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卓越名师工作站经验交流材料
牵手同行研修路
共铸“卓越”多彩梦
——卓越名师工作站汇报材料
郑州市二七区外国语小学 郝峰
时光的年轮伴随我们二七教育人共同走过了一个绚丽多彩、成果斐然的五年,五年的历程,使“多彩教育”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每个二七教育人心中。在“多彩教育”理念下衍生出的三三名师培养模式,如同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明灯,引领二七教育实现名优教师可持续、集群化发展,开辟了城乡教师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三三模式下的名师工作站,跨越了校际、跨越了城乡,将怀揣希冀的教师汇聚在一起,牵手同行,追寻梦想。卓越名师工作站就是二七众多名师工作站中的一朵绚丽的五色花。
一、凝聚“卓越”
卓越名师工作站目前涵盖了五个名师工作室,分别是卓越名师工作室、新青年教师成长营、德蕴名师工作室、小源泉名师工作室和扬帆起航名师工作室。工作站将“卓越”视为其精神内核,追求卓越即追求智慧之博大、精神之富有、品德之高尚。“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是我们工作站的理念,本着这个理念,来自城乡五个工作室的教师饱含着追求卓越的教育情怀,如约而至,牵手同行。
二、同心“卓越”
(一)同目标
紧绕专业谋发展 以促进工作站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核心,遵循“资源共享、合作联动、特色发展”的原则,在工作站管理、教师培训、教师课程建设、校本研修、教育科研、德育工作、信息宣传等方面开展各个工作室之间的密切合作。
(二)同管理
建立机制保成效
建立宽松但不松散、紧密但不趋同、相对灵活且有生机的工作站运作机制。每月召开一次工作站例会,针对工作站教师攀升情况,校本研修情况、教科研情况、教师反思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反馈,对各项工作的实施及取得效果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探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每学期末召开学期工作会,反馈各工作室工作完成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工作站的顺利运行。
(三)同措施
研思并进促提升
工作站充分挖掘各工作室优势资源,采取研训联动、学思并重的方式,统筹安排工作室的各项研修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1、以“会课”为中心,研究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阵地。工作站以课堂为中心,结合教研室工作安排,开展了课堂教学形态课的研讨、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双语教学研讨等课堂教学活动,来自五所工作室的老师们在互听互议互评互研中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2、以“读书”为基石,丰盈理论内涵 “腹有诗书气自华”。工作站以“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为目标,通过开展“四个一”的读书学习活动,实现教师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四个一”即:每人订一份专业教育刊物;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开一次读书分享交流会。要求阅读时要做好批注,写好读书笔记,善于及时反思。工作站每学期末对每个工作室开展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通过读书活动实现教师的有效积累,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在教师自身内涵提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学习型的团队。
3、以“反思”为抓手,提升专业水平
常抓反思不松懈,是我们对此项工作的一致态度。反思贵在坚持,难在提升。面对长期以来老师们对“博文反思”疲于应付的状态,工作站采用一引、二促、三评、四集的“四项措施”,促进各工作室有效开展和管理教师“反思”工作。
一引:以工作室、工作站和名师培养中心三级平台为依托,通过各项研修活动、读书活动、教学研讨活动、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等为契机,引导教师有主题、目的、有针对性地撰写反思,以此杜绝、减少教师为了应付下载、抄袭或转载的不良现象,促进教师真思考、真领悟、真提升。
二促:以工作室为单位每周将各工作室推荐的精品博文上传至工作站,工作站审核并优中选优推荐至名师培养中心;每月进行“博文反思”的总结反馈,或以校信通公示,或以经验交流会反馈等不拘于形式,但要通过有效反馈督促教师撰写反思。三评:每学期末工作站对所属工作室进行“博文反思”工作的审查和评比。对反思数量、质量以及在郑州教育博客大赛中获奖人数、反思的上传、网站的管理等方面进行评比。
四集:工作站及时收集优秀博文并会汇编成册,形成工作站有形文化。
三、多彩 “卓越”
教育均衡的关键是师资的均衡。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专业水平的差距,工作站始终抱着“一盘棋”的思想,统筹协调上下级业务部门、各个工作室之间的职能和作用,以全力打通城区学校、城乡学校共同发展通道为目标,充分利用五个工作室的资源优势开展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一)五种运行模式浓墨重彩
在一段时期的摸索和实践后,我们逐渐总结出工作站五种有效的运行模式:
1、专题讲座式
借助专家效应开展主题讲座,开阔教师视野。为了能使全区更多教师受益,工作站在名师培养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承担了多次教师培训任务:近两年来,我们工作站先后邀请中国教育报,十大推动读书人物陶继新教授为老师们做有关教师读书的专题汇报;郑州师院黄光教授针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做报告;河南省实验小学、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成员位惠女针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作了精彩报告;中国教师报河南站站长张志博为老师们做课改培训;郑大西亚斯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贾莉做国际英语教学的报告。
2、体验研究式
以“体验”为契机,促进校际间、工作室间文化渗透。借助外国语小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组织各工作室骨干教师走进外小双语课堂,感受“BBR 4+N”教学模式;走进建新街小学,参与教师成长营的交流研讨;走进棉纺路小学的“体验课堂”,让每位工作室成员亲身参与到小组合作式的专业研修模式中来,感受这种别具一格的研修模式带给成员们的成功体验;成员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不同学校的文化魅力,研究不同风格的教学方式,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渗透,不断挖掘个人潜力,寻找出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路径。
3、经验分享式
工作站汇集了各个工作室的名师、骨干教师资源,如何合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使其作用最大化,我们在探索中总结出以经验分享的模式推动教师的共同成长。
两年来,工作站借助各工作室骨干力量以及结合上级业务部门开展的相关活动,组织了赴澳双语教师分享学习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课堂形态交流研讨会,针对语、数、英学科开展了的教材研讨会、作业建设交流会等等。经验分享活动,成为了教师从专业型走向专家型教师的草根舞台,促进了教师在经验总结中提升的能力。
4、问题诊断式
(1)自上而下式:工作站领导小组和各工作室主持人组成问题诊断小组,每学年深入各个工作室从工作室执行力、活动开展情况、档案管理、网站管理、教师梯级攀升情况等方面进行互访互查,帮助各工作室查找问题,分析诊断,制定措施,促进工作室工作的有效开展。
(2)自下而上式:各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以及核心成员代表到工作站中来,听取工作站汇报,对工作站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帮助工作站在统筹协调、保障措施、常规管理等方面查找问题,分析诊断,制定措施,保障工作站工作的有效开展。
5、帮扶带动式
为了加速农村青年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我们在工作站内实行“二级帮扶”模式,即城市学校名师工作室与农村学校名师工作室结对,实施一级帮扶;名师与农村青年骨干教师结对,实施二级帮扶。结对帮扶对象之间签订帮扶协议,共同制定帮扶计划,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
(二)教师课程开发丰富多彩
工作站着力从课程开发入手,收集各工作室好的研修活动内容,精心挑选合适的内容,形成工作站教师成长系列课程。目前已经形成五类教师培训课程,第一类课程:以外国语小学孙红艳、张春兰牵头开发的《双语教学口语课程》。目前,郑州市正在推进双语教学,二七区外国语小学作为郑州市首批双语实验学校,一直致力于双语教学的探索和研究,结合我校“BBR 4+N”课堂教学形态,工作室成员们编写出了双语教学手册,其中涵盖了日常教学中一些基本教学用语,如上课前的一些例行问候、课前准备、授课用语等,并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口语培训,提升教师口语水平。目前,我们工作站正在向站内五个工作室进行推广使用。第二类课程:王忠华老师牵头开发的《小学英语教学系列培训课程》。之一:小学英语教师怎样进行语音、语汇、语法的教学。之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课程从小学英语语音、语汇、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给出相应对策,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掌握教学要领;第三类课程:张方老师牵头开发的《班主任成长系列课程》。之一: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之二: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工作室。课程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内涵、特征、角色定位和专业发展路径等方面做了系统分析,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给出了有效方法;第四类课程:范淼老师牵头开发的《教师心灵舒展系列课程》。课程从舒缓压力、寻找自我、树立自信、悟禅修身等方面,结合多样的活动形式解决当前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第五类课程:德育工作室开发的《教师体验式培训课程》。“体验式课堂”是棉纺路的办学特色,结合学校特色,他们开发了“教师体验式培训”课程,他们以“读书分享”和“学习模式探索”为依托,让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获得专业提升。
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一方面提升了研发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另方一面为实现共同体学校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了实现全体成员追求卓越的梦想,卓越名师工作站携全体成员们一起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总结,在总结中完善。彼此走进来,融进去,体察它的温度,感知它的力量,享受它的精彩。在二七“多彩”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在名师培养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们一定会让这种精彩持续不断,异彩纷呈,以“卓越”的身姿,共铸属于我们的多彩梦。
第二篇:卓越工作室 经验交流材料
在研修中积淀 在积淀中成长
——“卓越”名师工作室经验交流材料
郑州市二七区外国语小学 郝峰
“卓越”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品质。追求卓越即追求智慧之博大、精神之富有、品德之高尚、业务之精尖。承载着工作室全体成员追求卓越的梦想,卓越名师工作室以“名师成长的摇篮、资源辐射的中心、师生对话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基地”的宗旨,以“做有灵魂的教师”为核心追求,本着“用文化凝心聚力,靠学研富脑修身”的理念,借助“三三”模式下的三级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效实用的主题研修和专项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开阔研究视野,促进工作室成员梯级攀升,迅速成长。
一、怀揣希冀 牵手同行
(一)采用“分科研修” 形成专业梯队
工作室将成员视作团队发展的差异资源,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形成竞争力,进而形成工作室的文化张力,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队的智慧共享中优化研究环境。所谓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为了能使不同学科的老师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获得更多帮助、更高指导,我校卓越名师工作室在认真分析了学校现任教师的特点和专业水平后,将工作室的成员细分为三个梯队,成立了三个学科型子工作室,即:以国家级名师孙红艳为主持人的英语名师工作室,以河南省骨干教师为主持人的张方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及由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郝峰为主持人的数学名师工作室。三个子工作室在各自主持人的牵头下,分别确定了核心成员和发展对象,形成了三个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梯队。三个小工作室在卓越名师工作室的统领下既独立发展又抱团共进,几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名师工作团队。目前卓越名师工作的总人数已达35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40%。工作室的每个成员都是学校的骨干力量,共同的研修兴趣和价值追求使大家如约而至,倾情投入,成为工作室实现梯级攀升的宝贵资源。
(二)落实“三三模式” 推进名师成长
工作室始终奉行开放、真诚、协作、灵动的工作精神,针对所属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通过“摸底子、找路子、给法子、搭台子”四个方面扎实开展培养工作。
1、摸底子——增强补短 定标导航
主持人对每位成员从理论素养、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科研、名师(骨干)等级四个方面进行摸底调查,与每位成员共同制定个人成长目标,并根据个人特点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成长计划和帮扶措施,增长长板,补齐短板,为教师成长定标导航。
2、找路子——注重反思 促进成长
深化博客反思,坚持不懈以反思为抓手夯实各项教研训工作。为了有效落实博客反思的实施情况,我校采取以点带面的措施,在郑州市教育博客优秀博主任学智校长和王忠华老师的带领下,成立校级博客团队(名师工作室成员均为博客团队成员),坚持每次研训后都要以撰写反思,以反思作为参加培训和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名师工作室每学期出一期电子博文集。为激发成员写作热情,工作室多次开展博文撰写的推进会,交流会,每月反馈教师写博情况。在骨干力量的带动下,工作室涌现出一批写博精英。任学智、李芳、王忠华进入郑州市博客大赛决赛,任校长和王忠华最终获得优秀奖;孙红艳老师的个人博文集即将出版。以基于反思的博客行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就教师职业幸福。
3、给法子——专家引领 提升成效
为提升工作室品质,加速工作室实现整体攀升,我们聘请了中国教育资深报记者,曾荣获《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十大推动读书人物陶继新教授为张方名班主任工作室顾问;郑大西亚斯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贾莉为孙红艳名师工作室顾问;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苏明强为郝峰名师工作室顾问。这些专家每年定期到工作室指导工作,通过做报告、进课堂、参与教研等方式与成员们零距离、无缝隙对话交流,在个人短板上给予专项点拨,促进成员专业素能的有效提升。
4、搭台子——创设平台 成就教师
“骨干支撑”是教师培训这一系统工程整体架构中最重要的基石。工作室紧紧围绕三个攀升机制,着力为主持人以及成员们搭建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让每一位教师做最好的自己。
(1)开放课堂,用教师自己的课堂培训教师
工作室紧密结合教研室工作,以“名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如基于标准的课研讨,双语教学研讨,课堂形态课研讨,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等等,通过邀请教研员、名师指导点评,同伴互评,自我分析等措施,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提高成员们的教学技能。
(2)搭建平台,让教师走出学校磨砺自己
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磨砺,但是长期封闭在学校这个“象牙塔”内会阻碍她们的视野,削弱她们的豪情。近年来,工作室通过开设卓越讲堂,面对本校以及共同体学校开展学科专题讲座、外出学习汇报、教科研经验分享等活动,培养成员综合素养;通过组织送课下乡,与共同体学校师徒结对,强化成员专业水平;通过与高新区、惠济区、管城区友好学校以及苏州外国语小学等名师工作室间的交流互动,扩展成员们的教育视野。
工作室凝聚全体成员的力量,着力为每一个成员争取展示的机会,谋求发展之路,助推教师、成就教师。在这样环境下,工作室成员们的专业成长扎实、稳健,成效明显。
(三)完善保障措施 提升工作室品质
1、硬件建设保障
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氛围能使教师心情愉悦、工作效率增强。为了能给工作室成员提供一个更加舒适、温馨的研究、学习环境,学校专门打造了一个集功能性与休闲性于一体的,充满温馨和时尚感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打破了传统办公室的格局,将整个空间一分为二,划分为办公区和休闲区,让成员们惬意地享受工作学习的乐趣。学校专门为工作室购置了有关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英语教学、数学教学等方面的专业书籍,为成员们进行专业学习、研究提供了保障。
2、科研引领保障
科研是教师从教书匠向专业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工作室始终将教育科研当成实现“三个攀升”的重要保障,倡导人人有课题的科研观。我们以“三三”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中心,结合自身特点,确立了以探究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和教师课程开发两个方面为研究方向,三个子工作室成员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开展相关子课题的研究。目前卓越名师工作室省级市级立项课题有1个,市级立项课题有2个,成员市级立项课题有6个。工作室主持人定期组织成员对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确保课题的有效实施。
3、网络支持保障
充分利用“二七教师教育网”这个网络平台,学校转为工作室设立专职网络管理员,负责审核上传教师精品博文,及时更新网页内容,及时更新工作室网页内容,大力宣传我工作室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取得的点滴成绩,倡导成员们积极上传博文。
4、统筹协调保障
以“为每位教师提供最适合的培训”为出发点,统筹协调上下级业务部门、各相关科室和二级机构、学校及各工作站(室)之间的职能和作用,从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形式和培训经费、政策和考评等方面竭力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和服务。
二、多彩演绎 沉淀芬芳
(一)显特色 多彩研修厚底蕴
工作室的每一次相距,都是一次激情对话:每一次争论,都是一次智慧共享。研读与思考,使成员们积累了追求卓越的底气,质疑与追问,让成员们拥有了超越自己的锐气。几年来工作室本着让“每一位教师在专业中成就自己”的目标,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研修活动。
1、以专业研修为中心 推动成员专业发展
近年来,工作室先后邀请新加坡教育督学洪伟雄、中国教育报、“十大推动读书人物”的陶继新、全国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小学数学名师苏明强、郑州师专教授黄光、郑大西亚斯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贾莉、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编写者、省实验小学数学名师位慧女等教育专家、名师到我校,分别从国际教育、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教学技能等方面为教师们做专题报告。
在每一次的工作室活动中,总能感受到伙伴们闪耀智慧的思维火花,总能欣赏到导师让人茅塞顿开高屋建瓴的点睛之语。智慧的分享让成员们视野开阔,思想升华。在专家名师的引领带动下,工作室成员们形成了比、赶、超的热情,以成为专家型教师为目标,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在进修学校组织的二七“教育专家团队”候选人的评选中,我校郝峰、张春兰、袁进、张芳、王忠华、范淼六位教师成为候选人,为实现个人的名师理想,她们正积极学习、不断积淀。
2、以基本功研修为基石 强化成员内功修为
厚实的基本功是教师内在修养的良好体现。工作室邀请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陈刚教授为老师们讲授硬笔书法技巧;邀请清华美院教师到我校指导教师写毛笔字;专家 的指导,促进了教师书写基本功的提升。
3、以拓展研修为契机 丰厚成员多种素能
为排解教师职业倦怠,提升教师抗压能力,我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范淼老师每月为工作室成员们开展主题心理健康活动,通过讲座、游戏、禅坐、瑜伽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释放心里压力,调节情绪;为提升工作室教师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到白云山进行拓展训练,为期两天的活动动静交替,练思结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为推进我校双语教学的实施,英语工作室成员在主持人孙虹艳的带领下,主动承担起英语课堂日常用语的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不但推动了学校双语双文化课堂形态的形成,也使教师们提高了英语口语的技能。
4、以专项培训为依托 拓宽成员国际视野
工作室积极为成员们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分别输送成员们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在郑州市双语教师选拔中,我校孙红艳名师工作室中有8位成员成功入选并赴澳洲进修研修,并获得好评,我校也因此成为我区参加双语教师培训最多的学校。此外,郝峰、王忠华作为二七区与美国约翰逊大学合作项目的首批研究生学员,通过两年的网络学习以及短期赴美研修,最终顺利地完成了学业。通过走出去,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们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突亮点 丰硕成果竞芬芳
1、张芳班名主任工作室脱颖而出
2013年2月,以张方命名的班主任工作室从郑州市几十所名班主任工作室中脱颖而出,成为郑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在主持人张方的带领下,工作室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研讨活动,在共同体以及全区范围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她们开发的“多彩磨砺课程”成为共同体学校班级活动课的典范,张芳带领成员们多次在全区、郑州市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做经验报告,在一次次对外宣传中,提升了工作室品牌效应。
2、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灵活实用
根据我校教师发展需求及学校发展需求,工作室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由名师牵头,开发出三项教师培训课程。其中王忠华老师针对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存在问题开发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课程;孙红艳和张春兰老师针对我校“BBR 4+N”课堂教学形态,开发出“双语教学日常用语”课程,并编写出“双语教学手册”。郑州市名班主任张方则针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及班级活动开发出“班主任幸福成长”系列课程。这些教师培训课程的有效开发,一方面使教师 课程意识得到唤醒,课程开发能力得到增强,推动了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名师自身素能的提高。
3、教师梯级攀升成果斐然(1)梯级攀升形成名优团队
近两年来,工作室团队成员不断获得专业提升,在各级名师、骨干评选中捷报频传。张芳实现了由市级骨干教师向省级骨干教师的跨越,朱臻臻、王艳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张春兰被评为二七区名师。至此,卓越工作室形成由一名国家级名师、两名河南省名师、两名二七区名师、一名省级骨干、两名市级骨干的优秀教师团队。
(2)外出讲学成就教师美名
近年来,工作室成员纷纷受邀到各地讲学。郝峰在南宁、信阳、南阳等地做观摩课并现场答疑;王忠华被郑州师专聘为国培讲师,两次为河南省英语骨干教师做专题报告;张方多次在全区以及郑州市名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做报告;张春兰、王跃新、王明华多次为在全区以及共同体内部与英语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孙红艳多次为共同体教师进行英语教学方面的培训;董亚萍、冯丽微两位年轻教师走进古荥实验小学做示范课。闫思雨、杨雅静、李佳、董亚萍、冯丽微、杨净净等一批青年教师在市、区级优质课评比中崭露头角,带动了学校青年教师的整体发展。外出讲学,一方面提升了这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能,另一方面扩大了知名度,成为了“二七多彩教育”的有力宣传者。
工作室为成员们提供了勤练内功的舞台、营造了实践研讨的氛围,也促使问题生成于实践,大家的智慧也在问题探索中生成、生长。在这样一个团队中能时时感受到热切的学习氛围、学习思辩的快乐,因为值得学习的对象就在身边。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是教师成长的推动力。让名师工作室发挥其独有的魅力,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年轻教师在研修中积淀,在积淀中成长。
第三篇:卓越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通川区十三小卓越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卓越名师工作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主旋律,立足学科实际,聚焦数学课堂,优化学科教学,紧紧围绕以“办现代化教育名校、育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研究,打造名师队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努力把“卓越名师工作室”建设成名师成长的摇篮、资源辐射的中心、经验交流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基地,力争使通川区十三小数学教育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培养目标
卓越名师工作室集教学、教科研、培训于一体,要把卓越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优秀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教学教育良方的生产地、教学经验成果的共创共享地、师德正气的激发地。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培养对象的专业成长,三年内,工作室成员在教育教学水平要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成为本校教研教改的带头人,成长通川区骨干教师,个别优秀的成长为达州市骨干教师,最终成就一批新的名师。
三、工作定位
工作室以课堂教学为基本点、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主要途径。
四、措施与要求
1、每个成员必须制定个人的成长计划,包括确定自己的成长目标与采取的具体措拖。组织成员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承担培训任务,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2、工作室每月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总结经验、探讨问题和布置工作;进行工作交流,总结成绩,提出问题,改进工作。
3、工作室成员必须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每年必须阅读3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做到有笔记,有体会。每年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有水平的教育科研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4、立足常规,深化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课题研究等形式,引导成员专业提升。工作室成员每月必须上1次观摩课,一年互相听评课不少于40节;工作室成员每年必须上1次校级以上的公开课。
5、抓课题研究,促教育改革。名师工作室要带头负责研究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课题要有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适时聘请专家、领导指导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使课题研究有序、规范、实效。通过课题研究,逐渐形成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的科研能力,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包括校际交流、各级学科会议、各级学科培训和论文与经验的交流活动等),有效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6、开展送培活动、促进信息交流。根据《通川区十三小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工作室成员优先参与各级研讨
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送教下乡、现场指导等形式的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我校教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工作室通过博客及时传递工作室工作动态、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
7、成果展示,辐射全校。工作室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管理等成果以精品课堂教学实录、案例(含教学设计、课件)、论文集、研究成果报告、等形式向外辐射。
五、工作室成员及职责
(一)工作室成员组成顾问小组:
组长:李云贵
成员:黎先峰李荣权卢长风滕凯代会杰
挂牌名师:何玲(小学高级教师、达州市学科带头人、达州市骨干教师、科研成果市级二等奖获得者)
名师助理:唐育松(小学高级教师、达州市骨干教师、科研成果市级一等奖获得者)
成员:黎大强、曹传勇、邓红霞、张芳容
(二)工作室成员职责
何玲:全面负责工作室工作,协调内外事宜,承担培养、指导工作室成员工作,督促考核工作室成员工作,拟定工作计划,总结推广工作成果。
唐育松:担任工作室助理工作,协助挂牌名师工作,为工作室发展出谋划策,主抓教育科研。建立工作室博客,通过博客发布工作室工作动态、工作室成员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
曹传勇:负责整理工作室成员互相听评课的资料,并形成文字材料上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库。并负责课题准备阶段的资料搜集整理。
邓红霞:负责整理集体备课的资料,并形成教案集以及课题研究阶段的资料搜集整理。
张芳容:负责整理集中学习的所有资料及课题研究阶段的材料收集整理。
黎大强: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搜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做好研究过程的材料的整理、反思、总结、交流并形成研究成果。另外负责撰写工作室各项活动宣传报道。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卓越名师工作室” 一定会为通川区十三小的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更多生机和活力,为打造具有通川区十三小特色的优质教育品牌不懈努力。
通川区十三小卓越名师工作室
2012年3月
第四篇:校级名师经验交流材料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刘瑛
过去一年的地理教学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抓教研;二是抓课堂教学;三是针对新教材,实施新的教学改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以便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教研方面:
过去的一年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年。我和我师傅通过教研取得了以下共识,力求作到几个转变。
共识一: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共识二: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要具有创造性,要能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力求作到以下主要变化: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更要看“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也是明显的教学弊端。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发展能力的过程。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对知识的概念、原理、定理、规律的掌握不是通过自己思维获得的,那只能是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
4、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传统教学中,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二.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刻铭记“十条警戒线”:①教学语言平淡,无启发性和激励性;②有排斥、歧视、挖苦、羞辱或体罚学生行为的;③出现知识性错误;④有严重的“满堂灌”倾向;⑤有严重的“满堂问”倾向;⑥有严重的“满堂练”倾向;⑦学生自主学习、研讨、训练时间累计不足30分钟;⑧教师课堂提问面不足班级学生的一半;⑨教学结构、密度、节奏设计或调控不当,长时间“空堂”或拖堂;⑩课后作业布置无目的、无要求、无提示、无创意。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铭记“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① 课堂气氛不仅活跃,而且宽松和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教师和蔼可亲,尊重学生,能与学生平等沟通,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有平等参与教学活动和回答问题的机会;③ 教师能赏识学生,经常恰当地给学生肯定与鼓励;④ 教师能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有吸引力和启发性;⑤ 教师授课能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循序渐进,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⑥ 教师的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有幽默感,深入浅出;⑦ 教师的板书不仅有条理,而且美观,教具操作规范熟练;⑧ 教师的课堂容量适度,难度适当,语速适中;
⑨ 教师能及时注意信息反馈,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照顾学生的反映。⑩ 教师在课堂上,不讲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不发牢骚、不讽刺、不歧视、不体罚学生,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针对新教材,实施新的教学改革:
(1)重视活动课文
地理新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反映了地理学和社会的新发展。教材以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重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新教材始终贯穿着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在教材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教材按照“章——节——目”设计,每“目”中的内容都被分解为“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两部分。教材中的“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形式,不仅能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且还能增强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千万不能忽视“活动式课文”的教学。更不能把“活动”拿来做做简单的“练习”或“作业”。
(2)活用新教材,让学生活动起来
地理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以活动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把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诱发动机,让学生活动起来。运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发挥教师教学主体作用的根本所在。
①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学习“天气与气候”一章前,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并自觉养成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生在收看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熟悉了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这样学生在家里就能接触到课本上的知识,为学习新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而且可以配合动感的图像,使学生对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在学习“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可以制作一个多媒体软件:一个运动的云朵,遇到山地的阻挡,顺着山坡逐渐上升,到达一定的高度,形成降水,而到了背风坡,云朵逐渐下降,却没有形成降水。学生在观察中自己就可以得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地理新教材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各种地图中贮藏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地图并从图像上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增加大量图像的出发点。
运用地图,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动手绘制一些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如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在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某地的月平均气温的资料,指导学生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首先让学生明确此类图的结构,知道绘图的步骤,然后再去绘图。
总之,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很广泛,运用恰当适时,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活动中学习,学习中活动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扩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相互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⑤让学生走上讲台——给学生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以活动教学为中心,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则由台前退到幕后,成为导演、策划者、组织者;教师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着选择部分课题让学生讲解。事实证明,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成效。开始时,可以先安排班里学生进行分组备课,然后,教师再给以点拨,使他们能考虑到各个环节的过渡。讲课时,小组成员先在组内试讲,然后各组展开竞赛,选一名代表上台讲。尽管有的小组讲得不很生动,但学生讲课的语言、思维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口味,更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学习效果令人满意。学生初次讲课的成功,更加增强了台下学生的自信心,激起了那些没上台讲的学生的表现欲望,大家都想体验一下当教师的感觉。课堂上讲课的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是学生,评课的还是学生,人人参与,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总之,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走上讲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勇于探讨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刘瑛
第五篇:小学名师工作站活动计划
曙光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
工作计划
(2011-2012学下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着名师工作室要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的宗旨,树立为学生及教师服务的工作方针,完善自我,创新创优,凝聚教研力量,同时也给我校教师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为优秀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机遇,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职责
1、重视课题研究,提高教研能力。
以《习作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研究为引导,围绕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扎实进行有效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提高我区名师教科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进行课例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带头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结合县乡教研活动,组织进行课例研究,提高专业素质,并发挥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一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业务素质的快速提升。
3、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把教育实践和教研论文的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勤于反思,积极主动地撰写教学反思、随笔、论文,提高反思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
自身的专业成长。以名师网站为交流平台,每两周更新一篇,达到资源共享。定期向相关报刊投稿,争取每学期每人有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4、加强常规活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扩大工作室影响。
坚持每月二次的业务学习例会制度,研究工作和学习,交流经验和体会,从而实现共同发展。每次的例会上都将分别有一个中心话题,并轮流由某个成员主持、主讲,工作室其他成员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各抒己见,并在适当时机对来自工作室以外的的教师开放,使工作室真正成为我校教师研究教学、切磋教艺的成长发展的“家园”。
三、工作规划
1、召开名师工作室会议,回顾名师工作室一年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对前阶段各室的活动就专题研讨、百优课展示、示范课等活动的开展情况,各成员业务进修、论文撰写、室内工作等履职情况作小结。根据2012年工作展望与规划,布置2012的总体工作安排及考核要求。
2、结合《克山县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和《克山县名师工作室考核评价办法》,制定本工作室的具体活动方案,模范执行,并在实践中形成本工作室活动特色,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3、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教研意识,积极开展语文、数学课题研究。以课题引领课程改革,以课题引领成员专业发展,工作室要强化课题研究意识,重视课题研究流程管理,定期交流研究情况,不断加强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积极引导成员撰写研究论文,丰富研究成果。结合工作室课题《习作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及个人研修的课题展开切实可行的研究工作。
4.加强工作室日常工作的流程管理,注意活动资料、图片的收集与归整,重视平时流程的考核,强化档案意识,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及时向教育局名师工作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活动信息。5.积极组织成员送教下乡、送教到校,为全乡的教育均衡作出应有的贡献。每学期至少完成校级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或讲座1次(教学设计、讲座提纲及音像资料完整)。定期面向全乡教师针对教学难点与教学热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加以指导,为他们开设专场示范课,教他们如何说课、上课、评课以及进行教学反思,促进他们自我研修,逐步成长成熟起来。6.重视组织成员的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交流,积极创造机会与省内外知名学校或相关市、区名师工作室进行交流与研讨,汲取经验,借鉴成功做法,创新工作机制,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7.继续开展百节示范课展评活动,对前阶段开展情况进行小结,优化活动方案,完善程序,认真制定下阶段的活动计划。确立活动主题:“顺学而导 读写结合”。活动中通过课堂展示、教学讲座、评课研讨等活动促进工作室成员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
曙光中心小学名师工作室
工作计划
(2011-2012学下学期)篇二:贾戈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活动计划
贾戈小学数学教育鹿立华名师工作室
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安丘市名师工作室文件精神为指针,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指导团的带领下,本工作室将遵循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以专业特色的打造为核心,以课题研究引领为抓手,以导师咨询引领为保障,在专业思想、学科素养、研究视野、教学风格等方面有快速提升。
二、工作目标
本工作室将围绕贾戈小学名师工作室章程制定的工作目标,努力传播并总结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坚持刻苦钻研业务并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造就出我校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我校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地发展。
1.建构“研讲评一体化”的有效研究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围绕数学教学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有效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抓手,实现学生的自能学习和主动探究、互助合作。
2.形成教学风格。把握学科特点,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与深入的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3.丰厚成员素养。每个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重点展开学习、实践、研究、创新,促进教师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
4.培养数学素养。对学生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活动作出深入了解,使数学教学研究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到健康发展。
整体思路:专题研究、逐块攻破。研究方式:课例研究和行动研究。
三、主要工作
(一)系统思考,高站位梳理
通过对上一教材解读中六个主题的梳理,形成典型课例库和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基于数学建模的教学模式的三维立体的建构。分两条主线并行梳理:
(二)专题推进,定向性研究。
本我们围绕“儿童的数学”这一核心追求,建立起工作室成员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以儿童为教育的出发点,从儿童的视角去研究教育现象,把握教育规律,调整教学行为,提升专业品质。
课题引领。基于建模思想的小学数学三材开发的研究已经立项为江苏省立项课题,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进步即成长”,我们2010年的重点是立足儿童的数学,开展学材的研究与开发,一方面领衔人对培养对象课题进行引领,每人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研修为工作室成员发展成功导航!
专题展开。我们把“满足每一个儿童生命成长需要的数学课程”理解为每一个儿童单独设计各自的数学课程。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增长才干、发展特长。使学生提高认识、学会实践、获取才干、习得特长。我们设想从数学与历史、数学与体育、数学与未来、数学与社会、数学与文化、数学与思维、数学与成就、数学与自然、数学之美若干个专题展开研究,依托不同版本教材为主线,梳理出不同年段的学材体系。
课程推进。依托学材,开设数学选修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顺应学生分流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突出迁移性、注重广泛性、贯穿通俗性的原则下,为有不同志趣、各种爱好的学生提供广泛、充分的选修类型,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的存在和发展、理论与应用、逻辑性及抽象性,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促进完善科学观及世界观。
(三)锤炼提升,风格性打造。
1.专家领航。在专业方向的确定和个性风格的打造上请工作室顾问专家指导进行把关,并充分利用他们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学术水平为我们把脉、导航。特别是能借助于专家指导团的影响力,带领工作室成员参与一些高级别的研讨,与国内顶尖的学科专家对话。2.锤炼风格。围绕本的重点“研讲评一体化,构建345优质高效课堂”,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理论研讨,观课议课,说课示范,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每学年每位学员要完成6节课以上的研究课。每个成员每都要至少开展一次个人专题研究的公开展示,展示以学科为单位。这既是对自身的提炼和展示,也是培养对象间的彼此分享和碰撞,更是对地域学科的引领和推进。
3.微型课题。围绕“研讲评一体化”的教学研究模式,各个成员可以设立子课题展开研究。关键问题主要以沙龙、论坛、专题讲座形式展开。在“构建345优质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五个一”工程,即:提出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围绕问题做一个设计(教案),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案例或论文,召开一次“345优质高效课堂研究”研讨(交流)会。篇三:2016年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2016年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2016年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根据《**区“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以及本“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结合我们工作室现阶段的教学、教研、科研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研修计划。1.制订个人规划。
根据“名师工作室”的三年发展总规划,围绕个人教学的优缺点,每位成员制订三年个人发展规划和研修计划。2.开展读书活动。
为了更好地读懂学生和课堂,本学我们将学习两本专业书籍,并通过多种方式交流,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案例分析和心得体会。3.开展课堂教学剖析活动。
为了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更专业的把握,我们将结合个人公开课进行课堂教学剖析,从多方面分析、解读课堂教学,发现个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后续的教学研究的开展。4.开展在线交流、研讨活动。
我们已搭建名师工作室网站,利用网络开展交流活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5.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选择一节课进行集体备课,并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进行案例研究。6.申报课题
根据研究的内容,申报市级课题,并开展研究。7.学期末进行总结。
结束将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整理工作室活动成果和相关资料,并讨论下学的活动的主要内容。