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对策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对策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对策
作者:张宁坤
关键词:自主阅读 兴趣习惯 方法 引导
内容摘要:
自主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是,在农村小学,特别是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要生源的农村小学,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自主阅读的兴趣、氛围、习惯和有效地读书方法,也缺少教师的相关引导。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读书的氛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认识,最终达到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现状:
我所在的学校位于西安市城乡结合部,紧邻大型建材市场,学校(480名学生)生源除了部分本村孩子外(家境较好的都择校去了附近的优质学校),75%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且大多数学生的家庭并不富裕。(家境较好的也去了附近的优质学校)。2013年第一学期我对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关于自主阅读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调查表后附)1、50%以上的学生没有读书的习惯。2、65%学生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此方面投资少。3、50%以上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读书目的。4、75%以上的学生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3个。
1.家庭原因:在对学生的调查和平时的了解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家庭并没有读书的氛围。有的家长几乎就不读书,还有部分家长是文盲或半文盲。加之很多家长工作确实很忙(或忙生意,或忙娱乐),认为自己读书没用,已经太晚了;却又强迫、盼望子女去读书。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只有及其少的学生能够具有自主阅读的习惯,但仍然缺少的是读书的方法和交流的平台。
2.教师原因:教师因为对自主阅读的认识不够到位,在教学中只重视了课本知识的讲授,并没有深挖教材,是在教书,而不是在教学生读书的方法;缺少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意识;相关自主阅读的训练次数也不够,学生的阅读速度整体偏低。
3.学生原因:在缺少家庭的氛围和教师的引导后更为缺少的是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即缺少对自主阅读这一行为的真面强化。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自主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相关习惯的养成。
(二)对策
1、营造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时间、有心境读、从而读出感觉来,读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给学生提供说出自己阅读体验平等的“心灵对话”的机会,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应尊重、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阅读成为他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为学生建立班级读书角,为孩子们共享资源搭建平台。我争取家长都支持,在参加实验的班级里鼓励每位学生根据推荐书目选择购买两本书,学生间不重复,然后班级统一管理,每周开辟借书、读书时间,定期交换,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这样既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阅读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心灵、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思考。同样一篇文章,有的人看到的是美丽的文字、漂亮的词汇;有的人分析到的是成熟的言谈、得体的结构;而有的人感触到的则是文字表面下那沧桑历史、洞察世事的灵魂。孩子们虽然小,但他们却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思维火花,因此,研究中,我们尽量鼓励孩子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
2、采取多种形式,扎实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指导
(1)以课文为例,精心地设计阅读对话,通过不露痕迹的阅读提示,把自己阅读、研究教材时的发现,巧妙地换成学生自主阅读中的感悟,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伴随着自主阅读的那种豁然开朗似的快乐。
(2)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 记录阅读的篇目、时间、字数、摘录好词佳句、展示心得体会, 学会积累, 学会与文本对话, 学会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会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以保证阅读数量, 提高阅读质量。
(3)集中指导, 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 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 并不是一件易事。例如六年级学生一起阅读沈石溪的《雪豹悲歌》。
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阅读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极大的挑战,我在阅读方法上对学生予以指导。因此集中教学中,教给学生多种批注式阅读方法;①画记式;②注释式;③归纳式;④质疑式;⑤探究式;⑥联想式;⑦感想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3、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
第三学段要求100万字.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适合各学段学生阅读的书目推荐给孩子们就尤为重要。根据问卷调查所呈现的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为不同学段的孩子精选了适合他们阅读的文本,进行书目推荐工作。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永远都是实施自主阅读的主阵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感想,才能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在课堂教学自主阅读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①激情导趣,促进学生感受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通过激情导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触发创意,促进自主阅读。例如:语言性强的课文,安排学生自编自演朗读;篇幅短小,文质兼美的文章,巧用电教,根据内容选配背景音乐图画等,拓展愉悦空间;内容较为浅显的文章,让学生互学互教互评等;变被动的接受为能动地自己学习,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
②读写结合。开展“百字新事”的全面练习,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让学生将阅读中学习到的结构、表达等知识进行实践的运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阅读与其他活动相结合。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将阅读与“书签制作”;阅读与“黑板报”等活动相结合,通过这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6、全方位地开放图书室。为吸引学生来读书,制定阅读积分卡,并让学生自主管理(在教师指导下)图书室。并不限时开放。这些措施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并通过“读书积分卡”的升级竞赛形式(读够一定时间换取读书卡的等级,并兑换相应奖品)来鼓励学生进入图书室进行阅读。
7、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尽可能地取得家长的支持。因为我们的生源大多是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水平普遍偏低,教育观念较为陈旧,教育方法落后,促进其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郭利萍:《语文教学大策略的更新》
3、张剑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2003高等教育出版社。
4、《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3、4、78合刊。
5、黄惠萍:《同感阅读》原载于《现代中小学教育》。
6、左昌仑:《阅读教学一让学生学会亲心体验》《学科教学探索》2004的11月。
7、《小学语文论坛》,2005年7、8、11期,2006年2、3、6期,2007年1、2、期。
西安市未央区新光小学 张宁坤 2014 5 27
附1 关于“新光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
调查对象:未央区新光小学4-6年级(每班20人)随意抽取的学生,占班级人数比;六年级45%;五年级45%;四年级25%。
1、在你家有多少本藏书(课外书)?()
A.10本以下(75%)
B.10到20本(20%)
C.20到50本4%
D.50本以上(1%)
2、如果你的向父母提出购买一些课外阅读书刊,你觉得他们会承受的价格是多少?()
A.20元以下(78%)
B.20到50元(15%)
C.50到100元(5%)
D.100元以上(2%)
3、在以下这些读物中,你最喜欢哪个类型?()
A.漫画(52%)
B.名人传记(5%)
C.玄幻恐怖(12%)D.时尚杂志(8%)
E.文学名著(23%)
4、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外,你每周会有多少时间花在阅读上()
A.30分钟以下(30%)
B.1小时以下(30%)
C.3小时以下(10%)
D.超过3小时(10%)
E.基本不看书(20%)
5、在阅读中,你感觉快乐吗?()
A.快乐(32%)
B.不快乐(32%)
C.说不清(36%)
6、写出一部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的名字:
45%的学生课本中课文的题目
7、写出你最近在读的一本书的名字。
42%的学生未填
8、在你读过那些作品中,那个人物最让你难以忘怀,写出他(她)的名字。
35%的学生未填;25%的学生填写的是课本、电视剧中的人物。
9、你觉得阅读给你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提高语文成绩(35%)
B.打发时间,消遣娱乐(15%)
C.丰富自己的知识(45%)D.没感觉,说不清(5%)
10、你有写读后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吗?()
A.有(5%)
B.没有(95%)
11、你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
A、提高语文水平(45%)
B、增长见识(85%)
C、休闲娱乐(15%)
D、学会做人和处世(8%)
12、你在阅读时一般会采用下面哪一种或哪几种阅读方法呢?()
A、在阅读过程中会借助工具书或问老师、同学解决生字(15%)
B、能做到边读边想(30%)
C、能写读后感(5%)
D、能写摘录,作一些批注或标记(5%)
E、以上都没有(45%)
分析: 1、50%以上的学生没有读书的习惯。2、65%学生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此方面投资少。3、50%以上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读书目的。4、75%以上的学生没有掌握读书的方法。
读书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家长的积极引导;教师必须交给学生读书方法;阅读的类别、涉猎的范围必须进行引导和扩大!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越来越得到多方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发展的关键,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培养出一定的自制力与思维方式,基于这个情况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既能教的轻松,学生也可以学的愉快。现代社会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所以在学生小学阶段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态度,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跟上以后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发展。
一、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与弊端
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中国文化传承的重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承担着学生母语教学的任务,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着语言基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还只是学习课本当中的知识,对学生的课外延伸很少,很多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但就长远来看,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也是以灌输成绩好为最主要的,学生只有成绩好才能上好的学校,忽视了人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要将开发文化知识宝库的钥匙,尽数教给学生。
由于学校教师资源的匮乏,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老龄化的问题,虽然教师的经验丰富,但却很难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新的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更是不能将新的语文观念和新的方法及时有效的教给学生,很多还是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灌输式为主,在课堂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们处在一个网络盛行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使很多教师无法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软件,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存在阻碍。
二、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去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中去寻找分析答案。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让学生具备注重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学生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高年级同学也具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迎合学生的心理,使教学目的达到最高的效果。
以“草船借箭”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问题: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诸葛亮成功借到箭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学习课堂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理,在学生回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像是“如果当天?]有出现大雾,诸葛亮的计划失败后会引起什么后果?”借助开放性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为学生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情景创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身存在着学习欲望后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高效的吸收与理解。同时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太阳”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在每天上学路上与晚上放学路上,看到太阳的区别,并回想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同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在心情好时或心情郁闷的时候,看到太阳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时间或是在不同的心境下,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会随着人主观意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三)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在对新的教学内容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提前预习,能够做到对新课文的熟读或是在课文中找出优美的句子、词语对其进行解释并造句,同时要求学生将在预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将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汇总,对学生不清楚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有目的性地加强学生知识薄弱点的学习。
对学生提出的预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之间交流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只是在一旁进行引导或补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交流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并落实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理念,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并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运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知识的构建,同时为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与落实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小青.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路径浅析[J].语文天地,2017(18):83.[2]左素琳.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20-22.[3]曾彩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问题与相关方法[J].教师,2016(09):43.作者简介:
闫大宇,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临泉县艾亭镇甘庄小学。
第三篇: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概要
18-11-21 0:54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单位 龙 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一量化规定,不仅体现了教学要求的变化,更体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是素质教育的观念落实于语文学科的标志,是我国历来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代语文教育的体现。大量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动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
自全面实施“减负”以来,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从繁多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了,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他们是否会利用这些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从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方面调查本校五年级(五年制)的421名学生,其结果如下:
1、每天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39%的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52.1%的学生有时有,有时无;8%的学生完全没有;
2、有多达51.3%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47%的学生一般;只有1.7%的学生不喜欢; 3、81.5%的学生家中无藏书;
4、课外阅读方法单一,71%的学生只会用逐字逐句的“细读法”;
5、每天有固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只有27.3%;
6、经常和老师、家长、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情况的学生只有12.6%;
7、从阅读的内容来看,童话故事是学生的最爱,其次是科幻类书,以及一些小说故事,卡通类等书籍。但家长对小孩的阅读起了相当的干预作用,家长最希望孩子读的课外书是课业辅导书。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虽然有热情、有兴趣、有基础,但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面窄、量少、指导不够,效果不明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几方面。
1、学校方面
我们如果一味指责学生阅读兴趣不广泛,阅读效果不明显,显然过于偏颇。从“教”的角度去审视,施教者的价值取向浅近恐怕是根本所在。首先,在素质教育呼声日高的新形势下,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只是在应试模式里兜圈子。其次,有些学校误认为学生素质的提高,不过是指能歌善舞,会琴棋书画。因此,只注重艺术素养的熏陶,而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没有为学生创造静心读书的氛围。再次,一些学校可以不怕高价地添置现代化的教学 1
18-11-21 0:54 设备,而不情愿为学生添置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书籍,即使偶尔添置了一些,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达标”检查,很少对学生开放,这使得书源不足成了学生阅读的大碍。
2、教师方面
首先,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放不开手脚,课堂教学往往只限于课文,对课外阅读这种“长线工程”则不闻不问。其次,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和“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课外阅读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另外,大纲意识淡薄。语文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规范了语文教学的运作。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学生的阅读量,不少教师对此要求却不甚了解,或者置之不理,致使要求没能得到落实。
3、学生方面。
首先,由于课外阅读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生就很难获得有益的指导。尝不到课外阅读的甜头,课外阅读也就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其次,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求知欲较强,但还不具备成年人的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能力。所以缺乏指导的课外阅读也多是读些卡通、漫画之类的读物,而那些需要较高阅读能力的书籍,阅读者寥寥无几。再次,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独立阅读的能力,但他们的自制力还差,阅读注意力容易受电视、电影、录像等声像作品的干扰,不少小学生放学回家,一丢下书包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没了。对电视如此痴迷,哪里还顾得上去读课外书呢?
4、家长方面
有些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杂书”,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视作“不务正业”。据一项调查表明:20%的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书,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课外书的占45.1%,放任不管的占8.9%。即使有些“通情达理”的家长,由于迫于升学竞争的压力,择重点校、重点班的影响,也往往只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辅导”之类的课外书,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青少年读物的匮乏,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
二、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怎样才能切实开展好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呢?
这当然是个系统工程,要有学校、社会、教师等方面的配合与协调,要做好三方面的基 2
18-11-21 0:54 础工作。一是要让所有相关人士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而都成为搞好课外阅读的动力而不是阻力;二是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在组织、指导课外阅读时没有后顾之忧;三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既能轻松愉快又能卓有成效地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做好了这三方面工作之后,具体的组织和指导就可以循序渐进了。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各年级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从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方法、阅读评价等方面给予通盘考虑,以避免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阅读目标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如:对读书笔记的指导,要体现由摘抄词句到摘抄片段,由总结内容到总结写法,由简单的眉批到能够写心得,从而让读书笔记成为小学生练习写作的园地,使他们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阅读内容的选定应遵循“指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趣味性”、“广泛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拟定和推荐了《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分为必读和选读两种,必读书目选择的是一些著名的优秀诗歌、散文、童话、小说,开学初将书目印发给学生。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根据学生的爱好激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阅读兴趣的侧重点不同。高年级的学生喜欢读的主要是历史故事、寓言、文字优美的散文、情节曲折的小说等。从性别上说,女同学较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散文等,男同学较喜欢读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另外,同龄人写的和写同龄人的作品也备受学生喜爱,因为与学生生活接近,易于理解,易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爱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制造悬念激趣。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制造悬念,或借助录音范读某文章的精彩片断,或讲述某一作品的故事梗概,或只说故事的开头,或简介某一作家的奇闻轶事等等。每当这时,学生的求知欲特别强烈,渴望阅读相关作品,了解作品全貌。
(3)树立榜样激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教师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配合教材,推荐读物。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
(1)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了《狱中联欢》可让学生读《红岩》。
18-11-21 0:54(2)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紧接着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课外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教完古诗《示儿》后,介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因为这两首诗都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
(3)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教师在教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如学了《滥竽充数》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4)根据节选的课文推荐原文。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学了《少年闰土》可让学生读《故乡》。
(5)推荐与习作练笔有关的文章。作文课前引导学生阅读与这次作文内容相关或形式相近的文章,让学生把从课外读物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去,从而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4、广开渠道,解决书源。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图书资料普遍匮乏,这在一些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据调查,当前约有60%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通过与同学朋友互相交换个人存书进行的,20%的学生是通过个人购买书籍进行的。学校图书室书籍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占的比例很小,这大大抑制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结合少年儿童的特点,不断增加书刊,供学生自由选择;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方便学生阅读:
①在各年级组建立“流动图书站”,其中的图书是年级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及阅读计划,及时从学校图书室领来,并定期予以调换更新,如学习《金色的鱼钩》,教师就挑选一批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和回忆录,让学生课前课后阅读。
②在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学期初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5本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资源共享。
③要求每个学生家里要有个人书架,学生每月由家长陪同或自己独自逛书店一次,每次购买所需图书1—2本,按时阅读。这样,就构建了一个由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家里的四级图书网络。
5、根据实际,指导方法。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必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在向学生介绍浏览和略读之外,着重帮助学生掌握下面几种读书方法:
(1)精读。对于重要的自己喜欢的文章,要通过初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注,逐步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2)速读。这是一种高速度,高效率的阅读,是从文字符号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读书方法。课程标准提出5-6年级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速读时,可 4
18-11-21 0:54 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也可用提问法,让学生速读后解答,培养速读的习惯和能力;还可用竞赛法,激发学生速读兴趣。
(3)读书笔记。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如圈点批注、摘录、摘要、列提纲、写心得等。高年级学生以写心得体会为重点,兼用其他方式。
(4)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寓言时,如何抓住情节悟道理;阅读写人文章时,如何理解人物形象;写事文章如何把握前因后果,认识事情所反映的意义;阅读古诗时,如何抓住关键词语明白诗意,把握意境;阅读说明文时,如何抓住说明特点,让学生领悟说明方法等等。教师可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通过讲座或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阅读鉴赏的能力,从而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形成主动阅读的心态。
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经常结合语文课本开展这类读书活动。例如学习《观潮》这课前,让学生去探索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查找有关的资料。学生找到了有关潮水的书籍;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钱塘江大潮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摘录下来进行交流。
6、结合实际,培养习惯。
阅读习惯是由实践积累巩固下来的阅读方式、方法、程序等的通称,即适应阅读所需要的,熟练的行为方式与思维定势。“好的阅读习惯正确反映阅读能力,终身受用,有利于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指导,方可逐渐形成。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主要进行以下习惯的培养:
(1)边读边思的习惯。即阅读时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要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读有所悟。
(2)读书动笔的习惯。即重要文章力求精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或边读边圈划,或作旁注眉批,或写读书笔记。
(3)阅读序文、目录的习惯,即首先要看一本书的前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对这本书有个整体的了解,才便于确定下一步采取何种方法进行阅读。
(4)查阅参考资料的习惯。即阅读书籍、文章,如遇生疏的内容、疑难的问题需要弄懂,就需要动手查阅资料。
(5)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每天的课外阅读不少于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阅读量。(6)做“读书卡”的习惯。在阅读中,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可专门设计一份“读书卡”,里面注明填写的内容、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通过定期检查“读书卡”,可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姿势端正,爱惜书籍等良好习惯。
7、开展活动,组织交流。
爱因斯坦指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 5
18-11-21 0:54 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1)举行读书心得交流。这是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还可以渗透教师对所交流内容的简要的肯定性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学校可以规定,每班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汇报评比活动。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体会或感想,可以介绍图书信息或汇报某种阅读方法。
(2)展评优秀读书笔记。随着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读书笔记也会显示出学生的个性与特色。有摘抄式笔记、剪贴式笔记、归纳式笔记、感想式笔记等等,可以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和展评读书笔记,让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强化课外阅读的兴趣。
(3)经常举行各种竞赛活动。如速读赛,即选用一篇文章,限时让学生阅读,看谁能把握文章大意;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知识题,让学生竞赛或书面回答;古诗吟诵竞赛,即让学生参与古诗知识竞答,佳句妙对,看图想象意境等活动;优秀诗文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精美散文作出表情朗诵。竞赛形式多种多样,有学校的、有年级的、有班上的,优胜者都给予适当的奖励。
8、检查督促,灵活评估。
学生是发展着的人,在逐渐趋于成熟,对他们的教育必然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教育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它需要适当的点拨引导,需要不懈的努力,才能让学生养成习惯,实现内化,提高能力。所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检查督促,以及灵活的评估,是推进课外阅读,确保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评估的方法大体有:
(1)摘记类评估。检查、评比、交流课外阅读卡等书面文字资料。
(2)活动类评估。开展读书知识竞赛,举行读书心得征文,开展速读竞赛等等。(3)记诵类评估。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并且附录了《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
(4)运用类评估。比一比谁在习作中运用的课外知识多,赛一赛谁在口头表达中引用的课外知识丰富。
教师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积极分子。
9、家长配合,共同管理。
课外阅读的主渠道在课外,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和家长的沟通信息,实行共同管理,这样有利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较好的课外阅读环境。父母要为儿童阅读课外书籍提供物质支持,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并以各种方式鼓励儿童参与阅读。学校可布置“亲子作业”,让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看书,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这样,学生阅读兴趣就可能越来越浓郁,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将得到长足发展与提高。
18-11-21 0:54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向中学过渡的转型时期,大力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界必须切实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并实现最优化,而绝不可忽视和放任自流。7
第四篇: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摘 要:学会学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可行且必需的。通过帮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认知,增强自学意识,改变数学教学方式,丰富学生自学体验等,逐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的,通过设置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学习方法达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贯彻,并在后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反思和提升。当前,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认知,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比较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对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简要研究。
一、加强自主学习思想教育,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理解还停留在这四个字的表面意思,以为自主学习就是简单的课前预习,对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效果等没有清晰的认知。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对自主学习全面、正确的认识,丰富相关理论学习,借鉴他人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些理念,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主学习。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建立可以自主学习的信心,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难题,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克服数学难自学的想法。在教学中,可以渗入一些名人自主学习的成功事例,比如,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17岁才进入中学,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只得到45分,在第二学期中自主学习、刻苦读书,数学成绩达到了满分;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学堂上认识到圆周率的重要性,给自己定下目标:把圆周率背下来。朝着这个目标他每天起床、中午前、晚饭前都要背一遍,日复一日,坚持不懈,最后终于能一口气背到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了……学生从中认识自主学习的强大力量。还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人挖掘出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同学,让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力有个现实可感的认知对象。总之,教师通过各种前期引导,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教育。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的,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1)课前,展示教学案,使学生在学习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案作为参考,是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和方法、内容等的模板,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从整体把握自主学习的能力。(2)前置作业,让学生能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始终走在学生前面带着学生跑的局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他们带入一种自主学习的前置氛围。(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小学生毕竟处于依赖教师、需要别人认同才敢确定自己思考结果的年龄阶段,因此通过自主探究,先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加入小组讨论,学生在与同龄人的讨论环境中,能让思维更放松,更有活力。在讨论中,学生彼此交流观点、验证结果,提高了他们对自己自主思考结果的认同度,从而提升他们的自学探究能力。(4)学以致用。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融入学生生活。如,六年级《位置》一课,请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或者去电影院时怎样根据电影票的数据找到自己的观影位置;课堂完成一份测试,当堂验证答案,请学生自主打分并分析错误原因。学生从中完成了对自我学习效果的检测,对自己做出总结评价,训练自主学习中的自评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主学习中的各种能力。创新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从实践中发掘更多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丰富正面情感体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要使小学生将自主学习培养成终身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其次是使小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小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有时会因困难而受挫,觉得自学数学很难,造成消极的负面情绪。这种消极体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虽然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在其中摸爬滚打,自乱阵脚。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给予积极、认真的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适当点拨,做好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完成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学生在积极体验的影响下,会更热衷于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引导还能有效保证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
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学生也要完善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还是学生,更多的需要依赖自身来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生不主动思考、不集中注意力,教师就是再引导也没有效果。学生在传统课堂模式中习惯了听从教师安排,没有自主安排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上形成了惰性。在自主学习时,学生难以跳脱这种惰性思维,教师从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请学生在学习前自主设置阶段目标和学习任务,把学习安排写下来,按照自己的目标导向投入自主学习;学生问问题先不讲解,而是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在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后,再抛出后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逻辑的递进,培养他们追根究底的积极心态等。
通过在日常点滴中渗透思想教育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坚持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
参考文献:
贺丽.对优化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03(9):86-92.编辑 韩 晓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选题背景和依据
提出“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研究是基于目前小学作文评改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1.老师重视作前指导,忽略作后指导;2.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和习惯;3.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方法和能力;4.教师精批细改,结果却耗时低效,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缓慢。《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并指明:中年级“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作文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优化作文教学的过程,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评改方式,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作文过程中的自觉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学生“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
1.研究对象:六年级五个班的学生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9):申报课题,确定研究思路,阅读课标,研读相关教育教学杂志进行理论学习,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5.10-2016.5):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不断反思,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与课题相关的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及论文等,积累过程性资料。
(3)总结阶段(2016.6-2016.7):分析并完善课题研究中的各项研究资料,汇总阶段性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研究前通过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对本年级学生作文评改状况作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及态度,尤其是对作文修改的心理状况,找出学生修改作文的不足之处,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在课题进行一个阶段的研究后再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作文评改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其中的问题,制定相应方案,把握研究方向。2.文献研究法:
广泛收集国内外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合理地吸收借鉴相关的理论与经验,拓展研究视觉。3.个案研究法:
从班级中选取优中差生各10%的代表,对他们的自主作文状况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其发展变化情况。4.课例分析法:
在调查研究、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果来验证课题实施的的有效程度,确定课堂实施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5.经验总结法:
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研究教育现象,进行经验总结,撰写心得体会,使从中得到的感性认识和体会,上升为理性的教育观念。
四、研究过程
第一步:研读课标和相关教育教学杂志进行理论学习,为课题论证提供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靠的是自己的主动建构,教师的行为只是一种外在因素,当这种外在的东西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成分时,对学生而言就是无效的。学生经常练习修改作文,渐渐地就会建构起一种心理图示,这种图示会在构思、表达阶段自然而然地产生反思优化的过程,这显然是作文能力不断提高的内在保证。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些都表明,在作文的评改中学生不应当只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
第二步:调查了解学生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通过问卷、实际操作等调查方法,对本年级学生作文评改状况作调查分析。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先修改再誊写,将草稿和誊写稿进行对比统计,60%的学生只改了一些错别字和标点,25%的学生能找出一些病句,而15%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找不出错误,甚至原封不动,能对文中的谋篇布局进行调整的几乎没有,学生有修改作文习惯的只有13%„„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学生心理状况: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和兴趣,不知道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造成思维的惰性;2.学生实际能力:缺乏修改习作的方法和能力,对文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辨识并修改。第三步:探索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修改兴趣,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1.名人事迹,说明道理。
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文章的故事,在课上交流,使学生明白“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2.身边榜样,激发欲望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班上几名优生习作的原稿与修改稿,使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并消除畏难情绪。
(二)授之以渔,教给行之有效的修改作文的方法。1.练习修改词句段
①练习修改单项病句:认识常见的病句类型,了解修改病句的原则,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②练习修改整段话:默读全文,读懂文意—— 逐句分析,找出病句——利用“增”“换”“调”“删”的方法改正错误的地方——再读全文,检查是否符合原意。③进行篇章性练习训练:通过调整排列错乱的句段,训练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和构段能力。2.进行单项评改训练
遵循“读改结合”的原则,运用学习迁移规律,将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单项评改训练,训练时坚持由扶到放。①确定训练重点
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或者此次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确定评讲课训练的重点。如习作在选材、组织材料、结构、详略安排、想象的合理与丰富性等方面的问题。每节评讲课1-2个训练重点,不面面俱到。②示范引路
选择好、中、差作文各一篇,投影到屏幕上, 以本课训练的目标为重点启发、指导学生如何修改,教给方法。③小组互动
组内互换作文,根据本次评价的重点,模仿学到的方法进行互评。④全班展示
各组选出代表展示本组修改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典型问题,全班共同分享,其他组员作补充。
⑤自我修改学生根据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学到的方法进行自我修改。3.进行全方位评改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读审法”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全方位的修改,具体步骤如下:
①教给修改全篇的方法:一读抓审题,做到选材切题、真实,主题明确,有积极意义。二读抓结构,做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结构合理。三读看语言,做到语句通顺流畅,用词准确生动,无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②将修改整篇作文的基本方法总结成歌谣,便于学生记忆。
(三)研究多样化的作文评改形式
根据作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的不同,采取了多种作文评改的方法。1.全班集体面批法:
教师大体浏览全班作文,筛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病例”,通过投影展示或誊印出来,每生一份,组织全班学生口头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及理由。师生形成共同性评语,习作的作者可进行论辩。2.结对互助评议法:
让写作方面的优等生和中等生或困难生同桌,形成“一对一”的互相帮助。修改前,教师提出作文的修改要求和大致标准。然后由作者朗读和自评自己的作文,再互换作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修改,修改完在文后附上互评意见或口头交流互评意见。3.小组传阅评定法:
为减少学生写作中的盲目性,作前就根据作文的基本要求和本次作文的具体训练要求提出十个修改标准,每个标准10分,总计100分。把学生编成6人一组(注意作文水平差异的均衡搭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传阅作文,根据事先拟定的评分标准打分并写上评语,最后取6人所打分数的平均分为最终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