓言故事等一篇篇形象完美的课文,学习作者怎样透过平常的事物而展开想象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想象不同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心理活动等,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演一演。开展改写、续写,学写童话、看图写故事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在教完《凡卡》后,续写凡卡睡醒以后的故事。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要把心目中的形象及主旨准确地表达出来,离不开恰当的词语,完整通顺的句子和巧妙的布局。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就要重视词句的练习。如,运用常用词语造句、仿写句式、将错乱排列的常用词整理成句。等到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指导他们考虑整体结构,合理布局内容。
3、仿照范文,掌握写法。
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范文引路,仿写开篇,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通过阅读课文或口语交际着意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就可以解决有素材而不会写的问题了。
如写人的课文《槐乡的孩子》、《我不能失信》、《孔子拜师》等都是用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三年级初写者如果能抓住一件典型事例说明白即可)。这些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写事的课文如《花钟》、《蜜蜂》等都是先写事情的起因,再写事情的经过,最后写事情的结果的。写景的课文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的,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都是这样的。
除了通篇仿写,还可以仿写句式,仿写文章总分总的结构,这样教师给初学者一个模仿的手杖,以便让他们早日借梯上楼、借桥过河,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五、指导修改,润色习作成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俗话也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应对培养和加强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这一能力给予充分地重视。学生亲自修改作文时,可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二来可以在反复动脑修改过程中逐步提高写作、鉴赏水平。第三,我们的教师可以从原先繁重的无功劳动中解放出来,节省出时间加强备课,更好地给予学生作文指导。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修改:
1、指导自我修改。修改重点放在修改文章内容上。这时,学生刚打完草稿,我引导他们趁热打铁,从中心思想到层次安排进行一番认真的检查。
2、指导小组修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把3~5个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修改,并从旁指点,让学生找出小组成员习作的优缺点,进行互相评品,在评品中对照自己的作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起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
3、指导集体修改。在学生进行了一番自我修改和小组修改后,我抓住学生习作中表现出来的重点、难点,选读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在班上公开发表评价共同讨论。有了共性认识之后,再作具体的指导,学生就极易接受了。
总之,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需要老师正
确的引导和帮助。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各学年段的习作特点和水平,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训练,才能够让小学生乐写、爱写、会写,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3、《优秀作文选评》:孔凡亮主编,2009.09,小学版,12-15页。
4、《优秀作文选评》:孔凡亮主编,2009.12,小学版,13-16页。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体现,是学生遣词造句、组织写作素材能力和观察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学生的作文里,相当明显而又集中地反映出他们的语文能力、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等各方面的水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和心理水平出发进行命题和指导。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学生的感性经验,或来自于记忆,或是现场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心理生活是表达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源泉和知识经验,写作的题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所理解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人云亦云。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培养学生说真话,不仅仅是作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作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人怎样做人的过程,而当前的作文教学却无时无刻不在诱导孩子说假话,使他们开始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弄虚作假。这种泯灭个性的作文使学生丧失了美好纯真的童心,扭曲了学生的人格。要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作文习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有些片面的观点,让他们畅所欲言。
三、重视形象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
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要求写得具体、形象、生动,而学生在言语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倾向于综合、抽象、笼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中重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同样写“下雨”,学生中就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形象化表达:①那天天气很不好。②那天,天下着大雨。③那天,天下着倾盆大雨。④那天,雨下得真大。我撑着布伞走在街上,布伞外面下大雨,布伞里面下着毛毛雨。由上面例子可以看出,①句写得太抽象,不知到底是下雨还是下雪?②句虽然写得具体,但不够形象。③句才具有雨的形象性,而④句却把雨写得非常形象。
因此,要使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抽象的词语具体化,概括的语言形象化。
四、改变作文的评价标准。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上面一些做法外,还要进行科学的指导、批改与讲评。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加强面批指导,提倡学生互批。作文批改,首先,要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其次,更重要的就是针对本次作文要求进行批改,并作好记录,为讲评做准备。批改中,面批很重要。对学生当面进行批改,教师和学生感情上的距离拉近了,学生更乐于接受,理解会更透彻。同样,把学生置于批改者位置,让其体会教师批改的辛苦,学生才会更耐心细致地写作;教学生懂得施教要居高临下,送人以杯水,自己应拥有桶水的道理,学生会更主动学习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便给同学下更准确的评语。
另外,作文讲评中,还应以表扬为主,进行典型讲评,提倡评后作文。讲评时,针对作文要求和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对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也要晓之以理,对范文更要动之以情,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扬长避短,提高写作水平。
第五篇: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重视计算概念、法则的教学,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计算能力提高口算训练计算习惯
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挺聪明,但总是因为计算上小小的失误,丢失了不该丢失的分数,一般的家长总会把这种失误性的丢分归罪于“粗心大意”,并习惯于从“端正态度”的角度责备孩子。其实,“粗心”不仅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能力”问题,而能力不足,不能单靠批评指责,而要靠有效的训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一、明确概念,弄清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要重视计算概念、法则的教学,悟出算理,导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在计算教学中,懂得算理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计算教学,否则就是灌输。如遇到200÷30这样的计算,由于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规律,就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一个0,即20÷3,这里余
2,但实际上是余20。为什么余20而不是余2?如果学生不理解算理,只会越学越混乱。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懂理会法,就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既要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知其然”也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
二、抓好口算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应从口算能力着手。计算基本功包括:20以内加法、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
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
到难,要有一个坡度;要求应当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14与各个一位数的乘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主要做到:(1)每节课课前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2)课堂中不断变换训练方式,渗透基本的口算练习。(3)阶段性的展开口算比赛,以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细心计算,使他们养成计算完毕后自觉检查和验算、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做好典范,在板书时要规范认真,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避免错写、漏写数字或运算符号的情况,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细心认真,注意力集中,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和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是防止学生计算错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多年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学中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学中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