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时间:2019-05-13 02:2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第一篇:《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仔细拜读《静悄悄的革命》后,发现日本的教师和我们很相似。它其中提到的虚假的主体性,悬在半空的主体性……深有同感。他所倡导的润泽的教室正是我们此刻在发奋的目标,它里面提到的一些教师的惯用语在我身上也能找到。不一样的是他们反思研究后的成果,我们远不可及。

日本发达的原因就是政府、社会、百姓对教育重视,日本课改的实施早于中国十余年,80年代初期,日本就有一大批的学者致力于教育改革,那时的中国恢复高考不久,进入90年代像佐藤等一大批教育家、学者拥有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并在全世界加以推广,我们也喊上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致力于理论研究的中国教育家却是教育政治家,出了几趟国门就在研究室里硬生生地搬抄了欧洲的教育体制,当日本特色的教育思想在全世界林立的时候,我们最后醒悟,回过头把陶行知先生的理论进行深刻的研究与实践,新世纪伊始所谓的课程改革的精髓内涵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这样的吻合,远的不说孔子是万师之表,还有老子、孟子等真正的古代教育家的思想被外国人借鉴,却被我们现代的教育家忽略不见,幸亏还有个陶行知能够标榜,这岂不是中国教育家的悲哀!

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透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如,本书中对“学”的描述个性的意味犹长。并且作为一个日本人,他透过实践居然成功了。从这本书中,我感觉到,佐滕学先生,他该是怎样一位朴实、认真、讲究实效的学者啊。他流连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将一切收纳于胸,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并精辟地论述:静悄悄的革命。

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先生提出要构筑“相互学习的关联”,构建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式”的课程,实施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开展“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性学习,营造“相互倾听的教室”。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源于佐藤学先生对“学习”一词有深刻的认识。

佐藤学先生个性强调老师的倾听。这和要听懂听清学生的回答,不曲解,有差不多意思。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多说更重要。构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持续专心专意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是的,学生之间的倾听,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其中教师要相机介入,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明白,学生的相互倾听始终伴随着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那种仅仅接收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有利、有用的信息的“假意倾听”,实际上心里是容不下学生的,甚至扭曲了学生的真实的想法。

佐藤学先生也把倾听学生的发言比喻成接住学生的“球”,他说“……未能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如果持续的话,那些投不好球、投偏球的不生就会变得厌恶投球,甚至还会厌恶他们自己。结果,仅仅只有那些擅长事先了解教师棒球手套状况的学生,才能瞄准教师准备好的手套位臵把球投过去。当然,明确地控制教学的进程是教师必要的工作,而在此这上首先让教室里的“投球”成为愉快的事情,不是更加重要吗?再说深一步的话,不擅长接球的教师,应当专心一意地正应对学生,去接住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而不是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

这种以倾听为基础的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就是佐藤学先生所言的“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既包含了“量体裁衣”般的学生个性,又包含了“交响乐团”般的相互作用,息息相通的润泽的教室才能生成。佐藤学先生务实、深刻的观点让我油然而生钦佩之情。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实施这些尚有难度,我们肯定有更大的困难。但是,他给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告诉我们当教师必须要做个有心人,启发我们多去关注在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就应“视而不见”的问题,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反省、改善。在我们没有力量改善很多的状况下,哪怕改善一点点,也是我们的进步。

第二篇:静悄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

我们知道教育是关乎国家兴衰的事业。很少有人会把教育当作是一场革命斗争。面对学生的心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校并不快乐”“老师一点也不可爱”,我们往往会强行学生从属我们的权威。作为教师,我们禁不住问自己:教育这一事业的人性魅力何在?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怎样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别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教授的观点。

一、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不确定的回答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的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会不自觉地舒一口气,或会心的微笑一下,而当学生回答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是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回答出自己设想的答案上来。对于这种现象,佐藤学教授分析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这就提醒我们,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我们都要重视,尤其是不确定的,包含有创造思维的过程,应该更为重视,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不确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现相互反响和激荡,课堂的内容就变得丰富多彩了。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学生思考的威力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个性思维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这些个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创造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不同的音响,奏出和谐的音乐。

二、教学中要学会倾听

佐藤学教授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的确,老师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发言的对错、语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孩子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孩子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心灵的声音。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的确如此,倾听,像一面镜子,镜里就有真容。就如佐藤学教授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它带给我们一种冷静的思考,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既然有时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起码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第三篇:教学革命 读书心得

学习,从学会学习开始

【内容简介】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为可以堪称当代教育家之一的蔡林森所著。蔡林森原为洋思中学校长,退休之后依然投身教育事业,担任永威中学校长。蔡林森将“人活着,就要吃苦,就是要自学”作为人生奋斗座右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蔡林森所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诠释了现代教育理念。

《教学革命》这本书从多维度详细介绍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其中“理论基础及思想细节”和“具体操作方法”这两部分对如何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启发很大。可以毫不怀疑地说,本书既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又是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研究的范本,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理论品读】

这是一本启迪你去思考的书。蔡林森校长的理论陈述科学先进、坚定实效,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包括三个主要环节:

一、“先学”,即学生看书(读书)、检测;

二、“后教”,即学生更正、讨论,最后教师点拨;

三、“当堂训练”,即当堂完成作业。在三个环节之前,有一个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辅助环节包括: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结构的实质是:全过

--读《教学革命》有感 程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一教学过程以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体现了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等原则。

从上学期初开始,我校以龙湾区提出的“学本课堂”为依托,如火如荼地在各个学科中尝试课堂模式改革,及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预学”、“课堂练习”等新教学环节呼之欲出,“学为中心”、“让学”等一系列学生本位理念也照相呼应,都以强大的力量解决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学为中心的学本课堂”与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学改变是教学创新的前提:改变“教”与“学”的顺序;摆正“教”与“学”的主次;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是一场针对传统教学的革命,是体现学生主体原则的前提,也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在本人的学习经历中,教师多数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法。以语文课的模式化教学为例,第一步通读课文,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第二步分析每一部分的写作方法和好词好句;最后一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内容上,学生没有选择性,由教师决定。学生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课堂步骤按部就班地学习,没有独立的质疑、解惑的时间。活动大多以师生形式开展,缺少学生自学和生生交流讨论时间。教师是学生唯一的求助对象。然而这种师生模式局限性大,只能涉及到较少数课堂活跃的学生,极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容易造成知识上的“贫富差距”。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这个获取知识的海洋里,教师的任务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学生只有学会捕鱼的本领,才能有勇气掌舵起航,否则坐等吃鱼空。

那么教师该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呢? 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学习开始!

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告诉我们课堂上应先从学生自主学习开始,学生暴露出疑难问题,个人不能解决时,再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这时的合作学习具有必要性,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的道理一样简单。在合作学习中,懂了的学生帮助不懂的学生,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懂的学生也能解决疑惑,获得进步。这种“兵教兵”的形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更是将“学习的权利”真正交还给了学生。这种“质疑—独立解决、寻求帮助—解决疑惑”的学习方式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捕鱼”的技能。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授鱼”的形象,只是一个点拨和启发者。在当堂训练环节,教师再对自学、合作中暴露出及时反馈、矫正、补缺,共同教会还不懂的学生。

【教学启发】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灵犹如经历了一次智慧的洗礼!原来课堂本应如此简单!书中的某些观点也曾在我的课堂中尝试过,但失败的困惑让我却步,埋怨过这些大道理不适合我们这些学生。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后,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工作、思索着智慧的力量:

启发一:语言学习不一定要有语境(以单词教学为例)在以往的单词教学,教师总会挖空心思为每个单词设置独立的小情境,导入单词。之后针对每个单词先要求学生跟读,规范发音,再认读单词的形,接着在对话或表演中阐释此单词的语境意义,教师教学完成全部目标单词后,再整体复习循环巩固。

这样的单词教学模式暴露了几个明显的问题:

1、学生跟读时间短,只能短暂记忆,容易遗忘;

2、教师不做中文翻译,部分学生容易对单词的意义理解产生偏差;

3、在课堂上,教师有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并有部分学生反馈,但仍难以保证全体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对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6个基本环节,重新思考单词教学,教师可以做如下改变:

1、在学生“先学”之前,可以先将语音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掌握拼读技巧,就能够自己拼读单词;

2、在学生“自学”和“合作”之后可以播放录音,学生跟读,校正发音;

3、将单词的独立教学改为整体教学,将所有的单词分为音、形、义三大教学板块。

因此,如在学习4个目标单词“apple”、“orange”、“pear”、“peach”时,学生先通过已掌握的语音知识独立自学,发现不会读的单词,接着小组合作互查认读情况,教师再播放录音,学生跟读标准发音。对于单词的解释,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汉语意思,加强记忆。在进入单词书写阶段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拼读规律默写也可以听写。

从单词教学可以看出,语境在语言学习中并不绝对,一味地依赖语境反而适得其反。

启发二:语言学习需要范本(以对话教学为例)

根据对话教学的经验,创设一个模拟真实的情境是教学对话的最佳方式。因此教师容易忽略课本中已有的素材,寻求心中理想的新情境,但语言学习是需要范本的。

同样,这样的对话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1、新情境的导入、演绎都需要时间,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练习和反馈的时间;

2、学生学习新的情境对话时缺少文本依托,只能短暂记忆,容易遗忘;

3、教师摒弃了课本情境,造成学生也会忽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本末倒置。

对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6个基本环节,对话教学可以做如下调整:

1、学生先学,找出对话中的疑惑;

2、学生合作学习,理解情境的意义和角色分配;

3、“兵教兵”、教师启发、诱导、举例,帮助学生充分理解;

4、分角色表演。

从对话教学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合理、科学,以学情为出发点优化设计。

【心灵感悟】 “看似寻常最奇倔,成如容易却艰难”。蔡林森校长将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只为践行“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自学、一辈子创新、就一辈子幸福、一辈子快乐”这句人生格言。他做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也结出了累累硕果!掩卷沉思,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也只有以这种吃苦是福的精神,身体力行,才能稳步走在教育的路上,感受教育的盛典,收获教育的智慧!

第四篇:《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几个月来我认真拜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他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钦佩,一言一语值得我们深思。

书中第二章第三部分讲到“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然而,在大多数的教室里,这种“倾听”关系没能在学生当中建立起来。在没有“倾听”这一相互关系的教室里,占支配地位的是对他人漠不关心,因此,互相学习的关系是不可能产生的。要形成这种互相倾听的关系,光靠说一句“喂,注意听啊”是不够的。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一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读完这样一段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往往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在讲,学生听。当我讲课时课堂纪律似乎很好。学生没讲小话、没做小动作。但学生听进去没有,我没有时间考虑,因为我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候我会时时强调:同学们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如果偶尔注意到极个别学生没听讲,我就会让他回答我当时讲的内容,当然他肯定回答不上了。然后我要其周围的学生来回答我的提问,结果出乎我的意外,也没回答出来。接下来我又点了几个上课我认为能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结果还没让我失望!这说明我们大部分学生上课不细心听、专心听。不明白倾听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能达到预计的效果吗?当然不会!因此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课堂上我反复强调的知识点落实并不好。甚至比预计的结果差很多。事后总是抱怨学生没认真听讲,却没去挖掘事实的本质。

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我开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教室里营造轻松的倾听氛围,首先从我做起,老师做到耳聪,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我都认真倾听,教师的倾听也许与讲课同等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在对话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这样,课堂中学生“发言和发言之间的微妙的相互碰撞或相互联系才能产生出来”。佐藤学教授的比喻非常有趣而又恰当,他把学生发言和教师倾听比喻成投球手和接球手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准确无误的“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并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那么,教室里的“投球”将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也会因此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让学生做到耳聪,要学生做到耳聪就是要学生能听得进、记得住,要学会如何听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和同伴的发言。再次,让学生做到“会神”,要学生能听懂,若只是动耳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而没有动脑加以思考,就不能领悟和理解老师和同伴说的是什么,不能领会知识的本质,这样的“倾听”就等于没听。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学会“会神”:课上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错误、应该作哪些补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等。

本书中还有许多观点和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小林老师开始了在教室里构筑相互学习的实践案例,原田老师从蒲公英的学习开始,与学生的气息绝妙地息息相通的案例,一个个都是那样的鲜活生动,引人入胜。然而,案例中作为代表教师的原田老师,只能偷偷地与学生进行心灵地沟通,学生、家长息息相通的交往结晶——蒲公英,还没等到花开,就通通被拔掉的结局,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改革的举步维艰。

读完这本书,鼓舞着我促使着我开始行动,从最基本的倾听出发,从和学生建立同一视线上交互目光的关系出发,在班级开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第五篇: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慕名已久,幸得这次学校组织大家学习这本书,这本书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教授特以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亲身实践,结合许许多多生动的实例著作而成得。佐藤学教授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在学校中推进和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佐藤学教授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与反思,尤其是其中关于学会倾听的内容的阐述。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那就是在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同学,他的考试成绩往往不如那些在课堂上默默无闻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同学的成绩。在考试中那些十分优异的成绩,往往属于在课堂上并不是表现的太活跃的同学的。有时我也很纳闷,按道理来说只有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他的成绩才应该是优秀的,因为只有发言了才能说明其对问题有了见解,这也是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的一种表现啊。可事实并非如此,佐藤学教授对于“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让我茅塞顿开。他让我知道了“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佐藤学教授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我们现在都提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首先就应静下心来去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不例外。如果你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你必须改变高高在上的先知先觉者的姿态,走到学生中去,蹲下身来,与孩子的双眸对视,学会倾听,学会理解。教师要认识儿童生动多彩的世界,了解儿童的兴趣所在,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欢乐与哀愁,所面临的挑战与诱惑。

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发言,或者希望学生的发言能够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最好不要被打断,尤其是公开课更是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学生回答“是的”或是不住点头,你又怎能肯定学生是真的理解了,或是明了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呢?有的教师会说:“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想着,接着该怎么办,下一步该轮到哪个环节,所以有时会忽略学生的发言。”是的,作为教师,我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制订好的教学内容而不能兼顾学生的发言。那么,我们也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否应该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要求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心灵交融的课堂意义就在于,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把。教师的倾听也许与讲课同等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在对话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这样,课堂中学生“发言和发言之间的微妙的相互碰撞或相互联系才能产生出来”。真正的倾听其实就是理解,不要只看学生发言的表面意思,而要认真仔细地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对此,佐藤学教授的比喻非常有趣而又恰当,他把学生发言和教师倾听比喻成投球手和接球手的关系,如果教师能准确无误的“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并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那么,教室里的“投球”将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也会因此更深入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细细地品味这一个“静”字,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安静静,能够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空间。

下载《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与革命》读书心得(范文大全)

    《国家与革命》读书心得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而无产阶级可以将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消灭阶级差别和无产阶级自身,国家也就会“自......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内容简介: 《静悄悄的革命》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能洞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初闻书名,很难想象这是一本教育学书籍。事实上它是日本教育学专家佐藤学先生经过二十多年,参观了1000多所学校,走了7000多间教室,以“......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顾村中学 陈亦明 《静悄悄的革命》,初读书名,让我颇感疑惑。既然是“革命”,又怎会是静悄悄的呢?“革命”不是应该和“轰轰烈烈”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认真阅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受益匪浅。我被佐藤学先生的那种务......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七台河市第二小学刘淑阳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青年教师的关注。此书封面设计简单,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合集5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刘太强 学校为老师们推荐了日本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佐藤学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看着书名我疑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为什么又是静悄悄的?定下......

    我的作文革命读书心得

    培土灌溉 静待花开 读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有感 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情怀。坚持读书是每一个老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于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学习化的时代,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