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四种最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认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教育要转变观念,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新课程关键在于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在教学实践中,改革课堂模式,提出“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1、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育现状的分析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是五段式教学: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该课堂教学结构存在诸多问题:
1.1学生被动听课,被动学习,有劲使不上。教师满堂灌,从上课到下课,学生始终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了一句空话。
1.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点传授知识,学生听懂了,就认为完成任务了,其实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特别是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做”是最好的学。
1.3缺少针对性,达不到因材施教。教师照本宣科,千篇一律,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4重复训练,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这样,必然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
1.5部分学生“陪读”现象严重。由于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英才”教育现象非常严重,部分学生听不懂,学不会,“陪读”现象非常普遍。
2、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入手,从根本上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革除“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全面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一步:定向自学。教师首先指定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自学。学生根据设计的预习思考题结合课本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教师要同时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大体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小组讨论。在自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学生已经自行解决,不能解决的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将全班同学搭配分成若干个固定的学习小组,小组内部经过互相交流、研讨,共同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一部分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同学担任小组发言人,将问题提交到全班解决。
第三步:交流反馈。在教师主导下,各小组推出的发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发言,由全班同学共同努力,解决掉大部分问题。最后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就是本节课教师教学的重点。第四步:精心点拨。针对学生最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结合学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讲授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讲解问题透彻到位,始终注意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到“三讲三不讲”。
第五步:穿插巩固。“精讲”之后,跟上“精练”。在教师对重点问题讲解后,接着利用学案对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检测之后,学生交换,互批互改,个别问题,教师强调。在这个教学环节上,我们的硬性要求是随堂检测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监督。检测过程中,学生不准看课本和笔记,不准相互讨论,以确保检测的真实、有效。
第六步:展示提高。在一节课结束之前,适当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自习课上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知识迁移、总结提高。
3、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3.1布鲁纳的结构主义与发现教学模式。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的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创立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如何教法?”在“如何教?”这一方面创立了发现教学模式,该模式有三个方面,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采用发现法。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内在动机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实现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发现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独立地思维和探索得出问题的结论,学生积极思考,活动,探索,获得的知识是他们自己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记住。
3.2掌握学习理论和掌握学习模式。掌握学习理论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地卡罗莱大学的约翰卡罗尔提出来的,70年代初由美国的布卢姆加以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以“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为主要思想的新的教学理论,其目的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布卢姆认为“任何教师都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很好地学习”。教师能够帮助“笨”的学生象“聪明”的学生那样学习,能够帮助“学得慢”的学生象“学得快”的学生那样学习。
3.3人本主义和非指导教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注重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尊重学生的需要等等。人本主义认为课程学习应采用“主体学习”的方法,即:一是教学的个性化,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二是学习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三是学生学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四是课堂学习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4.1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而进行的。4.2时代性原则:教学中要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4.3差异性原则: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基础,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体现差异生教学,要关注个性化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和提高。4.4探究性原则:教学中注意问题的设计、情景的设计,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方法和实验能力。
4.5合格性原则:通过小组划分,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4.6创新和实践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疑、善思、要敢于冲破已有的惯性思维,大胆创机关报,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5、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要求 5.1基本目标
5.1.1教师目标:反思课堂,并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5.1.2学生目标:自主、互助、合作,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5.1.3课程目标:改进、改善、改造学习方式。
5.1.4成效目标:课堂高效益、学习高效率、教学高效果。5.1.5成绩目标:达到各种质量目标,即成绩要达标。5.2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课堂评价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总结、释难。一是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二是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三是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
6、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6.1加大课堂中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度。6.2加大学生练习时间、练习方式的调控度。
6.2.1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6.2.2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6.2.3重视动手习惯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记随堂笔记、随堂练习、黑板板书及课后作业等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6.2.4学校要淡化对教师备课教案的检查,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试卷等的检查。
6.3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度。
6.3.1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只有展示学生才能有成功感、优秀感、羞耻感、落后感,只有展示才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6.3.2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6.3.3拓展和注重交流展示的方式。
6.4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自学是终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应大力提高预习自学的效果。
6.4.1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
6.4.2把课备大、备精、备熟、备活。预习要有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
6.4.3正确处理好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的关系,逐步过渡到将预习自学纳入正课环节。6.4.4晚自习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6.4.5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
7、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
采取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文献法、统计法等。行动研究最有利于校本教科研与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而典型个案又都出自行动研究过程.行动研究法中的反思过程则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更是教师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师生才能共同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真正得以培养,师生才能自然的焕发生命力和升腾希望。我校六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成员都是学校教学骨干,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绝大多数承担过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气氛,为该模式研究和推进提供了保证。
第二篇:古诗教学六步法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子课题 《“211”中年级古诗词教学》模式初探 我们四年级组在本学期承担了211模式下古诗词教学的课题。经过六轮的打磨课,我们总结出了古诗词教学六步法。具体模式如下:
一、解诗题。古诗词题目 ,高度浓缩 ,是全诗词的“眼睛” ,有的概括了全诗的内容 ,有的抒发诗人的情感。学习古诗词的第一步应从题目入手 ,让学生理解诗题 ,这样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内容及诗人的情感。如教学林杰的《乞巧》 ,让学生首先理解诗题的意思 :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 ,人间的女子向织女乞取智巧,这就能从整体上感知这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二、知作者。由于古诗所反映的情况距今久远 ,加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 ,知识面窄 ,因此古诗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诗人及当时的背景 ,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更好地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如南宋大诗人陆游的爱国诗篇《示儿》是脍炙人口的传世杰作 ,字里行间洋溢着矢志爱国 ,至死不渝的激情 ,是少年儿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学生理解诗题后 ,教师便饱含深情地向学生介绍爱国诗人陆游的生平及临终前作《示儿》这首绝笔诗的情况 ,学生听了如临其境 ,了解了陆游坎坷曲折、颠沛流离、痛苦不堪的人生 ,知道了诗人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的生死 ,而是祖国山河的统一及诗人对收复中原失地的坚定信心。学生初步体验到当时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这对于深(入学习古诗有很大帮助。
三、读古诗。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让学生多读,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就是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旨在扫清语音、句读障碍。这一环节具体的步骤是:录音带(或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正音——学生再读古诗——教师纠正语调、句读——学生顺读古诗(效果检测)。
四、懂诗意。对于古诗词鉴赏,读懂诗歌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步,是走向诗歌殿堂的前提。此环节我们采取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诗意。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全班交流诗意。
五、展想象。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读出作者的神韵,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借景引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如何描写景物,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能把诗句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在联想中再现作品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2)借曲引情。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创造条件。在教学中,用歌曲、音乐引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听乐曲,便置身于其中,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学生就会很快进入情境,为学生学好古诗创设了一个艺术氛围。(3)借画引情。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往往诗情画意是融为一体的,在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把诗和画结合起来,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的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可以使教师作画、师生同画、学生自画,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诗意融于画面,把无形的语言变成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学生走进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加之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悟,从而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教育。
六、悟诗情。诗词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捕捉和体会作者的感情,依然要靠分析诗歌形象来完成,因为诗歌形象中跳动着诗人的感情脉搏。以《卜算子•咏梅》为例,先说前一首:全词写梅花,也是喻自己。联系诗人的生平,词中梅花的遭遇体现了诗人的遭遇,梅花的品格也是诗人品格的写照:梅花的孤寂形象概括了自己被弃置不用的命运;梅花承受风雨的侵袭表现了诗人自己遭受打击迫害的凄苦情景;梅花的铮铮硬骨和高尚情操体现了陆游的雄图大略与高尚志趣,既有别于苟且偷安卖国求荣的投降派,也有别于追逐功名富贵的利禄之辈。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结局正是诗人一生不幸、终生坎坷的命运遭际的体现。“只有香如故”深刻表现了陆游至死不渝的坚贞气节。所以说,词人借梅花形象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
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新课结束后,引出 一首写法类似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自学感悟,检查学生“得之以渔”的情况,拓展型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对古诗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篇:化学课堂教学六步法(共)
化学课堂教学六步法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管理系 鲁桂华
[摘要]:化学教学方法很多,在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通过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六步课堂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化学课堂
定向 自学 讨论 答疑 自测 自结
化学课堂可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像讲授法、讨论法、答疑法、演示法、实践法、练习法等等。我想,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否定哪种教法,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向蜜蜂一样,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酿造成自己课堂教学的“蜂蜜”,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在长期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课堂教学法。
一、定向
定向即明确每堂化学课所要学习的要点,要从整个单元,整册书,以致从化学总体知识的角度看待所要学习的内容。因为这样看,就能够丢掉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
另外定向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斟酌。对于如何确定学习重点可以由我提出,可以由学有专长的同学提出,也可以大家讨论确定,而每当这时,我会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修改学习重点。
在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把学习重点写在黑板上,如《原子结构》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1)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电性关系、质量关系、大小关系(2)元素、原子、同位素的概念和关系(3)相对质量、质量数以及中子数相关计算。也有的备课时预先准备好分发给学生。
二、自学
有了明确的目标,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向目标迈进。1.纲要式自学
它适合于对一个单元教材或参考资料的自学,用以统观全貌。自学以粗读为主,再精读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每一单元或章节之前,按目的要求列出几个题目,如“电解质溶液”一章,要求学生看出全章分四大部分:第一、二、三节讲弱电解质的生成而引起中和滴定,引入当量浓度;第四部分为电化学内容,讨论化学能与电能的互换。
2.笔记式自学
自学不做记录将收效甚微,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时作摘录的习惯。这种自学方法适用于阅读教材的部分章节和参考书,需要去粗取精。特别在阅读参考书时,读书笔记成为自学的一个得力助手,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琐碎,如有机部分关于石油及石油产品概述,煤和煤的综合利用,硅酸盐工业、炼铁和炼钢等,都适合采用这种自学方法。
现以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为例,简列提纲如下:
(1)石油和天然气——烃的主要来源。
①天然气;②石油。(2)石油的成因。(3)石油的成分。(4)石油的炼制。
炼前处理:为什么?怎样处理? 石油的分馏(物理加工)常压分馏 减压分馏
什么叫石油分馏?分馏的实验装置。裂化(化学加工)
催化重整目的;重整方法。
(5)石油加工后的产品及用途。(6)石油加工。①什么叫石油加工; ②裂解(与裂化的区别); 裂解的目的; 石油化工与环保。
通过笔记式自学,可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3.问题式自学
现行教材不大适合学生自学,这就适合于采用问题自学。例如,盐类的水解,它破除了过去盐的分类,为什么?为何同浓度的NaAc、NH4Cl、NH4Ac、NaCl的水溶液的酸碱性有差异?NH4Ac与NaCl水溶液的酸碱无差异而其本质又有差异等等。
4.总结式自学
又称收获式自学。化学知识多而杂,学生容易一学就会,一多就乱,时间一长就忘,为此就应注意训练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以达到知识系统化。如讲完金属键,化学键类型便告一段落,这时指导学生在阅读复习的基础上总结几种键型的本质,四种晶体的异同,并列表归纳。
5.对比式自学
化学概念有很多易混淆,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对比,通过自学找出其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似点。如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型体、同种物质;再如裂化和裂解;结晶、结晶水合物,结晶水等,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不反复对比,便易混易错,以至张冠李戴。再者,有些概念还必须通过咬文嚼字才能彻底搞清,凡此种种,只有通过对比式自学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6.探索式自学
这是发展学生高水平自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尤其适用课外学习,其程序是:提出问题——阅读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再提出问题,……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课内探索主要适用于简单问题,如此较复杂问题可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逐一解决。如“络合物”一节,可分为(1)无水硫酸铜为何遇水变蓝?(2)CuSO4溶液遇NaOH溶液为何出现蓝色沉淀?(3)加入氨水后为什么沉淀溶解?(4)再滴入NaOH为什么不出现蓝色沉淀?看来似乎问题很多,但都围绕一个Cu2+的去向这个中心问题,并以此为探求知识的途径。继而以Ag+→AgC1→[Ag(NH3)2] +为线索设计另一条途径,使知识步步深化,随后讨论络离子的破坏,内界与外界的互相转
化,这样,便形成一条清晰的知识脉络。
三、讨论
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拟定讨论题目,由学生精读后进行讨论,形成“三角往返式”的信息反馈(即老师为一方,同学之间互为双方),如在讨论溶解度概念时,经充分讨论,总结归纳为四点:(1)要在一定温度下;(2)在100g溶剂(水或非水溶剂);(3)达到饱和状态;(4)溶解度单位是克。同样,关于电解质的定义,也先阅读后讨论,结论出三点:(1)在溶解于水或熔化状态下;(2)能导电;(3)必须是化合物。对醇、酚之别,醛、酮之别等均采用此种自学方法。
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分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讨论,还可以是师生讨论等。
四、答疑
通过分组讨论依然不能解决的则提交班级解决。此时如果能由学生解答的则由学生解答,否则由教师解答,在答疑时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教学重点中提到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如果某一问题带有普遍性,教师则应当堂予以解答。如果不具普遍性,且无深究的意义,为了提高课堂提问效率,则跟个别学生讲明:“这个问题,待下课后老师再跟你个别研究。”
五、自测
即自我测验。测验方式有很多种形式,有时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自己解答;有时请一名同学出题大家解答,也有时每组出一道题,分别由其余组抢答;有时我出一组题,或直接做教材后面的习题。需书面回答的题目,一般都规定好时间,全班同学进入竞技状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立即红笔批改,错的地方用红笔写出正确答案,更改之后将红色的内容用蓝笔再做一遍,再用红笔评卷。这样检测,既明确了自己当堂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又明确了经过课后的努力又有了哪些进步。
六、自结
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重点学习内容,整个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是否已经掌握所有知识点。这类似于录像机倒带,学生将必要的环节重新放映一遍。自结采取的形式大多是学生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大声地评论,也有时指定一位同学总结,其余同学边听边修正。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此六步对于信息处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一步定向,划定信息的接收范围,随时将干扰学习的知识排除在外。主动接受信息则体现在自学这一步。信息传递的最主要过程是讨论和答疑。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学生的讨论,并在必要时做出解答以保证信息的正常流通与传输,这两个环节会产生信息的多向传递,师生都是信息源,又都是信息接收器;师生的行为既是反映,又是信息。第五步自测和第六步自结作为整个课堂信息传递过程的终极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本课所接受信息的即时反馈与强化。
六个步骤基本确定后,具体运用则形式万千,侧重点不尽相同。如以定向为主的计划课,开学初讨论学习计划,期末则讨论复习计划。有时一节课为了消化两个疑难问题,同学们希望自己讨论,而不希望老师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这样的课便是讨论课。期中、期末复习课,同学们提出各种疑难问题,教师来解答,这就是答疑课。为了检查某一阶段的收获,同学们互相出题考试,自然就是自测课。总结、复习单元、期中、期末的学习重难点,间或也有讨论、答疑、自测,但以总结为主,于是我们称之为总结复习课。
总之,教师不应该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固定模式里,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
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情况有变则变,如随着自身涉猎知识范围的改变,学生基础的不断提升,学习积极性的不断增强,那么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也要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
参考资料: 《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实用化学》
苏州大学出版社
《化学习题集》
北京出版社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
浅谈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
湖南省溆浦县江口镇中学
张道良
课堂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聚焦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给学生授之以“渔”,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借鉴名校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我校正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力求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六环节的含义与要求
课堂教学六环节是将课堂教学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生动导课,吸引学生学,1—2分钟,针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教材特点,设计导入形式,让学生在一种迫切要求的心态下开展学习,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形式多样,比如实验、图画、故事、游戏、动画、猜想等,但都应与本节课堂内容有较强的联系,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第二步,明确目标,让学生明白学什么,1—2分钟,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什么知识,形成哪些能力,提升怎样情感,形成何种态度与价值观,要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突出“三点”:基点、重点、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第三步,指导自学,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学,8—10分钟,让学生在教师出示的自学指导的帮助下,依据课本,借助资料,在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能
力水平上,解决一定的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和提高能力,教师的自学指导应做到五有:有具体的范围、有明确的内容、有科学的方法、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有明确的达标要求;自学方法主要有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完成练习等,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巡视,督促、帮助、检查学生完成自学任务。
第四步,分组讨论,就是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时间4—6分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习,解决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或大家都感到有困难的问题,分组时5—6人为一组,注意学生层次搭配,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要选好小组长,带动全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养成四个习惯: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遵守组织纪律。
第五步,展示解疑,就是确定谁来教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教,也可以是学生教,时间13—15分钟,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特别是为学困生和不敢展示的学生提供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形式依内容而定,口头表达、黑板板演、书面练习、实验操作、现场表演等。无论何种形式,教师都应积极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评定,要在展示解疑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必要的挖掘和启发,对教材的理解不能过于肤浅,不能浮光掠影,教师必要时精讲,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所学内容,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第六步,当堂检测,看学生学习效果,这是六环节课堂教学关键所在,时间6—10分钟,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针对重点、难点调配习题,教材课后题、练习册题、学生自出题,依情况选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增强作业的速度和信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平时训练与考试接轨。教师布置习题后,要个别辅导,要当堂评定,注意审题、方法、易错点、规律性的点拔。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结构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生层次,可以灵活运用,在目标教学的指引下,因材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六环节的亮点,才能自觉推进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课堂教学六环节亮点:教学起点,从模糊到明确,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行为,从关注内容到关注发展,从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从随意到调控,通过反馈矫正来调整教学,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要相互激活;教学形式:从群体到个体,服务个体,促进全体,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学效果:从不可测到可测,当堂达标测评,教、学、考有机结合。
二、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的中心是学生,学生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要让学生享受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服务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其次是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六环节的作用。六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行动起来,让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终形成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真正获得“渔”。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抱着对学生将来发展负责的态度去积极自动推进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
再次是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六环节课堂教学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放手不是放任自流,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六环节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备学生、多备学法,以学生的学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学的多样性需要教师课前有多种预案,学生学习中还有许多事前无法预料的情况发生,需要教师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更高的教学智慧。六环节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模式,教师不能再以不变应万变,而要课前积极主动去准备、去思考,真正落实功夫在课外。因此,推进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要求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的评价办法
要推进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就必须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只有教与评相统一,才能通过评促进教,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去落实课堂教学六环节。合理的评价办法也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发挥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的优越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相应的评价办法为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15项,总分100分,分值95(含)以上的课为优质课,85(含)以上的课为良好课,75(含)以上的课为一般课,其余的课为不合格课,一般课需完善提高,不合格课必须整改。
一级指标:生动导课,5分。1.导课形式2分,要求形式为学生接受,与内容衔接;2.导课效果3分,导课能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
一级指标:明确目标,10分。1.目标内容5分,包括认识、能力、情感、方法、价值观等,紧扣教材,体现基点、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等;2.目标展示,5分,以适当的方式清楚展现给学生,课堂组织以学习目标为依据。
一级指标:指导自学15分。1.自学形式5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有指导,形式多样,自读、练习、实验、多媒体等;2.自学效果10分,学生完成自学要求和有关问题,学生能较好回答师生所提的问题。
一级指标:分组讨论10分。1.讨论形式5分,讨论问题有针对性,有讨论价值,可以是生生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2.讨论效果5分,课堂讨论气氛热烈,讨论问题最终得以有效的解决。
一级指标:展示解疑30分。1.问题选择10分,解决问题要有选择性,加强重点,突破难点,要兼顾全体学生,注意问题层次性;2.学生参与5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参与,根据不同学生要求选择解决的问题;3.实际效果15分,基本问题全体学生掌握,重点问题得到切实加强,难点问题得到较好突破。
一级指标:当堂检测25分。1.习题设置10分,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相应习题,课堂检测题有层次、适量;2.检测效果15分,学生能及时完成相应习题,学生习题准确率较高,师生共同解疑释惑后学生明白。
一级指标:课后作业5分;1.作业内容3分,作业设置要有层次、有针对性;2.作业数量2分,作业数量适量,不加重学生负担。
课堂教学六环节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全新和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转变观念,迎接挑战。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动态生成,学习中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也是课堂教学六环节的最终目的。
2010年10月27日
第五篇:数学教学“四步法”教学模式的探索
数学教学“四步法”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四步法”数学教学模武是一种新的教学操作程序。它重视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性的问题。设置鲜明有趣的探索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聪明才智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数学教学中“四步法”教学模式的步骤和操作中应坚持的“四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四步法;数学模式
为让课堂教学从封闭的、单向的知识传播变成开放的、多向的探索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获取新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推理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我们为此构建了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学“四步法”,现简述如下。
一、“四步法”教学模式的探索传统教学模式
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应充分认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模式的目标是应试,也就是要学生最终在答卷上出成果,因此应试教育注重科学理论的传授,注重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而轻视能力、情感方面的培养,缺乏深一层的质疑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教学注重数学科学的理论和结论,最多延伸到理论规律的应用,至于科学探索的精神、能力的培养、人类探索科学的历史和方法都放在次要的地位。虽然也强调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热情因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影响而锐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四步法”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四步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操作程序。它重视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性的问题,设置鲜明有趣的演示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聪明才智。比如在“勾股定理”的授课中,教师可从七巧板拼图人手,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通过动手拼接出一个大正方形,如图。再引导学生利用面积关系,用不同的代数式表示出图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发现了“a2+b2=c2”的重要公式。
再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用硬币、饮料瓶盖子、计算机等做模拟实验,收集数据,发现规律。
从生活实践中创设情境,引人数学教学内容。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动口过程中,争论、推理、归纳、总结,形成学数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数学教学“四步法”具体是指:
第一步:教师提示
在学习下节知识前一天,教师通过印发讲义的形式或口头设疑进行下堂课的提示。教师提示的基本内容是:本节主要讲授什么知识,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运用了什么具体方法,得出了什么特殊结论,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要求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如对于“两异面直线所成角”,可按以下问题来提示:
①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及角的范围是什么?(知其然)
②定义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知其所以然)
⑧如何选择点O?(技能技巧)
④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用交角来定义,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高层次要求)
又如,对于“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学后的复习课中可就双曲线定义中的关键“差”“绝对值”“常数”(小于|F1F2|而大于O),思考以下问题:
①换“差”为“和”,轨迹为何?(椭圆或线段F1F2或不存在)
②换“差”为“商”,轨迹为何?(圆或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或点或不存在)
③换“差”为“积”,轨迹为何?(卡西尼卵形线)
④去掉绝对值,轨迹为何?(双曲线的一支)
⑤常数大于|F1F2|,轨迹为何?(不存在)
⑥常数等于|F1F2|,轨迹为何?(直线|F1F2|除去线段F1F2的剩余部分)常数等于O,轨迹为何?(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
教师提示实际是给学生的预习提纲。通过提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地去发现、探索、获取新知识。
第二步:学生实验
鼓励各小组或个人在课堂上用实用教具或教师预先提供的相关教具设计、演示探索性实验,大家讨论、评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无法用教具演示的有关问题。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进行合理的推理、论证。例如,在讲球体的体积公式时,取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面,再取一个半径和高都是R的圆锥容器,两次将圆锥容器装满细沙,并倒入半球内(发现半球刚好被装满),至此,学生已自主意识到V半球=4/3πR3,玄奥的球体体积公式就这样进入视野了。
第三步:理论推导和分析
通过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通过争论,明了教师提示的目的,把感性知识经教师引导上升为理性知识,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能进行数学知识的类比。例如,三棱锥体积公式V三棱柱=sh/3,它的导出与证明就可与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类比。类比把三角形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割补思想求三棱锥体积也可把它先补成一个三棱柱,再分割成三个等积的三棱锥,由V三棱柱=Sh,V三棱柱=sh/3。
又如线段AB上有1个、2个、3个、4个点,那么各自共有几条线段?以LAOB的顶点为端点,在其内部引出1条、2条、3条、4条射线,那么各自共有几个角?将这两者作类比。得其共性。
这种充分运用类比联想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第四步:归纳与应用
在第三步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整理,理论知识的归纳、总结,并重新运用数学视角审视自然现象和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探讨新学到的数学知识的应用,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在学习过确定上面线段和角的个数问题后。探索与猜想:小明家来了8个客人,它们都互相问候,你能知道他们一共握手多少次吗?这类题,既结合教学进度“跳一跳,够得着”,又有助于激发他们探究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关于构建数学教学“四步法”教学模式的思考
为发挥数学教学“四步法”教学模式的效用,改变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应坚持“四性”。教师的指导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负有探索性、预见性,在上每节课前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做好教师提示这一步,教师自身应加强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提示工作做得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高,让学生有主动表现的机会,切忌包办。教师应爱护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探索、勇于提问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组织性
由于多向互动,有很多出乎教师预料的情况出现,教师应引导得法,组织得力,善于把握课堂进度,让交流、探索、互动气氛活而不乱。方式的多样性
课型结构不同,上课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有时开展辩论赛,有时进行组间对抗赛,有时让尖子生当“老师”。教学手段上也尽可能多样性。现代化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传统的手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并用。
数学教学“四步法”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必须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设计探索情境,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合作、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