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闽侯特殊教育学校—刘莲英—情景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智障儿童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闽侯特殊教育学校 刘莲英
【摘要】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智力发育不健全且差异巨大。在培智班从事数学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要注意智障儿童的总体特性,适当创设与智障儿童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孩子们理解所学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景创设 数学教学 有效性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同一个班级的智障儿童情况差异很大,有的不说话、有的有自闭症,有的坐不住、有的爱捣蛋„„一个班级十二三个学生,大多只有一两个能勉强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致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无所适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智障学生由于先天的基因缺陷或后天的损伤,大脑发育多滞后或不健全,导致其在学习上无法集中注意力,或只有短暂的有效注意,且他们理解能力低下、记忆力差,对课堂所学知识容易遗忘。
因而,在对智障儿童实施教学时,通过适当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其对课堂所教知识的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教学艺术。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他们通过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对正常的学生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智障的学生了。因为这些学生,不仅感知缓慢,而且理解力、记忆力也差。加上数学教学有时难免枯燥,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如果不能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只是表演“独角戏”,教学效果也无从谈起了。
在智障班开展数学教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其感性认识,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一)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情境
在教学一位数“比较大小”环节中,考虑到智障学生对数字的“大小”缺乏应有的感性认识,我在教学时,就创设分糖果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两个学生分别抓取若干粒糖果,谁的糖果多,用来表示糖果量的数字就大。谁的糖果少,用来表示糖果量的数字就小。同时应势利导,教给学生运用“大于号”“小于号”来比较数的大小。还专门编了顺口溜“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帮助学生识别这两个符号的特点。因为既有糖果,又能比多少(大小),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所学知识也印象深刻。
(二)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创设情境
智障学生对童话和动画片都很感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故事的形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渗透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故事中,并在故事中隐藏数学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开动脑筋,探究数学问题,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3+2=5”时,我就用了“猴子捞月”的故事,一边讲述一边用画有猴子的动画图片做演示。“先是3只猴子手脚相连着下井捞月,可是够不着,接着又有2只猴子接上去„„”孩子们都很高兴,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的演示。接着,我就让学生数,“共有几只猴子下井捞月?”学生在数数中就轻松地说出算式。创设故事情景,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
人的记忆要通过眼观、耳听、口述、手动等方式形成。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要多种方式同时或交替进行,才能形成深刻、牢固的记忆,而这几种方式,又以动手操作最为有效。在智障班进行数学教学,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张口表达、用耳倾听、动脑思考的同时,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那么,他们对所学知识也将印象深刻。
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节时,我让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看一看,身边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孩子们分别找出了黑板、讲台、凳子、门框„„于是,我就让他们用手摸一摸、用尺量一量这些物品,并试着让他们说出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懂得了长方形的特性,加深了对长方形的认识。
二、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智障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在课堂上极易分散注意力或感觉疲劳。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缓解疲劳,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智障儿童更甚,因此,游戏对智障儿童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低年级的智障儿童,游戏可以很好地调动他们的手、眼、脑的活动,如果能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游戏中,不仅能让他们轻松学到数学知识,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以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实践证明,游戏是激发智障儿童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在“导入新课”就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那么,整个课堂教学也将有望顺利进行。
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中,我在新课开始时,就用小棒进行“凑十”游戏,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师举起若干小棒,学生则举起相应数量的小棒以凑成“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游戏中,学生情绪高涨,不仅很快掌握了“凑十”这一数学问题,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整堂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以游戏教学新知,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在教学“给数字排队”时,我给学生发了0—9的变形数字金刚,先让他们说说手上的数字金刚是几,再由他们按顺序在讲台桌前排队。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又在游戏中学会了数字的大小排序,在充满生活化的氛围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在进行“元、角”内容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带到学校设立的、用于教学的小型超市中,让师生共同参与购物活动,在富有生活气息的买与卖的游戏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初步确立了“元”“角”的概念,并学会了“元”和“角”的换算方法。
结合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有效帮助他们特别是低龄智障儿童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在一年级教学“数字的认识”时,我设计了通过数小棒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学会数数的教学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特意挑选了学生喜欢的“光头强”“熊大熊二”“汉堡”等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对智障学生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新奇的、可操作的教具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动手、多动手。将静止的对象活动化、生活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声、形的方式传达给智障儿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细致化,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以动画演示化难为易
多媒体便于将难以直观表达的文字、抽象的道理、复杂的现象通过模拟仿真的形式展现出来,降低了智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难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钟面的认识》时,我展示了多种钟面实物,由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让他们先认识“钟面”这一概念。接着教学时针、分针及其涵义,让学生了解时针转一圈是12个大格,表示12个小时,分针转一圈是60个小格,代表1小时。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现动画钟面,教师轻点鼠标,让学生感知时针分针走得快慢。通过实物展示加上动漫演示,使钟面、时针和分针这些对智障儿童来说比较抽象的东西,形象、具体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促进了智障学生的认知效率。
(二)以生动的画面补偿学生注意力缺陷 通过多媒体技术,用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可以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补偿了他们反应迟钝、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缺陷。
在教学《10减几》一节时,我通过电脑在电视屏幕上播放动画:一棵大树上,10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突然,1只小鸟飞走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小鸟哪儿去了,树上的小鸟是多了还是少了?”学生很感兴趣,认真寻找小鸟。于是,教师趁势引导:“小鸟飞走了,就是少了,变少了要用减法”。这种教学,用生动的动画展示学习内容,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多媒体辅助理解抽象的概念
抽象的概念用语言解释、文字表达往往枯燥难懂,智障儿童由于其本身的缺陷,对抽象感念的认知更显困难。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认识位置——前后》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父子俩同骑一辆双人脚踏车,要求学生指出两人的前后位置关系。视频既有动画又有音乐渲染气氛,唤起了智障学生的情感体验,因而看得认真,学得也认真。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前后”这个抽象的概念。
总之,智障儿童因智力发育不健全且差异巨大,在培智班从事数学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要注意智障儿童的总体特性,适当创设与智障儿童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帮助孩子们理解所学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Z].2011.[2]张定强(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汤盛钦(主编).特殊教育概论[J].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作者简介】刘莲英,数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邮寄地址:福建省闽侯县特殊教育学校。
邮政编码:350100。
电子信箱:157827496@qq.com。联系电话:***
第二篇: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活动场景。数学教学实践中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情景创设的策略
1.引入疑问进行情景创设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疑问情景,符合新课标倡导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它有两层含义:首先是要有“问题”,即当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还不能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问题。当然,问题的障碍不足以影响接受和产生兴趣,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景”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为创设这样的情景,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案例1:
如在进行定积分的概念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从2009年11月起,西南五省大旱,国家水利部门计划在云南修建一水利工程,其中大坝建设的溢流坝横断面形状是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设计。如图所示,上端AB一段是抛物线,中间BC部分是直线,下面CD部分是圆弧。建造这样的大坝自然要根据它的体积备料,计算它的体积就需要尽可能准确的计算它的横断面积。该断面最上面抛物线AB所围的那一块面积该怎么计算呢?
案例2:
为激发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可以提出下问,今天以后的第 天是星期几?然后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欲知之而后快”的期待情绪,此情景的创设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事实上,新课标下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疑问情景的创设,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也为新课引入的情景创设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
2.利用现实问题进行情景创设
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有作用于生活,新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从生活实例中引入新课,创设情景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创设的情景更贴近生活实例和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
案例3:
在进行函数概念的教学时,可利用手机话费收取未素材设如下问题:在手机话费通话中,话费金额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现实世界中的许多运动变化现象都表现出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你能举出身边能够反映这种依赖关系的实例吗?
利用现实问题创设情景,能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认识,使数学教学充满张力和亲和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数学的文化价值进行情景创设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应数学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以数学史、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创设的教学情景可以很好的反映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一类背景知识创设的情景,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刻板观念,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层次思考,同时也给课堂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
案例4:
在进行算法案例的教学时,如秦九韶算法中,可穿插介绍一下我国古代辉煌的数学成就,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教学中文化情景的创设,至少有以下三点好处:第一,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二,加强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文化的浸润。第三,通过一些数学家事例的介绍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上三点均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精神,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创设此类情景。
二、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注意点
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因而在情景创设时应满足激励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为创设最适宜的情景,应注意一下几点:
1.在创设情景时要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着眼点。情景应有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探索性。离开了知识性和科学性即理论性,这样的东西便失去了情景创设的现实意义;离开了实践性,该情景便没有了生命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离开了可探索性,问题就难以提出,情景创设就只能是简单的拼凑和机械的组合,这样的教学就只能是一个失败的教学。
2.处理好教材内容与学生所提问题之间的关系
情景创设目的是由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情景自己寻找问题并加以解决。问题与情景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问题能否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提的是否科学?问题之间有无内在的联系?直接关系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3.问题情景的创设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在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要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情景和针对情景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具体、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可探索性,提出的质量如何?对不同的学生是否有激励作用?能否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求知识的能力?这些都必须考虑到。当然在教学中还要对不同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争取使不同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当然,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共性都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诱因,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所以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为情景而创设情景,牵强附会,不分主次,哗众取宠。
第三篇:情景教学在体育课中运用
情景教学在体育课中运用经验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是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封闭式、注入式教学模式,严重抑郁了中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突出表现为喜欢上课的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中小学体育课是启蒙课、基础课,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情景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因此处在教育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急需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课改的发展。因此,本文对情景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试图为中小学体育情景教学以尽微薄之力。
一、情景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情节性情景教学
情节性情景教学是指把现实生活中某个片段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称之为情节性情景教学。例如:在运用几种不同跳跃方法时,就有人把情景创设为“青蛙除害”在稻田地上欢快跳跃的情景。配以欢快的音乐,戴上漂亮的装饰,“害虫”在稻田地里手放在身后用双脚跳跃,“小青蛙”在稻田地里也手放在身后用双脚跳跃追拍“害虫”,被拍者与“青蛙”互换角色。看哪只“青蛙”捉的“害虫”多,[2]巧妙地将教学融入到“玩—练—比—评”中,当学生产生向往成功的情感体验时,兴奋喜悦的情绪就会充满全部身心,成功后就会产生一种内心的满足感。所以学生们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这种运动。利用这个情境游戏的组织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弹跳力,提高了学生的跳跃能力,使原本比较枯燥单一的跳跃练习变得有滋有味。
(二)模仿性情景教学
模仿性情景教学是指把体育课教学过程设计为模仿动物形态或动作的教学过程。如教学蛙泳内容,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成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结合语文教学与科学教学,将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开始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蝌蚪,在学习小蝌蚪游泳的过程当中,学生在不自觉当中就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预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象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蜕变为青蛙,练习游泳。学生由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主动操作训练的“主动角色”,需要学习的动作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
(三)音像性情景教学
音像性情景教学是指把欢快、轻松的音乐带入课堂,使学生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中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准备活动中可选用一些动物模仿操的音乐,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中做游戏穿插相应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形象的完成游戏,如在作《会不会飞》的游戏时,插放小鸟自由飞翔的旋律,让学生更好的扮演角色等等,在放松部分可用优美,舒缓的音乐配合简单易学、韵律感强适合儿童的舞蹈练习,让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如在轻快的音乐“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下,师生一起表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游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到冬天的优美景色,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起到了放松的效果。
二、影响情景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1.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是原因之一
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体育学科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可靠 保证,体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的社会观察能力及较娴熟的业务能力,要系统的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教育学科与理论,应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健美的体魄,爱护和尊重全体学生的爱心。但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与实施素质教育不适的状况。2.片面的人才观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体育放弃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而追求竞赛成绩的一些做法,违背了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违反了义务教育公平性原则,这无疑会使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师表作用受到一定损害。3.知识结构单一和陈旧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片面追求达标率和升学成绩而忽视体育教学育人的目的,忽视对体育新理论、新知识的掌握,终身学习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形 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4.业务水平停滞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较少从育人的角度规范教学行为,而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使体育教师竞技技术教学强于对体育活动、意识培养方面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研究不够,业务水平停滞。5.学生因素(1)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情绪是上好课的前提。现代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大都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克服与消除各种心理弱点及障碍,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自觉主动的发展体育能力及个性,达到创新目的。
(2)性别
体育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受性别的影响也,表现为:在上课的过程中,男同学在上课时的激情较女同学的激情高,女学生大多喜欢运动量小的运动。6.教学条件因素
(1)体育场地不足,器材管理不善,资金短缺。
不少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例如:篮球气量不足或球体变形,乒乓球拍破损)这些都是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体育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上课的周围环境,选用教学场地的时候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周边情况的影响,要尽量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例如:掷标枪应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免与其他项目在同一场地进行。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方面应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及其保养、维修。同时,将本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大力推广,进行各种单项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锻炼势情,推动学生也去参加其它体育活动,带动校内体育文化活动的全面发展。
兰州新区实验小学 孟晓彦
2018.6.5 5
第四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策略的运用
浅谈情景创设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成都市温江区寿安学校:刘 兵
内容摘要: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景是实践探究性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创设出现实、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就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中,感悟获取新知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体会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益。就问题情景的类型而言,有趣味型、实验型、悬念型和开放型等多种类型。就问题情景的形式而言,有故事激趣、游戏激趣等。物理教学中创设情景策略恰当运用对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是很有效果的。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情景创设
策略方式
课堂效率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出现实、有意义的情景,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才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更有效地获得新知识,感悟获取新知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体会物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验物理的美。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领会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分析学情是创设情景的前提
创设问题情景之前需要教师熟悉教材,认真研究并理解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教材结构,充分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制定出恰当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联想适宜而充满乐趣的问题情景,以便为探究新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持。
创设问题情景还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活动经验、智能水平和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遵从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综合各种因素,选择最宜为大家所接受的形式,方能设计适宜的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
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要考虑到因材施教的原则.情境的创设与情境的展现是统一的,创设是展现的基础,展现是创设的目的.它们是同一过程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如果不考虑展现只是盲目的去创设,那自然会违背教育原则和物理教学的特点.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更是一门科学.教师要依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关联而选用创设情境方式.创设情境应有利于教师“搭桥”,学生“过桥”,符合学生认知结构。
二、把握创设情景的原则,是成功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欲望和主动性。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因兴趣而学。所以在设计问题情景时应该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就能专心、专注,主动投入。否则教师的努力,大多都是徒劳。趣味性的情景,能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直观性原则
抽象是物理学科的特征之一,而抽象的内容往往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寻找适当的问题情景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引入,为学生搭建起从抽象到具体的桥梁。问题情景直观的引入常借助图片、实验、多媒体等。直观性的情景,能让学生领悟物理本质,提炼物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启发性原则
所设计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师生交流信息,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性的情景,能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问题,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4、针对性原则
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兴趣爱好和最近发展区,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让不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已有的能力,掌握新知识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思想。具有针对性的情景,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听课需求,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5、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题情景应该有利于教师操作,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分析能解决问题,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已有的能力得到锻炼。否则,既达不到学习的目标又浪费时间。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景,能贴近学生实际,节约时间,切入主题。
三、注重创设情景的多样化,实效性成功创设问题情景的保证
物理的教学内容应当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而适宜的问题情景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这就需要教师注意问题情景多样化,梳理情景创设的类型,有规律地创设情景,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趣味型
教学中,教师选取紧扣教材内容的趣味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物理的审美能力。在讲授八年级《浮力》一章时,我请学生简单讲述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讲完故事,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怀丙是怎么捞到铁牛的呢?因为学过该篇课文,学生都能了解怀丙捞起铁牛的因为水的浮力。于是,我趁机出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有了故事中铺垫,学生对于水到浮力的知识学得较为轻松。
学生的学习兴致就被调动起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动中,教学效果不言自明。趣味型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这种情况下,学生喜欢积极思考、分析,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2、实验型
我们知道直观的物理实验操作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最好方式。它不但让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八年级《光的反射》一课时,我师在讲台上放了一面镜子,用手电筒光倾斜照向镜面,让学生在教室的墙壁上寻找亮斑,然后改变手电筒照射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亮斑的移动情况。学生兴趣极高,全员参与,从而在课堂上,我讲授光的反射的知识时,学生参与度高,而且知识掌握也较快。
3、悬念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如果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理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悬念是引发学生好奇、产生疑问的良方。学生有了悬念才会围绕问题进行思考,积极思维,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进而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例如,在讲“惯性”时,我现场展示一个端着水杯跑步前进突然停止却不能马上停止的示范。从而提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溢出来?在学生回答正确后,引导学生思考,握住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当水杯从静止突然向左运动时,水向什么方向溢出?当向左运动水杯突然停止运动时,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如果向左运动的水杯突然左转弯,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从而,轻松地完成新课的导入。学完这一章,大家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这种悬念,将枯燥无趣的陈述变成了可动手操作的游戏,学生是很容易被带入探究氛围的。
4、以生活情境性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情境相当多。因此,在导入环节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往往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
比如,我在教授《气体压强》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探究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我将已装有一熟鸡蛋的广口瓶展示给学生看,他们顿时来了兴趣和疑问:鸡蛋比广口瓶的瓶口要大,在鸡蛋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老师是怎么装进去的呢?他们疑惑,他们讨论、他们猜想。接着老师表演给他们看,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是大气压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现形了。我趁机又问:有什么办法将鸡蛋完好无缺地拿出来?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答案五花八门。整个课堂上,学生参与激情极高。后来,在课堂上,我通过实验,把装有鸡蛋的广口瓶放入密闭的罩内抽去罩内的空气,鸡蛋又掉出来了。实验使学生惊讶不已,同时对于大气压力的知识掌握就很牢靠。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创设出现实、有意义的情景,就能在短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借助情景可引导学生由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加深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究活动中,感悟获取新知的物理思想
和方法,体会物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益。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景策略恰当运用对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创设教学情境的时机和策略》中学物理月刊.
第五篇: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景的创设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景的创设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景创设提出了新要求,情景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正是激励、鼓舞和唤醒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艺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小学生探究知识是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的,也就是说探究过程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情景,即“有效情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情境。
一、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我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教学实践,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中有角。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能看到的物品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时让同桌两人相互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出黑板、桌凳、课本、作业本、三角板、红领巾等,这些物品中都有角。然后我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
根据开放性的原则,教师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有关“8”的加减法时,我让8个学生上台模拟买电影票的生活场景。选取的8个学生有不同特征,性别上有男有女,穿戴上有戴帽子的,有戴眼镜的,有戴红领巾的。这样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台下的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买几张票?”“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戴眼镜的同学有几个?”等数学问题。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
1.生活情境的呈现有多种形式
(1)直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如:学校、教室。(2)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如:模拟登长城、模拟赛车游戏。(3)借助实物演示。(4)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故事、幻灯片、活动图、图片等教具(学具)展示生活情境。(5)通过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如:猜数、过河。(6)讲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的热爱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通过讲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7)通过操作活动。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操作活动,是使学生身处情境之中,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去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选取方法:(1)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如:游戏、演示、多媒体等。如:在教学有关“5减几的减法”时,我没有利用图片形式,而是用实物葡萄演示“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看着新鲜的葡萄,提出摘下2个还有几个?摘下3个还有几个?等减法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1—10加减法的过程中,我借助手指进行猜数游戏,简单方便,可以同桌猜,也可以小组猜,师生猜。学生百猜不厌。这样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2)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因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有些生活情境不好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如:把教材中的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小猫吃鱼”时,教师配合教学挂图,用录音机播放小猫吃鱼的故事。然后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情景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觉得创设情境应该是一个相对重要的环节,但在创设情境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材料或活动情境要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创设,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2.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创设的材料与活动应尽量新颖有趣。对材料或活动的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3.情境创设要有思考性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数学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
4.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地形象性。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5.情境创设要有探究性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教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机能。
四、有效情景创设的影响因素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很容易的,而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却不是很容易。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理解教学情境的认知上有所偏差、误解,在操作上有些盲目、“赶时髦”。如新课标中提出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就一味地去寻找生活原型,从而让数学课变了形,失去了数学味。有的教师对于创设的教学情境的目的不明确,如在创设操作情境时,有时花了一堂课的时间去操作,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等。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探索,且在问题情境的激励下,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打印全文 电邮本文 收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