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花瓷有关知识及景德镇介绍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都使人感到美不可言。
青花瓷属釉下装饰品种。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青花瓷一向被人们誉为 “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青花始创于元代,至明代已臻成熟,分别创出了“宣(德)青凝重、成(化)青雅致、嘉(靖)青幽清”的独特风格;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青花瓷器器型更为复杂,装饰更为丰富。青花工艺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手绘、贴花和印花三大类。手绘的青花瓷画面生动活泼,属青花瓷中最为珍贵的品种;贴花的青花瓷图样清晰,规格统一;印花的青花瓷线条简练,画面规整。青花纹饰丰富,品种俱全。自古以来,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倍受国内外人们的宠爱。据传,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为取悦新选的王后,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回10只青花瓷瓶。
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更是光彩夺目,无论是景德镇的官窑,还是各地民窑,都不乏有精美之作。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著名于世。
明朝正统年间,英宗皇帝在光禄寺设宴,招待外国使者。100多桌酒席餐具全都用的是青花瓷,那清新雅致的花色,把这些外国人逗引得如痴如醉,有些使者及夫人竟悄悄地把酒盅、碟子装进礼服口袋,宴席散后,清点餐具,据说竟被偷走580件之多。由此可见青花瓷具有多大的魅力。
从功能上分,现代青花瓷大致可分为三种:日用瓷、仿古瓷、艺术瓷。在装饰形式上,青花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瓷器上的蓝色部分先直接在胎上施青花釉并留白,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留白部分,最后再次入炉烘烧)、青花釉里红(以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图纹后施以透明釉,并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等种类。
第二篇:青花瓷景德镇暑期社会实践
记我们“青花瓷”景德镇之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本科生团队探索
纪实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12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内容:“青花瓷”景德镇之行
实践时间:2013年7月6日~2013年8月6日
景德镇是一个悠久历史和生生不息发展潜力的城市,在我们心中,它无异于是青花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所以,得知我们学校有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时,我们团队五名成员一拍即合,决定将申报主题定为“追寻发展印记”中国梦寻访行动类别的“青花瓷”景德镇之行。我们为能够更进一步亲身探索景德镇文化而激动不已。
我们此次开展的“青花瓷”之行,主要是想通过了解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深入探索青花瓷等瓷器所积淀的文化底蕴,并希望借助问卷调查和开展访谈的方式了解现代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看法。希望我们的探索能沉淀出一点收获,能更好地宣传以景德镇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能体会以景德镇市为代表的健康积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路程,并感悟中国梦所蕴含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七月六日至二十五日,我们积极展开一系列活动。包括参观景德镇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品尝景德镇传统小吃,感受饮食文化;走访各中小型商户,做文化发展资料搜集,了解景德镇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并联系培荫堂陶瓷釉料有限公司,着重做陶瓷釉料产业发展访谈,深入了解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和发展轨迹。除此之外,我们还设法了解陶瓷制作工艺流程,参观各个原料出产地和原料加工地和瓷厂等,亲身实践陶瓷制作,拍摄视频,体会其博大精深。我们还计划制作问卷,进行经济文化及人民生活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现代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市民是如何看待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及景德镇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是多少。一切活动井然有序进行,虽然时间较紧,但活动有趣有意义。
七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我们进行实践总结宣传,团队成员根据实践内容认真对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分析总结、资料整理、编辑照片、剪辑DV和撰写报告等,生成文字材料及多媒体材料,我们将积极宣传景德镇文化,让大家感受景德镇式的中国梦,并且积极尝试利用新媒体,如人人网、微博等对景德镇文化的实践活动进行大力宣传。
我们期待本次“青花瓷”景德镇之行能够初步了解景德镇悠久历史文化,特别是其陶瓷文化,体会其风土人情。我们还要通过努力为宣传景德镇文化贡献力量,让更多中国人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景德镇式的中国梦,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实现民族的中国梦。
第三篇: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的艺术特色及其对玉溪窑青花瓷工艺的影响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的艺术特色及其对玉溪窑青花瓷工艺的影响
摘 要: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烧制成熟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就占据了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呈色优雅、工艺精细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对元末明初云南玉溪窑青花瓷的烧造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留下大量青花瓷精品。
关键词:景德镇;元青花;燕家梁遗址;玉溪窑;青花罐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而统一的时期,它结束了自五代以来我国内地和边疆几个民族政权同时并存的局面,也改变了自宋以来羸弱的政治面貌,这种社会背景,为元代的工艺美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宋代相比,如果说宋代是“崇文”,元代则是“尚武”,元代统治者长年征战,惯于游牧生活,追求奢华的享受,具有豪放不羁的生活作风,这一切在元代工艺美术制作上得到体现,形成了这一时期粗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陶瓷是元代较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种,青花瓷的成功烧制是其最高成就,并从此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瓷器品种。元代陶瓷工艺继续发展,以景德镇为制瓷中心,生产出大量多用于外销的青花瓷器,常见器型有罐、盘、碗、瓶、壶、尊等。青花虽只用一种色彩,但是由于颜料的浓淡,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所谓“同一色也,见深见浅。一瓶一缸,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青花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然而,元代统治者并没有大量使用瓷器,而是热衷于金银器皿,因此,景德镇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多用于外销。元青花瓷从器型、胎体、釉色及装饰技法来看,皆有着其独到之处。论器型:大器粗壮,小器玲珑,如盘碟类既有口径达40~50厘米的大件器物,也有极为精巧的小件器物;碗分花口、撇口、折腰、高足等多个种类;大罐有高罐、矮罐、八棱罐等样式,小罐有敛口四系方形、撇口双系瓜棱形、唇口溜肩圆腹双系式等;壶有凤流壶、四系扁壶、八棱执壶等很多样式。论胎体:洁白坚密,此时的窑工以瓷石加高岭土的配方,增加瓷胎内氧化铝的含量,既有利于提高烧成温度,还使瓷器不易变形;此外,从元青花瓷器身的接胎痕来看,虽为当时的技术缺陷,却也是鉴定元青花瓷的重要依据。论釉色:元青花瓷使用两种钴料,一种为进口青料,一种为国产青料。元代早中期,青花呈色蓝中透出暗灰,中晚期较浓艳,青花发色既有深沉的,也有鲜艳的,釉色白中泛青显透明,光润透亮。论装饰技法:若具备胎体极为洁白、釉面透明度较高、钴料绘画较成熟这三个要素,就能成功烧造出青花瓷器。元青花的装饰技法有绘画、模印、堆塑、剔花、镂空等,绘画则有粗犷与细腻之分,一种是绘画得极为繁密,纹饰流畅,常将一件器物划分为若干区域,在每个区域内绘上不同的纹饰;另一种则是以疏朗的笔法表现主题纹饰,只在器物口、颈、肩、胫等处绘以辅助纹饰,疏密得当。
上世纪70年代,内蒙古包头市燕家梁遗址出土了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现藏于包头博物馆,在国内博物馆里,除这一件绘有缠枝牡丹纹的元青花罐,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还各藏一件。包头燕家梁遗址出土元青花罐,器型饱满、工艺精湛、纹饰繁密、发色艳丽,不仅为包头博物馆镇馆之宝,在内蒙古自治区及整个中国也声名赫赫。元青花瓷除景德镇窑以外,还有云南玉溪窑和建水窑在烧制,时代略晚。与包头相隔2500公里的云南省玉溪市博物馆,收藏着一批元末明初玉溪窑青花罐,在工艺和装饰上与包头燕家梁青花罐不尽相同,却体现出与景德镇窑青花瓷非常相似的工艺特点,代表着元末明初云南青花瓷烧造的最高水平。
包头燕家梁遗址出土的元青花罐(图1),高29厘米,口径22厘米,腹径35厘米,底径19厘米。直口直颈,圆肩鼓腹,平底。颈部饰花叶纹,罐身被四组双弦纹分割为三个部分:肩部饰缠枝石榴花纹,腹部饰缠枝牡丹纹,胫部饰缠枝花纹,下部饰仰莲纹,内套如意云头纹饰。此罐硕大浑圆,造型规整,比例匀称,工艺精细,釉面匀净柔润,类冰似玉。胎釉青白,青花钴料系进口的苏勃尼青颜料,色如宝石蓝,青翠明丽。纹饰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笔法端庄严谨,主体纹饰缠枝牡丹具写实风格,花瓣及花蕊的勾勒细致入微,繁缛富丽。此罐为景德镇窑青花瓷器中的精品,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燕家梁遗址位于包头市麻池镇燕家梁村,该遗址除出土元青花罐外,在地表还散布着大量的碎瓷片,分属磁州窑、钧窑、定窑、龙泉窑等窑口,器型为碗、罐、盘等日用器皿。2006年,包头文物工作者再次对燕家梁遗址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又发现了上千件瓷器遗存,包括元青花瓷片及元青花残器。从这些出土青花器及瓷片来判断,这里在元代曾有过烧瓷作坊,包头博物馆馆藏铁锈花罐、钧窑碗等器物都出自这里。在地处塞外的包头,能够烧造与景德镇、中原和南方名窑品质相近的瓷器,实属难得。元朝时期,元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分陆站和水站,陆站用马、牛、车,水站用船,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有急递铺。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不仅便于“通达边情,布宣号令”,还有利于全国的交通,史载当时“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元青花罐及中原和南方一些窑系瓷器、瓷片在燕家梁遗址的发现,说明燕家梁在元代时为北方重镇,是连接漠北地区与中原和南方的一处重要的水陆驿站,反映了元代北方草原地区与外地区频繁的商贸往来。此时繁盛的运输业,不仅为漠北草原运来了全国各地优质的瓷器产品,并使得景德镇与中原等地先进的制瓷工艺在包头地区得以传承和发展。
横跨黄河与长江,从内蒙古草原到云南红土高原,玉溪也因拥有内涵丰富的陶瓷文化而响誉云南。元明时期,在景德镇瓷器生产欣欣向荣的时候,地处西南边陲的玉溪,也深受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影响,烧制出技艺独特的青花瓷器,并拥有能够成熟烧制青花瓷的瓷窑――玉溪窑。玉溪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正式发掘的云南青花瓷窑,其青花瓷器造型古朴敦厚,纹饰题材广泛,有着鲜明的民间特色,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启于元,盛于明,在清代继续烧制并延续至今的玉溪窑青花瓷,与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器风格相似,在中国陶瓷史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溪市博物馆馆藏青花牡丹莲瓣纹罐(图2),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敛,平底,釉色白中泛灰,青花呈现灰蓝色调。罐身用弦纹分隔为四个区域,肩部饰双重覆莲纹,勾勒以莲瓣脉络,上腹饰萱草纹,中腹饰缠枝牡丹纹,胫部饰仰莲套水涡纹。构图疏密有致,绘画手法简练生动,牡丹纹娇艳柔弱,覆莲纹清雅坚挺。牡丹花瓣和枝叶基本采用一笔点画的方法,在某些部位加重笔力,重复上色,突出了牡丹和莲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整器敦厚粗犷,纹饰得当,颇具元代瓷器的风格和韵味。
这件青花罐不像包头燕家梁青花罐那样,有着令人称奇的故事,却也体现着玉溪久远的历史背景和浓厚的地域文化。元朝时期,大量汉、回和蒙古军队进入玉溪地区,不仅增加了新的民族成份,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发展,还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玉溪窑就是在这种社会基本安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云南,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民族因素及文化氛围,使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都能在这里立足,互不影响,各自发展,因此云南青花瓷器的装饰风格也呈现出地域化、多元化的特征,装饰手法基本承袭景德镇青花瓷风格,充满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此罐具有元明时期云南青花的典型特征,器身钴料采自玉溪本地且淘洗不精,因而青花发色青中泛黑、泛灰,略具晕散,不像景德镇窑青花瓷器那样发色艳丽;且玉溪窑青花瓷器均为出土,器身或多或少皆呈土沁。
玉溪窑借鉴和学习景德镇窑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其内容也与景德镇窑一样,带有鲜明的民间民族色彩,主要描绘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文字、吉祥图案等,与人们追求吉祥寓意的审美风尚相符,反映着当时民间百姓的生活形态、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绘画技法表现出云南本地民间风格,粗率随意,质朴天真。
玉溪窑青花瓷器的装饰并非华美、绚丽,而讲究实用和技艺相结合,烧造工艺简单而笨拙,主要功能是满足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是一种古老、传统、大众化的艺术,散发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纯朴气息。从瓷器的造型和纹饰中,显示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对于死亡与安葬的极其重视和无比庄重,标志着元明时期玉溪、滇中南对于火葬、对于逝者的隆重关注和亲切祝福。
若拿包头燕家梁青花罐与玉溪窑青花罐相较,可看出景德镇窑与玉溪窑制瓷工艺的不同特色。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玉溪窑青花瓷虽然从器型、工艺、胎釉和纹饰等方面,都与景德镇窑青花瓷存在一定的差距,却体现着西南一隅瓷器生产不断前进的步伐。从那些丰富的瓷器器型、粗陋的制作手法、朴拙的纹饰绘画,反映出玉溪及滇中一带人民在秉承景德镇制瓷风格的同时,将多样化的宗教信仰、文化追求和艺术创造融入了本地烧瓷工艺中,使之具有西南民族文化特征和返朴归真的淳厚风格。包头燕家梁青花罐与玉溪窑青花罐,显示出精细与粗率的反差,两者工艺特征和艺术魅力并非完全相左,景德镇窑为整个中国树立了青花瓷烧制的典范,而玉溪窑则在学习和效仿景德镇窑的基础上,受地域环境和民风民俗的不同影响,对景德镇窑青花瓷器烧造工艺所作的继承和改变。
作者简介
叶永晟(1973-),男,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文博。
第四篇:中国青花瓷
中国青花瓷
内容摘要:中国的英文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这充分的说明了陶瓷在中国的地位,它可以说是中国的象征。青花瓷作为瓷器中的精品,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青花瓷起源于元代中期,到后期得到很大的发展。青花瓷之所以一直处于主流状态,这跟中国人的审美与文化有着很大关系。
关键词:青花瓷 发展史
正文:
一.元青花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于釉下彩。原始青花在唐宋已见端倪,到了元代趋于成熟.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有了更大的进步,当时著名的景德镇窑成功烧制出青花瓷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
元代青花瓷的制瓷原料采用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其胎料主要有两类:一类用进口青花瓷,胎骨较白,稍含灰,手感沉重,致密坚硬;另一类用国产土青料,胎骨灰白,胎体手感轻。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当时有一种进口钴料——苏麻离青,其颜色鲜丽,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这种青料在当时被广泛运用在青花瓷上。
在造型上,元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但也有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盘等。在元代社会,青花瓷还没有成为宫廷或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名器外,主要产品是对外输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的需要。
元青花的主体纹饰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鬼谷子下山图。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二.明朝青花瓷
每一时期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国力等有着重大关系,青花瓷以其淡雅的色彩,赢得了文人墨客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文人们的欣赏水平,决定了这些艺术品的走向,皇帝的喜好,也是推动其发展方向的强大动力。“上有好焉,下必盛焉”,说的也就是如此了吧。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已经达到了顶峰,这和当时明朝的雄厚国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洪武时期,青花瓷在各方面都继承了元代的风格,但也有不同于元青花的特点。明青花器型粗大,胎体厚重,青花色泽偏灰,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
明永乐时期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永乐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
永乐时期,明朝国力强盛,永乐皇帝多次派郑和下西洋,这些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永乐青花的特点。永乐所建的报恩寺,以青花做地砖,这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人,这也足以证明永乐时期国力之强盛。这一时期的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器形十分规整。永乐青花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
宣德时期的青花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器相比,其烧造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这一时期著名的瓷器当属宣德炉。
宣德官窑青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致思想观念。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与当时制度的完备与技术的成熟有很大关系,其作品一直被后人推崇,为青花工艺的典范。
明朝到了宣德以后国力已经不如从前了,明正统时期,政治动荡,经济开始
衰退,皇家颁发禁令不许名窑烧制黄、红、青、蓝、白的青花瓷器,造成这一时期的瓷器数量急剧减少,正统以及此后的景泰、天顺三朝被称为瓷史上的“空白期”。
到了明成化朝,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全面恢复正常,这一时期所烧制出的青花可谓是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其器突出的特点是玲珑秀奇、精巧工细,后人对其评价颇高。代表作品鸡缸杯属于斗彩,“斗彩”即为釉下彩与釉上彩的完美结合,其烧制程序十分复杂,此杯以新颖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装饰、精致的工艺而备受赞赏,堪称明成化斗彩器之典型。
明万历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禁海,致使瓷器产量巨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万历青花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朝的风格,后来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风格一直影响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面貌。
到了明朝末年,国力衰退,景德镇官窑处于停废状态,仅有部分民窑仍在生产,制瓷质量明显下降。
三.清朝青花瓷
清朝历时296年,前期国力强盛,文化达到了空前的开放,这多我国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一时期的青花较之前代,又有了很大进步,达到了一座新的高峰。
清早期顺治年间,青花瓷处于一个转变期,一方面继承了明末制瓷的特征,另一方面在用料和绘画装饰上有所发展,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大不如从前,这时的民窑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此时,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的制度。
到了康熙时期,青花瓷成就最大,其造型丰富多样,工艺精巧。这一时期的青花多事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狂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康熙青花品种繁多,其中,瓶类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于陈设观赏。
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
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雍正皇帝对烧制瓷器有着严格的审定,他重视瓷器的气势和神韵,讲究轮廓线的韵律美。他的审美情趣,对这时期瓷器的造型、绘画艺术风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雍正时期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在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
清乾隆时期,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由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被称为“康乾”盛世,强大的国力是青花发展的强大后盾,到了嘉庆时期,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数量上大为缩减,这一时期的青花大多延续乾隆朝的风格,前期制瓷工艺还保持较高的水平,到了后期,无论质量还是艺术水平,都已经大不如前。
由于清王朝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国力已经逐渐衰落,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大量割地赔款,皇家已经无法支付御窑厂的正常开支,这直接导致了青花的发展前景,从此之后的青花长期处于低潮状态。
度过了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空白期”,青花瓷在成化年间又重塑辉煌。器型轻盈秀雅、小巧玲珑,青花柔和奇秀、活泼雅致,收藏界一直流行着青花瓷“明看成化、清看乾隆”之说。
2007年,在香港苏富比等两场拍卖会上,嘉靖一对青花仰钟式碗和婴戏纹盖罐,分别以3056.75万元和2216.75万元高价成交。这些足以表明人们对青花的喜爱,以及青花瓷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第五篇:教案:青花瓷
教案:青花瓷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来设计和装饰青花瓷。
2、欣赏青花瓷,观察纹饰,感受青花瓷的美。
【活动准备】各种青花瓷、蓝色记号笔、幼儿操作材料、视频。
【活动过程】
一、了解青花瓷——回忆和绘画,回忆青花瓷的特点和花纹
1、今天我们要参观青花瓷展览,在参观之前,想问一下小朋友们,什么叫青花瓷?(青花瓷是蓝色的花纹,白色的底。而蓝色也叫做青色,所以我们把白底青色花纹的瓷器叫做青花瓷。)
2、请朋友上来画一画你见过的青花瓷的花纹。
小结:你们画了不同的花纹,有的是花朵、树枝、叶子,这些是来源于大自然的花纹;那么我们还有其他什么花纹(PPT),有山水风景、传说故事,这些是来源于人们表达美好的愿望。
二、参观青花瓷展——观察并交流青花瓷花纹的规律。
1、接下来我们来参观青花瓷展咯(幼儿上前参观)
2、青花瓷上的花纹有哪些特点,设计师们是怎么设计的?
3、如果让你设计一个青花瓷,你如何设计?
小结:设计青花瓷有很多方法,比如重叠法、对称法、间隔法等等。有的从上往下画,有的从里往外画,有的从外往里画,还有从左往右画或者从右往左画。
三、幼儿设计、绘画——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设计青花瓷。
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作。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设计师,设计一只漂亮的青花瓷,看看哪个设计师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有规律地装饰花纹和图案。
四、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欣赏青花瓷,进一步感受青花瓷的美。
(播放视频)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青花瓷究竟是怎么制作的。(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